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418

社会资本与政府治理图书

Social Capital and Government Governance

SSAPID:101-0378-8120-66
ISBN:978-7-5097-2503-0
DOI:
ISSN:

[内容简介]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系统研究探讨政府治理问题是一个新的尝试。作为一种分析途径,社会资本有助于引起人们对非政治、非经济因素的重视;有助于人们从更深的理论层面关注那些隐藏于社会结构之中的社会关系以及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等社会资本形式;有助于人们认识到这些社会资本对于政府治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而促使人们独辟蹊径,从更为广阔的空间去理解政府治理问题,以积极有效地推动中国政府治理走向善治。本书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视角,并结合当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实践,试图对政府治理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探讨的。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黄晓东
编 辑:王玉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中国政治

 后记

 第一章 导论:社会资本为引导政府治理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 论题选择与研究意旨

   (一)问题的缘起:政府治理失效的显现

   (二)分析视角的提出:社会资本的契合

   (三)价值域的探讨:理论与实践

  二 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其客观评述

   (一)治理理论的研究概况*

   (二)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概况

   (三)治理与社会资本的研究概况

  三 逻辑思路与立论方法

   (一)本书研究拟定的逻辑思路

   (二)本书研究采纳的立论方法

 第二章 治理:公共行政变革的重要维度

  一 治理的概念诠释与特征甄别

   (一)治理概念的历史回顾

   (二)治理与统治

   (三)治理与善治

  二 治理理念下当代政府管理的重塑取向

   (一)市场式政府模式

   (二)参与式政府模式

   (三)弹性化政府模式

   (四)解制型政府模式

  三 契机与挑战:中国语境下政府治理问题的理路辨识

   (一)治理理论对于中国政府应用的可行性检视

    1.市场经济的发展

    2.政府管理的优化

    3.公民社会的兴起

   (二)当前中国政府治理建构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1.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健全

    2.政府管理存在双重挑战

    3.公民社会建设尚未完善

 第三章 社会资本:一种新的解释范式

  一 社会资本的理论积淀与演进:三个经典观点的界说

   (一)皮埃尔·布尔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

   (二)詹姆斯·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

   (三)罗伯特·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

  二 社会资本理论若干重要问题的解析

   (一)社会资本的属性

    1.隐性资产

    2.公共物品性质

    3.外部性

    4.自我强化性

   (二)社会资本的构成

    1.关系网络

    2.规范

    3.信任

   (三)社会资本的类型

  三 本书关于社会资本研究的切入点

 第四章 社会资本与政府治理的结构关联:相得益彰与互补融合

  一 社会资本——政府治理构筑的牢固基石

   (一)社会信任是政府治理的支撑点

   (二)社会规范是政府治理的先导

   (三)公民参与网络有利于政府治理行为优化

  二 政府治理——社会资本提升的持续驱动

   (一)政府治理是社会信任的保障

   (二)政府治理是社会规范的正式制约机制

   (三)政府治理有利于扩展公民参与网络

 第五章 中国社会资本储存的传统与现状

  一 中国社会资本储存的传统与现状:社会资本与中国社会变迁概述

   (一)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资本

   (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资本

   (三)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资本

  二 当前中国政府治理建构过程中社会资本的缺陷:制约因素症结之所在

   (一)社会资本的态势表现出相对稳定性和封闭性

   (二)社会资本的获得、维持和运用过程体现出非理性

   (三)社会资本的分布突显出不均衡性和不协调性

   (四)社会资本的成分呈现出多元性

 第六章 以社会资本的整合推动中国政府治理的建构

  一 “传统”与“现代”并行不悖:当代中国社会资本的整合路径

   (一)改造传统的社会资本

   (二)培育现代意蕴上的社会资本

  二 “社会法团主义”与“国家法团主义”耦合:当代中国社会资本的整合模式

   (一)社会法团主义与国家法团主义

   (二)正和博弈理念下两种社会资本整合模式的取舍

  三 “政府·社会·公民”合力而发:当代中国社会资本的整合举措

   (一)改革政府组织,建立强而精的政府

   (二)健全制度的有效供给,推进法治化进程

   (三)壮大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四)增强公民社会的公共精神

 第七章 结语:社会资本应用于政府治理问题研究的限度与愿景

  一 研究限度的考量

  二 研究愿景的期盼

本书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视角,并结合当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实践,试图对政府治理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探讨。本书首先以治理的基本性问题作为切入点而展开阐述,涉及概念诠释、特征甄别等一系列内容要素;其次,通过对皮埃尔·布尔迪厄、詹姆斯·科尔曼以及罗伯特·帕特南三位代表人物有关社会资本理论经典观点的界说,梳理了社会资本的理论积淀与演进;再次,依据治理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各自的分析框架,进一步辨析了社会资本和政府治理两者之间的结构关联;最后,对当前中国政府治理建构过程中社会资本的缺陷情况做了进一步深入诊断,着重探寻其中成为制约因素的症结之所在,并提出要以社会资本的整合来推动中国政府治理的建构。

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蔡志强:《社会危机治理: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曹锦清、陈中亚:《走出“理想”城堡——中国“单位”现象研究》,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

曹荣湘:《走出囚徒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陈福今:《公共管理与治理》,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

陈家国:《公共治理与制度创新——直面中国公共管理领域前沿问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陈卫东:《社区自治:自组织网络与制度设置》,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董礼胜:《分析与比较:“行政改革与地方治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顾建键、马西恒:《转型中的社会治理——和谐社会构建与城市社会发展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顾丽梅:《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顾丽梅:《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顾丽梅:《治理与自治:城市政府比较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6。

郭毅、罗家德:《社会资本与管理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国际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编《善治:以民众为中心的治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民主治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黄卫平、汪永成:《公共问题研究与改善治理建言——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咨询报告选》,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姜继红:《社会资本与就业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姜振华:《社区参与与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金太军:《村庄治理与权力结构》,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康之国:《构建城市和谐社区与社区治理创新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康之国:《构建城市和谐社区与社区治理创新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孔繁斌:《公共性的再生产:多中心治理的合作机制建构》,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郎友兴、陈剩勇:《非政府部门的发展与地方治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黎珍:《正义与和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社会资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李汉林:《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李松玉:《制度权威研究:制度规范与社会秩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李新功:《社会资本理论与区域技术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李志青:《社会资本技术扩散和可持续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北京:学林出版社,2000。

林竞君:《网络、社会资本与集群生命周期研究——一个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林聚任:《社会信任和社会资本重建——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林尚立:《社区民主与治理:案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刘建成:《第三种模式:哈贝马斯的话语政治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刘林平:《关系、社会资本与社会转型——深圳“平江村”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刘松博:《企业社会资本的生成——基于组织间非正式关系的观点》,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刘娅:《解体与重构——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乡村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刘祖云:《从传统到现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鲁哲:《论现代市民社会的城市治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罗震东:《中国都市区发展:从分权化到多中心治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马长山:《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关系的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苗月霞:《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变迁的社会资本分析——人民公社与“乡政村治”体制的比较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潘忠岐:《多边治理与国际秩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邱海雄、陈健民:《行业组织与社会资本——广东的历史与现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沈远新:《中国转型期的政治治理:若干问题与趋势》,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孙宽平、腾世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孙荣、徐红、邹珊珊:《城市治理:中国的理解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唐娟:《政府治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唐力行:《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唐士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唐铁汉、袁曙宏:《社会治理创新——第二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论文集》,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

涂用凯:《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治理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王敬尧:《参与式治理:中国社区建设实证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王名、刘培峰:《民间组织通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王新生:《市民社会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吴锦良:《走向现代治理:浙江民间组织崛起及社会治理的结构变迁理论篇》,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吴志成:《治理创新——欧洲治理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萧公权:《宪政与民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燕继荣:《投资社会资本——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维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杨光斌:《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中国政治发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尹冬华:《从管理到治理:中国地方治理现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张铭、王迅:《基层治理模式转型——杨村个案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张其仔:《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张昕:《转型中国的治理与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郑传贵:《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发展:以赣东项村为例》,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郑杭生:《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郑也夫:《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郑也夫:《信任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钟瑞添、欧仁山、黄竹胜:《政府治理变革与公法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周红云:《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村治理改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周小虎:《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周玉:《干部:职业地位获得的社会资本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丹〕C.格鲁特尔特、T.范·贝斯特纳尔:《社会资本在发展中的作用》,黄载曦、杜卓君、黄治康译,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

〔法〕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谢旭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法〕皮埃尔·卡蓝默:《破碎的民主:试论治理的革命》,高凌瀚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

〔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陈幽泓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美〕布鲁斯·布恩诺·德·梅斯圭塔:《繁荣的治理之道》,叶丽娟、王鑫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楚艳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谢旭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谭功荣、刘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美〕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陈仲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刘榜离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美〕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李婉蓉译,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美〕克里斯蒂纳·阿尔恩特、查尔斯·欧曼:《政府治理指标》,杨永恒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汪大海、吴群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美〕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孙柏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美〕罗伯特·阿格拉诺夫、迈克尔·麦圭尔:《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创新战略》,李玲玲、鄞益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美〕罗德里克·M.克雷默、汤姆·R.泰勒:《组织中的信任》,刘穗琴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美〕马克·E.沃伦:《民主与信任》,吴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美〕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孔宪遂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美〕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张慧东、姚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孙迎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美〕唐纳德·凯特尔:《权力共享:公共治理与私人市场》,孙迎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陈光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张胜军、刘小林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美〕詹姆斯·博曼:《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黄相怀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美〕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册),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周黎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英〕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治理全球化:权力、权威与全球治理》,曹荣湘、龙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Anirudh Krishna,Active Social Capital:Tracing the Roots of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2.

Barber,B.R.,Strong Democracy: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NewAge,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

Bourdieu,Pierre,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86.

Chang,Ha Joon,Kicking away the ladder:development strateg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London:Anthem press,2002.

Coleman,James S.,The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Cambridge,MA: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Evans,Peter,“Government Action,Social Capital and Development:Reviewing the Evidence on Synergy,” World Development,24,1996.

Grand,Julinale,“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Failure,”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4,1991.

Landau,M.,“Multiorganizational System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1,1991.

Lin,Nan,Social Capital: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Martin Hewson,Timothy J.Sinclair(eds),Approaches to global governance theory,New York: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9.

Newton,K.Trust,“Social Capital,Civil Society and Democracy,”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2,2001.

Nye,J.S.,Zelikow,P.D. and King,D.C.(eds.),Why People Don’t Trust Government,Cambridge,MA: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

Ostrom Elinor,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frastructure Policies in Perspective,Boulder:Westview Press,1993.

Perri,“Joined-up Government in the Western World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 Preliminary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loration”,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4,2004.

Portes,Alejandro,“Social Capital: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4,1998.

Putnam,Robert D.,Democracy in Flux:the Evolution of Social Capital in Contemporary Socie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Putnam,Robert D.,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R.A.Rhodes,Understanding Governance:Policy Networks,Gover-nance,Reflexivity and A ccountability,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1997.

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Introduction in Joseph Nye and John Donahue ed. Governance in Globalizing World,Washington: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0.

Rose,D.A,and T.R.Clear.,“Incarceration,Social Capital,and Crime:Implications for Social Disorganization Theory,” Criminology,36,1998.

Susan Saegert,J.Phillip Thompson,Mark R.Warren,Social Capital and Poor Communication,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2001.

Warner,Mildred,“Social Capital Construc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Local State,” Rural Sociology,64,1999.

Woolcock,Michael,“Social Capi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oward a Theoretical Synthesis and Policy Framework,” Theory and Society,27,1998.

〔澳〕加里·西格利:《中国的政治体制:政府、治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刘玉安编译,《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10期,第48~52页。

包亚军:《治理理论对当代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启示》,《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22~25页。

边燕杰:《社会资本研究》,《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2期,第39~40页。

卜长莉:《布尔迪厄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先驱性研究》,《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6期,第35~38页。

卜长莉、金中祥:《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第217~222页。

卜长莉:《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2期,第54~57页。

蔡晶晶、李德国:《政策网络中的政府治理》,《理论探讨》2005年第4期,第122~125页。

蔡志强:《认同、信任和宽容:危机治理的重要社会资本》,《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5期,第98~100页。

曹海军、文长春:《“统合主义”政府——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理论探讨》2006年第4期,第14~16页。

曹任何、王晓燕:《治理、合理性与政府的合法性基础重构》,《学术论坛》2004年第1期,第39~42页。

曹荣湘、罗雪群:《社会资本与公民社会:一种元制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2期,第70~74页。

曹堂哲:《走向善治:当代中国政府治理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2期,第90~93页。

曹现强:《公共性的现代回归:从统治到治理——对治理理论的一点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第18~21页。

陈崇山:《治理理论给受众参与的启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4期,第104~108页。

陈国富:《官僚制与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21~28页。

陈家泽:《从政府治理结构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经济学家》2006年第4期,第98~103页。

陈燕、李晏墅:《诚信缺失的综合治理框架: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的耦合》,《江海学刊》2007年第3期,第77~82页。

陈振明:《中国地方政府改革与治理的研究纲要》,《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第12~20页。

成良斌:《文化传统、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11期,第120~125页。

程国萍、熊云生、吴敏:《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财贸研究》2005年第4期,第115~116页。

程民选:《论社会资本的性质与类型》,《学术月刊》2007年第10期,第62~68页。

程民选:《信誉: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财经科学》2005年第2期,第73~78页。

褚松燕:《公民有序参与:政府治理危机的化解之道》,《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第19~21页。

崔永军、庄海茹:《“乡政村治”:一项关于农村治理结构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个案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4期,第195~197页。

戴长征:《中国政府的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2期,第22~25页。

丁宏:《全球化、全球治理与国际非自发组织》,《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第6期,第101~106页。

董田甜:《治理理论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2期,第121~124页。

段学慧:《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122~125页。

樊平:《社会流动与社会资本——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路径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28~35页。

范铁中:《西方国家治理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理论前沿》2007年第13期,第18~20页。

范小雨:《社会资本在政策过程中的效应及重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113~115页。

方竹兰:《中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社会资本积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47~51页。

符平:《论国家社会资本及其功效》,《人文杂志》2003年第6期,第130~134页。

符平:《微观社会资本研究的反思》,《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11期,第75~80页。

高红、陈如:《社会资本与中国市民社会构建》,《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第59~64页。

高灵芝:《“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农民工就业促进的组织网络——以济南市为个案》,《东岳论丛》2006年第6期,第33~39页。

高新军:《美国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公众参与》,《中国改革》2006年第9期,第69~71页。

葛荃、鲁锦寰:《“以公民为本”:政府责任、治理理念与和谐社会建构》,《新视野》2005年第6期,第39~42页。

宫留记:《“哲学资本”——布迪厄社会理论的“工具箱”》,《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3期,第35~39页。

龚晓、王海全:《转型与社会资本理论综述》,《经济经纬》2006年第2期,第9~12页。

巩建华、曹树明:《差序格局的文化影响与关系社会的破坏作用——兼论西方公共治理理论在中国实施的困境》,《江淮论坛》2007年第4期,第95~99页。

顾丽梅:《全球化与政府治理》,《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4期,第5~8页。

郭道晖:《政府治理与公民社会参与》,《河北法学》2006年第1期,第12~16页。

郭台辉:《社会资本:公共政策过程的变量》,《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3期,第24~28页。

郭台辉:《政治文明与社会资本: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以国家-社会-公民关系为分析框架》,《学术论坛》2004年第5期,第52~56页。

郭熙保:《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起: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思路》,《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第7~13页。

郭毅、朱熹:《国外社会资本与管理学研究新进展——分析框架与应用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7期,第2~7页。

郭毅、朱扬帆、朱熹:《人际关系互动与社会结构网络化——社会资本理论的建构基础》,《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第64~74页。

郭忠华:《善治:中国的思考——以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研究范式》,《理论与改革》2003年第2期,第17~20页。

郝铁川:《从统治到治理:论强政党、小政府与大社会》,《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6期,第56~69页。

郝彦辉、刘威:《社会资本视阈下转型村庄的社会建设》,《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5~10页。

郝彦辉、刘威:《转型期城市基层社区社会资本的重建》,《东南学术》2006年第5期,第27~33页。

何君安、梁忠民:《论社会资本与政治系统的关系》,《政治学研究》2006年第3期,第92~99页。

何君安:《社会资本理论若干问题的再探讨》,《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125~129页。

洪亮:《社会资本与民间资本关系的理论演变》,《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1期,第12~16页。

胡国进、赖经洪:《新时期政府治理模式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第129~134页。

胡荣、胡康:《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资本建构》,《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4期,第98~103页。

胡仙芝:《从善政向善治的转变——“治理理论与中国行政改革”研讨会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9期,第22~24页。

胡仙芝:《治理理论与行政改革》,《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1期,第43~45页。

胡祥:《近年来治理理论研究综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3期,第25~30页。

胡月萍:《政府治理要立足于保障公民权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6期,第23~24页。

扈红英、许照红:《社会资本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2007年第5期,第12~13页。

黄灵荣、申佳陶:《法治:政府治理的理性》,《理论与改革》2001年第2期,第101~102页。

黄其松:《社会资本:科尔曼与帕特南的比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32~34页。

黄琴:《论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应然角色》,《理论与改革》2007年第4期,第63~65页。

黄韬:《诚信机制:和谐社会的社会资本内核》,《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第5期,第142~143页。

黄湘莲:《社会资本理论与公民文化建设》,《学术界》2007年第3期,第87~91页。

黄展涛:《浅析社会资本与政治稳定》,《人文杂志》2006年第4期,第47~52页。

霍然、霍震:《论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与挑战——基于公共物品与社会资本视角》,《经济问题》2007年第10期,第14~16页。

嵇蕴洁:《提高社会资本存量,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求实》2006年第5期,第87~89页。

江作军、刘坤:《论当代中国社会资本的转型》,《江海学刊》2005年第5期,第222~227页。

姜振华:《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第30~33页。

蒋春华:《试论社会资本的性质》,《企业经济》2004年第2期,第173~174页。

景玉琴:《政府治理理论的新进展及启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10~13页。

寇东亮:《社会资本的伦理意义》,《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144~147页。

兰华、付爱兰:《非营利组织在社会资本形成中的作用及表现》,《人文杂志》2005年第4期,第148~152页。

兰华:《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治理理论视角》,《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第103~108页。

蓝志勇:《地方政府的治理创新战略——美国凤凰城的案例及经验》,《东南学术》2005年第1期,第30~37页。

雷振文、宋香庆:《论政治秩序运行与维持的社会基础——以社会资本为分析视角》,《江淮论坛》2006年第6期,第66~70页。

黎熙元、童晓频:《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可持续性与社会资本的重构——以广州市逢源街安老服务为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61~66页。

黎珍:《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共同实现的社会资本视角》,《求索》2007年第6期,第147~149页。

黎珍:《社会资本:民族区域自治的元制度分析——兼谈民族区域自治的善治问题》,《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第21~25页。

黎珍:《社会资本与民族和谐》,《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第5~10页。

李斌:《公民主体角色的嬗变:从代议民主制下的传统政府管理到治理》,《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第6期,第15~19页。

李超玲、钟洪:《非政府组织社会资本:概念、特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江汉论坛》2007年第4期,第43~45页。

李风华:《治理理论:渊源、精神及其适用性》,《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第45~51页。

李华民:《社会资本投资及制度变迁绩效》,《经济学家》2003年第6期,第85~92页。

李惠斌:《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2期,第35~40页。

李继刚、顾金喜:《沟通、互动与政府的治理优化》,《理论探索》2005年第5期,第125~127页。

李金:《社会资本与社会合作——从社会资本的视角透视中国社会合作体系中的问题》,《学术论坛》2004年第6期,第147~151页。

李兰芬、李西杰:《社会信仰:社会资本的权威内核》,《人文杂志》2003年第3期,第131~136页。李文星、郑海明:《论地方治理视野下的政府与公众互动式沟通机制的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5期,第69~72页。

李晓红、黄春梅:《社会资本的经济学界定、构成与属性》,《当代财经》2007年第3期,第17~20页。

李砚忠:《以“合作式治理”提高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政府信任》,《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2期,第103~106页。

李永杰:《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简论党的社会资本及其维护》,《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1期,第32~34页。

李玉文、徐中民:《社会资本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以黑河流域为例》,《冰川冻土》2007年第5期,第830~836页。

李煜:《文化资本、文化多样性与社会网络资本》,《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4期,第52~63页。

李珍刚:《论社会资本与行政改革》,《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182~188页。

梁德阔:《社会资本理论对社会学方法论二元对立的消解》,《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第87~91页。

梁莹、黄健荣:《论我国第三部门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建构》,《学海》2004年第4期,第31~38页。

梁莹:《论我国社会资本的发展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人文杂志》2005年第1期,第53~59页。

梁莹、肖其明:《社会资本与政策执行关系之研究》,《东南学术》2005年第5期,第71~79页。

梁莹:《信息化时代政府的治理与善治》,《探索》2003年第1期,第51~54页。

梁莹:《寻求社会资本与协商民主的良性互动》,《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第103~107页。

梁莹:《治理视角下我国政府改革的新思维》,《理论与改革》2003年第2期,第47~49页。

梁莹:《重塑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关系——社会资本理论的视阈》,《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1期,第85~91页。

林怀艺:《社会资本之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兼论中国“社会资本”和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理论探讨》2007年第3期,第10~13页。

林克雷、李全生:《广义资本和社会分层——布迪厄的资本理论解读》,《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63~68页。

林闽钢:《社会资本视野下的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期,第42~44页。

林尚立、王华:《创造治理:民间组织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学术月刊》2006年第5期,第22~28页。

林炎志:《论社会资本》,《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1期,第1~16页。

刘春荣:《国家介入与邻里社会资本的生成》,《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60~79页。

刘良:《中国公民社会视野中的政府治理转型探析——也论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衍变中的公域之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2期,第36~39页。

刘敏、奂平清:《论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拓展及问题》,《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第96~100页。

刘清才、张农寿:《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分析》,《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第1期,第48~52页。

刘淑影、于芳:《论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培育》,《北方论丛》2006年第2期,第152~156页。

刘小林:《全球治理理论的价值观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第3期,第107~112页。

刘银喜:《政府治理理论的兴起及其中国化》,《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66~69页。

刘泽伦、刘小云:《迈向回应型政府——全球化下政府治理范式转换的路径》,《江淮论坛》2006年第5期,第72~77页。

楼苏萍:《治理理论分析路径的差异与比较》,《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4期,第82~85页。

卢燕平:《社会资本的来源及测量》,《求索》2007年第5期,第5~8页。

陆道平:《当代政府治理:模式与过程》,《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124~126页。

陆相欣:《治理理论与我国地方治道变革》,《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28~30页。

马长山:《社会资本、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第3期,第263~272页。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社会资本:流行的狂热抑或基本的概念?》,龙虎编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2期,第26~34页。

〔美〕爱德华·格拉泽:《社会资本的投资及其收益》,罗建辉编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2期,第35~42页。

〔美〕菲利普·施密特:《民主化、治理和政府能力》,《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5期,第40~44页。

〔美〕戈兰·海登:《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与发展》,周红云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1期,第39~45页。

〔美〕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华夏风编译,《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第2期,第19~30页。

〔美〕马丁·休伊森、蒂莫西·辛克莱:《全球治理理论的兴起》,张胜军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第43~50页。

〔美〕托马斯·福特·布朗:《社会资本理论综述》,木子西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2期,第41~46页。

苗月霞:《社会资本视域中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河北学刊》2007年第2期,第198~201页。

苗月霞:《社会资本视域中的中国农村村民自治运作绩效》,《河北学刊》2005年第3期,第201~206页。

苗月霞:《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理论脉络与争辩》,《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第59~64页。

苗月霞:《乡村民间宗教与村民自治:一项社会资本研究——兼论韦伯关于宗教社会功能的观点》,《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第99~104页。

苗月霞:《治理理论与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特区经济》2005年第3期,第17~19页。

聂平平:《治理理论的语义阐释及其话语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第124~127页。

牛喜霞:《社会资本及其本土化研究的几点思考》,《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17~21页。

牛喜霞、谢树芳:《新农村建设:重建农村社会资本的路径选择》,《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第132~136页。

潘敏:《信任问题——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的探讨》,《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第104~108页。

庞兰强:《治理理论与行政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2期,第68~71页。

裴志军:《论社会资本视野下的政府职能转变》,《理论导刊》2005年第12期,第14~16页。

彭智勇、王文龙:《社会资本创新与中国现代化转型》,《改革与战略》2006年第9期,第5~7页。

戚攻:《政府治理与促进社会和谐》,《理论学刊》2005年第1期,第84~87页。

秦琴:《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系统论整理》,《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6期,第36~42页。

全裕吉:《从科层治理到网络治理:治理理论完整框架探寻》,《现代财经》2004年第8期,第44~47页。

冉冉:《参与式透明治理:从第六届全球政府创新论坛透视全球政府创新的主要趋势》,《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6期,第88~92页。

任典云:《试论社会资本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东岳论丛》2006年第3期,第99~101页。

任亮:《社会资本理论的五个命题》,《探索》2007年第3期,第109~113页。

任亮、张达:《以良性互动机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资本理论的启示》,《求实》2007年第11期,第53~55页。

沈荣华、周义程:《善治理论与我国政府改革的有限性导向》,《理论探讨》2003年第5期,第5~8页。

石毓钦:《政府治理方式转变应实现的目标》,《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第239~240页。

宋黔晖:《社会资本视域的乡村治理》,《学术研究》2007年第3期,第80~85页。

宋晓伟、李永龙:《新时期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初探》,《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6~10页。

孙柏瑛:《当代政府治理变革中的制度设计与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2期,第19~22页。

孙丽军、石磊:《社会资本:文献与进一步的研究》,《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第20~25页。

孙璐:《缺失与重建:中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探析》,《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第106~109页。

孙晓莉:《西方国家政府社会治理的理念及其启示》,《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2期,第7~11页。

唐任伍、李水金:《公共话语场与政府治理》,《改革》2007年第1期,第115~119页。

陶涛:《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当代世界》2007年第4期,第20~22页。

陶希东、赵鸿婕:《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府治理理念的创新》,《商业研究》2004年第13期,第48~50页。

陶艳梅、景琴玲:《对新形势下本土化农村社会资本研究的认识与反思》,《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16期,第4161~4163页。

滕世华:《全球治理进程中的政府改革》,《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年第2期,第76~89页。

滕世华:《全球治理与政府改革的双向互动影响》,《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6期,第95~99页。

田凯:《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局限》,《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1期,第90~96页。

佟德志:《从“管理”到“治理”——面向信息时代的政府职能创新》,《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11~15页。

汪来杰:《对解制型政府治理模式的理性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第66~68页。

汪向阳、胡春阳:《治理: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的新热点》,《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136~140页。

汪小勤、汪红梅:《我国农村社会资本变迁的经济分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2期,第10~14页。

王成兰、刘富春、郭春甫、陈渝:《回应性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治理模式的必然要求》,《探索》2005年第5期,第56~59页。

王道勇、郧彦辉:《农民市民化:传统超越与社会资本转型》,《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第9~13页。

王宏强:《民主的社会资本理论:一个交易成本的视角》,《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2期,第78~83页。

王华:《治理中的伙伴关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第25~33页。

王华:《中国社会资本的重构》,《思想战线》2004年第4期,第5~10页。

王积超:《社会资本及其测量的理论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62~65页。

王亮:《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归属感的形成》,《求实》2006年第9期,第48~50页。

王强:《社会资本:提高地方政府绩效的基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34~38页。

王诗宗:《社会资本: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14~21页。

王世彤、顾雅洁:《公共危机管理与社会资本互动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第10期,第125~128页。

王晓明:《社会资本理论发展演化的探析》,《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6期,第11~13页。

王臻荣、张树峰:《论中国政府治理与善治的实践与探索》,《晋阳学刊》2005年第6期,第8~12页。

韦璞:《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经验研究综述》,《特区经济》2007年第2期,第268~269页。

文军、张赛军:《社会资本与社区脱贫——对社会资本独立性功能的分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19~24页。

吴光芸:《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2期,第51~56页。

吴光芸:《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我国市民社会的建构与社会资本的培育》,《人文杂志》2007年第1期,第164~169页。

吴光芸:《社会资本: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基础》,《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37~42页。

吴光芸:《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政治参与》,《晋阳学刊》2006年第6期,第16~20页。

吴光芸:《社会资本: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一个新视角》,《调研世界》2006年第11期,第26~29页。

吴光芸、杨龙:《超越集体行动的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东南学术》2006年第3期,第11~16页。

吴光芸、杨龙:《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4期,第25~29页。

吴海琳:《社会资本的感性基础初探》,《中州学刊》2007年第4期,第104~108页。

吴家庆、王毅:《中国与西方治理理论之比较》,《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58~65页。

吴军民、刘汉辉:《和谐社会的组织运作:一种社会资本的分析视角——以广东南海专业镇为例》,《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4期,第30~33页。

吴敏、张玉申、程国萍:《转型期中国社会资本特性探讨》,《经济论坛》2006年第7期,第34~37页。

吴兴智、李力东:《发展非政府部门 促进中国地方治理——非政府部门与中国地方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第223~224页。

吴志成、潘超:《全球化视阈中的治理理论分析》,《理论探讨》2006年第1期,第100~104页。

吴志成:《西方治理理论述评》,《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第60~65页。

夏建中:《社会为中心的社会资本理论及其测量》,《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9期,第36~42页。

肖卫、朱有志:《社会资本治理“公地悲剧”的KMRW声誉博弈解释——来自梅峰村集体资源利用的实证》,《求索》2007年第12期,第22~24页。

肖文涛:《构建和谐社会与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1期,第98~101页。

谢庆奎、苗月霞:《社会资本与政治民主:理论渊源与发展》,《新视野》2006年第6期,第31~34页。

谢岳:《论社会资本与政治稳定》,《学术研究》2005年第7期,第78~82页。

熊辉:《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社会资本分析》,《新视野》2007年第1期,第76~78页。

熊辉:《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与实践的社会资本积累及其功能》,《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第3期,第136~139页。

熊跃根:《论当代社会变迁中的社会资本建构与市民社会发展》,《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88~93页。

徐大慰:《社会资本理论的方法论价值》,《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23期,第16~17页。

徐家良、张玲:《治理结构、运行机制、与政府关系:非营利组织有效性分析——浙江省义乌市玩具行业协会个案》,《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11~14页。

徐淑芳:《诚信与社会资本》,《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第16~19页。

徐晓军:《论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53~56页。

颜烨:《转型中国社会资本的类型及其生成条件与机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64~70页。

燕继荣:《资本理论的演进与社会资本研究的意义》,《学海》2006年第4期,第54~68页。

杨超、曹雪锋:《文化、社会资本与亚洲经济增长:对中华文化圈的考察》,《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10期,第12~14页。

杨海龙、楚燕洁:《社会资本与“互构”的社会支持》,《理论导刊》2007年第7期,第42~43页。

杨秋菊:《良性互动:社会资本建构的综合分析框架》,《求实》2005年第7期,第57~60页。

杨秋菊:《社会资本建构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理论探索》2006年第1期,第124~126页。

杨瑞龙、朱春燕:《网络与社会资本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1期,第60~65页。

杨先明、周昭:《论社会资本》,《思想战线》2003年第6期,第5~9页。

杨晓棠、韩明涛:《和谐社会目标之下的政府治理》,《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134~138页。

杨占营:《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与中国治道变革》,《探索》2003年第3期,第37~40页。

姚伟、席斌:《关于社会资本的再思考》,《晋阳学刊》2007年第1期,第40~44页。

叶国文:《社会资本及其局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150~153页。

叶麒麟:《社会资本与政策执行网络》,《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第93~96页。

易晋:《社会资本:现代民主发展的非制度化保障》,《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第5~8页。

〔英〕肯尼斯·纽顿:《社会资本与民主》,杨松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2期,第47~51页。

俞可平:《社会资本与草根民主——罗伯特·帕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2期,第21~25页。

俞睿:《社会资本与和谐社会的政治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第47~51页。

郁建兴、吕明再:《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求是学刊》2003年第4期,第34~39页。

袁振龙:《社会资本与社会安全——关于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增进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安全的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140~146页。

袁祖社:《市场经济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内在价值冲突及其化解路径——“社会资本”理论的合理性视野、效能及其实践启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54~60页。

臧乃康:《和谐社会政府治理职能的让渡与回归》,《理论探讨》2007年第6期,第6~9页。

翟桂萍:《社会资本:构建和谐社区的润滑剂——以上海为例》,《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21~24页。

张宝锋:《治理理论与社会基层的治道变革》,《理论探索》2006年第5期,第120~123页。

张创新、叶勇:《社会资本理论与社会公正问题》,《理论探索》2006年第6期,第9~12页。

张广利、陈仕中:《社会资本理论发展的瓶颈:定义及测量问题探讨》,《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2期,第102~106页。

张景芬:《社会资本与中国人的合作意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5期,第58~66页。

张康之:《对“参与治理”理论的质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83~89页。

张克中:《社会资本与公共池塘资源管理》,《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第13~16页。

张立荣、冷向明:《论中国未来政府治理范式的特质与进路》,《江海学刊》2007年第3期,第205~208页。

张清:《社会资本、权力与法治》,《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81~85页。

张文宏:《城市居民社会网络资本的阶层差异》,《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4期,第64~81页。

张文宏:《城市居民社会网络资本的结构特征》,《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2期,第40~44页。

张文宏、栾博:《社会结构取向下的社会资本研究:概念、测量与功能》,《社会》2007年第2期,第52~71页。

张文宏:《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4期,第23~35页。

张文宏:《中国的社会资本研究:概念、操作化测量和经验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第142~149页。

张小溪:《引导社会资本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前沿》2007年第5期,第41~42页。

赵红灿、池忠军:《新农村民主治理理论建构的社会资本视角》,《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77~79页。

赵景来:《关于治理理论若干问题讨论综述》,《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3期,第75~81页。

赵立新:《社会资本与当今农村社会信任——基于一项调查的社会学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第2期,第118~122页。

赵立新、徐观伟:《社会资本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第11期,第38~41页。

赵亮:《非政府组织对社会资本构建的作用》,《商业时代》2007年第9期,第63页。

赵全军:《治理视野下的中国社会资本整合》,《江汉论坛》2005年第8期,第134~138页。

赵延东、罗家德:《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第18~24页。

赵延东:《社会资本理论的新进展》,《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第54~59页。

赵延东:《“社会资本”理论述评》,《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第18~21页。

赵延东:《社会资本与灾后恢复——一项自然灾害的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5期,第164~187页。

赵延彦:《社区失谐与社区社会资本的重构》,《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2期,第76~78页。

郑传贵:《社会资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兼论韩国新村运动提高社会资本的实践与思考》,《学术交流》2006年第11期,第127~131页。

郑小鸣:《信任:基于人性的社会资本——福山信任观述评》,《求索》2006年第1期,第5~10页。

郑耀群、周新生:《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东西部经济差距分析》,《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第130~133页。

郑志龙:《社会资本与政府反贫困治理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第58~65页。

周长城、王培刚:《定义社会资本:一个整体视野的分析与考察》,《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第76~80页。

周红云:《社会资本:布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的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4期,第46~53页。

周红云:《社会资本及其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2期,第135~144页。

周美芳:《论非营利组织治理理论与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方向》,《经济纵横》2005年第8期,第58~61页。

周文、李晓红:《社会资本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契合性问题探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10期,第38~44页。

周湘莲、林琛:《政府治理中的制度权威探讨》,《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1期,第39~42页。

周义程:《社会资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逻辑》,《理论与改革》2006年第6期,第91~94页。

朱旭峰:《中国政策精英群体的社会资本:基于结构主义视角的分析》,《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第86~116页。

祝灵君:《社会资本与政党领导——兼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资本含义》,《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6期,第77~82页。

邹宜斌:《社会资本: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综述》,《经济评论》2005年第6期,第120~125页。

简 介:本书综合了多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一并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三大问题:农户借贷和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以及农户借贷行为的现状和特征;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前期阶段;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中期和后期阶段。进而得出:农户借贷正由生存型向生产型转变;不同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借方和贷方仍以强...

作者: 陈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