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3

俄罗斯民族主义研究图书

Study on Russian Nationalism

SSAPID:101-0798-9763-30
ISBN:978-7-5097-7585-1
DOI:
ISSN:

[内容简介] 俄罗斯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在俄罗斯历史上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了解俄罗斯民族主义,就无法读懂俄罗斯民族,更是难以理解辉煌的沙俄帝国与苏联何以“潮起又潮落”,以及“双头鹰”何以又飞落今日俄罗斯。从民族政治学、民族历史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当代国际政治等理论交叉角度,在国内外学术界对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力求对俄罗斯民族主义加以全面的考察和剖析。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栗献忠
编 辑:赵怀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73/77 各国政治

 后记

 导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对“民族主义”概念的界定

  四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形成

  第一节 从防御性民族主义到大俄罗斯沙文主义

   一 防御性民族主义的产生

   二 早期俄罗斯主义的嬗变

   三 泛斯拉夫主义的出现

   四 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形成

  第二节 俄罗斯民族主义形成的条件

   一 地缘因素

   二 宗教因素

   三 思想文化根源

   四 社会基础

   五 民族性格

 第二章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主导理念、基本特征与内在属性

  第一节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主导理念

   一 沙皇专制论

   二 救世论

   三 俄罗斯民族“优秀”论

   四 遗产继承论

  第二节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基本特征

   一 领土扩张化

   二 政治高压化

   三 经济掠夺化

   四 文化俄罗斯化

  第三节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内在属性

   一 无限的扩张性

   二 有限的防御性

 第三章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从俄罗斯民族至上到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俄罗斯民族至上论的否定

    (一)“各民族一律享有完全的平等权利”

    (二)“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三)“帮助各落后民族和部族的劳动群众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繁荣起来”

   二 苏维埃政府主导的“救世”实践

    (一)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二)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三)推行语言平等政策

    (四)赋予各少数民族受教育权

  第二节 苏联卫国战争与俄罗斯民族精神

   一 俄罗斯民族钢铁意志铸就巾帼英雄

   二 后方亦是战场

   三 俄罗斯民族精神捍卫莫斯科

   四 斯大林与俄罗斯民族精神

  第三节 从救世主义到国际主义

   一 从“第三罗马帝国”到共产国际

   二 从侵华到援华

    (一)新中国成立前苏俄对中国共产党的援助

    (二)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三)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援助

 第四章 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在苏联时期的表现

  第一节 族际关系中的大民族主义

   一 宣扬俄罗斯中心论

   二 偏向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联邦,使其享有特权地位

   三 歪曲沙俄侵略历史,美化沙皇侵略行径

   四 推行俄罗斯化

   五 排犹反犹之风盛行

  第二节 国际关系中的大国沙文主义

   一 秉承帝国遗风,大肆扩张领土

   二 纵容并参与沙文主义行为,抢占势力范围

   三 以“社会主义大家庭”理论为由,粗暴干涉东欧各国内政

   四 疯狂发展军事力量,推行世界霸权主义

  第三节 党际关系中的大党主义

   一 “住在苏联的所有德国人都是间谍”

   二 斯大林:“只要我动一下小拇指,铁托就要完蛋”*

   三 赫鲁晓夫:“在党内我是第一书记,你只是政治局委员,你应当听我的”

 第五章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第一节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社会功能

   一 族内有效政治动员的工具

   二 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器

   三 俄罗斯民众的精神支柱

  第二节 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危害

   一 肢解民族平等政策的利器

   二 引发地方民族主义反弹的催化剂

   三 吞噬苏共肌体的恶性肿瘤

   四 摧毁联盟大厦的致命武器

 第六章 俄罗斯民族主义对国际社会的深远影响

  第一节 俄罗斯民族主义与两极格局终结

   一 两大阵营对峙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 苏美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三 两极格局终结与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作用

  第二节 俄罗斯民族主义与东欧易旗

   一 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的形成

   二 苏联对东欧各国改革的控制

    (一)借助社会主义阵营来控制东欧各国

    (二)干预各国的改革

   三 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对东欧各国造成的严重后果

  第三节 俄罗斯民族主义与中苏关系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苏关系

   二 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中苏结盟

   三 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与中苏同盟破裂

 第七章 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复兴

   一 “俄罗斯该往何处去”

   二 叶利钦:“明天我应该去圣彼得堡”

    (一)新斯拉夫主义重新兴起

    (二)民族主义政党迅速发展

  第二节 俄罗斯政府对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调控

   一 普京的“俄罗斯新思想”

   二 《反极端行为法》

  第三节 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发展目标

   一 回归民族传统——叶利钦:“我们应该借鉴俄罗斯的历史经验”

   二 重建国家权威理念——普京:“能够使祖国强大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国家执行机构的统一”*

   三 重塑民族复兴之路——普京:“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使俄罗斯在可预见的将来跨入国力强盛、经济先进、影响力巨大的国家之列”*

 结语

俄罗斯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在俄罗斯历史上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了解俄罗斯民族主义,就无法读懂俄罗斯民族,更是难以理解辉煌的沙俄帝国与苏联何以“潮起又潮落”,以及“双头鹰”何以又飞落今日俄罗斯。从民族政治学、民族历史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当代国际政治等理论交叉角度,在国内外学术界对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力求对俄罗斯民族主义加以全面的考察和剖析。

《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1995。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列宁论民族问题》(上、下册),民族出版社,1987。

《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

《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人民出版社,1979。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沙皇俄国的侵略和扩张》,人民出版社,1974。

《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下册),民族出版社,198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72。

《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沈志华:《苏联历史档案选编》(1—34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斯大林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0。

《斯大林全集》,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

《斯大林文集(1934—1952)》,人民出版社,1985。

《斯大林选集》(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79。

《1919—1927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编》(第一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赵常庆、陈联璧主编《苏联民族问题文献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中国国民党史文献选编(1894—194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毕洪业等:《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重庆出版社,2007。

陈国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陈黎阳:《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重庆出版社,2006。

陈联璧、刘庚岑、吴宏伟:《中亚民族与宗教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陈忠经:《国际战略问题》,时事出版社,1987。

董晓阳:《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俄罗斯》,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杜正艾:《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房宁、王炳权:《论民族主义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冯绍雷、相蓝欣:《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冯绍雷等:《国际关系新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

龚学增:《社会主义与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民族出版社,2002。

果洪升:《中国与前苏联民族问题对比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郝承敦:《苏南冲突研究》,学林出版社,2007。

郝时远、阮西湖:《苏联民族危机与联盟解体》,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何兰:《冷战后中国对外关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侯艾君:《车臣始末》,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华辛芝:《列宁民族问题理论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华辛芝、陈东恩:《斯大林与民族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嘉荣:《今日的苏联是各族人民的监狱》,人民出版社,1978。

姜长斌:《斯大林政治评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乐峰:《俄国宗教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李嘉谷:《合作与冲突——1931—1945年的中苏关系》,广西大学出版社,1996。

李慎明等:《历史的风——中国学者论苏联解体和对苏联历史的评价》,人民出版社,2007。

刘冠章:《苏联民族问题70年》,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

刘中民:《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陆南泉:《苏联兴亡史论》,人民出版社,2004。

马大正、冯锡时:《中亚五国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民族出版社,2001。

蒲国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青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民族出版社,2004。

青觉、栗献忠:《苏联民族政策的多维审视》,中央民族出版社,2009。

任学安、陈晋:《大国崛起》,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阮西湖:《20世纪后半叶世界民族关系探析》,民族出版社,2004。

阮西湖等:《苏联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状》,三联书店,1979。

《沙皇俄国侵略扩张史》(上),人民出版社,1979。

《沙皇俄国侵略扩张史》(下),人民出版社,1980。

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新华出版社,2007。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宋瑞芝:《俄罗斯精神》,长江出版社,2000。

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6。

王炳煜:《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王福春:《毁誉参半——赫鲁晓夫》,学苑出版社,1996。

王建娥、陈建樾:《族际政治与现代民族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王奇:《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王为民、胡绍皆、叶海林:《俄罗斯帝国浮沉之谜》,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

闻一:《回眸苏联》,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吴楚克:《民族主义幽灵与苏联裂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吴仕民:《中国民族理论新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徐天新:《平等、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徐迅:《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许新等:《超级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原因探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学刚、姜毅:《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外交卷),人民出版社,2001。

杨闯等:《百年中俄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姚海:《俄罗斯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詹真荣:《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民族出版社,2001。

张柏春等:《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张凤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张建华:《俄国史》,人民出版社,2004。

张建华:《苏联民族问题的历史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张建华等:《红色风暴之谜》,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张祥云:《苏联民族问题与联盟解体》,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

张新平:《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亚民族关系》,民族出版社,2006。

赵常庆、陈联璧、刘庚岑等:《苏联民族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郑羽、蒋明君:《普京八年:俄罗斯复兴之路(2000—2008)(政治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俄罗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周平:《民族政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朱可辛:《普京之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法〕埃莱娜·卡·唐科斯:《分崩离析的帝国》,郗文译,新华出版社,1982。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李金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法〕安德烈·纪德:《访苏归来》,李玉民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苏〕B.B.马夫罗金:《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余大钧译,商务印书馆,1991。

〔俄〕B.O.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贾宗谊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

〔俄〕巴枯宁:《巴枯宁言论》,中央编译局资料室编译,三联书店,1978。

〔苏〕《勃列日涅夫言论(8)》,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译室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日〕不破哲三:《斯大林与大国主义》,王树本等译,人民出版社,1982。

〔美〕德鲁克:《新现实——走向21世纪》,刘靖华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韩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俄〕戈尔巴乔夫:《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局国际发展与合作研究所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美〕亨利·赫坦巴哈等:《俄罗斯帝国主义——从伊凡大帝到革命前》,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翻译组译,三联书店,1978。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7。

〔美〕理查德·莱亚德,约翰·帕克:《俄罗斯重振雄风》,白洁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美〕理查德·尼克松:《真正的战争》,萧啸,昌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苏〕罗·麦德维杰夫:《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彭卓吾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美〕罗伯特·康奎斯特:《最后的帝国——民族问题与苏联的前途》,刘靖北,刘振前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俄〕罗伊·麦德维杰夫,若列斯·麦德维杰夫:《斯大林:鲜为人知的剖面》,王桂香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

〔苏〕罗伊·麦德维杰夫:《普京时代——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王桂香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南斯拉夫〕米·吉拉斯:《同斯大林的谈话》,司徒协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俄〕尼·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汪剑钊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俄〕尼·伊·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徐昌翰等译,新华出版社,2008。

〔苏〕潘克拉托娃主编《苏联通史》(第1卷),山东大学翻译组译,三联书店,1978。

〔俄〕普京:《普京文集(2002—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俄〕普京:《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苏〕邱耶夫:《莫洛托夫访谈录——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王南枝等译,新华出版社,1992。

〔法〕让·艾伦斯坦:《斯大林现象史》,方光明,郑德弟等译,时事出版社,1986。

〔俄〕日里诺夫斯基:《俄罗斯的命运》,李惠生等译,新华出版社,1995。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

〔苏〕斯·亚·阿列克茜叶维契:《战争中没有女性》,吕宁思译,昆仑出版社,1985。

〔苏〕苏科院历史所:《苏联民族——国家建设史》,赵常庆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

〔苏〕苏联部长会议中央统计局:《苏联国民经济六十年》,三联书店,1979。

〔苏〕维尔内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劳栋译,时代出版社,1955。

〔美〕沃捷特克·马斯特尼:《斯大林时期的冷战与苏联的安全观》,郭懋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苏〕亚·涅克里奇:《被流放的民族》,王攸琪、沈江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1987。

〔俄〕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俄罗斯共产主义的悲剧》,侯艾君,葛新生,陈爱茹译,新华出版社,2004。

〔苏〕伊·麦斯特连柯:《苏共各个时期的民族政策》,林钢译,人民出版社,1983。

〔苏〕伊凡·久巴:《国际主义还是俄罗斯化》,辛华译,商务印书馆,1972。

〔俄〕尤·瓦·叶梅利亚诺夫:《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通向权力之路》,张捷译,译林出版社,2006。

〔美〕约翰·多恩伯格:《勃列日涅夫——克里姆林宫的明争暗斗》,静海译,三联书店,1975。

〔美〕泽夫·卡茨:《苏联主要民族手册》,费孝通等译,人民出版社,1982。

常庆:《关于苏联民族问题的考察报告》,《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91年第6期。

陈联璧:《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及地方民族主义》,《东欧中亚研究》1992年第2期。

初祥:《苏联斯大林时期强制迁移少数民族及其后果》,《世界民族》1998年第3期。

龚学增:《民族危机与苏联解体——苏联民族问题的反思》,《理论前沿》1992年第18期。

郭小丽:《俄罗斯民族的苦难意识》,《俄罗斯研究》2005年第4期。

姜毅:《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俄罗斯民族主义》,《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第2期。

李志忠:《全球化与俄罗斯民族主义》,《世界民族》2003年第2期。

刘长江:《俄罗斯民族主义:思想影响与政治功能》,《国际政治》2004年第10期。

路曼:《关于苏联民族情况的统计资料》,《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0年第1期。

潘广辉:《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华东师范大学,2004。

彭萍萍:《民族主义与苏联解体》,《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5期。

沈立邦:《从民族视角看苏联的解体》,《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王辑:《苏联近年来民族冲突大事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0年第1期。

王淑媛:《苏联妇女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史学月刊》1992年第2期。

韦伟:《论民族主义与苏联解体》,中央民族大学,2006。

薛衔天:《试论俄罗斯民族主义与苏联解体》,《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3期。

杨奎松:《共产国际为中共提供财政援助情况之考察》,《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4期。

曾晓玲:《前苏联民族问题的历史探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张广翔:《苏联妇女在卫国战争时期的巨大贡献》,《世界历史》2005年第5期。

张建华:《俄国历史上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产生及其基础》,《世界历史》1994年第5期。

张建华:《俄罗斯国家的形成与民族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张建华:《俄罗斯知识分子与大俄罗斯主义》,《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5期。

张男星:《俄罗斯教育变革的精神源流:大俄罗斯主义》,《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张男星:《俄罗斯教育变革的精神源流:大俄罗斯主义》,《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张倩红、葛淑珍:《简论苏联政府对其境内犹太人的政策和态度》,《世界民族》2007年第3期。

张泽宇:《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援助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8期。

赵兴明:《大俄罗斯主义述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郑桂芬:《俄罗斯文化中的普世主义和专制主义》,《今日东欧中亚》2000年第4期。

左风荣:《试析俄罗斯极端民族主义的发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