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诗歌研究第十四辑图书

SSAPID:101-0770-1883-85
ISBN:978-7-5201-0753-2
DOI:
ISSN:
关键词:

文论 古代文献 诗歌

[内容简介] 《中国诗歌研究》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诗歌研究。栏目设置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当代海外华人诗歌研究及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等。在海内外学术界有很好的声誉, 是广大诗歌爱好者和广大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赵敏俐
编 辑:刘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中国诗歌研究》编辑委员会

 《中国诗歌研究》学术委员会

 征稿启事

 ·本刊特稿·

  清华简《芮良夫毖》疏证(上)*

   导言

   凡例

   小序

    [1]周邦聚(骤)又(有) (祸)

    [2] (寇)戎方晋

    [3]氒(厥)辟 (御)事,各萦(营)亓(其)身

    [4] (恒)争于 (富)

    [5]莫卹邦之不 (宁)

    [6] (作) (毖)再夊(终)

    [7]曰

    [8]敬之 (哉)君子

    [9]天猷(犹)畏(威)矣

    [10] (悟)贁(败)改 (由)

    [11]龏(恭)天之畏(威),载聖(听)民之 (谣)

    [12] (悬)鬲(隔) (若)否

    [13]以自訿

    [14]由求圣人

    [15] (申)尔 (谋)猷

    [16]母(毋) (顺) (昏) (谣)

    [17]厇(度)母(毋)又(有) (咎)

    [18]惏(婪) (贪) ( )昆

    [19]不智(知) (语)告

    [20]心目亡(无)亟(极)

    [21] (富)而亡(无)淣

    [22]莫肎(肯)齐好

    [23]尚 =(桓桓),敬 (哉)!

    [24] (顾)皮(彼) (后) (复)

    [25]君子而受柬(谏)

    [26]万民之 (逑)

    [27]所而弗敬

    [28]卑(譬)之若童(重)载以行 (崝)险

    [29]莫之 (扶)道(导)

    [30]亓(其)由不 (颠)覆

    [31]恪 (哉)母(毋)巟(荒)

    [32]卹邦之不 (臧)

    [33]母(毋)自緃(纵)于 (逸)

    [34]以嚣(敖)不 (图)戁(难)

    [35] (变)改 (常) (术),而亡(无)又(有) (纪) (纲)

    [36]悳(德)型(刑)不齐

    [37]民之俴(残)矣

    [38]而隼(谁)啻(適)为王

    [39]皮(彼)人不敬,不蓝(鉴)于 (夏)商

    [40]心之 (忧)矣, (靡)所告眔(怀)

    [41] (兄)俤(弟)慝(忒)矣

    [42] (恐)不和 (均)

    [43]屯员(云) (满) (溢)

    [44]曰余未均

    [45]凡百君子, (及)尔 (荩)臣

    [46]疋(胥)收疋(胥)由

    [47]疋(胥) (穀)疋(胥) (均)

    [48]民不日幸,尚 (忧)思

    [49]殹(繄)先人又(有)言,则畏(威) (虐)之

    [50]或因斩椅(柯),不远亓(其)恻(则)

    [51]母(毋) (害)天 (常),各 (当)尔悳(德)

    [52] (谋)猷隹(维)戒

    [53]和 (专)同心

    [54]母(毋)又(有)相 (忒)

    [55]恂(旬)求又(有) (才)

    [56]圣智恿(勇)力

    [57]必罙(探)亓(其) (度)

    [58]以 (暴)亓(其) (状)

    [59]身与之语,以求亓(其)上

    [60]幾(既)又(有)众俑(庸)

    [61] 庶戁(难)

    [62]坪(平)和庶民,莫敢 ( )憧

    [63] 甬(用) (协)保

    [64]罔又(有) (怨)诵(讼)

    [65]畏 (燮)方 (雠)

    [66]古

    [67]□□元君

    [68]甬(用)又(有)圣政惪(德)

    [69]以力及 (作), (燮) (仇) (启) (国)

    [70]以武 (及)恿(勇), (卫) (相)社禝(稷)

    [71]褱(怀) (兹) (幼)弱, (羸) (寡) (茕)蜀(独)

    [72]万民具(俱) (慭),邦甬(用)昌 (炽)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勤行与言命*

   一 基于主体与境域的解诗模式

    (一)媵妾主体的境域解诗模式

    (二)小臣主体的境域解诗模式

    (三)入值者主体的境域解诗模式

   二 夫人惠下的模式转型

   三 文本细读下的诗歌新解

  《毛诗》与荀子之关系详考*

   (1)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周南·卷耳》)

   (2)忧心悄悄,愠于群小。(《邶风·柏舟》)

   (3)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邶风·雄雉》)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卫风·淇奥》)

   (5)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齐风·东方未明》)

   (6)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秦风·小戎》)

   (7)“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曹风·鸤鸠》)

   (8)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豳风·七月》)

   (9)我出我舆,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小雅·出车》)

   (10)“物其指矣,唯其偕矣。”“物其有矣,惟其时矣。”(《小雅·鱼丽》)

   (11)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小雅·鹤鸣》)

   (12)“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庳,卑民不迷。”(《小雅·节南山》)

   (13)“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小雅·十月之交》)

   (14)“噏噏呰呰,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小旻》)

   (15)“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腼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小雅·何人斯》)

   (16)“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焉顾之,潸焉出涕!”(《小雅·大东》)

   (17)“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小雅·北山》)

   (18)“无将大车,维尘冥冥。”(《小雅·无将大车》)

   (19)“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小雅·小明》)

   (20)“礼仪卒度,笑语卒获。”(《小雅·楚茨》)

   (21)“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小雅·裳裳者华》)

   (22)“匪交匪舒,天子所予。”“平平左右,亦是率从。”(《小雅·采菽》)

   (23)“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雨雪瀌瀌,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小雅·角弓》)

   (24)“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小雅·黍苗》)

   (25)“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小雅·绵蛮》)

   (26)“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大雅·文王》)

   (27)“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大雅·大明》)

   (28)“雕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纲纪四方。”(《大雅·棫朴》)

   (29)“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大雅·思齐》)

   (30)“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大雅·皇矣》)

   (31)“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大雅·下武》)

   (32)“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大雅·文王有声》)

   (33)“朋友攸摄,摄以威仪。”“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大雅·既醉》)

   (34)“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大雅·泂酌》)

   (35)“颙颙卬卬,如珪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大雅·卷阿》)

   (36)“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大雅·民劳》)

   (37)“我言维服,勿用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介人维藩,大师为垣。”(《大雅·板》)

   (38)“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大雅·荡》)

   (39)“无言不雠,无德不报。”“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温温恭人,惟(维)德之基。”(《大雅·抑》)

   (40)“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大雅·桑柔》)

   (41)“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德 如毛,民鲜克举之。”(《大雅·烝民》)

   (42)“王猶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大雅·常武》)

   (43)“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周颂·天作》)

   (44)“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周颂·时迈》)

   (45)“钟鼓喤喤,管磬玱玱,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周颂·执竞》)

   (46)“温恭朝夕,执事有恪。”(《商颂·那》)

   (47)“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蒙。”“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商颂·长发》)

  盛唐七古的复古成就及诗史意义

   一 盛唐七古艺术体制的成熟

   二 盛唐七古表现功能的发展

   三 盛唐七古的诗史意义

  孔天胤生平、交游及其重神韵的诗论*

   一 孔天胤生平考略

   二 孔天胤的文学交游

    薛蕙

    高叔嗣

    谢榛

    杨慎

    皇甫涍

   三 孔天胤重神韵的诗论

  锺惺的佛教生活及其佚诗三首*

   一 入佛因缘

   二 修行与结缘

   三 《楞严经如说》

   四 佚诗三首

  从军滇蜀时期王昶的心态与诗歌创作*

   一 遭贬后“内自省”的生命意识

   二 从军期间的“心灰色死”与自我价值的重新体认

   三 得“江山之助”的滇蜀诗作

 ·中国近代诗歌研究·

  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文本生成初探*

   一 元禄“赤穗事件”与《赤穗义人录》

   二 明治前期《忠臣藏》的近代演绎

   三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与《赤穗义人录》的互文关系

   四 诗语“和魂”再阐释

  章太炎诗歌研究三题*

   一 整体数量:存留与散佚

   二 代表体式:古诗与近体

   三 艺术手法:复古与创新

   四 结语

  姚华《五言飞鸟集》刍议*

   一

   二

   三

    1.翻译形式灵活多变,以表意为重心

    2.语言风格清丽可喜,灵动飘逸,实现与译诗主体风格的基本契合

   四

   结语

 ·诗歌文献研究·

  华允成《高忠宪公年谱》校补*

  王嗣奭《杜臆》排印本辨误

   一 因底本不详,而未列原诗

   二 未按王嗣奭提示,将增补评语移入正确位置,致使编次有误

   三 未将补注标出,且补入位置有误

   四 未能核对《杜臆》所引旧注,致使所引旧注与王嗣奭评语相混淆

   五 未能对被仇兆鳌《杜诗详注》所引,且未见于《杜臆》的王嗣奭评语做相应处理

 ·青年论坛·

  刘琨诗渊源辨证

   绪论

   一

   二

   三

   结论

  《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与汉乐府的世俗娱乐精神

   一 歌诗的内容

   二 歌诗的表演功能与创作态度

   三 女性角色的定位:审美的、健康的艺术追求

   四 俗乐歌诗的套语

   结语

  论汤汉关于陶诗“忠愤”说的历史发生

   一 “忠愤”说是儒家“诗可以怨”诗教观的继承和发展

   二 “忠愤”说是赵宋时代文艺变染世情的结果

   三 南宋的文论家将“忠”的观念贯彻到了具体的文艺批评当中

  论西渡诗歌的时间主题

   一 “正午的冥想”与“午后”的沉思

   二 “在世界的快和我的慢之间”

   三 时间主题的现代转化

   四 个人化的“时间想象力”

   五 时间面前的失败感

  牛波与1980年代“现代史诗”的变构

   一

   二

   三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