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1

2016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图书

Annual Report on Analysis of Beijing Society-Building (2016)

SSAPID:101-0609-3661-23
ISBN:978-7-5097-9707-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2015~2016年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总报告、社会结构篇、公共服务篇、社会治理篇、地方社会建设篇和调查报告篇。书中利用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和资料,结合课题组成员的调研和观察,全面分析了“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也分析了北京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社会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社会建设蓝皮书
编 辑:郑庆寰;张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皮书数据库

 《2016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编撰人员名单

 法律声明

 摘要

 Contents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Ⅰ 总报告

  B.1 “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建设的成就与思考

   一 北京社会建设的时空背景

   二 “十二五”期间北京社会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社会建设模式逐渐确立

    (二)社会结构趋于合理

     1.人口增长趋缓,空间分布趋于疏散

     2.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

     3.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明显

     4.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加强

     1.社会保障事业

     2.教育事业

     3.卫生事业

     4.住房保障

     5.交通事业

    (四)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1.社会治理体制逐渐完善

     2.社会治理取得重要突破

   三 北京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社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1.人口疏解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城市病”仍然严重

     2.劳动年龄人口萎缩,老龄化加重

     3.社会分化和不平等现象依然突出

    (二)公共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

     1.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分布不均

     2.交通建设依旧滞后,拥堵现象依旧严重

    (三)社会治理主体的力量有待加强

   四 “十三五”时期北京社会建设的建议

    (一)调整行政区划,适应城市社会巨变

    (二)进一步优化社会结构,建设共享城市

    (三)加快交通建设和管理,缓解交通压力

    (四)发展社会组织,完善基层社会治理

    (五)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B.2 北京市社会治理“十三五”规划与社会建设的新任务

   一 关于2015年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二)坚持以人为本,社会服务更加完善

    (三)坚持问题导向,社会管理更加科学

    (四)坚持共建共享,社会动员更加广泛

    (五)坚持重在建设,社会环境更加文明

    (六)坚持维护稳定,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七)坚持党建引领,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八)坚持边整边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显著

   二 关于“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

    (一)编制过程

    (二)总体思路

    (三)指导思想

    (四)主要内容

   三 关于2016年北京市社会建设重点任务

    (一)以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全面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二)以“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三)以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为基础,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建设,进一步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四)以实施“网格化+”行动计划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城市服务管理,进一步提高精细化水平

    (五)以推动“三社”联动为着力点,全面动员社会协同参与,进一步形成社会治理共建共享格局

    (六)实施“点、线、面系统推进工程”,全面加强社会领域党的建设,进一步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Ⅱ 社会结构篇

  B.3 “北漂”的就业与生活

   一 “北漂”群体的基本特征

    (一)低龄化明显

    (二)男性为主

    (三)学历较高

    (四)“北漂”仍以农民工为主

   二 “北漂”就业状况

    (一)就业是“北漂”首要原因

    (二)一技傍身的“北漂”

    (三)“北漂”在京参保率低

   三 “北漂”生活状况

    (一)“北漂”时间久

    (二)租住的“北漂”

    (三)渴望融入的“北漂”

   四 小结

  B.4 2015年北京流动人口的在京长期居留意愿分析*

   一 背景: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增速放缓

   二 个体因素对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

    1.年龄因素:“90后”年轻一代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相对弱化

    2.流入时间因素:流入时间越早的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越强

    3.受教育程度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越强

   三 家庭因素对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

    1.婚姻因素:已婚且配偶在京的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较强

    2.子女因素:子女在京生活的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较强

    3.老人因素:“老家是否有老人”对流动人口在京长期居留意愿影响不明显

   四 经济因素对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

    1.收入因素:收入越高的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越强

    2.住房支出因素:住房支出越高的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越强

    3.职业因素:“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工人”长期居留意愿相对较弱

    4.行业类型: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的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相对较强

   五 制度因素对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

    1.户口因素:“非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较强

    2.医疗保险因素:在京参保的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较强

   六 小结

  B.5 “十二五”期间北京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

   一 北京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一)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二)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三)居民收入增速接近GDP增速

   二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状况

    (一)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二)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消费差距趋于平稳

    (三)各类支出保持稳定增长

   三 居民消费结构状况

    (一)居住支出结构保持基本稳定,但2015年有较大变动

    (二)北京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分析

   四 服务消费领域的新变化

    (一)绿色科技带动交通通信不断增长

    (二)文化娱乐消费上升很快

    (三)旅游消费增长快速、出境游人数持续攀升

   五 结论

 Ⅲ 公共服务篇

  B.6 北京市转居农民就业状况分析报告*

   一 北京市征地与“农转居”状况

   二 北京市转居农民就业状况

    (一)就业方式

     1.货币安置

     2.安置就业

     3.开发性安置与食利为业

    (二)就业规模

     1.多数转居农民能够就业,但仍存在就业不充分现象

     2.安置就业稳定性高,自主择业困难多

    (三)就业质量与就业特征

     1.就业种类繁多,低端行业就业比例大

     2.转居农民生活水平随转居时间增加而下降

     3.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保障体系仍待完善

     4.结构性失业严重

     5.自主创业障碍多

   三 解决转居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完善征地政策,提高就业安置比例

    (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充分就业机会

    (三)积极开展有效的就业服务,提升就业能力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就业提供保障

  B.7 互联网约车对北京交通管理的影响研究

   一 互联网约车的发展背景

    (一)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

    (二)大城市客观的交通出行需求

    (三)分享经济在交通出行方面的集中体现

   二 互联网约车行业基本现状

    (一)快车行业的融资

    (二)快车与政府监管

    (三)烧钱战抢占市场份额

    (四)寻求合作伙伴

    (五)适应本土市场

    (六)制造话题

    (七)新兴快车与传统出租车的比较

     1.乘客和司机的经济因素

     2.出租车与快车的服务差别

     3.快车的安全隐患

   三 崛起之道:快车的补贴奖励机制

    (一)滴滴司机方面(工作日)

     1.抢单奖(见表2)

     2.实时翻倍奖(见表3)

     3.晚夜高峰快车连击奖(见表4)

    (二)Uber司机方面(工作日)

     1.高峰翻倍奖励&每日成单奖励

     2.区域闪电溢价奖

    (三)补贴奖励的后果

     1.优势

     2.弊端

   四 互联网约车的思考

    (一)合理配置交通资源

    (二)互联网改变出行

     1.打车出行

     2.众筹出行

     3.顺风出行

    (三)亟须妥善监管

    (四)出租车行业改革势在必行

    (五)适度盈利模式的回归

  B.8 问题-需求-资源分析:朝阳区弘善家园居民需求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 社区基本情况介绍

    1.发展简史

    2.区位优势

    3.居民构成

    4.社区组织

    5.社区工作人员

   二 社区问题、需求和资源情况分析

    (一)社区问题分析

     1.社区的公共空间不多

     2.社区的规范建设不够

     3.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不强

     4.社区的管理服务能力不足

    (二)社区需求分析

     1.对于一般商品性服务需求,比如日常生活性服务,水果蔬菜、交通出行、停车等,可通过市场化途径解决,部分需要政府参与协调

     2.对于一般公共服务需求,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供给主体责任

     3.对于专业性公共服务需求,比如社区医疗、社区康复、心理干预、青少年社区矫正等,则需要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来解决

     4.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存在差异,需要有差别性的对待措施

    (三)社区资源分析

     1.社区物业资源

     2.居民志愿网络资源

     3.外部社会单位资源

   三 开展社区链接行动,培育社区建设品牌

    1.开展社区党建推进行动

    2.开展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行动

    3.开展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行动

    4.开展社区服务改善行动

    5.开展社区融合和公共沟通促进行动

  B.9 居民需求、社会组织服务能力与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探索

   一 社区居民的需求现状

   二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育与承接能力

   三 社区社会组织服务需求与服务能力匹配度分析

   四 社区服务能力的问题与不足

    (一)老年服务

    (二)志愿服务

    (三)社区居民服务

    (四)社区社会组织

    (五)社区服务中心及其工作推进

   五 社区服务社会化的经验借鉴

    (一)关于购买的对象与内容

     1.政府购买服务的源起

     2.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

     3.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

    (二)关于购买的机制与流程

     1.地方政府大多采用竞标机制

     2.普遍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

     3.成熟的资金与财务管理模式

    (三)经费来源与保障条件

     1.明确经费来源

     2.创新政府的角色

     3.广泛发动社会力量

     4.完善组织管理架构

   六 海淀区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的实施建议

    (一)推进本区社区服务社会化的总体路径与下一步工作方向

    (二)构建“三社联动”工作机制,推进本区社区服务社会化

    (三)推进本区社区服务社会化的具体措施

     1.坚持分类服务原则

     2.发挥地方民政部门主导力

     3.积极落实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4.完善相关保障条件

  B.10 政府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中的作用研究

   一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创新创业基本情况分析

    (一)中关村创业大街创业者的创新创业现状及需要分析

     1.受访创业者的创新创业现状

     2.受访创业者对创新创业服务的评价及需求分析

    (二)创业大街入驻机构的基本情况

     1.创业大街运营机构的基本情况

     2.创业大街入驻机构的基本情况

     3.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定位

   二 中关村创业大街建设良好创新创业环境的主要探索

    (一)整合空间资源,整体规划改造街区硬件环境

    (二)引入优质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

    (三)开创性地打造创业会客厅,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联动

    (四)持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初步实现国际化创新创业服务和资源对接

    (五)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

    (六)建立运营管理机制,提升大街服务品质

   三 创业大街各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入驻机构扩张较快,发展空间不足

    (二)房租补贴力度有待加大,赢利模式有待探索

    (三)入驻机构的差异化发展、专业化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四)面对融资难与资本寒冬的多重压力,创新创业融资与信用体系建设应引起关注

    (五)协同创新、技术创新有待强化,国内外资源整合力度还有待加大

    (六)优惠政策难以全覆盖,政策的公平性、便利性有待增强

   四 政府回应需求、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引导扶持,提高入驻机构差异化、专业化水平

     1.分类指导入驻机构

     2.推动入驻机构的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

     3.规范入驻机构的管理、考核,为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的落实提供有益借鉴

     4.紧跟全球众创空间发展趋势,引领入驻机构未来发展

    (二)加强政府资源、政策集成和政务服务迭代,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1.加快“一城三街”建设,营造良好的区域性创新创业环境

     2.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和政策,为众创空间聚集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适当调整政府扶持的重点和方式,提高政策扶持的精准度

     4.加快政府创新创业服务更新迭代,推动政府服务便捷化

     5.搭建区级众创空间平台,加强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的服务与监管

    (三)积极对接国际创新创业资源,打造全球的创业圣地

     1.持续探索国际创新孵化升级路径,吸引更多国际创新资源落地

     2.面向全球发布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发展计划,突破国际资源流动的瓶颈

     3.实施国际创新节点计划,优化跨境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四)关注创新创业群体需求,引导理性创业

     1.关注创新创业群体生活需求,活跃创新创业文化

     2.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精品活动,弘扬创新创业文化

     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正确引导理性创业

 Ⅳ 社会治理篇

  B.11 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回顾分析

   一 2015年北京市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统筹协调推进

    (二)网格化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社区建设水平持续有效提升

    (四)社会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发展

    (五)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六)社会动员与志愿者工作取得新进展

    (七)法治宣传工作扎实推进

    (八)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扎实深入

   二 “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建设开创崭新局面

    (一)社会服务取得新成效:更加完善

    (二)社会管理迈上新台阶:更加科学

    (三)社会动员取得新进展:更加广泛

    (四)社会环境升至新水平:更加文明

    (五)社会关系取得新进步:更加和谐

    (六)社会领域党建取得新突破:广泛覆盖

   三 “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建设经验体会弥足珍贵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

    (二)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

    (三)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

    (四)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理、公平正义

    (五)必须始终坚持多元共治、共建共享

  B.12 北京市大兴区“三大一体”区域共建模式研究

   一 提出“三大一体”区域共建模式的主要背景

   二 大兴区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经验及做法

   三 制约社区发展建设的主要问题

   四 关于区域共建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一)在理念上要培育“三大一体”区域共建的理念

    (二)在机构设置上,突出平台作用,促进区域资源整合

    (三)在方式方法上,要注重党建引领,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四)在保障条件上,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激发物业企业的造血机能

    (五)在环境氛围上,要进一步营造大社区共建共享的文化氛围

  B.13 “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研究

   一 “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组织发展背景

    1.北京经济发展步入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2.北京市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二 “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改革

    (一)发展成就

     1.总量增长迅速

     2.三类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二)改革与探索

     1.推动社会组织登记体制改革

     2.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3.创新“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

     4.促进联盟组织的创新发展

     5.将社区社会组织纳入社会管理

   三 北京社会组织的发展特点

    1.社会团体类型齐全,行业性和专业性社团发展突出

    2.民办非企业增长势头迅猛,行业分布上集中于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

    3.基金会发展迅猛,非公募基金会占比高

    4.草根组织数量众多,活动领域广泛,国际交往活动频繁

    5.国际NGO云集,服务领域广泛

   四 北京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1.社会组织立法层次低

    2.社会组织行政性较强

    3.社会组织自身能力不足

  B.14 “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一 社区青年汇发展历程与顶层设计

    (一)基本设想

    (二)发展思路

    (三)管理运行

     1.双线管理,明确各主体职责定位

     2.统一领导,明确工作机制

     3.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化运行

    (四)四大支持系统

   二 社区青年汇发展现状与成效

    (一)社区青年汇发展现状

    (二)社区青年汇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发展情况

    (三)青年汇工作成效

     1.开展活动

     2.个案服务

     3.培育社区青少年社会组织

   三 社区青年汇发展的启示

    (一)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在基层发挥“枢纽”作用

    (二)审时度势,创新工作模式,是青年汇发挥“枢纽”作用的关键

    (三)扎根社区、“三社联动”,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B.15 北京市居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态度与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一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背景及主要情况

   二 北京市居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态度与认知调查的研究思路

   三 研究发现

    (一)政策知晓程度低,知晓内容多集中于地域、领域等宏观层面

    (二)肯定政策正向影响,关注点集中于工业外迁及公共服务建设

    (三)行为选择较为和缓,矛盾焦点集中于人口、资源等硬性因素

     1.居民整体行为选择较为和缓,要求非科技型产业迁出的意愿最强

     2.工作的核心困难集中于硬性条件,实现资源共享作用显著

     3.居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评价较好,35~54岁中青年群体态度最为积极

  B.16 北京市居住证积分落户规模初步测度报告

   一 问题提出与测度说明

   二 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

   三 北京居住证积分落户规模初步测度与分析

    (一)北京市居住证申领条件测度

    (二)北京市积分落户申请条件测度

    (三)北京市积分落户剔除与参照性测度

   四 居住证积分落户政策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一)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二)高门槛与底线公平的关系

    (三)存量与增量的关系

    (四)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五)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关系

  B.17 2015年北京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一 2015年北京互联网舆情状况

    1.教育领域

    2.交通治理领域

    3.雾霾与空气治理问题

    4.人口调控话题与政策

    5.首都城市格局重塑问题等

   二 2015年北京互联网舆情特点分析

    1.发育良好的生态网络舆论场域正在形成

    2.依托网络的民生服务互动平台逐渐搭成

    3.互联网舆情就是现实舆情的网络版,其虚拟性被抽离

   三 对2015年北京互联网舆情的思考与建议

 Ⅴ 地方社会建设篇

  B.18 房山区构建现代多元社区服务体系分析报告

   一 总体思路

    (一)坚持政府统筹,市场运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群众满意

    (三)坚持深化改革,资源融合

    (四)坚持适度超前,重点突出

    (五)坚持法治思维,权责明确

   二 基本做法

    (一)融合软硬件资源,实现统筹规划

     1.建设区域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2.创新政府购买社区服务体制

    (二)引入三类组织,实现服务聚集

     1.引入公益性社会组织,建立职业化社区服务团队

     2.引入商业性社会组织,形成专业化社区服务企业

     3.引入创业型社会组织,孵育新兴化社区服务业态

    (三)聚焦三类社区民生需求,构筑和谐宜居环境

     1.聚焦“一老”,提升居民幸福感

     2.聚焦“一小”,推出多元教育服务

     3.聚焦“环保”,推进绿色生态服务落地

    (四)创新“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打造“智慧社区”

     1.线上搭建交易交互平台,提供“互联网+”服务方向

     2.线下整合资源,落实“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五)强化制度规范,贯彻法治思维

     1.制定规范文件,提供法律保障

     2.拓宽参与渠道,避免行政选择

     3.遵守契约精神,实现各方共赢

   三 初步效果

    (一)探索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整套方案,推进了社区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二)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形成了多方协商、合作共治的良好格局

    (三)扩大了社区服务的有效供给和覆盖面,促进了产城人融合发展(产业、人口、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 几点启示

    (一)要加强政府统筹规划

    (二)要充分发挥市场的重要作用

    (三)要及时借助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

    (四)要不断提高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B.19 社会动员体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一 厘清对社会动员的基本认识

    (一)社会动员的概念

    (二)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动员的特点

     1.革命战争年代,社会动员主要表现为革命动员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动员基本表现为政治动员

     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动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三)正确认识社会动员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1.社会治理的概念

     2.社会动员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二 怀柔区社会动员工作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初步形成了具有“怀柔特色”的社会动员政策法规体系

    (二)初步建立了“响应有力”的社会动员工作体系

    (三)建立了“统筹协调”的社会动员工作机制

     1.建立了非常态社会动员工作机制

     2.建立了社会动员三种响应机制

     3.建立了社会领域维护稳定工作机制

     4.建立了社会自治工作机制

     5.建立了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6.建立了社会动员保障激励机制

    (四)组建了“条块结合”的社会动员队伍

     1.“条”上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2.“块”上组建社会面志愿服务队伍

    (五)搭建了“多元化”社会动员工作平台

     1.发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作用

     2.开展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

     3.积极推进社区“青年汇”建设

     4.建立怀柔区社会动员“五合一”服务中心

     5.创新社会动员方式手段

    (六)激发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活力

   三 新时期社会动员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新机遇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四 关于发挥社会动员体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的几点思考

    (一)抓好社会动员顶层设计

    (二)完善社会动员制度机制

    (三)创新社会动员方式手段

    (四)突出社会动员工作重点

  B.20 2015年海淀区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工作总结与分析报告

   一 主动作为,奠定社会建设坚实基础

    (一)以“两委”换届为契机,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1.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2.社区建设工作

    (二)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积极探索社会服务管理新途径

     1.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工作

     2.加大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力度

     3.积极探索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

    (三)以网格化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城市服务管理长效机制

    (四)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对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

    (五)以信息工作为重点,打造全方位社会建设宣传平台

   二 面临的形势分析

   三 抢抓机遇,推动社会建设不断进步

    (一)强化设计,制定《海淀区“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

    (二)固本强基,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三)做实做强,加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

    (四)培育孵化,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

 Ⅵ 调查报告篇

  B.21 北京市职工组织服务状况调查报告*

   一 法律法规中的职工组织职能

   二 北京市职工组织服务现状

    1.工会服务主要项目及其效果

    2.工会维权情况及效果

    3.职工对工会组织的期望

   三 北京市职工组织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北京市职工组织服务平台利用率偏低

    2.工会资金使用规则过于模糊

    3.从职工的现实反映来看职工组织职能部分缺失

   四 影响职工组织职能发挥的因素分析

    1.社会转型对工会职能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职工组织建设不能适应职能转变的需要

    3.工会工作缺少与基层职工的互动

   五 完善职工组织服务工作的建议

    1.细化工会资金使用规则,完善制度规定

    2.提高工会配套服务质量,强化“京卡”服务功能

    3.调整工会功能定位,加强与职工互动

    4.改革相关体制机制,赋予工会主席一定话语权

  B.22 区县级残联推进政府购买助残服务可行性调查研究*

   一 区县残联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力量助残服务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贴近残疾人群体的实际需求,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二)有助于明确社会力量的承接能力,确保助残服务的质量

    (三)有助于增强区县残联的监管责任,构建多元主体共担责任模式

    (四)有助于转变区县残联的职能,提升助残服务的社会效益

    (五)有助于提升社会组织的能力,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二 区县残联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助残服务的可行性

    (一)市级残联可以为区县残联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区县残联的认识转变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责任保障

    (三)社会力量的快速发展壮大,保障了承接服务的主体

    (四)区县残联推动政府购买助残服务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三 区县残联推进政府购买助残服务可能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一)一般经费与专项经费的配置关系问题

    (二)区县残联人力紧张,工作量较大

    (三)区县残联对业务流程不熟悉,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四)助残社会组织力量较为薄弱,承接服务的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五)社会力量在提供助残服务过程中很难获得基层社区的支持配合

    (六)政府面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挤压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

    (七)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有待增强

   四 关于区县残联推进政府购买助残服务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宣传动员,切实转变观念,跨越认识误区

    (二)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区县残联购买助残服务的制度体系

    (三)明晰分工定位,厘清市级残联和区县残联的角色认识

    (四)严格论证把关,建立政府购买助残服务基础数据库

    (五)项目分类设置,适当培育、扶持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

    (六)引进第三方社会组织,承担培训示范及监管评估等工作

    (七)发挥区县残联优势,广泛动员基层社区支持政府购买助残服务

    (八)建立诚信档案,保证部分优秀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

    (九)先行内部预算结构调整,为购买助残服务提供资金保障

    (十)学习地方或部门有益经验,为区县残联提供借鉴

 主要编撰者简介

 Abstract

本报告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2015~2016年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总报告、社会结构篇、公共服务篇、社会治理篇、地方社会建设篇和调查报告篇。本报告利用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和资料,结合课题组成员的调研和观察,全面分析了“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也分析了北京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社会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首都社会建设模式,在社会结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人口增长趋于缓和、分布趋于分散,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推进,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得到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公共交通建设的步伐加快。当然,北京市社会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建设的投入还需要大幅增加等。“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社会建设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深刻认识首都“城市病”的根源和首都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第二,加大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第三,调整基层社会管理幅度,提高社会治理的质量;第四,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建设主体;第五,加强社会建设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待遇。

王媛:《“打车难,开车赔”——北京出租车的难解之结》,《今日中国》(中文版)2013年第4期。

熊宗鹏:《北京出租车市场法律体制改革刍议》,《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期。

王若林:《Uber还是滴滴快的,谁更能体现共享经济的未来?》,《互联网周刊》2015年第10期。

何菲:《百度+Uber=出行市场撼动者?》,《IT经理世界》2015年第1期。

夏芳:《滴滴否认收份子钱,称未来也不会,专车司机月入近万元羡煞出租车司机》,《证券日报》2015年1月22日。

夏芳:《滴滴快的烧钱伤不起 微博兄弟火线送银两》,《证券日报》2015年5月28日。

王伟健、朱少军、张文:《专车监管之困怎么解》,《人民日报》2015年5月7日。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徐中振、徐珂:《走向社区治理》,《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张文:《“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学习时报》,http://www.qstheory.cn/society/2014-09/17/c_1112522648.htm。

北京工业大学课题组:“北京市麦子店街道问政研究”课题报告,2014年3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6/content_10183.htm。

万钢:《改革思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光明日报》2015年3月26日。

王子威:《众创空间专题研究报告》,http://www.chinaventure.com.cn/cmsmodel/report/detail/1006.shtml。

海淀园管委会:《中关村创业大街创业会客厅一站式创业服务成效初显》,http://www.bjhd.gov.cn/govinfo/auto4510/201505/t20150514_698618.html。

郑金武:《中关村创业大街奏响年终盛典》,《科技日报》2015年1月19日。

闫傲霜:《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的新选择》,《人民日报》2015年4月7日。

贾付春:《全新视角下企业孵化器的评价标准》,http://www.focus.cn/news/chanye-2015-09-21/6227599.html。

贾付春:《新形势下企业孵化器的4大发展趋势》,http://chanye.focus.cn/news/2015-09-02/6227031.html。

伍浩:《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理论视野》2015年第7期。

王亚强:《美国政府如何支持创新创业》,《学习时报》2015年4月6日。

常宇:《基于社会关系重构的城市青年服务管理模式创新——北京市社区青年汇的实践与探索》,《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第11期。

田田:《区域性基层青年组织研究——以北京市社区青年汇为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叶鹏飞、康熙熙、王鼎:《流动青年的关系重构与城市融入——北京市社区青年汇的案例分析》,《北京青年研究》2015年第1期。

漆光鸿:《青少年社区服务机构在嵌入过程中的承认困境研究——以北京社区青年汇为例》,《青年探索》2015年第4期。

包敏:《浅析流动青年社会融入的创新机制——以北京社区青年汇为例》,《科技风》2015年第9期。

易帅东、郑雄:《北京市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第6期。

青年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社区青年汇运营指导实务手册》。

陆学艺:《陆学艺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李晓壮:《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设》(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