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6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0

经济学新论图书

NEW VIEWS ON ECONOMICS

SSAPID:101-0591-6975-80
ISBN:978-7-5097-1057-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着力介绍了我国经济改革中经济模式问题、计划与市场问题、效率与公平问题、两种改革观问题等,强调中国的改革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要以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的。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刘国光
编 辑:王玉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主要著作

 前言

 刘国光简历

 中国经济大变动中的双重模式转换

  一 略论两种模式转换*

   (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

   (二)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

   (三)两种模式转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四)经济体制改革需要一个较宽松的经济环境,即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的、有限的买方市场

   (五)目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应首先放在稳定经济上,同时进行一些国民经济能够承受的、为稳定经济所必需的改革

  二 试论我国经济的双重模式转换*

   (一)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的双重转换

   (二)双重模式转换过程中的矛盾

   (三)把双重模式的转换进一步推向前进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宏观改革和微观改革的关系

 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及模式转换的若干问题(节要)*

  一 研究目标模式的意义和依据

  二 目标模式的择定

   (一)所有制结构

   (二)经济决策体系

   (三)经济利益体系

   (四)经济调节体系

   (五)经济组织体系

  三 双重体制的由来及其向目标模式的转换

   (一)双重体制的由来和表现

   (二)双重体制在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三)双重体制的摩擦及其进一步转换的必要性

   (四)对现阶段转换进程的估量

   (五)模式转换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六)模式转换的枢纽:完善市场体系

   (七)模式转换的归宿:国家的经济管理由以直接控制为主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

 在改革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一 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多样化,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提供了理论前提

  二 确认社会主义所有制不是越大越公越纯越好,而应是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的多样化发展

   (一)破除越大越公越好的旧观念,确立由生产力性质决定所有制结构的新观念

   (二)破除越纯越好的旧观念,确立多种所有制同时并存、相互交融的新观念

   (三)破除越统越好的旧观念,确立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离的新观念

  三 确认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不是单一的计划调节,可以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四 破除把社会主义等同于平均主义的传统观念,探索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格局

 中国经济改革理论十年回顾*

  一 经济改革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一)所有制问题

   (二)经济运行机制问题

   (三)收入分配问题

  二 改革策略选择的理论问题

   (一)改革的经济环境问题

   (二)体制转换方式和双重体制问题

   (三)改革道路的选择

   (四)改革关键环节的选择

  三 改革中的经济理论研究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实际

   (三)提倡百家争鸣,多流派发展

   (四)有分析地吸收外来经济学,是发展我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条件

   (五)研究方法的实证化、数量分析、比较研究的发展

 宣扬“趋同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反映*

  一 “趋同论”是一种国际思想学术思潮

  二 两种制度相互学习、借鉴,但说不上谁向谁“靠拢”

  三 宣扬“趋同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反映

  四 社会主义原则既是制度,又是政策,还是价值观

  五 经济运行机制可以学习和借鉴,但运用时要顾及国情,注意制度性的特点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问题*

  一 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不同理解

  二 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三 能不能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 怎样理解“市场取向的改革”

  五 破除迷信,存利去弊

  六 对“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公式的再认识

 我的经济观江苏人民出版社约写此文。由于事忙,托请沈立人同志从我过去的论著和文稿中抽出有关论点整理成这篇文章。我看了一遍,觉得相当准确地反映了我的一些经济观点。这篇文章中阐述的观点,不尽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其中也吸收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些同事们的观点,以及我国经济学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看法。">*

  一 经济发展战略问题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和综合平衡的发展理论

   (二)研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历史经验

   (三)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若干基本原则

   (四)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的回顾和90年代的展望

   (五)经济发展的宏观目标和政策

  二 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二)传统经济体制的由来及其评价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分类和目标选择

   (四)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和结合

   (五)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和双轨制

   (六)需要一个社会主义的“有限买方市场”

   (七)不宽松的现实和宽松的实现*

  三 对外开放问题

   (一)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意义和成效

   (二)深圳和海南的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

  一 对计划与市场认识的曲折演变过程

   (一)关于改革取向的问题

   (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讨论情况

  二 若干焦点问题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提法为什么要改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

   (二)既然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什么我们现在又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概念变成或者发展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三)既然市场经济不是制度性的概念,那么为什么要在市场经济前加上“社会主义”的定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对杨继绳同志《显学的危机》一文的意见*

 经济科学与当前形势*

 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轨*

  一 从市场取向改革到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解放了生产力

 八十心迹

 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答辞

 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

  一 当前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状况令人担忧

  二 造成当前西方经济学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下降的原因

  三 关于意识形态领域两个相互联系的倾向性问题

  四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问题

  五 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六 经济学教育是意识形态的教育还是分析工具的教育

  七 关于经济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

  八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以什么理论为指导

  九 克服经济学领域一些倾向性问题的意见

 在“刘国光经济学新论研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发言*

 反思改革不等于反改革*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略论“市场化改革”*

 关于当前思想理论领域一些问题的对话

  一 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二 改革的正确方向是什么

  三 必须排除错误思潮对改革的干扰

  四 警惕挂着“社会主义”招牌的错误思潮

  五 从“新自由主义”到“社会民主主义”

  六 评所谓“执政者打左灯、向右拐”

  七 意识形态领域既要容许“多样化”,更要强调“主旋律”

 关于分配与所有制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 从邓小平关注分配问题谈起

  二 正确评估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形势

  三 贫富差距扩大最根本原因在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四 几种对中国所有制结构变化形势的评估

  五 干扰“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私有化”倾向:实践层面

  六 “私有化”倾向的干扰:思想理论层面

  七 “公有经济低效论”是个伪命题

  八 论所谓“国退民进”

  九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应该包括哪些范围

  十 发展私营经济的正道

 对十七大报告关于经济领域若干论述的理解*

  一 重新强调“发挥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

  二 重申“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三 进一步强调收入分配要重视社会公平

 计划与市场关系变革的三十年及我在此过程中的一些经历*

  一 解放思想激发对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探索

  二 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的消长

  三 计划与市场:孰轻孰重

  四 十四大定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计划”三字是省略而不是取消

  五 十七大重申发挥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

 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

  一 辩证地看中国改革三十年

   (一)否定之否定:改革在更高层次上的综合

   (二)关于经济运行机制:在继续坚持市场改革的同时,要重新强调国家宏观计划调控的作用

   (三)关于所有制结构:在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同时,要重新强调“公有制为主体”

   (四)关于分配关系:要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二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三十年

   (一)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二)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三)关于生产力内部的矛盾

   (四)关于生产关系内部矛盾

   (五)关于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夏小林著《为谁作嫁?——经济学、市场和改革》序*

 进一步清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

  一

  二

  三

  四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关系*

简 介:越南是与中国国情和发展路径最为相似的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和越南的革新都相继步入深水区,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研究越南的社会主义革新,对其发展思路、革新内容、特点和经验等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并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比较十分必要,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书集数位我国越南问题知名专家智慧之所成,是中国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5月

简 介: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指导,采用史论结合、规范性分析和实证性研究的方法,从理论、实践和热点问题三个层面,对越南政治、经济和外交,以及中越经贸往来、中越两社会主义比较等前沿问题进行了考察。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对越南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问题的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作者: 潘金娥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