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4

中国国情报告(第三辑)图书

Report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

SSAPID:101-0599-3986-29
ISBN:978-7-5201-1861-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情报告”系列辑刊的第三辑,包括精准扶贫、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当前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2014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与地方基层人民政府合作建立所级国情调研基地59个。所级国情调研基地的任务是长期跟踪调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状况、积累调研基础数据、提供对策建议。书中选取2016年度所级国情调研基地取得的调研成果,资料权威、分析精辟,对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部工作局
编 辑:薛铭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中国国情报告》编委会

 《中国国情报告》编辑组

 宁夏永宁县闽宁镇精准扶贫实施与成效评估研究报告

  前言

  一 宁夏永宁县闽宁镇的精准扶贫瞄准

   (一)农村扶贫战略瞄准目标的变化

   (二)闽宁镇贫困家庭和贫困村的建档立卡(2014年)

    1.贫困家庭的建档立卡方法和步骤

    2.贫困村建档立卡的方法和步骤

   (三)建档立卡工作的动态调整(2015~2016年)

    1.建档立卡基础数据的完善

    2.贫困退出机制的确定和实施

  二 闽宁镇贫困家庭的具体特征分析

   (一)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识别标准和分布情况

   (二)建档立卡家庭的收入及差异

    1.贫困家庭显著减少且分布集中

    2.收入及收入结构在行政村和不同类型的家庭层面显现差异

    3.收入差距明显扩大

   (三)建档立卡家庭的特点与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三 宁夏永宁县闽宁镇的精准扶贫规划

   (一)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精准扶贫规划

    1.发展目标

    2.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打好两场硬仗

   (二)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创新扶贫开发六项工作机制

   (三)突出重点,大力实施九项行动计划

   (四)闽宁镇的精准扶贫措施

    1.实行生活保障

    2.实行生产发展扶持

    3.结对帮扶工作的落实和考核

    4.重点发展闽宁镇基础设施建设

  四 闽宁镇精准脱贫帮扶的实施

   (一)产业扶持脱贫

    1.永宁县闽宁镇贫困户肉牛托管养殖产业

    2.大力发展产业园区

    3.光伏农业大棚和光伏电站

   (二)教育扶贫

    1.雨露计划职业教育扶贫助学补助

    2.能力提升脱贫行动计划

   (三)金融扶贫

   (四)社会帮扶

   (五)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五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的现实问题分析

   (一)公平性的体现亟待更加充分

    1.识别贫困人群的精准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大锅饭”现象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一直存在

    3.短期公平目标与长期公平目标无法完全统一

   (二)评估扶贫工作效率及损失的现实难点

    1.评估扶贫工作效率的标准不统一

    2.如何确定扶贫开发工作中政策和措施的弹性合理范围

    3.效率观念在扶贫工作中需不断加强

   (三)考核方法的精准性有待完善

   (四)相关政策建议

    1.加快精准扶贫识别标准的多维化

    2.加快对扶贫项目落实和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核查

    3.增加专项工作经费将差异化扶持措施落到实处

    4.需长期关注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六 闽宁镇精准扶贫的民意调查分析

   (一)受访者的主要基本特征

    1.年龄分布情况

    2.性别和民族

    3.政治面貌及教育程度

    4.职业身份

    5.家庭收入情况

    6.上述特征的交叉分析

   (二)闽宁镇受访者对精准扶贫的主观评价

   (三)不同类型建档立卡家庭的致贫和脱贫原因

 文化扶贫与特困山区跨越式发展

  一 文化扶贫:多民族贫困山区的发展探索

   (一)政府组织的文化扶贫:市场导向

    1.威宁文化资源与扶贫开发

    2.生态旅游:草海生态文化发展及管理

    3.贫困乡村民族风情小镇

    4.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5.小微文化企业的扶持困境

   (二)民间的文化扶贫:非市场导向

    1.民族文字传承的组织和运行

    2.苗文班:自组织的苗寨盛会

    3.苗文传承激活历史记忆

   (三)民族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 飞跃发展的道路与农房:特困山区最高效的建设项目

   (一)交通扶贫打通深山区发展动脉

   (二)五在农家:威宁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

   (三)贫困农村的房屋改造与债务风险

  三 难以跃迁的山区医疗卫生服务

   (一)威宁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二)新农合制度运行

    1.新农合制度运行概况

    2.农村居民使用新农合的困难

    3.边远乡村就近跨省求医报销难问题

   (三)基本药物制度在贫困地区的运行

   (四)公共卫生项目

   (五)村卫生室的发展困境

  四 非均衡发展的民族地区教育

   (一)威宁教育跨越式发展,控辍保学效果显著

   (二)职业教育生机勃勃

   (三)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现实

    1.民族学校双语教学难以坚持

    2.边远民族地区生均教学资源不足

    3.苗族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4.多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分析

   (四)贫困边远地区的师资困境

    1.代课教师贡献大、报酬低

    2.特岗教师进来容易留下难

   (五)能力建设是教育的关键

  五 威宁发展数据采集和简要统计

   (一)威宁自治县县域发展基础指标

   (二)威宁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三)威宁教育、公共服务与环境主要指标

   (四)威宁社会保障与扶贫主要指标

   (五)部分发展数据简要统计

    1.县域人口

    2.全县经济发展

    3.居民收入水平

    4.教育水平

  六 威宁国情调查研究方案介绍

   (一)调研目的及意义

   (二)国情调查内容

   (三)调查方法

   (四)工作步骤

   (五)国情调研基地建设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基层社区治理的路径与重要作用

  一 基层社区治理的现状与困境

  二 突破困境的路径选择

   (一)国外社区治理的路径及特点

    1.新加坡

    2.日本

    3.美国

    4.澳大利亚

   (二)我国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

    1.建立信任

    2.建立自组织

    3.发掘社区领袖

    4.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5.提升社区社会资本

    6.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

    7.建立社区文化认同

  三 社区治理是和谐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

  四 社区治理是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阵地

  五 社区治理工作是政府赢得群众信任的重要途径

  六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七 社区治理是城市管理体系中的防火墙

  八 全福社区和军门社区的经验做法

   (一)济南市全福街道创新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

    1.社区网格化服务对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

    2.网格化服务治理新模式运作方式

    3.网格化服务治理新模式发挥的效用

    4.政策建议

   (二)找准切入点——以福州军门社区为例

    1.社区的公共空间

    2.社区的自然教育

    3.社区的历史文化

    4.社区的环境景观

    5.社区的集会活动

    6.社区的优势资源

  九 结语

 开远市城乡统筹发展中的社会保障事业研究

  一 农民风险不断加大与社会保障缺失的矛盾

   (一)市场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风险不断加大

   (二)经济转型期的农村社会保障缺失

  二 领域不断拓展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推进、完善原有农村社会保障项目

   (二)建立分类实施、分档补助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以城乡同比例报销助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四)建立城乡普惠的无固定收入老年人补贴制度

   (五)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

   (六)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救助和社会保险体系

  三 开远市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与特点

   (一)以社会救助为主,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为辅

   (二)分类施保,突出重点,力求全覆盖

   (三)社会保障与其他社会政策相协调

   (四)政府积极施保与尊重农民意愿相结合

 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地方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作用

  一 本项目调研的目的、意义与步骤方法

   (一)本项目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1.社会组织的“异军突起”

    2.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提出

    3.研究意义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与步骤方法

    1.调研的主要内容

    2.调研方法

    3.调研步骤

   (三)调研地点的典型性

  二 临沂市社会组织联合会概述

   (一)成立背景

    1.临沂市社会组织基本情况

    2.临沂市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情况

   (二)组成情况

    1.整体组织架构

    2.人员构成及整体特征

   (三)基本特点

    1.成员皆为行业翘楚

    2.创建广阔合作平台

    3.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获得感”

  三 临沂市社会组织联合会的行业协调和社会服务作用

   (一)概述

    1.对行业服务的管理

    2.对行业资源的整合

    3.对社会服务的促进

   (二)行业服务管理

    1.行业自治的承接者

    2.行业规范的引导者

   (三)整合行业资源

    1.更强的政治影响力

    2.更强的资金筹集力

    3.更强的资源共享力

   (四)促进社会服务

    1.承接政府公共服务

    2.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3.参与精准扶贫攻坚

   (五)发挥作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社未完全分开的问题

    2.资源分配不均的隐忧

    3.对未注册社会组织的关注度不够

  四 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总体评价

    1.临沂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与其他地区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不同之处

    2.值得探索的新模式

   (二)政策建议

    1.借鉴国外“伞状联盟”模式

    2.进一步去行政化

    3.适当关注未注册社会组织的发展

 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政策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综述

   1.概念界定

   2.国外研究现状

   3.国内研究现状

  三 抽样方法

  四 调研结果分析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调研分析

    1.基本情况

    2.家庭情况

    3.家庭总收入及主要经济来源

    4.健康状况与医疗保险情况

    5.照护情况与意愿

    6.长期照护保险的需求与意愿

   (三)郫县民政部门的对策与建议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1.劳动力老化和劳动力供给长期缺乏

    2.经济增长放慢

    3.对公共财政可持续性造成冲击

    4.影响社会服务的制度性安排

    5.影响国家及地区的安全

   (二)卫生费用增长快

   (三)亟待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1.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护理保险制度的服务要点

   (四)《护理保险》制度实施,催生养老服务产业

    1.养老机构链接产业

    2.护理队伍链接产业

    3.老年护理用品开发

   (五)政策建议

 医养结合的社区框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综述

   1. “医养结合”的概念界定

   2.探索中的模式

   3.现状与问题

  三 质性研究法与调查对象

   1.质性研究法

   2.调查对象

  四 汽南社区的“养”

   1.经济来源

   2.家庭关系

   3.社交与娱乐活动

   4.生活与健康

   5.生活照护

   6.养老院

  五 汽南社区的“医”

   1.重病或突发性急病的就医和治疗

   2.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或普通疾病的诊疗

   3.病后护理

  六 汽南社区的医养结合框架

   1.社区自组织

   2.社区卫生服务站

   3.市场要素

   4.社会组织

   5.政府要素

  七 汽南框架的问题与建议

   1.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医养结合中面临的困境

   2.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医养结合中面临的问题

   3.医疗体系“嵌入”社区中的问题

   4. “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的框架

   5.建议

 东四街道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一 本次调研的设计逻辑

   (一)本次调研的意义

   (二)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

   (三)调研地点的典型性

   (四)调研的主要方法

    1.理论指导与资料收集

    2.深度访谈

    3.问卷调查

    4.参与考察

   (五)调研实施的保障

  二 东四街道基本情况

   (一)空间范围

   (二)社会概况

    1.人口与社区

    2.驻区单位

    3.社会组织

   (三)历史沿革

  三 东四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特征

   (一)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及形式丰富多样

   (三)公共文化服务与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

   (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需求为导向

   (五)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四 调查对象基本属性分析

  五 公共文化服务分析

   (一)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认知

    1.精神文化享受的重要性

    2.对目前物质生活水平的满意程度

    3.对目前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满意程度

    4.每月用于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占月收入比例

   (二)精神文化需求的主客观倾向

    1.获得精神文化享受的渠道

    2.业余时间最常参加的活动

    3.精神文化需求的主客观倾向比对

   (三)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和评价

    1.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了解程度

    2.图书馆

    3.文艺演出

    4.文化活动

  六 居住条件及对小区环境满意度分析

   (一)住宅基本情况

    1.房屋面积及类型

    2.房屋设施

    3.住房获得渠道

   (二)居住小区环境满意度

   (三)邻里关系

    1.社区关系

    2.公共关系

  七 工作问题及外来孩子入学分析

   (一)工作情况

   (二)寻找工作方式

   (三)外来人口的子女入学问题

  八 社会支持度分析

   (一)经济问题求助对象分析

   (二)工作问题求助对象分析

   (三)身体健康问题求助对象分析

   (四)法律问题求助对象分析

  九 城市风险与安全管理分析

   (一)居民认为最有可能发生的灾害或事故

   (二)是否知道避难场所以及风险应急预案

   (三)街道预防风险最需要做什么

  十 主要发现与政策建议

   (一)电影可以成为引领人民精神世界的有力工具

   (二)把看电影列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常规项目

   (三)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宣导

   (四)公共文化服务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五)2016年辖区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效果

   (六)居民对小区环境的满意度仍有提升空间

   (七)建议开展城市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案的知识普及与对策研究

   (八)加强民情联系工作制度建设,营造温馨祥和社区

 中华传统文化在安徽绩溪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一 绩溪县的历史沿革和自然资源

   (一)绩溪县的历史沿革

   (二)绩溪县的自然资源

  二 绩溪县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古建筑和古村落

    1.徽派建筑

    2.古村落

   (二)徽商文化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传统家训

   (五)徽菜

  三 绩溪县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举措

   (一)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二)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特色创建活动

    1.打造社区文化品牌

    2.开展道德经典诵读工作

    3.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

    4.建设廉政文化

   (三)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

    1.建立传统文化、文物保护机制

    2.建设绩溪博物馆

    3.创新传统村落保护模式

   (四)以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保护

    1.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2.尊重历史文化,彰显地方特色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3.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村活力提升区域品牌经济

    4.注重发挥电商途径的作用

  四 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地方政府管理上的一些问题

   (二)绩溪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1.自然老化,毁损严重

    2.成为空壳,缺乏人气和生机

    3.基础设施落后,卫生状况不佳

    4.资金严重不足,维护保护不力

   (三)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意识比较薄弱

    1.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

    2.文物保护薄弱

  五 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精心保护好古村落,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1.亟须对古村落进行抢救性保护与挖掘

    2.古村落的保护一定要政府主导

    3.解决古村落产权困扰,建立和完善古村建设开发的管理工作机制

    4.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一定要适应民生、关注民生

    5.加强对古村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整治、利用,营造与自然和谐融合的氛围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意识

   (三)进一步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力

   (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五)借鉴国外的一些有益经验

    1.通过立法保护传统文化及历史文物

    2.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保护传统文化

    3.提高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积极传播传统文化

 后记

本报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情报告”系列辑刊的第三辑,包括精准扶贫、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当前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2014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与地方基层人民政府合作建立所级国情调研基地59个。所级国情调研基地的任务是长期跟踪调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状况、积累调研基础数据、提供对策建议。本报告选取2016年度所级国情调研基地取得的调研成果,资料权威、分析精辟,对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邓正来:《监护型控制逻辑下的有效治理——对近三十年国家社团管理政策演变的考察》,《学术界》2012年第3期。

李强:《社会治理与基层社区治理论纲》,《新视野》2015年第6期。

陈炳辉:《社区再造的原则与战略——新公共管理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行政论坛》2010年第3期。

民政部:《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民政部门户网站,2016年7月11日,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607/20160700001136.shtml。

Allen walker,Sharing Long-term Care Between the family and the state-A European Perspective,who should care for the elderly?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2000.

Rhonda J. V. Montgomery,Edgar F. Borgatta and Marie L. Borgatta,Sosietal and Family Change in the Burden of Care,Who Should Care for the Elderly?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2000.

Schunk. M. V.,Estes. C. L.,“IS German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a model for the United Stat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2001,Vol.31(3),pp.617-634.

施巍巍:《国内外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研究综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1卷第4期。

房莉杰:《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维持”——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模式的整体转型》,《社会工作》(社会福利专题)2012年3月。

杨成洲、余璇:《德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缘起、规划、成效与反思》,《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年第8卷第7期。

伍江、陈海波:《荷兰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简介》,《社会保障研究》2012年第5期。

何杨、明帮胜、周渭兵:《美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国医疗保险》2015年第11期。

王欣、于英杰:《日本老年福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4卷第4期。

徐新鹏、王瑞腾、肖云:《冰山模型视角下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人才素质需求分析》,《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年第25卷第1期。

王东进:《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高度考量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中国医疗保险》2015年第6期。

杨晓奇:《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21期。

韦颖:《关于在我国建立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探讨》,《法制与经济》2016年总第420期。

李冬梅、王先益、戴小青:《OECD国家长期照护服务现状分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5卷第3期。

OECD. Long-term Care:Growing Sector,Multifaceted Systems. Help Wanted?Providing and Paying for Long-Term Care.http://www.oecd.org/els/health-systems/47884520.pdf,2011.

Copyright 2006-2011养老机构网,CORDIAL CORPORATION. LTD。

日本厚生劳动省,平成24年社会福祉设施调查情况,日本厚生劳动省网站,http://www.mhlw.go.jp,2012。

王曼:《日本老龄产业的发展与启示》,《特区经济》2012年第7期。

〔日〕驮田井正、原田康平、王桥:《东亚地区少子高龄化与可持续发展——日中韩三国比较研究》,日本株式会社新评论社,2010。

张展新、王桥、林宝:《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载《人口老龄化与“中等收入陷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晚报》2015年7月17日,http://www.ccgp.gov.cn/gpsr/gdtp/201507/t20150717_5572025.htm。

《北京市养老问题与健康城市建设研究》,引自北京市民政信息网,http://www.bjmzj.gov.cn/news/root/llyj/2012-03/103644.shtml。

《老龄化加速:中国成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国家》,《第一财经日报》2015年7月22日。

鲍捷、毛宗福:《社会医疗保险助推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探讨》,《卫生经济研究》2015年第8期。

陈庆华、侯建媛:《“医养结合”康复养老模式的实践与启示》,《中国民康医学》2015年第9期。

陈淑君、王岩:《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冯丹、冯泽永、王霞、李秀明:《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思考》,《医学与哲学》2015年第7期。

顾国爱:《从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现状谈医养结合的发展路径》,《商业时代》2016年第6期。

景杨洋、张红晋:《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概述》,《西部皮革》2016年第2期。

李雪洁:《成都市武侯区:搭建医养结合创新平台为互联网时代全民健康保驾护航》,《中国科技产业》2016年第2期。

刘兰波:《“医养结合型”社会化养老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民政》2016年第2期。

刘清发、孙瑞玲:《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西北人口》2014年第6期。

刘琼:《谈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企业家天地旬刊》2013年第8期。

刘文红、彭嘉琳:《护理服务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中国护理管理》2015年第8期。

吕鹏飞、陈晓玲、周宏东、孙畅、朱美芬:《上海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卫生监督困境及对策》,《医学与社会》2016年第2期。

马明慧:《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奋斗》2015年第1期。

沈连法:《关于医养结合的思考》,《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年第6期。

沈婉婉、鲍勇:《上海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优化模式及对策研究》,《中华全科医学》2015年第6期。

孙培航、焦明丽、吴群红、郝艳华、康正:《公共服务外包视角下民营医院参与医养结合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卫生软科学》2016年第1期。

唐钧:《谨防“医养结合”陷阱》,《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第3期。

童立纺、赵庆华、丁福、肖明朝:《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护理研究》2015年第4期。

王元元、朱霖、牛丽娟、叶宜德、纪艳、孙国梅等:《安徽省“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实施路径探讨》,《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王贇、曹勇、唐立岷、潘聪聪:《青岛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卫生软科学》2015年第2期。

吴玉韶、王莉莉、孔伟等:《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老龄科学研究》2015年第8期。

於军兰、周文萍、张杰、林传俊、徐凌、李京鹤:《黄石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状分析》,《护理研究》2015年第9期。

张璐:《“医养结合”的四川模式》,《四川劳动保障》2015年第8期。

张旭:《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Peter,Sharkey 2000,The Essentials of Community Care: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 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

Tester,Susan 1996,Community Care for Older People: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London:Macmillan Educatio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