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研究论丛 2017年第2期((总第6期)图书
Arab Studies
[内容简介] 《阿拉伯研究论丛》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内容聚焦于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方面。本刊以阿拉伯研究论坛为依托,选取学者于论坛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编选成册,以有益于国内阿拉伯研究的积淀。
《阿拉伯研究论丛》编辑委员会
国别和区域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特性及开展人文交流可行性研究
“一带一路”——沙特人文特性及中沙人文交往的可行性研究*
一 伊斯兰宗教文化:沙特人文内涵的根基
(一)伊斯兰教与希贾兹血脉相容
(二)政教一体化
(三)教俗合一化
二 阿拉伯固有文化:沙特人文内涵的重要来源
(一)血缘观念
(二)侠客精神
三 当代阿拉伯思潮:沙特人文内涵的活跃因素
(一)复古主义与世俗主义的激烈博弈
(二)伊斯兰现代主义的积极兴起
(三)中间主义的进退不定
四 中沙人文交往的可行性
(一)中沙人文交往的成果与不足
(二)中沙人文交往的可行性因素
1.政策商贸沟通
2.政治外交贯通
3.人文内涵融通
(三)中沙人文交往的建议及展望
1.重视经贸合作对人文交流的促进作用
2.重视官方交往对人文交流的拉动作用
五 结语
“一带一路”——卡塔尔文化特性及开展人文交流可行性研究*
一 卡塔尔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特性
(一)中间主义概论
(二)盖尔达维和卡塔尔文化中的中间主义
二 卡塔尔的教育文化特色与发展
(一)教育文化概况
(二)教育人才引进
三 卡塔尔的媒体文化特色与发展
四 卡塔尔的体育文化特色与发展
(一)体育文化概况
(二)体育文化外交及成果
五 中卡两国人文交流的可行性
(一)中卡两国的人文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二)推进中卡两国人文交流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带一路”——阿联酋文化特性及开展人文交流可行性研究*
一 阿联酋的教育文化特色与发展
(一)阿联酋教育发展概况
1.基础教育
2.高等教育
(二)阿联酋教育国际交流情况
(三)阿联酋与中国教育交流情况及可行性
二 阿联酋的旅游文化特色与发展
(一)阿联酋旅游发展概况
(二)阿联酋著名旅游景点概况
(三)阿联酋与中国旅游交流情况及可行性
三 阿联酋的体育文化特色与发展
(一)阿联酋传统体育文化概况
(二)阿联酋现代体育文化概况
(三)阿联酋与中国体育交流情况及可行性
四 结语
中东乱局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性作用分析
一 六年回望:中东道路之困
二 以不干涉内政为立场,助力中东自主性发展
三 以工业化为理念,谋求中东实质性转变
四 以多样性为基础,维护中东多元性共存
五 结语
关于埃及青年新文化现象的调查研究*
一 引言
二 本次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埃及青年的生活状况分类(语言、饮食、服装、手机、网吧)
(二)确定调查对象的样本
(三)调查内容的设计
(四)调查的形式与方法
三 调查结论分析
(一)年龄层及职业、收入分布
(二)关于埃及青年频繁使用英阿语混杂语言的结果分析
(三)关于埃及青年减少选择传统食物的结果分析
(四)关于埃及青年选择传统服装的结果分析
(五)关于埃及青年频繁光顾咖啡馆的结果分析
(六)关于埃及青年频繁光顾网吧的结果分析
四 对主要结论产生原因的探讨
(一)埃及语言政策对英语的重视和全球化的影响导致埃及青年频繁使用英语
1.埃及的语言政策
2.全球化的影响
(二)青年思想西化使埃及青年减少选择传统服装与食物
(三)高失业率导致埃及青年经常混迹于咖啡馆、网吧
五 结语
【附录】 调查问卷
阿拉伯语言、文学与文化
伊斯兰文化与阿拉伯人名*
前言
一 伊斯兰文化与阿拉伯人名
(一)伊斯兰文化*
1.伊斯兰文化的核心——伊斯兰教。
2.伊斯兰教教义的集中体现——《古兰经》。
3.穆斯林完美言行的标准——《圣训》。
(二)阿拉伯人名的构成
1.本名(????)
2.昵称(???)
3.父名(????)
4.绰号(????)
5.族名(?????)
二 伊斯兰文化对阿拉伯男子名的影响
(一)以伊斯兰教、经典及教义为名
(二)以真主的本名、美名为名
(三)以诸先知、穆罕默德之名为名
三 伊斯兰文化对阿拉伯女子名的影响
(一)以伊斯兰教教义、经典为名
(二)以穆罕默德的女性亲属名为名
(三)以伊斯兰妇女的特点为名
四 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对阿拉伯人名的影响
(一)伊斯兰教的发展对阿拉伯人名的影响
(二)伊斯兰教的教派差异对阿拉伯人名的影响
五 伊斯兰文化对阿拉伯基督徒人名的影响
结语
框架机制下阿拉伯语近义词辨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一 框架机制及其对阿拉伯语近义词辨析的解释力
二 框架机制下辨析阿拉伯语近义词
1.双框架元素近义词辨析
(1)名词近义词族成员辨析
(2)形容词近义词族成员辨析
(3)动词近义词族成员辨析
2.多框架元素近义词辨析
三 框架机制对阿拉伯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1.通过激发相同框架引导学生解读语义
2.通过激发类似框架引导学生解读语义
3.激发框架中的对立元素是对翻译效果的有益补充
四 结语
传统阿拉伯语法学中的理据概念*
一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术语的来源
(三)范围的限定
二 理据的含义与层次
(一)理据思想的萌芽
(二)宰加吉《语法理据明析》(??????? ?? ??? ?????)
三 ????的性质与等级
(一)伊本·金尼《特征》(???????)
(二)伊本·安巴里《语法本原明证》(??? ?? ???? ?????)与伊本·麦道《回应诸语法学家》(???? ??? ??????)
四 理据的地位与意义
文化差异视阈下的阿汉互译策略研究
一 地理环境的差异
二 社会习俗的差异
三 宗教信仰的差异
四 方言与标准语的差异
五 结语
解读马哈福兹短篇小说《车祸》
一 人物形象解读
二 故事主旨解读
1.对于死亡的思考
2.对于存在的思考
3.对于社会的思考
4.对于宗教的思考
5.对于人生的思考
三 结语
阿拉伯悬诗中的羚羊意象研究
一 阿拉伯半岛上的悬诗与羚羊
(一)贾希利叶时期阿拉伯半岛上的悬诗
(二)阿拉伯半岛的羚羊
二 羚羊意象的内涵及其在悬诗中的表现
(一)内涵“美”的表现
(二)内涵“高贵”的表现
(三)内涵“凄凉”的表现
三 羚羊意象内涵的成因分析
(一)内涵“美”的成因
(二)内涵“高贵”的成因
(三)内涵“凄凉”的成因
四 结语
从修辞手法看太阳和月亮在阿拉伯语谚语中的文化折射
前言
一 “太阳”和“月亮”在阿拉伯语谚语中的修辞
(一)“太阳”和“月亮”在阿拉伯语谚语中的辞巧
1.“太阳”和“月亮”与比喻
2.“太阳”和“月亮”与借代
(二)“太阳”和“月亮”在阿拉伯语谚语中的辞华
1.“太阳”和“月亮”与映衬
2.“太阳”和“月亮”与夸张
二 阿拉伯语谚语中体现出对“太阳”和“月亮”的不同情感
(一)对“太阳”的看法
(二)对“月亮”的看法
(三)“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
三 阿拉伯语谚语中“太阳”和“月亮”反映的文化
(一)地域文化——阿拉伯地区自然环境恶劣
(二)宗教文化——阿拉伯人的宗教敬畏情怀
(三)社会文化——阿拉伯人热爱生活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