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信息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一 发展生产力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 改革——解放生产力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入关”冲击与对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一 “入关”与对外经济贸易的关系:多国经验概览
(一)“入关”时间不同的影响
(二)国内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的影响
(三)不同国际环境的影响
二 “入关”与对外贸易体制的变化
三 中国“复关”问题的特殊性
(一)中国已经成为一些缔约国重点关注的对象,“复关”条件十分苛刻
(二)改革中的经济体制的影响
(三)大国的优势和劣势
(四)以国内市场为主要指向的外商直接投资行为
四 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根本目标是建立高效率的现代工业体系
“中观”人口控制与社区综合发展
一 “中观”人口控制的基本领域
二 人口与社区发展的不同类型
三 海南人口社区试验区的启示
商周铜爵研究
一 引言
二 种类与类型
三 分期与演变
四 起源与消亡
五 称谓与用途
六 余论
说“环中”
1.关于“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2.关于“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阖尝舍之”
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及调控
一
二
三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宏观审视
忠实于何?
一 信、达、雅:严复的误会以及对严复的误会
二 “准确、通顺、易懂”
三 直译和意译之争
四 “因语言而异的表达方式”和“因言语而异的表达方式”
五 “宁信而不顺”与“宁顺而不信”
六 “银河”与“奶路”,以及词语的文化背景
七 风格的翻译
八 结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奖论文一览表
后记
[1]Philip M.Hauser and Qlis Dudley Duncan:
[2]Ronald Freedman:WFS Occational Papers,1974-05,London,England.
[3]中国老年学学会编《中国的老年社会保障》,1989.11,北京。
[4]《田雪原文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5]辜胜阻主编《人口控制与社会发展》,《人口动态》编辑部编辑(论文集),1992.1。
[6]《人口与社区发展通讯》1992年4月第3期。
[1]《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三、八区发掘简报》,《考古》1975年5期。
[2]《偃师二里头遗址新发现的铜器和玉器》,《考古》1976年4期。
[3]《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器和玉器》,《考古》1978年4期。
[4]《1980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3期。
[5]《1984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几座墓葬》,《考古》1986年4期。
[6]蒋大沂:《说早期青铜器中的“角”》,《文物》1960年7期。
[7]《1987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4期。
[8]《郾城县出土一批商代青铜器》,《考古》1987年8期。
[9]《河南孟县涧溪遗址发掘》,《考古》1961年1期。
[10]《河南新郑望京楼出土的铜器和玉器》,《考古》1981年6期。
[11]《河南舞阳县吴城北高遗址出土铜爵》,《考古》1984年5期。
[12]《武陟县早商墓葬清理简报》,《河南文博通讯》1980年3期。
[13]《武陟县龙睡村北出土两件商代铜器》,《中原文物》1984年4期。
[14]《河南平顶山市出土西应国青铜器》,《考古》1984年12期。
[15]《南阳市博物馆馆藏的商代青铜器》,《中原文物》1984年1期。
[16]《河南新乡市博物馆藏几件商代早期青铜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1980)。
[17]《河南淮阳出土的西周铜器和陶器》,《考古》1964年3期。
[18]《河南鹤壁庞村出土的青铜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1980)。
[19]《河南上蔡出土的一批铜器》,《文物》1957年11期。
[20]《河南襄县西周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8期。
[21]《河南荥阳西史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5辑(1981)。
[22]《天津市新收集的商周青铜器》,《文物》1964年9期。
[23]《中牟出土商代铜器》,《河南文博通讯》1980年4期。
[24]《中牟县黄店、大庄发现商代铜器》,《考古》1980年4期。
[25]《温县出土的商代铜器》,《文物》1975年2期。
[26]《河南灵宝出土的一批商代青铜器》,《考古》1979年1期。
[27]《临汝李楼出土商代青铜器介绍》,《中原文物》1983年2期。
[28]《河南临汝县李楼出土商代青铜器》,《考古》1983年9期。
[29]《河南临汝出土一批商周青铜器》,《考古》1985年7期。
[30]《河南辉县褚丘出土的商代铜器》,《考古》1965年5期。
[31]《新乡馆藏殷周铜器铭文选》,《中原文物》1985年1期。
[32]《河南罗山莽张商代墓地第一次发掘简报》,《考古》1981年2期。
[33]《罗山县莽张后李商周墓地第二次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1年4期。
[34]《罗山天湖商周墓地》,《考古学报》1986年2期。
[35]《河南临汝出土西周早期青铜器》,《考古》1985年12期。
[36]《洛阳北窑村西周遗址1974年度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7期。
[37]《洛阳北窑西周墓清理记》,《考古》1972年2期。
[38]《河南省博物馆所藏几件青铜器》,《考古》1966年4期。
[39]《洛阳的两个西周墓》,《考古通讯》1956年1期。
[40]《洛阳东郊西周墓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4期。
[41]《洛阳兴修中州大渠工程中发现珍贵文物》,《考古》1960年4期。
[42]《洛阳博物馆馆藏的几件青铜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1980)。
[43]《郑州市白家庄商代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55年10期。
[44]《郑州市铭功路西侧的两座商代墓葬》,《考古》1965年10期。
[45]《郑州北二七路新发现三座商墓》,《文物》1983年3期。
[46]《郑州商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6年4期。
[47]《近几年来在郑州新发现的商代青铜器》,《中原文物》1981年2期。
[48]《郑州二里岗发掘一座商代墓》,《中原文物》1982年4期。
[49]《郑州市西北郊区考古调查简报》,《中原文物》1986年4期。
[50]《鲁山县发现一批重要铜器》,《文物》1958年5期。
[51]《河南项城出土商代前期青铜器和刻文陶拍》,《文物》1982年9期。
[52]裴明相:《郑州商代二里岗期青铜容器概述》,《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5。
[53]《安阳武官村北的一座殷墓》,《考古》1979年3期。
[54]《安阳三家庄发现商代窖藏青铜器》,《考古》1985年12期。
[55]《安阳殷墟西区1713号墓的发掘》,《考古》1986年8期。
[56]《安阳郭家庄的一座殷墓》,《考古》1986年8期。
[57]《安阳薛家庄东南殷墓发掘简报》,《考古》1986年12期。
[58]《安阳小屯村北的两座殷代墓》,《考古学报》1981年4期。
[59]《殷墟戚家庄269号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6年3期。
[60]《安阳铁西刘家庄南殷代墓葬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6年3期。
[61]《1958年春河南安阳市大司空村殷代墓葬发掘简报》,《考古》1958年10期。
[62]《1957年秋安阳高楼庄殷代遗址发掘》,《考古》1963年4期。
[63]《安阳三家庄东的发掘》,《考古》1983年2期。
[64]《1962年安阳大司空村发掘简报》,《考古》1964年8期。
[65]《安阳市博物馆藏商代青铜器选介》,《文物》1986年8期。
[66]《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1期。
[67]李济:《记小屯出土之青铜器》,《中国考古学报》第3册(1948)。
[68]《1950年春殷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第5册(1951)。
[69]《1980~1982年安阳苗圃北地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6年2期。
[70]《湖北鄂城县沙窝公社出土青铜器》,《考古》1982年2期。
[71]《介绍鄂城出土的几件文物》,《江汉考古》1982年1期。
[72]杨权喜:《江汉地区发现的商周青铜器》,《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
[73]《湖北随县安居出土青铜器》,《文物》1982年12期。
[74]《湖北随县发现商周青铜器》,《考古》1984年6期。
[75]《湖北随县发现商代青铜器》,《文物》1981年8期。
[76]《湖北圻春毛家嘴西周木构建筑》,《考古》1962年1期。
[77]《应城发现殷代斝、爵》,《江汉考古》1980年2期。
[78]《湖北江陵万城出土西周铜器》,《考古》1963年4期。
[79]《湖北黄陂鲁台山西周遗址与墓葬》,《江汉考古》1982年2期。
[80]《黄陂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铜器》,《江汉考古》1986年4期。
[81]《湖北黄陂杨家湾的古遗址调查》,《考古》1958年1期。
[82]《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考古》1964年8期。
[83]《1963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掘》,《文物》1976年1期。
[84]《盘龙城商代二里岗期的青铜器》,《文物》1976年2期。
[85]《安陆馆藏的几件青铜器》,《江汉考古》1980年4期。
[86]《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东区、中区发掘简报》,《考古》1980年2期。
[87]《山西永和发现殷代铜器》,《考古》1977年5期。
[88]《山西长子县北郊发现商代铜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1980)。
[89]《山西长治市拣选、征集的商代青铜器》,《文物》1982年9期。
[90]《忻县连寺沟出土的青铜器》,《文物》1972年4期。
[91]《石楼后兰家沟发现商代青铜器简报》,《文物》1962年4、5期合刊。
[92]《山西吕梁县石楼镇又发现铜器》,《文物》1960年7期。
[93]《山西石楼义牒发现的商代铜器》,《考古》1972年4期。
[94]《山西灵石旌介村商代墓和青铜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1980)。
[95]《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文物》1986年11期。
[96]《石楼县发现古代铜器》,《文物》1959年3期。
[97]陶正刚:《山西出土的商代铜器》,《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5。
[98]《北京平谷县发现商代墓葬》,《文物》1977年11期。
[99]《北京市顺义县牛栏山出土一批周初带铭青铜器》,《文物》1983年11期。
[100]《北京附近发现的西周奴隶殉葬墓》,《考古》1974年5期。
[101]《1981~1983年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5期。
[102]《胶县西菴遗址调查试掘简报》,《文物》1977年4期。
[103]《山东泗水发现一批商代铜器》,《考古》1986年12期。
[104]《山东黄县庄头西周墓清理简报》,《文物》1986年8期。
[105]齐文涛:《概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文物》1972年5期。
[106]《泰安市发现古代文物》,《文物》1961年1期。
[107]《山东邹县又发现商代铜器》,《文物》1974年1期。
[108]《山东邹县古代遗址调查》,《考古学集刊》第3辑(1983)。
[109]《山东省苍山县出土青铜器》,《文物》1965年7期。
[110]《山东长清出土的青铜器》,《文物》1964年4期。
[111]《山东长清、桓台发现商代青铜器》,《文物》1982年1期。
[112]《山东惠民县古代遗址调查》,《考古学集刊》第3辑(1983)。
[113]《山东寿光县新发现一批纪国铜器》,《文物》1985年3期。
[114]《山东滕县井亭煤矿等地发现商代铜器及古遗址、墓葬》,《文物》1959年12期。
[115]《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铜器调查记》,《中国考古学报》第2册(1947)。
[116]《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文物》1972年8期。
[117]《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5)》,文物出版社,1985。
[118]《北京拣选一组二十八件商代带铭铜器》,《文物》1982年9期。
[119]杜在忠:《关于夏代早期活动的初步探析》,《夏史论丛》,齐鲁出版社,1985。
[120]《长安县河迪村西周墓清理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5辑(1981)。
[121]《陕西长安、扶风出土西周铜器》,《考古》1963年8期。
[122]《长安普渡村西周墓葬发掘记》,《考古学报》第8册(1954)。
[123]《长安普渡村西周墓的发掘》,《考古学报》1957年1期。
[124]《西周镐京附近部分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1期。
[125]《1979~1981年长安沣西、沣东发掘简报》,《考古》1986年3期。
[126]《1967年长安张家坡西周墓的发掘》,《考古学报》1980年4期。
[127]《1960年秋陕西长安张家坡发掘简报》,《考古》1962年1期
[128]《1984~1985年沣西西周遗址葬墓发掘报告》,《考古》1987年1期。
[129]《1961~1962年沣西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9期。
[130]《西安老牛坡出土商代早期文物》,《考古与文物》1981年2期。
[131]《西安袁家崖发现商代晚期墓葬》,《文物资料丛刊》第5辑(1981)。
[132]《长安张家坡西周井叔墓发掘简报》,《考古》1986年1期。
[133]《陕西省岐山县发现商代铜器》,《文物》1977年12期。
[134]《岐山贺家村出土的西周铜器》,《文物》1972年6期。
[135]《岐山北郭公社出土的西周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982年2期。
[136]《渭南市又出土一批商代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987年4期。
[137]《临潼零口再次发现西周铜器》,《考古与文物》1983年3期。
[138]《陕西宝鸡上王公社出土三件西周铜器》,《文物》1981年12期。
[139]《宝鸡竹园沟等地西周墓》,《考古》1978年5期。
[140]《宝鸡竹园沟西周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2期。
[141]《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4期。
[142]《宝鸡市茹家庄发现西周早期铜器》,《考古与文物》1980年1期。
[143]《宝鸡地区发现几批商周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981年1期。
[144]《周原西周遗址扶风地区出土几批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982年2期。
[145]《陕西扶风出土西周伯 诸器》,《文物》1976年6期。
[146]《扶风齐家十九号西周墓》,《文物》1979年11期。
[147]《扶风云塘西周墓》,《文物》1980年4期。
[148]《陕西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3期。
[149]《陕西扶风、岐山周代遗址和墓葬调查发掘报告》,《考古》1963年12期。
[150]《耀县发现一批周代铜器》,《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11期。
[151]《陕西淳化县出土的商周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986年5期。
[152]《泾阳高家堡早周墓葬发掘记》,《文物》1972年7期。
[153]《陕西绥德墕头村发现一批窖藏商代铜器》,《文物》1975年2期。
[154]《咸阳地区出土西周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981年1期。
[155]《陕西礼泉县发现两批商代铜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1980)。
[156]《陕西凤翔出土的西周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984年1期。
[157]《藁城北龙宫商代遗址的调查》,《文物》1985年10期。
[158]《河北磁县下七垣出土殷代青铜器》,《文物》1974年11期。
[159]《河北灵寿县西木佛村出土一批商代文物》,《文物资料丛刊》第5辑(1981)。
[160]《河北正定县新城铺出土商代青铜器》,《文物》1984年12期。
[161]《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考古新发现》,《文物资料丛刊》第1辑(1977)。
[162]《河北境内几处商代文化遗存记略》,《考古学集刊》第2辑(1982)。
[163]《河北省三十年来的考古工作》,《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
[164]《安徽阜南发现殷商时代的青铜器》,《文物》1959年1期。
[165]《安徽嘉山县泊岗引河出土的四件商代铜器》,《文物》1956年7期。
[166]《安徽颍上王岗、赵集发现商代文物》,《文物》1985年10期。
[167]彭适凡:《江西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的分析与分期》,《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
[168]《浙江安吉出土商代铜器》,《文物》1986年2期。
[169]《镇江地区近年出土的青铜器》,《文物资料丛刊》第5辑(1981)。
[170]《衡阳苗圃蒋家山古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6期。
[171]《湘潭青山桥出土窖藏商周青铜器》,《湖南考古辑刊》第1辑(1982)。
[172]《甘肃庆阳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983年3期。
[173]《甘肃庆阳韩家滩嘴发现一座西周墓》,《考古》1985年9期。
[174]《灵台白草坡西周墓》,《文物》1972年12期。
[175]《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考古学报》1977年2期。
[176]《河南出土商周青铜器》(一),文物出版社,1981。
[177]《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一)~(四),文物出版社,1979。
[178]《青铜器图释》,文物出版社,1960。
[179]《山东文物选集(普查部分)》,文物出版社,1959。
[180]《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85。
[181]《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4·青铜器》(上),文物出版社,1985。
[182]杨育彬:《郑州商城初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183]《浚县辛村》,科学出版社,1964。
[184]《辉县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6。
[185]《山彪镇与琉璃阁》,科学出版社,1959。
[186]《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
[187]《殷墟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985。
[188]《殷墟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7。
[189]郭宝钧:《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1981。
[190]李济、万家保:《殷墟出土青铜爵形器之研究》,《古器物研究专刊》第2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7。
[191]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1001号大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192]粱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1550号大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7。
[193]石璋如:《小屯》丙编(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
[194]石璋如:《小屯》丙编(四),“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6。
[195]石璋如:《小屯》丙编(五),“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1。
[196]端方:《陶斋吉金录》,1908。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
[2]M.Friedman and A.Schwartz,“Dcfinition of Money”,in
[3]G.Gurley and E.Shaw,
[4]J.M.凯恩斯:《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3。
[5]Radeclifie Comittee,“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Working of the Monetary System”,London,1959.
[6]W.Barnett,E.Offenbacher,P.Spindt,“A New Concept of Aggregate Money”,in
[7]T.梅耶:《货币、银行与经济》,1987;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88。
[8]F.S.米什金:《货币银行金融市场学》,1986;中译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9]P.林德特:《国际经济学》,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10]J.T.布尔曼:《货币供需及总体经济模型》,1975;中译本,台湾“国立编译馆”,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