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75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0.5图书

SSAPID:101-0338-5561-66
ISBN:7-80190-885-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报告由“农村改革”、“组织与制度”、“农村金融”、“产业经济”、“农产品流通与贸易”、“农村公共品的供给”6个专栏共15篇论文构成。这些专栏概括了农村发展互相关联的突出问题,各篇论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成系统地阐述所涉及的专题,尤其是各篇论文的末尾增加专家点评,以便读者理解论文精髓,使该报告更集学术性、政策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更具创新性。

相关信息

丛书名:农村经济绿皮书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编 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报告由“农村改革”、“组织与制度”、“农村金融”、“产业经济”、“农产品流通与贸易”、“农村公共品的供给”6个专栏共15篇论文构成。这些专栏概括了农村发展互相关联的突出问题,各篇论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成系统地阐述所涉及的专题,尤其是各篇论文的末尾增加专家点评,以便读者理解论文精髓,使该报告更集学术性、政策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更具创新性。

白雪秋:《韩国政府在新村运动中的作用及启示》,《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4期。

蔡昉、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陈锡文,《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人民网2003年1月12日。

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郭建军:《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特征、面临的矛盾和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6期。

郭寿玉:《我国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不能充分发展的原因》,《经济科学》,1992年第4期。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李成贵、李人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主体确认与增长机制研究》,研究报告,2003年3月。

林毅夫:《新农村运动与启动内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简报》1999年第7期。

陆学艺:《走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困境》,《读书》2000年第5期。

农业部:《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研究》,研究报告,2002年9月。

秦晖:《“农民减负”要防止“黄宗羲定律”陷阱》,《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3月21日。

荣敬本:《村民自治——民主的蝴蝶在飞》,《改革内参》1998年第3期。

荣敬本、赖海榕:《关于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的比较研究——从村到乡镇民主制度建设的发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4期。

盛洪:《让农民自已代表自已》,2003年1月27日《经济观察报》。

世界银行:《共享增长的收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孙立平:《改革反映强势主张》,《改革内参》2003年第16期。

肖瑞、李利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之路——访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2002年9月30日《经济观察报》。

吴立山:《日本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经验与对策》,《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12期。

于建嵘:《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2001。

张晓山,《深化农村改革 促进农村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1期。

A.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孙非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

C.弗塔多:《巴西的发展模式》,载于K.威尔柏编《发达与不发达问题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费正清(FairBank),《中国:传统与变革》,陈仲丹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西蒙·库兹浬茨:《现代经济增长》,戴睿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施炜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关信平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87。

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巴林顿·摩尔:《民生和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

李约瑟(Joseph Needham):《四海之内》(论文集),劳陇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文森特·奥斯特洛姆:《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王诚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何畏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

I.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罗荣渠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Paul C. Westcott,C. Edwin Young:The2002FarmAct:ProvisionsandImplicationsforCommodityMarkets,www.ers.usda.gov/features/farmbill.

1.陈吉元:《农业产业化:市场经济下农业兴旺发达之路》,《调研世界》1997年第2期。

2.沈晓明:《论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市场性目标与公益性目标的冲突——兼析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减弱现象》,《农业经济问题》2002第5期。

3.沈晓明等:《补贴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影响与调整》,《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6期。

李明华、钱杭园:《参与性的农村技术传播机制》,《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年总第17期。

赵树凯:《农民对于科技服务的需求(1~3)》,《国务院研究中心信息网》2000年12月27日。

叶敬忠、林志斌、王伊欢、卢敏:《农民、农村与科学技术——认识与现实的冲突》,《科技导报》2000年第10期。

唐永金、敬永周、侯大斌、许元平:《农民自身因素对采用创新的影响》,《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

李容:《结构调整条件下的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经济》2000年第2期。

齐莉梅:《日本农协组织的制度变迁》,《合作社:农业中的现代企业制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张晓山、罗远信、国鲁来:《两种组织资源的碰撞与对接——四川射洪棉花协会的案例研究》,《联结农户与市场——中国农民中介组织探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张晓山、罗远信、国鲁来:《四川省蓬溪县何家坝柚子协会》,《联结农户与市场——中国农民中介组织探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国鲁来:《合作社制度及专业协会实践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4期。

〔日〕速水佑次郎、拉坦:《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日〕拉坦:《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

〔日〕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美〕罗吉斯、伯德格:《乡村社会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美〕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B. Craig,J. Pencavel,“The Objectivesof Worker Cooperatives”,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17,pp208~308,1993.

Blasi,JosephR,Kruse,DouglasL,The New Owners:The Mass Emergenceof Employee Ownershipin Public Companiesand Whatit Meansto American Business,1991,New York:Harper Business.

Chang,Chun and YijiangWang,“The Natureof the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pp434~452,1994.

Cheung,S. N. S,“The Structureofa Contractand the Theoryofa Non-Exclusive Resource”,Journal of Lawand Economics13,1970.

Chris Cornforeh,Alan Thomas,“Developing Successful Work Co-operatives”,SAGE publications Ltd. 1988.

EdwardS. Greenberg,“Producer Cooperatives and Democratic Theory:The Caseof the Plywood Firms”,Edited by Robert Jackand Henry M. Levin,Worker Cooperativesin Americ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pp180~181,184~186,1984.

He hui Jin,Ying yi,Qian,“Ownership and Institutions: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Development Discussion Papers No. 578,Harvard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Harvard University,April 1997.

Henry Hansmann,“When Does Worker Ownership Work?ESOPS,Law Firms,Codetermination,and Economic Democracy”,The Yale Law Journal,Vol. 99,No. 8,pp1749~1796,1990.

Henry M. Levin,Employment and Productivity of Producer Cooperatives,Editedby Robert Jackand Henry M. Levin,Worker Cooperativesin Americ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pp18~20,1984.

Henry M. Levin,Prospects for Worker Cooperatives in the U. S.,Edited by Robert Jack and Henry.

Henry M. Levin,Worker Cooperatives in Americ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pp278~283,1984.

Ho,Samuel,Paul Bowles,and Xiao-Yuan Dong,“Letting Goof the Small”: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rivatizing Rural Enterprises in Shan dong and Jiang su. Working paper,Department of Economics,UBC,UNBC,and University of Winnipeg.

Holger Bonus:“作为一个企业的联合会:一份交易经济学的研究”,载埃瑞克·G.菲铝博顿、鲁道夫·瑞切特《新制度经济学》第206~207页、230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Jean C. Oi,“Fiscal Reform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smin China”,Journal of World Politics,Vol. 45,No. 1,1992.

Joseph Blasi、Michael Conte、Douglaskruse,“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in Public Companies”,Industrial and labourrelations Review,Vol. 50,No. 1. 1997.

Li,Yining,“Commentson Employee Shareholding Systems,in Reform Guidelines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by Shan dong Economiclnstitution Reform Commission and Shan dong State Assets Management Bureau,pp.216~219,Jinan:Qing nianshixiangjia Press.

Michael C. J. and William H. Meckling,1979,“Rights and Production Functions:an Applicationto Labor-managed Firmsand Codetermination”,Journal of Business,Vol. 52,No. 4,pp469~506。

Olive Williamson:“对经济组织不同研究方法的比较”,埃瑞克·G.菲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新制度经济学》,第126~134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Ward,B,“The Firmin Illyria:Market Syndicalis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48,1958.

Ward.B,“The Firmin Illyria:Market Syndicalis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48,No. 4,1958.

Weitzman,Martinand Chenggag Xu,“Chinese Township-Village Enterprisesas Vaguely Defined Cooperatives”,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18,pp121~145,1994.

Xiao-yuan Dong,“Ownership Structure,Employee Involvement and Property Rights Reformin China’s Rural Industry”,Working Paper,1999.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7。

〔美〕大卫·艾德曼:《民主的公司制》,新华出版社,1998,第120~121页。

丁为民:《西方合作社的制度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第241页。

董迎:《“诸城模式跟踪”——山东诸城股份合作制企业跟踪调研报告》,《国研信息》2000年8月30日。

范从来、路瑶等:《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模式与股权结构的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冯曲:《从资金筹集机制看乡镇企业改制:制度变迁动力学的一个案例》,《改革》2000年第5期。

国鲁来:《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研究》,《乡镇企业体制创新与结构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打印稿,2002。

海闻、周其仁:《中国乡镇企业的产权研究》,《中国乡镇企业研究》,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7。

汉克·托马斯等:《蒙特拉贡——对现代工人合作制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1,第162~163页。

姜长云: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逻辑,《经济研究》2000年第10期。

姜长云:《乡镇企业融资问题新探》(博士论文),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第156页。

李韬葵:《轮转型经济中的模糊产权》,《中国乡镇企业研究》,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7。

卢凤君、王隆建:《乡镇企业改制上市后经营效果分类比较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农业部乡镇企业司:《关于推行和完善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的通知》(1992),《中国乡镇企业》1993年第3期。

农业部乡镇企业司:《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法律出版社,1990。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第141页。

潘子江、武中哲:《乡镇企业改制与内部社会分化》,《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日〕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第263~267页。

盛乐:《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和乡镇企业经济效率》,《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3期。

斯蒂文·史密斯:《职工所有制经济理论与中国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中国乡镇企业研究》,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7,第278页。

谭秋成:《从企业的性质看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方向》,《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3期。

谭秋成:《乡镇企业中经理持大股:特征及解释》,《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田振刚、汪小勤、李卫兵:《交易费用、风险规避与乡镇企业产权改革模式的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3期。

温铁军:《乡镇企业资产的来源及其改制中的相关原则》,中经网,1997年12月4日。

叶平生:《精英理论视野下的乡镇企业发展研究》,中国农村研究网,2002年5月24日。

苑鹏:《当代西方工人合作社理论》,《大变革中的乡土中国》,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第189~191页。

苑鹏:《美国的ESOPs立法及其发展》,《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3期。

苑鹏:《东欧转型经济中的职工所有制》,《经济体制改革》1997年第1期。

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第2、252页。

张晓山:《乡村集体企业转制十题》,1999年12月21日《中国乡镇企业报》。

张晓山:《走向市场:农村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第70~75页。

张晓山、苑鹏、国鲁来、潘劲:《农村股份合作企业产权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支兆华:《乡镇企业改制的另一种解释》,《经济研究》2001年第3期。《中国农业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第115页。

周虎城:《江苏乡镇企业发展落后于浙江的原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3期。

周其仁:《“控制权回报”与“企业家控制的企业”——公有制经济中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一个实例》,《经济研究》1997年第5期。

周其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家人力资本——基于浙江、江苏和山东一些乡镇企业个案的研究》,《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第114~134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1996年10月23日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8年10月14日

《中国农村十年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2001年1月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2002年12月

杜晓山、孙若梅:《中国小额信贷的实践和政策思考》,《财贸经济》2000年第7期。

杨冬生:《四川社区回顾与展望》,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李周:《乡村林业政策初探》,《林业与社会》1998年(增刊)。

郑宝华:《社区资源权力、活动、收益分析方法》,《林业与社会》2002年第6期。

唐才富:《试论乡村林业中政府行为的转变》,《林业与社会》1998年第4期。

孟雷:《内蒙古退牧与退耕之争》,《中国牧业通讯》2003年A版第3期。

许志信:《草地建设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3期。

John W. Longworth和Gregory J. Williamson:《China’s Pastoral Region》,CBA International,UK,1993。

刘玉满:《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畜草平衡》,《中国农村经济》1993年第11期。

刘玉满《试论草原畜牧业中的两种平衡》,《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9期。

邓英淘:《畜牧业、城市化与西部大开发》,《当代思潮》2001年第1期。

刘玉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5期。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2005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4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2年、2003年、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2、2003、2004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聂振邦:《2004中国粮食发展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4中国农村经济调研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4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北京青年报》,2004年12月2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3,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

陈锡文:《中国经济转轨二十年: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外文出版社,1999。

唐仁健:《对税费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9期。

崔晓黎:《农村税费改革要“釜底抽薪”》,《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9期。

杨继瑞、任啸:《农地“隐性市场化”:问题、成因与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9期。

张雷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9期。

李泽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6期

柯炳生:《加入WTO与我国农业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1期。

李炳坤:《加入世贸组织与农业发展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1期。

杨明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演进:一种基于内生交易费用的理论解释》,《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10期。

朱远洋等:《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下)——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研究报告》,《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2000年第53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2年)。

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调队:《2003~2004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第91页。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02. Road Sector Impact Study of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ssistance to the Beijing-Tongjian Transport Corridor in China.

DFID. 2001. Infrastructure and Pro-Poor Growth:Implications of Recent Research.

JBIC. 2002.“贵新公路对其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扶贫影响的调查报告”。

Michel Bellier,Yue Maggie Zhou. 2003.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in China:I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Road,Water,and Power Sectors. World Bank.

World Bank. 1992.China:Strategies for Poverty Reduction in1990’s.

亚洲开发银行.2001.Pilot Project Progress Review of infrastructure pilot project in Guizhou.

冯宗宪、陈金贤、万威武、张红十、康军:《中国贫困地区交通和经济综合评价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4,Vol.28,No.1。

国家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

樊胜根、张林秀、张晓波:《经济增长、地区差异与贫困: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赵耀辉:《中国劳动力流动及农村教育的作用》,《经济研究》1997年第2期。

邓菽莲:《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李卫平等:《我国农村卫生保健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管理世界》2003年第4期。

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李长明:《中国农村卫生发展现状与策略思考》,《中国卫生资源》2001年第1期。

海闻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探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2003年第10期。

魏众:《中国农村的健康和养老保障》,海南中国改革研究院网站(www.chianreform.org.cn),2002年6月10日。

傅航:《“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关键在落实》,《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4期。

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2002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卫生部网站(www.moh.gov.cn),2003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