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社会科学概览图书

Overview of Social Sciences

SSAPID:101-0331-1519-25
ISBN:978-7-5097-2607-5
DOI:
ISSN:
关键词:

概论 社会科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从哲学社会科学产生的历史入手,概述社会科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同时,选择各主要学科进行介绍,让广大读者了解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社会科学各分支的前沿理论。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杨健 杨健民
编 辑:李兰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后记

 第一章 导论

  一 社会科学的对象、性质与特点

  二 社会科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一)社会科学的起源阶段

   (二)社会科学的形成阶段

   (三)社会科学的发展阶段

  三 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主要问题

    1.“普遍”与“特殊”及其关系问题

    2.事实与价值及其关系问题

   (二)发展趋势

 第二章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一 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二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三 社会科学的研究设计

  第二节 研究与分析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一)文献研究法的定义

    (二)文献的搜集和积累

   二 比较研究法

    (一)比较研究的概念

    (二)比较研究法的种类

     1.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

     2.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3.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4.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

     5.按比较的范围,可分为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

    (三)比较研究的运用

   三 实地研究法

    (一)实地研究法的概念

    (二)实地研究的程序

     1.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2.取得进入现场的资格

     3.进入现场并和当地居民建立友好关系

     4.搜集资料

     5.分析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三)实地研究的特点和局限性

   四 调查研究法

    (一)全面调查

     1.逐级上报普查

     2.快速普查

    (二)抽样调查

    (三)典型调查

   五 实验研究法

    (一)实验研究法的概念

    (二)实验研究法的基本程序

    (三)实验研究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四)实验研究法的评价

  第三节 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一 学术伦理

   二 研究伦理

 第三章 社会科学学术社团的沿革、特征、管理体制和职能

  第一节 学术社团的沿革与学术社团的特征

   一 学术社团的沿革

   二 学术社团及其特征

    (一)组织性(正规性)

    (二)民间性

    (三)非营利性

    (四)自治性

    (五)志愿性

    (六)学术性

  第二节 学术社团的类型与组织结构

   一 学术社团类型

   二 学术社团组织结构

  第三节 学术社团的管理体制和职能

   一 学术社团管理体制

   二 学术社团职能

    (一)管理型学术社团

    (二)专业型学术社团主要是指以专业、学科、研究领域等专业知识人士组成的专业共同体

    (三)学术基金会

 第四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第一节 社会科学普及的特点、作用和工作现状

   一 社会科学普及的特点

    (一)专业知识性

    (二)舆论导向性

    (三)群众参与性

    (四)社会公益性

   二 社会科学普及的作用

    (一)弘扬先进文化,培育精神动力

    (二)培养人文精神,塑造民族灵魂

    (三)传授科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发挥智囊作用,提高决策质量

    (五)整合社会力量,推进社会和谐

   三 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现状

    (一)主要成绩

    (二)主要问题

    (三)原因分析

  第二节 社会科学普及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和途径方法

   一 社会科学普及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要求

    (三)基本任务

   二 社会科学普及的主要内容

   三 社会科学普及的主要途径方法

    1.公共讲座讲坛

    2.主题月(主题周)活动

    3.专业咨询服务

    4.学术论坛活动

    5.出版社科普及读物

    6.设立社科普及基地

    7.广场普及和宣传

    8.主办社科普及网站

    9.出版社科普及报刊

  第三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一 加强和创新社会科学普及的必要性

   二 加强和创新社会科学普及的主要原则

    (一)创新与普及相结合

    (二)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结合

    (三)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四)基础性与递进性相结合

    (五)政府主导与社会辅助相结合

   三 加强和创新社会科学普及的体制机制

    (一)法制化

    (二)组织化

    (三)机制化

    (四)常态化

    (五)网络化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我国社会科学的旗帜和灵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时代的需要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还在于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

   二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三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又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进一步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

   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

    (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直接体现

    (四)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其精髓所在

   二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品质

   三 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一)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成果

    (三)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第六章 哲学:人生智慧和时代精神探索之学

  第一节 哲学的特点与价值

   一 哲学意涵的新思考

   二 哲学的基本特征

   三 学习哲学的意义

  第二节 哲学的内容与方法

   一 哲学的主要问题

   二 哲学的基本论域

   三 哲学思维方法

  第三节 哲学的发展与走向

   一 中国哲学的流变与发展

   二 外国哲学的历史与现状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

 第七章 伦理学:道德现象与求善之学

  第一节 伦理学的学科定位及其社会功能

   一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领域

    (一)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伦理学的学科领域

   二 伦理学的社会功能与学科魅力

    (一)它具有规范的功能

    (二)它具有调适的功能

    (三)它具有引领的功能

  第二节 伦理思想演变及其学术价值

   一 中国伦理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要义与特质

     1.关于“天人合一”的理念

     2.关于“整体主义”的思想

     3.关于忠、孝、节、义的范畴

     4.关于人际和谐学说

    (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历史贡献

     1.它建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奠定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

     2.它对东方世界的文化体系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 西方伦理思想及其价值评估

    (一)西方伦理思想发展脉络

    (二)西方伦理思想的价值评估

     1.义务论

     2.功利论

     3.美德伦理学

   三 伦理学遗产的批判继承与创新

  第三节 当代伦理思潮及其学科展望

   一 道德生活的伦理追问

    (一)反对急功近利,崇尚诚信正义

    (二)批判道德虚无,彰显制度理性

    (三)扬弃传统私德,倡导公共精神

   二 应用伦理的百花斗艳

    (一)经济伦理学

    (二)生命伦理学

    (三)环境伦理学

    (四)计算机伦理学

   三 伦理学生命之树长青

 第八章 经济学:经世济民之学

  一 经世治国之学

   (一)经世治国之渊源

   (二)富国强邦之倾向

   (三)公平分配之探索

   (四)财富盈缩之争议

  二 济民理财之学

   (一)人本色彩的经济学

   (一)利己利他的经济学

   (三)个人选择的经济学

  三 备受争议之学

   (一)在应用中争议

   (二)在争议中创新

   (三)政治性之争

   (四)科学性之争

  四 与时俱进之学

   (一)从模糊到独立

   (二)从观点到体系

   (三)各领风骚数十年

 第九章 统计学: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之学

  第一节 什么是统计学

   一 统计的含义

    (一)数量性

    (二)总体性

    (三)变异性

   二 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和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一)统计设计

    (二)收集数据

    (三)整理与分析

    (四)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

  第二节 统计学的种类及其性质

   一 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二 统计学与有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统计学的主要流派

    (一)政治算术学派

    (二)国势学派

    (三)社会统计学派

    (四)数理统计学派

   二 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

   三 统计学发展的新动向

 第十章 政治学:治国安邦之学*

  第一节 什么是政治和政治学

   一 政治的性质

   二 何谓政治学?

   三 政治学的主题领域

    (一)政治理论

    (二)本国政治

    (三)比较政治

    (四)公共政策

    (五)公共行政

    (六)国际政治

    (七)政治经济学

    (八)政治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西方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 西方政治学的形成

   二 西方政治学的演变

   三 当代西方政治学的思想“丛林”

    (一)后行为主义

    (二)理性选择学派

    (三)新制度主义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主题与特征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主题

    (一)国家理论

    (二)阶级理论

    (三)革命理论

    (四)解放理论

    (五)民主理论

    (六)政党理论

    (七)意识形态理论

    (八)政策与策略理论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征

    (一)科学性与批判性的统一

    (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三)阶级性和全人类性的统一

    (四)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第十一章 法学:公平正义之学

  第一节 法学及其发展的历史

   一 法学研究的对象

    (一)法律

    (二)法律的功能

    (三)法律的实施

    (四)法治及其进程

   二 法学发展的历史

    (一)西方法学发展历史

    (二)中国法学发展历史

  第二节 改革开放30多年与中国法学

   一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法学的发展历程

   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法学研究的重点

    (一)对“文化大革命”的法律反思

    (二)对法律及其本质的再认识

    (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四)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方针

    (五)关于权利与义务

    (六)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保障

    (七)关于WTO的法律问题

    (八)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

    (九)关于法律的价值

    (十)关于共产党依法执政问题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未来

   一 新时期中国法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法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二)法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走向现代化的法学

    (一)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正本清源,把握法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二)根植于初级阶段中国社会实际情况,保持法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三)致力于法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全球化过程中实现法学研究国际接轨

    (四)更加自觉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武装法学理论研究

 第十二章 国际政治学: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问题之学

  第一节 什么是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国际问题研究

   一 国际政治学

    (一)国际体系

    (二)战争与和平

    (三)国家对外政策

    (四)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的相互作用

    (五)国际关系中的准则和法规

    (六)国际组织

   二 国际关系学

   三 国际问题研究

    (一)现实性强

    (二)研究领域广泛

    (三)交叉性强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 西方国际政治学发展概况

   二 苏联国际政治学发展概况

   三 中国国际政治学发展概况

  第三节 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学说

   一 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一)理想主义学派(Idealism)

    (二)现实主义学派(Realism)

    (三)行为主义学派(Behaviorism)

    (四)新现实主义学派(Neorealism)

   二 苏联东欧的国际关系理论

   三 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

    (三)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

    (四)国际政治新秩序

 第十三章 社会学:社会结构与演化之学

  第一节 社会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 社会学的诞生

   二 西方社会学发展历程

    (一)初创阶段(约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

    (二)形成阶段(大致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三)发展时期(20世纪40年代~60年代)

    (四)多元化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三 中国社会学发展历程

    (一)西方社会学传入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社会学本土化初期(20世纪20~30年代)

    (三)社会学中断空白期(20世纪50~80年代)

    (四)社会学恢复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一 人类行为假设

    (一)工具理性行动

    (二)价值理性行动

    (三)情感行动

    (四)传统行动

   二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三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定性研究方法

    (二)定量研究方法

  第三节 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一 基本范畴

    (一)微观与宏观

    (二)唯名与唯实

    (三)中立与有涉

   二 主要理论

    (一)结构功能理论

    (二)社会冲突理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理论

   三 研究重点

    (一)社会结构

    (二)社会变迁

     1.经典社会变迁理论

     2.经典现代化理论

     3.后现代化理论

 第十四章 人口学:人口发展规律之学

  第一节 人口学的学科历史

   一 人口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二 人口学的学科体系

   三 人口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人口学的研究方法

   一 人口数据收集方法

    (一)人口普查

    (二)人口抽样调查

    (三)人口经常性登记

   二 人口数据分析技术

   三 人口理论建构方法

  第三节 人口学的理论构架

   一 人口基本理论

   二 人口应用理论

   三 人口扩展理论

  第四节 人口学的中国展望

   一 中国人口学发展中的问题

    (一)人口学理论建设依然落后

    (二)人口学研究方法支撑不力

    (三)人口学应用性发展方向迷失

    (四)人口学学科教材建设依然缓慢

    (五)对与西方人口学联动发展重视不够

   二 中国人口学的未来选择

 第十五章 民族学:民族问题之学

  第一节 作为独立学科的民族学的形成

   一 1949年前的中国民族学

   二 20世纪50、60年代,作为历史科学分支之一的民族学形成

   三 改革开放后,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

  第二节 作为一级学科民族学的分支学科

   一 民族学

   二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三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四 中国少数民族史

   五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第三节 近期中国民族学的主要任务

   一 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

   二 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研究

   三 进一步深入开展国内各民族的研究

   四 加强对国外民族的研究

   五 继续开展对国外民族学理论的研究

   六 开展民族文物研究和建立民族学博物馆

   七 继续开展视觉民族学的研究

   八 开展民族统计学的研究

 第十六章 人类学:人及其文化演进与阐释之学

  第一节 人类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 人类学的形成

   二 人类学研究的发展

   三 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人类学的分支学科

   一 体质人类学

   二 文化人类学

   三 考古人类学

   四 语言人类学

   五 应用人类学

   六 人类学各分支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人类学研究的意义、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 人类学研究的意义

   二 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第十七章 历史学:人类社会发展的资鉴之学

  第一节 对话人类历史的科学

  第二节 中国与西方历史学的脉络

  第三节 当代世界历史学的发展趋势

 第十八章 宗教学:神圣之域的探知之学

  第一节 宗教与宗教学

   一 扑朔迷离的宗教

   二 充满活力的宗教学

  第二节 宗教学研究的主要分支

   一 宗教人类学

   二 宗教社会学

   三 宗教心理学

   四 宗教文化学

   五 宗教地理学

   六 宗教生态学

   七 宗教现象学

  第三节 当代宗教发展的新趋势与宗教学研究的新视野

   一 当代宗教发展的新趋势

    (一)宗教多元化

    (二)宗教世俗化

    (三)宗教生态化

   二 宗教学研究的新视野

    (一)全球化的视野

    (二)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视野

    (三)大文化的视野

 第十九章 公共管理学:公共事务与行政之学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管理

   一 公共管理学的内涵分析

    (一)公共管理与公共事务

    (二)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

    (三)公共管理与第三部门

    (四)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

   二 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

   三 我国公共管理学的学科设置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脉络:国外的视角

   一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阶段(1887~20世纪70年代末)

    (一)传统公共行政学(1887~20世纪70年代末)

     1.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2.官僚组织理论

     3.科学管理理论

     4.行为主义管理理论

    (二)新公共行政时期(1960年代~1980年代)

   二 新公共管理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改革实践

     1.改革的背景

     2.改革的举措

     3.改革的特征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 后新公共管理时期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New Public Service)

    (二)治理理论(Governance)

    (三)整体政府理论(Holistic Government)

    (四)复杂性理论

  第三节 中国的公共管理发展

   一 历史的回顾

   二 我国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

    (一)我国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主题

    (二)我国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主体的发展

    (三)我国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

   三 公共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改革与创新

     1.我国公共治理体系的构建

     2.公共服务管理创新

    (二)政府工具研究

    (三)政府绩效管理

    (四)政府危机管理

 第二十章 教育学:传道授业解惑之学

  第一节 教育学使命的考问与设计

   一 教育学的根本问题就是探讨“教育是什么”

   二 教育学旨在对教育进行定义和规划

   三 教育学进入多元发展时代

  第二节 教育学在改革开放中的境遇与选择

   一 教育学与中国教育改革导向

   二 中西方教育学建设思路的区别

   三 教育学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折点上

  第三节 教育学建设路径的反思与追问

   一 对教育学的实践品格的追思

   二 教育学与应试教育难题求解

   三 教育学与就业问题解答

  结语:教育学仍为传道授业解惑之学问

 第二十一章 心理学:心理和行为认知之学

  第一节 心理学的发展脉络

   一 心理学的产生

   二 心理学的发展

    (一)世界心理学研究队伍蓬勃发展,研究成果极为丰富

    (二)心理学已成为一个分支庞大、领域宽广的学科体系

    (三)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出现为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

    (四)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日趋广泛

   三 心理学的未来

    (一)认知神经科学、文化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方面,各种新技术、新手段的出现将使心理学研究更加精确

    (三)在理论取向方面,心理学将逐步走上一条整合的道路

    (四)研究互联网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将成为心理学发展的又一趋势

  第二节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研究方法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二)社会心理

   二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一)描述

    (二)解释

    (三)预测

    (四)控制,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去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

    (五)运用,即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去改进生活的质量

   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质的研究方法

     1.系统观察法

     2.调查法

    (二)量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测验法

  第三节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 构造主义学派

   二 机能主义学派

   三 行为主义学派

   四 格式塔学派

   五 精神分析学派

   六 日内瓦学派

   七 人本主义学派

   八 认知学派

 第二十二章 文学:灵魂苦旅与愉悦之学

  第一节 文学学科的建立与意义

   一 现代意义的文学观念的确立

   二 文学学科的建制化

   三 文学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

   一 文学理论

    (一)文学本质研究

    (二)文学创作研究

    (三)文学作品研究

    (四)文学接受研究

   二 文学批评

   三 文学史

  第三节 文学学科的趋势与问题

   一 “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文学学科的边界之争

   二 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洗礼

   三 全球化和数字化语境与文学研究的新课题

   四 市场化与文学学科的应对

 第二十三章 美学:生存意义的诗性阐释之学

  第一节 什么是美学

   一 美学研究什么

   二 美学属于哪个学科

   三 美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第二节 美学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一 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

   二 审美是超越的体验方式

   三 美学的意义

  第三节 美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 西方美学的历史

   二 中国美学的历史

 第二十四章 语言学:人类语言现象和运用之学

  第一节 语言学研究对象及基本研究概况

   一 传统语言学时期

   二 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

   三 现代语言学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

    (一)布拉格学派

    (二)哥本哈根学派

    (三)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第二节 当代语言学发展概况

   一 转换生成语言学

   二 生成语义学

   三 格语法

   四 蒙塔鸠语法

   五 功能语言学

   六 认知语言学

   七 语言类型学

  第三节 中国语言学研究概况

   一 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及初步发展阶段(1898~1949)

   二 现代语言学的深入发展阶段(1949~1966)

   三 中国语言学的繁荣阶段(1979~今)

    (一)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借鉴和中国语言学的理论创新

    (二)语言调查、描写和解释取得重大成就

    (三)传统研究领域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语言研究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新的分支学科不断诞生

    (五)中国语言学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第二十五章 图书情报与文献学:人类文明传承与知识利用之学

  第一节 文献学、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研究对象

   一 文献的产生与人类文明的积累

   二 图书馆的滥觞与人类文明的传承

   三 文献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第二节 文献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发展脉络

   一 文献学的发展脉络

    (一)中西方古典文献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西方现代文献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 图书馆学的发展脉络

    (一)西方图书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图书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 情报学的发展脉络

    1.1945~1950年为情报学形成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为情报学的初步发展阶段

    3.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为情报学的实用研究阶段

    4.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为情报学研究的深入阶段

    5.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情报学研究的深化阶段

     (1)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

     (2)知识组织与信息检索

     (3)情报管理与分析

     (4)数字图书馆

     (5)网络用户行为研究

     (6)信息计量学

     (7)知识管理

     (8)竞争情报

  第三节 文献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发展趋势

   一 文献学的发展趋势

   二 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三 情报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十六章 考古学:探索物质文化遗存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之学

  第一节 考古学是什么

   一 考古学的对象

   二 考古学的目标与方法

   三 考古学研究的内容

    (一)考古年代学研究

    (二)物质文化考古

    (三)经济考古研究

    (四)社会考古研究

    (五)认知考古研究

  第二节 考古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古物学与金石学

   二 科学考古学的时代

   三 考古学的“西学东渐”

  第三节 当代考古学的新趋势

   一 重建人类历史

   二 服务公众社会

 第二十七章 新闻传播学:延伸人类感觉的信息传受交流之学

  第一节 什么是新闻传播学

   一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

    (一)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

     1.自我传播

     2.人际传播

     3.组织传播

     4.群体传播

     5.大众传播

    (三)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关系

   二 新闻传播学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 新闻传播学的起源、形成和主要理论及流派

   一 新闻学的起源、形成和主要理论

    (一)新闻学的起源及形成

    (二)新闻学的主要理论

     1.集权主义理论

     2.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3.报刊的社会责任论

     4.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5.民主(受众)参与理论

     1.客观主义报道理论

     2.新新闻主义理论

   二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和主要流派

    (一)传播学的起源、形成

    (二)传播学的主要流派

     1.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

     2.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

  第三节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一 新闻传播在古代中国

   二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形成和发展历程

    (一)中国新闻学逐渐起步(1918~1949年)

    (二)中国新闻学曲折前进(1949~1978年)

    (三)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的迅速发展(1978年至今)

     1.新闻学的多元和繁荣

     2.传播学的引入和本土化研究

   三 中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闻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初始阶段的新闻教育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

 第二十八章 体育学:人类体能与运动训练之学

  第一节 体育学发展脉络

   一 体育学的形成

   二 体育学的学科特征

   三 中国体育学的发展

  第二节 体育学研究的主要分支

   一 体育哲学

   二 体育史学

   三 体育社会学

   四 体育管理学

   五 体育经济学

   六 运动心理学

   七 运动训练学

   八 学校体育学

  第三节 当代体育发展趋势与研究动向

   一 经久不衰的体育全球化

   二 愈演愈烈的竞技体育职业化与商业化

   三 走向生活化与社会化的大众体育

   四 “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目标导向的学校体育

   五 方兴未艾的体育产业

   六 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中国体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