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7

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5年春季报告图书

SSAPID:101-0585-2918-67
ISBN:7-80190-608-X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报告对中国2005年经济运行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方面分析中国的宏观决策、财政金融、工业调整、对外贸易、农村改革等一系列热点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经济蓝皮书春季号
编 辑:任文武;彭战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皮书系列》主要编辑出版发行人

 相关链接

 序言

 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

  二 2004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三 2005年宏观调控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弹

   2.化解价格上涨压力

  四 政策措施建议

   1.注重为解决中长期的经济结构问题创造条件

   2.落实好稳健的财政政策

   3.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作用

 把握宏观调控的来龙去脉

  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宏观调控

  二 怎样进行的宏观调控

   1.2003年

   2.2004年

   3.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

  三 宏观调控的成效

  四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五 今后怎样做

   (一)实行“双稳健”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三)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

  一 中国工业增长的资源环境条件

  二 资源的供求约束

   1.资源短缺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

   2.资源短缺的经济本质是价格问题

   3.解决资源问题的难点是中国经济的价格承受力弱

  三 工业发展的环境代价

  四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竞争力

  五 结论

 2004~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

  一 2004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形势

  二 关于2005年的财政政策的几个重要问题

  三 加速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

   1.可供选择的模式

   2.对2004年改革的评估

   3.2005年改革的政策建议

 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

  一 货币供应:总量与结构

  二 基础货币:走势及供求结构

  三 信贷总量及结构

  四 银行不良资产的变化

  五 货币市场

  六 货币政策操作:调整法定存款比率

  七 货币政策操作:公开市场操作

  八 利率政策

  九 股票与债券市场及融资结构

  十 外汇储备与汇率

 2004年金融紧缩及其对2005年的影响

  一 货币供应量增幅的变化

  二 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走势

  三 物价上涨背景下的利率体系

  四 几个金融现象的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与“入世”后过渡期形势分析

  一 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因素分析

   1.世界经济景气并拉动外部需求

   2.出口退税制度改革不仅没有影响,反而促进了出口增长

   3.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支持因素

   4.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二 后过渡期对外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趋势分析

  三 后过渡期我国面临的新挑战

   (一)市场更开放,许多行业保护将被取消

   (二)市场竞争更激烈,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任务更艰巨

   (三)贸易摩擦的形势将更严峻,反贸易自由化的保护主义的压力更大

   (四)我国在贸易争端中将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五)政府管理能力和水平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四 应对后过渡期挑战的政策思路

 2004~2005年中国利用外资的分析和展望

  一 2004年外商在华投资概况

   1.实际使用外资和合同外资数额均有明显增长

   2.中国仍为最大的发展中东道国

   3.投资来源国结构

   4.外商投资的行业结构

   5.外商投资企业对出口和增长的贡献

  二 外商在华投资若干新的趋势与动向

   1.外商投资继续较多进入技术和资金密集行业

   2.外资加大在华研发力度

   3.服务业加大开放力度

   4.外商在华重组业务,独资趋势明显

  三 关于外资技术引进和市场地位问题的探讨

   1.外资是否引进先进技术

   2.我国对外资的依存度是否过大

   3.外商投资企业是否在华形成垄断力量

  四 2005年利用外资仍将有一定增长

   1.全球跨国投资可能继续增长

   2.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3.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将继续扩大

   4.中国仍然是受投资者欢迎的东道国

 巩固大好形势 深化农村改革*

  一 2004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粮食增产,农产品供给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三)2004年农民收入来源与构成的变动情况

   (四)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和发展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大好形势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落实惠农政策

   (二)通过农产品进出口的调节,稳定粮价,改善粮食的供求关系

   (三)抑制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

  三 落实城乡统筹,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总量上对城市非农产业的供给继续增长的状况没有改变,但增长的幅度降低

   (二)产业结构失衡和劳动力的供需结构失衡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局部短缺

   (三)在失衡情况下,农村意欲外出务工劳动力的走向与选择必然遵循经济规律

   (四)“民工荒”说明城乡统筹、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条件已经成熟

  四 深化农村改革

   (一)农业税取消后如何深化农村改革

    1.取消农业税的深远意义

    2.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治理方面的矛盾凸显出来

   (二)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

   (三)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

 中国是否会出现劳动力短缺

  一 劳动力市场若干新特征

  二 如何认识劳动力市场阶段

  三 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的时机

   1.通过户籍改革降低迁移成本

   2.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力市场制度

   3.通过政策调整延长人口红利

  四 结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八大趋势

  第一大趋势 经济具有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和压力,年均增长速度将会接近8%

   1.内在动力之一:大众消费时代来临,多层次的消费结构将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2.内在动力之二:城市化将持续快速发展,生产率快速提高,为内需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动力

   3.内在动力之三:来自全世界的先进技术供给源泉和日益发展的自主研究与开发体系而产生的技术创新推力

   4.内在动力之四:劳动力无限供给产生的就业压力

   5.内在动力之五:低劳动力成本将会促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15年

  第二大趋势 经济增长将由重化工产业主导

   1.投资需求继续呈现高速增长将会拉动重化工产业

   2.消费需求增量将以重化工为基本支撑

  第三大趋势 高技术化和信息化是必然规律

  第四大趋势 城乡差距扩大趋势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政府必将采取超常措施,对农民的社会保障进行改善

  第五大趋势 区域差距将继续扩大且缩小差距的难度加大,国家必将进一步采取包括鼓励西部地区生态移民在内的重大措施,以期缩小地区差距和保护生态环境

   1.西部地区城市密度小,城乡差距更大

   2.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屏障,但生态系统本身脆弱,进一步提高经济总量更加困难

  第六大趋势 资源供给压力日益上升,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将会不断上升

   1.能源供给压力持续增大

   2.铁矿的进口需求量将会持续增长

   3.中国的所有主要矿藏人均储量都非常低

  第七大趋势 环境压力日益上升

  第八大趋势 迫于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是大势所趋,建立节约型社会将是未来发展模式的核心

   1.从环境角度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环境保护投资一直呈现平稳的上升趋势

   2.从资源供给角度看,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过低的现实,必将使得中国经济增长建立在进口资源的高依赖度上

 编委会

〔美〕菲特、里斯:《美国经济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

〔英〕B.R.米切尔:《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美洲卷(1750~1993年)》第4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余志森:《美国通史·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2。

刘树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轨迹及其未来趋势》,载经济蓝皮书春季号《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3年春季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David S. Landes,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Why Some Are So Rich and Some So Poor,W. W. Norton & Company,New York,London,1998.

〔美〕加勒特·哈丁:《生活在极限之内——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禁忌》,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美〕赫尔蔓·E.戴利:《超越增长》,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金碚:《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金碚:《新编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4),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中国海关总署:《海关统计》2003年第12期、2004年第12期。

刘国光 等:《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李晓西 等:《再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财贸经济》2004年第10期。

刘力:《摒弃“出口至上”:中国贸易战略的调整》,《财贸经济》2004年第9期。

冯雷 等:《中国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经济影响与国际比较》,《财贸经济》2004年第5期。

孙烽 等:《我国人民币名义汇率选择的适宜性评价与阶段性转换》,《财贸经济》2004年第5期。

张斌:《东亚区域汇率合作:中国视角》,《世界经济》2004年第10期。

王信:《中国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6期。

张志超:《再谈人民币汇率走向》,《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6期。

崔大沪:《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思考》,《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李建:《人民币汇率制度与国际货币体系》,《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强永昌 等:《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对外贸易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

周宇:《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动态变化》,《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

冯小兵:《论可持续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

于培伟:《“入世”进入“后过渡期”对我国经济的深层次影响》,《经济管理》2005年第1期。

隆国强:《中国直面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国际商报》2003年12月15日第3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经济日报》2004年11月15日第5版。

程大为:《后过渡期考验智慧》,《经济日报》2004年12月8日第9版。

王洛林:《2003~2004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4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4中国外资统计》,2004。

联合国贸发会:《世界经济形势与2005年经济前景》,电子版,www.unctad.org

联合国贸发会:《世界投资报告(英文版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04。

王允贵:《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及其对东道国的产业控制》,《管理世界》1998年第2期。

王岳平:《我国工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倾向及对策》,《经济研究参考》1998年第89期。

姚淑梅:《跨国公司的进入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际经济合作》1999年第2期。

张诚、吕世生:《跨国公司在华技术策略及其影响》,《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9期。

张雪倩:《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以汽车工业为例》,《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许罗丹、谭卫红和刘民权:《四组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管理世界》2004年第6期。

郭虹:《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国际问题论坛观点综述》,《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2期。

严兵:《“以竞争换技术”战略与外资溢出效应》,《财贸经济》2005年第1期。

江小涓:《中国工业发展与对外经贸关系的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江小涓:《跨国投资、市场结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行为》,《经济研究》2002年第9期。

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江小涓:《理解科技全球化》,《管理世界》2004年第6期。

江小涓:《全球化中的科技资源重组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