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1

中俄东部区域合作新空间图书

New Cooperation Space of the Eastern Reg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SSAPID:101-0771-5908-90
ISBN:978-7-5201-0501-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中俄两国区域合作的现实情况,参考最新的统计数据和第一手的调研资料,研究了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现状与中俄开展地区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了中俄地区合作的新空间。全书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中俄合作的历史与现实出发,介绍了中俄开展地区合作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第二部分系统论述了中俄合作的新模式、重点领域、方式方法等;第三部分提出保障和推进中俄地区合作的新举措。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郭力
编 辑:颜林柯;吴鑫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前言

 第一章 打破发展瓶颈: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历史动因

  一 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历史进程

   (一)东部地区开发的历史回顾

    1.沙俄时期的小规模开发

    2.苏联时期有计划分阶段的开发

    3.俄罗斯时期确立了东部大开发

   (二)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东移的新思路

   (三)俄罗斯经济战略东移对中俄合作的意义

   (四)俄罗斯经济战略东移的基本方向

    1.仍然坚持以油气资源开发为中心

    2.高度重视科技发展

    3.劳务输入将呈现多样化

    4.强化国家干预力度

    5.扩大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五)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东移的难点

   (六)俄罗斯发展战略东移带来的合作机遇

    1.俄罗斯经济中心东移为中俄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

    2.俄罗斯经济战略东移的政策为中俄区域合作政策的对接提供了机遇

    3.俄罗斯经济战略东移为打造中俄地方国际化增长极提供了机遇

    4.俄罗斯经济战略东移为加强中俄大通道建设提供了机遇

    5.俄罗斯经济战略东移为中俄毗邻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二 俄罗斯东部地区处于劣势的初始条件

   (一)市场规模效应的缺失

   (二)生活成本效应的缺失

  三 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国际诉求

   (一)国际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1.国际区域一体化发展态势

     (1)更加重视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

     (2)更多集中于市场一体化

     (3)更加重视互补与竞争并存的经济结构

     (4)推进一体化的方式更加灵活

     (5)次区域集团逐步增多

     (6)发展中国家参与一体化的能力增强

     (7)跨洲、跨洋的一体化组织不断出现

    2.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迫切性

     (1)亟须加强中俄区域合作

     (2)亟须扩大中国东北和俄罗斯东部地区与日、韩区域合作

     (3)亟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3.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东部大开发的战略互动

    4.双方实现战略互动的基础条件

     (1)区位优势

     (2)生产要素优势

     (3)产业优势

     (4)政策优势

    5.双方推进战略互动的积极实践

 第二章 寻求发展路径: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国际合作

  一 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国际合作动因

   (一)开发资金严重短缺

   (二)东部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

   (三)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单一

   (四)实现经济崛起的迫切愿望

   (五)国际市场对俄罗斯资源的需求

  二 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国际合作进程描述

   (一)苏联时期东部地区开发的国际合作(1917年11月~1991年12月)

    1.列宁时期在东部地区开发中的国际合作(1917年11月~1923年2月)

    2.斯大林时期在东部地区开发中的国际合作(1923年2月~1953年3月5日)

    3.赫鲁晓夫时期在东部地区开发中的国际合作(1953年9月~1964年)

    4.勃列日涅夫时期在东部地区开发中的国际合作(1964年10月~1982年11月)

    5.戈尔巴乔夫时期在东部地区开发中的国际合作(1985年3月~1991年12月)

   (二)俄罗斯时期东部地区开发的国际合作(1992年至今)

    1.叶利钦时期在东部地区开发中的国际合作(1992~1999年)

    2.普京时期在东部地区开发中的国际合作(2000年至今)

  三 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中国际合作的重大举措

   (一)萨哈林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的国际合作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中俄合作

   (三)原材料深加工方面的合作

   (四)俄罗斯北极地区开发的国际合作

   (五)陆续颁布对外合作的相关政策

   (六)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建设

  四 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中国际合作的影响因素

   (一)俄罗斯国内投资环境不容乐观

    1.阻碍国际合作的“软环境”分析

     (1)俄罗斯国内普遍存在矛盾心理

     (2)俄罗斯国内政策多变、附加条件苛刻

    2.阻碍国际合作的“硬环境”分析

   (二)来自国外的影响合作的制约因素

    1.各方利益争夺制约国际合作

    2.国际组织相关规定制约国际合作

    3.边界领土争端制约国际合作

    4.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投资信心

   (三)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中国因素

 第三章 助力合作升级:中俄区域合作的“伞”型新模式

  一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伞”型新模式

   (一)“伞”型新模式提出的意义

    1.“伞”型新模式的具体形态

    2.“伞”型新模式的具体内容

    3.“伞”型新模式的理论意义

    4.“伞”型新模式的实践意义

   (二)“伞”型新模式的内涵

    1.“伞”型新模式提出互动发展

    2.“伞”型新模式重视共生发展

    3.“伞”型新模式强调和谐发展

   (三)“伞”型新模式的新理念

    1.以技术贸易为先导

    2.以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为路径

    3.以“伞”柄的合力为支撑

    4.以互动互利发展为引力

  二 构建“伞”型新模式的基础和依据

   (一)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牵引

   (二)国际技术贸易对产业集群形成的作用

    1.国际技术贸易与技术进步

    2.技术进步与产业集群建立

     (1)产业集群的形成

     (2)技术进步与产业集群

  三 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一)建立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依据

   (二)国际贸易对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

   (三)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区域效应的形成机理

    1.生产要素流动

    2.深化专业分工

     (1)实现规模经济

     (2)降低交易成本

    3.利于制度创新

    4.社会资本

     (1)社会资本概述

     (2)模型分析

    5.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第四章 优化要素配置:中俄优势互补型的互利共赢合作

  一 俄罗斯东部地区人力资源分析

   (一)人力资源对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1.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对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3.对政治安全稳定的重要性

    4.对全俄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5.人力资源重要性的理论分析

   (二)俄罗斯东部地区人力资源现状

    1.数量

     (1)人口总量规模呈负增长

     (2)劳动力资源匮乏

     (3)人口结构失衡

    2.质量

    3.对俄罗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措施

    1.政策上重视

    2.利用移民手段

    3.鼓励多生育

    4.减少人口外流

    5.提高居民收入

  二 俄罗斯东部地区自然资源要素分析

   (一)自然资源对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二)对东部地区发展的拉动作用

    1.加快东部地区开发

    2.吸引外资

    3.加快经济结构转变

    4.加强对外合作

   (三)俄罗斯东部地区自然资源的描述性分析

    1.储量丰富但开采量有限

     (1)油气资源

     (2)煤炭资源

     (3)其他矿物资源

     (4)森林资源

     (5)渔业资源

    2.俄罗斯东部地区自然资源吸引外资分析

     (1)吸引外资的概况

     (2)吸引外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3)吸引外资的前景分析

  三 俄罗斯东部地区资本要素分析

   (一)资本要素对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加强对外合作

    3.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二)俄罗斯东部地区资本要素现状分析

    1.金融投资环境不佳

    2.资本投资额绝对量少但增长潜力巨大

   (三)资本要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位

  四 俄罗斯东部地区科技资源要素分析

   (一)科技资源对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1.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东部地区的自然资源

    2.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发展创新型经济

    4.实现东西部均衡发展

   (二)俄罗斯东部地区科技资源现状分析

    1.科研机构数量和人才储备

    2.资金投入

  五 促进中俄生产要素流动的几点思考

   (一)中俄区域人力资源合作

    1.优势

    2.劣势

    3.劳务合作与人才交流

   (二)中俄区域自然资源合作

    1.合作开发

    2.合作加工

   (三)中俄区域金融资本合作

   (四)中俄区域科技合作

    1.项目合作

    2.技术引进

    3.合作研发

 第五章 推进重点领域:中俄链条式的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一 俄罗斯东部地区产业外向型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实践与趋势

    1.先行国家经济外向型发展的实践

    2.外向型经济发展经验总结

    3.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

   (二)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

    1.外向型发展的资源优势

     (1)丰富的石化能源

     (2)森林资源

     (3)渔业资源

    2.外向型发展的技术优势

    3.外向型发展的地缘优势

    4.有利的政策软环境

   (三)俄罗斯东部地区产业外向型发展的描述性分析

    1.俄罗斯东部地区产业布局

    2.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

     (1)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

     (2)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结构

     (3)钱纳里-赛尔奎因标准产业结构

     (4)工业结构发展状况

    3.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缺乏合理化趋势

     (2)第一产业效率低下

     (3)第二产业非均衡发展

     (4)第三产业发展缺乏持续性

    4.产业结构问题的成因

    5.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

     (1)对外贸易规模

     (2)对外贸易产品结构

     (3)对外贸易地区分布

     (4)对外贸易的优势产业

     (5)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俄罗斯东部地区产业外向型发展的内在动力

    1.地区优势产业不断扩张

    2.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3.跨国科技合作不断深化

    4.实现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 俄罗斯东部地区产业外向型发展的目标模式

   (一)产业外向型发展模式构建的思路

   (二)产业外向型发展的模式选择

    1.资源开发型

    2.出口加工型

    3.技术导向型

    4.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三)产业外向型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

    1.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2.健全经济激励机制

    3.完善科研机制

    4.建立外向型龙头企业

  三 俄罗斯东部地区产业外向型发展推动中俄合作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利益契合

    1.深化中俄能源产业合作

    2.深化能源上下游产业合作

    3.推动非能源领域合作

   (二)东北振兴与东部大开发战略的产业对接

    1.基础设施建设

    2.能源产业合作

    3.工业产业合作

    4.高新技术产业合作

 第六章 提升合作档次:中俄科技合作引领区域经济振兴

  一 俄罗斯东部地区高新技术水平

   (一)高新技术发展现状描述

   (二)俄罗斯的技术优势

    1.基础研究实力雄厚

    2.核能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世界一流的空间科学技术

    4.军工科技位居世界前列

   (三)深化研发的优势领域

    1.新能源技术领域

    2.新材料技术领域

    3.生物工程技术与新医药

    4.IT与信息技术

    5.环境保护

  二 俄罗斯与中国的科技合作发展

   (一)苏联解体后的中俄科技合作

    1.叶利钦时期(1992~1999年)

    2.普梅时期(2000~2012年)

    3.普京新任期(2012年至今)

   (二)中俄科技合作现状

  三 影响中俄科技合作的因素探析

   (一)促进中俄科技合作的因素

    1.当前紧密的中俄关系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3.中俄在亚太有共同利益基础

    4.中俄之间存在优势互补

    5.基于地缘优势的长期合作

   (二)中俄科技合作的制约因素

    1.中俄之间利益诉求上的差异

    2.俄罗斯民族主义

    3.合作项目有始无终

    4.缺乏专业化的中介机构和复合型人才

  四 中俄科技合作的方式选择

   (一)引进与输出相结合

   (二)技术引进与人才引进相结合

   (三)建立联合科技研发中心

   (四)共同建立科技信息平台

   (五)共建科技园区

   (六)双方互设研究基地

  五 中俄科技合作的效应分析

   (一)科技合作推动中国科技跨越式发展

   (二)科技合作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科技合作的外溢效应

    1.人才扩散效应

    2.知识溢出效应

    3.谈判能力的提高

  六 推动中俄科技合作顺利进行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中俄科技合作保障机制

   (二)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基金成立的紧迫性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第七章 改变增长方式:中俄协力共同发展创新型经济

  一 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现实基础

   (一)俄罗斯东部地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1.俄罗斯东部地区经济结构特征

    2.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

    3.能源出口为主导的贸易模式

   (二)俄罗斯东部地区产业发展特征

    1.产业结构单一性较高

    2.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严重

    3.产业关联度偏低

   (三)俄罗斯东部地区生产要素投入现状

    1.劳动力要素特征

     (1)劳动力供给不足

     (2)人才培养状况

    2.资本要素特征

     (1)固定资产投资额过低

     (2)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能力较弱

  二 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优势条件

   (一)地缘优势

   (二)政策优势

   (三)能源优势

   (四)科技优势

    1.科学技术对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作用机理

    2.科技实力雄厚

     (1)科研机构

     (2)创新企业比重上升

  三 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制约因素

   (一)面临的困难

    1.开发成本高

    2.产业结构失衡

    3.劳动力短缺

   (二)资源型经济固有的弊端

    1.发展不可持续性

    2.粗放型增长

   (三)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不利因素

    1.俄罗斯东部地区处于劣势的基础条件

    2.易受国际环境影响

    3.东西部发展不均衡

    4.政策效用不明显

    5.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6.俄罗斯东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不足

     (1)科研人员总量较小

     (2)东部地区科研人员类型不合理

     (3)高学历人才缺乏

   (四)科技创新体系有待完善

    1.科研投入强度不足

    2.科研成果转化困难

    3.资源型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存在惯性影响

     (1)短期内很难改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2)资源型经济为东部地区实现了原始积累

     (3)技术替代具有阶段性

  四 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路径及其影响

   (一)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路径选择

    1.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几种路径选择

     (1)创新产品进化模式

     (2)产业拓展模式

     (3)产业创新平台发展模式

     (4)计划推进模式

    2.俄罗斯东部地区路径选择

   (二)发展创新型经济提升竞争力依据

    1.有效的创新机制

     (1)创建创新环境

     (2)改善教育体系,培养创新人才

    2.能源产业多元化发展

     (1)调整能源产业结构

     (2)拓展能源产业链条

    3.完善交通路线

    4.发挥国家作用

    5.加强国际合作

   (三)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前景及方向

    1.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对东部地区经济的影响

     (1)提升区域产业关联度

     (2)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3)区位优势的自我强化与拥挤效应的产生

    2.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对于国际合作的影响

  五 创新型经济发展推进中俄区域合作升级

   (一)对中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启示

    1.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充分利用比较优势

    3.强化制度建设

   (二)以创新型经济发展推进中俄合作发展方向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

    2.促进中俄农业技术合作

    3.合力推进中俄产业合作升级

    4.共同打造“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

 第八章 区域发展方向:中俄创建边境自由贸易区架构设计

  一 黑龙江创建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国内外背景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发展

    1.中俄两国的国家关系空前发展

    2.中俄经贸合作新进展

    3.东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4.中俄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二)东北振兴与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

    1.东北振兴

    2.东北区域一体化发展

   (三)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发展

    1.世界自由贸易区的概念

    2.世界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政策

     (1)优惠性政策

     (2)限制性政策

   (四)国内四大自贸区的特色及经验

  二 建立黑龙江省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立黑龙江省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

    1.打破中俄边境贸易的局限

    2.全面推进中俄地方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3.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增强区域竞争力

    4.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加快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步伐

   (二)黑龙江省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

    1.黑龙江省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

     (1)社会经济条件的有力支撑

     (2)对俄经贸合作有一定基础和发展平台

     (3)不断改善的发展环境将使黑龙江省具有巨大的承载力

    2.黑龙江省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

    3.黑龙江省“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三)地方申报自由贸易区的三个基本条件

    1.必须有已封关运作的综合保税区

    2.经济总量要足够大

    3.要有地方特色

  三 黑龙江省中俄自由贸易区的规划与筹建

   (一)黑龙江省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定位、模式与区域选择

    1.黑龙江省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定位

    2.黑龙江省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模式选择

    3.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区域选择

   (二)黑龙江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突破的难点

    1.从单纯“与国际惯例接轨”转向“推动规则演化”

    2.实现产业发展内容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变

    3.从单向开放转向全方位开放

    4.突破自贸区是发展龙头而非扶贫项目

   (三)黑龙江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1.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培育中俄自由贸易区特色

    2.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奠定中俄自由贸易区基础

    3.提升黑龙江省经济总量,形成对周边地区的拉动

    4.强化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辐射和互联互通优势

    5.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为申报自由贸易区提供有力支撑

    6.在全国战略框架下争取申报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支持

    7.加强对申报自由贸易区全面、系统、创新性的超前谋划

 第九章 区域合作条件:中俄区域发展战略及其保障措施

  一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中俄区域合作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提出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

    1.历史背景

    2.现实意义

     (1)国家领导人达成共识有助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2)学者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开辟了合作的新途径

     (3)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了国际区域的实质性合作

     (4)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有利于中国东北地区创新经济发展

     (5)为哈尔滨打造对俄中心城市拓展了无限空间

    3.合作基础

   (二)哈尔滨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历史定位

    1.引领作用

    2.聚集作用

    3.辐射作用

    4.示范作用

    5.科技领先作用

    6.贸易牵引作用

    7.金融保障作用

    8.通道促进作用

   (三)发挥哈尔滨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作用

    1.以创新开拓思路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实现发展新突破

    2.以优势重组途径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抢占发展先机

    3.以区域经济思维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打造中心城市

    4.以国际化理念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完善大通道作用

    5.以科学设计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赢得国家政策支持

    6.以互利共赢理念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促进国际合作

    7.以人文合作促进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三国间的互信

    8.以超前研究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掌握建议主动权

  二 中俄边境地区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构想

   (一)金融安全区的职能

    1.规范跨国贸易市场,完善跨国贸易体系

    2.协同监管,维护金融业安全

    3.保障跨国资金往来的安全

   (二)中俄边境地区创建金融安全区的基础机制条件分析

    1.平台建设

    2.金融活动

    3.跨国交流

    4.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子系统指标

     (1)GDP增长率

     (2)失业率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5.构建金融安全机制

     (1)构建更加完备的金融交流平台

     (2)构建完善的金融统一监管体系

     (3)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的防范

   (三)跨国金融安全区“弓”形动态区域合作模式构建

    1.“弓”形模式简述

    2.“弓”形模式含义

    3.“弓”形模式依据

    4.“弓”形模式实施条件

 第十章 重构开放格局:中俄双方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方案

  一 中俄跨境电子商务深化中俄边境地区经贸合作

  二 远东大开发的重要举措及中俄合作新机遇

   (一)经济特区建设推进中俄合作全面发展

    1.俄罗斯东部经济特区发展现状

     (1)俄罗斯东部经济特区总体发展情况

     (2)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

     (3)旅游休养型经济特区

     (4)港口型经济特区

    2.俄罗斯东部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分析

     (1)俄罗斯经济特区建设对国内的影响

     (2)俄罗斯经济特区建设对国际的影响

    3.中俄合作的巨大空间

     (1)对于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中俄合作重在全方位合作

     (2)对于旅游休养型经济特区中俄合作重在创新

     (3)对于港口型经济特区中俄合作重在双赢

     (4)中国企业要加大高新技术的创新力度

   (二)超前发展区建设拓展中俄合作新领域

    1.超前发展区的主要设想

    2.俄罗斯政府对超前发展区的支持

    3.中俄在远东开发新形势下的深度合作

     (1)建设中俄跨境地方性产业集群时机成熟

     (2)中俄地方性合作研发新技术已刻不容缓

     (3)中国企业入驻远东发展区已迫在眉睫

     (4)中俄东部地区大通道建设恰逢其时

     (5)“一带一路”和超前发展区对接势在必行

 后记

俄罗斯在国际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中,加快了对其东部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也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为推进与周边国家和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创建“超前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牵引下,新的合作领域和新的合作模式不断涌现。中国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毗邻国家,也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联动效应日益明显,体现在区域经济合作空间上的不断拓展和不断创新,它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永恒课题。

[1]李永全:《俄罗斯黄皮书:俄罗斯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郭连成:《俄罗斯东部开发新战略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

[3]胡仁霞:《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李新:《俄罗斯经济再转型:创新驱动现代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5]高际香:《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俄罗斯的探索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张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7]朱显平、季塔连科:《俄罗斯东部与中国东北的互动发展及能源合作研究》,长春出版社,2013。

[8]陆南泉:《俄罗斯经济二十年:1992~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9]李永全:《俄罗斯黄皮书:俄罗斯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0]郭晓琼:《俄罗斯产业结构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11]马友君:《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

[12]路南泉:《中俄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3]葛新蓉:《俄罗斯区域经济政策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4]侯敏跃、亚历山大·利布曼:《转型时代联邦主义与地区主义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5]冯绍雷:《20世纪的俄罗斯》,三联书店,2007。

[16]唐朱昌:《从叶利钦到普京:俄罗斯经济转型启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7]张幼文:《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上海财经出版社,2006。

[18]饶友玲:《国际技术贸易理论与实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19]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0]陈日山:《俄国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概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1]赵立枝:《俄罗斯西伯利亚经济》,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2]李京文:《21世纪的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23]薛君度、陆南泉:《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24]《普京文集》,李俊升、许华、张树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5]赵立枝:《俄罗斯东部经济社会发展概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6]〔俄〕П.H.阿巴尔金:《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周绍珩、陈云卿、孟秀云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7]〔俄〕米纳基尔:《俄罗斯远东经济概览》,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5。

[28]〔俄〕H.H.涅克拉索夫:《区域经济学(理论、问题、方法)》,许维新等译,东方出版社,1987。

[1]李新:《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与中国的机遇》,《西伯利亚研究》2013年第3期。

[2]谢亚宏、陈效卫:《俄罗斯远东开发在提速》,《人民日报》2014年4月29日。

[3]陆南泉:《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分析》,《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2期。

[4]李传勋:《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投资问题研究》,《俄罗斯学刊》2013年第6期。

[5]郭力:《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东移的新举措及中俄区域合作新机遇》,《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年第12期。

[6]郭力:《俄罗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年第8期。

[7]郭晓琼:《“梅普”时期的俄罗斯经济:形势、政策、成就及问题》,《东北亚论坛》2012年第6期。

[8]陆南泉:《有关中俄区域合作重点领域的思考》,《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第5期。

[9]程亦军:《俄罗斯东部地区人口安全形势分析》,《俄罗斯学刊》2011年第4期。

[10]郭力:《推进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升级的理论性思考》,《俄罗斯学刊》2011年第4期。

[11]刘清才、徐博:《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开放战略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10期。

[12]郭力:《俄罗斯东部地区高科技产业水平及对外产业政策》,《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第9期。

[13]孙键、刘云:《中俄科技合作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中国基础科学》2008年第3期。

[14]周延丽:《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技术贸易的绩效分析与技术评价》,《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第7期。

[15]周延丽:《中国东北振兴战略与俄罗斯开发远东战略的联动趋势》,《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年第12期。

[16]〔俄〕M.B.亚历山德罗娃、朱显平、孙绪:《中国对俄投资:现状、趋势及发展方向》,《东北亚论坛》2014年第2期。

[17]〔俄〕谢列兹尼奥夫:《21世纪俄罗斯的改革之路》,刁科梅译,《求是学刊》2013年第1期。

[18]〔俄〕В.А.扎乌萨耶夫:《俄罗斯远东:加速增长问题》,李传勋译,《俄罗斯学刊》2012年第6期。

[19]〔俄〕A.B.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共同发展计划:问题与前景》,林琳译,《俄罗斯学刊》2012年第2期。

[20]〔俄〕B.苏斯洛夫:《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科技与创新潜力的作用评估》,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哈尔滨,2006。

[1]黑龙江省科技厅,www.hljkjt.gov.cn。

[2]黑龙江省商务厅,www.hl-doftec.gov.cn。

[3]辽宁省统计局,www.ln.stats.gov.cn。

[4]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www.jl.gov.cn。

[5]振兴东北网,www.chinaneast.gov.cn。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www.mofcom.gov.cn。

[7]国别数据网,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

[8]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经济商务参赞处,http://ru.mofcom.gov.cn/。

[9]远东及外贝加尔经济合作协会网站,http://assoc.khv.gov.ru/。

[10]西伯利亚经济合作协会网站,http://www.sibacc.ru/mass/。

[11]俄罗斯中央银行网站,http://www.cbr.ru/。

[12]数字俄罗斯网站,http://www.gks.ru/。

[13]远东联邦区官网,http://www.dfo.gov.ru/。

[14]西伯利亚联邦区官网,http://sibfo.ru/。

[15]远东发展部官网,http://minvostokrazvitia.ru/。

[16]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网站,http://www.gks.ru/。

[17]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http://russia.org.cn。

[1]Дяо Сюхуа,Состояние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Китаем.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13.

[2]Отчето Результатах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Особы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Зон за 2012 Год и за Период с Начала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Особы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Зон,http://www.econo-my.gov.ru/wps/wcm/connect/economylib4/mer/about/structure/deposobeczone/doc20130930_7,2013-09-01.

[3]Баитов А.В.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России в условиях рыноч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 в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етике. Москва:Книжный мир,2012.

[4]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получит собственный закон. http://fondvostok.ru/,2012-10-17.

[5]Медведев обсудит меры по ускорению развития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и Забайкалья. http://fondvostok.ru/,2012-10-11.

[6]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принял участие в работе Делового саммита АТЭС. http://www.kremlin.ru/news/16410,2012-09-07.

[7]О Внесении Изменений в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Закон “Об Особы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Зонах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http://www.rg.ru /2011/12/07/ekonomzoni-dok.html,2011-12-07.

[8]Аграрный комплекс,пищева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 и продовольственный рынок России. Еженедельный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бюллетень. 2011(23).

[9]Химическая и нефтехимическа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 России. Еженедельный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бюллетень. 2011(23).

[10]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е в России. Еженедельный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бюллетень. 2011(23).

[11]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рынок России.Еженедельный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бюллетень. 2011(23).

[12]Глушковая В.Г. Федеральные округа России: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Москва:КНОУС,2011.

[13]Юнусов Л.А. Прямые иностранные инвестиции в условиях глобализации миров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М.:Изд-во РГТЭУ,2010.

[14]Аллатов А.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частное партнёрсво механизмы и реализации. Москва:АЛЬПИНА,2010.

[15]Швецов.А.П. Либерализац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и. 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2006(7).

[16]Рыкалина О.В. Развитие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инфраструктуры и связей между округам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М]. Москва:Изд. МНЭПУ,2000-2006.

[17]Павлов К、Шишкина Е. Специфика развития отдалённых регионов. Экономист,2005(5).

[18]Вдовенко З. Политика 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в регионе. Экономист,2005(3).

[19]Об Особы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Зонах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http://www.rg.u/2005/07/27/ ekonom-zony-dok.html.,2005-07-27.

[20]Суспицын С.А. Параметры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оложения регионов России. Новосибирск,2004.

[21]Ремина Т.Е、Матятина В. Проблемы развития секторо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J]. Экономист,2004(7).

[22]Родионова.И.А.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география и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Москва:Московский Лицей,2003.

[23]Березина Е.А、Ионкин В.П. Воздействие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факторов на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региона. Регион: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алогия,2003(1).

[24]Ивченко В.В. Регионално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программирование:трудный путь становления. Эхо,2002(2).

[25]Суслов В.И、ЕршовЮ.С. Межрегионыльны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в годы реформы состояние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егион: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алогия,2002(1).

[26]Павлов П В. Институт Особы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Зон в РФ:Финансово-правовые и Организацион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Москва:МагистрИнфра,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