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76

幻想?性别?文化图书

SSAPID:101-0590-6388-28
ISBN:978-7-5097-4379-9
DOI:
ISSN:

[内容简介] 对于韩国学者来说,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有着怎样的意义呢?这也是笔者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自古以来,对于韩国来说,中国既是文化的源泉,也是最密切的文化伙伴。作为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韩国学者,笔者一直都在思考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化含意、其与韩国古典小说的影响关系及不同,并且也思考它与西方古典小说的不同之处。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崔真娥
编 辑:高雁;李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中国文学

 序一

 中国小说从何时开始关注女性身体

  一 引言

  二 唐代社会和性爱文化

  三 士人的欲望和对这种欲望的描写

  四 结尾

 欲望和意识形态

  一 唐代传奇与权力的叙事

   (一)唐代传奇的特征及范畴

   (二)唐代传奇权力叙事的特点

  二 传奇中所反映的欲望

   1.权力与女性的问题

   2.议论文中反映的女性观

   3.对于欲望的境界的心理分析

  三 结语

 仙女还是妓女

  一 引言

  二 唐代的妓楼文化

  三 世俗领域的仙女

  四 属于天上领域的妓女

  五 结论

 妖的诱惑

  一 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故事

  二 唐代传奇:认可的逃逸

  三 美丽的妖:逃逸的欢乐

  四 作为“他者”的她们

 昆仑奴·他者·幻想

  一 引言

  二 《昆仑奴》、《周邯》、《陶岘》

  三 “昆仑”的来源

  四 对“他者”的幻想

  五 结论

 从妓女到汧国夫人

  一 引言

  二 男性叙事的《李娃传》

  三 被隐藏的李娃的欲望

  四 小结

 唐代传奇《李娃传》的转用

  一 引言

  二 唐代传奇《李娃传》和明代《玉堂春落难逢夫》的比较

  三 朝鲜的翻版小说《王庆龙传》

  四 结论

 牢不可破的经典及其谱系

  一 引言

  二 牢不可破的原典:刘向的《列女传》

  三 原典的谱系(Ⅰ):正史中的女性列传

   1.共存的品德修养

   2.压迫的阴谋

   3.丰富的女性活动原理

   4.儒教观念的东山再起

   5.精神错乱的时代

  四 原典的谱系(Ⅱ):以女性的声音讲述《列女传》

  五 原典的谱系(Ⅲ):《列女传》之模拟作

  六 原典的谱系(Ⅳ):朝鲜的烈女

  七 结论:我们这一时代的新列女传

 韩·中女性教育书之叙事策略和文化意识形态

  一 两本同名书:《内训》

  二 编纂者与成书背景

  三 明·朝鲜《内训》之叙事策略

  四 明《内训》之朝鲜传来和贡女

  五 女性著者与文化意识形态

 东亚爱情类传奇之探索

  一 引言

  二 爱情类传奇之形成

   1.爱情类传奇之出发

   2.爱情类传奇之继承

   3.爱情类传奇之集大成

  三 爱情类传奇在东亚之传播

   1.在朝鲜之传播

   2.在日本之传播

   3.在越南之传播

  四 东亚爱情类传奇之幻想和女性

   1.作为幻想文学之爱情类传奇

   2.儒教意识形态和女性

  五 结束语

 东西方中世纪爱情叙事的探索

  一 引言

  二 比较的前提

   1.唐代爱情类传奇作品

   2.中世纪罗曼史作品

  三 中世纪爱情叙事中的幻想

  四 欲望和意识形态的重叠

  五 新的中世纪的到来

 后记

 前言

 序二

本书由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的韩国学者崔真娥所著。作者突破了小说研究的狭窄领域,运用一种泛世界、超文化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古典小说,侧重于挖掘中国古典小说新的文化含义。本书对读者了解韩国目前中国文学研究的现状以及韩国学者运用的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帮助,是文学研究领域的必备参考书。

高儒撰《百川书志》、《续修四库全书,919:史部目录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92。

鲁迅:《唐宋传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董诰等编《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裴铏著、周楞伽辑注《裴铏传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孙棨:《唐国史补等八种:北里志》,台北:世界书局,1968。

阮孝绪撰《晁氏宝文堂书目》,续修四库全书,919:史部目录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香港:中华书局,1987。

王溥撰《唐会要》,台北:“商务印书馆”,1968。

王汝涛编校《全唐小说》,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

王仁裕等撰、丁如明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王定保:《唐摭言》,台北,世界书局,1975。

魏征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92。

刘昫等撰《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92。

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全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太平广记》(全10册),北京:中华书局,1994。

长孙无忌等撰《唐律疏议》,北京:中华书局,1993。

周安托发行《秘戏图大观》,台北:金枫出版有限公司。

周勋初主编《唐人轶事汇编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朱熹集注《诗集传》,台北:中华书局,1982。

曾慥:《类说》,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62:子部杂家类,北京:书目文艺出版社,1988。

彭定求等编《钦定全唐诗》,《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23~14316册:集部362~370总集类》,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4。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85~886册:子部192~193杂家类》,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洪迈著,鲁同群、刘宏起校注《容斋随笔》,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

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孔庆东编著《青楼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龚书铎总主编《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寗稼雨撰《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

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戴伟华:《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董乃斌:《唐帝国的精神文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董跃忠编《武侠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杜芳琴:《女性观念的衍变》,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邓安庆编著《性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梅新林:《仙话:神人之间的魔幻世界》,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三联书店,1995。

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孙逊:《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颜慧琪撰《六朝志怪小说异类因缘故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刘开荣:《唐代小说研究》,台北:商务印书馆,1994。

刘达临编著《中国古代性文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刘世德:《三国志演义作者与版本考论》,北京:中华书局,2010。

刘瑛:《唐代传奇研究》,台北:中正书局,1982。

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李寿菊:《狐仙信仰与狐狸精故事》,台北:学生书局,1995。

李宗为:《唐人传奇》,北京:中华书局,1985。

李志慧:《唐代文苑风尙》,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李丰楙:《误入与谪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学论集》,台北:学生书局,1996。

李丰楙:《忧与游:六朝隋唐游仙诗论集》,台北:学生书局,1996。

章义和、陈春雷:《贞节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程毅中:《唐代小说史话》,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程国赋:《唐代小说嬗变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0。

陈文新:《中国传奇小说史话》,台北:正中书局,1995。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台北:里仁书局,1982。

任继愈、杜继文编《佛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祝秀侠:《唐代传奇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57。

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

黄盛华、周启云编《鬼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侯忠义、刘世林:《中国文言小说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高罗佩著,李零、郭晓惠等译《中国古代房内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William H.Nienhauser,Jr.主编《唐代文学西文论著选目》,台北:《汉学研究中心丛刊》,1989。

倪豪士:《传记与小说:唐代文学比较论集》,台北:南天书局。

汪燕岗:《韩国汉文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宇文所安:《中国“中世纪”的终结》,北京:三联书店,2006。

〔美〕刘若愚:《中国游侠与西方骑士》,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4。

郑在书主编《东亚女性的起源——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列女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高利华:《道教与诗教夹缝中的奇葩——论唐代女冠诗人》,《唐代文学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1996,第6辑,

罗宗强:《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文史知识》1988年第4期。

陶慕宁:《古典小说中“进士与妓女”母题研究》,《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4期。

傅璇琮:《关于唐代科举与文学的研究》,《文学遗产》1984年第3期。

徐素凤:《“温卷”说讨论综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7。

于天池:《唐代小说的发达与行卷无关涉》,《文学遗产》1987年第5期。

程毅中:《论唐代小说的演进之迹》,《文学遗产》1987年第5期。

冯明惠:《传奇中爱情故事之剖析》,《中国古典小说论集》,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2,第1辑。

内山知也:《〈莺莺传〉的结构和它的主题》,《唐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0辑。

Victor H.Mair:《唐代的投卷》,赖瑞和译《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全集2》。

孙逊:《明代“玉堂春”故事在韩国的流传:韩国汉文小说〈王庆龙传〉》,《东亚世亚文学里的韩国汉文小说研究》,高丽大学校民族文化研究院,月印出版社,2002。

郭海文:《性别视角下的李娃形象嬗变研究》,《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古代小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主办,2011。

国史编纂委员会,《朝鲜王朝实录》。

昭惠王后韩氏·陆完贞译注《内训》,首尔:悦和堂,1985。

李淑仁译注《女四书》,首尔:图书出版女理研,2003。

林荧泽编译《李朝时代叙事诗》,首尔:创批,1992。

《王庆龙传》,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叁芳录》收录(汉文笔写本)。

《月下仙传》,高丽大学校所藏(韩文笔写本)。

《删补文苑楂橘》,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所藏。

李源命:《东野汇辑》,庆大师大国语学会研究资料(汉文笔写本)。

《青楼之烈女》,《古典小说解题2》,平壤:文艺出版社,1991。

申光汉著,朴宪淳译《企斋记异》,首尔:凡友社,1990。

阮屿著,朴熙秉译《传奇漫录》,首尔:石枕出版社,2000。

刘义庆撰、张贞海译注《幽明录》,首尔:生活出版社,2000。

刘向著,金长焕译《列仙传》,首尔:芸文书院,1996。

李昉等撰,金长焕外译《太平广记》,首尔:学古房,2000。

郑在书译注《山海经》,首尔:民音社,1993。

崔真娥译著《传奇:超越和幻想,三十一篇奇异故事》,首尔:青林出版社,2006。

金学主:《中国文学史》,首尔:新雅社,1996。

金玄龙:《韩中小说说话比较研究》,首尔:一志社,1977。

林熙秉:《韩国传奇小说的美学》,首尔:石枕出版社,1997。

李剑国、崔桓:《新罗殊异传辑校和译注》,岭南大学校出版部,1998。

全寅初:《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首尔:延世大学校出版部,1985。

全寅初:《唐代小说研究》,首尔:延世大学校出版部,2000。

郑在书:《不死的神话和思想》,首尔:民音社,1994。

郑在书:《道教和文学以及想象力》,首尔:青林出版社,2000。

郑求先:《中世纪的内官和贡女》,首尔:国学资料院,2004。

金京娥:《〈汉武内传〉试论及译注》,梨花女子大学校中语中文学科硕士论文,1998。

金洛喆:《唐传奇爱情小说的构造研究》,成均馆大学校大学院中语中文学科博士论文,1997。

金敏镐:《中国话本小说的变迁样相研究》,高丽大学校大学院中语中文学科博士论文,1998。

金善子:《中国变形神话传说研究》,延世大学校中语中文学科大学院博士论文,2000。

金长焕:《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研究》,延世大学校大学院中语中文学科博士论文,1992。

金芝鲜:《魏晋南北朝志怪的叙事性研究》,高丽大学校大学院中语中文学科博士论文,2001。

孙修暎:《唐传奇的小说特征研究》,延世大学校大学院中语中文学科硕士论文,1998。

宋河俊:《〈王庆龙传〉研究》,高丽大学校大学院国语国文学科硕士论文,1998。

安重源:《唐传奇的小说构成要素分析》,庆北大学校大学院中语中文学科博士论文,1999。

全弘哲:《敦煌讲唱文学的叙事体系及演行状况研究》,韩国外国语大学校中国语科博士论文,1995。

郑淳模:《唐后半期乡村社会的地主阶层研究》,高丽大学校大学院史学科博士论文,2001。

郑暋暻:《〈玄怪录〉试论及译注》,梨花女子大学校中语中文学科硕士论文,1998。

崔琇景:《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高丽大学校大学院中语中文学科博士论文,2001。

崔真娥:《裴铏〈传奇〉的试论及译注》,梨花女子大学校中语中文学科硕士论文,1996。

河元洙:《唐代进士科和士人》,首尔大学校大学院东洋史学科博士论文,1995。

洪尚勋:《前现代时期中国叙事论》,首尔大学校大学院中语中文学科博士论文,1999。

姜宗妊:《中国古代梦观念与唐代小说》,南开大学中文系博士论文,1998。

卢惠淑:《〈枕中记〉〈南柯太守传〉与〈邯郸记〉〈南柯记〉之比较研究》,台湾师范大学校博士论文,1988。

俞炳甲:《唐人小说所表现之伦理思想研究》,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3。

郑惠璟:《唐代志怪小说研究》,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89。

金元东:《中国中世仙境说话展开(2)——以唐传奇为中心》,《中国文学》,韩国中国语文学会,1995,12,第24辑。

闵宽东:《朝鲜时代中国古典小说出版状况》,《中国小说论丛》,韩国中国小说学会,2000,第11辑。

朴在渊:《〈剪灯余话〉和乐善斋〈聘聘传〉研究》,《中国小说论丛》,韩国中国小说学会,1995,第4辑。

俞炳甲:《唐代的入仕小说表现》,《中国小说论丛》,韩国中国小说学会,1994,第3辑。

李腾渊:《古典小说批评及“虚实论”小考》,《中国小说论丛》,韩国中国小说学会,1992,第1辑。

张贞海:《神仙·道教传统中的龙的意义》,《中国小说论丛》,韩国中国小说学会,1997,第6辑。

全惠卿《通过〈金鳌新话〉(韩),〈剪灯新话〉(中)的比较来看越南〈传奇漫录〉》,《东亚传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东方文学比较研究会,第92次学会论文集》,东方文学比较研究会,2000。

郑在书:《中国幻想文学的历史与理论》,《中国语文学志》,中国语文学会,2000,第8辑。

崔溶澈:《金鳌新话朝鲜刊本的发掘和意义》,《中国小说研究会报》,1999,第39号。

朴在渊:《朝鲜刻本〈删补文苑楂橘〉》,《中国小说研究会报》,韩国中国小说学会,第13号,1993,3。

崔溶澈:《韩国所藏中国小说资料的发掘和研究》,《中国语文论丛》,10辑,中国语文研究会,1997。

Lee,Kang-Ok:《〈东野汇辑〉的中国笔记小说专有及其意味》,《韩国文学论丛》,第48辑,2008,4。

鱼玄机、薛涛、辛岛骁:《汉诗大系15·鱼玄机、薛涛》,东京:集英社,1972。

崔令钦、孙棨著,斋藤茂译注,《教坊记·北里志》,东京:平凡社,1992。

近藤春雄:《唐代小说研究》,东京:笠间书院,1967。

内山知也:《隋唐小说研究》,东京:木耳社,1977。

小川环树:《中国小说史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68。

Aristotle,Gerald F.Else,Poetics,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1967.

Ceri Sullivan and Barbara White,Writing and Fantasy,New York:Wesley Lomgman,1999.

Dorothy Ko,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Woma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Edward H.Schafer,The Divine Woma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3.

Jessie L.Weston,From Ritual to Roma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7.

Marie-Louise von Franz,Alchemical Active Imagination,Dallas:Spring Publications,1979.

Maurice Keen,Chivalry,Yale University Press,1984.

Michael Loewe,Ways to Paradise,London:George Allein & Unwin,1979.

Michael R.Saso,Taoism and the Rite of Cosmic Renewal,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72.

N.J.Girardot,Mith and Meaning in Early Taois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3.

Northrop Frye,The Secular Scriptur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

Robert L.Krueger,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edieval Roma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Sheldon Hsiao-peng Lu,From Historicity to Fictionalit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Tompson Stith,The 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55.

Victor Turner,The Ritual Process,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7.

富永一登:《狐说话の展开》,《学大国文》,大阪教育大学,1986,No.29.

刘三富:《裴铏の传奇小说〈聂隐娘〉をめぐる诸问题》,《文学研究》,1981,No.78。

山田利明:《太平广记神仙类卷第配列の一考察》,《东方宗教》,1974,No.43。

中山八郎:《“虬髥客传”における史实と虚构(二)》,《人文学会纪要(国士馆大)》,1977,9。

诸田龙美:《中唐における艳诗の流行と女性 —元白の艳诗を中心として》,《中国文学论集》,九州岛大学中国文学会,1995,第24号。

Curitis P.Adkins,The Supernatural in T’ang Ch’uan-ch’i Tales:An Archetypal View,Ohio University(Ph.D.),1976.

Curitis P.Adkins,“The Hero in T’ang Ch’uan-ch’i Tales”,Critical Essays on Chinese Fiction,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1980.

Han-liang Chang,“Towards a Structual Generic Theory of T’ang Ch’uan-ch’i”,Chinese-Wester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ory and Startegy,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80.

Hammond.Charles Edward,T’ang Stories in the T’AI-P’ING KUANG-CHI, Columbia University(Ph.D.),1987.

John L.Bishop,“Some Limitations of Chinese Fiction”,Studies in Chinese Lirerature,Cambridge: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1965.

Min Woong Park,Niu Seng-ju (780~848) and His Hsüan-kuai lu,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Ph.D.),1993.

Victor H.Mair,“Sroll Presentation in the T’ang Dynasty”,Harrvard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1978,Vol.38,No.1.

William H.Nienhauser,Jr.,“Some Preliminary Remarks on Fiction,The Classical Tradition and Society in Late Ninth-century China”,Critical Essays on Chinese Fiction,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1980.

Y.W.MA,“Fact and Fantasy in T’ang Tales”,Chinese Literature,1980,Vol.2,No.2.

Yü Ying-Shih,“O Soul,Come Back!A Study in the Changing Conceptions of the Soul and Afterlife in Pre-Buddihist China”,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1987,Vol.47,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