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6

创新思维方法论图书

the methodlogy of innovative thinking

SSAPID:101-0758-3710-77
ISBN:978-7-5097-4236-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创新思维方法作为研究对象,论述创新思维方法的历史渊源、社会理论基础、知识经济条件、创新智力条件、创新思维研究的哲学思辨形式和创新发明的实证方法等问题。创新思维方法的内容涉及多门学科,是一门历史性、现实性、理论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全面而又科学地揭示出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才能达到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目的。本书适合渴望在创新思维中获得成功的人阅读,书中的许多经典创新思维方法案例,有朝一日会助你成功。

相关信息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
作 者: 苏振芳
编 辑:关晶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绪论 人类社会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灿烂光辉

 文库编委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总序

 第一章 创新时代需要创新的思维

  第一节 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 科学的迅速发展促使我们加强创新方法的研究

   二 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思维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 科学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和造就科学人才的重要因素

   四 科学创新思维是从旧理论走向新理论的桥梁和渡船

   五 培养创新思维,是社会发展赋予我们的使命

   六 培育创新思维,是民族、国家和社会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特征及其培育

   一 创新思维的特征

    1.思维的独立性

    2.思维的广阔性

    3.思维的敏锐性

    4.思维的灵活性

    5.思维的预见性

   二 创新时代如何培育创新思维

    1.用改革开放的观念去代替封闭守旧的观念

    2.要用科学的思维观去代替经验型的思维观

    3.用社会化大生产的观念去代替小生产的自然经济观念

    4.把强化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理论和注重创新技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5.把创新与求实紧密结合在一起

    6.把开拓创新与科学探索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章 创新思维研究概述

  第一节 创新思维的研究对象

   一 创新思维的学科背景

   二 创新思维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创新思维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 创新的概念界定

   二 创新思维研究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研究方法

   一 创新思维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为指导

   二 创新思维的理论解释方法

    1.因果性的解释

    2.结构与功能的解释

    3.系统与要素的解释

    4.有序与无序解释

   三 创新思维的逻辑分析方法

    1.创新思维资料的比较与分类

    2.创新思维资料的归纳与演绎

    3.创新思维资料的分析与综合

    4.创新思维资料的逻辑论证

 第三章 创新思维研究的产生及其国别考察

  第一节 创新思维研究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一 创新思维研究的产生和形成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2.中世纪基督教时期

    3.文艺复兴时期

    4.德国古典哲学时期

   二 现代创新思维研究的发展及其特点

    1.对创新活动进行具体的经验研究

    2.侧重于创新过程研究

    3.对创新型人格的研究

    4.对创新人才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分析

    5.开设了制造训练课程,出版了创新思维研究方法的论著,成立了创新思维研究学会

    6.创新思维研究进入综合化和系统化的研究阶段

  第二节 美国创新理论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 美国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历史回顾

   二 美国在创新思维能力开发中的研究动向

    1.形成了以大学为主体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发研究中心

    2.在大学、企业和军队中普遍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开发训练

    3.针对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培养的各类咨询公司纷纷成立

    4.在大学开展创新技术转让活动

  第三节 日本创新理论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 日本创新思维能力开发的历史回顾

   二 日本创新思维研究的三个阶段

    1.引进和消化阶段(1930~1950年)

    2.巩固和扩展阶段(1951~1965年)

    3.创新思维研究的独立发展阶段(1965~至今)

  第四节 中国创新理论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民族

    1.革故鼎新、变法图强

    2.强调积极入世、主观努力、开拓创新

    3.不畏艰难、甘愿吃苦、不惧挫折、乐观有为的精神

    4.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举世闻名的重大发明创造

   二 中国近现代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1.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科学的创新思维研究方法

    2.没有构建科学的创新理论思维体系

    3.科学技术与创新思维严重脱节

    4.在探求知识上重“多识”轻“创新”

    5.在知识传授上重师承关系,轻理论总结、创新

    6.在知识把握上重总结、概括,轻分析、演绎

    7.在人才选拔上重理论轻实践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新理论研究概况

    1.翻译介绍国外论著,引进外国的先进经验,推动国内的创新理论研究

    2.引进国外的创新思维研究测量表和评估方法,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测量和评估方法

    3.实施发明专利制度,在青少年中开展“创造杯”活动

    4.进行多学科的综合、交叉研究,推动创新思维研究的开展

 第四章 创新思维与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创新思维的基础——人脑

   一 人脑结构对创新思维的影响

   二 人脑结构与创新能力

    1.脑思维对创新能力开发的影响

    2.人的自我意识是开发创新能力的基础

    3.人在智力上没有等级的差别,只有结构的不同

    4.延缓大脑萎缩保持旺盛创新能力

   三 创新思维能力与遗传的关系

  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个体机能及其障碍

   一 创新思维的个体机能

    1.记忆能力

    2.理解能力

   二 创新思维的障碍

    1.思维定势的障碍

    2.陈旧传统观念的障碍

   三 创新思维的分类

    1.形象思维

    2.抽象思维

    3.灵感思维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个性思维特点

   一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的有机结合和辩证应用

   二 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三 探索问题的求异性

   四 推论过程的压缩性

   五 解决问题的纯熟性

   六 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七 思维的发散性

  第四节 创新思维形成的条件及其作用

   一 创新性思维形成的条件

   二 培养创新思维的社会环境因素

   三 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2.善于创新思维是创造发明者成才的基础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第五章 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创新思维的动力机制

   一 社会需要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基本动力

   二 科学实践的推动是人类创新思维的源泉

    1.科学为创新思维提供了内在的科学依据和技术原理,规定了一定时期内创新思维的内容、水平和方向

    2.创新思维依赖于科学,科学也依赖于创新思维

    3.科学理论有利于正确选择创新思维方向,实现创新目标

   三 压力是激发人类进行创新思维的动力场

  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社会特征

   一 周期缩短、速度加快

   二 综合性的创新思维日趋上升

   三 团队协作精神日益突出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个性特征

   一 惜时如金,善于把握,合理支配

   二 博览群书,兼收并蓄,融汇贯通

   三 勤奋刻苦、意志坚强、拼搏奋进

   四 目标专一、独立思考、开拓创新

  第四节 社会环境对创新思维的影响

   一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开发

   二 创新能力开发需要良好的集体环境

   三 要取得创新思维的成功,要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

   四 领导者的品质,直接影响其下属的创新能力开发

 第六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思维

  第一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形成与发展

   一 知识经济时代形成的前提条件

    1.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

    2.知识经济出现的前提与条件

    3.知识经济与知识革命

    4.企业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区别

    5.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区别

   二 知识和知识经济概念的界定

   三 知识经济是产业结构性变迁的结果

   四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1.知识资源和财富的转移

    2.经济形态由加工型转向服务型

    3.知识既是生产要素,又是消费自身

    4.学习成为生存的先决条件

    5.由物流到知识流的管理模式

  第二节 知识经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一 21世纪社会变革的具体表现

    1.农民人数减少

    2.家庭佣人的消失

    3.产业工人迅速兴起又迅速减弱

    4.知识工人的出现

   二 知识经济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四大革命

    (一)知识大革命

     1.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知识创新为目标

     2.在知识大革命浪潮中,不断创新、不断领先、不断变革,富有个性化的生产与服务,才能保持知识产业的利润及全球地位

     3.在知识大革命中,知识产权等知识产业的直接价值被社会认可,并受到保护

    (二)脑力革命

    (三)网络革命

    (四)智能革命

  第三节 实施创新思维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 使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二 智能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内在要求

   三 实行通才教育,培养专通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四 重视管理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五 培养学生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七章 创新思维过程中的意识、假象与错觉

  第一节 理论思维在创新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一 哲学家论理论思维

   二 理论思维在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理论思维能够分析、整理经验材料,从而揭示事物的内部实质及其规律

    2.理论思维能够推动理论向前发展

    3.理论思维在认识过程中能够走在实践前面,指导人们的实践

   三 把握理论思维的特点,正确处理理论思维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第二节 创新思维与“意识”“认识”

   一 “意识”和“认识”是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二 “意识”与“认识”区别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创新思维过程中“假象”和“错觉”区分与识别

   一 假象与错觉是含义不同的概念

    1.假象具有客观性,而错觉是标志着主观的范畴

    2.假象是飘忽不定的,而错觉一般具有恒长性

    3.假象会引起人们的错觉,但错觉不一定都是假象引起的

    4.假象是认识事物本质的一个环节,错觉则会妨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二 正确地识别假象、防止错觉

    1.必须始终坚持假象的客观性,反对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2.要始终坚持调查研究,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第八章 创新思维与偶然、必然和或然

  第一节 偶然性与创新思维

   一 偶然性在创新思维过程中的作用

    1.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认识前提和表现形式

    2.某种偶然因素也会激发人们对该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认识

    3.对不同偶然因素的分析,能够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促进事物的转化

   二 坚持科学的偶然观,批判“非决定论”和“浅薄目的论”的偶然观

   三 如何捕捉各种有内在根据的偶然因素

  第二节 创新思维过程中的偶然性分类及其意义

   一 偶然性分类

    1.从事物自身性质来看,偶然性可分为有利性偶然与有害性偶然

    2.从事物发展的方向来看,偶然性可分为同向性偶然与偏向性偶然

    3.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来看,偶然性还可以分为中断性偶然与实现性偶然

    4.从人们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偶然因素的把握程度来看,偶然性可以分为预见性偶然与突发性偶然

    5.从人的认识要预期达到的目的来看,偶然性也可以分为吻合性偶然与意外性偶然

    6.从事物出现的反复性角度来看,偶然性也可分为周期性偶然和或然性偶然

    7.从偶然性反映的对象类型的角度来区分,可分为同类性偶然与异类性偶

   二 偶然性分类在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1.准确分类,能够科学把握科学研究的方向

    2.区分不同类型的偶然性,对于彻底批判机械决定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区分不同类型的偶然性,对于社会历史进程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4.区分不同类型的偶然性,对于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各项改革,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 创新思维过程中的“必然性”与“或然性”

   一 必然性与或然性的联系和区别

   二 或然性的基本特征

   三 正确把握或然性的重要意义

    1.正确把握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或然性,能为科学预测提供理论基础

    2.正确把握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或然性,对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数量资料,可以进行有系统的描述

    3.正确把握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或然性,可以帮助我们对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提高经济决策能力

    4.把握或然性,对于社会预测,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 创新思维与统计规律

   一 动态规律和统计规律的内在区别

    1.动态规律和统计规律在揭示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因果联系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动态规律和统计规律所产生的作用不同

   二 统计规律的特征

    1.统计规律是以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大量随机现象为基本前提的

    2.统计规律是通过非线性的运动来表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趋势

    3.统计规律的确认是在排除零散随机现象的不确定性,而揭示大量随机现象的确定性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三 统计规律在创新思维过程中重要作用

    1.正确把握统计规律,能为科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2.正确把握统计规律,对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数量资料,能够进行系统的描述

    3.正确把握统计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对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提高社会经济决策能力

   四 运用统计规律必须注意的问题

    1.切不可把统计规律与社会规律等量齐观

    2.“大量”是统计规律得以实现的关键,但是,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大量”数值的性质是不同的

    3.要避免对大数定律的不正确解释

    4.要正确对待客观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与“偶然差异”

 第九章 创新思维与定量分析方法

  第一节 定量分析方法的认识论意义

   一 科学家论定量分析

   二 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

    1.数学分析的抽象性

    2.逻辑推论的严密性和结论的精确性

    3.数学推导的辩证性

    4.科学应用的普遍性

   三 定量分析方法在创新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对事物进行定量分析,能使人们的认识从一种思想规定向另一种思想规定辩证地转化,从而使人们对事物质的认识向精确化和深刻化发展

    2.从量上对经验材料进行分析,是准确把握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性的必要途径

    3.正确的定量分析,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预见性和指导性

    4.能否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发展的数量界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 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要注意的问题

    1.要建立科学的定量分析模型

    2.要根据客观实践的需要,着重分析与研究对象有关的量

    3.研究事物量的规定性,必须在把握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原则

    4.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反对用主观臆想去代替客观事实的唯心主义分析方法

  第二节 数量分析与军事、政治、经济工作

   一 军事工作中的定量分析

    1.对敌我双方军事、政治、经济等力量进行结构性的数量分析,从而建立起我方进行战争的最佳的一般结构模式

    2.通过对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进行比较性的数量分析,为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提供可靠的数据

    3.把对事物量的规定性分析,具体地运用于指导革命战争。在确定战争性质的基础上,对敌我双方进行量的规定性分析,从而科学地预见战争发展的总趋势

   二 政治工作中的定量分析

   三 经济工作中的定量分析

  第三节 正确把握经济工作中的质与量

   一 数量分析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

    1.通过分析经济范畴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可以准确地揭示经济范畴的内在本质

    2.正确的数量分析,是分析、整理、概括经验材料,把握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预测经济活动基本趋向的必要途径

    3.准确地把握经济工作的数量界限,可以使我们对经济活动的变化、发展保持清理的认识,从而根据经济活动进程的客观要求,促其向有利的方向转化,防止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 使用数量分析方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量的分析要以质的规定性为前提

    2.要根据客观经济活动的需要,着重分析经济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量

    3.经济工作中的数量分析必须借助于其他认识方法

    4.坚持以客观事实作为数量分析的依据,反对以主观臆想去代替客观事实

   三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数理学派

 第十章 创新思维与灵感、想象、兴趣

  第一节 灵感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开发

   一 灵感思维的历史考察

    1.西方学者谈灵感思维

    2.中国学者谈灵感思维

   二 灵感思维的分类和特点

    1.什么是灵感

    2.灵感思维的分类

     第一种类型:外遇型灵感与内闪光型灵感

     第二种类型:突发灵感和间断灵感

     第三种类型:渐进式灵感和遐想式灵感

    3.灵感思维的特点

   三 在创新思维能力开发中如何捕捉灵感?

    1.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不断创新实践的磨炼

    2.要有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3.要有对客观事物的执着追求

    4.要善于抓住偶然的机遇和思维的触发点

   四 灵感思维在创新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1.灵感思维可以为科学发现提供重要的思路

    2.灵感思维可以为科学选题提供最佳选择

  第二节 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开发

   一 想象和想象力

    1.中外学者论想象

    2.想象的心理学基础

   二 想象的类型及其特征

    1.想象的基本类型

    2.想象的基本特征

   三 想象在创新思维能力中的作用及其开发

    1.想象在创新思维能力开发中的作用

    2.想象力的培养与开发

  第三节 兴趣爱好与创新思维

   一 兴趣与兴趣的分类

    1.兴趣概念的界定

    2.兴趣的分类

   二 培养兴趣的基本要求

    1.根据人的认识过程来培养兴趣

    2.从社会发展需要来培养兴趣

    3.通过激发好奇心来培养人们的兴趣爱好

    4.掌握广博的知识是培养兴趣爱好的基础

   三 兴趣在科学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1.兴趣对一个人的成才起了一种高效能的催化作用

    2.兴趣能够使人进入忘我的创造发明境界

    3.兴趣可以使人们进入多方位的创造角色

    4.兴趣对人的创造发明会产生一种导向的作用

    5.兴趣可以激发人的思维灵感,使创造性活动获得成功

    6.兴趣可以化苦为乐,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第十一章 创新思维与怀疑、信息、假说

  第一节 知疑善思与创新思维

   一 怀疑方法的历史回顾

    1.国外学者说怀疑

    2.中国学者论怀疑

   二 怀疑的特征及其作用

    1.怀疑的基本特征

    2.怀疑在创新思维能力开发中的作用

   三 如何在创新思维活动中做到知疑善思

  第二节 信息获取与创新思维

   一 信息科学的产生

    1.信息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2.信息概念的界定

    3.信息社会的内容及其特点

   二 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1.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的分类

   三 信息在创新思维活动中作用及捕捉

    1.信息在创新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2.在创新思维活动中要学会捕捉信息

  第三节 科学假说与创新思维

   一 科学假说及其特点

    1.什么是科学假说

    2.科学假说的特点

   二 科学假说的形成及其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1.科学假说形成的原因

    2.科学假说形成的步骤

    3.科学假说在科学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三 科学假说转化为科学创新思维理论

    1.科学假说的发展趋势

    2.科学假说转化为创新思维理论的客观标准

    3.科学创新思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二章 创新思维与科学预测方法

  第一节 科学预测概述

   一 科学预测的历史回顾

   二 科学预测方法的分类

  第二节 特尔斐法(德尔菲法)

   一 特尔斐法的由来和发展

    1.特尔斐法的由来

    2.为什么特尔菲法会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 特尔斐法的实质、特点及实施过程

    1.特尔斐法的实质和特点

    2.特尔斐预测方法的标准实施过程

   三 进行特尔斐法预测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四 特尔斐方法的不足及修正

    1.特尔斐法的不足

    2.修正的特尔斐法

  第三节 趋势外推法和关联树法

   一 趋势外推法

   二 关联树法

 第十三章 创新思维与创造发明的实证方法

  第一节 创新思维与创造发明实证方法列举(一)

   一 运用联想创新法

   二 分析借鉴创新法

   三 变通思想创新法

   四 逆向思维创新法

   五 缺点列举创新法

   六 希望点列举创新法

   七 心理探测创新法

    1.满足人们对美的心理追求

    2.满足人们的某种感情上的需要

    3.满足人们对产品质量的需求心理

   八 特性列举创新法

    (一)名词特性

    (二)形容词特性

    (三)动词特性

    (四)提出改进办法

   九 智力激励创新法

    (一)奥斯本智力激励法

    (二)默写式智力激励法

    (三)卡片式智力激励法

    (四)三菱式智力激励法

    (五)小林式智力激励法

   十 思考树创新法

   十一 组合创新法

   十二 模拟创新方法

    1.直观模仿与仿制

    2.模拟实验

    3.功能模拟

   十三 6W检讨创新法

  第二节 创新思维与创造发明实证方法列举(二)

   一 类似创新法

    1.拟人类似法

    2.直接类似法

    3.象征类似法

   二 大胆设想创新法

   三 潜在意识创新法

   四 强制关系创新法

   五 逻辑分析创新法

    1.了解问题

    2.制订计划

    3.完成计划

    4.回顾

   六 输入输出创新法

   七 领域思考创新法

   八 KJ创新法

   九 心灵控制创新法

   十 变化改革创新法

   十一 扩大用途创新法

   十二 反面求索创新法

 后记

本书以创新思维方法作为研究对象,论述创新思维方法的历史渊源和社会理论基础、知识经济条件、创新智力条件、创新思维研究的哲学思辨形式和创新发明的实证方法等问题。创新思维的内容涉及多门学科,是一门历史性、现实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全面而又科学地揭示出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才能达到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目的。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30、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邓小平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93。

7.《江泽民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月9日《人民日报》。

9.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1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2.黑格尔《逻辑学》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3.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4.拉法格:《回忆马克思》,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5.《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57。

16.《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58。

17.《狄德罗哲学选集》,北京,三联书店,1958。

18.《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9.里沃夫著《爱因斯坦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0.《普列汉诺夫选集》(第二卷),北京,三联书店,1961。

21.〔英〕W.J.B.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2.〔德〕韦特海默:《创造性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23.〔美〕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4.日本国科学技术厅振兴局编《发明史话》,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25.〔美〕奥斯本:《我是最懂创造力的人物》,厦门,鹭江出版社,1989。

26.〔美〕阿尔温·托夫勒:《力量的转移》,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27.赵惠田、谢燮正主编《发明创造学教程》,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87。

28.黄友直:《现代发明学导论》,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9.肖云龙著《别无选择——中国创新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30.吴季松著《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1.路凯、刘仲春:《现代创造教育》,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32.罗成昌编著《创造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33.古祖雷、刘超、戟锋主编《第三次跨越——知识经济前瞻报告》,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4.黄顺基、李庆臻主编《大杠杆——震撼社会的技术革命》,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6。

35.王梓坤著《科学发现纵横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36.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7.李淮春、陈志良著《现时代与现代思维方式》,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38.魏宏森:《系统科学方法论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9.周昌忠:《科学研究的方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40.谢强安、杨荣奎:《工程科学方法论》,发明与革新杂志社,1991。

41.〔日〕马场谦一、福岛著《创造性与潜意识》,北京,延边教育出版社。

42.周昌忠编译《创造心理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43.王伯森著《创造与信息》,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44.钱学森等著《灵感之谜》,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6。

45.邓才云编《怎样获得机遇的偏爱》,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

46.李孝忠:《能力心理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47.乐国安:《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48.林传鼎著《智力开发的心理学问题》,上海,知识出版社,1985。

49.王加微、袁灿编著《创造与创造力开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6。

5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理论部:《现代思维与改革》,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51.〔德〕马克斯·舍勒著《知识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2.郭强著《现代知识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53.谢国平著《要么创新 要么死亡》,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

54.苏振芳主编《创造力开发与创造发明》,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

55.张嘉同、沈小峰主编《规律新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5月。

56.全素勤:《从统计规律谈必然性与偶然性范畸》,《齐鲁学刊》,1986年2月。

57.杨世武:《随机性范畴初探》,《社会科学研究》,1986.6。

58.丁绣文:《反映自然界普遍现象的统计规律及其特点》,1990年2月5日《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59.阁孟伟:《统计规律与因果决定论》,《哲学研究》,1991.3.6。

60.李浙生:《统计方法·物理学·决定论》,1991年4月7日《南京大学学报》。

61.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科学传统与文化》,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62.辅光明:《动态规律、统计规律与控制规律》,《江仅论坛》1991.9。

63.挂起极:《非完全决定论:因果与机遇的辩证关系》,《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1.2。

64.郭金彬著《科学创新论》,河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65.龙柒主编《世界上最伟大的50种思维方法》,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66.夏言著《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