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8

陕西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3)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Tech Innovation in Shaanxi (2023)

SSAPID:101-0558-9039-53
ISBN:978-7-5228-1526-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分析研究了陕西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现状及突出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创新驱动篇从促进“双链融合”、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院士专家工作站能级、优化“揭榜挂帅”机制等不同视角研究提出相关创新措施;科技自立自强篇从石油科技、新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空间有效载荷、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不同视角研究提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对策路径;“秦创原”篇从构建知识产权高地、建设“科创飞地”、打造创新驱动网络平台、培育“独角兽”企业等不同视角研究提出相关优化升级对策;案例篇解构分析了陕西法士特智能化转型、清控科创科技成果孵化、“小木耳大产业”科技赋能等典型案例,为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指引。

相关信息

丛书名:陕西蓝皮书
作 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编 辑:宋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陕西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3)》编辑委员会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法律声明

 《陕西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3)》编辑部

 基本子库

 Ⅰ 总报告

  B.1 陕西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一 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理论分析

    (一)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内涵分析

    (二)科技创新体系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三)科技创新体系演进的趋势特征分析

     1.创新主体多元化

     2.资源配置高效化

     3.创新系统体系化

     4.创新模式网络化

     5.创新环境生态化

   二 陕西推进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探索实践

    (一)培育发展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活力

    (二)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三)打造秦创原等高能级创新载体,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四)强化创新政策供给,优化创新生态

   三 陕西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二)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薄弱

    (三)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四)创新系统体系化能力不足

   四 聚力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路径设计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创新发展新动能

    (二)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

    (三)系统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高全要素创新效率

    (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科创资源集聚、成果转化

    (五)构建开放的创新生态,提升创新系统体系化能力

 Ⅱ 创新驱动篇

  B.2 “双链融合”典型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一 发展意义与未来需求

    (一)“双链融合”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

    (二)“双链融合”有助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 发展趋势与机遇挑战

    (一)“双链融合”的发展趋势

    (二)“双链融合”的机遇挑战

   三 融合思路

    (一)打通“双链融合”的堵点卡点,加强体制机制融合

    (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筑牢底板、长板

   四 融合路径

    (一)“点、线、面、体”全方位加快推进“双链融合”载体建设

    (二)强化数字赋能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

  B.3 陕西能源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一 深刻领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要义

    (一)先立后破,分步实施“双碳”战略

    (二)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三)煤炭仍是我国未来30年的主力能源

    (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双碳”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

   二 推进实施“双碳”战略带给陕西能源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一)三大挑战

    (二)三大机遇

   三 系统施策,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一)以“五碳并举”为抓手,推进多元化立体减碳

    (二)以“六化转型”为方向,加快绿色能源基地建设

    (三)立足于“大”,做大做强做优能源经济

    (四)着眼于“绿”,强力推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管理

    (五)落脚于“新”,强力推进新能源、新电力、新技术发展

  B.4 陕西院士专家工作站绩效测度及能级提升研究

   一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功能定位及工作机理分析

    (一)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功能属性

     1.聚集科创资源,联合科技攻关

     2.孵化科创成果,助推转型升级

     3.发挥高端智力资源优势,提供战略咨询

     4.搭建科创交流平台,培养引进高端人才

    (二)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运行机理

     1.产学研合作机制

     2.协同创新机制

     3.创新雨林生态

   二 陕西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与运营成效

    (一)陕西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基本情况

    (二)陕西省级工作站建设运行主要成效

     1.突出柔性引才,集聚与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2.着力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联合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

     3.发挥院士专家战略咨询优势,提供高水平决策建议

     4.注重辐射引领,探索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三 院士专家工作站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评价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1.总方法

     2.指标权重

     3.数据标准化

    (三)评价步骤

     1.三级指标标准化

     2.二级指标生成

     3.一级指标生成

     4.总评分的产生

   四 陕西院士专家工作站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一)院士专家工作站呈现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态势

    (二)院士专家工作站呈现差异化功能分布

    (三)部分工作站重建设、轻运行及产出

    (四)部分工作站重硬件建设、轻制度配套

    (五)部分工作站重专利发明、轻成果转化

   五 面对新形势,提升院士专家工作站能级的政策建议

    (一)发挥吸纳聚集更多的战略科学家作用,为陕西打造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战略咨询、科技预见

     1.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战略决策咨询的功能和学术引领作用

     2.构建院士柔性智库网络体系,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发展

     3.创新工作站决策咨询工作机制,提供高端智力精准支撑

    (二)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支撑引领陕西乃至区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1.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2.提升工作站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3.加强工作站配套政策支持

    (三)加强服务和评估,指导支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提质增效,切实发挥服务建站单位、辐射带动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作用

     1.加强工作站绩效评价

     2.建立院企合作共赢互信机制

     3.突出重点产业的典型示范

  B.5 陕西探索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的实践现状与优化建议*

   一 “揭榜挂帅”:一种促竞争、破桎梏、领风气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

    (一)“揭榜挂帅”的内涵

    (二)“揭榜挂帅”制度的实践模式与工作流程

   二 陕西省“揭榜挂帅”制度探索实践的现状与特点

    (一)多元参与,省科技厅构建明确顶层设计

    (二)逐步推进,各级政府探索实践蔚成风气

    (三)协同合作,多元主体联合“揭榜挂帅”协同破题

   三 陕西省“揭榜挂帅”制度探索实践的挑战与症结

    (一)政策体系:呈现“运动式治理”特征,缺乏实施“揭榜挂帅”长效机制

    (二)应用领域:关注支持头部企业组织实践,没有兼顾中小微企业技术需求

    (三)立项渠道:“征榜”渠道单一与响应延迟问题并存,缺少实时性的立项渠道

    (四)实践规模:“揭榜挂帅”实践范围有限,暂未形成百花齐放的状态

    (五)平台模块:秦创原平台功能窗口导航模糊,“揭榜挂帅”信息资源易得性弱

   四 完善陕西省“揭榜挂帅”制度方案和实践模式的优化建议

    (一)制度优化:完善“揭榜挂帅”制度体系,形成科研管理创新长效机制

     1.建立“揭榜挂帅”长效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2.构建“揭榜挂帅”探索容错的支撑保障机制

    (二)理念优化:创新“揭榜挂帅”制度理念,统筹兼顾中小微企业技术进步

    (三)渠道优化:丰富“揭榜挂帅”立项渠道,分级响应社会“发榜”“揭榜”需求

    (四)行动优化:拓宽“揭榜挂帅”协作范围,实现跨域协同推进百花齐放

     1.明确岗位权责,推进部门“赋权松绑”发挥跨域协同能效

     2.完善多向协调与沟通机制,发挥数字化与智能化协同效用

    (五)平台优化:调整“揭榜挂帅”平台设计,提升目标信息资源的易得性

  B.6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数字乡村建设综合评价研究*

   一 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概况

    (一)国外乡村数字化发展

    (二)国内数字乡村建设

    (三)陕西数字乡村发展情况

   二 数字乡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必要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指导性原则

     4.协调性原则

    (三)评价体系指标筛选

    (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五)确定权重

    (六)评价方法确定

   三 陕西省数字乡村发展测度结果

    (一)陕西省数字乡村总体测度情况

    (二)陕西省数字乡村发展评价分析

    (三)数字乡村综合评价研究结论

     1.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前提

     2.广泛的应用设施是关键

     3.紧密的深度融合是方向

     4.高效的改进治理是重点

     5.专业的人才培养是突破

   四 陕西数字乡村发展对策建议

    (一)推动政策高效落实:构建数字乡村三维建设框架

    (二)夯实数字基础配套:改造“硬件”、升级“软件”

    (三)鼓励农村土地流转:走合作化经营之路

    (四)强化基层数字治理:多元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五)注重数字素养提升:加强农村居民内在数字素养培育

  B.7 陕西“科创中国”区域资源对接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一 “科创中国”区域资源对接机理分析

    (一)区域资源对接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向生产力转化,推动陕西迈向科技强省

     1.科技创新是加快中国发展的推动力

     2.“科创中国”是科技资源供需对接的驱动力

     3.对接机制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力

    (二)区域资源对接机制作用机理

     1.区域资源对接机制的要素沟通

     2.区域资源对接机制的运作动力

     3.区域资源对接机制的平台支撑

     4.区域资源对接机制的主要功能

   二 陕西区域资源对接机制演进趋势

    (一)步骤一:政府政策营造科创环境

     1.加强企业创新能力

     2.挖掘技术供给方潜力

    (二)步骤二:“科创中国”助力“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

     1.科创组织为各创新要素“牵线搭桥”

     2.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三)步骤三:秦创原为陕西创新发展引智添能

     1.打通转化“堵点”,释放创新潜力

     2.“共享机制”紧密结合科技、产业优势

    (四)步骤四:落实“三项改革”为科技成果转化增质提效

     1.稳固陕西省创新发展成效

     2.持续深化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

   三 陕西“科创中国”区域资源对接实施绩效

    (一)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支撑引导逐步显现

     1.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相继落地

     2.秦创原建设政策包全面建立

     3.科技金融支撑能力稳步提升

    (二)科技服务团组织赋能,服务有效开展,产学研融合成效显著

     1.服务工作稳定有效开展

     2.产学研协同效率逐步提升

    (三)秦创原平台释放潜能,资源共享环境持续优化

     1.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2.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日益增多,平台省际交流合作着力开展

   四 陕西“科创中国”区域资源对接的路径创新

    (一)路径一: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出台科技新政促转化,形成支撑机制

     1.深化组织领导,发挥协调指引功能,发挥创新引导作用

     2.完善顶层设计,出台政策支撑,进行宏观引导规划

     3.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科创力度,解决后顾之忧

     4.推进政策要素统筹,完善科创平台建设,保障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5.深化跟踪监督,降低转化风险,实现质效升级

    (二)路径二:贯通各方力量,全面加速推进两链融合,形成融合机制

     1.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

     2.学研方主力作用的激发

     3.市场主导作用的推进

     4.政府主推作用的体现

    (三)路径三:打通转化堵点,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共享机制

     1.汇聚各方创新资源

     2.招才引智,打造“科技经纪人”队伍

     3.供需的精细化对接

     4.扎实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五 进一步促进“科创中国”资源区域对接的政策建议

    (一)陕西省“科创中国”区域资源对接深入开展的几个问题

     1.科技中介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2.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加强

     3.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制有待改进

    (二)深化陕西省“科创中国”区域资源对接实施的建议

     1.借鉴他山之石,提高科技中介服务能力

     2.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3.多维度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

  B.8 陕西光子产业创新全生态体系建设研究

   一 光子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介绍

     1.光子学是与电子学平行的科学

     2.光子技术是电子技术的非对称性技术

     3.光子产业像电子产业一样,将催生万亿级“消费光子”产业

     4.光子产业链上下游基本构成

    (二)产业发展现状

     1.全球光子产业整体情况

     2.国内光子产业发展情况

     3.陕西省光子产业发展情况

      (1)科研基础雄厚,顶尖人才会聚

      (2)技术积累完备,竞争实力一流

      (3)产业先发优势明显,集群初步形成

   二 陕西省光子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突出的问题分析

    (一)面临的形势

     1.推动光子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紧迫

     2.巩固先发优势、抑制光子企业“外流”的态势严峻

     3.光子企业快速壮大催生的新需求与当前创新要素支撑不足的现实困境

    (二)突出问题分析

     1.对光子产业的战略重视程度要持续

     2.光子产业链补链、强链任务艰巨

     3.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前瞻性部署不够

     4.光子金融链条有待进一步完善

     5.光子产业人才培育供给难以满足光子产业需要

     6.光子产业专项政策体系缺失

   三 陕西省光子产业发展解决方案

    (一)产业链提升思路

    (二)聚焦发展三大领域

     1.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

     2.光子材料与芯片

     3.光子传感

    (三)产业提升解决方案

     1.继续推行完善陕西省光子产业“链长制”工作机制

     2.出台一套光子产业专项政策

     3.实施光子产业链企业补链、强链计划

     4.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吸引产业聚集

     5.设立陕西光子产业基金群

     6.建设一流光子产业聚集区

  B.9 陕西知识产权证券化实施路径研究*

   一 引言

   二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一)产权交易理论

    (二)资产重组原理

    (三)风险隔离原理

    (四)信用增级原理

   三 国内外知识产权证券化现状

    (一)国外现状

     1.美国

     2.日本

    (二)国内现状

     1.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快速发展

     2.国内典型案例

      (1)北京

      (2)广州

      (3)深圳

      (4)上海

   四 知识产权证券化基本业务模式

    (一)供应链金融模式

    (二)融资租赁模式

    (三)二次许可模式

    (四)质押贷款模式

    (五)其他创新模式

   五 知识产权证券化方案设计

    (一)支持政策

     1.建立知识产权证券化推进协调联动机制

     2.引入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管理人

     3.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有关奖补政策

    (二)参与主体

    (三)交易结构

    (四)基础资产

   六 陕西省知识产权证券化现状

    (一)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二)金融机构支持政策较好

    (三)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七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的意识不强

    (二)激励和配套证券化的扶持政策不够完善

    (三)底层资产类型不多

    (四)风险管控机制缺失

   八 路径选择

    (一)加强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的顶层设计

     1.培育知识产权证券化意识

     2.建立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管理人制度

     3.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及交易体系

     4.建立合理适当的补贴激励政策

    (二)选择优质项目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试点

     1.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培育工作

     2.在自贸试验区及产业园区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

     3.明确项目管理人和原始权益人,设计证券化交易结构

     4.选择合适的基础资产

     5.建立完善的后续管理和跟踪机制

     6.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三)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操作机制

     1.建立知识产权现金流合理划分机制

     2.设立瑕疵资产赎回机制

     3.建立提前终止机制

     4.设立后备服务机构

 Ⅲ 科技自立自强篇

  B.10 石油科技自立自强与发展研究

   一 引言

   二 石油能源科技发展现状

    (一)石油能源的重要价值与战略地位

     1.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具有重要地位

     2.石油在世界格局中具有鲜明的地缘和政治属性

     3.石油对世界经济具有较强影响

     4.石油产品跨区贸易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

    (二)我国石油能源发展现状总体分析

     1.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

     2.油气增储上产难度日益增加,亟须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石油炼制产能提高,石油化工高端产品不足

     4.国家骨干管网保障格局基本形成,零售终端支线仍需完善

    (三)陕西石油能源发展现状分析

     1.陕西油气资源丰富

     2.油气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3.油气相关领域科教资源丰富

   三 陕西石油能源科技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科技研发投入不足

     1.投入渠道相对单一

     2.基础研发占比较低

    (二)产学研用结合不够

     1.相关政策推进较慢

     2.两链融合不够深入

     3.高水平研发平台效能发挥不够、数量不足

    (三)行业高层次人才紧缺

     1.高层次人才引进乏力

     2.高层次人才效能发挥不足

     3.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四 解决方案及路径

    (一)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油气勘探领域

     2.油气开发领域

     3.石油炼化领域

     4.信息技术领域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1.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协同创新

     2.促进两链融合,加速成果转化

     3.加速高水平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健全人才引培机制,提升科技新动能

     1.健全人才引进机制

     2.创新人才使用方式

     3.打造人才培养体系

     4.实施人才保障措施

  B.11 陕西推进新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空间有效载荷高水平自立自强发展路径研究

   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情况回顾

    (一)整体建设情况

    (二)空间有效载荷自主可控发展情况

    (三)空间有效载荷自立自强的主要成果

   二 新一代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

     1.星座层发展趋势

     2.空间有效载荷发展趋势

     3.空间信号层发展趋势

    (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趋势

   三 以空间有效载荷自立自强持续支撑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建设

    (一)立足系统顶层需求,央地联合深度参与大系统论证

    (二)立足星地一体融合论证,促进天地一体化应用发展

    (三)坚持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技术和产品自主可控

    (四)加强空间载荷技术牵引,促进产学研用融合

    (五)建立产业链体系,确保工程研制顺利开展

   四 陕西推进新一代北斗产业发展路径探讨

    (一)充分发挥在陕军工企业优势

    (二)创新北斗应用场景

    (三)聚合北斗产业集群

    (四)打造北斗生态产业

  B.12 产业链自主可控条件下陕西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研究

   一 产业链自主可控评价体系构建

   二 陕西省集成电路产业链自主可控评价

    (一)资源维度自主可控情况

     1.陕西省拥有集成电路主要材料龙头企业,弥补国内集成电路材料环节空缺

     2.陕西省集成电路设备企业集中在封测环节,企业布局偏科严重

     3.陕西省缺乏集成电路上游技术企业,中游技术企业有聚集优势

    (二)制度维度自主可控情况

     1.陕西省在集成电路标准制定工作中参与度低

     2.陕西省产业链规划部署有力,但人才吸纳政策有待完善

    (三)市场维度自主可控情况

     1.国内、省内市场发展迅速

     2.国内、省内高端产品缺失导致贸易逆差扩大

   三 陕西省集成电路产业链自主可控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军企业培育

    (二)重视人才培养

    (三)构建省内企业协同发展机制

  B.13 “双碳”背景下陕西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一 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陕西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已成

    (二)陕西发展新能源汽车时已至

    (三)陕西发展新能源汽车局已布

   二 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多数车企规模较小

    (二)车企经济效益较低

    (三)现有产能释放不足

    (四)零部件配套能力弱

    (五)创新研发能力较弱

    (六)使用环境仍需完善

   三 陕西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思路与发展模式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模式

     1.创新发展

     2.集约发展

     3.错位发展

     4.跨越发展

   四 陕西省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发展路径规划

    (一)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带动汽车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二)重视知名汽车品牌引进,扩展现有企业新业务板块

    (三)重视技术研发中心引进,提高招商引资技术溢出效应

    (四)构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协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五)加快高端人才引进集聚,打造西部汽车产业人才“洼地”

    (六)优化资源配置,启动车网融合布局规划

    (七)提高本地零部件配套率,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八)强化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汽车产业新领域突破发展

  B.14 陕西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研究

   一 智慧城市中的新型技术风险

    (一)数据依赖性带来的风险

    (二)自主性带来的风险

    (三)“商研一体”带来的风险

   二 陕西省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安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型技术风险与多种风险叠加

    (二)数据基础设施不足导致人工智能安全难以保障

    (三)从头规划,后发先至

   三 政策建议

    (一)规划AI安全的新基建:数据“三通一平”

    (二)成立人工智能委员会,推动多学科联合评估审查和教育

    (三)增加基础设施冗余性,应对智慧城市新型技术风险

 Ⅳ “秦创原”篇

  B.15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一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建设的价值意义分析

    (一)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创造性落实

    (二)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推动陕西科教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的创新性举措

    (三)创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将加速促进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转变

   二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发展整体活力

    (二)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着力发挥服务全省功能作用

    (三)加速聚集国内创新资源,发展壮大优质科创企业

    (四)持续完善孵化转化体系,探索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

    (五)大力推进开放合作,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三 打造高能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的思路举措

    (一)聚焦“四链融合”,进一步夯实西咸新区创新根基

    (二)聚焦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西咸新区创新动能

    (三)聚焦企业孵育,进一步打造创新型企业栖息群落

    (四)聚焦产业发展,进一步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五)聚集人才引培,进一步筑牢人才引领驱动战略性支撑

    (六)聚焦创新生态,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B.16 秦创原知识产权创新引领高地建设路径研究

   一 引言

   二 知识产权支撑秦创原创新高地建设初步探索

    (一)强化规划统筹,融入秦创原发展大局

    (二)提升保护效能,做优秦创原创新生态

    (三)强化运用支撑,做强秦创原创新主体

    (四)强化服务供给,做实秦创原基础支撑

   三 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工作尚未有效匹配秦创原引领定位

    (二)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尚未有效满足秦创原竞争需要

    (三)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尚未有机嵌入秦创原政策体系

    (四)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尚未有力支撑秦创原创新生态

   四 秦创原知识产权创新引领高地建设路径设计

    (一)提升知识产权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的赋能作用

    (二)建强高校和企业两个主体,提升秦创原创新能级

    (三)聚焦保护和运用两个关键,增强秦创原创新动力

    (四)强化信息和人才两个支撑,优化秦创原创新生态

  B.17 秦创原“科创飞地”建设研究

   一 “科创飞地”的探索与发展

    (一)飞地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二)“科创飞地”的出现与发展

   二 秦创原“科创飞地”的发展情况

    (一)“科创飞地”的实践

    (二)“科创飞地”的主要形式

    (三)“科创飞地”发展的主要成效

    (四)“科创飞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科创飞地”的典型案例

    (一)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

     1.飞地孵化,本地壮大

     2.飞地研发,本地转化

     3.飞地引进,本地使用

    (二)中国西部创新港铜川创新谷

    (三)秦创原西安—商洛“飞地研究院”

   四 促进秦创原“科创飞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精准定位“科创飞地”的功能

     1.跨区域双链联动的新平台

     2.成果产业化落地的新平台

     3.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4.要素跨区域融合的新生态

    (二)增强“科创飞地”体系化配置创新要素的能力

     1.构筑“科创飞地”生态圈

     2.强化人才引育机制

     3.健全技术交易体系

     4.优化科技金融体系

    (三)探索“科创飞地”的新模式

     1.推广复制渭南模式

     2.建设伙伴科技园区

     3.打造总部经济飞地

     4.构筑总窗口开放式“科创飞地”

    (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科技飞地

     1.科技研发飞地

     2.科技人才飞地

     3.科技孵化器飞地

     4.成果转化飞地

    (五)完善“科创飞地”建设多元化投资体系

     1.构建全链条股权融资体系

     2.畅通市场化融资担保通道

     3.开发特色金融创新产品

     4.创新科技金融服务

    (六)健全“科创飞地”保障机制

     1.建立“科创飞地”专项资金

     2.完善“科创飞地”政策体系

     3.加强“科创飞地”创新服务

     4.加强人才激励

     5.完善考评机制

  B.18 秦创原创新驱动网络平台建构研究*

   一 秦创原创新驱动网络平台建设的价值意义

    (一)破解科技资源共享难题

    (二)促进供给需求高效对接

    (三)推进大数据分析支撑科学决策

    (四)打造科技应用场景

   二 秦创原创新驱动网络平台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一)以数据互联互通为基础

     1.梳理科技资源数据并制定数据标准

     2.搭建科技资源数据基础平台

     3.建设科技资源数据中心

    (二)以科创服务功能为手段

    (三)以数据创新应用为目标

     1.面向数据可视化的统计分析应用

     2.面向不同决策场景的数据深化应用

   三 秦创原创新驱动网络平台建设的实践成效

    (一)加大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促进数实深度融合

     1.打造了科技资源数据池

     2.实现了横纵数据互联互通

    (二)促进供给需求高效对接,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1.研发服务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

     2.金融服务扎实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3.孵化服务多维助推企业育成壮大

     4.政策服务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创业

    (三)构建数字化“三器”,大数据支撑科技创新决策

     1.助力“两链融合”

     2.促进成果转化

     3.推动企业孵化

  B.19 陕西“独角兽”企业培育路径研究*

   一 陕西省“独角兽”企业成长环境现状

    (一)陕西省“独角兽”企业方兴未艾

    (二)陕西省人才资源丰厚

    (三)陕西省大力发展高水平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四)成果转化效率稳步提升

    (五)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突破

   二 陕西省“独角兽”企业创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与四川省、浙江省“独角兽”企业创业生态环境对比

    (二)陕西省“独角兽”企业成长环境短板分析

    (三)陕西省发展“独角兽”企业的SWOT分析

     1.优势

      (1)人才资源丰富

      (2)宽松的创业环境

      (3)完善的科创政策

      (4)“硬科技”产业基础良好,能源资源雄厚

     2.劣势

      (1)大型平台型企业孵化力量不足

      (2)产业聚集度不高

      (3)私募基金管理人才少

      (4)陕西省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3.机会

      (1)陕西省政府大力支持

      (2)陕西省区位优势明显

      (3)陕西省市场环境总体趋势向好

     4.威胁

      (1)创业风险较大

      (2)其他省份“独角兽”企业实力强劲

   三 促进陕西省“独角兽”企业培育的政策建议

    1.孵化阶段

     (1)优化平台资源,孵化潜力项目

     (2)打造环境体系,增强创业活力

    2.种子“独角兽”阶段

     (1)健全融资政策,实现资本赋能

     (2)强化引智政策,增加人才供给

     (3)完善科创政策,提升创新能力

    3.“准独角兽”阶段

     (1)完善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2)建设高水平中介服务队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4.“独角兽”阶段

     (1)加强政策保障

     (2)建立资本机制

 Ⅴ 案例篇

  B.20 陕西法士特高智新智慧工厂*

   一 引言

   二 法士特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三 法士特数字智慧工厂:“四个一”智能制造新模式

    (一)组织变革方面

    (二)先进制造方面

    (三)数字制造方面

    (四)智能化提升方面

    (五)技术创新方面

    (六)绿色制造方面

   四 法士特数字转型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一)以智能制造促进企业数字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二)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践行可持续发展

   五 主要结论

  B.21 清控科创“一体两翼”科创孵化

   一 立足清华品牌,赋能“秦创原”

   二 力促成果转化,贡献“资源力”

    (一)引才引智,孵化多位科创明星

    (二)引企助企,加速科创项目转化

     1.助力“星环聚能”获得数亿元天使轮融资

     2.助力“引汉济渭”获得订单并实现创收

     3.帮助“清秀生态”获得秦创原春种基金100万元股权融资

    (三)加大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 “一体两翼”科创孵化特色模式

    (一)一体:“学院+”服务计划

    (二)“两翼”:“西咸创业π”计划

    (三)“两翼”:《科创新星说》品牌栏目

   四 科创孵化特色创新措施

    (一)挖掘一批“产业推手”

    (二)提供“陪伴式一站式服务”

    (三)提供全方位精准辅导

   五 展望与启示

  B.22 科技赋能“小木耳大产业”*

   一 聚焦木耳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化发展

   二 聚焦木耳产业,推动科技创新赋能

    (一)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战略

    (二)打造种质资源保障体系

    (三)技术帮扶提高产业化水平

    (四)科技助力质量品牌打造

    (五)研发培训体系强化产业优势

   三 聚焦木耳产业,多措并举推动产业链发展

    (一)保障产业发展的种质资源

    (二)实现生产方式现代化集聚发展

    (三)坚持以市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

    (四)实施品牌化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四 关键与启示

    (一)立足自然禀赋选准产业是关键

    (二)科技助力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三)创新驱动是做强做优的原动力

    (四)产业数字化是提质增效的方法

    (五)规划引领产业标准化发展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六)机制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五 结语

 皮书数据库

 摘要

余江、管开轩、李哲等:《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强化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8期。

陈芳、万劲波、周城雄:《国家创新体系:转型、建设与治理思路》,《科技导报》2020年第5期。

赵炎、王玉仙:《面向2035年的分布式创新》,《中国科技论坛》2020年第10期。

贾晓峰、高芳、胡志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结构、功能、生态视角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21年第22期。

冯泽、陈凯华、陈光:《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在中国:演化与未来展望》,《科学学研究》2021年第9期。

陕西省统计局:《科创实力显著提升,创新硕果成绩斐然》,《陕西日报》2022年10月12日。

王飞:《构筑高水平创新生态 为实体经济持续赋能》,《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2年第8期。

刘明熹、万劲波、韩辉:《打造科技创新体集群 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2年第8期。

杨友麒:《“双碳”形势下能源化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进展》,《现代化工》2023年第1期。

吕指臣、胡鞍钢:《中国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路径与现实意义》,《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柴文忠:《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北京观察》2022年第9期。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朱巍、程艳、张柳:《国内发展“院士经济”的实践经验及启示》,《科技中国》2018年第2期。

刘畅、李鹏:《院士工作站服务天津区域经济长效机制研究》,《中国轻工教育》2016年第4期。

邓华彬、方跃钢、傅小勇、陈朗、杨贵辉:《黄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科协论坛》2018年第10期。

白露、金田林、李安安:《我国院士专家工作站模式及其选择》,《科协论坛》2015年第12期。

何贤君、郎擎宇:《揭榜挂帅 保险护航 金华开出全国首份“揭榜险”保单》,《浙江在线》2020年6月22日。

司林波、孟吉、张盼:《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探索创新的基本模式与实践情境——基于国内实践的多案例比较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22年第7期。

宋兆祥、司林波:《国际科技悬赏的发展历程、实践模式与经验启示——对新世纪以来典型科技悬赏项目的多案例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年第7期。

《浙江劳模工匠“揭榜挂帅”志愿服务山区》,《工人日报》2022年7月14日。

梅燕、鹿雨慧、毛丹灵:《典型发达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总结与比较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年第3期。

李依浓、李洋:《“整合性发展”框架内的乡村数字化实践——以德国北威州东威斯特法伦利普地区为例》,《国际城市规划》2021年第4期。

钟文晶、罗必良、谢琳:《数字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改革》2021年第5期。

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数字乡村项目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20)》,2022年5月30日。

方迎君、张奇琦:《浙江省数字乡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乡村科技》2020年第11期。

李振、张瑜:《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研究》,《当代农村财经》2022年第2期。

朱红根、陈晖:《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水平测度、时空演变及推进路径》,《农业经济问题》2022年第7期。

沈剑波、王应宽:《中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19年第24期。

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年第5期。

张鸿、马超、杜凯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高质量发展测度研究——基于陕西951份调研问卷的实证分析》,《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

冯朝睿、尹俊越:《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的我国电商扶贫效率研究》,《兰州学刊》2021年第11期。

Rosedc,Wheelerr,Winterm,et al.,“Agriculture 4.0:Making it Work for People,Production,and The Planet”,Land Use Policy,2020,100:104933.

Maat H.,Science Cultivating Practice:A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The Netherlands and its Colonies 1863-1986. 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2001.

米磊:《光子芯片能否让中国“换道超车”》,《瞭望》2022年第2期。

邱元武:《21世纪是光子时代》,《激光与光电子科学进展》2000年第1期。

李劲松:《21世纪的光电子产业》,《科学时报》2001年2月19日。

米磊:《光电子信息产业有条件率先突破》,《瞭望》2022年第30期。

王华:《光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第12期。

张育川:《我国激光产业十年》,《激光与红外》2000年第3期。

李珣:《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分析》,《无限互联科技》2017年第16期。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21〕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21年8月2日。

《关于做好2020年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0〕40号),2021年4月30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陕政发〔2022〕10号),陕西省政府办公厅,2022年5月18日。

《陕西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陕知发〔2021〕43号),陕西省知识产权局、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9月8日。

廖伟吉、谢恒、丁坚、马新明、刘凯达、池艳秋:《广东知识产权证券化蓝皮书》,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2020。

《我国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文科一期ABS”在深交所成功获批》,碳排放交易网,2018年12月16日,http://www.tanpaifang.com/tanguwen/2018/1216/62621.html。

《广州市全力打造知识产权强市新高地》,中国发展网,2020年4月27日,http://www.chinadeve lopment.com.cn/news/zj/2020/04/1639437.shtml。

《浦东科创2期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成功发行》,中国经济网,2020年8月15日,网址,http://finance.ce.cn/stock/gsgdbd/202008/15/t20200815_35531328.shtml。

《11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逾20亿元》,《中国质量报》2021年4月30日。

《全国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发行情况分析报告(2022)》,北京智慧财富知识产权金融研究院、北京中金浩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1月18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http://zfxxgk.nea.gov.cn/2022-01/29/c_1310524241.htm。

陕西省政府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http://www.shaanxi.gov.cn/zfxxgk/fdzdgknr/zcwj/szfwj/szf/202103/t20210316_2156630.html。

国家能源集团:《国家能源:以科技创新支撑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国资报告》2022年第5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2》,《中外企业家》2020年第4期。

窦立、李大伟、温志新等:《全球油气资源评价历程及展望》,地质出版社,2022。

吴晓智、柳庄小雪、王建等:《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分布及重点勘探领域》,《地学前缘》2022年第6期。

杨罕、彭建标、肖汶等:《“双碳”目标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能源产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科技导报》2022年第6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2022年11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年9月26日。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4版),2019。

谢军:《卫星导航系统与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自主创新引领大国风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学习月刊》2021年4月20日。

张奋、贾小林、阮仁桂、王龙、宗文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行业应用分析》,《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O1卫星导航行业应用》,2021。

张奋:《北斗系统应用趋势分析》,《卫星应用》2021年8月25日。

《北斗RDSS民用需求分析报告》,2011。

陆立军、薛天:《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化亟待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经济参考报》2015年5月26日。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satellite navigation industry medium-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EB/OL].(2013-09-26)[2020-09-16].http://www.gov.cn/zwgk/2013-10/09/content_2502356.htm.

李仲平、冯志海、徐樑华等:《我国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20年第5期。

伦家兴:《战略性物流产业价值链自主可控评价及优化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白雪洁、宋培、艾阳等:《中国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经济学家》2022年第6期。

周观平、易宇:《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安全可控水平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21年第11期。

李传志:《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

陈启颖、李传志:《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研究》,《供应链管理》2022年第3期。

乔英俊、赵世佳、伍晨波等:《“双碳”目标下我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软科学》2022年第6期。

钟志华、乔英俊、王建强等:《新时代汽车强国战略研究综述(二)》,《中国工程科学》2018年第1期。

陈轶嵩、兰利波、郝卓等:《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综述及趋势展望》,《汽车工程学报》2022年第4期。

公丕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特征表现与提升路径》,《现代管理科学》2022年第4期。

韩祥娜:《西安汽车产业集群的模式研究》,《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第10期。

黄光辉:《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理论观察》2007年第2期。

《陕西汽车工业2022年1-8月运行情况》,http://www.shanqx./com/showtjzq.asp?id=2167。

应杰耀:《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网数据安全问题研究进展》,《电子科技》2023年第3期。

姜野:《算法的法律规制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0。

章小杉:《人工智能算法歧视的法律规制:欧美经验与中国路径》,《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徐凤:《人工智能算法黑箱的法律规制——以智能投顾为例展开》,《东方法学》2019年第6期。

王伟洁、邓攀科、吕志远:《欧盟2021年〈人工智能法〉研究》,《信息安全研究》2022年第2期。

Bryce Goodman,“Discrimination,Data Sanitisation and Audit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s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European Data Protection Law Review,Vol.2,No.4,2016,pp.493-605.

Burrell,J.,“How the machine ‘thinks’:Understanding opacity in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Big Data & Society,2016,3(1).

Joshua A. Kroll,Joanna Huey,SolonBarocas,Edward W. Felten,Joel R. Reidenberg,David G. Robinson,Harlan Yu,“Accountable Algorithms”,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2017,Vol.165,No.3,pp.633-70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社,2022年10月25日。

赵江、李宁:《关于推动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思考与建议》,《新西部》2022年第6期。

徐崧涵:《“双链”深度融合视阈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与对策》,《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张蔚文、麻玉琦、李学文、卓何佳:《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研究》2021年第7期。

杨彦帆、李欣怡等:《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1日。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十项措施》,2021年9月。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陕西省“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2021年9月29日。

陕西省委依法治省办:《关于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提供法治保障的意见》,2022年7月。

国家知识产权局:《〈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相关条款制定指引(试行)〉解读》,2021年10月18日。

邓楠、吴超:《陕西省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陕西日报》2022年10月12日。

戴希兵:《安徽省知识产权产业生态系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

李志强、魏鑫:《让“知产”变“资产”西安推进秦创原知识产权运营转化》,《陕西日报》2022年9月21日。

顾荣:《我市全域建设秦创原格局基本形成》,《西安日报》2022年5月12日。

刘慧明:《创新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机制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王嘉楠、李倩:《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知识产权服务》,《国际商报》2022年9月29日。

薛诗彤:《加速推进高校高价值专利转化 西安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运营转化对接活动》,三秦网,2022年9月21日。

邢战雷、马广奇、刘国俊、孙艳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陕西模式”》,《中国高校科技》2019年第6期。

赵东:《建好用好秦创原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西部》2022年第6期。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杭州建设“科创飞地”的战略思考与模式分析》,《特区经济》2022年第11期。

廉军伟、曾刚:《科创飞地嵌入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运行机理——以浙江新昌县为例》,《科技管理研究》2021年第16期。

沈波、刘丹、皮付见、栾瑞、王君君、吴卜圣、霍西恒、罗继业、刘镇承:《构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科创载体——大飞机创新谷建设的探索、成效与展望》,《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2020》(第四届)(下卷),2020年。

顾新建、杨青海、顾复、代风、纪杨建:《科技资源共享的需求、内容、方法体系框架》,《科技管理研究》2020年第23期。

赵隆华、侯瑞:《大数据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型智能服务平台模式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21年第2期。

陈凯华、冯泽、孙茜:《创新大数据、创新治理效能和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年第6期。

陈国青、曾大军、卫强、张明月、郭迅华:《大数据环境下的决策范式转变与使能创新》,《管理世界》2020年第2期。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化政府》,《领导决策信息》2019年第4期。

尹西明、苏雅欣、陈劲、陈泰伦:《场景驱动的创新:内涵特征、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年第15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中国省份营商环境报告2020》,https://www.gsm.pku.edu.cn/info/1316/22719.htm。

陈强、肖雨桐、刘笑:《京沪独角兽企业成长环境比较研究——城市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视角》,《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0-12/27/content_5573810.htm。

王益澄、陈璐璐、林雄斌、葛亚军:《中国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要素研究》,《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1年第1期。

解树江:《独角兽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中国中小企业》2021年第11期。

张岭、张田莉、梁杰:《独角兽企业成长规律及培育路径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21年第5期。

张梅:《今年我省新建省级创新创业平台超40家》,《陕西日报》2021年2月23日。

马邈:《我国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委员会,2022。

乔非、孔维畅、刘敏、王坚、张浩:《面向智能制造的智能工厂运营管理》,《管理世界》2023年第1期。

张宏斌、吴锋:《基于自动化排布算法的工厂系统布局方法》,《工业工程与管理》2020年第4期。

李鸿磊、黄速建:《智能化时代的商业模式特征及创新路径》,《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6期。

高晓涛:《法士特:强化四个引领 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商用汽车新闻》2022年第1期。

肖献法:《法士特8类展品聚焦:传统+新能源+智能化》,《商用汽车》2019年第5期。

郑曦:《一流高校产学研共生体建设理念与路径——基于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的实践》,《科技管理研究》2022年第22期。

陈子韬、袁梦、孟凡蓉:《政府资助、科技类社会组织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科学学研究》2023年第1期。

杨向卫、朱小芳、孙冰红:《“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行业高校特色发展实证研究——以陕西8所行业高校为例》,《中国高校科技》2020年第7期。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委员会,2022。

《科技战贫的木耳院士——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吉林农业大学,http://zixun.mushroommarket.net/202103/02/195712.html。

梅林海:《柞水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商洛日报》2021年5月8日。

马敖:《辽宁省岗山省级森林公园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