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2

制度变迁与农业私营企业成长图书

the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nd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Private Enterprises

SSAPID:101-0827-8999-57
ISBN:7-80190-924-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经历了五次伟大创造:即推行农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乡镇企业异军崛起、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实行农业产业化共奔小康路。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制度变迁及私营企业快速成长的新阶段。

相关信息

丛书名:扬泰文库·经济管理系列
作 者:
编 辑:徐逢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扬泰文库》总序

 后记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出发点和意义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和研究方法

   一 制度变迁要求微观组织形式的创新

   二 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依赖于微观经济组织的培育

   三 农业组织化的发展应着力于产权合作

   四 农业企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

   五 现阶段江苏农业企业应该以私营为主要形式

   六 以民间资本举办农业企业大有可为

   七 农业私营企业生命周期形态与企业生成模式有很强的关联性

   八 农业私营企业生命周期的延长有赖于创新

   九 农业企业化离不开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十 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私营企业发展

 第二章 中国农业基本制度变迁

  第一节 制度与农业基本制度的设计

   一 制度的功能与作用

    (一)制度的设定让农业生产经营者形成长期稳定的预期和激励

    (二)制度决定了农业微观组织形式,微观组织形式的变革进一步推动制度的创新

    (三)制度推动农村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农业政策保护体系的构建

    (四)制度创新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前提和基础作用

   二 中国农业制度设计和安排的缺陷及影响

    (一)中国农业制度设计和安排的缺陷

     1.缺乏经济社会主体的参与

     2.制度安排主体有权无责

     3.制度安排受利益集团所左右

     4.制度设计主体多元化,权利分散

    (二)中国农业制度设计和安排的影响

     1.制度和政策的不稳定失去其导向作用,容易产生普遍的、结构性的短期行为,包括设计主体的短期行为和行为主体的短期行为

     2.微观主体对制度和政策具有能动的、理性预期的能力

     3.公共政策是现代政府分配社会价值,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主要手段

     4.制度和政策频繁变动会引起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

   三 农业制度创新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政府推动与农民自组织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

    (四)经济效益与技术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 中国农业基本制度的演变

   一 改革之前的制度安排

   二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一)规模不经济,市场风险加大

    (二)农地产权激励不足

    (三)通过税费积累方式为工业提供资本依然存在

    (四)限制了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

   三 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安排

    (一)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既能提高运行效率节省管理费用,又使得市场交换有序进行,降低交易费用

    (二)规模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又能降低单位成本,并减少资金积压,节省销售成本

    (三)信息贯穿于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四)农业产业化既是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又给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六)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

    (一)主体素质滞后于实践的需要

    (二)产业与产品结构同构导致效益下滑

    (三)创新能力呈弱化趋势

    (四)品牌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充分的利用

    (五)乡镇企业“脱农”现象仍很严重,既影响本身的持续发展,也难以充当农业产业化的龙头

    (六)追逐短期目标,缺乏人力资本投入

  第三节 目前中国农业微观制度的缺陷

   一 农村集体经济的功能逐步弱化

   二 农户作为现实制度下的微观经济主体,其经济行为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三 分散的农户经营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四 经营规模小,阻碍了技术进步,也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五 缺乏现代性,农业竞争力较弱

   六 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乏力

 第三章 江苏农业产业体系分析

  第一节 江苏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 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二 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三 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四 形成了以按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五 农业政策环境不断改善

   六 农业现代化成就令人瞩目

  第二节 江苏农业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农业投资

    (一)农民自有资金投资

    (二)社区农业发展资金

    (三)农业贷款

    (四)财政资金

    (五)农民投资与农业经济结构变动的关系

     1.市场需求的变动

     2.生存需要在支配农民投资行为中成为次要,而利益最大化上升到首要位置

     3.比较利益原则影响着农民投资的选择

     4.技术结构的变更改变着农村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比例关系,也影响着生产中的技术系数

   二 农业生产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发展

    (一)现行农户家庭组织发展受到障碍

     1.由于农户分散经营,投入能力有限,农业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集中程度很低,从而使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化的矛盾日益突出

     2.大多数农户家庭经营组织还游离于农业产业体系之外,仍然从事单一的初级产品的生产

     3.农户生产决策的盲目性和市场行为的趋同性,以及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家庭组织均以极小的份额进入市场,市场交易成本高,且农户份额对农产品市场价格起不到调节作用

    (二)农村流通组织发展受到障碍

     1.有关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宏观政策体系不健全且不稳定,市场化条件下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2.市场主体单一、功能缺位,尚未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3.市场结构偏倚,尚未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市场体系

     4.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组织形式单一,市场运行机制表现为一种非市场化的形式

    (三)现行土地制度发展受到障碍

     1.农村经营规模小,土地占有过于零碎分散

     2.农地流转的机动性不强,土地经营存在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3.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困难,造成土地的农地使用生产效率低,劳动力利用不充分

    (四)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和规范受到障碍

   三 农业科技进步

    (一)观念偏差,认识滞后

     1.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如果仅仅局限于农业自身,会因为外部条件的不充分,难以达到其预期的目标,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2.在技术特性上缺乏深刻的认识,内涵狭窄

    (二)投资主体单一,科技投入不足

    (三)技术发展战略调整迟缓

    (四)科技产业化进程缓慢,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五)人才培养模式僵化

   四 产业同构性强,产品重复度高,缺乏特色

   五 封闭性强,开放程度仍然很低

   六 创新能力弱化,产业组织变迁速率低

  第三节 江苏农业产业体系创新

   一 新的农业产业体系应该是有利于容纳多元主体,吸收多元资本的综合体

   二 培育农业微观主体,构建农业产业链

    (一)农户家庭组织是产业链构建的基础

     1.建立完善土地的产权制度,促进农户家庭经营规模的扩大

     2.培养知识型农场主,建立现代企业式家庭农场

     3.提高农户家庭经营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龙头企业的发展是产业链构建中的核心

     1.开拓市场的作用

     2.引导生产的作用

     3.加工转化的作用

     4.销售服务作用

    (三)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链中的指导作用

   三 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

    (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进步投入机制

    (二)关注硬技术进步,更应重视软技术进步*

    (三)建立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四)以制度创新,强化科技资源配置

    (五)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四 从比较优势和区域资源特征出发,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力布局

   五 关注农业产业体系的系统性、动态性和开放性

   六 农业产业体系应有利于产业组织的创新和农业经营人才的培养

 第四章 农业微观组织理论与组织创新

  第一节 农业微观组织的理论

   一 制度变迁理论

   二 规模经济理论

   三 利益引力理论

   四 交易费用理论

   五 创新理论

   六 品牌理论

  第二节 中国农业微观组织类型

   一 农户经营组织

   二 家庭农场

    (一)家庭农场是完善家庭承包制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二)土地规模经营

    (三)农业要素相对集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

   三 合作经济组织

    (一)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

    (二)协会型合作经济组织

    (三)专业合作社型经济组织

    (四)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

   四 产业化经营组织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

    (二)市场带动型

    (三)主导产业带动型

    (四)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五)集团开发型

    (六)示范推广型

   五 农业企业

    (一)交易成本低

    (二)经营灵活

    (三)规模效益明显

    (四)资本集中

    (五)管理规范

    (六)企业与农户双赢

  第三节 江苏农业微观组织新模式

   一 农场化经营

    (一)联户农场

    (二)村办农场

    (三)厂办农场

    (四)站办农场

    (五)家庭农场

   二 农业公司化经营

   三 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四节 农业微观组织创新的必要性和着力点

   一 农业微观组织创新的必要性

    (一)农业家庭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要求农业经济组织的再创新

     1.小规模经营不利于农业机械的应用,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小规模经营不利于实现技术进步基础上的扩大再生产和结构调整

     3.小规模经营最终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入世后农业组织面临的挑战需要农业微观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创新

     1.入世后江苏农业组织竞争的对象复杂化

     2.实行“绿箱政策”,承载组织缺位

     3.农业宏观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匹配,并对市场机制产生扭曲作用

   二 农业微观组织创新的着力点

    (一)以家庭生产经营为组织基础

    (二)在自愿原则下搞合作

    (三)产权联结

    (四)营利性经营

    (五)开放式运营

    (六)管理现代化

  第五节 产权合作理论与实现路径

   一 产权合作的理论核心和优势

    (一)产权合作的理论核心

     1.组织机制

     2.激励机制

     3.运行机制

    (二)产权合作的优势

     1.产权合作以产权为纽带实现组织成员间的密切合作,理顺了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做到产权清晰,从而可以有效地发挥产权的激励作用

     2.产权合作坚持自愿原则,采取成员股与资产股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了农业组织的合作范围

     3.产权合作模式通过产权联结与合作,实现了权、责、利和风险的统一

     4.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和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组织结构紧密高效

     5.在利益分配上,“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以按股分红为主,兼顾广大组织成员的利益

     6.以实现组织的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

   二 产权合作的必要性及条件

    (一)产权合作的必要性

     1.产权合作能够提供劳动激励

     2.产权合作能充分发挥产权的激励作用

     3.产权合作可以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

     4.产权合作有利于提高农业组织的开放性

     5.产权合作可以壮大经济组织实力,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竞争力

     6.通过产权合作组织实施绿箱政策,保护农民利益

    (二)产权合作的条件

     1.增强现代性,是产权合作模式发展的首要条件

     2.政府的支持与推动,是产权合作模式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动力

     3.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规范组织行为,是产权合作模式发展的必备条件

   三 产权合作的实现路径

 第五章 农业微观组织比较与模式选择

  第一节 睢宁县饲养山羊产业化经营分析

   一 基本条件

    (一)良好的资源条件

    (二)优越的人文条件

    (三)较好的市场条件

   二 生产现状

    (一)发展状况良好,市场潜力巨大

     1.生产稳步增长,效益明显提高

     2.品牌优势明显,知名度不断提高

     3.养殖渐上规模,市场逐步扩大

     4.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二)存在的问题

     1.养羊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

     2.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小,加工销售环节薄弱

     3.科技普及和技术服务力度不够

     4.农民知识水平较低,缺乏接受、消化技术的能力

   三 促进睢宁县山羊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一)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经营

    (二)扶植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和产品升级

    (三)强化科技推广,提高科技水平

    (四)加强农民教育,转变农民观念

    (五)抓好良种体系建设,发挥增产潜力

  第二节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分析

   一 “龙头企业+农户”组织形式的弊端

    (一)契约约束的脆弱性是“龙头企业+农户”组织形式的内在缺陷

    (二)龙头企业的垄断地位往往使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二 合作社组织形式的不足

    (一)资金实力弱,综合竞争力不强

    (二)产权不明晰,技术档次低,服务内容少

    (三)生产、加工能力弱,品牌建设难

   三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及运作机制

    (一)星云鹅业公司预测市场需求,提供优质鹅苗

    (二)金云鹅业合作社落实生产任务,提供服务,按保护价收购商品鹅

    (三)合作社进行粗加工,鹅业公司派代表验级,然后鹅业公司根据签订的合同进行商品鹅收购,最后由鹅业公司作最终加工和销售

     1.稳定初级产品供应,拓展销售市场

     2.推动技术进步

     3.节省交易成本,形成有效监督机制

     4.促进生产

   四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的优势、缺陷与改进

    (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的优势

     1.提高了履约率

     2.降低了交易成本

     3.有利于技术的研发或引进

     4.有利于拓宽农产品市场

    (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的缺陷及改进

     1.为了克服龙头企业收购农副产品时的压级行为,可以由政府或者利益独立的中介组织进行验级,或者由计算机进行验级

     2.由龙头企业发起与农户共建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3.加快合作社的资本积累过程,保持资产价值相对稳定,使他们拥有与大规模交易相称的资产

     4.政府在弥补组织缺陷、降低交易风险方面的外在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

  第三节 农业微观组织模式的选择

   一 微观经济组织的特点

    (一)家庭经营组织

    (二)合作经济组织

    (三)企业组织

   二 影响组织模式选择的因素

    (一)管理成本

    (二)交易费用

    (三)资产专用性

   三 效率分析

    (一)劳地比例

    (二)决策水平与市场风险

    (三)规模效应

   四 江苏农业微观组织模式的选择及结果

    (一)构造层次结构(见图5-2)

    (二)按适度规模经营准则建立判断矩阵(见表5-4)

    (三)按各准则计算不同经济组织形式选择的权重(分别见表5-5,表5-6,表5-7)

    (四)最终排序(见表5-8)

 第六章 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理论和政策

  第一节 私营企业的地位与特征

   一 私营企业的内涵

   二 私营企业的社会性质

   三 私营企业的社会地位

    (一)“补充论”

    (二)“有机组成论”

    (三)“民营经济主导论”

   四 私营企业的特征

  第二节 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演变

  第三节 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一 中国农业微观组织方式需要创新

   二 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农业专业化需要以企业为载体

   三 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用办工业的方法创办农业企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四 农业私营企业的生成与发展有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根源

   五 农业私营企业的效率

   六 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新体系,促进农业私营企业的发展

   七 推动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着力点,是培育农业私营企业家

  第四节 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学思考

   一 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适者生存是产业组织创新的直接动因

    (二)生存竞争要求产业组织持续地创新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

     2.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农业形成新的投资主体*

     3.农业竞争力的形成需要提高组织化程度

   二 农业私营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一)农业私营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企业家的生成

    (二)农业私营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三)农业私营企业有利于农业现代性要素的引入*

    (四)农业私营企业的发展事实上是微观主体的改造,农业微观基础的重塑

    (五)农业私营企业是国家农业经济政策实施的重要载体

    (六)农业私营企业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现代性,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七章 江苏农业私营企业的发展

  第一节 农业私营企业的基本状况*

   一 举办企业的动机

    (一)创办企业的目的

    (二)创办企业的原因

    (三)谁来创办企业

    (四)筹建企业时最大的困难

    (五)企业类型

   二 企业成长中的基本状况

    (一)文化素质

    (二)规章制度和企业发展规划

    (三)筹资渠道、商标和销售方式

    (四)技术来源

    (五)内部管理

   三 企业与企业主个人发展的选择

    (一)制约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二)企业人才的选择

    (三)企业发展最需要的环境

    (四)企业扩张与收缩

    (五)企业主个人的发展选择

  第二节 东台市农业私营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一 龙头企业资本结构

    (一)投资农业生产后向产业的比重高

    (二)二十多年来改革最大的成果是农民开始有了自有资本的积累,农民逐步有了投资的欲望和能力

    (三)各类资本进入农业,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二 东台市农业私营企业投资的特点

   三 东台市农业私营企业典型企业状况

    (一)东台市农业私营企业在农业各领域和诸环节均发挥着作用

    (二)产品同构,核心竞争力不足

    (三)生产经营主体之间松散型的联系方式,不利于企业的稳定经营

    (四)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五)标准化进程缓慢

   四 东台市培育农业私营企业(龙头企业)的做法

    (一)做强做大现有龙头企业

     1.依靠科技进步培育龙头企业

     2.加快体制创新培育龙头企业

     3.搞好服务培育龙头企业

    (二)大力实施“三资”企业投资开发农业,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显著增强,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三)东台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龙头加工企业整体档次还不够高

     2.农产品质量意识还不够强

     3.龙头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农民利益的连接还不够紧密

  第三节 徐州市贾汪区典型农业私营企业分析

   一 典型企业的基本状况及特征

   二 典型企业的带动作用(见表7-13)

   三 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特征

    (一)企业规模小

    (二)与农户结合紧密,利益共享

    (三)农业私营企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生产周期长

    (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私营企业的互动

    (五)企业管理以家族式管理为主,受“三缘”(地缘、亲缘、血缘)限制较大

   四 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从全局来看,农业私营企业数量少,结构分布不均衡,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1.资本积累少

     2.信息渠道不畅

     3.短视行为

     4.消费偏废

     5.农民负担重

    (二)农业私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管理水平低,管理能力差

     2.产品质量不高,品牌意识缺乏,销售策略单一是农业私营企业的隐患

     3.企业流动资本短缺,资本运营能力差

     4.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机制不完善

     5.合伙企业内部产权模糊

  第四节 促进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 宏观建议

    (一)创造公平竞争的宏观环境

     1.解决制度“瓶颈”问题

     2.科学地处理好政府、公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关系

     3.降低进入门槛,在企业创立时期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4.重点扶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5.建立健全农业信息体系

     6.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二)改善农村金融条件,给予私营企业融资便利

     1.拓宽信贷渠道,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2.构建信用担保体系

     3.建立农业风险投资激励保护机制

    (三)加强教育,培育农业企业家队伍,努力提高农业私营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组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社会的参谋咨询作用

    (五)加快标准化进程,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是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积极有效措施,是实现农业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必须加强宣传和普及标准意识

     2.必须加快标准化体系、推广体系、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从制度上推进标准化进程

     3.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研究和生产

   二 微观对策

    (一)强化战略管理

     1.家族制是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采用现代委托代理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走现代企业制度之路,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快

     2.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私营企业最大的问题乃是发展战略选择的失误和自身素质低下的原因

    (二)加强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

    (三)培育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

     1.让合适的人担任合适的工作

     2.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3.采取适当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创造性的发挥

     4.遵守伦理规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第八章 农业私营企业的生成模式与特点

  第一节 农业私营企业的形成模式

   一 个体经营基础上形成的农业私营企业

    (一)私营独资企业

    (二)私营合伙制企业

   二 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而组建的农业私营企业

    (一)职工买断

    (二)租赁经营

   三 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以个人才能和掌握的要素创办新企业

    (一)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不满企业现状,辞职创办新企业

    (二)国有、集体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人才,开办科技型农业私营企业

   四 招商引资举办的农业私营企业

    (一)新办企业

    (二)改造老企业

  第二节 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一 新办合伙制企业

    (一)缺乏战略性思维

    (二)缺乏系统化的制度

    (三)缺乏科学化的授权体系

   二 改制企业

    (一)短期中,采用租赁方式解决国有中小企业的经营问题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对中小型农业企业来说,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私营企业的效率更高

    (三)农业私营企业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和技术不足

    (四)重视人才培养

    (五)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减少了政府的干预

    (一)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保障原材料质量和供给

    (二)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企业扩张

    (三)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三 以个人资本和才能举办企业

    (一)经营管理

    (二)技术产品

    (三)外部环境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自然条件

     3.国家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

     4.市场

   四 招商引资举办私营企业

    (一)办企业应懂得怎样用人

    (二)办企业要有诚信

    (三)做好投资的选择

     1.投资要关注市场需求和竞争的状况

     2.投资地既要有资源优势,更要能与其他企业形成产业链

     3.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

   五 收购破产企业,创立新企业

    (一)准确定位,企业显生机

    (二)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三)为农民着想,让企业顺利成长

  第三节 简要的结论

   一 农业私营企业的成长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路径

   二 农业私营企业的生成模式及特点

   三 企业类型

    (一)加工企业型

    (二)科技型

    (三)市场带动型

    (四)企业集团型

    (五)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型

    (六)流通企业型

   四 初创与学步期农业私营企业的共性

    (一)技术含量低

    (二)产品特色缺乏

    (三)创新能力弱

    (四)灵活有余,可控性不足

    (五)资金制约企业成长

    (六)冲突加剧

 第九章 农业私营企业的生命周期形态

  第一节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综述

   一 国外的研究

    (一)哥德纳的理论

    (二)爱迪思的理论

    (三)蒂克的理论

   二 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陈佳贵的研究

     1.正常发育型企业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2.企业的蜕变

    (二)企业生命周期模型的修正

     1.“成长—衰退—成熟”型

     2.双峰型或多峰型

     3.扇贝型

     4.高起点成长型

    (三)民营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的依据

   三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局限性

  第二节 农业私营企业生命周期形态

   一 依靠农民自身积累,新办独资企业的生命周期形态

   二 以个人才能举办独资企业的生命周期形态

    (一)产品技术

    (二)人员素质

    (三)管理现状

    (一)外部环境

    (二)内部环境

     1.权利配置不合理

     2.产权结构不合理

     3.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

     4.制度化与企业创新相矛盾

     5.企业文化重塑困难

   三 以创业者个人的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创办的合伙制企业的生命周期形态

   四 国有或集体企业蜕变组建的合伙制企业生命周期形态

    (一)职工自救方式组建的合伙制企业的生命周期形态

     1.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保证原材料供给和质量

     2.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企业扩张

     3.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1.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2.立足“三农”,服务“三农”

     3.继续推行制度创新

     1.处于衰退乃至破产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有多种模式,该企业是职工自救的形式,使企业生命周期得以延长

     2.定位准确是企业顺利成长的关键

     3.制度创新是农业私营企业渡过学步期走向青春期的法宝

     4.该企业多年来的体会是,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搞食品行业必须先开发国际市场,因为国际市场对产品要求非常严格,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5.从主要经济指标分析,该企业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共同推动下,初创是艰难的,但初创期和学步期都较短,迅速进入青春期(成长期)

    (二)收购方式组建成合伙制企业的生命周期形态

  第三节 简要的结论

 第十章 农业私营企业的发展与创新

  第一节 农业私营企业成长中的风险与防范

   一 风险的本质与类型

   二 农业私营企业成长中的风险防范

    (一)谨防不切实际的多元化

    (二)选择和开发适宜的技术产品

    (三)加强与市场组织的协同

    (四)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理财能力

    (五)关注冲突,正确对待企业分立

  第二节 农业私营企业品牌管理

   一 品牌的概念与功能

    (一)品牌的概念和内涵

    (二)品牌的功能

     1.识别产品的功能

     2.维护企业以及消费者权益的功能

     3.货币资本增值功能

     4.品牌是企业进军市场的战旗,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5.有利于企业市场形象的塑造

   二 私营企业的品牌战略

    (一)私营企业品牌战略现状

     1.私营企业的体制特点决定了它在品牌建设中的个性化得以充分发挥

     2.私营企业的品牌经营道路是“逼”出来的

     1.品牌单纯符号化,忽视了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的培育

     2.市场定位不准确,品牌缺乏个性化内涵

     3.对品牌的质量管理不够重视,使品牌成为一个空壳

     4.品牌延伸盲目化,未能在产品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弱化了旗帜品牌的功能

     5.忽视品牌的文化内涵建设

    (二)私营企业品牌经营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私营企业品牌经营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2.私营企业品牌经营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三 农业私营企业的品牌策略

    (一)以文化塑造品牌,把文化做成企业营销力

    (二)谋求品牌外部传播手段多元化,与顾客结盟,创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找准市场定位,做好“小品牌”

    (四)品牌要适度延伸

    (五)“贴牌”生产,间接实现自主品牌战略

    (六)集中精力开发某类产品的核心关键技术,间接创造自己的品牌

  第三节 农业私营企业管理创新

   一 江苏农业私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私营企业起初大多是以利基者进入经济社会的,欲望很低,容易满足

    (二)缺乏技术产品开发研制能力,结构同化,竞争加剧

    (三)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企业成长过程中风险较大

    (四)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危机重重

    (五)注重经验和效法祖先的认知模式及思维方式,企业运行效率太低

   二 关于农业私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认识企业家的作用

    (二)重视农民教育,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三)创造有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四)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培育共同的价值观,树立共同意识

    (五)制定发展战略

    (六)通过政府行为,引导、培育和激励农业私营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逐步建立起“企业主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科技服务联动”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

  第四节 农业私营企业凝聚力的培育

   一 农业私营企业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一)员工意识的共同性

    (二)企业的规模

    (三)制度与规范

    (四)沟通

    (五)企业的社会责任

    (六)员工对企业的依赖

    (七)企业的形象地位

    (八)领导方式

   二 增强农业私营企业凝聚力的对策*

    (一)建立共同目标

    (二)合适的人担任合适的工作

    (三)注意工作方式方法

    (四)遵守伦理规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现代性

  第五节 农业私营企业的融资

   一 农业私营企业融资现状

    (一)金融机构

     1.金融企业的经营目标

     2.金融机构尚遗留对私营企业的偏见

     3.农业私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二)政府基金

    (三)政策性银行

    (四)信用担保机构

    (五)风险投资公司

   二 解决中国私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加快完善私营企业的法律法规

    (二)加快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金融工具,拓宽农业私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1.组建为农业私营企业提供直接服务的金融机构

     2.国家应探索开办企业产权、股权交易市场

     3.可以适当降低条件允许农业私营企业发行一定数量的企业债券筹集资金

     4.探索建立政策性金融体系并与商业性金融体系互相补充的有效模式

    (三)充分发挥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扩大信用担保的范围

    (四)金融机构转变经营观念,增强服务功能

    (五)加强经营管理,增强积累防范风险;提高理财能力,以诚信争取理解和支持

  第六节 农业私营企业的继承

   一 企业继承问题

    (一)表层继承

    (二)深层继承

    (三)核心继承

   二 家族企业继承模式

   三 家族企业权力交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继承体制的制约

    (二)易产生财产分配不均,形成家族内部矛盾

    (三)早期缺乏对继承人的规划

    (四)上辈领导人的人际关系继承的困难

    (五)“子承父业”继承模式的局限性

   四 家族企业继承机制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明确家族成员对企业的产权

    (二)培养继承人

     1.重视家族企业发展中接班人的选择,并形成科学的选择接班人的制度

     2.在企业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培养接班人

     3.必要时克服家族企业传统的“子承父业”模式的局限性,学会从企业外部选拔接班人

     4.设立外部董事

 第十一章 农民教育与农业私营企业发展

  第一节 农村教育思想与理论综述

  第二节 农民教育的必要性

   一 农民教育的必要性

    (一)中国农业的先天不足,要求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来弥补

    (二)中国农民教育的现状,要求创新教育模式

    (三)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求强化农民教育

    (四)农民教育是加入WTO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需要

    (五)农民教育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

    (六)农民教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二 农业私营企业的发展是进行农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农业私营企业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因素的引入

    (二)农业私营企业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现代化意识,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农业私营企业发展有利于农业技术进步

  第三节 农民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 丰县农民教育现状分析

    (一)丰县农村教育的基本状况

     1.农民年龄结构层次状况

     2.农民文化层次结构状况

     3.农村劳动力参加专业培训及转移就业分布情况

     4.丰县农民教育机构及培训概况

    (二)农村农民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1.城乡差别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2.农民缺乏现代性,学习动力不足

     3.教育自身的问题也是造成农村教育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

   二 铜山县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的分析

    (一)基本状况

     1.铜山县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中等专业技术职业学校较少(见表11-3),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2.农民人力资本存量低,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现有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3.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束缚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见表11-4)

    (二)铜山县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的分析

     1.农村教育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2.农村经济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企业创业者与职工的基本状况

   一 企业主原来从事的职业

   二 被调查企业主现有年龄结构

   三 被调查企业主的文化程度

   四 企业职工来源

   五 企业职工文化程度

   六 企业教育——农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教育目的明确

    (二)企业教育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企业教育具有系统性

    (四)企业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精英

  第五节 农民教育与农业私营企业的成长

   一 农民现代化在农业微观组织创新中的功能

    (一)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科学的辐射作用

    (三)强劲的领头作用

    (四)整体的带动作用

   二 农民教育与农业私营企业的成长——以射阳县瑞龙保鲜有限公司为例

    (一)企业家与农业私营企业的创办

    (二)企业家素质与企业成长

     1.企业是新生儿,极富灵活性和成长性,企业内部的各种正式组织尚未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和经营方针、企业文化还未形成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状态

     3.企业的创立正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为企业相关利益者谋得利益

     4.在经营资源上,缺乏资金、知识、人才,创新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弱

     5.在市场运营上,产品老化、质量差、档次低的情况严重;销售市场不稳定,缺乏长期的业务合作伙伴

     6.企业面临着两大风险

    (三)职工素质与社区劳动力供给

    (四)加强农民教育,保障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劳动力供给

     1.社区教育的对策措施

     2.农业企业应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

  第六节 农业企业家的作用

   一 农业企业家是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关键

   二 农业私营企业的成长促进了农业企业家的生成和农民现代化意识的培养

   三 多渠道提高农业企业家的素质

  第七节 加强农民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 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二 完善农村教育体制,推进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

   三 改革完善农村农业科研所,大力扶持农业科技示范户

   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教育费用的承受力

   五 农村教育应该把技术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结合起来

   六 注重农民教育与企业家的培养相结合

 第十二章 农业私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类型

   一 供销服务组织

   二 信贷服务组织

   三 加工服务组织

   四 机械设备服务组织

   五 生产服务组织

   六 综合服务组织

  第二节 农业私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内容

   一 农业私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农业私营企业的需求,决定了服务体系的供给

    (二)政府经济管理的转型,决定了企业发展依赖于服务体系

    (三)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服务体系

   二 农业私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咨询服务

    (二)信息服务

    (三)科技创新服务

    (四)金融服务

    (五)财政服务

    (六)职业培训服务

    (七)产品销售服务

    (八)国际化服务

    (九)配套协作服务

    (十)组织化服务

  第三节 农业私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点

   一 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体系

   二 建立为农业私营企业服务的市场拓展体系

    (一)实现农村流通企业管理现代化

    (二)大大降低农村商品流通的成本

    (三)加速农村市场化进程

    (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五)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三 建立农业私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四 建立对农业私营企业进行创业辅导的社会化信息咨询服务系统

  第四节 农业私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 农业私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内涵和要素

    (一)大学和科研机构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源

    (二)中介机构是促进知识流动的重要环节

    (三)政府也是技术创新服务的重要主体之一

   二 农业私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自身的问题

     1.农业私营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2.企业平均规模小是影响创新能力的客观原因

     3.私营企业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二)中介机构的问题

    (三)政府的支持问题

   三 农业私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组织形式

    (一)基本思路

    (二)组织形式与功能

     1.创新平台

     2.信息中心

     3.培训基地

     4.咨询中心

   四 建立农业私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推动农业私营企业制度创新

    (二)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政策体系

    (三)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和支持中介机构的发育和成长

    (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和投入保障体系

    (五)培育一批技术创新型企业

 《扬泰文库》编辑委员会

该书内容涉及中国农业基本制度的变迁过程、农业微观组织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农业市场主体的模式选择、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推动以及江苏农业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发展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分析了农业私营企业的分布周期及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理念创新的重要性。系统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建议和配套措施。

[1]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2]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1987。

[3]速水佑次郎、弗农·拉坦:《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郭熙保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赵春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虞鸿钧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

[6]扬·莫里森:《第二条曲线》,张晓译,团结出版社,1997。

[7]毛育刚:《中国农业发展之演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8]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4。

[9]刘斌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10]君保云:《什么是现代化——概念与范式的探讨》,人民出版社,2001。

[11]赵成根:《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2]李秀潭等:《中国私营经济研究报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