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52

中国金融安全评论(第一卷)图书

China's Financial Security Review(Vol.1)

SSAPID:101-0316-5353-69
ISBN:978-7-5155-0773-6
DOI:
ISSN:

[内容简介] 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危害至深,金融安全地位凸显,然而,当前对金融安全理论研究众多,而对中国金融安全状况进行评论的作品少见。本书集金融学界和实务界人士的智慧于一体,对中国金融安全状况做出专业评论,其精辟观点将为读者带来丝丝入肺的独特体验。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丛书
作 者: 何德旭
编 辑:史晓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序

 出版前言

 第一章 众论中国金融安全

  第一章 众论中国金融安全

   第一节 金融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 中国金融安全形势判断

   第三节 中国金融安全结构分析

    一 对外开放与金融安全

    二 金融体制与金融安全

    三 实体经济与金融安全

    四 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

    五 “热钱”流动与金融安全

   第四节 中国金融安全影响因素

   第五节 中国金融安全保障策略

 第二章 中国金融安全的测评

  第二章 中国金融安全的测评

   第一节 中国金融安全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文献

   第二节 中国金融安全指标的选取与构建

    一 中国金融安全指标的选取原则

    二 指标合成方法的选择和权重确定

   第三节 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测算

    一 指标数据的来源和预处理

     (一)数据来源和补缺

     (二)基础数据的处理

    二 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主成分分析

   第四节 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综合评价

 第三章 中国货币的内忧与外患

  第三章 中国货币的内忧与外患

   第一节 中国货币的内部隐忧

    一 经济“超货币化”下的通货膨胀与房地产泡沫

    二 信贷扩张、资产泡沫与通货膨胀的螺旋式循环

   第二节 中国货币的外部隐患

   第三节 切实维护中国货币的稳定与安全

 第四章 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第四章 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第一节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一 中国商业银行利差与国外商业银行利差的比较

    二 利率市场化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三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应对前景

   第二节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冲击

    一 商业银行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风险

     (一)融资平台还款来源具有不确定性

     (二)融资平台贷款质量不高

     (三)期限错配

     (四)地方政府发债受到法律制约

    二 银行融资平台贷款未来风险分析

   第三节 房地产贷款的威胁

    一 房地产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

    二 房地产贷款风险发展趋势

 第五章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五章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节 中国股票市场风险的描述与比较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欠佳

   第三节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失衡

    一 参与股票交易的投资者绝大多数为个人投资者

    二 以个人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股票市场难免大起大落

   第四节 中国证券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弱

   第五节 中国股票市场运行的机制与效率缺乏

   第六节 中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中的陷阱

   第七节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制度性缺陷

 第六章 中国保险业的风险与防范

  第六章 中国保险业的风险与防范

   第一节 中国保险业的风险要素

   第二节 中国保险业的风险评析与防范对策

    一 资金运用风险

    二 偿付能力风险

    三 恶性竞争风险

 第七章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国金融安全方略

  第七章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国金融安全方略

   第一节 美国金融危机的进展与影响

   第二节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和金融困境

    一 出口大幅下滑

    二 内外经济平衡与经济结构调整无实质性进展

    三 宏观调控遭遇两难困境

    四 金融稳定面临更大的风险

    五 金融改革与开放:任重道远

   第三节 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和金融困境的原因

    一 国际金融风险持续累积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利冲击

    二 全球总需求不足导致中国出口和投资驱动的模式遭遇挑战

    三 宏观政策框架过度关注增长而导致结构进一步失衡

    四 金融改革滞后使得资源配置低效和风险不断集中

   第四节 中国经济金融政策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效果

    一 稳定出口政策边际效率降低,难抵全球总需求下滑趋势

    二 保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政策空间逐步缩小

   第五节 中国金融改革及风险防范政策评价

   第六节 中国经济的未来趋势与方向判断

    一 经济增长中枢下移,政策无法对冲趋势

    二 城镇化是核心战略

    三 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是重大内容

    四 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

 专题报告

  专题一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风险

   第一节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和范畴

    一 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之争

    二 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范畴

     (一)银行表外信贷类业务

      1.银行理财产品

      2.基于资产证券化的银信合作

     (二)信托公司的信贷类业务

     (三)非银行机构信贷业务——大型实体企业的“托盘”交易

     (四)民间借贷

   第二节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产生的内因

    一 宏观调控政策目标两难

    二 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复制银行业务的内在动力

   第三节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分析

    一 银行系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

    二 信托系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

    三 缺乏最后贷款人支持的系统性风险

    四 民间高利贷风险

   第四节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策略

    一 已经采取的改革措施及评价

     (一)利率市场化

     (二)温州金融改革——民间金融阳光化、正规化进程

    二 中长期的金融改革措施

    三 亟待采取的短期措施

  专题二 中国房地产金融产品及其风险

   第一节 中国房地产金融产品风险解构

    一 房地产信贷的风险

     (一)产品运行机制

     (二)微观层面的风险问题

      1.操作风险

      2.流动性风险

      3.经营风险

      4.信用风险

     (三)宏观层面的风险问题

      1.政策风险

      2.泡沫风险

     (四)房地产信贷产品风险传递机制

    二 房地产证券化的风险

     (一)产品运行机制

     (二)微观层面的风险问题

      1.基础资产质量风险

      2.投机风险

      3.金融中介运作风险

     (三)宏观层面的风险问题

      1.价格风险

      2.制度风险

    三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风险

     (一)产品运行机制

     (二)微观层面的风险问题

      1.基金运作风险

      2.道德风险

     (三)宏观层面的风险问题

      1.利率风险

      2.汇率风险

      3.法律风险

   第二节 中国房地产金融产品风险防范

    一 构建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完善房地产金融市场,防范流动性风险

     (二)建立全面公正的社会信用体系,防范信用风险

     (三)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防范产品运作风险

     (四)健全房地产金融法制体系,防范法律风险

    二 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体系

     (一)加强政府监管力度,防范政策风险和泡沫风险

     (二)提高金融机构自律能力,防范操作风险

  专题三 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及其风险

   第一节 金融控股集团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安全隐患

    一 当前的发展不具规模,未形成既定的商业发展模式是中国金融控股集团自身发展的最大隐患

    二 复杂的法人结构致使经营的复杂,财务杠杆的运用、内部交易大量存在和资金违规使用使得中国金融控股集团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三 中国金融控股集团防火墙制度暂未建立,致使风险传染效应更加明显

    四 未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国内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防控能力薄弱

    五 监管主体的缺失和法律制度体系的不完善是中国金融控股集团面临的最重要的外生风险

    六 信息披露体制不完善致使对中国金融控股集团的社会监督不力

   第三节 中国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防范

  专题四 中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第一节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概说

    一 信息科技风险的内涵和特点

    二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广为应用

     (二)商业银行数据大集中高度依赖信息系统安全

     (三)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形式多样

     (四)国内金融监管部门重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第二节 中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现状

    二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中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监管

    一 设立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年会

    二 发布新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三 发布《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

    四 成立“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高层指导委员会”

    五 银监会新监管标准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影响

   第四节 防范中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 强化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信息科技风险治理结构

     (二)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三)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

     (四)银行要掌握核心技术,防范外包风险

     (五)不断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

     (六)建立覆盖全行的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流程

     (七)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主要撰稿人

 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丛书

在国内外复杂环境下,中国金融面临外部冲击和内部结构调整双重挑战,金融安全重要性凸显,评价现状、发现问题、反思、发展成为必修课。本书用数据论证,用事实说话,深入剖析若干重大事件与典型案例,探究中国金融安全之现状、问题与挑战,力图搭建足以描摹中国金融安全的系统概念框架,铺陈对中国金融安全相关问题鞭辟入里的阐析,明辨中国金融安全研究的内部理论架构,洞见维护中国金融安全之完整图景。本书丰富了中国金融安全评论研究成果,为中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贡献智力。

1.陈松林:《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陈文雄:《以中国式的监管促进中国式的风险管理》,《中国金融电脑》2010年第9期。

3.程茂勇、赵红:《中国商业银行利差影响因素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

4.楚汴英:《国外量化宽松与我国金融安全》,《征信》2012年第4期。

5.董藩、王家庭:《房地产金融》,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6.符莉:《现实金融安全问题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9期。

7.付胜华:《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现状及政策建议》,《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8.傅璇:《中国金融安全:形势严峻》,《国际融资》2005年第5期。

9.顾海兵、夏梦:《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金融安全指标的选取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10.郭利根:《把握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与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关键——〈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出台背景及重要意义》,《金融电子化》2011年第8期。

11.郭利根:《强化信息科技核心竞争力 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监管长效机制》,《金融时报》2012年3月29日第001版。

12.郭树清:《创新不足是金融体系最大问题》,《中国证券报》2012年7月20日。

13.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14.国家统计局:《201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1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2年)。

16.江振华、李敏、汤大杰:《对外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股市风险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17.姜洪、焦津强:《国家金融安全指标体系研究》,《世界经济》1999年第7期。

18.蒋海、苏立维:《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估算与实证分析:1998-2007》,《当代财经》2009年第10期。

19.焦成焕:《金融开放次序与金融安全》,《经济导刊》2010年第1期。

20.焦瑾璞:《中国金融体系面临五大风险》,《财经》2010年9月25日。

21.雷家骕:《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与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2.黎朝晖:《发挥金融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建设性作用》,《南方金融》2009年第5期。

23.李恒光:《WTO背景下的金融安全问题探讨》,《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4.李怀珍:《建立金融安全机制强化金融安全》,《中国金融》2000年第9期。

25.李克强:《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26.李庆莉:《加强监管和指引,推动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谢翀达》,《中国金融电脑》2012年第7期。

27.李庆莉:《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在新资本协议推动下稳步前行》,《中国金融电脑》2011年第12期。

28.李巍、张志超:《不同类型资本账户开放的最优时点选择——基于金融稳定的视角》,《金融研究》2009年第11期。

29.李新安、熊士江:《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年第1期。

30.李扬、王国刚:《资本市场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31.李扬、殷剑锋:《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32.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创新的源泉、监管的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影子银行与宏观审慎政策”学术研讨会,2011年12月16日。

33.梁珊珊:《中国商业银行存贷利差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分析》,《华北金融》2010年第7期。

34.梁勇:《开放的难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5.林伯强:《外债风险预警模型及中国金融安全状况评估》,《经济研究》2002年第7期。

36.刘海英:《投入产出效率、结构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7.刘洪锋、周艳海:《浅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防控》,《邮政研究》2012年第5期。

38.刘金:《资本市场的抗冲击能力与国家金融安全》,《上海财税》2005年第4期。

39.刘沛、卢文刚:《金融安全的概念及金融安全网的建立》,《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

40.刘铁军:《我国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形成机制及其金融风险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1.刘锡良等:《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安全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2.刘煜辉:《“影子银行”25万亿风险之忧》,《证券时报》2012年12月15日。

43.刘忠生、李东:《银行业效率、对外开放与金融安全》,《企业经济》2008年第5期。

44.罗慧英、南旭光:《突变理论在金融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海南金融》2007年第3期。

45.罗斯丹、张伟伟:《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安全关系研究》,《经济纵横》2009年第4期。

46.罗素梅、周光友:《金融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争论及启示》,《金融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47.马根发:《开放资本市场与国家金融安全》,《经济问题》2005年第9期。

48.毛平、肖潇:《股市中的政策风险防范》,《经济导刊》2010年第2期。

49.〔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孙伟艳等译,北京出版社,2008。

50.裴红卫、柯大钢:《国有企业外部人控制的寻租解释》,《预测》2005年第2期。

51.彭兴韵、何海峰:《新金融动荡下的中国金融安全分析》,《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9期。

52.普华永道:《中国十大上市银行上半年业绩分析报告》,2012年9月20日。

53.钱峰:《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2期。

54.乔良、王湘穗:《超限战》(第二版),崇文书局,2011。

55.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2012年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贡献率研究》,2013年3月。

56.上证联合研究计划课题报告:《国资管理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研究》,2009年12月1日。

57.沈悦、谢勇、田嫄:《基于FSI的中国金融安全实证分析》,《金融论坛》2007年第10期。

58.盛松成:《存款利率市场化第一跳》,《新世纪》2012年第52期。

59.陶士贵:《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法律监管》,《金融论坛》2006年第3期。

60.王兵:《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有效防范信息科技风险》,《中国金融电脑》2012年第7期。

61.王东:《经济持续增长风险不断扩大》,《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第1期。

62.王国刚:《中国资本市场热点分析——政策研究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63.王仁涛:《中国房地产金融制度创新研究——基于REITs理论的探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64.王婷婷、陆岷峰:《“热钱”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大连干部学刊》2011年第9期。

65.王维安:《银行业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财经研究》2003年第12期。

66.王炜:《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支撑银行业务发展》,《银行家》2012年第1期。

67.王燕:《以全面风险管理策略应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面临的新挑战》,《中国金融电脑》2012年第7期。

68.王咏梅、王亚平:《机构投资者如何影响市场的信息效率》,《金融研究》2011年第10期。

69.王元龙:《关于金融安全的若干理论问题》,《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

70.王元龙:《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9期。

71.王元龙:《我国对外开放中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第5期。

72.吴婷婷:《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向展望——基于金融安全的视角》,《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9期。

73.吴婷婷:《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安全:理论与实证——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74.奚正刚:《金融创新与房地产》,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75.颜剑英:《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金融安全》,《学术论坛》2004年第4期。

76.杨大光、何静:《银行业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第7期。

77.杨洁:《安全优先 加强信息科技风险识别和评估——访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谢文》,《中国金融电脑》2012年第7期。

78.杨明生:《防范化解风险 促进保险业稳定发展》,《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第8期。

79.杨松武:《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基于两类代理成本的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80.杨涛:《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量化与管理研究》,《信息安全与技术》2010年第8期。

81.姚红玲:《坚持“科技兴行”发展战略,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国金融电脑》2012年第7期。

82.叶莉、陈立文:《中国金融安全运行机制与预警管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83.于然、周明生:《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与金融安全问题分析》,《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18期。

84.余永定:《见证失衡》,三联出版社,2010。

85.张莉:《深交所重申浙江世宝炒作风险》,《中国证券报》2012年11月3日。

86.张铁强、袁中红、蔡键:《银行业全面开放条件下金融安全问题研究:国际比较与我国实证》,《南方金融》2007年第7期。

87.张艳:《重视科技风险管理,确保系统安全稳定》,《金融电子化》2011年第12期。

88.张中华、朱新蓉、唐文进:《房地产与资本市场:2008年中国金融与投资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89.张宗新、姚力、厉格非:《中国证券市场制度风险的生成及化解》,《经济研究》2001年第10期。

90.赵娴:《开放经济中的金融安全问题及其保障对策》,《现代财经》2006年第2期。

91.赵勇:《城镇化:中国经济三元结构发展与转换的战略选择》,《经济研究》1996年第3期。

92.赵宗博:《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安全形势与对策研究》,《求实》2009年第2期。

93.郑通汉:《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

94.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境内商业银行信贷利差变化及对策研究》,《金融论坛》2009年第3期。

95.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1年6月1日。

96.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97.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2011年。

98.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4—2011年。

99.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00.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报告2012》,2013年4月。

10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2004。

10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2009年3月。

103.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网文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104.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统计年鉴2011》。

105.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106.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107.中央结算公司:《2012年度债券市场统计分析报告》,2013年1月。

108.周道许:《金融对外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中国金融》2010年第4期。

109.周光友、罗素梅:《中国的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未来与发展》2005年第1期。

110.周莉萍:《为什么要复制银行:自由银行业思想的回归?》,《金融评论》2012年第3期。

111.周小川:《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12年9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112.周延礼:《维护保险产业安全 促进经济金融发展》,《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2期。

113.周肇光:《在金融开放中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14.Allen,F.,Gale,D. 1999. “Bubbles,Crises and Policy”.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3:9-17.

115.Aziz,Jahangir and Cui,Li. 2007. “Explaining China’s Low Consumption:The Neglected Role of Household Income (July 2007)”.IMF Working Papers,1-36.

116.Bernanke,B.,and Gertler,M. 1989. “Agency Costs,Net Worth and Business Fluctuation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9:14-31.

117.Bernanke,Ben,S. 1983. “Nonmonetary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Propagation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3:257-276.

118.Bernanke,B.,Gertler,M. and Gilchrist,S. 1996.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and the Flight to Qualit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8:1-15.

119.Bernanke,B.,Gertler,M.,Gilchrist,S. 1999.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A Quantitative Business Cycle Framework”.In:Handbook of Macroeconomics.North-Holland,Amsterdam.

120.Brück,Sebastian and Sun,Laixiang. 2008. “Dream of the Red Financial Supermarket:the Gradual Emergence of Integrated Financial Services Provision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 6:385-405.

121.Davis,E.Philip and Zhu,Haibin. 2004. “Bank Lending and Commercial Property Cycles:Some Cross-country Evidence”.BIS Working Paper No.150.

122.Dooley,Michael P.,Folkerts-Landau,D. and Garber,P. 2003. “An Essay on 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NBER Working Paper No.9971.

123.Drees,B.iC.Pazarbasioglu. 1998. “The Nordic Banking Crises:Pitfalls in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IMF Occasional Paper,161,Washington,D.C.

124.Elekdag,S.,Justiniano,A. and Tchakarov,I. 2006. “An Estimated Small Open Economy Model of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IMF Staff Papers 53:219-241.

125.Fisher.I.1933. “The Debt-Deflation Theory of Great DePression”. Econometrica 1:337-357.

126.Flassbeck,H. and La Marca,M. 2009. “Currency Speculation,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s:Reforming China’s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 7:237-258.

127.Flassbeck,H. 2005. “China’s Spectacular Growth since the Mid-90s: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Policy Challenges”.China in A Globalizing World.New York and Geneva: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

128.French,S.,Leyshon,A. and Thrift,N. 2009. “A Very Geographical Crisis:the Making and Breaking of the 2007-2008 Financial Crisis”. 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Economy and Society 2:287-302.

129.FSB. 2012. “Global Shadow Banking Monitoring Report 2012”.

130.FSB. 2011. “Shadow Banking:Scoping the Issues - A Background Note of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131.FSB. 2011. “Shadow Banking:Strengthening Oversight and Regulation”.

132.FSB. 2012. “Strengthening Oversight and Regulation of Shadow Banking:An Integrated Overview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Consultative Document.

133.FSB. 2011.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s Work on Shadow Banking:Progress and Next Steps”.

134.Gerlach,S. and Peng,Wensheng. 2005. “Bank Lending and Property Price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9:2461-2481.

135.Goodhart,C. and Zeng,Xiaosong. 2006. “China’s Banking Reform:Problem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 4:185-198.

136.IMF. 2012.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Sound,More Effort Needed”.Thai News Service Group.

137.IMF. 2012. “World Economic Outlook”.

138.IMF. 2011. “World Economic Outlook”.

139.Lai,K.P. 2008. “Developing Regulatory Frameworks and Practices in China’s New Financial Markets”.Economic Geography Research Group Working Paper 03.08.Available online at:http://www.egrg.org.uk/wps_0308.html [Accessed:April 20 2009].

140.Liu,Chunyan,Uchida,Konari and Yang,Yufeng. 2012.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Value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Evidence from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21:70-80.

141.Marvin,G.,and Prasad,E. 2006. “A framework for Independent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IMF Working Paper.

142.McKinnon,R.,and Schnabl,G. 2003. “China:A Stabilizing or Deflationary Influence in East-Asia?The Problem of Conflicted Virtue”.Mimeo.

143.Mishkin,F.S. 1999. “Lessons from the Asian Cri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18:709-723.

144.Mundell,R. 2003. “Globalization and the RMB Exchange Rate”.Mimeo.

145.Phil’s Stock World.2012 “China Gold Reserves ‘Too Small’ - Ensure ‘Nation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afety’”.Bloomberg.

146.Prasad,E.,Rumbaugh,T. and Wang,Q. 2005. “Putting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and Exchange Rate Flexibility in China”.IMF Working Paper.

147.Setser,Brad. 2006. “The Chinese Conundrum:External Financial Strength,Domestic Financial Weakness”,CESifo Economic Studies 52:364-395.

148.Sparreboom,P. and Duflos,E. 2012. “Financial Inclus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149.Stiglitz,J. 2002.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London:Allen Lane The Penguin Press.

150.Thorstein B.Veblen. 1978. The Theor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1904).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Publishers.

151.Wang,D.T.,Zhao,S.X.B. and Wang,D.G. 2007. “‘Information hinterland’- A Base for Financial Centre Development:The Case of Beijing Versus Shanghai in China”. 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 98:102-120.

152.Xiao Gang. 2012. “Regulating Shadow Banking”. China Daily,October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