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37

新时代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High 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China in the New Era

SSAPID:101-0838-9311-88
ISBN:978-7-5201-3247-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东北三省一区经济智库联盟的最新研究成果,围绕新时代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命题,为推进理论创新和解决现实问题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杨雪;杜文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编委会

 编委简介

 序言

 改革发展篇

  我国省际经济质量比较与评价报告

   一 文献综述

   二 经济质量的评价与度量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二)质量指数的测算

   三 经济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一)东南沿海稳居领先地位

    (二)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普遍呈现“速度型”质量特征

    (四)要素流动带来的影响巨大

   四 提升经济质量的基本路径

    (一)进一步挖掘增长潜力

    (二)有效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三)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四)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财政政策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一 财政政策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耦合效应

    (一)知识、技术的耦合效应

    (二)企业、产业的耦合效应

    (三)生产要素的耦合效应

    (四)价值链的耦合效应

   二 财政政策促进企业研发活动的经验分析

    (一)相关研究

    (二)经验分析

     1.计量模型与数据

     2.模型的确定与估计结果

     3.实证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

   三 财政政策提升装备制造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路径

    (一)财政政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财政政策完善空间产业布局

    (三)财政政策促进公共制造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四)财政政策提升产业组织结构

    (五)财政政策促进人力资源发展

    (六)财政政策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及资源型省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考

   一 发展方式转变的关联变量及对目标区域的基本判断

   二 新时代社会资本与传统经济资源之间的辨析

   三 “瞄准点”转移及策略研究

  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城镇化潜能推动经济稳健发展研究

   一 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的潜在优势

    (一)城镇化发展阶段潜在优势

     1.城镇化发展阶段潜力

     2.黑龙江省城镇化率存在虚高现象

     3.国家政策支持潜力

    (二)现代化大农业的潜在助推优势

     1.粮食产量和商品量大省

     2.耕地质量与人均耕地面积优势突出

     3.农产品高集中度适合专业化生产

    (三)东北亚国际地缘中心区位优势

    (四)房地产品库存高企价格低廉优势

    (五)小城镇先期建设优势

   二 黑龙江省城镇化潜能未能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

    (一)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农民难成城镇居民

    (二)城镇居民收入低,农民进城动力不足

    (三)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缓慢,农民难脱后顾之忧

   三 发挥城镇化潜能助推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户籍管理制度政策,践行新型城镇化理念

    (二)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农民进城引力

    (三)强化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破除农民进城羁绊

    (四)发挥房地产去库存优势,降低农民进城生活成本

    (五)大力发展特色小城镇及普通小镇

  粮食主产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构建与路径选择

   一 马克思主义城乡理论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 粮食主产区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不畅,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失衡

    (二)城乡产业互动不足,尚未有效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城乡发展环境差距较大

    (四)水资源比较匮乏,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五)各项体制机制固化,相关配套体制不健全

   三 粮食主产区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构建

    (一)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框架构建

    (二)粮食主产区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

     1.产业动力系统的作用机理

     2.支撑系统的作用机理

     3.中央政府、粮食主产区政府与粮食主销区政府的作用机理

   四 促进粮食主产区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促进城乡资源合理配置

    (二)推动产业互动发展

    (三)完善城乡融合配套政策

    (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有效拉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

   一 风险投资的内涵及特点

   二 风险投资的作用

   三 风险投资拉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机理

   四 发展风险投资拉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营造有利于创新企业家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

    (二)吸引域外资金人才

  黑龙江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 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民营经济的规模总量不大

    (二)创新能力不强、研发能力不足

    (三)产业结构不优、综合竞争力不强

   二 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不多,整体缺乏企业家精神

    (二)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三)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市场活跃度不高

    (四)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佳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经济带动作用不强

   三 促进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鼓励创业,扩大民营经济规模

    (二)培育龙头企业,壮大民营企业体量

    (三)促进支持民营经济政策落地

    (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五)优化民企发展环境,提高民企创新能力

  经济转型期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发展研究

   一 黑龙江省开展双创取得的成绩

   二 制约黑龙江省双创发展的因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三)人才资源流失严重

    (四)人才结构不合理

   三 加快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

    (二)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三)打造良好平台

    (四)促进融资多元化发展

    (五)引进高端人才发掘领头羊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运行分析

   二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产业结构仍需优化

    (二)去产能压力仍然很大

    (三)企业家精神的匮乏

   三 推动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三)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辽宁促进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一 辽宁投资消费需求结构变动历程

   二 辽宁投资结构现状及投资效益低的原因分析

    (一)辽宁投资结构现状分析

     1.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是辽宁固定资产投资重要领域

     2.自筹资金是辽宁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资金来源

     3.辽宁固定资产主要属于建筑安装工程及新建固定资产

     4.民间投资逐步成为投资主体

    (二)投资结构不合理是辽宁投资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1.固定资产投资过度集中于第二产业

     2.制造业效益低是辽宁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低的关键原因

     3.更新投资比例偏低

     4.投资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

   三 辽宁消费现状及消费后劲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辽宁消费现状分析

     1.辽宁居民消费率偏低且呈持续下降的趋势

     2.辽宁居民消费率下降主要是由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所导致

     3.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三项支出占比较大

    (二)消费增长后劲不足的原因分析

     1.收入分配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2.民生短板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意愿

     3.消费环境不佳制约了居民的消费信心

   四 辽宁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投资转型,实现投资消费动态平衡

     1.优化调整工业投资结构,实现工业结构升级与优化

     2.培育新投资热点

     3.优化投资来源

     4.转变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

    (二)培育消费新热点,促进消费扩大升级

     1.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培育消费信心

     3.加快产品、消费方式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消费

     4.加快服务业发展,培育消费热点

     5.启动农村居民消费

  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一 发达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经验

    (一)美国

    (二)德国

    (三)日本

   二 我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

    (一)构建法律政策体系

    (二)确立协调主体

   三 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经验的启示

  成长型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践行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一 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位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资源依托型产业占比较高

    (二)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发展趋于均衡

    (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偏高,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偏低

    (四)城市基础设施和框架功能不断完善,城市文化特色和品牌日益彰显

    (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环保、扶贫等民生保障程度显著提高

   二 鄂尔多斯市践行高质量发展需要突破的困境

    (一)路径依赖困境

    (二)创新不足困境

    (三)人才不足困境

    (四)债务危机困境

    (五)应对风险能力差困境

    (六)资本衰退路径困境

   三 鄂尔多斯市践行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一)鄂尔多斯市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二)鄂尔多斯市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三)鄂尔多斯市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四)鄂尔多斯市践行高质量发展路径

     1.转变思想观念,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活力

     4.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培育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5.加强人才机制建设,创新引智引资模式

     6.落实配套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7.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产业经济篇

  东北产业结构转型路径研究

   一 东北产业结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传统重化工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畸高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成为工业转型的瓶颈

    (三)新兴产业发展影响力和支撑力较为薄弱

   二 东北产业结构转型滞缓原因分析

    (一)体制机制制约

    (二)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能力薄弱

   三 促进东北产业结构转型对策建议

    (一)消化过剩产能

    (二)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和高端化发展

    (三)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发展

    (四)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功能

  创新驱动东北三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 东北三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生产经营地区间分化明显

    (二)固定资产投资步伐放缓

    (三)动能转换初见成效

    (四)产业规模稳中有进

   二 东北三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比较优势仍未建立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

    (三)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

    (四)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较低

   三 东北三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

    (一)发达国家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比较优势突显

    (三)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

    (四)东北振兴的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四 推动东北三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动性

    (二)改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投入产出能力

    (三)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域外产能合作空间

  东北三省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一 东北三省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均、产业结构欠佳

    (二)谋划高度不够,产业规划欠缺

    (三)人才流失严重、数据信息封闭

    (四)经营主体不清,条块分割严重

   二 体制机制改革对东北三省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二)纠根正原增强高质量的发展

    (三)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文旅全面融合

    (四)体制机制创新破解人才聚集难题

   三 推进东北三省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厘清概念,明确相互关系

    (二)提高认识,制定发展战略

    (三)统筹协调,建立保障体系

    (四)敢于创新,激活内生动力

    (五)深耕细做,建立长效机制

  辽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一 辽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不断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二)积极搭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平台

    (三)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

    (四)持续提升民口军品配套能力和水平

   二 辽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民参军”准入门槛太高,“取证”较难

    (二)产业融合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呈现“一头冷一头热”现象

    (三)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集聚效应尚未形成

    (四)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不完善,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三 国内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经验

    (一)高度重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二)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三)设立产业发展基金

    (四)积极搭建平台

   四 辽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展望

    (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

    (二)聚焦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产业呈现集群发展

    (三)“民参军”和“军转民”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五 促进辽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尽快成立军民融合产业协调推进机构

    (二)建立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联盟

    (三)搭建军民信息供需对接平台

    (四)设立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

    (五)规划高起点的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

  辽宁民营制造企业转型与竞争力提升研究

   一 从中国民企制造业500强解析辽宁民营制造企业发展

    (一)民营制造企业入围数量少,发展规模和实力不抵经济实力相近省份

    (二)单个入围企业实力不强,入围企业数量和位次下降较快

    (三)入围企业分布于传统行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不高,企业对外宣传不够

    (四)用工成本上升、税费负担重、融资难,以及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 辽宁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入围企业锐减的原因

    (一)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影响企业发展效益持续走低

    (二)辽宁多数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和传统产业过度依赖

    (三)自主创新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少

    (四)投资与技术依赖的产业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更困难

   三 辽宁提升民营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创新驱动,建立智库服务民营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体系

    (二)拓宽民营制造企业融资渠道,尝试和创新融资新方式

    (三)鼓励民营制造企业集团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壮大民营企业规模和实力

    (四)完善营商环境,出台激励政策,加快推进成长型企业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

    (五)以产业集群或工业园区为载体和平台,对中小企业发展采取普适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方式给予支持和引导

    (六)加强民营制造企业人才储备

    (七)支持民营制造企业服务化、智能化发展,促进民营制造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吉林省工业运行状况分析及展望

   一 吉林省工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经济增长放缓

    (二)工业结构持续改善

    (三)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良好

    (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

    (五)工业用电量高于去年同期

   二 吉林省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轻工业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重点产业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三)工业企业效益略有改善

    (四)区域呈均衡发展态势

    (五)工业节能减排稳步推进

   三 吉林省工业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环境制约部分产业增长困难

    (二)经营成本攀升挤占企业利润空间

    (三)市场需求不足难以刺激企业积极性

    (四)工业投资增长乏力难以形成有效支撑

   四 吉林省工业运行环境分析与形势展望

    (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全球工业生产回暖向好

    (二)国内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全国工业稳中有进

    (三)东北经济有望筑底回升,支撑地区工业回暖

    (四)增长动能积蓄尚需时日,全省工业经济承压下行

   五 提升工业运行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重视小微企业发展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四)千方百计稳定投资,增强工业发展支撑

  经济新常态下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一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及趋势

    (一)美、日、德等传统汽车产业强国开始复苏

    (二)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猛

    (三)主要汽车厂商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二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汽车产销量增长速度放缓

    (二)行业竞争明显加剧

    (三)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出现分化

   三 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态势与困境

    (一)产业高速增长难以为继

    (二)合资品牌乘用车仍是支撑产业发展的主体

    (三)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步履维艰

    (四)相关产业支撑能力有待提高

   四 新常态下吉林省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路

    (一)根据市场需求重建产品结构体系

    (二)完善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三)逐步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吉林省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的评价与分析

   一 吉林省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评价体系构建

    (一)指标选取

    (二)数据整理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四)评价标准的确定

   二 吉林省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评价

    (一)吉林省房地产市场规模健康得分及评价

    (二)吉林省房地产市场供求健康得分及评价

    (三)吉林省房地产市场价格健康得分及评价

    (四)吉林省房地产市场结构健康得分及评价

    (五)吉林省房地产市场整体健康得分及评价

   三 吉林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制定适合吉林省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二)建立房地产市场宏观监测系统

    (三)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

    (四)调整房企发展战略

  发展吉林省冰雪旅游的一点思考

   一 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2018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二)冰雪旅游品牌吸引力持续提升

    (三)冰雪资源助力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打造诚信旅游效果显著

   二 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冰雪旅游的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旅游淡旺季差别明显的现象有待改善

    (二)冰雪旅游发展缺乏统一发展规划,缺乏政府的组织引导

    (三)旅游购物及旅游纪念品开发问题

    (四)环境承载问题

   三 深入发展吉林省冰雪旅游的对策

    (一)采取措施应对旅游季节性带来的高峰与低谷

    (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树立品牌形象,增加游客满意度

    (三)加强区域间的整体合作

    (四)实行纠纷快速处置,发挥服务热线调解和处理消费纠纷的功能

    (五)实现制度规范化

    (六)农村垃圾处理问题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架构思考

   一 黑龙江构建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

   二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二)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产业格局体系不清晰

     2.全域旅游发展的旅游产业制度设计缺乏创新思想

     3.旅游要素市场协调性弱

     4.营销方式滞后,无法满足全域旅游的时代要求

     5.从业人员素质与旅游发展不适应

   三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一)改革思路

     1.以体育旅游为重点引领,整合全域旅游示范区

     2.以度假养生为突出特色,分工协作整体打造

     3.以旅游联盟为重要抓手,携手发展合作共赢

    (二)政策建议

     1.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大旅游产业体系

     2.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分工协作整体推进

     3.突出体育旅游引领,强化度假养生特色

     4.统筹推进加强监管,优化旅游要素品质

     5.积极开拓客源市场,旅游营销多元战略

     6.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一 当前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一)旅游产业资源丰富

    (二)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三)旅游产业发展机遇难得

    (四)旅游产业发展挑战严峻

   二 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及典型模式

    (一)资源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基础和前提

    (二)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三)功能融合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表现

    (四)界域融合是产业融合的提升和发展

   三 黑龙江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冰雪与旅游产业融合

    (二)生态与旅游产业融合

    (三)边境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

    (四)现代科技与旅游产业融合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

   一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冰雪旅游发展不平衡

    (二)冰雪旅游发展不充分

    (三)冰雪旅游发展不全面

   二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一)政策潜力有待释放

    (二)空间潜力有待释放

    (三)季节潜力有待释放

    (四)消费潜力有待释放

    (五)营销潜力有待释放

   三 释放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经济增长潜力的对策

    (一)激活体制机制,释放政策潜力

    (二)加大开发力度,释放空间潜力

    (三)打造冰雪四季游,释放季节潜力

    (四)推进供给侧改革,释放消费潜力

    (五)创新市场策略,释放营销潜力

  新时代下黑龙江省冰雪文化旅游升级发展研究

   一 基于黑龙江省冰雪文化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二)劣势(weaknesses)

    (三)机遇(opportunities)

    (四)威胁(threats)

   二 黑龙江省冰雪文化旅游升级发展对策

    (一)完善体制机制营造优良环境

    (二)深入挖掘冰雪文化内涵

    (三)拓宽冰雪文化旅游市场营销

    (四)加强冰雪文化旅游人才培养

  黑龙江省“三品一标”发展研究

   一 黑龙江省“三品一标”发展基本情况

    1.“三品一标”的数据成绩

    2.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

    3.农产品地理标志

    4.正确引领与规范发展

   二 黑龙江省“三品一标”发展面临的问题

    1.产品营销策略选择需进一步明确

    2.监管重在常态化不可只在一时

    3.知名品牌数量与竞争力急需增强

   三 黑龙江省夯实发展“三品一标”的几点建议

    1.加大对“三品一标”生产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

    2.根据消费需求选择“三品一标”精深加工品种

    3.强化品牌建设对“三品一标”发展的推动作用

    4.充分保障“三品一标”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性

 乡村振兴篇

  东北三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问题研究

   一 东北三省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情况

    (一)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

    (二)耕地流转的主要方式

    (三)耕地流转入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面积

    (四)土地流转规范化程度

    (五)耕地流转用于种粮面积

    (六)规模经营农户数量

   二 东北三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特征分析

    (一)按行业结构划分,种养合作社仍占主体,服务业合作社发展数量差距较大

    (二)按服务内容划分,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占主体,生产服务型合作社增速较快

    (三)家庭农场经营内容开始分化,但仍以种植业为主

   三 东北三省农村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社数量持续增长,但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示范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合作社经营收入和可分配盈余双下降

    (三)获得各级财政扶持资金的家庭农场数量较少

    (四)家庭农场平均毛收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 提高东北三省农村经营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建议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二)加快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三)注重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乡村振兴背景下东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一 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一)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二)加强基础建设,推动乡村生态宜居

    (三)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生活富裕

   二 东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地理位置独特,乡村旅游优势显著

    (二)政策扶持加强,乡村旅游机遇难得

    (三)产业基础良好,乡村旅游类型丰富

    (四)客源市场庞大,乡村旅游前景广阔

   三 东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长远规划,产业结构单一

    (二)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

    (三)品牌营销不善,市场认知较弱

    (四)景观保护欠缺,生态管理无序

   四 东北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对策

    (一)科学制定规划,提升乡村旅游高效性

    (二)注重人才培训,确保乡村服务满意度

    (三)加强营销宣传,提高乡村品牌知名度

    (四)推进生态保护,保障乡村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研究

   一 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二)平台建设成效明显

    (三)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四)管理服务水平提高

   二 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存在问题

    (一)扩大再生产难度大

    (二)资本周转时期较长

    (三)价值增值实现难

   三 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农户电子商务意识

    (二)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缩短农产品周转周期

    (三)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四)提高农民电子商务参与度,培养专业人才

  北方城郊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讨

   一 城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一)内涵

    (二)特征

     1.转型升级、科技兴农

     2.生态农业、绿色产品

     3.设施农业、集约经营

     4.加工农业、品牌农业

     5.休闲农业、多元化农业

   二 城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一)节约农业用地、提高农业产能

    (二)平衡市场供需、带动城郊发展

    (三)坚持绿色发展、拓展绿色消费

    (四)发展观光农业、促进假日经济

   三 城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条件

    (一)自然优势

    (二)区位优势

    (三)科技优势

    (四)政策优势

   四 城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一)加大对高质量农业的资金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二)加快机械化发展步伐,推进自动化生产水平

    (三)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多元化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生产灵活性

    (五)提高宣传力度,扩大消费群体

   五 城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以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为依托,打造名、优、特新产品

    (二)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方向发展

    (三)发展外向型农业

    (四)发展精深加工

    (五)依靠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发展

    (六)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六 政府在城郊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和角色

    (一)产业政策引导

    (二)品种的选择及引进

    (三)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生产基地的扶持

    (五)品牌的宣传和造势

    (六)流通市场的监督及监管

    (七)人才的培养及引进

  农业保险政策对内蒙古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

   一 引言

   二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三)小结

   三 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二)实证结果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对策建议

  创新牧业合作方式,促进内蒙古东部地区牧区发展

   一 爱润塔拉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游·牧”项目介绍

    (一)项目的方针与目的

    (二)项目核心与做法

    (三)项目核心技术

     1.物联网生产技术规划与实现

     2.工业4.0相关产品加工和包装推广

     3.区块链生产销售技术规划与实现

     4.“游·牧”对接方式与三向择旅

     5.类期货肉类产品市场调节

   二 项目拟解决的呼伦贝尔市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草畜平衡的政策和执行

    (二)肉类食品的价值与价格

    (三)牧民与旅行社利益关系与矛盾

    (四)旅游产业的现实问题

   三 项目实施效果

    (一)牧业产品销售成果

    (二)旅游业产品销售成果

    (三)草场维护成果

    (四)牧户生活改善成果

   四 结论与启示

 综合篇

  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房分配的做法与启示

   一 发达国家(地区)保障房准入与退出基本情况

    1.中国香港

    2.美国

    3.新加坡

    4.韩国

    5.日本

   二 发达国家(地区)保障房准入与退出经验与借鉴

    1.立法是保障性住房准入和退出重要保障

    2.严格准入和规范退出制度

    3.加大对造假的惩罚力度

    4.专设负责机构统筹管理

  东北地区对俄跨境产业转移合作区发展研究

   一 建立对俄跨境产业转移合作区的区域条件

    (一)区位交通条件

    (二)经济贸易条件

    (三)产业基础条件

    (四)口岸环境条件

    (五)国际交流条件

    (六)政策法规条件

   二 对俄跨境产业转移合作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运输成本仍然较高

    (二)资金融通困难较多

    (三)产业竞争力待提升

    (四)政府管理相对滞后

    (五)外部政策环境多变

   三 对俄跨境产业转移合作区的经济融合度分析

    (一)指标与权重

    (二)黑河市与阿穆尔州区域经济融合评价

   四 对俄跨境产业转移合作区的政策支持

    (一)明确合作区的政策发展定位

    (二)实施互惠的合作协调政策

    (三)实施有效的合作管理政策

    (四)积极争取俄方重要合作政策

  “龙江丝路带”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现状

    (一)合作规模扩大化

    (二)合作领域扩大化

    (三)开发模式多样化

   二 发展机遇

    (一)俄罗斯入世带来积极影响

    (二)俄罗斯战略调整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

   三 面临的挑战

    (一)俄方投资环境欠佳

    (二)制度性障碍因素

    (三)黑龙江省企业自身竞争力差

    (四)文化差异引发冲突

   四 对策建议

    (一)改善投资环境,深化合作

    (二)解决制度障碍

    (三)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视阈下的人文交流

   一 加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人文交流的作用与意义

   二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人文交流的障碍性因素

   三 东北四省区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人文交流中的地缘性优势

   四 推进中蒙俄人文交流的重点领域与路径

    1.政府主导的中蒙俄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和评估机制的建立

    2.多元文化教育

    3.多元文化认同人文交流智库建设

    4.加强中蒙俄跨境旅游产业务实合作,复兴世纪动脉——“茶叶之路”

    5.依托人文交流载体扩大汉文化在俄蒙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6.重视和发挥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及口岸边境城市的作用

  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一 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

    1.就业规模

    2.行业分布

    3.就业稳定性

   二 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准入门槛过高

    2.就业信息渠道不畅

    3.劳动权益缺乏保障

   三 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对策建议

    1.建立公正完善的制度体系

    2.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系统

    3.健全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5.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 结论

  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精准脱贫现状及后续发展研究

   一 相关文献综述

    (一)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来历

    (二)关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如何脱贫问题的研究进展

    (三)目前学术界对2020年以后我国扶贫工作应该如何开展的研究

   二 精准脱贫情况

    (一)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旗县市

    (二)大兴安岭南麓山区脱贫人口

    (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情况

    (四)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脱贫情况

    (五)农业部对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扶持力度

   三 精准脱贫效果评价

    (一)贫困人口显著下降

    (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支显著增长

    (三)贫困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1.居住条件明显提升

     2.生活耐用品消费量增加

     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四)从地方脱贫效果看——基于内蒙古国贫旗县为例

     1.贫困人口显著下降。

     2.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

     3.消费水平稳步增长

     4.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

     5.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四 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一)产业结构单一,增收难度较大

    (二)文化程度较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三)家庭刚性支出大

    (四)玉米收购价格下滑影响到贫困户收入增长

    (五)农村人口外流、人才短缺严峻

    (六)农户财产性净收入较低

    (七)贫困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偏低

    (八)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五 后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改善生态环境是重中之重

    (二)发展多种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三)增强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

    (四)提高教育和医疗救助,减轻家庭负担

    (五)采取诸多有效措施吸引人才

    (六)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和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

    (七)提高贫困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

    (八)加大对贫困地区生产要素的投入

  G20峰会背景下吉林省“十三五”排放问题研究

   一 碳排放问题的形势分析

   二 碳排放的估算及存在的问题

    (一)碳排放的估算方法

    (二)数据来源

    (三)估算结果及分析

   三 吉林省“十三五”时期的应对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

    (二)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三)调整能源使用结构

    (四)促进绿色技术创新

    (五)城市化过程的低碳和绿色化

   四 结论

 顾问委员会

本书是东北三省一区经济智库联盟的最新研究成果,围绕新时代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命题,为推进理论创新和解决现实问题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Bayson J R. Business Serveice Firins,Service Space and the Management of Change[J],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1997.

Iansiti,M.and West,J.From Physics to Function:An Empirical Study of R&D Performance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999,16:385-399.

Sassen S. The Global City:New York,London,Tokyo[M]. 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刘平:《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林治乾:《美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2008年浙江大学博士论文。

石英华:《提升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有效性研究》,《经济纵横》2009年第8期。

张海星:《振兴东北装备制造业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第63~66页。

范建双、虞晓芬、周琳:《城镇化、城乡差距与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年第4期,第41~60页。

熊湘辉、徐璋勇:《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动力因素测度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年第2期,第44~63页。

鞠艳:《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及挑战》,《吉林农业》2018年第3期,第59页。

穆怀中、吴鹏:《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学家》2016年第5期,第37~44页。

陈肖飞、姚士谋、张落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乡统筹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地理科学》2016年第2期,第188~195页。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干部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刘曼红主编《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邓乐平主编《中国创业投资理论探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省委书记王宪魁在全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黑龙江日报》2016年10月22日,第一版。

袁岳、王仁定主编《2014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指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林家彬、刘洁、项安涌上:《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黑龙江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东北边陲的创新驱动注入活力——黑龙江出台政策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中国人才》2015年第9期。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黑政规〔2017〕7号。

刘文彬、邵云飞:《基于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研究——以四川省的经验为例》,《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于丽芬:《中国梦与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王曙光、孙溪泽:《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导向性分析》,《管理观察》2018年第9期。

肖立、杭佳萍:《大众消费时代的居民消费特征及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千户居民家庭消费专项调查数据》,《宏观经济研究》2016年第2期。

刘东皇、谢忠秋:《新常态下消费驱动需要驱动消费》,《当代经济管理》2016年第1期。

李晨曦:《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8卷第1期。

傅钧文:《日本跨区域行政协调制度安排及其启示》,《日本学刊》2005年第5期。

刘银:《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研究》,吉林大学,2014。

夏徳孝、张道宏:《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1期。

胡军、覃成林、朱卫平:《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向延平:《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4期。

胡鞍钢:《中国走向区域协调发展》,《决策与信息》2004年第1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2013-11-12)[2013-12-03],https://wenku.baidu.com/view/74a9d147a417866fb84a8eb2.html。

鄂尔多斯市统计局:《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年)[EB/OL],http://tjj.ordos.gov.cn/dhtjsj/tjgb_78354/。

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R/OL],(2018-06-22)[2018-06-28],http://fj.qq.com/a/20180628/012513.htm。

赵辉:《成长型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研究——以榆林市为例》,《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第5期,第57~62页。

于光军、乔瑞:《内蒙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设定与途径分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年第3期,第22~24页。

梁启东:《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对策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2月22日。

李向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路径探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陈佳标:《四大创新改革任务推进自贸区建设》,《沈阳日报》2017年4月11日。

王爱兰:《发达国家改造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八点启示》,《天津经济》2004年7月20日。

陈芳:《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现状、问题与建设思路》,《科技促进发展》2013年第1期。

黄群慧:《东北地区制造业战略转型与管理创新》,《经济纵横》2015年第7期。

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研究》2014年第7期。

马明杰:《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进展和前景》,《经济纵横》2012年第12期。

曹洪军、赵翔、黄少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9期。

张华胜:《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4期。

王建青:《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中国国情国力》2017年第2期。

罗菁秋、张宇:《实现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李静军:《实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年第7X期。

于志强:《浅谈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实现路径》,《经济》2016年第7期。

熊珍琴、辛娜:《中国制造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战略选择》,《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温晓丽、郑谷蕊:《辽宁省中小企业运行态势及发展前瞻》,《2013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式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张鹏、施美程:《金融市场化、所有制差异与融资渠道——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投资环境调查的实证分析》,《经济学家》2016年第11期。

褚阳:《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与优化升级》,《经营与管理》2016年第7期。

《2017年上半年吉林与各省市区工业、投资、消费、物价指标对比简析》,吉林省县域网,2017-07-28,http://www.jlxy.gov.cn/news.aspx?id=148480。

《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吉林省人民政府网,2017-08-01,http://www.jl.gov.cn/sj/sjyw/tjgb/201708/t20170801_2838513.html。

《2017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和下半年走势判断》,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17-08-20,http://www.cinic.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0&id=398716。

《2017年上半年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喜忧参半》,百家号,2017-08-02,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74547741816937&wfr=spider&for=pc。

刘媛:《山东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4年第12期。

郭秀秀. 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评价体系研究,重庆大学,2012。

梁秋霞. 安徽省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评价,《蚌埠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

沈斌,陈长多. 房地产市场健康标准与杭州的实证研究,《经济论坛》2009年第11期。

倪鹏飞、晋海博、吴伯磊:《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健康标准及实证研究》,《住宅与房地产》2008年第2期。

董峰:《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经济师》2015年第5期。

王力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之道》,《人民论坛》2017年第4期。

杨春宇、邢洋、左文超、肖宏、高红艳:《文化旅游产业创新系统集聚研究——基于全国31省市的PEF实证分析》,《旅游学刊》2016年第4期。

尹雯:《关于旅游文化创新的相关思考》,《旅游纵览》2016年第4期。

曹复兴:《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党建》2016年第4期。

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5》,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杨宏生:《乡村旅游升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商报》2018年4月27日。

张琰飞、陆薇:《乡村旅游促进扶贫的作用机制研究》,《商学研究》2018年第2期,第40~46页。

黄快林:《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中国旅游报》2018年1月23日。

《黑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概况》,《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5年第8期,第52~53页。

窦博如:《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景区规划问题研究》,东北农业大学,2010。

崔继武:《近二十年呼和浩特市城市扩展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呼和浩特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呼和浩特市志》(上、中、下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刘文焕、王富欣、宁丹:《城郊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农业经济》2015年第9期。

常立新:《呼和浩特市郊区蔬菜种植结构与布局的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第7期。

王志婷:《大力发展高端农业的可行性思考》,《企业导报》2015年第7期。

李洪庆、刘黎明:《现代城郊农业的功能定位及其评价研究——以北京市为例》,《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第6期。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6》,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郑宜平:《抢抓机遇 真抓实干 全力推动新时代旅游发展的新跨越》,2018年3月7日。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13年6月29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办法》2015年12月14日。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保护条例》2011年12月1日。

宋瑞:《2016~2017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国务院:《“十三五”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年12月7日。

孔德帅、胡振通、靳乐山:《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蒙古自治区34个嘎查的调查》,《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第S1期,第237~246页。

刘颖:《中国廉租住房制度创新的经济学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79~87页。

王洪春:《住房社会保障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第143~146页。

薛磊等:《香港公屋发展历史与建设管理——香港公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之一》,《住宅产业》2012年第5期,第71~76页。

郑慧:《租赁型保障房退出机制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44期,第29~32页。

刘祖云等:《香港公屋出现的问题及对内地的启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第92~97页。

吴佩佩:《借鉴香港公屋经验完善廉租房准入与退出机制》,《商业文化》2007年8月,第230页。

洪元杓等:《韩国保障性住房供给及经验借鉴》,《中国房地产》2011年11月下半月刊·学术版,第75~80页。

凌洁雯:《完善我国廉租房准入退出机制的思考》,《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年第6期,第42~44页。

毛海叶等:《论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的法律问题探析——以武汉市为例》,《商品与质量》2012年4月,第259~260页。

季艳玲:《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信息记录材料》2016年第4期,第184~185页。

陈鸿鹏、张凤林:《龙江丝路带与深化对俄农业合作研究》,《西伯利亚研究》2015年第4期,第29~32页。

李翠霞、钱巍、周博:《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第4期,第135~138页。

黄玉凡、那文国:《关于黑龙江省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合作情况的调研》,《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年第2期,第32~34页。

邵馨瑶、项义军:《促进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对外经贸》2013年第10期,第49~50页。

许利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路径与机制》,《国际政治与经济》2014。

高正:《浅论人文交流与互动在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的地位与意义》,《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

赵可金:《东北振兴:辽宁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01/16/202378_524627143.shtml。

孙玉华、彭文钊、刘宏:《中蒙俄经济走廊人文合作中的文化认同问题》,《东北亚论坛》2015。

刘利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俄人文合作与交流》,《中国俄语教学》2015。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等:《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重点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

黄凤志:《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分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

张秀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下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学习与探索》2015。

王浩:《文化认同:促进中蒙合作与发展的关键》,《东北亚论坛》2011。

李亚男:《论中俄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东北亚论坛》2011。

赵可金:《人文外交:全球化时代的新外交形态》,《外交评论》2011。

徐林实:《中俄区域经贸合作互动中的人文交流因素》,《西伯利亚研究》2010。

郭力:《中俄人文合作历史与现实》,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

王启颖:《加强人文交流 促进中蒙关系全面发展》,《北方经济》2015。

富景筠:《中、蒙、俄三角关系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学习月刊》2010。

段成荣、马学阳:《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状况》,《人口与经济》2011年第4期。

包丽颖、陈柳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再探讨》,《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第4期。

赵树凯:《农民工培训的绩效挑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程建平:《中国与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比较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彭静、周文英:《私企对“新生代”农民工管理的对策思考》,《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10期。

辜胜阻、易善策、郑凌云:《基于农民工特征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人口研究》2006年第5期。

郭永田:《大兴安岭南麓片区脱贫攻坚调研与思考》,《农民日报》2017年08月19日。

于今:《推动精准扶贫与区域协同发展应注重发挥智库作用》,《中国民族报》2016年11月15日。

陈锡文:《加快补齐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块短板》,来自人民政协网:ttp://www.rmzxb.com.cn/c/2017-08-29/1755420.shtml。

李俊杰,耿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以“三区三州”为例》,《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2012年10月。

胡鞍钢:《消除心理差距 助力“造血”扶贫》,光明网经济频道,http://economy.gmw.cn/2017-02/23/content_23796077.htm。

郑永年:《中国的“精准扶贫”及其未来》,《联合早报》2018年1月16日。

DORFMAN M H,MUIR W R,MILLER C G. Environmental dividends:Cutting more chemical wastes. Citeseer,1992.

PORTER M.E,VAN D L C. 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

GROSSMAN G M,KRUEGER A B.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1991.

GROSSMAN G M. Quality ladders and product cycle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1,106(2).

PANAYOTOU T. Empirical tests and policy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c Grossman onomic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s,1993.

Panayotou T,.Empirical tests and policy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lo Working Papers,1993,4.

Berman E,Bui L T M.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Oil Refineries.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2001,83(3).

GALEOTTI M,LANZA A. Desperately seeking environmental Kuznets.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2005,20(11).

HANLEY N D,MCGREGOR P G,SWALES J K,et al.The impact of a stimulus to energy efficiency on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A regional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Renewable Energy,2006,31(2).

魏楚、杜立民、沈满洪:《中国能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基于DEA方法的评价与模拟》,《世界经济》2010年第3期。

李强、聂锐:《环境规制与中国大中型企业工业生产率》,《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王蕾、魏后凯、王振霞:《中国区域节能潜力估算及节能政策设计》,《财贸经济》2012年第10期。

汪克亮、杨力、程云鹤:《要素利用、节能减排与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经济管理》2012年第11期。

胡绍雨:《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第4期。

李斌、赵新华:《经济结构、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分析》,《财经研究》2011年第4期。

原毅军、谢荣辉:《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与污染减排》,《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S2期。

杜雯翠:《工业化视角下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与空气质量——来自工业国与准工业国的比较》,《软科学》2013年第12期。

王班班、齐绍洲:《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经济研究》2014年第2期。

修静:《节能减排视角下的中国工业增长动力因素研究》,吉林大学,2015。

瞿珂:《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评价研究》,江南大学,2016。

蒋金荷:《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资源科学》2011年第4期。

崔琦、杨军、董琬璐:《中国碳排放量估计结果及差异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2期。

周葵、戴小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4期。

程豪:《碳排放怎么算——〈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国统计》2014年第11期。

何立华、杨盼、蒙雁琳,等:《能源结构优化对低碳山东的贡献潜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6期。

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4期。

王平、刘致秀、朱帮助等:《能源结构优化对广东省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4期。

马卓:《吉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控制策略研究》,吉林大学,2012。

彭水军、张文城、孙传旺:《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研究》2015年第1期。

徐思源:《重庆市二氧化碳排放基准初步测算研究》,西南大学,2010。

赵进东:《中国在G20中的角色定位与来路》,《改革》2016年第6期。

张立国、李东、周德群:《中国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系统工程》2013年第4期。

王文超:《中国省区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13。

邓传霞:《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测度研究》,天津理工大学,2015。

卫冬丽:《中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4。

王群伟、周德群、周鹏:《中国全要素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区域差异——考虑非期望产出共同前沿函数的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第9期。

袁润松、丰超、王苗等:《中国区域间节能减排责任分担及成本补偿机制设计——基于潜力视角》,《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5期。

左文鼎:《中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天津财经大学》2014。

何艳秋:《中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和地区分配的统计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3。

窦汝强:《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决策论坛——企业党建与政工创新工作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6。

潘佳佳、李廉水:《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第4期。

刘华军、赵浩:《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析》,《统计研究》2012年第6期。

李国志、李宗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5期。

刘华军、鲍振、杨骞:《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分布动态与演进趋势》,《资源科学》2013年第10期。

刘毅、蔡兆男、杨东旭等:《中国二氧化碳科学实验卫星高光谱探测仪光谱指标影响分析及优化方案》,《科学通报》2013年第27期。

于洋:《中国二氧化碳净排放和驱动因素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4。

罗金玲、高冉、黄文辉等:《中国二氧化碳减排及利用技术发展趋势》,《资源与产业》2011年第1期。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

鲁万波、常永瑞、王叶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发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科研管理》2015年第3期。

黄耀:《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第四纪研究》2006年第5期。

孙慧宗、李久明:《中国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协整分析》,《人口学刊》2010年第5期。

独孤昌慧:《影响吉林省碳排放数量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建议》,《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第6期。

郭义强、郑景云、葛全胜:《一次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地理研究》2010年第6期。

胡佳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性研究》,浙江大学,2010。

高珊珊:《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重庆大学》2013。

肖周燕:《我国家庭动态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分析》,《人口研究》2012年第1期。

王群伟、周鹏、周德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1期。

金三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趋势及政策取向》,《北方经济》2010年第7期。

孙辉煌:《我国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与二氧化碳排放——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10期。

林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华东师范大学,2014。

王群伟、周鹏、周德群:《生产技术异质性、二氧化碳排放与绩效损失——基于共同前沿的国际比较》,《科研管理》2014年第10期。

佚名:《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十三五”节能减排发展建言献策》,《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年第7期。

翟生强、史长光、杜乐山等:《若尔盖泥炭地地下水位和土壤温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湿地科学》2015年第3期。

李国志、李宗植:《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模型》,《人口研究》2010年第3期。

王群伟:《全要素视角下的能源利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测度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于洋:《全国视角下吉林省二氧化碳排放竞争力及时间演变特性分析》,《税务与经济》2017年第1期。

王群伟、周德群、周鹏:《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及减排潜力研究——以我国主要工业省区为例》,《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6期。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张伟、朱启贵、李汉文:《能源使用、碳排放与我国全要素碳减排效率》,《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

修静、刘海英、臧晓强:《绿色信贷、节能减排下的工业增长及预测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15年第3期。

马骏:《绿色金融:中国与G20》,《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6年第6期。

许士春、龙如银:《经济增长、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蔡昉、都阳、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

严成樑、李涛、兰伟:《金融发展、创新与二氧化碳排放》,《金融研究》2016年第1期。

修静:《节能减排视角下的中国工业增长动力因素研究》,吉林大学,2015。

冯博:《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及能源环境效率测算分析研究》,天津大学,2015。

金培振、张亚斌、彭星:《技术进步在二氧化碳减排中的双刃效应——基于中国工业35个行业的经验证据》,《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5期。

张兵兵、徐康宁、陈庭强:《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资源科学》2014年第3期。

胡玉珍:《吉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碳路径研究》,吉林财经大学,2014。

王宪恩、何小刚、史记等:《吉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2013年第2期。

马卓:《吉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控制策略研究》,吉林大学,2012。

单既民:《吉林省汽车产业低碳化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吉林大学,2014。

那伟、赵新颖、高星爱等:《吉林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特征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34期。

于畅:《吉林省低碳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吉林财经大学,2012。

黄林:《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吉林财经大学,2012。

左丹:《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3。

王淑玲:《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吉林省节能减排初探》,东北师范大学,2008。

朱德进:《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研究》,山东大学,2013。

杨琳、董美娜、周嘉:《城市化发展对吉林省碳排放的影响分析》,《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年第5期。

刘华军:《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来自中国时间序列和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

李晶:《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变迁、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山东大学,2014。

胡红云:《G20峰会:背景、主旨和机遇》,《浙江经济》2016年第5期。

张海冰:《G20的转型与2016年杭州峰会展望》,《国际关系研究》2016年第3期。

牛海霞、胡佳雨:《FDI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性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5期。

林永亮、张权:《G20杭州峰会看点解析》,《当代世界》2016年第8期。

刘宏松:《G20议题的扩展及其对机制有效性的影响》,《国际论坛》2015年第3期。

李贺、刘艳君、吴兵:《吉林省“十三五”期间污染物减排对策及建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