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5

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报告(2017-2020)图书

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e (2017-2020)

SSAPID:101-0303-7020-93
ISBN:978-7-5201-6894-6
DOI:
ISSN: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文化发展形势还是文化政策环境均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报告(2017~2020)》的内容结构做出大幅调整:增设了“综合篇”,将“区域文化产业”“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产业投资”“文化金融”“文化消费”“文化企业”等综合性问题做集中处理;大大缩小了“产业篇”的内容,突出了对“数字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类型的研究;增设了“国际借鉴篇”,加强了对国外文化发展最新趋势研究;将以前的“专家视野篇”改为“理论探讨篇”,以适应目前产业转型期对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研究的需要。

相关信息

丛书名:文化蓝皮书
编 辑:陈颖;桂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基本子库

 前言

 《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报告(2017~2020)》编委会

 摘要

 文化蓝皮书总编委会

 法律声明

 Ⅰ 总报告

  B.1 拥抱变化,谋划未来

   一 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发展形势的总体认识:大转型时期

    (一)发展进入下行通道,规模型扩张阶段结束

    (二)文化产业出现结构变化,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三)从消费性服务功能向生产性和社会性服务功能延伸:融合发展成为无所不在的主题

    (四)“放管服”与新动力:体制机制政策的再创新

   二 对当前形势的研判:新时期,新问题,新思维

    (一)文化生态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新旧媒体如何转换与重构?

    (二)文化生产体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何从传统文化产业“线性的”生产体系,转向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大生产”系统?

    (三)文化发展形态已经变化,文化管理体系如何改革?

   三 对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建议

    (一)抓住5G商用的重大契机,实施国家文化遗产数字化战略,下大力气建设新一代文化基础设施,推动文化产业供给端重大技术革命,构建面向新时期国家文化生态体系

    (二)抓住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以内需扩大政策助推文化消费潜力释放,建议系统出台刺激文化消费潜力的政策,提高公众文化消费能力,形成新型消费文化环境

    (三)抓住数字文化发展高峰期到来的契机,以“原始创新”的精神推动文化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开创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局面

    (四)整合文化和相关产业政策,形成“三元动力”体系,推动我国文化科技深度融合,领跑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发展

  B.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分析*

   一 2013年以来中国文化产业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

    (一)文化产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二)文化服务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地位不断巩固

    (三)少数大类文化产业创造了多数就业和产出

    (四)国有控股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占比及其利润率呈下降之势

    (五)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在全部文化企业经济指标中的占比呈下降之势

   二 中国文化产业的区域构成及变迁

    (一)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区域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北京文化产业发达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沪、浙、苏、粤、津、闽、鲁7个地区文化产业也相对发达

    (三)粤、苏、鲁三省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及京、沪、粤、浙四地规模(限额)以上文化服务业的产出规模明显较大

   三 需要关注的若干现象

    (一)2018年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态势成疑

    (二)固定资产投资是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三)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增速相对较慢

    (四)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利润增长明显慢于文化产业的产出增长,其人均利润增长也明显慢于文化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五)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逐步下降

 Ⅱ 综合篇

  B.3 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一 发展现状

    (一)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两极化日益突出

    (二)城乡文化消费的差距与区域文化消费的不平衡越发明显

    (三)区域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缺口呈缩小态势

    (四)区域文化产业市场集中度具有持续下降的倾向

   二 发展态势

    (一)“不平衡发展”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二)“差异化发展”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形态

    (三)“效率提升与创新驱动”是决定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四)“公共服务能力”是引导区域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

  B.4 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报告

   一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1.新行业发展迅速

     2.新“网红”产品频出

     3.文化新消费模式日趋多元

     4.媒体融合取得新成效

    (二)新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1.国家顶层设计推动治理模式改革

     2.强化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监管力度

     3.完善相关文化法律法规体系

   二 当前文化和科技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和科技分属不同行政管理系统,“新治理”合力尚未形成

    (二)文化产业的科技供给能力不足,所需关键文化装备技术领域仍存在短板

    (三)文化企业供给服务体验的创意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优质内容产品缺乏

    (四)文化新业态发展的新市场秩序尚未建立,大数据负面影响开始凸显

    (五)互联网文化内容复杂多变,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风控难度加大

   三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趋势

    (一)文化生产领域,人机交互成为文化科技融合新的风向标

    (二)文化产品领域,产品本身具有的社交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三)文化内容领域,以短视频为主的视听产品成为新的爆发点

    (四)文化传播领域,媒体融合推动全生态的传播与营销方式的变革

    (五)文化消费领域,体验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消费会成为主流

    (六)文化应用领域,大数据功能效应介入文化生产

    (七)文化影响力领域,以文化科技融合为支撑的新业态对行业驱动作用明显

   四 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确立“大文化”发展观,创新文化科技管理体制

    (二)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加强文化科技装备研发

    (三)以创意化提升文化产品的内容品质,提升文化供给效能

    (四)平衡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把向善的价值观融入数字科技

    (五)加强软硬件自主研发,发挥现代互联网科技在文化意识形态舆情监测方面的作用

  B.5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报告

   一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概况

     1.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提高

     2.四大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超80%

    (二)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布分析

     1.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上升

     2.文化用品的生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3.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业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4000亿元

     4.文化艺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8.8%

   二 文化产业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一)公共财政文化投入状况分析

    (二)文化产业资金来源渠道分析

   三 文化重点行业投资分析

    (一)内容创作生产业投资状况分析

     1.内容创作生产领域流入资金2226.37亿元

     2.新三板挂牌企业投资活跃

    (二)创意设计服务业投资状况分析

     1.创意设计服务领域流入资金816.66亿元

     2.上市企业并购投入60.15%投资资金

    (三)文化传播渠道领域投资状况分析

     1.文化传播渠道领域流入资金1766.42亿元

     2.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投资事件数量相近

   四 文化项目投资分析

    (一)文化产业PPP项目投资现状

    (二)文化产业PPP项目落地情况

   五 文化产业海外投资分析

    (一)文化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二)文化企业海外投资领域分析

   六 文化产业投资趋势与建议

    (一)文化产业投资趋势

     1.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市场资本退潮明显,创投市场将迎来政策窗口期

     2.文化产业债券投资有望继续增长,文化科技类优质民企债券备受关注

     3.境外上市文企遭遇破发潮,资本市场对文化企业信心不足

     4.影视行业资本市场趋于冷静,优质内容或受更多资本青睐

     5.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备受资本青睐,移动业态或将成投资风口

    (二)文化产业投资建议

     1.设立政府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提高PE市场资本流动性

     2.鼓励互联网文娱平台金融化,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

     3.鼓励科技类文化企业到科创板上市,拓宽国内文企上市渠道

  B.6 中国文化金融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 文化金融发展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

    (一)文化金融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较快

    (二)文化金融产品日渐丰富,能够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

    (三)文化金融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二 当前文化金融发展的基本形态

    (一)文化金融发展成长期的主要特征

     1.进入制度供给顶层设计和加强基层执行绩效并重的时期

     2.进入创新发展和规范发展并重的时期

     3.进入规模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并重时期

     4.进入内容产业与融合性产业并重时期

     5.进入文化产品供给与文化消费并重时期

    (二)当前文化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

     1.文化金融专业化程度较低,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程度不足

     2.资本供给总体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旧是主要问题

     3.文化金融领域基础机制不完善,还不能解决信用、风险、资产估值等基础性问题

     4.关于文化金融发展在认识上仍存在一些重大误区

   三 推动文化金融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出积极的文化金融政策

    (二)积极推动专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有特色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

    (三)发挥文化金融定位“进化”价值,发挥文化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B.7 中国文化消费报告*

   一 文化消费现状和主要特点

    (一)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二)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总体上保持稳定

    (三)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民众,居民的文化参与程度有所上升

    (四)农村文化消费支出增速缓慢,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

    (五)文化消费表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特征

   二 影响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变化和效应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

    (二)产品生产链的重构改变了居民的文化消费行为

    (三)新兴科技对文化消费品类、价格影响显著

    (四)相关政策的完善营造了更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三 展望与相关政策建议

    (一)居民文化消费发展趋势预测

    (二)政策建议

     1.谨慎使用政策手段降低价格,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产品定价中的作用

     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培育功能,逐步提高居民文化消费品位

     3.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力度,改变传统文化消费群体断层问题

     4.健全文化消费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管,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B.8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报告

   一 建设进展与成就

    (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文化法治化水平大幅提升

    (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稳步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1.公共图书馆

     2.群众文化机构(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乡镇综合文化站)

     3.博物馆

    (三)“免费开放”兜底线,“标准化”促“均等化”,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较好保障

    (四)若干专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1.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项目)创建

     2.图书馆、文化馆的“总分馆制”建设

     3.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五)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快速发展

    (六)文化科技融合,公共文化服务全环节数字化进展加快

   二 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一)投入增长乏力,资源集中,均等化程度不高

    (二)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有待突破

    (三)供需对接不够,服务效能有待提高

    (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亟待制度创新

    (五)互联网2.0营造新文化生态提出新挑战

  B.9 中国文化企业的发展*

   一 2013年以来中国文化企业的经济增长

    (一)2013年以来中国文化企业持续快速增长

    (二)文化服务业企业的产出和就业增长明显快于文化制造业企业

    (三)2013年以来各地区文化企业大多快速增长,但增长率差异较大

   二 2013年以来中国文化企业的结构变迁及特征

    (一)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在全部文化企业经济指标中的占比呈下降之势

    (二)文化服务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首要成分的地位不断巩固

    (三)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的产出和就业中核心文化企业居于多数

    (四)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各项指标中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控股企业占比趋于下降

   三 2013年以来我国文化企业的区域结构变迁及特征

    (一)产出与就业的地区差异变化较小

    (二)各地区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的相对规模有一定程度变动,产出集中程度有所上升

    (三)粤、苏、鲁三省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及京、沪、粤、浙四地规模(限额)以上文化服务业的产出规模明显较大

   四 盈利性:目前中国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的首要问题*

    (一)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逐步下降

    (二)不同控股类别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均有所下降

    (三)多数大类核心文化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低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平均水平

    (四)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的亏损面进一步上升

  B.10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研究报告

   一 总体情况与主要特征

    (一)以人文交流彰显中国特色文化外交理念

    (二)政府间合作机制与多边文化治理走向深入

    (三)“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成果稳步落地

    (四)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塑造行深致远

    (五)以阵地思维推进文化交流平台建设

    (六)“走出去”内容多元化格局形成

     1.图书

     2.影视

     3.演艺

     4.网络文学

     5.游戏

     6.短视频

   二 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一)对外文化交流导向有待调整

    (二)对外文化交流内容创新迫在眉睫

    (三)对外文化交流媒介整合不足

    (四)对外文化交流载体亟须转型

   三 对策建议

    (一)转变文化交往主体角色与功能

    (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改革

    (三)推动民间交往发挥纽带作用

    (四)深耕受众群体,实现本土化传播

 Ⅲ 产业篇

  B.11 中国新闻出版业融合发展研究报告

   一 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概况

    (一)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图书出版规模增速明显

    (二)出版传媒集团资产规模继续扩大

    (三)融合创新升级加速,资本运营程度进一步提升

   二 我国新闻出版业融合发展的特点

    (一)内容生产高质量发展,精品力作持续推出

    (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实力明显提升

    (三)技术不断升级换代,全媒体融合发展引领风潮

    (四)行业监管手段精准,有效规范网络传播秩序

   三 我国新闻出版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图书出版原创能力不足,重复出版现象较为严重

    (二)出版业市场意识不强,缺乏竞争实力

    (三)版权保护水平有待提升

    (四)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有待更深度融合

    (五)全媒体复合型人才有待培养

   四 我国新闻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出版导向不断强化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社会效益为首位的两个效益日益凸显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全民阅读成为社会常态

    (四)全面发力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出版是出版业的不二选择

    (五)积极利用新技术,打通全媒体产业链

    (六)建设全产业链,图书发行与印刷朝智能化推进

    (七)不断推进集群化发展,让出版集团成为中流砥柱

    (八)加大出版基金资助力度,“走出去”迎来新高潮

  B.12 中国文化演艺行业发展报告

   一 中国文化演艺行业发展政策分析

   二 2017~2018年中国文化演艺市场发展特点

    (一)多样态文化演艺持续发展,平稳发展中有向上态势,品牌项目逐渐涌现

    (二)消费市场下沉,文化演艺分层级需求市场显现

    (三)艺术教育成为文化演艺行业拓展价值的重要方式

    (四)文旅融合促进文化演艺行业创新发展

    (五)文化演艺行业资本市场结构的转型探索

   三 中国文化演艺行业发展问题

    (一)文化演艺行业的活力激发引导不足

    (二)行业发展的制度化、标准化、规模化意识尚未树立,市场化路径单一,产业链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三)对受众的关注不够,对需求的挖掘不足

    (四)行业开放融合程度有较大提升空间

    (五)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

    (六)演艺与文旅融合的途径有待开拓

   四 对策及建议

  B.13 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一 国内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数字内容产业

     1.数字文化产业

     2.数字信息服务业

    (二)数字创意制造业

     1.数字创意生产端技术装备

     2.数字创意消费端技术装备

    (三)数字创意融合产业

     1.创意设计服务业

     2.会展与博物馆业

     3.文化旅游产业

     4.新闻传媒业

   二 产业发展问题、对策与趋势

    (一)产业发展问题

     1.优秀中华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体系不完善

     2.原创数字科技成果仍是短板

     3.优质文创IP依然稀缺

     4.“文化+科技”融合是产业发展瓶颈

     5.产权保护与中小微企业鼓励存在不足

    (二)产业发展对策

     1.尽快建设国、省、市三级数字文化资源结构体系,实施政府产业统计

     2.大力扶持数字创意科技原始创新

     3.大力扶持培育优秀文创IP产出

     4.大力推动数字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5.实施区块链版权保护工程,鼓励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

    (三)产业发展趋势

     1.新科技驱动集成创新全面爆发

     2.新业态发展进入快车道

     3.原创数字科技创新局部突破

     4.体感科技(VR/AR/MR)应用走向鼎盛

     5.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产业主体

     6.国际竞争发展成为自信、自觉

     7.产业互联网强势崛起

     8.区域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Ⅳ 国际借鉴篇

  B.14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一 总体态势:后金融危机时期仍保持高速发展与活力

    (一)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创意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二)发达经济体的文化创意部门发展主要面临推动传统行业在数字时代转型的任务

     1.欧盟推出多种计划努力赶超数字发展节奏

     2.美国积极推动数字贸易(Digital Trade)发展

    (三)发展中经济体内部呈现多元特征,创意经济在政策层面受到高度重视

   二 行业发展状况评估

    (一)行业划分依据

    (二)遗产类创意经济发展状况

    (三)艺术类创意经济发展状况

    (四)媒体类创意经济发展状况

    (五)功能创意经济发展状况

   三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创意经济4.0时代

     1.商业准入门槛降低

     2.跨界发行

     3.消费者获利

    (二)城市仍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场景

    (三)新兴技术在获得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挑战

  B.15 国际文化科技趋势报告

   一 研究内容和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范围框架

    (三)趋势研究阐释及撰写结构

   二 技术将对文化产业产生哪些影响

    (一)5G技术:产生更多内容消费“接触点”

    (二)人工智能技术:改变创意产业价值链

    (三)区块链技术:构建智能环境下的信任机制

    (四)虚拟(增强)现实:从界面交互到沉浸式体验

 Ⅴ 理论探讨篇

  B.16 关于深化文化产业指数研究的若干设想

   一 深化文化产业指数研究的必要性

    (一)价格指数(Price Index)

    (二)景气指数(Prosperity Index)

    (三)竞争力指数(Competitiveness Index)

   二 关于文化产业景气指数研究的初步设想

    (一)景气指数

    (二)信心指数

   三 关于完善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研究的初步设想

    (一)完善竞争力评价的产业对象

    (二)完善竞争力指标体系

    (三)优化评价方法和测算模型

  B.17 文化经济学的最新进展

   一 创意管理

   二 文化消费与文化行为

   三 结论与思考

    (一)简要的结论

    (二)几点思考

  B.18 国外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一 文化消费的范畴和定义

   二 经济约束与文化消费

   三 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

   四 技术创新与文化消费

   五 结论与展望

 Ⅵ 附录

  B.19 中国文化发展大事记

   一 2017年

   二 2018年

   三 2019年

 皮书

 皮书数据库

 Summary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中国皮书网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6)》,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9)》,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胡洪斌:《中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2013年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文化产业研究》2016年第1期。

胡惠林、王婧:《2014: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CCIDI)》,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李炎、胡洪斌:《中国区域文化产业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彭翊:《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1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曾涛、杨朔、占绍文:《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仿真研究》,《统计与决策》2018年第2期。

Rafael Boix-Domenech,Vicent Soler-Marc,“Creative Service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Productivity,”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4(2015).

黄昌勇、李万、王学勇等:《文化科技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英〕基思·威利茨:《数字经济大趋势——正在到来的商业机遇》,徐俊杰、裴文斌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数字相互依存的时代——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报告》,https://www.zhizhi88.com/articles/268.html,最后检索时间:2019年9月。

孙德林、吕品、罗家鑫、孙雅芩、李丽珍:《互联网+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多样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腾讯研究院:《产业互联网:构建智能+时代数字生态新图景》,http://www.199it.com/archives/852892.html,最后检索时间:2019年3月。

北京新元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融资分析报告》,2020。

施元雪:《文化产业融资建议》,《中国国情国力》2019年第7期。

《文化产业财政投入与社会融资态势分析》,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F3EODECD0534B7B6.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0年5月10日。

杨涛、金巍主编《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杨涛、金巍主编《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李晨阳:《文化消费问题研究:一个文献综述》,《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第18期。

李喜云、徐丽:《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双重影响及应对之策》,《云南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刘白:《深挖老年文化消费市场这座富矿》,《湘潭日报》2019年7月1日。

苏林森、程思琪:《居民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城市问题》2018年第12期。

孙耘昇、宣燚、庄媛富、何颖:《新生代文化消费群分析——以2017年电影视阈中“90后”群体为例》,《中国市场》2019年第2期。

田洋:《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参与》,《信息系统工程》2018年第1期。

王雅文:《我国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品牌研究》2018年第3期。

吴静寅:《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促进机制》,《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

张宏伟:《参与式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转向与变革》,《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11期。

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第一至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相关资料。

陈威主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

毛少莹著《公共文化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深圳海天出版社,2008。

毛少莹等著《公共文化服务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于群主编《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徐清泉主编《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6)》,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荣跃明主编《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8)》,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李建盛主编《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8~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6)》,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9)》,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程曼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协同性分析》,《电视研究》2014年第6期。

蒋多:《破题对外文化交流的“文化折扣”》,《中国文化报》2019年12月2日。

单波:《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王辉:《新时代孔子学院的发展路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5日。

王润珏、胡正荣:《真实、立体、全面: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出版发行研究》2019年第8期。

许慈惠、蔡妍、曾婧:《国情文化视域下我国对外人文交流的现状与反思——基于孔子学院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比较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7年第2期。

张泗考、张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战略能力提升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范军等:《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2018~2019)》,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

国家新闻出版署编《2019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

黄晓新、刘建华、卢剑锋主编《中国传媒融合创新研究报告(2018~2019)》,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

黄晓新等:《阅读社会学》,人民出版社,2019。

建投华文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主编《中国传媒投资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刘建华:《对外文化贸易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刘建华:《中国传媒融合创新四大突出问题与发展趋势》,《中国出版》2019年第4期。

刘建华:《论传媒创意获得与网络时代思维方式》,《传媒》2019年第4期。

胡娜:《演艺产业呈现跨界融合发展新动能》,《北京文化创意》2018年第1期。

徐国祥:《统计指数理论及应用》(第二版),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Schwab,Klaus,ed.,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Geneva:World Economic Forum,2018),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the-global-competitveness-report-2018,最后检索时间:2020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