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5 !

参考文献

77

中国农业政策——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图书

Agricultural Policy in China-- Theoretical Frame and Applied Analysis

SSAPID:101-0370-8738-00
ISBN:978-7-80230-412-3
DOI:
ISSN:
关键词:

农业政策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完成于十年前的著作。作者怀着一颗当代学者的厚重责任心,利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农业政策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深刻反省了我国农业政策的一些误区,并对以后农业政策的形成提出了诸多希翼。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经济研究系列
作 者: 李成贵
编 辑: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再版后记

 后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出版说明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二 研究的范围、价值观和视角

   (一)范围

   (二)价值观

   (三)视角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四 理论基础和方法

  五 基本内容和思路

  六 其他说明

 第二章 前导性研究:事实与问题

  一 农业:特殊的产业

   (一)农业密切依存于自然条件

   (二)农业受动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强烈制约

   (三)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

   (四)农业具有空间扩散性和独特的产权反应

  二 农业与经济社会发展

   (一)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二)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三)农业是生产性就业和收入增长的工具

   (四)农业:绿色的事业

  三 农业问题:中国的难题

   (一)农产品供给问题

   (二)农民收入问题

    1.农民对城乡收入分配不公和失衡的容忍和承受程度可能存在一个极限

    2.农民收入长期处于停滞或徘徊状态,将严重阻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从经济整体发展和社会正义的角度看*,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日趋扩大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严重扭曲,偏离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主题

  四 中国农业发展与农业政策

   (一)政策至关重要

   (二)经验性说明

   (三)中国农业需要新的政策投入

    1.市场经济:简要的说明

    2.农业面临新的挑战

    3.构建新的农业政策体系

 第三章 农业政策的规范性认识

  一 环境·结构·政策

   (一)农业政策环境

   (二)农业政策结构

   (三)农业政策安排

  二 作为过程概念的农业政策

   (一)输入——利益表达

   (二)转换——利益综合和政策制定

   (三)输出——政策实施

   (四)反馈——新的输入

 第四章 农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一 国家的解释:一个根本性命题

   (一)国家的理性

   (二)来自历史的证明*

    1.农业与税收

    2.农民与政治

  二 利益集团和政策的趋中性

   (一)利益集团及其行动

   (二)政策的趋中性

   (三)农业政策的情况

  三 农业政策的需求和供给

   (一)利益的产生和政策的适应性变化

    1.文化传统

    2.技术状况

    3.要素和产品的相对价格

    4.政策结构

   (二)政策的实际供给及政策失败

    1.构思政策的知识工具的缺陷

    2.不确定性和外部性的影响

    3.意识形态的刚性和时滞

    4.强势集体的主导作用

 第五章 中国农业政策:政府决策的主要症结

  一 政府决策的双重目标模式及政策的极端走向

   (一)双重目标分析的展开

   (二)中国农业政策的极端走向:一些实证*

  二 理论的贫困与政策设计偏差和短期化倾向

  三 政策的反复性:近期的境况

 第六章 中国农业政策的择定扭曲

  一 国家工业化:初始条件和发展模式

  二 农业政策的择定扭曲:基本事实

  三 对择定扭曲的理性审视

 第七章 中国农业政策的持续偏差

  一 工业化发展:经济结构和增长型式的转变

   (一)必要的理论辨析

   (二)中国:结构转换的特殊性与增长型式的转变

  二 农业政策持续偏差的实证描述

   (一)影响资源转入的因素(即正保护措施)

   (二)影响资源转出的因素(即负保护措施)

  三 社会经济结构的二元异质性与农业政策偏差

   (一)中国农民:特殊的群体*

    1.前人认识的不足

    2.关于农民的再思考与再认识

   (二)结构的二元异质性

   (三)对结构的反应:政策偏差

 第八章 中国农业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成因

  一 “政策好,落实难”:一个悖论

  二 悖论的起源

   (一)政策执行:补充的理论说明

    1.政策执行的含义

    2.一个模型

    3.政策执行的条件Policy Analysis for the Real Worl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二)中国农业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分析

    1.政府能力的限制

    2.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

    3.一些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4.政策变化无常,执行者无所适从

    5.政企不分,体制不顺,从而引起政策扭曲

    6.政策“一刀切”,一些政策在农业大省无力落实

    7.农村基层的组织制度不健全,也是政策落不到实处的一个原因

 第九章 中国农业政策过程机制的优化:趋势和建议

  一 消除政策设计和制定的理论障碍

   (一)强化经济学家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

   (二)推动理论本身的进步

    1.市场化改革与农民的利益

    2.重新认识农业保护

    3.粮食并非多多益善*

  二 强化农民的利益表达能力:问题的关键

   (一)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二)支持农民联合自助,提高农民组织程度

  三 构建新的社会理念,降低制度变迁成本

 主要结论

缪尔达尔:《反潮流:经济学批判论文集》,陈羽纶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

荷曼斯:《社会科学的本质》,杨念祖译,台湾桂冠出版社,1987。

O.Heady,Goalsand Valuesof Agricultural policy,Iowa University Press,1961.

F.Hargue,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Change,April,1957.

E.Bonlding,Principles of Economic Policy,Prentile Hall,1959.

T.Schultz,Distortions of Agricultural Incentives,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8.

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吴良健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斯蒂格勒:《斯蒂格勒小传》,载于布赖特编《摘取桂冠的人——七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小传》,柳青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载于《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2。

D.Litter,Economic Development,New York.Basic Books.

K.格里芬:《可供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倪吉祥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戴睿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华尔成:《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载于《当代经济译丛》1990年第4期。

杨蕙馨、张圣平:《我国产业关联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1993年第5期。

牛若峰、陈凡、郭玮:《中国经济偏斜循环与农业曲折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苏布拉塔·加塔克:《农业与经济发展》,吴伟东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

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经出版社,1992。

保罗·贝罗赫:《1900年以来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复旦大学经济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金德尔伯格:《经济发展》,张维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余汉新:《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4。

舒尔茨:《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经济研究》1988年第7期。

Hayamiand Ruttan,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5.

Cochrane,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Agriculture:A History Analys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76.

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

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健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M.Olson,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Yale University Press,1982.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D.诺思、R.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

D.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2。

D.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

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王逸舟译,上海三联书店,1992。

郭寿玉:《我国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不能充分发展的原因》,《经济科学》1992年第4期。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M.迪尔韦热:《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杨祖功译,华夏出版社,1987。

G.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理论》,关信平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H.盂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

罗纳德·芬德莱:《贸易、发展与国家》,载G.拉尼斯等《发展经济学的新格局——进步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P.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孙非译,华夏出版社,1988。

K.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邱仁宗译,华夏出版社,1987。

M.Ellman,Planning Problemsin the USS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

D.Northand,R.Thomas,The Rise of Western World:A New Economic Hist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

M.Schiller,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Concep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An International Symposia,Asia Publishing House,1969.

L.Wittgenstein,Couture and Value,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M.Olson,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Public Goodsand the Theory of Group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5.

V.Ruttan,Social Science Knowledge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39(December,1984),549~559.

D.Fenny,The Demand for Supply of Institute Arrangements,in V.Ostromandothersed. Rethinking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Economic Growth,1988.

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1991。

D.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

牛若峰:《农业经济与宏观问题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绩效》,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David Esaton,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5.

石川滋:《部门间资源流动的类型和过程:亚洲实例比较》,载《发展经济学的新格局:进步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蒋协新:《中国农业增长机制研究》,研究报告,1995。

牛若峰:《农业经济和宏观问题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牛若峰、李成贵:《中国农业生产结构之研究》,研究报告,1994。

H.钱纳里:《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朱东海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戴睿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陈仲丹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孙非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

秦晖、苏文:《田园诗与狂想曲》,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C.弗塔多:《巴西的发展模式》,载于K.威尔柏编《发达与不发达问题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Adelman and Morris,Society politic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67.

J.L.Pressman and A.B.Wildavsky,Policy Implemen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mia Press,1973.

C.O.Jone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Harvester Wheatsheof,1984.

刘易斯:《发展计划》,何宝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T.B.Smith,Implementation Process,in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4.No.2 1973.

A·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曹中德等译,天津出版社,1995。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贺力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简 介:本书将“社会网络分析”看作是一门对社会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的艺术和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方法论和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全面介绍和评析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作者: 同春芬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1月

简 介:本书分为24章,内容包括台湾农地利用、农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变迁、农地资源及其变动、农地利用的时间变动、农地利用的空间变动、大陆农地利用、大陆农地资源开发利用、农地利用政策等。

作者: 于宗先 毛育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

简 介:本书全面梳理了中国农业现代化50多年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的来龙去脉,剖析了这些政策的得失等。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9月

简 介:这是一部探讨中国农民待遇不平等的社会学著作。本书运用社会学结构功能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分析理论,从农村社会学视角考察和研究“三农”问题。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转型作了详细分析。尤其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进展和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转型等问题入手,揭示“三农问题”的实质和症结,既指出了社会结构转型的积...

作者: 同春芬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12月

简 介:该书围绕政府和市场在生态补偿中的作用,探讨了三个政策主题,展示了五个案例研究成果。三个政策主题是:农业政策对生态补偿和土地利用的影响,全球化和国际环境公约对生态补偿的影响,以及流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作者: 李小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