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18

生态女性主义图书

SSAPID:101-0552-6189-05
ISBN:978-7-5097-1938-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生态女性主义与女性生态主义两个视角来阐述女性和自然之间的天然认同关系,并认为女性和自然是共同遭受男权压迫和支配的处于附属地位的“他者”。本书从批判男权思想入手来分析女性和生态问题,在反对男权压迫与支配的斗争中寻求解放女性和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王晓卿;李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文学理论

 后记

 绪论 生态的女性主义与女性的生态主义

 第1章 神言、人言与文明之初

  伊甸园与它的“管家”——《圣经·创世记》中的人与自然

   神与自然

   人与自然

   男与女

   善与恶

  “妇道”的缘起——《圣经·创世记》中的女性身份

   不育的母亲

   生,不生——女人的道德

   当妻子成为妹妹

   越矩的女儿

  自然与文明的原生态——《圣经》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创造的女神

   失落的女神

   自然与灵性的结合——神/女神(God/Godess)

   小结

 第2章 激情、毁灭与生态审美

  苏珊·桑塔格的女性主义思想与文学创作观

   桑塔格女性主义思想概述

   双重命运:桑塔格的女性主义文学观

  从沮丧到和解——《床上的爱丽斯》中的女性命运魔咒*

   《床上的爱丽斯》:女性的悲哀与愤怒

   历史与虚幻的糅合:悲剧底色上的女性命运拼贴

   理性重压下的沮丧与反抗:爱丽斯与她的父兄

    (一)生命就是一场试验——爱丽斯与父亲

    (二)怜悯是一种误解——爱丽斯与兄长

   不同方式的绝望:“疯狂的茶会”中的悲剧人生

    (一)玛格丽特·福勒的激情人生及其悲剧性死亡

    (二)艾米莉·迪金森:半生幽居的女诗人

    (三)悲痛的昆德丽与愤怒的迷尔达

   仅有想象是不够的

  人与自然的互喻——《火山恋人》中的审美、激情与毁灭*

   《火山恋人》的多种解读

   “火山的恋人”:威廉·汉密尔顿爵士的审美与激情

   “可塑的美”:“爵士夫人”埃玛的自我成就与毁灭

   革命的火山:那不勒斯共和革命

   超越自然与天性的“仁慈”

  适者如何生存——《在美国》中的女性奋斗之路*

   《在美国》:桑塔格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从卑微中崛起:女性如何成功

   乌托邦的幻灭:回归自然的失败

   东山再起:迎合消费社会

   从乌托邦精神到消费主义

   小结

 第3章 魔幻、哥特与生态网络

  安杰拉·卡特的文学创作与相关研究

  双性同体镜像和被改造的自然——读安杰拉·卡特的短篇小说《倒影》

   双性同体:理想与镜像

    (一)双性同体的理想与对单一性别的改造

    (二)改造的失败与双性同体的乌托邦

   被改造的自然:镜像与多样性

    (一)此界中的自然与镜界中的自然

    (二)自然的镜像和生物的多样性

  生态网络的割裂与重建——评《新夏娃的激情》*

   生态女性主义思潮中的两个重要观点

   生态网络的割裂及其引起的混乱

   重建生态网络的努力和失败

    (一)母权乌托邦的重建努力

    (二)父权暴君的重建努力

    (三)新夏娃的诞生

   最后的和解

  生态女性主义思潮中的温馨小品——论《与狼为伴》中的两性欲望与自然之关系*

   安杰拉·卡特和生态女性主义思潮

   《与狼为伴》的戏仿母本:经典童话《小红帽》

   《与狼为伴》的结构与内涵解读

    (一)“序言”作为潜文本对主题的铺垫作用

    (二)对“父权文化传统话语”的颠覆

    (三)故事的真正寓意和结尾对“两性和谐平衡主题”的深化

   小结

 第4章 成长、家园与生态和谐

  打开“潘多拉的盒子”——电影《阿凡达》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阿凡达》挑战人类中心主义

   《阿凡达》的生态中心意识

   《阿凡达》中的生态整体主义、文化平等和精神生态圈

   《阿凡达》对西进运动的反思

  微笑的哀鸣——《海豚湾》的生态预警

   生态危机的根源和生态灾难的预警

   海豚的权利——让它们自在

   用影像寻找解救海豚的生机

  自然的救赎——《蜜蜂的秘密生活》中的女性成长

   从文本到影像

   男性——他者的藩篱

   女性——求索中团结关爱

   蜂场——疗伤中成长

   戴锁链的黑人圣母——自我的归属

   小结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把对男权中心主义的批判列为认识生态问题的关键,重新定位女性和自然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文学研究开拓了一片崭新的阐释空间。本书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经典文本进行了深入、独到的分析和阐释,追溯了对自然和女性压迫的根源,反映了当代女性作家和生态影像作品对人文和生态问题的关切,揭露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压迫本质,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为伴、诗意共栖的可能。

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King,Ynestra,“The Ecology of Feminism and the Feminism of Ecology,” in Judith Plant(ed.),Healing the Wounds:The Promise of Eco-feminism(Philadelphia:New Society Publishers,1989).

Plumwood,Val,Feminism and the Mastery of Nature(London and New York:Rutledge,1993).

Rosemary Radford Ruether,New Woman,New Earth:Sexist Ideologies and Human Liberation(New York:Seabury Press,1975).

Warren,Karen J.,Eco-feminist Philosophy:A Western Perspective on What It Is and Why It Matters(Oxford:Rowman & Little Field Publishers,2000).

White,Lynn,“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 Crisis,” in Cheryll Glotfelty & Harold Fromm(ed.),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Athens: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6).

〔法〕阿尔伯特·史怀泽:《敬畏生命》,陈泽环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美〕阿兰·邓迪斯:《西方神话学读本》,朝戈金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古罗马〕奥古斯丁:《上帝之城》(英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第21页。

〔美〕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吴国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李瑞红:《罗斯玛丽·雷德福·鲁塞尔的生态女性主义神学思想研究》(博士论文)。

刘洪一:《圣经的叙事话语》,《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6期。

刘建军:《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美〕罗斯玛丽·罗特:《性别主义与言说上帝》,杨克勤、梁淑贞译,道风书社,2004。

〔德〕尤根·莫尔特曼:《创造中的上帝——生态的创造论》,隗仁莲等译,三联书店,2002。

苏贤贵:《生态危机与西方文化的价值转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5卷第1期(总185期)。

荷兰时代图书公司:《早期文明的史诗:中东神话》,薛祖仁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Alter,Robert,The Art of Biblical Narrative(New York:Basic Books,1981).

Borresen,Kari Elisabeth,Subordination and Equivalence:The Nature and Role of Woman in Augustine and Thomas Aquinas(Kampen:Kok Pharos Pub.House,1995).

Brenner,Athalya,The Intercourse of Knowledge:On Gendering Desire and‘Sexuality’in the Hebrew Bible(Brill,Leiden,New York,Koln,1997).

Cassuto,Umberto,The Goddess Anath:Canaanite Epics of the Patriarchal Age,translated by Israel Abrahams(Jerusalem:Magnes Press,1971).

Cross,Frank Moore,Canaanite Myth and Hebrew Epic(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3).

Exum,J.Cheryl,Fragmented Women:Feminist(Sub)versions of Biblical Narratives(Valley Forge:Trinity Press,1993).

Fuchs,Esther,Sexual Politics in the Biblical Narrative:Reading the Hebrew Bible as a Woman(Sheffield,England:Sheffield Academic Press,2000).

Girard,Rene,Violence and the Sacred,translated by Patrick Gregory(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9).

Kramer,Samuel Noah,Mythologies of the Ancient World(New York:Anchor Books,Double day & Co.,Inc.,1961).

Lerner,Gerda,The Creation of Patriarch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Ortner,Sherry B.,“Is Female to Male as Nature Is to Culture?” in M.Z.Rosaldo and L.Lamphere(eds.),Woman,Culture,and Society(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

Patai,Raphael,The Hebrew Goddess(Detroit: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0).

Phillips,John A.,Eve,the History of an Idea(San Francisco:Harper & Row,1984).

Plumwood,Val,Feminism and the Mastery of Na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3).

Ruether,Rosemary Radford,Gaia and God:An Ecofeminist Theology of Earth Healing(Harper Collins,1992).

Ruether,Rosemary Radford,“The Biblical Vision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Christian Century(Nov.22,1978).

Schroeder,Joy A.,“The Rape of Dinah:Luther’s Interpretation of a Biblical Narrative,” The Sixteenth Century Journal,Vol.28,No.3(Autumn,1997).

Taylor,Paul,Respect for Nature,A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

Teubal,Savina J.,Sarah the Priestess:The First Matriarch of Genesis(Athens:Ohio State University,1984).

Tillich,Paul,The New Being(London:SCM Cantebury Press,1956).

陈秋兰:《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在美国〉与〈火山情人〉》(博士论文),2008。

方刚、罗蔚:《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一卷》,赵俊欣译,商务印书馆,1982。

荒林:《作为女性主义符号的另类场景——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的中国阅读》,《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

〔美〕E.安·卡普兰:《麦当娜政治:变态、压制还是颠覆?或假面具与/作为天工巧匠》,载马元曦、康宏锦主编《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文化译文集》,谭大立、康宏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李小均:《漂泊的心灵 失落的个人——评苏珊·桑塔格的小说〈在美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廖七一:《历史的重构与艺术的乌托邦——〈在美国〉主题探微》,《外国文学》2003年第5期。

刘丹凌:《从新感受力美学到资本主义文化批判》,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

〔美〕罗利森、帕多克:《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姚君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潘宏声:《从〈在美国〉中透析桑塔格的个性化风格与自我意识》,《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年第16卷第3期。

〔美〕苏珊·桑塔格:《床上的爱丽斯》,冯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美〕苏珊·桑塔格:《火山恋人》,李国林、伍一莎译,译林出版社,2007。

〔美〕苏珊·桑塔格:《在美国》,廖七一、李小均译,译林出版社,2008。

〔美〕苏珊·桑塔格:《同时:随笔与演说》,黄灿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美〕苏珊·桑塔格:《美国现状(1966)》,载《激进意志的样式》,周丽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王秋海:《重构现实主义——解读桑塔格的〈火山情人〉》,《外国文学》2005年第1期。

王予霞:《苏珊·桑塔格与当代美国左翼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王予霞:《文化诗学视野中的〈火山情人〉》,《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

韦清琦:《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杨金才:《玛格丽特·福勒及其女权主义思想》,《国外文学》2007年第1期。

岳凤梅:《艾米莉·迪金森的反叛》,《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James,Alice,The Diary of Alice James(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99).

Kennedy,Liam,Mind as Passion(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5).

Rollyson,Carl,Reading Susan Sontag: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Her Work(Chicago:Ivan R.Dee,2001).

Sontag,Susan,Alice in Bed(New York:Farrar Straus Giroux,1993).

Sontag,Susan,At the Same Time:Essays and Speeches(New York:Farrar,Straus and Giroux,2007).

Sontag,Susan,“A Woman’s Beauty:Put-Down or Power Source?” Vogue(April,1975).

Sontag,Susan,In America(New York:Farrar Straus Giroux,2000).

Sontag,Susan,“The Double Standard of Aging,” Saturday Review(Sept.23,1973).

Sontag,Susan,“The Third World of Women,” Partisan Review40(Spring,1973).

Sontag,Susan,The Volcano Lover:A Romance(New York:Farrar,Straus and Giroux,1997).

〔英〕安杰拉·卡特:《烟火》,严韵译,行人出版社,2005。

〔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的〈会饮〉》,刘小枫译,华夏出版社,2003。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三联书店,1992。

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美〕斯普瑞特奈克:《生态女权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献》,秦喜清译,《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法〕雅克·拉康:《助成我的功能形成的镜子阶段——精神分析经验所揭示的一个阶段》,载《拉康选集》,褚孝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

生物谷新闻资料系统:《每小时有三个物种灭绝》,http://www.bioon.com/popular/Class405/records/200405/28430.html。

Bettelheim,Bruno,The Uses of Enchantment(London:Penguin Books,1976).

Carter,Angela,“Reflections,” The Collected Angela Carter:Burning Your Boats:Stories(London:Chatto & Windus Limited,1995).

Carter,Angela,“The Company of Wolves,” The Collected Angela Carter:Burning Your Boats(London:Chatto & Windus,1995).

Coupe,Laurence(ed.),The Green Studies Reader:From Romanticism to Ecocriticis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2000).

Farwell,Marilyn,“Virginia Woolf and Androgyny,” Contemporary Literature(1975):44.

Garrard,Greg,Eco-criticism(New York:Routledge,2004).

Gerrad,Nicci,“Angela Carter Is Now More Popular than Virginia Woolf…” Observer Life(July 9,1995).

Hargreaves,Tracy,Androgyny in Modern Literature(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

Howell,Nancy.R.,A Feminist Cosmology:Ecology,Solidarity,and Metaphysics(Amherst:Humanity Books,2000).

King,Ynestra,“The Ecology of Feminism and the Feminism of Ecology,” in Judith Plant(ed.),Healing the Wounds:The Promise of Eco-feminism(Philadelphia:New Society Publishers,1989).

Peach,Linden,Angela Carter(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8).

Rushdie,Salman,“Introduction,” Burning Your Boats:Stories(London:Chatto & Windus Limited,1995).

Shiva,Vandana,“Development,Ecology and Women,” in Judith Plant(ed.),Healing the Wounds:The Promise of Eco-feminism(Philadelphia:New Society Publishers,1989).

Tucker,Lindsey(ed.),Critical Essays on Angela Carter(New York:G.K.Hall,1998).

〔法〕阿尔伯特·史怀泽:《敬畏生命》,陈泽怀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志焱、潘琪、张炎译,三联书店,1983。

〔法〕埃德加·莫兰:《反思欧洲》,廉征、齐小曼译,三联书店,2005。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三联书店,1992。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美〕苏·蒙克·基德:《蜜蜂的秘密生活》,侯萍、宋苏晨译,译林出版社,2007。

〔法〕夏莱特:《理性史》,冀可平、钱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叶平:《回归自然,新世纪的生态伦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德〕伊丽莎白·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刁承俊译,三联书店,1995。

彭可:《用影像的力量挽救海豚》,2010年1月16日《南方都市报》。

彭小莲:《超越纪录片价值的〈海豚湾〉》,2010年5月15日《文汇报》。

捕风:《〈海豚湾〉:是什么让我们无法移开眼睛》,2010年2月26日《南都周刊》。

李东然:《〈阿凡达〉,詹姆斯·卡梅隆的归来》,新浪新闻中心(http://news.sina.com.cn/s/sd/2009-12-31/100419375733.shtml)。

唐爱明:《一起看看〈海豚湾〉吧》,2010年3月11日《华商报》。

《人类为什么非要屠杀海豚》,2010年7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洁尘:《南方的成长,南方的魅力》,2007年9月28日《张家港日报》。

赛非:《成长,一次险象环生的发现之旅》,2007年7月18日《中华读书报》。

谢鹏、郭晶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1期。

陈扬、李小萌、王小明:《将低碳生活进行到底》,2010年5月4日《新快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24520b01000c53.html?retcode=0)。

《灵魂树中的图腾》,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694918.htm)。

黄蓓佳:《一条心灵的通道》,豆瓣读书(http://book.douban.com/review/1166266/)。

《用丑陋和艰难,照亮生命中的美》,亚马逊网站,转引自译林出版社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3fa3601000bc3.html?retcode=0)。

戴威:《〈蜜蜂的秘密生活影片简评〉》,新浪娱乐(http://ent.sina.com.cn/m/f/secretlife/index.html)。

韩浩月:《一只懂得宽恕和救赎的“蜜蜂”》,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d5b04c0100bnfl.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王诺:《“厄律西克同的神话”与欲望动力论批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24520b01000c53.html?retcode=0)。

Jeannette Catsoulis,“The Cove:From Flipper’s Trainer to Dolphin Defender,” The New York Times,2009-07-31.

Karen Warren,Ecological Feminism(New York:Routlesge,1994).

Murray Bookchin,The Ecology of Freedom:The Emergence and Dissolution of Hierarchy(California:Palo Alto,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