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21

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in China (2018)

SSAPID:101-0618-8962-91
ISBN:978-7-5201-3634-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从整体上总结了中国证券行业运行的宏观背景,介绍了我国2017年金融及证券行业运行概况并对证券公司经营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证券公司经营与发展中呈现的新特点;分报告从3个方面对我国证券公司进行深度剖析,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对其竞争力进行了评比和排名;专题报告对我国证券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了分析;附录部分以“大事记”的方式对2017年我国证券市场上发生的事件进行梳理,供读者查阅和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证券公司蓝皮书
作 者: 孙国茂
编 辑:王楠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机构介绍

 B.9 附表

 《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2018)》编委会

 序言 发展资本市场要有全面视角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主要编撰者简介

 Ⅰ 总报告

  B.1 中国金融运行及证券行业发展报告

   一 金融运行概况

    (一)经济运行情况

     1.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

     3.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

    (二)金融运行情况

     1.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金融运行稳健

    (三)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货币总量增长放缓

     2.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3.完善并执行逆周期调整的宏观审慎政策

   二 证券市场运行概况

    (一)证券一级市场情况

     1. IPO数量创历史新高

     2.债券发行平稳增长

     3.并购市场趋于规范

    (二)证券二级市场概况

     1.全球主要国家股指上涨

     2.股票二级市场运行情况及特征

     3. A股纳入MSCI明晟指数

     4.债券二级市场

    (三)基金市场运行情况

     1.公募基金

     2.私募基金

    (四)新三板市场运行情况

     1.市场规模继续扩容

     2.新三板市场融资情况

     3.企业摘牌数量增加

   三 证券公司经营与发展

    (一)证券公司数量稳步增长

    (二)证券行业经营情况

     1.资产规模增加

     2.证券行业利润下降

     3.证券公司继续优化营业网点布局

    (三)证券公司经营发展呈现新特点

     1.严监管下行业运行更加规范

     2.收入结构更加均衡

     3.证券公司上市热情不减

     4.证券市场国际化明显

     5.行业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Ⅱ 分报告

  B.2 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评价体系

   一 证券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

   二 证券公司竞争力评价方法

    (一)证券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的构成

    (三)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1.经营能力计算

     2.盈利能力计算

     3.风险控制能力计算

     4.业务创新能力计算

     5.业务结构优化能力计算

     6.成长能力计算

   三 分类监管下的证券公司分类

    (一)证券公司业务分类

    (二)证券公司监管分类

  B.3 中国证券公司单项指标排名

   一 业务指标

    (一)经纪业务

     1.经纪业务市场概况

     2.融资融券业务

     3.经纪业务和经纪业务收入排名

     4.营业部部均交易金额与营业部部均收入排名

    (二)承销与保荐业务

     1. IPO业务概况

     2.股票再融资与债券承销业务概况

     3.新三板业务

    (三)资产管理业务

     1.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市场环境

     2.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概况

     3.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分析

   二 财务指标

    (一)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二)主要财务指标排名

     1.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排名

     2.总资产、净资产和净资本排名

     3. ROA和ROE排名

  B.4 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排名

   一 核心竞争力评价

    (一)经营能力

    (二)风险控制能力

    (三)创新能力

   二 综合竞争力评价

    (一)证券业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

    (二)证券公司经营合规性整体增强

    (三)市场竞争力面临多样化挑战

     1.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挑战

     2.盈利模式转型的挑战

     3.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挑战

     4.应对资本市场开放的挑战

 Ⅲ 专题报告

  B.5 中国证券公司运营分析报告

   一 上市证券公司整体现状

   二 上市证券公司业务分析

    (一)经纪业务

    (二)承销与保荐业务

    (三)资产管理业务

    (四)其他业务

     1.新三板业务

     2.融资融券业务状况

     3.自营业务

     4.股票质押式回购

   三 上市证券公司与其他金融行业财务比较

    (一)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比较

    (二)总资产比较

    (三)ROA、ROE比较

    (四)市值比较

    (五)每股收益比较

    (六)市盈率、市净率比较

   四 上市证券公司市场影响力分析

    (一)上市证券公司与证券行业比较

     1.营业收入对比

     2.净利润比较

    (二)上市证券公司与其他金融公司比较

     1.市值比较

     2.营业收入比较

     3.净利润比较

  B.6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研究

   一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

    (一)中国证监会的职责

    (二)中国证券业协会

    (三)证券交易所

   二 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一)证券公司市场准入和业务许可

    (二)证券公司业务监管

    (三)证券公司日常管理及风险防范

    (四)证券公司从业人员的管理

   三 证券市场监管理念与监管重点

   四 证券市场监管分析

    (一)证券公司监管

    (二)上市公司监管

    (三)新股发行市场监管

    (四)新三板市场监管

  B.7 中国证券行业监管处罚研究报告

   一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分析

    (一)处罚案由分析

     1.信息披露违法

     2.未勤勉尽责

     3.内幕交易

     4.操纵市场

     5.从业人员违法交易股票

    (二)处罚对象分析

     1.对企业处罚情况

     2.对责任人/管理人的处罚

     3.对中介机构的行政处罚

   二 证券行业监管处罚分析

    (一)处罚案由分析

     1.违反勤勉尽责规定

     2.合同违规:违规开展两融业务

     3.违反投资者适当性

     4.风控机制不完善

     5.证券从业人员非法交易股票

     6.其他违规

    (二)监管文件发布机构分析

    (三)整改处罚措施分析

     1.出具警示函

     2.责令改正

     3.其他行政监管措施

 Ⅳ 附录

  B.8 2017年中国证券市场大事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摘要

 B.11 代后记 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逻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并把防范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2017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从严监管的总基调,一系列监管新规相继出台,从严监管已成为证券行业常态。在金融去杠杆、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背景下,分析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状况,发现证券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证券行业改革创新、完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系统总结2017年我国金融运行及证券行业发展状况,建设性地构建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比较2017年全国证券公司各项业务运营状况的基础上,研究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本报告还对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的案例进行分析,体现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理念。

[1]孙国茂:《山东省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2]孙国茂:《山东省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3]孙国茂:《山东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报告(2017)》,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4]孙国茂:《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5]孙国茂:《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本质及溢出效应》,齐鲁财富网,2018年3月30日。

[6]孙国茂:《市值管理持续恶化,市值表现令人担忧》,《上海证券报》2018年1月9日。

[7]孙国茂:《降低M2增速并不等同于去杠杆》,《上海证券报》2017年7月20日。

[8]孙国茂:《金融相关比率、证券化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9]孙国茂:《金融创新的本质、特征与路径选择——基于资本市场的视角》,《理论学刊》2013年第6期。

[10]孙国茂:《从根本上改革股票发行制度》,《理论学刊》2014年第3期。

[11]孙国茂:《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金融领域应用研究》,《理论学刊》2017年第2期。

[12]孙国茂:《资本市场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第五届中国金融论坛闭幕词,2016年10月9日。

[13]孙国茂:《金融改革的目标是实现金融服务的普惠性》,2017年4月27。

[14]孙国茂:《尽快推进普惠金融制度体系建设》,《经济参考报》2017年3月3日。

[15]孙国茂:《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16]张志前、祝妍雯:《投资蓝皮书: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17]陈京:《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财政金融》2015年第16期。

[18]高长青:《经纪型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9]郝凯:《沪港通业务对证券公司的影响》,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0]何晓斌:《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

[21]何宇鹏:《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2]黄泽勇:《中国证券公司多元化经营的范围经济效应研究》,《经济经纬》2012年第6期。

[23]李志生、杜爽、林秉旋:《卖空交易与股票价格稳定性——来自中国融资融券市场的自然实验》,《金融研究》2015年第6期。

[24]沈芬珠:《我国经纪类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5]宋书彬:《中国IPO市场承销商行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26]王冉冉:《上市证券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7]肖浩、孔爱国:《融资融券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管理世界》2014年第8期。

[28]杨德勇、吴琼:《融资融券对上海证券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流动性和波动性的视角》,《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29]郑淘沙:《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与选择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0]曾煜、陈旦:《资本市场开放下提高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东岳论丛》2015年第4期。

[31]陈倩仪、李青、傅俊辉、徐维军:《创新类证券公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分析》,《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1期。

[32]陈彦斌、刘哲希:《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短中长期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第11期。

[33]傅智能:《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4]高戈:《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5]贺强、赵照:《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证券公司运营绩效研究》,《投资研究》2014年第10期。

[36]侯文蕾:《我国上市证券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15。

[37]黄浩荣:《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8]黄建欢、王良健:《因特网、网点空间布局和区域因素影响证券公司效率的机理》,《地理研究》2011年第11期。

[39]济南大学公司金融研究中心、中国投资银行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40]济南大学公司金融研究中心、中国投资银行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41]孙国茂:《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42]孙国茂:《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43]孙国茂:《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44]中央结算公司、统计监测部:《2017年债券市场统计分析报告》,2018年1月16日。

[45]上海清算所:《2017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分析》,2018年2月12日。

[46]李成名:《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7]李高锋:《基于风险管理的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内部控制研究》,河南大学,2014。

[48]李江涛、秦玉霞、纪建悦:《我国证券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上市证券公司2005~2015年的经验数据》,《金融与经济》2016年第10期。

[49]李文华:《证券公司创新发展路径探析》,《证券市场导报》2013年第2期。

[50]李泱泱:《证券公司盈利模式选择》,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1]李扬、李雪松、李平、张平:《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52]林远宁:《我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3]刘瑞波:《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我国投资银行竞争力问题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4]刘增学、王雅鹏、张欣:《中国证券公司风险约束机制的建立》,《金融研究》2004年第12期。

[55]卢晓利、曾灿、杨泽柱:《合规风控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证券时报》2015年2月26日,第A02版。

[56]鲁东:《中国证券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研究》,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7]蒋健蓉、钱康宁、龚芳:《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及评价研究》,https://xueqiu.com/8107212038/35257774。

[58]宋丹丹:《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9]苏帅:《证券公司直接投资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15。

[60]孙周:《我国大型证券公司综合竞争力研究》,《电子制作》2015年第2期。

[61]王昌盛:《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62]王晨雨:《海通证券的核心竞争力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3]王聪、宋慧英:《中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市场结构与成本效率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2年第5期。

[64]王国海、曹海毅:《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理论分析与现实考察》,《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5期。

[65]王贺:《我国创新类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6]王丽萍:《中部六省证券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5年第12期。

[67]王叙华:《中国证券公司生存危机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68]魏成龙:《中国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69]吴晓求:《股市危机:结构缺陷与规制改革》,《财贸经济》2016年第37(1)期。

[70]吴晓求:《经济成长、金融结构变革与证券公司的未来发展》,《财贸经济》2012年第3期。

[71]吴晓求:《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人大》2015年第1期。

[72]吴晓求:《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财贸经济》2014年第1期。

[73]吴晓求:《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崛起之关键》,《资本市场》2010年第1期。

[74]徐倩雯:《G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75]宣承耀:《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内地上市证券公司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安徽大学,2015。

[76]余林:《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7]张海茹:《新三板挂牌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8]张文琪:《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中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战略转型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9]张宗新、王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证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提升》,《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

[80]赵龙斌:《我国证券公司之间竞争力比较的实证研究》,浙江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81]赵伟:《我国证券公司收入多元化的风险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第7期。

[82]周小全、邓淑斌:《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转型路径之思考》,《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1期。

[83]周翼峰:《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公司影响及风险控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4]朱南、刘一:《中国证券公司生产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金融研究》2008年第11期。

[85]朱南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转型升级的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86]王兵、熊美红、朱宁:《中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MML生产率指数的实证分析》,《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87]王建国、牛楠、刘佳鑫:《我国证券公司产业竞争力一基于上市证券公司的实证研究》,《武汉金融》2014年第7期。

[88]王学峰:《中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0期。

[89]赵楠:《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90]K.托马斯·利奥:《投资银行业务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91]边晓磊、陈学彬:《基于DEA方法的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分析》,《新金融》2009年第4期。

[92]封思贤:《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第1期。

[93]李正红、朱国祥:《我国投资银行开展金融创新的作用和要求》,《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1期。

[94]邵新建、薛熠、江萍、赵映雪、郑文才:《投资者情绪、承销商定价与IPO新股回报率》,《金融研究》2013年第4期。

[95]谭元戎、赵自强:《我国证券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10期。

[96]巴曙松、杨如彦、刘孝红:《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的比较研究》,《当代财经》2003年第2期。

[97]管仁勤:《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及其形成问题研究》,《经济经纬》2003年第1期。

[98]金碚等:《竞争力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9]金骏:《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一个实证分析》,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00]刘泉江:《资本市场:严监管筑牢市场基础》,《中国金融家》2017年10月15日。

[101]薛健:《券商资管:强监管去通道仍为主线》,《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年3月18日。

[102]袁德承:《我国证券公司金融创新模式探讨》,《长江丛刊》2016年7月25日。

[103]谭显税:《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南方经济》2002年第10期。

[104]万佳乐、李超伟:《中美投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经济论坛》2017年第5期。

[105]陈新国、周耀辉、唐正科:《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培育》,《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

[106]白涛:《上市证券公司生产效率研究》,《中国外资》2013年第12期。

[107]Karata S.,īlyas Akhisar,“Performance Ranking of Development and Investment Banks:ANP Application”,,2017.

[108]Chuang K. S.,Corporate Life Cycle,“Investment Banks and Shareholder Wealth in M&As”,,2016.

[109]Mamatzakis E.,Bermpei T.,“The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US Investment Banks”,,2015,24(2-3).

[110]Nemanja Radic,Franco FiordelisiClaudia Girardone,“Efficiency and Risk Taking in Pre-Crisis Investment Banks”,,2012.

[111]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2002)”,,2003(5).

[112]World Economic Forum(WEF),“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2000)”,Geneva Switzerland,2001(8).

[113]Wang W.,Whyte A. M.,“Managerial rights,Use of Investment Banks,and the Wealth Effects for Acquiring Firms’ shareholders”,,2010,34(1).

[114]Chang C. H,Chan K. C.,“Investment Banks' Stock Ratings,Call Warrant Issuance,and Responses from Heterogeneous Investors:Evidence from Taiwan”,2011,20(4).

[115]Chuang K. S. Corporate Life Cycle,“Investment Banks and Shareholder Wealth in M&As”,,2016.

[116]Jordan B. D.,Liu M. H.,Wu Q,“Do investment banks listen to their own analysts?”,,2012,36(5).

[117]Krigman L.,Jeffus W.,“IPO Pricing as a Function of Your Investment Banks' Past Mistakes:The Case of Facebook”,,2015,38.

[118]Huyghebaert N.,Xu W.,“What Determines the Market Share of Investment Banks in Chinese Domestic IPOs?”,,2015,34.

[119]Cao K.,Madura J.,“Investment Banks as Intermediaries in Asset Sell-offs”,,2014,74.

[120]Sanchez R.,Heene A., Chichester:John Wiley and Sons,1997.

[121]Michael E Porter,,The Macmillan Press,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