篇章数

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5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报告(2017) 图书

Development Report on Changjiang Middle Reaches Megalopolis (2017)

SSAPID:101-0867-9552-11
ISBN:978-7-5201-1617-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由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区域报告三部分组成,总报告重点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一极三区”建设概况;专题报告主要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城市综合实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军民融合、对外开放等专题研究;区域报告分别研究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各自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做法和成效,还对跨省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通平修次区域合作进行了专门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三角蓝皮书
编 辑:宋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但都处于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第一个被国务院明确为新增长极的,可以说就是“第四极”。本书认为,通过打造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先行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可以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为绿色增长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国示范。本书编委和作者来自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社科院以及大学和其他相关机构。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瞄准中国第四极》,武汉出版社,2012。

秦尊文:《第四增长极:崛起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秦尊文、彭智敏、张静:《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秦尊文:《“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进程》,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肖金成、安树伟:《走健康城镇化之路》,《前线》2014年第6期。

〔德〕H.哈肯:《协同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的非平衡相变和自组织引论》,徐锡申、陈式刚等译,原子能出版社,1984。

靳景玉、刘朝明:《基于协同理论的城市联盟动力机制》,《系统工程》2006年第10期。

席恒、雷晓康:《合作收益与公共管理: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期。

陈运平、黄小勇:《论区域经济的共生发展》,《光明日报》2014年4月2日。

郭燠霖:《关于区域协调机制的思考》,《光明日报》2009年5月3日。

陈继勇、王保双:《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及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启示》,《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郝寿义、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以若干城市为案例》,《经济科学》1998年第3期。

宁越敏、唐礼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第3期。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城市》2001年第1期。

秦尊文、汤鹏飞:《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

白永亮、石磊、党彦龙:《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基于31个城市18个行业的劳动力要素流动检验》,《经济地理》2016年第11期。

郝俊卿、曹明明、王雁林:《关于城市群产业集聚的空间演变及效应分析——以制造业为例》,《人文地理》2013年第3期。

苏雪串:《城市化进程中的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李学鑫、苗长虹:《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测度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人文地理》2006年第4期。

蔺雪芹、方创琳:《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第3期。

方创琳、张舰:《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政策保障机制与对策建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0期。

赵运林、傅晓华、徐习军:《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10期。

白永亮、党彦龙、杨树旺:《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合作研究——基于鄂湘赣皖四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差异的比较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胡晓鹏:《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比较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

王涛、曾菊新:《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际竞合空间格局分析——基于城市竞争力与空间相互作用的视角》,《热带地理》2014年第3期。

《湖北省2016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湖南省2016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江西省2016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秦尊文、陈丽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理论月刊》2014年第9期。

彭智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探讨》,《人民长江报》2013年6月29日。

孙智君、张颖、周滢:《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工业化水平测量与分析》,《产业经济评论》2015年第4期。

白洁:《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的基础条件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白洁:《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江汉论坛》2013年第7期。

温妮、傅中力:《湖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国防科技》2017年第2期。

杨贵平:《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努力探索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模式”》,《中国军转民》2016年第8期。

徐振川:《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国军转民》2014年第2期。

李林等:《紧贴制造强省战略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新浪网,2017年6月7日,http://news.sina.com.cn/o/2017-06-07/。

曾立、戚刚:《紧贴强军首责推动湖南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湖湘智库,2016年10月12日,http://hunan.voc.com.cn/。

黎奇、朱忠诚:《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浅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3月15日,http://www.cssn.cn/jsx/ycjs_jsx/201703/t20170315_3451700.shtml。

葛剑雄、胡鞍钢等:《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孙久文、高志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张静、汤鹏飞:《湖北融入对接“一带一路”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7。

王洪元:《论“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下的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湖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孔柠檬:《河口镇在明清茶叶贸易中的地位——兼论茶叶与“一带一路”》,《农业考古》2016年第2期。

张静:《“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湖北发展举措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湖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湘发〔2015〕24号。

《江西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方案》,赣府发〔2015〕26号。

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2017。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2016。

谢磊、李景保、何仁伟、赵中花、史文涛:《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时空差异演变》,《城市问题》2013年第11期。

马勇、刘军:《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研究》,《经济地理》2015年第6期。

盛毅、余海燕、岳朝敏:《关于“一带一路”建设内涵、特性及战略重点综述》,《经济体制改革》2015年第1期。

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第11期。

张茉楠:《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水平》,《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第2期。

曹志耘:《湖北通城方言的语音特点》,《语言研究》2011年第1期。

何敏:《回眸与重识:平江起义80周年祭》,《求索》2008年第11期。

锺兴永、刘旖:《南方伏羲文化生成及天岳幕阜山伏羲信息遗存》,《湖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李长安、张玉芬、殷鸿福:《长江中游流域自然环境的对称性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第11期。

孔娜、庄士成、汤建光:《长三角区域合作:基于“合作理性”的动力分析与思考》,《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504/t20150416_688229.html。

郝寿义、程栋:《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的区域合作机制重构》,《改革》2015年第3期。

王林梅、邓玲:《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证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经济问题》2015年第5期。

张智勇、杨再惠:《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优化路径——长期视野的中短期策略》,《理论与改革》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