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27

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Guizhou (2021)

SSAPID:101-0750-8153-36
ISBN:978-7-5201-8307-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贵州省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和政府社会发展职能部门的资料,通过专家学者严谨科学的社会调查和研究,全面跟踪了2020年贵州省社会发展进程,系统总结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贵州省社会领域的发展成就,深入解读了2020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事件,以及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人口与健康等热点难点问题,并对2021年贵州省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关信息

丛书名:贵州蓝皮书
编 辑:薛铭洁;祖国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贵州蓝皮书·社会》编撰领导小组

 皮书数据库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法律声明

 《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编委会

 基本子库

 Abstract

 Ⅰ 总报告

  B.1 从贫困走向富裕:2020~2021年贵州省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0年贵州省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1.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2.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3.卫生健康发展迅速

    4.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

    5.民政兜底作用发挥明显

    6.文化与旅游持续发展

    7.体育事业顺利发展

   二 贵州省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 2021年贵州省社会发展形势预测

    1.教育进入高质量特色化发展阶段

    2.实现优质卫生资源的扩容和均衡发展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4.进一步发挥民政领域的兜底保障作用

    5.文化和旅游得到高质量发展

    6.体育健身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Ⅱ 精准脱贫篇

  B.2 贵州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成效与经验研究

   一 贵州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主要成效

    (一)基础设施得以健全,人居环境有改善

    (二)经济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有保障

    (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保障范围有扩大

    (四)教育培训全面跟进,返贫防线有筑牢

   二 贵州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经验

    (一)精准扶贫战略层面的经验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

     2.注重基层党建,坚持党建引领

     3.尊重各类人才,发挥各方优势

     4.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大数据平台

     5.推行网格管理,动员群众参与

     6.加强东西联动,推进对口帮扶

    (二)精准扶贫“五个一批”方面的经验

     1.发展产业,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2.易地搬迁,促使迁移人口脱贫

     3.生态扶贫,环保与增收双赢

     4.发展教育,扶贫与扶智结合

     5.社会兜底,筑牢返贫防线

   三 贵州民族地区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基础设施薄弱,缺乏技术管理人才

     1.整体基础设施薄弱

     2.缺乏技术管理人才

    (二)产业选择谋划不足,区域发展统筹不够

     1.产业选择谋划不足

     2.区域发展统筹不够

    (三)产销衔接有梗阻,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1.产销衔接有梗阻

     2.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四)搬迁群众难致富,“绿色银行”较难变现

     1.搬迁群众难致富

     2.“绿色银行”较难变现

   四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建立健全产供销体系

     1.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2.建立健全产供销体系

    (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争取搬迁群众能致富

     1.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2.争取搬迁群众能致富

    (三)培育引进各类人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培育引进各类人才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四)强化易地扶贫搬迁,深化推进智志双扶

     1.强化易地扶贫搬迁

     2.深化推进志智双扶

  B.3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生活状况与后续发展研究*

   一 引言

   二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生活状况

    (一)资料来源

    (二)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基本情况

     1.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区域安置状况

     2.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年龄状况

    (三)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生活状况

     1.易地扶贫搬迁居民“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状况

      (1)易地扶贫搬迁居民不愁吃状况

      (2)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吃得如何状况

      (3)易地扶贫搬迁居民不愁穿状况

     2.易地扶贫搬迁居民“三保障”(住房、医疗、教育)状况

      (1)易地扶贫搬迁居民住房鉴定或评定状况

      (2)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参加合作医疗状况

      (3)易地扶贫搬迁居民享受医疗政策状况

      (4)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子女享受教育政策状况

     3.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状况

     4.易地扶贫搬迁居民搬迁前后生活对比自评状况

   三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后续发展

    (一)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收入来源状况

    (二)易地扶贫搬迁居民享受扶持政策状况

    (三)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合作社分红状况

   四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后续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一)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后续发展的问题

     1.易地扶贫搬迁居民中老年人占比超过1/3

     2.极少部分易地扶贫搬迁居民还未解决“两不愁”

     3.极少部分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尚未享受“三保障”

     4.极少部分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生活用水困难

     5.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就业问题迫在眉睫

     6.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合作社收益少

    (二)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后续问题的建议

     1.健全安置区养老服务体系

     2.加强“两不愁三保障”的政府兜底工作

     3.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就业

     4.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B.4 生态移民与易地扶贫搬迁*

   一 交织呈现的生态环境与农村贫困问题

   二 生态移民与易地扶贫搬迁之间的关系

   三 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农村贫困治理的协同性发展

   四 结论与讨论

  B.5 立体化构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精神文化家园*

   一 “新市民”经历三大变化

    (一)从农民身份到市民身份

    (二)从散居各地到集中安置

    (三)从“心安理得”到融入困难

   二 构建“新市民”精神文化家园的三大举措

    (一)符号化

    (二)平台化

    (三)载体化

   三 构建“新市民”精神文化家园的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

    (二)公益性

    (三)人性化

  B.6 贵州省健康扶贫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

   一 贵州健康扶贫的现状

    (一)健康扶贫对脱贫攻坚贡献率逐步提升

    (二)对贫困人口实施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

     1.率先在全国实施“三重医疗保障”政策

     2.启动实施农村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

    (三)东西部医疗卫生对口帮扶成效显著

    (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加强

    (五)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管理不断加强

    (六)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进一步加强

    (七)创新开展“医农结合”的扶贫路径

    (八)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三个三”工作任务

   二 贵州省健康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队伍总量不足

    (二)基层医疗卫生基础仍旧薄弱

   三 贵州省优化建康扶贫的对策

    (一)重视人才培养,优化资源配置

    (二)加强素质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四 后脱贫攻坚时代贵州省健康扶贫的发展路径

    (一)稳定巩固健康扶贫政策

     1.保持“四个不摘”政策稳定

     2.保持健康扶贫政策稳定

     3.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深入推进东西部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协作

     1.不断完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

     2.继续推进“组团式”帮扶

     3.全面推进对口帮扶向基层延伸

    (三)接续推进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

     2.加快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B.7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后续生计问题研究

   一 引言

   二 生计现状

    (一)职业变迁:从农民到工人

    (二)生计方式转型:从农业到非农业

    (三)生计资源拓展:从单一到多元

   三 生计发展面临困境

    (一)职业转型困难:发展能力不足

     1.文化技能不足,内在动力难以激发

     2.社会资本不足,存在依赖心理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体系不健全

     1.产业基础薄弱,后续生计持续存在风险

     2.公共服务与供给配套不足,基本需求难以满足

    (三)顶层设计与实践逻辑脱欠

     1.顶层设计与地方实际存在差异

     2.基层组织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四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后续生计路径分析

    (一)优化教育培训,提升智力动能

    (二)增强产业活力,增加就业岗位

    (三)加强专业介入,培育社会组织助力发展

    (四)盘活迁出地资源

   五 结论

 Ⅲ 人口与健康篇

  B.8 生育二孩对贵州城镇妇女的影响研究*

   一 引言

   二 研究设计

    (一)调查地点

    (二)调查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

     2.深入访谈对象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1.收集资料的方法

     2.分析资料的方法

   三 调查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

     1.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2.问卷对象的基本情况

      (1)生育二孩妇女的人口学特征

      (2)生育二孩妇女的经济情况分析

    (二)生育二孩对贵州城镇妇女的影响

     1.生育二孩对妇女健康的影响

     2.生育二孩对妇女职业的影响

     3.生育二孩对妇女继续学习的影响

    (三)生育二孩妇女的需求

     1.儿童养育与照料

     2.专业医疗看护的需求

     3.提高职业技能的需求

   四 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制定性别友好型的公共政策

     2.学龄前儿童抚育工作

    (二)用人单位层面

     1.建立公平的录用规则和灵活的工作制度

     2.加强对女职工的专业技能培训

    (三)家庭层面

     1.实行合作式的家务劳动分工

     2.确立男性育儿责任与分工

    (四)个人层面

     1.提升个人素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加强自身的社会性别意识

  B.9 贵州省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研究*

   一 贵州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现状

    (一)科技创新成果持续向好

    (二)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加强

    (三)东西部扶贫协作援黔帮扶全面拓展

    (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全面推进

    (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有序推进

   二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主要途径

    (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二)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三)全面推广“组团式”帮扶模式

    (四)创新远程医疗“贵州模式”

    (五)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 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完善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建立

    (二)卫生健康科创保障机制不健全

    (三)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程度不高

    (四)医学学科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五)临床重点专科优势不足

    (六)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短缺

   四 促进全省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

    (二)大力促进卫生健康科学研究

     1.加强卫生健康应用基础研究

     2.大力推进医学科学研究

     3.推动前沿科学技术创新

     4.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三)加强卫生健康学科建设

     1.构建现代化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学科体系

     2.打造高质量临床重点专科体系

     3.推进医联体与专科联盟建设

     4.大力发展紧缺专科

     5.重点打造“群医学”体系

    (四)强化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1.加强卫生人才培训培养,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2.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力度,缓解结构化需求矛盾

     3.优化人才结构,形成均衡发展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

     4.完善卫生健康人才使用、评价、激励与服务机制

     5.探索更具行业特点的人才管理制度

     6.优化人才开发环境,助力人才打造

    (五)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1.构建国际国内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合作网络

     2.持续推进东西协作,深化省际交流

    (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管理体制

  B.10 贵州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多重伤害对比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三)统计分析

   三 分析结果

    (一)农村留守儿童与农村非留守儿童遭受一般侵害的比较

    (二)过去1年里忽视与虐待的发生情况

    (三)过去1年里遭受来自同伴或兄弟姐妹的侵害的情况

    (四)过去1年里目睹暴力的发生情况

    (五)过去1年里多重伤害的发生情况

   四 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结论

    (二)政策启示

  B.11 贵州老年人康养服务发展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一)贵州康养服务发展的法律依据

    (二)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研究基础

    (三)小结

   二 当前贵州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发展概况

    (一)贵州老年人康养服务政策探索

    (二)贵州康养服务基地建设情况

     1.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情况

      (1)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相关政策出台

      (2)森林康养项目的实践发展

     2.温泉康养基地建设情况

      (1)贵州温泉康养基地建设和服务情况

      (2)温泉康养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

    (三)贵州医养结合服务建设情况

     1.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规模

     2.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

     3.医养结合特色模式发展

      (1)“1234”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2)“党建+政策+部门推动”健康养老模式

    (四)贵州健康养生服务发展情况

     1.健康养生的政策实践

     2.健康养生产品开发情况

     3.大力发展中医民族医疗保健

    (五)贵州旅居养老服务发展情况

     1.贵州省持续推进旅居养老建设

     2.各区县旅居养老机构呈现综合服务特点

    (六)贵州智能化、科技感养老服务发展情况

     1.“智慧养老统一平台”发展

     2.“互联网+”养老服务的特色平台

   三 贵州老年人康养服务发展困境

    (一)康养制度、机制不完善

     1.管理机制不够合理

     2.反馈机制不够完善

     3.政企合作不够充分

     4.人才培养制度不够完善

    (二)机构服务发展不足

     1.外部发展环境薄弱

     2.服务层面较单一

    (三)居家康养服务发展不足

   四 其他省市康养服务优秀实践经验借鉴

    (一)“互联网+医养结合”创新养老服务新模式

    (二)“社会工作介入+健康促进”

    (三)失能预防服务

   五 贵州老年人康养服务发展对策

    (一)开展老年医养结合保障体系建设

     1.完善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保障体系

     2.推动健康类公益慈善和发展互助护理组织

     3.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养老扶助和津贴制度

    (二)开展康养机构,老年辅具、服务设施建设

     1.加快建设具有贵州生态优势的康养服务机构

     2.开展独具贵州山地特色的老年辅具、服务设施建设

    (三)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

     1.打造健康养老服务的“三个平台”

     2.大力发展示范村镇生态康养服务

  B.12 贵州新型城镇化的人口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一 近10年来贵州城镇人口空间分布的几大变化

    (一)常住人口

    (二)户籍人口

   二 “十四五”时期贵州人口空间分布潜力分析

    (一)关于“十四五”时期人口规模和城镇人口总量预测

    (二)关于黔中城市群作为全省最具人口吸聚潜力基本盘分析

    (三)关于贵阳市作为全省最具人口吸聚潜力城市分析

    (四)关于人口吸聚潜力指数分析结论

   三 贵州城镇人口空间布局和几点建议

    (一)总体布局设想

    (二)人口空间布局优化的几点对策建议

     1.实施“就业创业提升工程”,增强人口吸聚能力

     2.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让集聚人口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3.推进区划调整,优化人口集聚行政空间

     4.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城镇人口集聚活力

 Ⅳ 社会治理篇

  B.13 贵州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德治研究*

   一 贵阳市白云区城市社区治理中德治的主要做法

    (一)上善若水,水滴文化为德治注入社会活力

    (二)忠孝传家,孝亲文化为德治凝魂铸魄

    (三)蒙以养正,爱幼文化为德治培育传承力量

    (四)善信善治,诚信共同体为德治提供保障

    (五)见贤思齐,道德劝善为德治营造浓厚氛围

   二 白云区城市社区治理中德治的主要经验与主要启示

    (一)主要经验

     1.培育德治孕育机制,注重伦理道德的回归

     2.引导德治催生机制,注重“元治理”角色的发挥

     3.塑造德治动力机制,注重赏罚分明的环境营造

    (二)主要启示

     1.德治具有教化功能,贵在以最少资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2.德治具有规范功能,理应推动“德治”向“德制”的转变

     3.德治具有调适功能,也是化解焦虑和规避冲突的必要条件

     4.德治具有涵养功能,也是润育感恩和关爱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 结语

  B.14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少数民族移民文化适应研究

   一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少数民族移民文化适应情况分析

    (一)调研对象基本概况分析

     1.SY社区

     2.JX社区

     3.调研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1)民族构成

      (2)迁入本小区的时间

    (二)搬迁社区在民族移民文化适应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1.JX社区

      (1)社区治理方面

      (2)文化交流方面

      (3)公共服务方面

      (4)就业方面

      (5)法治方面

     2.SY社区

      (1)社区治理方面

      (2)文化交流方面

      (3)公共服务方面

      (4)就业方面

    (三)少数民族移民的物质文化适应

     1.生计方式适应

     2.生活方式适应

      (1)居住环境适应

      (2)饮食习惯适应

    (四)少数民族移民的精神文化适应

     1.语言文字适应

     2.民族节日适应

     3.社会交往适应

    (五)少数民族移民的制度文化适应

     1.社区治理文化的适应

     2.法律制度文化的适应

   二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移民文化适应的路径选择

    (一)文化蜜月期形成共同体认识

    (二)文化冲突期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三)文化变化期建立社区认同

   三 结论

  B.15 贵州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地方探索与实践

   一 赤水市“五·三”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及实践成效

    (一)“三双”工程

    (二)“三治”工程

    (三)“三联”工程

    (四)“三定”工程

    (五)“三变”工程

   二 赤水市“五·三”社区治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城乡社区治理边界内容趋于泛化

    (二)城乡社区福利事业内生动力不足

    (三)城乡社区项目规划实施存有差距

    (四)城乡社区治理基础专业人才不足

    (五)城乡社区治理事务体制缺乏规范

    (六)城乡社区治理经济来源渠道单一

   三 进一步促进赤水市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平衡城乡社区“双轨”治理边界

    (二)细化城乡社区“双轨”福利事业

    (三)落实城乡社区“双轨”项目规划

    (四)加强城乡社区“双轨”人才培育

    (五)推进城乡社区“双轨”治理体系建设

    (六)链接城乡社区“双轨”资金渠道

   四 结语

  B.16 新时代贵州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一 概念界定及现状分析

    (一)超大型社区概念界定和基本特征

     1.超大型社区概念界定

     2.超大型社区基本特征

    (二)贵阳市超大型城市社区基本现状

   二 贵州省超大型社区治理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实行领导体制扁平化

    (二)构建“一核多元”的组织框架

    (三)加强社区治理党建引领

    (四)切实推进民生兜底保障的落实

   三 贵州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凸显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区权力小但相应责任大的问题未能解决

    (二)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

    (三)社会服务工作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

    (四)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尚未形成

    (五)基层民主自治机制有待完善

    (六)基层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四 国内社区治理经验借鉴

    (一)上海市城市社区治理经验

    (二)广州市城市社区治理经验

    (三)经验启示

   五 新时代加强和创新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

    (二)坚持完善创新基层治理机制

    (三)坚持构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四)坚持加强社区治理队伍建设

    (五)坚持加大基层社区治理经费投入

    (六)坚持强化提升基层自治能力

 Ⅴ 乡村振兴篇

  B.17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经济转型研究*

   一 选题背景

   二 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经济转型的案例研究

    (一)白泥村的村寨经济转型

     1.转型过程

     2.成效与问题

    (二)盘踅村的村寨经济转型

     1.转型过程

     2.成效与问题

   三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二)推动农民组织化建设

    (三)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四 结语

  B.18 贵州女性专业合作的发展与乡村振兴

   一 贵州女性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贵州省2019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情况

     1.总体基本情况

     2.各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的男女比例

     3.合作社经营内容的种类

    (二)贵州女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特点*

     1.女性理事长占比增长平稳,其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2.经营规模小型化,生产内容特点化,发展模式多样化

     3.女性专业合作社区域发展不均衡

     4.刚柔并济的领导能力

     5.社会责任感和家乡情怀构建起合作社文化

   二 贵州女性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与价值

    (一)帮助农村妇女就业与增收

    (二)促进农村妇女组织化生产与产业发展

    (三)提升农村妇女综合素质

    (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与乡风文明

    (五)助力农村文化建设与保护传承

   三 贵州女性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女性主体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晓度、认知度不高

    (二)女性专业合作社数量少、经营规模小

    (三)合作社内部运作不规范,民主管理水平低

    (四)女性专业合作社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成效不明显

    (五)外部支持缺乏,获享资源较为困难

    (六)品牌意识不强,产业链短

   四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女性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逻辑和路径选择

    (一)加强政治站位:农村妇女组织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有效实践

    (二)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妇女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作用,关心妇女需求,在合作社发展和村庄治理中发挥妇女自身所具有的性别特长优势,即敏感性、坚韧性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加大对农村女性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农村女性合作社

    (四)统筹好涉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五)为妇女参与合作社建设提供财政扶持,推进完善相应的金融保险和信贷服务体系,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六)构建信息数据库,加强信息技术与合作社建设的融合,推进“互联网+合作社”体系建设

    (七)加强农村妇女能力建设,特别是女性合作社领办创办人才,培养鼓励和引导女能人、女精英们在农村社区领办创办合作社,重点关注、优先扶持并培育壮大一批典型的女性合作社

    (八)充分认识针对合作社相关数据开展性别统计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统计机制

    (九)大力推进合作社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联合建设,特别是同“村社合一”合作社的联合,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到农村合作社的建设中来

    (十)加强农村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农村社会风险预警和监测系统与机制

  B.19 贵州茶旅一体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

   一 茶旅一体化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研究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发展路径

    (二)茶旅一体化推动贵州乡村振兴新路径

    (三)乡村振兴助力贵州茶产区文化保护与传承

   二 贵州丰富的茶旅历史文化资源

   三 贵州茶旅文化开发的资源条件

   四 贵州茶旅融合发展模式

    (一)文化带动型:世界遗产+茶叶

    (二)茶企带动型:区域公用品牌+旅游

    (三)互联网聚合型:社群网络平台+茶旅游

    (四)旅游引领性:风景名胜+茶叶

    (五)文化养生引领型:茶叶+庄园

    (六)特色小镇融合型:商业地产+茶产业

   五 茶旅融合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一)茶旅融合发展中观念和需求认知差距

    (二)旅游文化内涵不足

    (三)茶旅产业人才缺乏

    (四)地方特色文化挖掘不够,层次偏低

   六 解决茶旅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内涵创新促产业转型

    (二)统筹规划,整体协调

    (三)以产业为载体农企结合促进茶旅融合

    (四)结论

  B.20 乡村妇女手工艺发展与后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贫困治理的相关文献回顾

   三 乡村妇女手工艺发展的贵州实践:“锦绣计划”个案分析

    (一)产业确立:因地制宜确立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形态

    (二)技能培训:多措并举提升贫困妇女的手工技能

    (三)平台搭建:多元模式为贫困妇女搭建就业创业平台

     1.妇女手工艺中介组织联动型模式

     2.妇女手工艺龙头公司带动型模式

   四 乡村妇女手工艺发展价值及其对后扶贫时代贫困治理的启示

    (一)乡村妇女手工艺发展的价值

     1.培育乡村社会女性资源与资本

     2.促进传统技艺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3.发展壮大乡村社区集体经济

    (二)乡村妇女手工艺发展对后扶贫时代贫困治理的启示

     1.贫困治理中考虑性别不平等的现实

     2.发掘传统手工技艺在贫困治理中的效用

     3.平衡好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五 结语

 Ⅵ 专题研究篇

  B.21 2020年贵州省地方舆情热点态势报告*

   一 引言

   二 贵州地方舆情热点态势

    (一)基本情况与资料来源

    (二)地方舆论热点话题领域

     1.2020年贵州省整体舆论态势呈现波动上升特征

     2.东部地区医疗卫生舆情显著高于西部地区

     3.食药安全领域舆论热度呈现季节性特征

     4.客户端媒体是2020年贵州省内舆论主要传播渠道

     5.贵州省年度舆论热词凸显地方政府发展问题

     6.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政风行风领域热点较高

     7.2020年贵州省教育领域舆情热度低影响有限

    (三)地方舆论关注热点特征

   三 结构性矛盾预测舆情的机理与应用

    (一)结构性矛盾分析方法构成要素

     1.构成要素:确保组织正常运转

     2.运行机制:影响组织发展和运行

     3.历史使命:组织发展与奋斗的目标

     4.意识形态:影响组织的最终走向

     5.互动模式:舆论监督无处不在

    (二)舆情发生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

    (三)结构性矛盾预测方法的逻辑

   四 地方政府暴雷事件中的结构性矛盾分析——以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事件为例

    (一)舆情事件回顾

    (二)大方县政府固有结构性矛盾分析

   五 贵州省下一阶段舆论态势预测

   六 结论与建议

  B.22 贵州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水平与对策分析*

   一 引言

   二 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工业化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核心动力

    (二)新型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要素载体

    (三)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双向相互促进的

    (四)协调发展是区域协同的必然选择

   三 贵州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水平分析

    (一)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

     1.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突出

     2.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二)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

     1.轻重产业结构完善,制造业份额增大

     2.传统行业稳健运行,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3.集聚集约,园区经济蓬勃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关系评价

    (四)贵州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

     1.基于劳动力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比值的分析

     2.基于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与城镇化率比值的分析

   四 区域协调下贵州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问题

    (一)城市群空间体系不健全、辐射带动力较弱

    (二)城镇间职能分工不明确、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区域间协同机制不健全,体制机制不灵活

   五 区域协调下贵州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合理优化区域产业的空间布局

    (二)提升区域城镇体系综合承载力

    (三)推进区域生态文明的共建共赢

  B.23 “十四五”时期贵州省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一 “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医疗保障制度奠定的坚实基础

    (一)较为完善的顶层设计

    (二)医院管理体制的优化

    (三)相关制度改革建设的发展

   二 “十四五”时期贵州省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医疗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平衡

    (二)日益增大的综合环境影响

    (三)多层次医保体系未完全建立

   三 “十四五”时期贵州省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建设全民健康

    (二)完善薪酬制度

    (三)优化资源布局

    (四)建立多层次医保体系

   四 “十四五”时期贵州省医疗保障制度发展重点任务探讨

    (一)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完善医药服务供给

     1.促进公立医院体制改革

     2.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3.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

     4.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

    (二)优化现行制度安排,促使制度走向成熟

     1.明确法定医疗保险制度的主体地位与功能地位

     2.提高法定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

     3.进一步强化医疗行业综合监管

    (三)构建多层次保险体系,发展补充医疗保障

     1.着力发展商业健康险

     2.有序促进慈善医疗的发展

  B.24 贵州营商环境的基本形态及企业评价

   一 营商环境的基本形态

    (一)营商环境的综合发展

    (二)营商政策环境的基本现状

    (三)营商法治环境的基本现状

    (四)营商纳税环境的基本现状

    (五)营商融资环境的基本现状

    (六)物流水电环境的基本现状

    (七)企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办理的基本现状

   二 营商环境的企业评价

    (一)营商环境的综合评价

    (二)法治环境的企业评价

    (三)物流水电环境的企业评价

     1.物流水电环境的综合满意度评价

     2.物流水电环境的单项满意度评价

    (四)行政许可办理的企业评价

   三 结语与思考

  B.25 2020决胜之年贵州省脱贫攻坚舆情观察

   一 2020年贵州省脱贫攻坚舆情总体态势

   二 2020年贵州脱贫攻坚舆情数据分析

    (一)站点分布

    (二)时间趋势

    (三)字符云图

   三 2020年贵州脱贫攻坚热点舆情梳理

    (一)媒体对贵州夺取“战疫”与“战贫”两场战役胜利的关注

    (二)中央媒体对贵州脱贫攻坚进行大力宣传

     1.《光明日报》

     2.新华社

     3.央视《新闻联播》

     4.人民日报

    (三)媒体对扶贫干部的关注

     1.典型人物报道

     2.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

    (四)媒体对贵州产业扶贫的积极报道

    (五)敏感舆情

     1.独山地方债问题

     2.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

     3.贵州食安天下App疑借脱贫攻坚搞传销

   四 贵州脱贫攻坚舆情特点及处置建议

    (一)注意舆情反复,加强对舆论的引导能力

    (二)强化典型人物报道,把握好方向和尺度

    (三)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维护良好脱贫形象

 Ⅶ 大事记

  B.26 2020年贵州社会发展大事记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中国皮书网

 皮书

李炳军:《202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贵州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20工作总结》。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打算》。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打算》。

彭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 闯新路 开新局 抢新机 出新绩 在新征程中彰显民政担当——在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贵州省民政厅:《2021年全省民政工作要点》。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工作总结》。

吴涛:《在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汪三贵、刘未:《“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精准扶贫系列论述探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年第1期。

刘国利:《为什么要以党建引领扶贫》,《人民论坛》2016年第32期。

郭俊华、张含之:《新时代我国易地搬迁精准扶贫要处理好的十大关系》,《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8期。

王嘉毅、封清云、张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教育研究》2016年第7期。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47号),中国政府网,2019年6月2日,http://www.gov.cn/xinwen/2019-06/02/content_5396800.htm,最后检索时间:2020年11月6日。

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当代江西》2019年第9期。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十四五”规划建议全文公布》,《贵州日报》2020年12月14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网,2016年10月31日,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1610/t20161031_963261.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0年11月5日。

徐敏:《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贵州新闻发布厅,2019年5月30日。

黄云平、谭永生、吴学榕、温亚昌:《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及其后续扶持问题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20年第10期。

吴秉泽:《贵州:多举措促就业 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经济日报》2020年5月16日。

姚亚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9日,第5版。

黄頔、顾阳:《“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乔迁新居》,《经济日报》2020年12月4日。

何涛:《一步跨千年 同步达小康》,《贵州日报》2020年12月24日。

曾秦:《贵州省实施“五个一”建设工程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贵阳晚报》2018年4月17日。

孟圆:《农民合作社资金短缺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光明网,2016年2月2日,https://yp.gmw.cn/2016-02/02/content_18760197.htm,最后检索时间:2020年11月18日。

马良灿:《贫困解释的两个维度:文化与制度》,《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第4期。

王晓毅、张浩、占少华等:《发展中的贫困与贫困的影响》,《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汪三贵:《在发展中战胜贫困——对中国30年大规模减贫经验的总结与评价》,《管理世界》2008年第11期。

Rober J.Brulle,Agency,Democracy and Natrue:The U.S.Environmental Movement from a Critical Theory Perspective,The MIT Press 2000,pp.112-115.

丁佳俊、陈思杭:《反贫困与生态保护相互关系的文献综述》,《生态经济》2019年第1期。

洪大用:《社会变迁与环境问题——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社会学阐释》,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李培林、王晓毅:《生态移民与发展转型——宁夏移民与扶贫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刘军会、邹长新、高吉喜等:《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范围界定》,《生物多样性》2015年第6期。

韦晶、郭亚敏、孙林等:《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生态学杂志》2015年第7期。

曹诗颂、王艳慧、段福洲等:《中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基于连片特困区714个贫困县的实证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第8期。

周毅:《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反贫困》,《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第1期。

〔日〕秋道智弥、市川光雄、大冢柳太郎:《生态人类学》,范广融、尹绍亭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耿言虎:《远去的森林:一个西南县域生态变迁的社会学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美〕彼得·S.温茨:《环境正义论》,朱丹琼、宋玉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

洪大用:《社会变迁与环境问题——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社会学阐释》,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色音、张继:《生态移民的环境社会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

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

〔美〕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李腾译,商务印书馆,2015。

李培林、王晓毅:《移民、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宁夏生态移民调研报告》,《宁夏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孟琳琳、包智明:《生态移民研究综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fangtan/2016-02/16/content_37797503.htm。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计投资〔2001〕2543号),http://www.gov.cn/ztzl/fupin/content_396721.htm。

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通知》,http://www.ndrc.gov.cn/zcfb/zcfbghwb/201610/t20161031_824916.html。

孟向京:《中国生态移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Catton W. R. Jr,Dunlap R.E.,Environmental Sociology:A New Paradigm,The American Sociologist,1978:13.

洪大用:《社会变迁与环境问题——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社会学阐释》,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童志锋:《“环境-社会”关系与中国风格的社会学理论——郑杭生生态环境思想探微》,《社会学评论》2017年第3期。

罗桥、高翔:《推进生态环境与农村贫困共治》,《贵州日报》2020年8月19日,第10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英〕马凌诺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

〔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历险》,李幼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李幼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李炳军:《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25日在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贵州日报》2021年2月24日,第1版。

许邵庭、江佳佳:《全省“新市民·追梦桥”品牌创建工程推进会召开》,《贵州日报》2020年7月28日,第1版。

费文清:《“健康扶贫”的政策困境与优化——以江西省为例》,《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年第5期。

韩彦革、贾玉娟:《筑牢服务能力 实现健康扶贫新跨越》,《人口与健康》2020年第7期。

尧靖婷:《深入推进健康扶贫 筑牢脱贫攻坚成果》,《人口与健康》2020年第7期。

邓大山:《广东始兴县“四个结合”助推健康扶贫工程》,《人口与健康》2020年第7期。

卫芳:《精准施策筑牢健康扶贫保障防线》,《人口与健康》2020年第7期。

李晨:《健康扶贫概况及对策》,《中国国情国力》2020年第6期。

郭玉辉、龚凌:《探索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新理财(政府理财)》2020年第5期。

陈小东、张涛、欧阳静:《中医药在助力健康扶贫中的作用及思考》,《中医药导报》2020年第9期。

王士瑞:《严字当头 全力保障健康扶贫问题“见底清零”》,《人口与健康》2020年第7期。

付少平、赵晓峰:《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移民生计空间再塑造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5期。

覃志敏、韦东阳:《城镇化安置扶贫移民的生计困境与治理路径——以城乡融合发展为视角》,《中国西部》2020年第5期。

邢成举:《搬迁扶贫与移民生计重塑:陕省证据》,《改革》2016年第11期。

吴振磊、李钺霆:《易地扶贫搬迁:历史演进、现实逻辑与风险防范》,《学习与探索》2020年第2期。

李博、左停:《遭遇搬迁:精准扶贫视角下扶贫移民搬迁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以陕南王村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3期。

王君涵、李文、冷淦潇、仇焕广:《易地扶贫搬迁对贫困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影响——基于8省16县的3期微观数据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30期。

吴大华、李胜:《贵州脱贫攻坚70年》,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

贵州省生态移民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工作推进情况》,2020年3月。

李东:《精准扶贫中易地搬迁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生论文,2019。

张鹏瑶:《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户可持续生计影响因素研究》,《经营管理者》2019年第Z1期。

周荣、莫任珍、张小永:《贵州乌蒙山区扶贫搬迁户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理论与当代》2020年第6期。

李坤梁、李娟:《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可持续性生计研究——以贵州省凤冈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凤翔社区为例》,《市场周刊》2020年第5期。

徐锡广、申鹏:《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可持续性生计研究——基于贵州省的调查分析》,《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冯子巍:《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户生计问题研究》,《管理观察》2019年第31期。

朱奕蒙、朱传奇:《二孩生育意愿和就业状况——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证据》,《劳动经济研究》2015年第5期。

风笑天:《为什么不生二孩:对城市一孩育龄人群的调查与分析》,《河北学刊》2018年第6期。

张琪、张琳:《生育政策变化对女性权益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北京市妇女的调查数据》,《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杨菊华:《健全托幼服务 推动女性工作与家庭平衡》,《妇女研究论丛》2016年第2期。

梁宏:《从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南方人口》2018年第2期。

苏津津、李婕:《生育对职业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年第5期。

张琪、张琳:《青年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及其平衡机制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4期。

计迎春、郑真真:《社会性别和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低生育率》,《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

王殿玺:《生育的社会流动效应再考察——基于代际职业流动的视角》,《人口与发展》2018年第3期。

杨菊华:《“单独两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潜在影响及应对思考》,《妇女研究论丛》2014年第4期。

《习近平十大金句告诉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guoqing/xijinping/2019-01/08/content_74352555.htm,最后检索时间:2019年1月8日。

《加快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引科技发展方向》,新华网客户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7637231870259225&wfr=spider&for=pc,最后检索时间:2020年9月12日。

郭开元、张晓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及对策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唐冬纯、蔡伟聪、李丽萍:《广州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校园受欺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18年第7期。

Zhang Huiping,Zhou Huazhen,Cao Ruixin,“Bullying Victimization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2019.

Li Yan et al.,“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Child Sexual Abuse among Left-behind and Non-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ina,” PeerJ,2018.

程培霞、达朝锦、曹枫林、历萍、封丹珺、蒋陈君:《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及情绪和行为问题对比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2期。

王鑫强、霍俊妤、张大均、刘培杰:《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虐待经历比较及其关系研究——基于两维四象心理健康结构的分析与对策建议》,《中国特殊教育》2018年第1期。

韩芳、秦明芳、马春明、潘建平、焦锋:《403名农村小学9~11岁学生忽视情况调查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年第3期。

Chen X. J.,Liang N.,Ostertag S. F.,“Victimization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rime & Delinquency,2017,54(4).

Finkelhor D.,Hamby S. L.,Ormrod R.,et al.,“The Juvenile Victimization Questionnaire:Reliability,Validity,and National Norms,” Child Abuse & Neglect,2005,29(4).

Chan K.L.,“Victimization and Poly-victimization among School-aged Chinese Adolescents: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s with Health,” Preventive Medicine,2013,56.

刘佳佳、曹枫林、陈倩倩等:《遭受多重侵害儿童的执行功能》,《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第3期。

Dong F.,Cao F.,Cheng P.,et al.,“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Poly-victimization in Chinese Adolescents”,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3,54(5).

Finkelhor D.,Ormrod R.,Turner H.,et al.,“Pathways to Poly-victimization”,Child Maltreat,2009,14(4).

Hongwei H.,Xinran Z.,Haixia J.,et al.,“The Association and Mediating Mechanism between Poverty and Poly-victimiz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18,91.

Chen M.,Chan K. L.,“Parental Absence,Child Victimization,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Rural China,” Child Abuse & Neglect,2016,59.

屈佳:《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犯罪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

郭开元:《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问题和治理对策》,《犯罪研究》2018年第5期。

马凤芝、陈海萍:《基于时空视角的健康老龄化与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建设》2020年第1期。

李智环、杨军昌:《贵州乡村旅游文化资源与乡村人口传统文化素质探析》,《西北人口》2009年第1期。

Chunkai Li,Shan Jiang,Na Li,Qiunv Zhang,“Influence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on Life Satisfaction and Depression Among Chinese Elderly:Social Support as a Mediator,”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018,3:2018,45(31:345-355).

王丹:《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实践困境探析》,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林巧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19期。

睢党臣、彭庆超:《“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高菁:《“互联网+”养老服务在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中的实践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贵州健康养生产业四大业态》,贵州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guizhou.gov.cn/xwdt/djfb/201709/t20170925_875671.html,2015年3月16日。

袁亚杰:《积极老龄化视野下我国旅居养老发展机遇与挑战》,《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32期。

《姑苏区探索转型“3+X”医养融合姑苏模式》,《姑苏晚报》2016年4月16日。

陈利坚:《社会工作在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践》,《家庭医药》2019年第4期。

史毅、张立龙:《日本失能预防服务体系对中国健康老龄化的启示》,《健康中国观察》2020年第9期。

李利平、孙建萍:《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预防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18年第21期。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9/27/c_1125049000.htm,2019年9月27日。

郝时远:《关于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若干思考》,《民族研究》2013年第1期。

董苾茜:《扶贫移民的社会适应困境及其化解——基于社会记忆理论视角》,《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艾娟、王新建:《集体记忆:研究群体认同的新路径》,《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夏艳玲:《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可持续生计研究——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9期。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3-11/15/content_5407874.htm,2013年11月15日。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9-05/08/content_5389836.htm,2019年5月8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人民日报》2020年2月6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2020年11月3日。

王思斌:《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与社会工作的促进作用》,《社会工作》2020年第2期。

《2019年赤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赤水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gzchishui.gov.cn/zwgk/zfxxgkml/tjxx/tjfx/202011/t20201104_64991034.html,2020年10月13日。

曹庆新、徐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以湖南省P村为例》,《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21期。

赵方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实践研究——以三亚市S村社区为例》,《农场经济管理》2020年第10期。

安娜青:《以人口为中心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21期。

安勇、王贝:《浅析民俗文化在农村新型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第30期,第17~18、29页。

卞国风:《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的社会力量参与研究》,《核农学报》2020年第34卷第12期。

张兴宇、季中扬:《新乡贤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和实践方式——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视角》,《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

戚晓明:《社区治理类型与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社区环境治理》,《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8卷第5期。

唐南:《社区文化保育:凝聚社区居民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的探索研究》,《教育现代化》2019年第6卷第60期。

房亚明、周文艺:《服务以增能:社会工作嵌入“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社会工作与管理》2020年第20卷第6期。

陈伟东、吴岚波:《从嵌入到融入:社区三社联动发展趋势研究》,《中州学刊》2019年第1期。

朱振亚、宴兰萍:《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成功经验探究》,《天津农业科学》2012年第6期。

《赤水市农村“三变”改革“五点经验”推进乡村振兴》,赤水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gzchishui.gov.cn/xwzx/bmdt/zxxx_5150161/202012/t20201231_65896805. html,2020年12月31日。

青舟:《创新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城市观察》2015年第5期。

中央党校第43期中青一班第7课题组:《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山东省威海市、烟台市、淄博市的调研报告》《中国民政》2018年第9期。

袁德红:《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及相关问题分析》,《人才资源开发》2016年第22期。

康美佳:《红岗区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葛天任、李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四种模式》,《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楼珊珊:《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张军文:《社会组织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大有可为——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大社会》2017年第11期。

罗光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丁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有效性——基于皖南四个村的实地调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龚亮保:《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老区建设》2017年第21期。

贺雪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防止的几种倾向》,《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贺雪峰:《乡村振兴与农村集体经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贺雪峰:《如何再造村社集体》,《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韩朝华:《个体农户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理论评述》,《经济研究》2017年第7期。

梁栋、吴慧芳:《农业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内在机理与可行路径——基于江西林镇及所辖李村的调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李文钢、张引:《当乡村振兴遭遇发展主义:后发展时代的人类学审思》,《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李文钢、马良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复兴与乡土社会重建——学术回应与研究反思》,《社会学评论》2020年第6期。

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

吕方:《再造乡土团结: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与“新公共性”》,《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孙庆忠:《田野工作与促进生命变革的乡村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吴重庆、张慧鹏:《以农民组织化重建乡村主体性: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础》,《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徐宗阳:《资本下乡的社会基础——基于华北地区一个公司型农场的经验研究》,《社会学研究》2016年第5期。

周大鸣、廖越:《我们如何认识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原子化”概念为中心的讨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李晓明:《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贵州日报》2007年1月10日。

黄晓、邬少骅:《贵州妇女发展报告(2011~2015)》,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

李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与运行机理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

杜洁等:《内生性脱贫视角下的农村妇女与合作组织》,《妇女研究论丛》2020年第1期。

宋磊、郑清华:《“一带一路”背景下武夷山茶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刘大泯、梁宁杭:《打造贵州生态茶叶主题品牌 助推贵州茶产业壮大发展》,《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

鲍宁:《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产业旅游:以北京茶文化旅游发展为例》,《中国市场》2013年第4期。

冯卫英:《茶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以环太湖地区为例》,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徐毅、张莉:《十堰山区茶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中国茶叶》2007年第1期。

刘宇:《峨眉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开发策略》,《福建茶叶》2017年第7期。

刘建军:《以资源优势带动贵州茶旅一体化发展》,《贵州日报》(理论版)2019年9月25日。

曾扬:《贵州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底蕴》,http://www.xuexila.cn,2019。

张颖:《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茶旅融合发展研究》,《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刘赟:《贵州茶产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福建茶叶》2018年第9期。

蒲应秋、王萍:《贵州茶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探讨》,《教育文化论坛》2018年第3期。

龙丽红:《“姚溪帝王”再逢春——小记贵州新景生态茶业公司与姚溪帝王茶》,《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年第36期。

侯玉霞、代猛:《全域旅游视角下民族地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旅游论坛》2017年第6期。

童星:《贫困的演化、特征与贫困治理创新》,《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李小云、许汉泽:《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贺雪峰:《什么农村,什么问题》,法律出版社,2008。

王亚玲:《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对策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张有春:《贫困、发展与文化:一个农村扶贫规划项目的人类学考察》,民族出版社,2014。

曾福生、曾志红、范永忠:《克贫攻坚》,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王春光:《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开发扶贫问题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李楠、陈晨:《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3期。

〔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郑易生:《中国西部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郭晓鸣、廖祖君、付娆:《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和合作社一体化三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比较——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4期。

〔美〕琼·斯科特:《性别:历史分析中一个有效范畴》,载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刘晓昀、李小云、叶敬忠:《性别视角下的贫困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10期。

张成福、李丹婷、李昊城:《政府架构与运行机制研究:经验与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2期。

《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事件》,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6%96%B9%E5%8E%BF%E6%8B%96%E6%AC%A0%E6%95%99%E5%B8%88%E5%B7%A5%E8%B5%84%E4%BA%8B%E4%BB%B6/53538093?fr=aladdin,2020年9月6日。

徐绍史、胡祖才:《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姜爱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财贸研究》2004年第3期。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郭进、徐盈之:《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现实基础与水平测度》,《经济评论》2016年第4期。

张钰静:《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2期。

王丽程、涂文明、曹邦英:《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四川省成都市圈层格局向多点多极转变的实证研究》,《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18期。

贵州省统计局:《“十三五”贵州工业砥砺前行、成绩斐然》,贵州省统计局官网,http://stjj.guizhou.gov.cn/tjsj_35719/tjfx_35729/202011/t20201120_65324102.html,2020年11月20日。

李国平:《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分析与评估》,《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第5期。

段禄峰、张沛:《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16期。

汪浪、曹卫东:《近10年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科学决策》2014年第2期。

王东进:《奋力推进中国医保高质量发展》,《中国医疗保险》2019年第5期。

《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05/content_5487407.htm,2020年2月25日。

《2020年11月贵州省医疗、生育保险运行情况》,贵州省医疗保障局官网,http://ylbzj.guizhou.gov.cn/zwgk/xxgkml/zdlyxx/tjxx/202012/t20201209_65537783.html,2020年12月9日。

《贵州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贵州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guizhou.gov.cn/zwgk/zcfg/szfwj_8191/qfbf_8196/201709/t20170925_823943.html,2016年12月30日。

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http://202.98.195.171:81/tj/2020/zk/indexch.htm,2020年11月16日。

郑功成、桂琰:《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学术研究》2020年第4期。

何文炯:《论我国医疗保障之高质量发展》,《中国医疗保险》2019年第3期。

郑功成:《“十四五”时期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思路与重点任务》,《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许飞琼:《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现状与政策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习近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人民日报》2019年5月23日。

张建:《贵州省2019年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报告出炉》,《贵州日报》2020年3月3日。

贵州省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贵州营商环境百企调查(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