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1

中国古代版权史图书

history of copyright in ancient china

SSAPID:101-0838-2156-82
ISBN:978-7-5097-3703-3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版权史》梳理出了中国古代版权保护观念产生和发展的源和流;将中国古代各个主要时期(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版权观念和辨伪实践的特点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显示了出来;通过挖掘探讨中国古代古籍辨伪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践,结合现当代版权保护的理论和方法,把中国封建时代的版权保护的成就和贡献凸现出来;这一研究成果的完成,使“中国版权史”的古代部分的系统研究空缺得到填补,因为此前只有《中国近代版权史》、《中国当代版权史》,唯缺《中国古代版权史》。中国传统的古籍辨伪学,历史悠久,对作品作者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保护作用很大,对当代版权法学具有借鉴意义。挖掘中国古代版权史资料,尤其是中国古籍辨伪学的相关重要理论方法和成果,运用最新版权法学原理进行审视,找到了二者的契合点,自然地凸现了中国古代版权史在世界版权史上的地位,驳斥了“中国版权西来说”和外国学者的中国古代只有精神控制没有版权保护的谬论。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作 者: 李明山
编 辑:刘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1 世界史

 后记

 第一章 绪论

  一 先秦时期有了负责“著作”的官员

  二 先秦诸子著作有了署名权问题

  三 对于图书文献的形成方式有了认识

  四 古代书籍的作伪与辨伪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版权相关意识的朦胧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作者、作品与署名

   一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书籍作品创作的群体

   二 创作了彪炳中华文明史册的经典著作和文史书籍作品

   三 春秋战国时期书籍作品的书名与署名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书籍作者地位和引文问题的肇端

   一 作品创作动机和目的

   二 士人著作者的社会地位

   三 春秋战国书籍引文注释的肇端及其在后世的发展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书籍作伪和辨伪

  第四节 简短的结语

 第三章 秦汉时期作者地位沉浮和古籍作伪与辨伪

  第一节 秦汉时期作者地位的沉浮

  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古籍著作作伪

   一 《荀子》中《大略篇》的作伪

   二 张霸《尚书百两篇》的作伪

   三 刘歆对《左传》的作伪

   四 班固“作伪”、“剽窃”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古籍著作辨伪

  第四节 两汉著作作伪与辨伪的特征

   一 汉代的图书作伪以假冒伪托为主

   二 汉代著作作伪涉及面广泛,但以先秦及儒家经典为主

   三 汉代辨伪是中国辨伪历史的开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著作权利意识的初步发展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国家著作机构的设立

   一 中国古代的国家著作机构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魏晋时期王肃作伪及其影响

  第三节 六朝寒人的书法滥用和书法作伪

   一 寒人的崛起与跻身官府

   二 寒人的书法实践和才能

   三 六朝的书法作伪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剽窃风气的兴起

   一 郭象剽窃向秀《庄子注》

   二 虞预剽窃王隐

   三 何法盛剽窃郗绍《晋中兴书》

   四 释宝月剽窃柴廓《行路难》

 第五章 隋代图书作伪与著作经济权利意识的加强

  第一节 隋炀帝搜书与刘炫作伪

  第二节 王通的《文中子》作伪

  第三节 隋代著作经济权利意识的进一步强化

 第六章 唐代版权意识的发展和古籍辨伪进步

  第一节 白居易对诗作无序传播的烦恼及其权利意识

  第二节 司天台历书的盗版和防禁

  第三节 唐代古籍辨伪的发展和辨伪成就

   一 儒家古籍经典的辨伪

    (一)孔颖达、颜师古的古籍辨伪

    (二)刘知 的古籍辨伪

    (三)柳宗元等的辨伪贡献

   二 佛道经典的辨伪

 第七章 宋代版权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宋代版权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版权思想的萌生

   一 中央政府对图书专有出版权的控制与转让

   二 图书“牌记”的版权保护

   三 图书版权的“告示”保护

    (一)宋代翻版盛行,足以引发出版者、著作者和读者互相间的纠纷

    (二)宋代官方的告示开启了中国告示保护版权的先河

    (三)告示保护版权目的、对象的多样性

    (四)告示保护版权的方式

   四 官方文谍与公据的版权保护

  第三节 著名著作家的侵权遭遇与维权觉悟

  第四节 宋代书籍辨伪活动的极大兴盛

   一 欧阳修的古书辨伪成就

    (一)欧阳修对儒家经传的辨伪

    (二)欧阳修的《易传》辨伪方法

   二 郑樵的古书辨伪及其成就

   三 朱熹的辨伪成就

   四 宋代书籍辨伪的特征及其意义

 第八章 元代出版业发展与版权保护特征

  第一节 元代出版业的发达与版权纠纷的增多

  第二节 元代书籍出版标记的广泛使用

  第三节 元代学者的多方面辨伪贡献

   一 吴澄等对《古文尚书》的辨伪贡献

   二 宋濂《诸子辨》的辨伪贡献

   三 陈应润《周易爻变义蕴》的辨伪贡献

   四 祥迈《辩伪录》的辨伪

  第四节 元代书籍校雠的辨伪作用

  第五节 政府的出版政策对版权保护的影响

  第六节 元代的禁书事例及其对版权保护的影响

 第九章 明代出版业的繁荣与翻刻盗版的猖獗

  第一节 明代图书雕刻出版业的稳步发展

  第二节 明代的出版政策与出版管理

  第三节 明代刻书业翻刻盗版猖獗和版权纠葛的凸现

   一 书坊翻刻盗版猖獗

   二 刻书假冒伪托严重

   三 坊间创作剿袭剽窃、窜改删节成风

 第十章 明朝对盗版侵权的防禁措施和古书辨伪

  第一节 出版界对盗版侵权等现象的不满

  第二节 防禁盗版伪冒等不轨行为的措施

  第三节 伪书的骤增和古籍辨伪学的产生

   一 梅 《尚书考异》等的辨伪成就

    (一)通过考察传授源流辨别《古文尚书》之伪

    (二)揭露25篇《古文尚书》语句对先秦文献的剽窃痕迹

    (三)从文体上揭露伪《古文尚书》作伪痕迹

    (四)从句法特征上揭露作伪之迹

    (五)从文字风格上辨《古文尚书》之伪

    (六)从史实上考辨《孔传》之伪

   二 胡应麟的《四部正讹》及其辨伪学贡献

    (一)胡应麟对伪书的分类认识

    (二)胡应麟的古书“辨伪八法”

    (三)胡应麟对伪书的作伪范围和程度的认识

 第十一章 清代《四库全书》开馆对创作者权利的侵害

  第一节 《四库全书》编纂的开馆及全国性图书搜访征集

  第二节 《四库全书》开馆后对版权的多种侵害

   一 四库馆对图书的焚毁、抽毁、删改和挖补

   二 大兴文字狱对著作创作者的生命、精神权利侵害

   三 四库馆和征书局及地方官对作者权利的多重侵害

   四 与《四库全书》修纂相关的版权侵害的严重后果

 第十二章 清代个体著作家的维权实践和辨伪学的兴盛

  第一节 清代个体著作家著作维权观念和实践

   一 李渔的版权观念与维权实践

   二 郑板桥的版权观

  第二节 清代辨伪学的兴盛及其版权保护意义

 第十三章 西学东渐对中国版权的影响与清末版权立法准备

  第一节 西学东渐概述

  第二节 维新派的版权思想传播和实践

   一 严复的版权主张与实践

   二 梁启超的版权主张与实践

  第三节 出版界的版权保护实践和立法要求

   一 张元济的早期版权主张和实践

   二 陶保霖的版权思想

   三 廉泉的反盗版努力和立法呼吁

  第四节 广学会林乐知的版权活动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中国古代版权史》梳理出了中国古代版权保护观念产生和发展的源和流;将中国古代各个主要时期(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版权观念和辨伪实践的特点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显示了出来;通过挖掘探讨中国古代古籍辨伪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践,结合现当代版权保护的理论和方法,把中国封建时代的版权保护的成就和贡献凸现出来。这一研究成果的完成,使“中国版权史”的古代部分的系统研究空缺得到填补,凸现了中国古代版权史在世界版权史上的地位,驳斥了“中国版权西来说”和外国学者的中国古代只有精神控制没有版权保护的谬论。

(汉)王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西汉)刘安:《淮南子》。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

(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

(南朝)徐陵:《玉台新咏》卷九。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南朝)虞龢:《论书表》。

(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

(梁)萧子显:《南齐书·列传》。

(唐)白居易:《白氏集后记》。

(唐)房玄龄等:《晋书》。

(唐)李延寿:《南史》。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中华书局,1971。

(唐)张怀瓘:《书断》。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唐)郑樵:《通志·总序》。

(宋)《欧阳修全集》。

(宋)《朱文公大全文集》卷五五。

(宋)陈亮:《龙川文集》。

(宋)程颐、程颢:《二程语录》。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李昉:《太平广记》,岳麓书社,1996。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宋)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七。

(宋)苏轼:《苏文忠公全集》。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宋)王柏:《鲁斋集》。

(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

(宋)郑樵:《尔雅注》。

(宋)郑樵:《诗辨妄自序》,《文献通考》卷179。

(宋)郑樵:《通志》。

(宋)朱熹:《答袁机仲》,《四部丛刊》《晦庵先生文集》。

(宋)朱熹:《晦庵先生文集》。

(宋)朱熹:《南轩集》。

(宋)朱熹:《朱子语类》。

(南宋)洪迈:《容斋三笔·东坡引用史传》。

(元)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

(元)吴澄:《书纂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明)范嵩纂修《建宁府志》。

(明)顾炎武:《日知录》。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明)黄佐:《南雍志》。

(明)郎瑛:《七修类稿》。

(明)李贽:《藏书》。

(明)李贽:《童心说》。

(明)陆敏树:《新镌启牍大乘备体》。

(明)梅 :《尚书考异》。

(明)钱希言:《戏瑕》。

(明)宋濂:《诸子辨》。

(明)宋濂等:《元史·刑法志》。

(明)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补》。

(明)袁宏道:《锦帆集》。

(明)袁中道:《珂雪斋集》。

(明)袁中道:《游居柿录》。

(明)周弘祖:《古今书刻》。

(明)《吴县志》。

(清)顾炎武:《日知录·述古》。

(清)杭世骏:《道古堂集》。

(清)黄庭坚:《第六弦溪文钞》。

(清)李渔著《李渔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清)钱馥:《家语疏证跋》,中华书局,1991。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2010。

(清)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

(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

(清)姚际恒:《仪礼通论》卷一(陈祖武点校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清)叶德辉:《书林清话》,燕山出版社,1999。

(清)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65。

(清)张德瀛:《词征》。

(清)张芳:《徽刻唐宋秘本书论略》。

(清)张惠言:《易义别录》,《无求备斋集成》,成文出版社,1976。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

(清)赵翼:《陔余丛考》。

(清)郑板桥:《郑板桥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10。

(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

(清)朱彝尊:《经义考》,中华书局,1998。

《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清议报全编》,日本横滨新民社,1901。

《钟山札记·蔡中郎集》。

陈澧:《东塾集跋欧阳文忠公全集》。

澹归和尚:《徧行堂集》,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

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顾颉刚辑、郑樵著《诗辨妄》,朴社,1933。

广学会:《万国公报》。

黄录《语类》。

李渔:《闲情偶寄》,万卷出版公司,2008。

梁启超:《饮冰室书话》,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梁启超主编《清议报》,1899。

林赐录《语类》。

滕璘录《语类》。

无名氏录《语类》。

吴澄:《吴文正集》。

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

《平准学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论集》第一辑,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

《书法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白寿彝编《朱子辨伪书语》,朴社,1933。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陈传夫:《著作权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陈正宏、谈蓓芳著《中国禁书简史》,学林出版社,2004。

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2。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方厚枢著《中国出版史话》,东方出版社,1996。

方鸣等主编《二十世纪学术要籍大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84。

顾颉刚:《古今伪书考》,中华书局,1955。

顾颉刚:《顾颉刚书话》,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顾颉刚:《史林杂志初稿》,中华书局,1963。

何伟然:《广快书》。

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商务印书馆,1999。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要籍解题》,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黄爱平著《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金德建:《古籍丛考》,中华书局、上海书店,1986。

李明山:《中国近代版权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李致忠:《历代刻书考述》,巴蜀书社,1990。

梁治平主编《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8。

刘国钧著、郑如斯订补《中国书史简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

鲁湘元:《稿酬怎样搅动文坛》,红旗出版社,1998。

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吕斌:《胡应麟文献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闵杰:《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缪咏禾:《明代出版史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戚福康:《中国古代书坊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

沈新林著《李渔新论》,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

宋原放、李白坚合著《中国出版史》,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

孙钦善:《古代文献学概述》(上),《文献》1982年第4期。

汤用彤:《理学·玄学·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万晴川:《风流道学——李渔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王芑孙:《惕甫未定稿·洴澼百金方序》。

王元军:《文人作伪》,华文出版社,1997。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王重民辑《办理四库全书档案》,国立北平图书馆排印本,1934。

吴少珉、赵金昭主编《20世纪疑古思潮》,学苑出版社,2003。

肖东发:《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肖东发等著《中国出版通史》,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徐保卫:《李渔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

杨绪敏:《中国辨伪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岳麓书社,2010。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张林川主编《伪书四种》,湖北辞书出版社,1998。

张西堂:《唐人辨伪集语序》,载《古籍辨伪丛刊》。

张燕娣:《陆人龙、陆云龙小说创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张煜明编著《中国出版史》,武汉出版社,1994。

郑成思:《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郑振铎:《西谛书话》,三联出版社,198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史料》(稿本)。

周宝荣:《宋代出版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周林、李明山主编《中国版权史研究文献》,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

〔德〕郭实腊(Karl Gutzlaff):《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

〔美〕裨治文主编《中国丛报》,1832。

〔美〕卡特(T·F·Carter):《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英〕马礼逊、米怜(Milne):《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

〔英〕斯克罗敦·普南、〔美〕罗白孙著、周仪君译《版权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0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版权基本知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