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1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8-201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of China (2018-2019)

SSAPID:101-0520-7710-22
ISBN:978-7-5201-4965-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员撰写。全书由主报告、发展篇、设施篇、调研篇、实务篇、机构案例篇六部分构成,基于官方统计资料及实地调研数据,针对社区养老,从群体需求、服务供给、政策体系、机构介入模式以及智慧养老等层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蓝皮书
编 辑:王展;张春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前言

 序

 主要编撰者简介

 法律声明

 Abstract

 Contents

 Ⅰ 主报告

  B.1 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与展望

   一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起源及英国社区照顾模式

   二 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

   三 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优势

   四 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运作方式

   五 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六 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视阈下的各方关系

   七 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与对策

  B.2 北京市社区养老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 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历程、服务体系与政策支持

    (一)北京市社区养老发展历程

    (二)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三)北京市社区养老政策体系

   二 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一)社区养老设施发展现状

    (二)社区服务内容发展现状

    (三)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发展现状

   三 北京市社区养老创新

    (一)北京市社区养老创新进展

    (二)国有企业进入社区养老服务领域

    (三)志愿—互助养老模式

    (四)融合式社区养老模式

    (五)智慧式社区养老模式

   四 北京市社区养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一)问题和挑战

    (二)发展建议

   结语

 Ⅱ 发展篇

  B.3 社区养老照顾:理论、进路、理想与现实

   一 多功能社区照顾:愿景、规模化发展与短板

    (一)多功能社区照顾的愿景推出

    (二)社区养老已迈向规模化发展

   二 搞好社区养老是发达的标识:知识更新以及目标与实施的衔接

    (一)观念更新与养老服务三阶段的新知普及

     1.健康老化阶段及其应对

     2.长期照护阶段及其应对

     3.安宁服务阶段及其应对

    (二)搞好目标与实施的衔接,真切认识到养老服务是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的朝阳产业

   三 高质量老有所养的路径:政策协调、质量提升和大众创新

    (一)搞好照顾服务供给的重要环节是资源整合与政策协调

    (二)发展老年互助、培育养老服务组织并搞好质量控制

    (三)以大众创新来提升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

  B.4 基于个体与社会层面的健康老龄化战略思考

   一 健康老龄化的意义与定义

   二 健康老龄化战略与多系统合作

   三 价值重塑与老年刻板印象的消除

    (一)主观年龄与年龄歧视

    (二)年龄偏见影响健康

    (三)年龄偏见影响寿命

   四 重新定义衰老与主动应对老龄化

  B.5 北京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考*

   一 北京市老龄化态势严峻以及发展社区智慧养老的必要性

   二 北京市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建设现状分析

    (一)政策法规体系初见端倪

    (二)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初步搭建

    (三)社区养老服务内容智能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1.由政府提供的养老福利服务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

     2.由不同市场主体提供的养老智能化服务日益多元化、精细化

    (四)社区智慧养老实践运营模式的探索

     1.“政府+企业”的运营模式

     2.“政府+社会组织”的运营模式

   三 北京市社区养老智慧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种类及服务存在短板

    (二)社区智能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有待规范

    (三)社区智能养老系统化建设有待加强

   四 思考建议

    (一)基于老年受众需求,创新“互联网+养老”公共服务工作机制

    (二)建构政府、企业以及社区共同参与的协同发展机制

     1.政府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

     2.企业层面:拓展丰富养老智能化产品服务供给

     3.社区层面:逐步促进智能养老服务的落地生根

  B.6 5G技术在社区养老中的应用场景创新

   一 5G技术特点

    (一)前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特点

    (二)5G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

   二 5G技术在社区养老中的应用场景创新

    (一)收集数据,动态健康管理,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二)整合资源,促成服务交互,贴近老年人的起居需求

    (三)精准投送,丰富文娱活动,适应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四)便捷沟通,降低交流难度,促进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

   三 推进应用场景创新中存在的困难

    (一)基础设施优化配套问题

    (二)终端产品应用还不成熟

    (三)5G介入社区养老的盈利模式还不明确

    (四)5G介入社区养老的前期投入较大

    (五)缺乏可执行的行业标准和政策体系

   四 对策性建议与结语

 Ⅲ 设施篇

  B.7 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侧状况分析

   一 北京市养老助残设施数量、分布和覆盖状况

    (一)按区分的设施数量和分布比例

    (二)设施在街道乡镇和社区的覆盖程度

    (三)设施在人口和地域上的覆盖程度

   二 养老助残设施现状

    (一)居家养老助残设施名称状况

    (二)设施建筑情况

    (三)设施性质、来源和建设情况

    (四)设施的环境和条件

   三 养老助残设施运营情况

    (一)开始运营时间

    (二)运营模式

    (三)设施入住人数

    (四)床位数和床位利用情况

    (五)从业人数

   四 养老助残设施服务功能

    (一)服务功能构成

    (二)不同类型设施的服务功能状况

    (三)服务功能项数分布

  B.8 北京市社区养老设施的城乡差异性研究*

   一 数据来源及处理

   二 北京市社区养老设施的城乡差异及特点

    (一)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覆盖率高于农村社区,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程度待提高

    (二)城镇单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拥有量高于农村社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

    (三)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名称类别多元化、复杂化,社区养老设施名称有待规范

    (四)农村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整体上大于城镇社区,城镇养老设施服务功能的空间载体有待优化

    (五)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福利性大于城镇社区,农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有待激发

    (六)跟城镇社区相比,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独立使用率和坡道等无障碍设施的覆盖率更高,城乡养老设施中无障碍设施配置水平整体仍需提升

    (七)城镇社区接受日间照料服务的老年人规模呈现“两头高、中间低”于农村的特征,农村老年餐桌服务老年人的规模要高于城镇社区,服务质量有待评估

    (八)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从业人员配置率高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从业人员短缺

    (九)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主要以文体娱乐为主,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法律援助和心理慰藉功能较城镇差距大

   三 优化发展北京市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议

    (一)完善城乡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把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外部城乡区域差异,以及内部养老服务需求梯度差异,精准识别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实现养老设施的精准配置,防止供需失衡或错位

    (二)探寻适合农村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模式,实现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面、合理覆盖,城乡均衡发展

    (三)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规范性、独立性和合理性

    (四)进一步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尤其在农村探索多元参与模式

    (五)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标准,增加养老服务设施专业服务人员

  B.9 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完善特大城市养老照料模式建设

   一 北京市城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问题突出

   二 养老照料中心运营模式及功能发挥的基本情况

    (一)养老照料中心的运营模式

     1.强化资源整合,加强政策引导

     2.推动医养结合,满足实际需求

     3.因地制宜,完善服务

   三 养老照料中心建设运营和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规范问题

     1.养老照料中心建设运营实践超前于服务管理现状

     2.养老照料中心的服务资质问题

    (二)功能定位问题

     1.小型养老照料中心难以兼具六大功能

     2.养老照料中心的功能定位与一般养老机构同质化

     3.养老照料中心的功能定位与需求的契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可持续发展问题

     1.相关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与落实

     2.对于民间资本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

     3.对于养老照料中心的社会宣传有待加强

    (四)人力资源问题

     1.医疗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2.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管理者、护理者、后勤保障人员

     3.养老照料中心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四 北京市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

    (一)从社会投资和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大力推进养老照料中心的建设

    (二)从构建家庭政策角度,促进养老照料中心辐射社区及居家养老功能发挥

    (三)从社区实际需求出发,对养老照料中心进行功能定位

    (四)按照政策规定,全面落实养老照料中心的优惠扶持政策

    (五)实施全面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五 推进北京市养老服务工作发展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养老照料中心发挥辐射服务功能的重要意义

    (二)切实发挥养老照料中心五大功能

     1.坚持机构养老功能

     2.拓展社区托老功能

     3.发展居家助老功能

     4.做实专业支撑和技能实训功能

     5.抓好信息管理功能

    (三)加强养老照料中心运营管理保障机制建设

     1.建立组织机构网络,加强监管制度和评估机制建设

     2.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制度,加强资金监管

     3.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吸引社会广泛参与

     4.建立服务队伍培养机制,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B.10 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 北京市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背景

   二 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概述

    (一)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功能定位与布局原则

    (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建设思路与运营模式

     1.连锁运营

     2.单体运营

     3.联盟运营

     4.PPP运营

    (三)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建设标准与发展规划

     1.A型驿站

     2.B型驿站

     3.C型驿站

   三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单体执照,发展制约大

     2.运营成本高,利润空间小

     3.驿站空间设计不合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4.政府项目设计过于烦琐,机构数据录入任务繁重

     5.专业人才匮乏,且流动性大

    (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发展的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打通政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1)强化顶层设计,政策出台要统筹高效

      (2)政策落实接地气,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3)人才培养要加速,政策资金齐发力

     2.企业层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借力与造血并举

 Ⅳ 调研篇

  B.11 北京市老旧小区老年人居住环境分析*

   一 数据来源

   二 全市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状况

    (一)全市小区概况

    (二)全市老旧小区概况分析

    (三)全市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状况

   三 老旧小区老年人居住环境

    (一)老旧小区老年人小区环境

    (二)老旧小区老年人单元楼门口环境

    (三)老旧小区老年人单元楼里环境

    (四)老旧小区老年人单元楼内电梯环境

    (五)老旧小区老年人居住的楼道环境

    (六)老旧小区老年人居室的客厅环境

    (七)老旧小区老年人家庭的卧室环境

    (八)老旧小区老年人家庭的厨房环境

    (九)老旧小区老年人家庭的卫生间环境

    (十)老旧小区老年人家庭居室其他地方环境

   四 结论

  B.12 北京市副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研究

   一 北京市老龄化趋势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二 北京市副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

   三 提升北京市副中心养老服务水平的相关建议

  B.13 “双重差距”

   一 引言

   二 养老服务的“双重差距”

    (一)主观意愿与有效需求的不一致

    (二)有效需求与实际供给的错配

   三 其他方面

    (一)需求评估体系待完善

    (二)“互联网+养老”及养老服务产业化待发展

   四 对策及建议

  B.14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需求和利用分析

   一 研究设计

    (一)分析框架

    (二)数据来源

   二 分析结果

    (一)养老服务供给、利用和需求的总体情况

     1.有照料需求的高龄老年人状况

     2.各类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在供给、利用和需求上的总体情况

    (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利用和需求的群体差异

     1.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利用和需求的性别差异

     2.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利用和需求的婚姻差异

     3.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利用和需求的受教育程度差异

     4.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利用和需求的经济状况差异

    (三)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利用和需求的地区差异

     1.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利用和需求的城乡差异

     2.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利用和需求的区域差异

   三 结论和建议

  B.15 城乡融合背景下赤水市养老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 赤水市人口与养老服务设施现状

   二 基本情况分析

    (一)人口结构分析

    (二)经济来源分析

    (三)身体状况分析

    (四)供养方式分析

   三 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二)养老服务机构功能单一,覆盖面窄

    (三)养老服务机构自我保障力差

   四 对策建议

    (一)统筹规划建设养老公共服务设施

     1.统筹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2.建立居家养老支持机制

     3.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

    (二)培植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主体

     1.改革公办养老机构体制机制

     2.创新养老机构发展运营模式

     3.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4.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三)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

    (四)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1.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2.创新社区医养融合

    (五)提高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

    (六)促进文体旅游与健康养老融合发展

     1.推动旅游养老融合发展

     2.拓展体育健身养老产业

     3.塑造养生美食品牌

     4.推动旅游和健康养老养生融合发展

     5.打响“中国长寿之乡”品牌,推动养老地产、养生地产、旅游地产融合发展

   五 对北京的启示

    (一)优先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

    (二)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

    (三)推进京津冀资源整合

  B.16 社区健康文化的时代特性、琼案观察和基本路径*

   一 新时代发展社区健康文化势在必行

    (一)厘清新时代社区健康文化的基本内涵

    (二)社区健康文化是全生命周期健康老龄化的重要载体

   二 把握好新时代社区健康文化的时代特性

    (一)品格方面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

    (二)内容方面兼具继承性和时代性

    (三)形式方面兼具多样性和针对性

    (四)载体方面兼具丰富性和创新性

    (五)成效方面兼具普遍性和科学性

   三 海南社区健康文化实践的个案分析

    (一)海南富有健康文化的优良基因

    (二)海南发展社区健康文化的积极探索

     1.海口市的先行之路

     2.琼海市的试点实践

     3.陵水县的积极探索

    (三)海南发展社区健康文化的制约因素

   四 新时代发展社区健康文化的基本路径

    (一)统筹谋划,大力加强社区健康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夯实阵地,切实发挥社区健康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三)分类指导,努力适应社区健康文化服务的多样需求

    (四)激励精品,着力提升共享社区健康文化的实际效果

  B.17 “候鸟人”社区养老模式探索

   一 研究背景

   二 巴马“候鸟人”养老模式的调查

    (一)自主性选择迁移的动机

     1.生态环境的主动性性选择

     2.经济理性的取舍

     3.抱团养老的新提法

    (二)“候鸟人”养老生活的现状调查

     1.居住时间具有季节性和间断性

     2.迁移的人群类型

   三 “候鸟人”社区养老生活的特征

    (一)为了身体健康

    (二)回归淳朴的品质生活

    (三)互相影响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村中城”中的社会组织

   四 “候鸟人”带来的社会影响

   五 “候鸟人”逆城镇化养老模式的思考及展望

 Ⅴ 实务篇

  B.18 独子空巢家庭母亲精神生活的改善与充实

   一 多数人易面临精神空虚问题

   二 影响精神生活的环境分析

    (一)家庭内部的情感空白:情感资源稀缺,角色边界不清

     1.家庭结构关系改变,传统孝文化在进一步地弱化

     2.家庭成员互动问题

    (二)家庭外部的精神孤独:与单位资源逐渐脱离、与社区关联缺失断裂

   三 精神生活的改善与充实

    (一)自我及其调整家庭关系

     1.自我调适:多渠道学习,强壮内心

     2.重塑自我:珍惜把控时间

     3.增补感情:强化夫妻关系

    (二)社区引导动员与自我参与

     1.创新公益项目,实现女性发展

     2.开展多种活动,营造精神寄托家园

     3.自我主动调整,积极参与社区

  B.19 社区老年人心理支持研究

   一 引言

   二 当前社区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不同程度存在孤独和寂寞感

     1.儿女独立生活后带来的寂寞感

     2.老年丧偶带来孤独感

     3.老年再婚面临的挫折感和孤独感

    (二)不同程度存在失落感和困惑感

     1.离开职业生涯带来失落感和无价值感

     2.长期脱离社会带来的落后感和疏离感

     3.与家政服务员关系的不融洽带来困惑感

    (三)不同程度存在焦虑和不安全感

     1.身体退化及病痛折磨带来无望感和绝望感

     2.养老费偏低增加了老年生活的不安全感

   三 原因分析

    (一)依靠子女养老的传统模式不断式微

     1.独生子女无力承担父母养老责任

     2.子女异地生活工作难以陪伴照料父母

     3.失独老人面临无人养老送终的苦痛

    (二)父母和子女之间正在形成养老观念的代际差异

     1.年轻一代对依靠子女养老观念的认同度在降低

     2.老人对依靠子女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转变的客观现实还不适应

    (三)关于老年心理健康关怀的社会化支持尚待加强

     1.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不足

     2.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深入研究不足

     3.缺乏针对老年人特殊心理问题的直面引导

   四 解决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关系社会公平公正

    (二)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关系社会民生

    (三)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家庭社会和谐

    (四)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使用

    (五)国外老年人心理健康关怀的启示与借鉴

     1.英国社区老年人照料的人性化关怀模式

     2.美国老年人的医养“综合护理项目”

   五 老年心理健康关怀的主要内容

    (一)帮助老人建立老年发展计划

     1.帮助老年人树立全生命期的生活目标

     2.建立社区老人关怀数据信息系统

    (二)帮助老年人适应自助养老的生活模式

     1.帮助老年人树立社会养老和自助养老观念

     2.鼓励老人尝试多种互助养老形式

     3.帮助老人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三)帮助老年人培养兴趣爱好,增加生活的方向和乐趣

     1.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和兴趣爱好组织不同的活动项目

     2.鼓励老人自主开展兴趣爱好活动

     3.为老年人提供读书学习交流的场所

    (四)帮助老人与子女、保姆建立和谐相处的关系

     1.帮助老人处理好与子女的钱财关系

     2.帮助老人处理照顾子孙与被子女照顾的关系

     3.帮助老年人正确处理与保姆的关系

    (五)建立科学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体系

     1.帮助老年人客观看待死亡问题

     2.建立临终关怀体系,让老人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的历程

   六 老年心理健康关怀的实现路径

    (一)建立老年心理关怀的社会服务体系

     1.完善自助养老的社会服务体系

     2.明确社区老年人心理关怀的责任主体

    (二)建立老年心理健康的专业支持体系

     1.重视开展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科学研究

     2.建立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价体系

     3.建立老年心理健康专家志愿者队伍

    (三)普及老年心理健康知识

     1.在老年人关注的媒体节目中增加老年心理健康知识

     2.在社区宣传橱窗中增加老年心理健康知识介绍

     3.通过新媒体向年青一代传播老年健康关爱知识

    (四)建立多种形式的社区老年学苑

     1.老年学苑的课程内容设计

     2.老年人学苑的教学方式

     3.老年人学苑的组织方式

    (五)在社区开展老年心理健康服务活动

     1.开展社区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2.为养老服务人员提供心理知识培训

     3.建立社区老年人心理救助机制

    (六)培育“老年心理健康”消费市场

  B.20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途径及效能研究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

   三 居家养老服务需要与现有服务供给状况

    (一)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

    (二)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状况

   四 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层面和重点

    (一)生态模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联动机制

    (二)需要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服务实践

    (三)赋权取向的老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

   五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效能评估

   六 总结

 Ⅵ 机构案例篇

  B.21 社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构建之“普亲模式”

   一 引言

    (一)长期照护的兴起与定义

    (二)我国失能失智老人状况及需求

    (三)社区养老的概念与发展逻辑

   二 普亲社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一)普亲社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分类

    (二)普亲模式的内涵

    (三)普亲模式的特点

    (四)普亲模式的发展现状

     1.社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落地多个省市

     2.评估技术研发与应用有序开展

     3.携手台湾长期照护专业力量完善社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4.探索社区机构覆盖居家照护的有效模式

    (五)普亲模式的经验与做法

     1.筛查摸底:指导设施合理规划布局

     2.平台搭建:打造小规模、多机能的社区居家长期照护平台

     3.专业照护:依托专业团队,保障服务质量

     4.队伍建设:多措并举筹备专业人才队伍

     5.连锁运营:致力于提升标准化与信息化水平

   三 普亲社区长期照护的发展规划

    (一)进一步完善区域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构建

    (二)进一步开展评估技术及信息系统研发与应用

    (三)完善标准化研发体系和运营管理系统迭代,不断提升管理效率

    (四)开展“社区照护者计划”,创新服务方式

    (五)战略性发展康复辅具器具业务

  B.22 打造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打通社区居家养老微循环

   一

    (一)组织概况

    (二)组织缘起及发展历程

   二 乐龄社区养老模式的经验

    (一)乐龄模式运行机制

     1.精准服务

     2.专业培训

     3.促进社区融合,开展多元化品牌活动

     4.标准化建设

    (二)运行的社会效益及经验

     1.运行的社会效益

     2.乐龄运行的经验

   三 组织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一)自身内部的挑战

    (二)外部政策的挑战

   四 未来愿景

  B.23 “夕阳再晨”青年助老志愿服务实践与公益理论思考

   一 科技助老志愿服务丰富老年精神生活

    (一)科技助老志愿服务1.0时代——电脑教学(2011~2014年)

    (二)科技助老志愿服务2.0时代——手机教学(2014~2018年)

    (三)科技助老志愿服务3.0时代——内容教学(2018年至今)

    (四)科技助老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

   二 助老志愿服务促进青年成长

    (一)夕阳再晨高校合作模式

    (二)夕阳再晨志愿服务活动

    (三)夕阳再晨卓越讲师计划

    (四)夕阳再晨“橙就未来”计划

    (五)夕阳再晨see young领袖计划

    (六)夕阳再晨畅想加速器

   三 助老志愿服务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一)红色回响讲习堂——党建引领下老党员服务社区模式

    (二)创精益养老——老少结对子入户探访服务模式

    (三)红色传承者——党建引领街道红色文化挖掘

    (四)工信部、教育部、中国科协老干部志愿服务模式探究

   四 透过助老志愿服务展望养老产业未来

    (一)信息化、智能化与专业化发展

    (二)基于关系的生态系统改善与社区营造

    (三)与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

    (四)老年教育在街道社区的模式探究

   五 结语

  B.24 “融合式”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

   一 “融合式”养老模式的提出

   二 寸草春晖养老机构对“融合式”养老模式的探索

    (一)寸草春晖“融合式”养老的理念

    (二)寸草春晖“融合式”养老的基本情况

    (三)寸草春晖“融合式”养老的运行机制

    (四)寸草春晖“融合式”养老的未来愿景

   三 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挑战

    (一)对民营养老机构市场地位的限制制约了其积极性

    (二)养老机构运营成本过高,养老机构不堪重负

    (三)发展规划层面缺乏应有的重视

    (四)部门分割导致养老服务的断裂现象较为严重

   四 政策建议

  B.25 多层次复合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模式探索

   一 京宇轩养老驿站基本情况

   二 京宇轩复合养老驿站模式

    (一)复合养老驿站模式框架

    (二)京宇轩养老驿站支撑体系

     1.驿站管理制度建设

     2.多层次人力资源管理

     3.互联网呼叫服务平台

    (三)京宇轩养老驿站特色举措

     1.志愿者服务

     2.互助养老

     3.健康养老评估

     4.差异化定价

   三 当前养老驿站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困难

    (一)进入社区难

    (二)用工成本高

    (三)运营困难大

    (四)高端人才少

   四 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二)继续强化志愿者服务和“互助养老”等举措

    (三)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案

 基本子库

 皮书数据库

 摘要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8~2019)编委会

本报告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社区发展报告(社区养老专题)”课题组编撰的2018~2019年度分析报告(社区蓝皮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员撰写。本报告分析了2005年以来中国社区养老以及北京市社区养老发展的现状以及形势。报告认为,中国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本报告以翔实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以2篇主报告和23篇分报告,分别讨论了中国社区养老,特别是北京市社区养老的总体情况和未来形势。第一板块主报告分别立足国家层面的宏观高度和北京市级层面的发展视角,分析了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形势和未来展望、北京市社区养老的总体形势以及面临的宏观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应对挑战和难题的若干政策建议;第二板块由4篇文章组成,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社区养老照顾的理论进路、理想与现实,探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问题、社区智慧养老问题以及5G技术在智慧养老中的应用等理论问题;第三板块由4篇调查报告组成,从社区服务设施的供给侧、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差异、养老照料中心的运营管理、养老驿站的建设等方面着重分析了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第四板块包括7篇调查报告,依据详细的调查统计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北京市老旧小区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上海市社区养老服务、贵州省赤水的养老服务、海南省的社区健康文化、广西壮族自治区社区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研究视角提出对策建议;第五板块分别从空巢家庭母亲的精神心理慰藉提供、社区老人心理支持系统建设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路径层面分析了如何运用专业资源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第六板块由5篇典型案例组成,分别介绍了社区长期照护体系的“普亲模式”、打通社区居家养老微循环的“乐龄模式”、以青年助老服务为特色的“夕阳再晨模式”、融入式社区养老的“寸草春晖模式”、社区养老驿站多层次复合发展的“京宇轩模式”,分析了各自的运营模式及其挑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缪青:《社区养老关键在于提高认识》,《中国老年报》2013年3月13日,第3版。

缪青:《老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网络》,《心理与健康》2004年第1期。

The 2015 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Aging Final Report,http://www. 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aging gov.

R. D.Adelman,M. G.Greene,R.Charon & E.Friedman,“Issues in the Physician-Geriatric Patient Relationship”,In H. Giles,N. Coupland & J. Weimann (Eds.),Communication,Health and the Elderly,England: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0,pp. 126-134.

J. O.Allen,“Ageism as a Risk Factor for Chronic Disease”,The Gerontologist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2015.

李金娟:《运用新媒体搭建社区为老服务平台》,《青年记者》2015年第11期。

朱勇:《智能养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残联:《北京市市民居家(助残)养老办法》(京政办发〔2009〕104号),2009年11月12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13〕32号),2013年10月12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本市养老机构建设实施办法》(京政办发〔2013〕56号),2013年10月31日。

北京市民政局、财政局、市老龄办:《北京市2014年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工作方案》(京民福发〔2014〕36号),2014年1月22日。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15年1月29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和北京市居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实施意见》(京政发〔2015〕7号),2015年2月2日。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京老龄委发〔2016〕8号),2016年5月14日。

周佳佳、康越:《北京市养老驿站的政策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王颃玥:《北京东城多举措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运营的实践探索》,《中国民政》2019年第4期。

成正:《厦门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7年第4期。

张文涛:《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进度管理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第3页。

孙其昂、毕娟:《城市老旧小区的和谐社区构建——以南京市X小区为例》,《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梁传志、李超:《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主要做法与思考》,《建设科技》2016年第9期。

曲嘉瑶、伍小兰:《城市老年人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无锡和烟台两市为例》,《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4期。

娄本辉:《西安老旧社区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对策》,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第16页。

朱勇、庞涛:《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第20~25页。

陈睿玲:《养老企业供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8年第34期。

朱佩芳、徐凯威、黄力君:《上海市某社区居家养老者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况分析》,《医学与社会》2019年第1期。

周驰、翁嘉、章宝丹:《日本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医学与哲学》2018年第23期。

龚娜、董潘敏、刘芬:《“互联网+”时代下智慧养老的创新发展》,《经济研究导刊》2018年第6期。

李春、王千:《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过程中的第三方评估制度探讨》,《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12期。

李国梁:《城乡居民养老观念比较研究》,《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潘屹、隋玉杰、陈社英:《建立中国特色的社区综合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人口与社会》2017年第2期。

石晶:《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为何重要——基于供求关系的视角》,《国家治理》2014年第21期。

汪钰:《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现状即其原因研究——基于保定市F社区的调查》,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ICSSE 2015),London,UK,2015年6月27日。

吴丹洁:《农村中年居民养老观念对养老方式影响因素研究》,《科学决策》2017年第2期。

席群、陆新华、夏雨:《地区机构养老服务供需分析研究——以南通市为例》,《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1期。

谢志强:《社会治理视角下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的十大结构性问题》,《人民论坛》2014年第36期。

于潇、孙悦:《“互联网+养老”:新时期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研究》,《人口学刊》2017年第1期。

于雯雯:《哈尔滨市养老机构服务供需探究》,《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10期。

张艳芳:《促进养老服务供求均衡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研究》,《西北人口》2016年第1期。

朱安新、高熔:《“养儿防老”还是“养女防老”?——中国老年人主观意愿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16年第4期。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7,第20页。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UN),World Population Ageing(2009),United Nations,New York,2010,http://www. un. org/esa/population/.

常修泽:《中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丁志宏、曲嘉瑶:《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有照料需求老人的分析》,《人口学刊》2019年第2期。

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与变化》,《人口研究》2006年第1期。

郭小聪、代凯:《国内近五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柳玉芝:《高龄女性老人的现状和我们的责任》,《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6期。

曲嘉瑶、杜鹏:《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对空巢居住的影响》,《人口与发展》2014年第2期。

屈群苹、许佃兵:《养老服务均等化:基于阿玛蒂亚·森可行能力的理性审视》,《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许琪:《扶上马再送一程:父母的帮助及其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社会》2017年第2期。

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5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通知》,http://www.nhfpc.gov.cn/jtfzs/jslgf/201703/63ce9714ca164840be76b362856a6c5f.shtml,2017年3月17日。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87号)。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http://www.nhfpc.gov.cn/jkj/s5898/201608/3a61d95e1f8d49ffbb12202eb4833647.shtml,2018年9月21日。

《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的通知》,http://www.nhfpc.gov.cn/jkj/s5899/201804/fd8c6a7ef3bd41aa9c24e978f5c12db4.shtml,2018年9月10日。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2015。

全国老龄办:《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2015。

程楠:《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打造实践育人新平台》,《发展》2018年第11期。

顾朝曦:《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中国社会工作》2018年第13期。

李严昌:《基层治理中的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意义、困境与路径》,《探讨与争鸣》2019年第3期。

路明洁:《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年第14期。

陆士桢:《中国现代志愿服务精神之魂——对“学雷锋志愿服务”的认识》,《雷锋》2018年第14期。

潘建雷:《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我国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发展对策》,《中国民政》2018年第11期。

孙昌增:《志愿服务制度化创新,志愿服务大众化发展的导向》,《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第14期。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新中国70年青年志愿服务回顾与展望》,《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谈丽萍、刘森详:《创新社区志愿服务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新农村》2018年第5期。

吴元兵:《组织化是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科纵横》2018年第33期。

张建航:《大学生志愿服务系统的建构及其优化》,《系统科学学报》2019年第27期。

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三个支柱》,《学习时报》2019年第5期。

张晓红:《正确解读大学生志愿服务》,《人民论坛》2018年第19期。

朱怕怕:《如何提高志愿者积极性——志愿服务团队的有效管理与激励》,《科技视界》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