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6

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3)No.4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CULTURAL INNOVATION(2013)No.4

SSAPID:101-0591-3581-93
ISBN:978-7-5097-4247-1
DOI:
ISSN:
关键词:

文化事业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中国文化创新这一重大问题,集中了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和文化系统一线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2012年中国文化创新领域的最新进展,就当前文化强国战略、文化体制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与科技融合等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本书既有宏观表述,又有区域性解读和微观分析,所收录的文化创新典型案例既为本书提供了鲜活素材和现实标本,也为业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

相关信息

丛书名:文化创新蓝皮书
编 辑:桂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法律声明

 文化创新蓝皮书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摘要

 BⅠ 总报告

  B.1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011~2012年的新战略与新起点

   一 2011~2012年:十年阶段性改革基础上的创新与突破

    (一)政策法律不断优化,基本形成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整体性制度环境

     1.“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的各类规划陆续出台,确立了文化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向

     2.政策环境不断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新的制度环境持续改善

    (二)体制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阶段性改革目标基本实现

     1.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成为文化市场上的经营主体

     2.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演出效益明显提高

     3.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推进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规范化建设

    (三)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1.持续增长的财政投入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2.多项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3.“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服务效率极大提升

     4.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示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四)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助推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1.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金融资本助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

     2.统计标准的不断规范和完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文化产业的行业显示度日益提升,动漫产业继续得到重点关注

     4.艺术品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行业秩序有待不断调整

     5.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政策力量等要素差异的存在,使区域文化产业不均衡发展现象日益明显

   二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全面启动,支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十七大以来文化科技创新成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2011~2012: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全面启动,科技支撑文化发展的作用愈发显著

     1.《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颁布,成为当下我国文化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2.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建设起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行动全面启动

     3.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评定,文化创新进程不断推进

     4.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等项目继续稳步推进

   三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新时期的文化创新

    (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新战略、新起点和新目标

     1.“文化强国”是当下中国文化建设与创新发展的最高战略

     2.文化强国战略的确立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由专注于“本体功能建构”向增强“外延功能发挥”战略转型

    (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文化创新使命

     1.文化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2.文化强国战略下,文化创新被赋予了新的战略价值与使命任务

   四 新时期推动文化创新体系建设的策略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文化行业由相对独立发展模式向“融入发展模式”转轨

    (二)进一步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推动建立以大型文化企业为平台的创新驱动模式

    (三)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行业的发展空间,推动新媒体行业的快速成长

 BⅡ 理论创新篇

  B.2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增强创造活力

   一 增强创造活力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

   二 增强创造活力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 增强创造活力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四 增强创造活力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五 增强创造活力必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六 增加创造活力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B.3 公共文化行业协会组织建设研究

   一 加强公共文化行业协会组织建设是政府公共文化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

   二 我国公共文化行业协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博物馆协会

    (二)图书馆协会

   三 美国图书馆行业协会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一)美国图书馆协会

    (二)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

   四 对加强公共文化行业协会组织建设的几点意见

  B.4 免费开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一 免费开放的全球理念与中国实践

    (一)免费开放的全球理念

    (二)免费开放的中国实践

   二 免费开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三 未来推动免费开放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以提升公众满意度为核心,增强免费开放的吸引力

    (二)以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为路径,提升免费开放的竞争力

    (三)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设计,保障免费开放的生命力

  B.5 建构文化创意产业与品牌发展之研究

   一 文化创意与产业发展

   二 产业发展与品牌之关联

   三 建构以品牌发展为导向之文化创意产业

   四 结论

  B.6 文化产业竞争模式、产品差异性和市场壁垒*

   引言

   一 文化产业竞争模式

    (一)完全垄断和寡头垄断模式

    (二)垄断竞争模式

    (三)完全竞争模式

    (四)文化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测算

     1.绝对集中度

     2. HHI指数

     3.实践意义分析

   二 文化产品差异性

    (一)定位差异化

    (二)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化

    (三)历史文化差异化

    (四)创新差异化

     1.上海新天地

     2.湖南卫视《超级女声》

     3.北京红楼梦中人

    (五)营销差异化

     1.《赤壁》势能营销

     2.《十全九美》的分众营销

     3.《非诚勿扰》植入式广告营销

   三 文化产业市场壁垒

    (一)文化产业市场进入壁垒

     1.通过行政法律限制形成政策性壁垒

     2.成本性壁垒

    (二)文化产业市场退出壁垒

   总结

  B.7 从“名”“实”之辨看文化产业园区管理

   一 文化产业园区名实不符成因分析

    1.对文化发展或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认识不足

    2.沿袭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的惯性来发展文化经济

    3.文化园区企业构成比例不协调,产业特色不鲜明

    4.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协调

   二 文化产业园区的实质和内核

    1.文化园区必须把握既有禀赋资源以传承历史文脉

    2.借空间集中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

    3.主导产业与多业态融合

    4.多元管理形态与政府市场互动

  B.8 文化生态旅游在鄂西圈的融合创新

   一 鄂西圈也唱响了“中国好声音”

   二 鄂西圈创新的价值(U型理论阐释)

   三 关于鄂西圈战术推进的创新(工作机制)

   四 鄂西圈创新蕴含的理论(方法启示)

  B.9 探索中部财政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路径

   一 财政支持文化建设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

    (一)财政支持文化发展是文化公共产品属性的内在要求

    (二)财政支持文化发展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必要措施

   二 湖北省财政支持文化发展的经验与新机遇

    (一)湖北省财政支持文化发展的做法、成效与经验

    (二)湖北省财政支持文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三 各省市财政支持文化发展的比较与借鉴

    (一)财政文化投入资金总量与增速

    (二)财政文化投入结构

    (三)财政文化投入与管理方式创新

    (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五)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设

   四 简要结论

  B.10 构建刚健有力的城市文化精神

   一 “刚健有力”——城市文化精神的新自觉

   二 “价值创新”——刚健文化精神的基本意蕴

   三 构建刚健文化精神,必须突出学术文化建设

   四 构建刚健文化精神,必须突出文化和科技融合

   五 构建刚健文化精神,必须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氛围营造

  B.11 文化治理模式推动文化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一 文化治理概念的发展

   二 欧洲文化治理模式的政策实践

   三 文化治理模式对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B.12 文化旅游政务微博在地域文化传播中的效用研究

   一 文化旅游政务微博发展现状

    1.微博分布状况

    2.微博运营效果

    3.微博变化趋势

    4.微博传播功能

   二 文化旅游政务微博传播元素分析

    (一)传播动机

    (二)微博内容

    (三)微博用户

     1.微博用户的基本属性

     2.微博用户的使用目的

     3.微博用户的活跃时间

     4.微博粉丝地域分布统计

    (四)微博传播效果

     1.微博热帖内容

     2.旅游局官方微博内容分析

   三 文化旅游政务微博传播影响力提升策略

    (一)微博建设策略

     1.完善微博的基本信息

     2.规范发布时间与频率

     3.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

    (二)日常运营策略

     1.持续提供对用户有价值、令其感兴趣的信息

     2.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与受众的积极互动

     3.通过与意见领袖的合作来提升传播力

    (三)营销推广策略

     1.拓展目标粉丝的地域范围

     2.加强区域合作,打造旅游微博圈

     3.结合各种渠道的网络推广与传播

  B.13 公共文化服务刚性供给与文化需求弹性发展的矛盾及解决之道*

   一 调查的缘起及基本情况

   二 民众公共文化需求弹性发展

    (一)民众私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且自主性增强

    (二)公共文化需求异质性较高,基础性需求与差异性需求分界明显

    (三)青年需求旺盛且多元,中老年需求相对较弱且单一

    (四)健康养生的文化消费方式日渐盛行,宗教活动日益活跃

    (五)民众更加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和它的休闲功能

   三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刚性供给

    (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形式老套,活动稀少单一,难以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

    (二)文化设施管理维修脱节,难以维持正常便利的文化服务

    (三)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供给不足,公共财政优先保障能力薄弱

    (四)民众文化需求表达机制缺乏,公共文化服务与民众的文化需求脱节

    (五)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短缺、素质不高且队伍不稳

   四 公共文化服务刚性供给与民众文化

   五 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刚性供给与民众文化

    (一)建立健全民众文化需求表达和民主参与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应性

    (二)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弹性供给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三)建构政府、市场、社会合作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协同性

     1.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优先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

 BⅢ 行业创新篇

  B.14 文化科技融合趋势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一 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一)新兴文化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二)各类文化科技融合园区基地孵化功能显著增强,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三)一批文化科技型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在行业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三 以促进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 加强公共平台建设,为文化科技融合提供可持续的服务

  B.15 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

   一 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1.科技创新促进了文化生产技术的创新

    2.科技创新促进了文化产业能级的提升

    3.科技创新促进了新的文化业态的形成

    4.科技创新促进了文化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5.科技创新促进了新的消费文化的形成

   二 文化对科技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文化多样性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

    2.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厚土壤

    3.先进文化是引领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

    4.文化环境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

   三 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措施

  B.16 论信息化与文化产业发展动力之关系

   引言

   一 信息化浪潮与文化产业

   二 更新周期与动力规律

   三 动力时滞和技术突破

   结束语

  B.17 文化科技融合与图书馆的创新实践

   一 引言

   二 文化科技融合是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必经路径

    (一)文化与科技各自的边界

    (二)文化科技融合及其在图书馆界的体现

   三 文化科技融合有力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一)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就是文化与科技相互促进的进步史

    (二)现代图书馆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在公共服务领域里的具体实践

    (三)数字图书馆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成果

   四 文化科技融合对图书馆产生直接推动作用的特点剖析

    (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进一步改变了图书馆与用户的关系

    (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促进了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与服务理念的转变

    (三)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推动了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加强了图书馆与用户的密切互动

   五 文化科技融合在图书馆的创新实践中要重点考虑的若干问题

    (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升文化科技融合给图书馆和信息用户带来的普惠性与满意度

    (二)从关键环节和核心业务入手,突出重点,发挥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要增强图书馆内部、图书馆之间以及图书馆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沟通、协调

   六 结语

  B.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技术体系构建*

   一 数字化技术发展

    (一)数字化采集技术

    (二)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技术

    (三)数字化产品开发技术

   二 数字化技术体系构建

    (一)数字采集技术体系

    (二)数字存储技术体系

    (三)数字管理技术体系

    (四)数字生产技术体系

    (五)数字传播与消费技术体系

   三 技术体系构建的难点

    (一)资源元数据标准和分类制定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可视化表达

   四 总结

  B.19 文化科技融合中的新一代广播电视*

   一 科技融合下的战略转型

    (一)英国:“画布项目”

    (二)美国:“电视无处不在”

    (三)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二 利益权衡中的竞争合作

   三 从“受众”到“用户”的文化融合

  B.20 中国广告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报告*

   一 中国广告产业与国家经济战略的关系

    (一)广告产业与国民经济的高度关联性

    (二)广告产业与国家经济战略的关联性

     1.广告产业与国家文化产业战略

     2.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战略

     3.广告产业与企业“走出去”战略

   二 战略机遇期中国广告产业的机遇与困境

    (一)中国广告产业进入战略机遇期

     1.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中国广告产业巨大的增量空间

     2.国家广告产业激励政策的实施,为广告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中国广告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1.广告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率有待提升

     2.广告企业高度分散与弱小的状况亟待改变

     3.新媒体和新营销环境下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消解

     4.国际广告公司强势扩张加剧广告产业外资主导倾向

   三 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战略与路径创新

    (一)创新广告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媒介广告公司和企业广告公司发展

    (二)构建广告公司与传媒集团的战略联盟,以强势媒体资源吸引客户

    (三)适应新媒体与新营销环境下的新要求,提升数字营销传播代理能力

    (四)依托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构建全国性的服务网络并增强整合营销传播代理能力

    (五)鼓励国内有实力的广告公司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

  B.21 博览会与文化科技融合及文化科技创新发展

   一 博览会促进文化科技融合与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的一般意义

   二 “文博会”如何有效促进文化科技融合与文化科技创新发展

  B.22 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 关于博物馆免费开放研究

    (一)关于博物馆等公共事业单位免费开放的现状研究

    (二)关于博物馆绩效评价必要性的研究

    (三)关于构建博物馆绩效评价模式的研究

   二 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配套设施滞后

    (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三)专业技术人才“断层”

    (四)管理体制不健全

   三 新形势下博物馆的功能定位

    (一)博物馆的基本功能

     1.收藏与展览功能

     2.研究功能

     3.教育功能

    (二)博物馆的延伸功能

     1.信息资源传播功能

     2.文化休闲娱乐功能

    (三)博物馆的外缘功能

     1.经济效益“引擎”功能

     2.文化产品“孵化”功能

   四 基于功能定位的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设计

     1.管理指标

     2.功能指标

     3.观众满意度指标

    (二)指标的评价与权重的确定

     1.指标的重要性权衡

     2.指标权重的确立

     3.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说明

   五 小结

  B.23 文化科技融合与博物馆事业的创新与实践

   一 博物馆事业中文化科技融合的现况

    (一)博物馆事业中文化科技融合的历时考察

     1.自然需求融合

     2.自为随动融合

     3.自觉主动融合

    (二)博物馆事业中文化科技融合的现时分析

     1.博物馆数量显著增加,藏品增多,但因保护技术相对薄弱,略显“产品过剩”

     2.公众需求层次提高,但因文化不能与技术及时对接,展陈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不高

     3.科技的迅猛发展,试探着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追求和创意

     4.政府高度重视营造文化科技融合的条件和环境,博物馆事业面临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问题

   二 博物馆事业中文化科技融合的路径选择

    (一)以藏品保护修复为根本,以藏品面向观众为导向,推广成熟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增强博物馆文化科技融合基本能力

     1.推广应用文物保护修复成熟技术,强化易损文物与科技融合

     2.研发突破文物保护修复关键性技术,解决博物馆文化科技融合的难题

    (二)以文化教育传播为核心,以公共文化服务为目的,应用最新科技,增强互动体验,提升博物馆文化科技融合整体水平

     1.应用新科技,转变陈列展览方式,增强生动感

     2.应用新科技,运作陈列展览活动,增强参与性

    (三)以观众文化休闲为契机,以文化科技创意为焦点,突出技术设计,开发创意产品,创新博物馆文化科技融合产出内容

   三 博物馆事业中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趋向

    (一)博物馆事业文化科技融合的宽度将会继续拓展

    (二)博物馆事业中文化科技融合的长度将会持续延伸

    (三)博物馆事业中文化科技融合的深度将会愈加深化

    (四)博物馆事业中文化科技融合的国际交流合作将会愈加广泛

    (五)文化科技融合下博物馆将会出现多种新形态并存发展的态势

  B.24 文化科技融合与中国动漫产业的优化发展*

   一 文化科技融合有助于动漫产业的优化发展

   二 美、日两国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文化科技融合密切相关

    (一)美国动漫产业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日本动漫产业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基本特征

    (三)美、日两国动漫产业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共同经验

   三 以文化科技融合促进中国动漫产业发展

    (一)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急需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

    (二)促进中国动漫产业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保障举措

  B.25 文化创意视角下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一 引言

   二 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关系

    (一)文化创意贯穿于旅游资源优化整合的全过程

    (二)文化创意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内涵

    (三)文化创意是旅游产业飞跃的动力

   三 文化创意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阶段

    (一)第一阶段:以文化为基础的旅游产品开发

     1.旅游景观

     2.旅游商品

     3.旅游餐饮

     4.旅游酒店

    (二)第二阶段: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联动发展

     1.旅游演艺

     2.文化节事

     3.主题公园

     4.创意聚落

     5.影视旅游

    (三)第三阶段: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

     1.教育产业

     2.健康产业

     3.生态农业

     4.房地产业

   四 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模式

    (一)以文化创意为基础的旅游开发模式

    (二)以文化传播为主导的旅游营销模式

    (三)以文旅融合为依托的产业集群模式

   五 结论

  B.26 文化产权交易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一 我国文化产权交易的发展及现状

    (一)文交所的发展

    (二)艺术品交易及艺术品份额化

     1.国外艺术品交易

     2.国内艺术品交易

     3.关于艺术品份额化交易

    (三)文化产权交易乱象丛生

     1.涉嫌违法经营文物被叫停

     2.随意修改交易规则引发矛盾

     3.涉嫌诈骗而引起纠纷或被起诉

     4.份额化交易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引起退款风波

   二 文交所面临的困境

    (一)法律困境

     1.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尚无法律支撑

     2.文交所相关经营资质及主体的合法性

     3.文交所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合法性

     4.文交所交易文物艺术品的合法性

     5.投资人持有份额的文物艺术品

    (二)政策困境

    (三)监管困境

    (四)诚信困境

     1.交易双方地位不对等

     2.交易机制缺乏信用保障

     3.定价机制存在缺陷

     4.虚假产品难以杜绝

    (五)人才困境

    (六)产权困境

   三 推动文化产权交易发展的对策

    (一)文化产权交易发展的政策背景

     1.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2.文化产权交易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交易所清理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发展文化产权交易的对策

     1.健全法律体系,创造良好环境

     2.切实加强监管,强化行业自律

     3.规范交易机制,完善交易体系

     4.有效整合资源,优化行业结构

     5.重视人才培养 加强队伍建设

  B.27 中国国画400指数的崩盘和泡沫的根源探讨

   一 回顾历史上有名的几个泡沫

   二 泡沫起源的探讨

    1.做空受限

    2. Minsky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设

    3.羊群效应和市场泡沫

    4.利用LPPL模型来解释市场崩溃

   三 泡沫实例分析

    1. 2000年纳斯达克股指崩溃

    2. 2007年中国股市崩盘

    3.国画400指数泡沫

   四 结论

 BⅣ 区域创新篇

  B.28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下城市“创意生态”的形塑

   一 绪言

   二 创意生态植根于多元开放的境地

   三 多元创意的繁花盛果、创新学习的拓展

    1.“台北世界设计大会”及“台北世界设计大展”两大设计盛会

    2.台北街区

    3.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4.台北诗歌节

    5.台北艺术节

    6.台北国际书展

    7.台北电影节

    8.文化刊物

    9.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区

   四 台北市的跃升与蜕变

   五 结语

  B.29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文化产业生产率增长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研究方法

    2.数据选取及来源

   三 计算结果及分析

    1.江苏省文化产业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

    2.三大地区文化产业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

    3.分市文化产业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

   四 结论

  B.30 青岛城市文化创新探索与实践*

   一 文化事业

    (一)通过财政投入加快文化设施建设

    (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全覆盖

   二 文化产业

    (一)文化产业园区和集聚区建设成绩显著

     1.节庆会展组团

     2.影视传媒组团

     3.文化创意组团

     4.工艺美术组团

     5.高端休闲娱乐组团

    (二)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三)打造多条文化产业链

    (四)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三 文化政策篇

    (一)加强文化立法,完善配套政策

    (二)强化财税政策激励,发挥金融支撑作用

    (三)搭建政策服务平台,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四 管理体制篇

    (一)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改善宏观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二)深化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

  B.31 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演化特征*

   一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空间分布总体特征

    (一)聚集区空间布局的总量特征

    (二)行政区划特征

    (三)交通环线特征

    (四)功能区位特征

     1.奥运功能区(见图4)

     2.电子城功能区

     3.温榆河功能区

     4. CBD功能区

     5.定福庄功能区

     6.垡头功能区

   二 不同行业类型的聚集区空间分布特征

    (一)行业分类

    (二)文化艺术及艺术品交易类

    (三)旅游休闲娱乐类

    (四)传媒类

    (五)软件网络服务类

    (六)设计服务类

   三 小结

  B.32 论长沙金砖国家博览会的筹办*

   一 长沙举办金砖国家博览会的背景

    1.金砖国家崛起,世人瞩目

    2.加强南南合作,为中国等金砖国家争取更好的发展环境

    3.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4.优化中国会展产业格局,培育中部新的会展品牌

    5.助力湖南的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长沙国际文化名城建设

    6.促进湖南会展教育的发展

   二 长沙举办金砖国家博览会的条件

    1.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会展产业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湖南具有较优越的办展环境

    3.长沙具有良好的办展条件

    4.湖南高等教育发达,各类高素质人才丰富

   三 长沙举办金砖国家博览会可开发的项目

    1.金砖国家首脑暨市长峰会

    2.金砖国家经济论坛

    3.金砖国家工程机械展

    4.金砖国家农业博览会

    5.金砖国家高新技术展

    6.金砖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展

    7.金砖国家交通设备展

    8.金砖国家国防装备展

    9.金砖国家旅游博览会

    10.金砖国家医药医疗器械博览会

    11.金砖国家珠宝奢侈品展

    12.金砖国家时装周

    13.金砖国家运动会

   四 长沙举办金砖国家博览会须采取的措施

    1.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获得立项

    2.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与计划,使项目快速有序推进

    3.成立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加强指导、协调与资源整合

    4.组建专门的会展公司和运作团队,不断创新经营与管理

    5.加强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建设高水平的长沙国际会展中心

  B.33 山东县域电影放映市场生存空间及发展趋向

   一 风生水起的山东县域电影放映市场

    (一)银幕的复兴

    (二)经营中的“阵痛”

   二 生存空间:“夹缝”中的山东县域电影放映市场

    (一)行内竞争

    (二)行外竞争

   三 发展趋势:充满希望的山东县域电影放映市场

    (一)县域影院定位趋向清晰

    (二)片源渠道不断拓宽

    (三)定价机制更加灵活

    (四)放映模式的多样化

   四 结论

  B.34 文化馆总分馆制研究报告

   一 大渡口文化馆总分馆制路径探索

    (一)大渡口文化馆总分馆制模式概况

     1.总体原则

     2.总体目标

     3.总体做法

    (二)大渡口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具体实施路径

     1.在设施设备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2.在工作人员上:双重管理、统一考核

     3.在业务经费上:多级投入、分级管理

     4.在产品供给上,保障基本、差异实施

   二 大渡口区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引领维度

    (一)管理体制的创新

    (二)资源整合的创新

    (三)服务方式的创新

  B.35 湖南省社会文化活动保障机制建设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问题分析

   三 问题的解决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2.建立健全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3.进一步深化人才建设与机构改革

    4.积极开展绩效考评

   四 结语

  B.36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发展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

   一 调查的过程与样本描述

   二 第三十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概况与创新

    (一)第三十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基本概况

    (二)第三十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特色

     1.突出文化活动,促进“文化搭台”向“文化唱戏”的转变

     2.提升节会品质,推动“省级节会”向“国家级节会”升级

   三 第三十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创新,宣传工作“难负盛名”

    (二)缺乏参与,文化活动“名难副实”

    (三)缺乏合力,节会瓶颈“名亡实存”

    (四)缺乏引导,旅游消费“本末倒置”

   四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创新,完善节会宣传模式

    (二)广泛参与,彰显民众主体地位

    (三)凝聚合力,突破节会发展瓶颈

    (四)积极引导,挖掘公众消费潜力

 BⅤ 文化案例篇

  B.37 中国农民歌会组织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一 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中国农民歌会应运而生

    (一)中国农民歌会是安徽文化创新的重要成果

    (二)中国农民歌会是落户安徽的国家级文化品牌

   二 精心打造,精美呈现,中国农民歌会喝彩时代

    (一)唱农民、唱农村、农民唱、大家唱

    (二)创新歌、唱新歌、留新歌、传新歌

    (三)全国性、创新性、系列性、参与性

   三 重在创新,重在拓展,中国农民歌会越唱越响

    (一)歌会促进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歌会提升了安徽文化的影响力

    (三)歌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

    (四)歌会促进了大型文化活动项目的观念创新

    (五)歌会促进了文化队伍作风能力提升

  B.38 政府公益文化基金管理创新

   一 项目概况

    (一)创新性

    (二)有效性

    (三)科学性

    (四)实践性

    (五)示范性

   二 项目内容

    (一)项目背景

    (二)总体思路

     1.总体构思

     2.预期目标

     3.主要措施

   三 创新点和创造点

    (一)观念和理念创新

     1.以项目为管理对象理念

     2.以资产为管理核心理念

     3.以绩效为管理手段理念

    (二)内容和形式创新

    (三)方法和手段创新

    (四)机制和体制创新

     1.组织设置规范化

     2.项目审批程序化

     3.项目监管制度化

   四 解决的主要问题

   五 应用情况

   六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B.39 数字新媒体技术在《数字版清明上河图》项目上的展示与应用

   一 项目介绍

   二 项目概况

   三 项目实施背景

   四 项目实施总体思路

    (一)超大型数字影像集成技术

    (二)网上博物馆展示集成技术

   五 项目的创新与突破

    (一)超大型数字影像集成技术

    (二)网上博物馆展示集成技术

   六 项目实施解决的主要问题

   七 项目应用情况

   八 社会、经济效益及国际影响力

    (一)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深远的国际影响力

  B.40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体设计

   一 总体构思

   二 预期目标

   三 主要措施

    (一)49米核心展区

     1.序厅——亿万人的大迁徙

     2.第一展区——春天的故事

     3.第二展区——智慧的长河

     4.第三展区——希望的大地

    (二)41米体验层:寻觅之旅

    (三)33米功能层:从“绽放的城市”到“低碳行动”

    (四)中国馆水系介绍

   四 创新要点

    (一)观念和理念创新

    (二)内容和形式创新

    (三)方法和手段创新

    (四)机制和体制创新

   五 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世博会国家馆主题梳理、提炼与定位问题

    (二)大型综合类博览会的人流问题

    (三)重大展项的丰富信息与空间的关系问题

   六 大型综合类博览会的群体构成问题

   七 应用情况

   八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B.41 掌上国图

   一 项目实施背景

   二 图书馆移动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服务形式单一,难以构成体系

    2.资源揭示不够,展现形式不丰富

    3.标准规范缺乏,阻碍持续发展

    4.建设渠道单一,缺乏开放合作

   三 总体思路

   四 开发实施过程

    1.服务建设

    2.资源建设

   五 创新点与成功经验

    1.理念创新:以品牌效应带动服务建设,建立图书馆移动服务体系

    2.服务创新:创新应用形式,打造多样化服务手段

    3.资源创新:创新内容展现形式,提供丰富资源服务

    4.应用创新:适时、合理引入先进移动技术,提升服务效果

    5.渠道创新:创新对外合作机制,开拓定制化终端服务

   六 掌上国图解决的重大问题

    1.移动终端用户使用图书馆服务的问题

    2.移动终端图书馆资源深度揭示、展现形式单一问题

    3.图书馆间以及移动服务形式间的互联互通问题

    4.在移动服务发展过程中,移动设备的多样性始终给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用户体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七 掌上国图的应用情况及产生的社会效益

    1.掌上国图应用情况

    2.掌上国图产生的社会效益

  B.42 创建社会主义文化强镇

   一 项目实施背景

   二 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三 总体思路

   四 开发实施过程

    1.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社会主义文化强镇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全镇工作进行系统研究、周密安排,做到“三个到位”

    2.以超前的眼光,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兴建了一批先进的文化硬件设施,为创建社会主义文化强镇夯实物质基础

    3.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以活动为载体,形成政府主导、职能部门为龙头、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创建社会主义文化强镇的新局面

   五 创新点与成功经验

    1.观念和理念创新

    2.内容和形式创新

    3.方法和手段创新

    4.机制和体制创新

   六 解决的主要问题

   七 项目应用及产生的社会效应、经济效益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

    2.“三城一都”建设成效显著

    3.文化惠民乐民功能更加凸显

    4.文化产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

    5.群众文化事业百花齐放

    6.文化事业建设硕果累累

  B.43 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产权交易平台优化建设项目

   一 项目实施背景

   二 总体思路

   三 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消除传统投融资观念的制约

    (二)缓解社会中介机构缺位状况

    (三)填补保障制度空白

   四 创新点

   五 项目开发实施过程

    (一)2009年

    (二)2010年

     1.交易种类的市场调查

     2.交易项目网络申报系统上线测试运行

     3.采集大量数据信息,完善交易项目数据库

     4.借力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平台,宣传攻势跟进

    (三)2011年

     1.第三方中介机构成立的可行性调研

     2.交易项目网站正式纳入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官方网站,接受网上申报、网上交易

     3.进一步采集数据,完善数据库

    (四)未来规划

   六 社会经济效益

    (一)社会效益

    (二)经济效益

  B.44 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 项目实施背景

    (一)美术馆跨边界服务模式建立的基础

    (二)襄阳基层美术馆资源管理与服务现状

    (三)问题的提出

   二 项目的总体思路与实施过程

    (一)项目意义和预期目标

    (二)实施路径

   三 项目的创新点和成功经验

   四 解决的主要问题

 “文化力”:不可比性与可比性

本报告围绕我国“文化创新”这一重大问题,集中了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反映了2012年以来我国在文化理论、文化产业、文化科技、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当前建设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对于文化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政策创新的紧迫要求,是目前我国文化领域最权威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逻辑上分为文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研究两大部分,结构上包含了总报告、理论创新篇、行业创新篇、区域创新篇、文化案例篇。总报告从宏观角度对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创新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并就十八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最新精神作了深入解读,对当前我国文化创新的技术路线与战略支撑作了学理分析。“理论创新篇”集中高校研究机构中青年学者群体和文化部门一线管理者关于近年来我国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最新成果,就我国建设公共文化行业组织、加快文化管理机制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行业创新篇”涉及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多个方面的创新发展问题,特别是就近年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在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视、动漫产业、旅游业等行业中的应用作了具体分析,并就提升文化领域的行业创新、完善文化产权交易、改进博物馆绩效评估提出了政策建议。“区域创新篇”则围绕“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对诸如台北、北京、重庆、长沙、青岛等多个城市的文化创新活动进行了翔实剖析。“文化案例篇”则从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获奖项目中精选多个案例,以具体呈现我国文化创新领域的实践进程。本书是关于国家文化创新的多层次、多视角研究成果,既有宏观表述,又有区域性解读和微观分析,收录的文化创新典型案例为本书提供了鲜活素材和现实的标本,也为各省区的同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2010)》。

《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调查与推估研究报告(2003)》。

中国文化产业网,www.cnci.gov.cn。

王桂沰:《企业、品牌识别、形象:符号思维与设计方法》,台北:全华,2005。

余朝权:《产业竞争分析专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4。

林建山:《产业政策与产业管理》,台北:财团法人环球经济研究基金会环球经济社,1991。

吴思华:《产业政策与企业策略》,台北:中华经济企业研究所,1988。

Arthur L.Stinchcombe(2000),Soci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s,in Joel A.C.Baum,Frank Dobbin(ed.)Economics Meets Sociology in Strategic Management(Advance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Volume 17),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pp.229-259.

Kotler,P.(1976),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and Control.

Kendall,J.& Knapp,M.(2001).Providers of Care for Older People:The Experience of Community Care,In M.Harris & C.Rochester(eds).Voluntary Organisations and Social Policy in Britain,pp.108-123,Hampshire:Palgrave.

Porter,M.E.(1985).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New York:Free Press.

Thomas Gad(2003),4D Branding:Creating the Corporate Code of the Network Economy,台北:台湾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William,G.S.(1979).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Hall.

郭辉勤:《创意经济学》,重庆出版社,2007。

张晓晔:《文化产业:内容是根本 科技是高点 整合是关键》,《人民日报》2011年5月30日。

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上海三联书店,2006。

郭晓刚:《创意商品、创意产业价值链特点分析》,《文化产业前沿——希望:新媒体崛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Paul Timmers,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Electronic Markets,No. 2,(1998)pp:3-8.

Richard Hawkins,The phantom of the Marketplace:Searching for New E-Commerce Business Models,Communications & Strategies,No. 46,2nd quarter 2002,pp:297-329.

Stewart D.W.,Zhao Q. Internet Marketing,Business Models,and Public Policy. Public Policy Mark 2000;19(Fall):287-96.

M. A. Rappa,The Utility Business Model and the Future of Computing Services,IBM Systems Journal,Vol 43,No 1,2004,pp:32-42.

Joan Magretta,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 2002,pp:3-8.

Larry Bossidy,Ram Charen Confronting Reality:Doing What Matters to Get Things Right,Growth,Vol.36 No.2 2008.

Henry Chesbrough,Rechard S.Rosenbloom,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the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Vol.11,number 3,pp:529-555.

蔡嘉清:《文化产业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张延兴:《中国文化产业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蒋三庚等主编《创意经济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刘吉发主编《文化产业学导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王东、王爽:《我国电影产业融资方式发展研究》,《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张海涛:《创意产业兴起的背景与启示》,《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12期。

吕庆华:《略论文化产业的赢利模式》,《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20期。

陈喆:《文化产业盈利模式初探》,《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新华出版社,2008。

丹尼斯、卡尔顿等:《现代产业组织》,黄亚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

张会军、俞剑红:《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9》,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刘浩东、王丹:《2010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喻国明等:《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英〕丹尼斯·麦奎尔著《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五版),崔保国、李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美〕谢尔·以色列著《微博力》,任文科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Mark Ivey. Communication These Days is All A-Twitter. Communication World,2009(7).

Alex Budak.Facebook,Twitter and Barack Obama.New Media and the 2008 Presidential Election,2010(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局课题组:《微博旅游营销模式: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局官方微博案例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第9期。

邹莹:《从使用满足理论看官方微博》,《企业家天地》2011第9期。

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http://yuqing.sjtu.edu.cn。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研究院与艾瑞咨询集团联合发布旅游目的地官方微博营销效果分析及排名报告》,http://www.ctaweb.org/html/2011-12/2011-12-26-10-4-63603.html。

艾瑞咨询集团:《2010年中国微博发展现状及用户研究报告》,http://wenku.baidu.com/view/0a508f09ba1aa8114431d98e.html。

彭伟步:《文化产业发展要紧抓新兴业态》,人民网-传媒频道,2011年6月30日。

张超中、佟贺丰:《让科技与文化在深度互动中协调发展》,《科技日报》2011年11月7日。

李琦:《加快实施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文汇报》2010年11月10日。

张作荣:《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人民日报》2012年9月4日。

沈颖:《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5期。

黄永林:《从资源到产业的文化创意——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评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尤芬、胡惠林:《论技术长波理论与文化产业成长周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常莉:《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10年第4期。

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John Hartley. Creative Industries. USA: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5.

皇甫晓涛、赖章德:《关于文化产权交易的理论思考》,《中国美术》2011年第6期。

岳贤平:《国内外知识产权交易过程中专利资产评估研究述评》,《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第8期。

赵书波:《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产权交易》,《产权导刊》2010年第12期。

杨吉:《我国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的经济学动因及意义分析》,《现代商业》2011年第7期。

何琦、高长春:《我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形成与功能研究》,《兰州学刊》2011年第8期。

周正兵:《我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研究》,《中国出版》2011年第17期。

熊广勤:《我国文化产业产权交易定价难点及解决途径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期。

朱李鸣、西沐:《从战略高度重视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浙江经济》2011年第24期。

Bannerjee,A..(1992),A Simple Model of Herd Behavior.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7,797-818.

Cont,R. and J.P. Bouchaud.(2000),Herd Behavior and Aggregate Fluctuations in Financial Markets,Macroeconomic Dynamics 4,170.

Feigenbaum,J. and P.G. O. Freund.(1996),Discrete Scale Invariance in Stock Markets Before Crash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10:3737-3745.

Harrison,Michael,and David M. Kreps.(1978),Speculative Investor Behavior in a Stock-market With Heterogeneous Expectation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92,323-336.

Hong,Harrison and Jeremy Stein.(2003),Differences of Opinion,Short-sales Constraints,and Market Crashes,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6,487-525.

Haughwout,Andrew,Donghoon Lee,Joseph Tracy,and Wilbert van der Klaauw.(2011),Real Estate Investors,the Leverage Cycle and the Housing Market Crisis,Working pape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Minsky,Hyman P..(1986). Stabilizing an Unstable Economy. 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

Minsky,Hyman P..(1992). The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 The Jerome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of Bard College,Working Paper No. 74(May):www.levy.org/pubs/wp74.pdf.

Rickards,James.(2011),Currency Wars:The Making of the Next Global Crisis,published by Portfolio,an imprint of Penguin Group.

Shiller R.J..,(1989),Market Volatility. Cambridge,MA:MIT Press.

Shiller R.J..,(2005),Irrational Exuberance,Second Edi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ornette,D.,A. Johansen,and J. Bouchaud.,(1996),Stock Market Crashes,Precursors and Replicas,J. Phys. I.(France)6:167-175.

Sornette,Didier.,(2003),Why Stock Markets Crash,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opol,R.(1991)Bubbles and Volatility of Stock Prices:Effect of Mimetic Contagion. Economic Journal 101,786-800.

约翰·霍金斯(Howkins,John)著《创意生态:思考产生好点子》,林海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

约翰·霍金斯(Howkins,John)著《创意经济:好点子变成好生意》,李璞良译,典藏艺术家庭,2009。

约翰·霍金斯(Howkins,John)著《创意激发:创业活点子》。

查尔斯·兰德利(Charles Landry)著《创意城市:打造城市创意生活圈的思考技术》,杨幼兰译,马可孛罗文化,2008。

维基百科。

http://www.tdc.org.tw,2012.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6496.

http://www.iccie.tw/about.php?act=introduction.

http://poetry.culture.gov.tw/2012/,2012年10月25日。

http://www.taipeifestival.org/Content/Content.aspx?id=217&subid=5398,2012年10月25日。

http://www.taipeiff.org.tw/Public/Content.aspx?id=39&subid=5178,2012年10月25日。

http://www.huashan1914.com/about/culture_idea.php?cate=about.

http://www.taipeidesign.org.tw.

http://www.taipeidesign.org.tw/dt_news_content.aspx?key=62.

匡远凤、彭代彦:《中国环境生产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经济研究》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