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56

财富的道路图书

Wealth road

SSAPID:101-0817-7271-30
ISBN:978-7-5097-0845-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要义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的重要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并不是仅仅指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是指要建立与现代社会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把最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让他们能够科学利用物质资源,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破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使社会财富的各种源泉充分涌流。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裴小革
编 辑:于渝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前言

 后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财富概念体系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财富理论基础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财富道路选择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人力财富道路

  第一节 人力财富理论的科学性

  第二节 人力财富的投资

  第三节 人力财富的教育

  第四节 人力财富的实践

   一 学习实践与人力财富

   二 工作实践与人力财富

   三 创新实践与人力财富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物质财富道路

  第一节 物质财富的二重存在形态

   一 自然属性物质财富的存在形态

   二 社会属性物质财富的存在形态

    (一)物质财富的商品社会存在形态

    (二)物质财富的货币商品社会存在形态

    (三)物质财富的资本社会存在形态

    (四)物质财富的自然资源社会存在形态

    (五)物质财富的社会资本的社会存在形态

  第二节 自然物质财富的性质及其保护开发

   一 自然物质财富的性质和评价

   二 自然物质财富保护开发的类型和过程

   三 自然物质财富保护开发的方法探讨

    (一)对可再生的生物自然物质财富,采取增殖资源永续利用的方法

    (二)对可循环再生或循环再用的自然物质财富,采取循环利用的方法

    (三)对不可再生的自然物质财富,采取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方法

  第三节 劳动产品商品物质财富的生产

   一 研究劳动产品商品物质财富生产的意义

   二 劳动产品商品物质财富生产的作用

    (一)保护劳动和劳动所得

    (二)促进社会分工合作

    (三)优化资本积累和运用

  第四节 劳动产品非商品物质财富的生产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的制度财富道路

  第一节 制度财富道路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道路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

  第四节 适合现代中国的制度财富道路

   一 为最广大劳动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条件

   二 为投资创业者提供适宜的投资和经营环境

   三 为不同社会阶层提供兼容的文化和机制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的财富产权

  第一节 产权概念及其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

  第二节 财富产权在经济科学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第三节 国家财产和国有财富产权

   一 政府国家财产和国有财富产权

    1.增加政府组织中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

    2.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

    3.培植政治文化中的养廉机制

   二 企业国家财产和国有财富产权

  第四节 集体财产和集体财富产权

  第五节 个人财产和个人财富产权

  第六节 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及财富产权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的财富分配

  第一节 财富分配的基础理论问题

   一 财富分配与财富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二 马克思主义财富分配理论的科学性问题

   三 马克思主义财富分配理论的实践价值问题

  第二节 财富分配与财富创造

  第三节 财富分配与公平竞争

  第四节 财富分配与社会和谐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财富源泉

  第一节 财富的自然源泉

   一 自然物质力财富源泉

   二 自然环境财富源泉

  第二节 财富的劳动源泉

  第三节 财富的人力源泉

   1.具有战略眼光

   2.熟悉市场需求

   3.能够精简机构

   4.善于激励他人

  第四节 财富的资本源泉

  第五节 财富的制度源泉

  第六节 财富的科技源泉

  第七节 财富源泉的两种类型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的财富增长

  第一节 劳动积累是推动财富增长的能动主体力量

   一 从原始文明转向农业文明的劳动积累与财富增长

   二 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劳动积累与财富增长

   三 从工业文明转向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劳动积累与财富增长

  第二节 财富增长与自主劳动积累

  第三节 财富增长与高科技含量劳动积累

  第四节 财富增长与成果回归劳动积累

  第五节 财富增长与创新劳动积累

  第六节 以多元创新劳动为基础的财富增长道路

   一 创新劳动的类型和多元创新劳动的含义

    (一)科技创新劳动

    (二)文化创新劳动

    (三)制度创新劳动

    (四)理论创新劳动

    (五)多元创新劳动概念

   二 以多元创新劳动推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财富增长

    (一)经营创新劳动与财富增长

     1.领导企业战略管理

     2.培育企业合作团队

     3.优化企业价值链条

    (二)科技创新劳动与财富增长

     1.自主科技创新劳动可以开辟财富增长的道路

     2.模仿科技创新劳动可以寻找财富增长的捷径

     3.合作科技创新劳动可以优化财富增长的资源

    (三)文化创新劳动与财富增长

     1.创新双赢观念,促进财富总量增加

     2.创新人本观念,发挥自主精神

     3.创新科技与人文并重观念,保护生态环境

     4.创新服务观念满足新的需求

    (四)制度创新劳动与财富增长

     1.制度创新劳动与其他创新劳动有密切的联系

     2.制度创新劳动是其他创新劳动的条件

    (五)理论创新劳动与财富增长

     1.理论创新劳动在应对国际局势中的作用

     2.理论创新劳动在推进中国改革中的作用

本书着重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要义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的重要指导意义。指出,虽然在马克思创立可变资本理论一个世纪后,即20世纪6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提出了与可变资本理论具有类似作用的人力资本理论,但是,由于他们拋弃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说明劳动在人力取得和发挥作用中的特殊作用,也没有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只把人力作为创造物质财富工具的局限,所以,这种理论在揭示财富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方面,其实远没有可变资本理论那样科学和深刻。按照可变资本理论和以这种理论为主要依据建立的科学发展观的财富基础理论认为,人力财富的大小不仅要由人力投资的数量决定,而且要由人们如何使用它们的劳动来决定,包括人力财富的教育和人力财富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并不是仅仅指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是指要建立与现代社会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把最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让他们能够科学利用物质资源,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破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使社会财富的各种源泉充分涌流。

[1]〔美〕阿尔文·托夫勒和海蒂·托夫勒:《财富的革命》,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美〕爱默生等:《人生来不是贫穷的》,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3]Andrew,Gamble et al.(eds.)(1999),Marxism and Social Science,Macmillan press ltd..

[4]白暴力:《价值价格通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白暴力:《财富劳动与价值——经济学基础理论的重构》,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6]〔德〕博多·舍费尔:《生财有道》,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7]曹天予主编《劳动产权与中国模式——当代马克思主义在挑战中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曹天予主编《现代化、全球化与中国道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陈筠泉、殷登祥主编《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0]陈东琪、李茂生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

[11]陈恕祥、杨培雷:《西方发达国家劳资关系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12]陈文安主编《创新工程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13]成思危主编《虚拟经济理论与实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4]程恩富、樊建新、周肇光主编《劳动·价值·分配》,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15]陈国宏:《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技术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6]程萍:《财产所有权的保护与限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17]陈文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18]Carver,T. and Thomas,P.(eds.)(1995),Rational Choice Marxism. Macmillan Press Ltd..

[19]Callari,A. and Ruccio,D.(eds.)(1996),Postmodern Materialism and the Future of Marxist Theory.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2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1983、1993。

[21]邓先宏、傅军胜、毛立言:《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几个问题的思考》,《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22]丁冰:《丁冰学术文选》,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3]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4]〔美〕戴维·兰德斯:《国富国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25]Damien,Kingsbury,et al.(2004),Key Issues in Development,Palgrave Macmillan.

[26]David M.Walker(2001),Marx,Methodology and science,Ashigate Publishing Limited.

[27]Emmanuel Farthi and Ivan Werning(2007),“Inequality and Social Discounting”,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115,June.

[28]Edmund S.Phelps(2007),“Macroeconomics for a Modern Econom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7,No.3,June.

[29]顾海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当代视界》,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0]顾海良、张雷声:《从马克思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31]高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演变》,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2]顾钰民:《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3]郭克莎:《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4]谷书堂:《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之探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5]樊纲:《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36]〔美〕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7]〔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北京,远方出版社,1998。

[38]何秉孟、高翔主编《理论热点:百家争鸣12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9]何秉孟主编《金融改革与经济安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0]何秉孟、傅军胜主编《劳动价值理论新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1]何秉孟主编《产权理论与国企改革——兼评科斯产权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2]何秉孟主编《新自由主义评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3]胡钧、范建新主编《深化认识劳动价值论过程的一些问题》,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4]洪银兴、林岗、逄锦聚、刘伟、黄泰岩:《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5]黄志亮、洪灏、夏子贵主编,朱高贵(常务)、谭志惠、陈仲常副主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资本论〉的学与用》,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46]黄范章编《国外市场经济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7]何荣天:《产业技术进步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8]黄硕风:《综合国力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9]胡家勇主笔《转型经济学》,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50]何传启:《分配革命——按贡献分配》,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51]黄鼎成、王毅、康晓光:《人与自然关系导论》,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2]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3]黄野:《重塑人生108谈》,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1。

[54]华民:《财富的可持续增长》,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55]〔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56]Hunt,E.K.(1992),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A Critique of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Harper-Collins.

[57]Houston,D.(1997),“Productive-Unproductive Labor:Rest in Peace:Comments”. Rev.Radical Polit.Econ.,Winter,29(3). pp.59-69.

[58]简新华:《中国经济发展探索》,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59]靳辉明、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新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60]贾华强:《边际可持续劳动价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1]江苏省科委:《“中国21世纪议程”与可持续发展培训教材》,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处编印,1996。

[62]姜文来、杨瑞珍:《资源资产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3]姜奇平:《体验经济——来自变革前沿的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4]Junji Nakagawa(ed)(2006),“Managing Development:Globalization,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Social Policy”,Routledge.

[65]〔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66]K.Yuki(2007),“Unbanization,Informal Sector,and Development”,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84,No.1,September.

[67]李铁映:《改革开放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8]李铁映:《劳动价值论问题读书笔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9]冷溶主编,江蓝生、陈佳贵、黄浩涛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经济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0]李慎明主编,夏春涛副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1]李建平、李建建、黄茂兴主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2]李成勋:《李成勋学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73]李京文:《科技富国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74]刘诗白:《现代财富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75]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

[76]刘贻清、张勤德主编《刘国光旋风实录——改革开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大讨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77]刘贻清、张勤德主编《“郎旋风”实录——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大讨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78]刘贻清、张德勤主编《“巩献田旋风”实录——关于〈物权法(草案)〉的大讨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79]林岗:《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80]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81]刘树成、张平等:《“新经济”透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82]刘长庚主编《联合产权论——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3]刘思华主编《绿色经济论——经济发展理论变革与中国经济再造》,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84]刘凤义:《新制度学派与马克思经济学:关于企业理论方法论比较》,《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年第2期。

[85]林善浪、吴肇光:《核心竞争力与未来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6]李宝元:《人力资本运营——新时代企业经营战略与制胜方略》,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87]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8]路甬祥主编《创新与未来——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89]刘军宁:《保守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90]刘恒中:《劳动经济制度导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91]陆南泉主编《独联体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

[9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93]〔英〕洛克:《政府论》(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4]〔英〕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5]〔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96]〔美〕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97]刘光辉、张福生:《资源与财富大国》,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98]李宗发:《财富革命》,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99]李显君:《国富之源——企业竞争力》,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100]〔美〕理查德·派普斯:《财产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0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内源发展战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102]Lichtenstein,P.(1983),“An Introduction to Post-Keynesian and Marxian Theories of Value and Price.” Armonk,N.Y.:M.E.Sharpe.

[10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1、2、3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04]马克思:《资本论》第1、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05]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0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3、19、42、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57、1960、1963、1979、1979。

[10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8]〔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965。

[109]〔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110]冒天启主笔、朱玲副主笔《转型期中国经济关系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111]North.D.C.(2000),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2]Michael E.Poter(1990),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The Macmillan Press Ltd.,London.

[113]Nigel Driffield,Vidya Mahambare,and Sarmistha Pal(2007),“How does ownership structure affect capital structure and Firm value”,Economics of Transition,Vol.15,No.3.

[114]〔瑞典〕奥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15]裴小革:《财富与发展——〈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16]裴小革:《〈资本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117]裴小革:《论具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的市场经济》,《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6期。

[118]裴小革:《论财富的源泉及其涌流》,《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19]裴小革:《收入分配的改革必须有利于财富创造和社会和谐》,《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120]裴小革:《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财产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经济经纬》2007年第2期。

[121]裴小革:《论适合科学发展观的财富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22]裴小革:《论适合科学发展观的收入分配》,《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23]裴小革:《论自然物质财富的性质及其保护开发》,《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9期。

[124]裴小革:《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25]裴小革:《论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理论基础》,《长白学刊》2006年第3期。

[126]裴小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石——兼评有关“刘国光7·15讲话”的某些批评意见》,《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27]裴小革:《中国经济改革:向左走,向右走?》,《领导之友》2006年第3期。

[128]裴小革:《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29]裴小革:《外国经济思想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130]裴小革:《东亚劳动力市场——对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特殊经验的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31]裴小革:《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劳动市场的变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132]裴小革:《在推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33]裴小革:《经济转型理论比较:中国经济转型战略的合理性》,《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3期。

[134]裴小革:《论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积累——兼谈中国虚拟资本积累应注意的问题》,《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35]裴小革:《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三大基础》,《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

[136]裴小革:《论私人产权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37]裴小革:《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上的产权理论——兼评放弃劳动价值论的产权理论观点》,《求是学刊》2004年第3期。

[138]裴小革:《十六大报告对〈资本论〉及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新发展》,《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139]裴小革:《论〈资本论〉经济理论体系的现代性和包容性》,《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140]裴小革:《论〈资本论〉在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创新中的基础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41]裴小革:《中国理论经济学框架探索——兼评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局限性》,《政治经济学评论》2005年第2辑(总第9辑)。

[142]裴小革:《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经济学》,《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43]裴小革:《论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选择》,《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44]裴小革、林澍:《论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及管理者收购问题》,《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45]裴小革:《论劳动价值论与其他四种价值理论》,《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146]裴小革:《论剩余价值论的现实意义》,《经济思想史评论》2006年第1期。

[147]裴小革:《关于收入分配的几个理论问题》,《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48]裴小革:《瑞典学派经济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149]裴小革:《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50]裴小革:《改革开放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成果——兼论〈资本论〉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长白学刊》2008年第5期。

[151]裴小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与改革开放》,《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

[152]裴小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意义》,《学术月刊》2008年第3期。

[153]裴小革:《运用〈资本论〉研究当代经济现实的几个理论问题》,《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54]裴小革:《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155]裴小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探讨》,《红旗文稿》2008年第2期。

[156]Pinelopi Koujianou Goldberg and Nina Pavcnik(2007),“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XLV,No.1,March.

[157]Paul Wetherly(2005),Marxism and the State:An Analytical Approach,palgrave macmillan.

[158]Persson and Tabellini(2000),Political Economics-Explaining Economic Policy,The MIT Press.

[159]Preworski,A.(1986),“Material Interests,Class Compromise,and the Transition to Socialism”,in Roemer,Analytical Marx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162-188.

[160]曲格平:《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161]邱海平:《中小企业的政治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62]钱津:《追寻彼岸:政治经济学论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63]钱俊生主编《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164]Richard Robison(ed.)(2006),The Noe-Liberal Revolution:Forging the Market State,Palgrave macmillan.

[165]Riccardo Bellofiore(ed.)(1998),Marxian Economics:A Reappraisal,Macmillan Press Ltd..

[166]Robert M.Solow(1957),“Technical,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ume 39,Issue 3(Aug.),pp.312-320.

[167]盛维勇、张明国、王东梅:《科学技术哲学教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168]史正富:《现代企业中的劳动与价值——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现代拓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69]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选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70]桑新民:《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人类自身生产探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171]石淑华:《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垄断理论的比较研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72]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173]桑弘羊:《盐铁论·本议》。

[174]世界银行环境局J.迪克逊等:《扩展衡量财富的手段——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175]〔美〕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76]〔英〕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77]〔美〕萨缪尔森:《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78]〔日〕松本厚治:《企业主义——日本经济发展力量的源泉》,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179]〔英〕塞缪尔·斯迈尔斯:《金钱与人生》,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180]Shigemi Yabuuchi(2007),“Unemployment and Inernational Factor Movement in the Presence of Skilled and Unskilled Labor”,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11,Issue3,August.

[181]田光、陆立军:《〈资本论〉创作简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182]Tilman Brück(ed.)(2007),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Terrorism,Routledge.

[183]徐映梅:《国民核算新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84]荀况:《荀子·富国》。

[185]项启源:《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86]徐东平主编《理财思想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187]谢思全等:《转型期中国财产制度变迁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88]徐亦让、解庭晨、胡香贵:《人类财产发展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89]〔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90]〔美〕西奥多·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91]〔美〕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92]吴易风:《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193]吴易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94]巫宝三:《经济问题与经济思想史论文集》,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

[195]王伟光主编《创新与中国社会发展》,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196]卫兴华:《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第3期。

[197]王振中主编《转型经济理论研究》,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198]汪利娜:《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99]吴杰:《财富论》第1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200]王东:《中华国富论》,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201]王锡桐主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经济问题》,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202]王珏主编《劳者有其股》,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

[203]王虎峰:《观念与财富——21世纪你如何投资》,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204]吴宝华、刘庆山、吕锡强:《自然资源经济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205]〔瑞典〕魏克塞尔:《国民经济学讲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206]杨圣明主编,陈筠泉副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07]杨圣明:《杨圣明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208]杨圣明:《中国宏观经济透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09]于祖尧:《于祖尧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210]于祖尧主编兼主笔《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211]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212]杨春学、李实主编《近现代经济学之演进》,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13]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14]叶南客:《中国人的现代化》,南京,南京出版社,1998。

[215]叶坦:《富国富民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

[216]杨志:《论资本的二重性——兼论我国公有资本的本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17]岳宏志、寇雅玲:《马克思经济理论新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18]于光远、董辅礽:《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219]杨瑞龙主编《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20]杨帆、菀林娅:《中国直面大国挑战》,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21]俞可平、黄平、谢曙光、高健主编《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22]严文斌主编《我的财富观》,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23]杨占生:《经济学:跨世纪批判——全息经济学大纲卷》,香港,香港新闻出版社,1997。

[224]远志明、薛德震:《社会与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225]〔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1974。

[226]〔英〕约·雷·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22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6。

[228]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29]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30]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编《21世纪初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对策问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31]张宇、孟捷、卢荻主编《高级政治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32]张宇:《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33]张彤玉、邱海平主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34]章海山:《当代道德的转型和建构》,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235]左大培、杨春学主笔《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内生化历程》,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36]左大培:《混乱的经济学——经济学到底教给了我们什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37]左大培、裴小革:《现代市场经济的不同类型——结合历史与文化的全方位探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238]朱富强:《有效劳动价值论的现代阐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39]赵农、刘小鲁:《进入与退出的壁垒:理论及其应用》,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240]张红:《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41]朱妙宽:《马克思两大发现新探》,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42]邹东涛、岳福斌主编《经济中国之〈资本论〉与中国》,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43]张卓元主编《论证与发展:中国经济理论50年》,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244]朱启贵:《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45]钟朋荣:《勤劳人的经济学》,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

[246]赵可铭等编《国防和军队建设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247]赵人伟、李实、卡尔·李思勤主编《中国收入分配再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48]臧旭恒等:《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49]赵瑾:《全球化与经济摩擦:日美经济摩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50]周骏、张中华、刘惠好主编《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51]郑先炳:《西方货币理论》,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52]郑栋才:《劳动价值、边际效用与经济均衡——综观经济学原理探索》,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253]朱坦主编《环境伦理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54]张塞主编《中国国民经济管理理论与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55]“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中国财富报告——转型期要素分配与收入分配》,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256]庄周:《庄子·胠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