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8

21世纪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之路图书

The Process To Achieve Social Security For China's Rural Popul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SSAPID:101-0302-0181-09
ISBN:978-7-5097-1712-7
DOI:
ISSN:

[内容简介] 21世纪中国社会保障的亮点和最具创新活力的不是城市保障,而是新农村的农民社会保障。农民社会保障在中国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范畴,它与20世纪的职工社会保障在本质上不同,它不以职业收入为唯一前提,也不主要体现为国家法律强制下的正式的规范制度,它将是国家扶助、农民互助组织保护、农民个人资产与社区公共资产建设并举,社会公共服务与社区公共服务并举、正规制度与非正规制度并举的多元利益主体协同与制衡的新的制度体系。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杨刚 杨团
编 辑:易建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绪论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再认识

   一 社会保障概念辨析

   二 对国际社会保障制度的解读

   三 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解读

   四 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方法探索

  第二节 21世纪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的方向选择

   一 针对不确定性风险的政策要则

   二 中国社会保障政策面临的基本问题

    问题1:城市化演进中的城乡就业问题

    问题2:社会结构畸形问题

    问题3: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不公

    问题4:政府体制和职能转变高度滞后

    问题5:人口结构高度老化和快速老化

   三 对中国社会保障政策方向选择的思考

    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性思考之一——以群体需求整合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性思考之二——以基本社会服务整合社会保障体系

    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性思考之三——以就业培训保障整合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节 本书的方法论及各章要点

   一 本书的方法论*

   二 各章要点

    1.第一章

    2.第二章

    3.第三章

    4.第四章

    5.第五章

    6.第六章

    7.第七章

    8.结语

 第一章 中国农村的总体环境与现代化出路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状况

   一 特定的资源禀赋——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

   二 特定的社会现象——人地冲突导致农民大规模流动

   三 特定的社会政策时代——城乡社会断裂与政策努力

  第二节 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和贫困状况

   一 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与贫困人口状况

    (一)贫困的衡量标准与农村居民贫困线

    (二)贫困人口数量

    (三)贫困人口的特征

   二 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实施及成效

    (一)扶贫政策的效果

    (二)扶贫的措施

    (三)扶贫中的问题

  第三节 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

   一 解构现代化——为农村现代化重新定位

   二 农村现代化的出路探索

   三 推动农村现代化的社会政策探索

   四 实现就地多元化的社会政策设计

 第二章 中国社会保障的世纪难题

  第一节 二元社会保障结构与城乡统合

   一 中国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的起源和问题

   二 中国难以走向一元社会保障制度

   三 撼动二元社会保障结构,推动城乡统合的关键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与现状

   一 明清时代的农村救济事业*

   二 1949年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历程*

    (一)发展历程

    (二)对1949年以来农村社会保障的评述

     1.生活保障制度

     2.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3.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第三节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矛盾与主要问题

   一 个体农民遭遇的社会风险不断加剧

   二 农民对社会保障的偿付能力日渐低下

    (一)家庭、耕地等自然属性的保障资源的效用大为降低

    (二)劳动力保障资源的效用增加,风险加大

    (三)现金消费开支往往大于现金收入,农户很少剩余

   三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分层

    (一)已经明确并且可以解决的问题——资金投入严重忽视农村

    (二)基本明确但是不可能在近期解决的问题

    (三)很不明确需要重新确立的问题

 第三章 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出路探索

  第一节 从农村社会保障到农民社会保障

   一 为什么提出农民社会保障

    (一)“农村社会保障”概念的局限性

    (二)“农民社会保障”概念的合理性

   二 农民社会保障定位的依据

   三 什么是农民社会保障

    (一)与传统工业社会及工业国的社会保障相区别

    (二)与中国计划体制下的国家保障相区别

    (三)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社会保障相区别

  第二节 农民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

   一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研究的基本观点*

   二 日本农协与农民社会保障

    (一)历史

    (二)作用

    (三)组织

    (四)社会保障*

   三 韩国农协与农民社会保障*

    (一)韩国农协发展沿革

    (二)韩国农协的业务范围

    (三)韩国农协的主要职能

     1.流通与供应

     2.教育与支持

     3.信用与银行业务

     4.充当代言人

   四 我国台湾农会与农民保障*

    (一)台湾农会的历史

    (二)台湾农会组织概况

    (三)台湾农协组织形式及运作

    (四)农民协会业务概况

    (五)台湾农会与政府的关系

  第三节 农民社会保障的内涵——以资产建设为基础的社区公共服务

   一 与农民社会保障建设相关的几个理论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

    (二)资产建设理论与实践*

    (三)公共服务产业理论*

    (四)社区公共服务理论*

     1.社区公共服务的概念

     2.社区公共服务的理论

     3.运用社区公共服务理论得出新见解

   二 农民社会保障要以社区为平台

    (一)社区对于农民社会保障的作用

    (二)为什么以社区作为农民社会保障建设的平台

    (三)以社区为本有利于动员社会组织资源

    (四)怎样划分社区

   三 农民社会保障要以提供社区公共服务为路径

   四 农民社会保障要以资产建设为基础

    (一)资产社会政策在社会保障中的位置*

    (二)资产社会政策的作用与意义*

    (三)不同社会、不同政策机制的比较

    (四)农民社会保障要以资产建设为基础

   五 农民社会保障建设要以农民合作组织为核心

  第四节 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选择

   一 社区保障——社区公共服务保障*

   二 社区保障的权力结构与各方关系

   三 社区保障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四 如何建立社区化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一)建立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结构

    (二)实行基层化原则

    (三)形成规范化、机制性的制度体系(以医疗卫生为例)

     制度1:社区公共资产建设制度

     制度2:社区公权力委托代理制度

     制度3:社区筹款与集体购买和集体监督制度

     制度4:社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制度

     制度5:社区公共服务规范建设制度

     制度6:社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制度

     制度7:社区公共服务评估制度

 第四章 农民的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

  第一节 农民的生活保障类型和状况

   一 农民的土地保障

   二 农民的收入保障

   三 农民的服务保障

   四 农民的制度保障

    (一)起源

    (二)主要内容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全民化与农民社会救助制度的提出

  第二节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所面临的挑战

   一 在我国农村建立社会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一)必要性

     1.农村贫困问题的缓解需要制度化的保障加以解决

     2.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3.有利于化解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稳定机制的形成

    (二)特殊性

     1.农村人口规模大,总体生活水平低

     2.地区差异过大,全国性不均衡状态始终存在

     3.资产评估难,实物保障与资金保障需有效调和

   二 现行农村社会救助领域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五保制度不敷需要,救助资金不足,救助范围窄,水平低

    (二)救助对象难以对准最需要人群,扶贫未摆脱“救富”倾向

    (三)农村社会救济量大面广,资金严重不足,筹资方式混乱

    (四)救助政策冲突及重复覆盖状况的存在

    (五)农村社会的公共生活遭到破坏

   三 现行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难点与分析

    (一)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定位的困难

    (二)农村社会救助政策设计中的困难

    (三)两种现存的政策倾向

  第三节 建立以社区公共服务为基础的农民生活救助体系

   一 以资产为基础的农民生活救助

    (一)国际上新的研究指出,运用资产这个“透视镜”来分析贫穷的多元性是最有潜力的

    (二)我国已有的保障思路是看重后天的补偿,而没有针对财产或资产的积累,发达国家的经验往往是通过农业补贴现有资产,然后保值增值

   二 公共服务在农村社区的进一步推广

    (一)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

    (二)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

   三 建立资产与服务并重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一)政策体系设计——分区分类的结构化救助模型*

    (二)具体建议

 第五章 中国农民的健康保障

  第一节 农民健康保障的现状、问题与目标

   一 农民健康保障的历史与现状

   二 农民健康保障的十大问题

    (一)农村卫生服务事业的本质属性认识不清

    (二)农村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道路选择有偏差

    (三)城乡居民享受健康保障的公平性太低

    (四)农村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五)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定位不准确

    (六)农民健康保障的新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七)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供给能力下降

    (八)农村卫生技术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九)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过高过重

    (十)监督农村卫生服务生产者的农民组织缺位

   三 农民健康保障的目标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目标

    (二)中国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1.第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规划与实践(1990~2000年)

     2.21世纪初期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目标(2001~2010年)

  第二节 农民健康保障的社会政策试验*

   一 旧县镇“基本卫生服务统筹试验”的基本情况

    (一)旧县镇“基本卫生服务统筹试验”的背景与目的

    (二)旧县镇“基本卫生服务统筹试验”的内涵与特色

     1.与新型合作医疗模式的区别

     2.与乡镇医疗保险模式的区别

     3.与私有化服务模式的区别

    (三)旧县镇“基本卫生服务统筹试验”的主要内容

    (四)旧县镇“基本卫生服务统筹试验”的基本框架

     1.旧县镇“基本卫生服务统筹试验”的整体框架

     2.旧县镇基本卫生服务统筹试验流程框架

     3.旧县镇“基本卫生服务统筹试验”基金收支流程框架

   二 旧县镇“基本卫生服务统筹试验”的进展与成效

    (一)旧县镇“基本卫生服务统筹试验”的进展

     1.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的供给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

     2.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机构:农医合组织

     3.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的协商机构:镇协商会

     1.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加强项目的现场指导与监控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

     3.调整农医合组织,增强农医合组织的自治能力

     4.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协商机制

     5.落实“先尝后买”机制,农民缴费由“模拟代缴”变为实际缴纳

    (二)旧县镇“基本卫生服务统筹试验”的成效*

     1.初步建立起农村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供给网络的组织与运营模式

     2.初步探索出农村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人才培训模式

     3.初步建成农村乡镇社区农民健康保障信息系统

     4.初步建立起农村乡镇社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的制度体系

     5.初步建立起农村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方式和资金管理模式

     6.初步建立起农村乡镇社区农民医疗合作组织的管理模式

     7.初步建立起农村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统筹的治理结构

     8.农民得到多种实惠,对社区卫生服务统筹的认可率和支持率逐步上升

   三 旧县镇“基本卫生服务统筹试验”的发现与认识

    (一)社会政策试验是研究、制定、修改、调整和完善社会政策的有效方式

    (二)农村卫生服务是系统性、整体性很强的公共服务,要建立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农村卫生市场,根本出路在于将农村卫生的重点放在社区的基本卫生服务上

     1.理论推导与现实的矛盾

     2.实践需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整合

    (三)大、小统筹相结合,大病、小病(加预防)相结合可能是迄今为止对中国农村而言成本效益最高的卫生服务体系

    (四)单一的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都不是解决农村基本卫生服务的最佳机制

    (五)农医合组织的集体监督是矫正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偏离行为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农村卫生政策选择的过程分析

   一 政策方案的设计

    (一)明确政策问题

    (二)调查农民需求

     1.农民需求的内容

     2.农民需求的顺序

     3.农民需求的满足方式

     4.农民需求的评估

    (三)确定政策目标

    (四)设计政策方案

     1.农村基本卫生服务的属性问题

     2.农村基本卫生服务的提供方式问题

     3.农村基本卫生服务的生产者问题

     4.农村基本卫生服务的使用者和监督者问题

     5.农村基本卫生服务的协调者问题

     6.农村基本卫生服务的筹资机制问题

   二 政策方案的评估

    (一)政策方案的政治可行性评估

    (二)政策方案的经济可行性评估

    (三)政策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评估

    (四)政策方案的可接受性评估

   三 政策方案的试验

    (一)政策方案试验的环境

     1.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文化环境

    (二)参与政策试验各方的利益协调

     1.镇中心卫生院与镇农医合代表会之间的关系

     2.镇中心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的关系

     3.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私人诊所的利益矛盾

     4.农医合组织与社员之间的关系

    (三)政策方案的修改与完善

     1.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指导、协调和督促试验进程

     2.延迟镇卫生院体制改革的进程

     3.缩短“先尝后买”的时间,提前实现农民缴费

     4.调整农民缴费形式,从完全等待政府政策支持转到让农民自己选择

     5.从完全依靠农民的自愿参与转到引导性参与

    (四)政策方案试验的评估

   四 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第六章 农民的养老保障

  第一节 农民养老保障的目标与现状

   一 农民养老保障的目标

   二 农民养老保障的现状

    (一)制度性养老资源与非制度性养老资源并存

    (二)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基本特征

     (1)养老保障社会化程度各不相同

     (2)现有资源无法满足农村养老需求,不均衡性强

     (3)经济供养和服务供养现状*

  第二节 农民养老保障的问题

   一 农民养老保障研究所涉及的几个根本问题

   二 制度性养老资源的匮乏

   三 非制度性养老资源的弱化或不充分以及现存制度发展空间

  第三节 农民养老保障的制度试验

   一 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性建构的重要性

   二 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项目:呼图壁模式*

    (一)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把养老“死钱”变活

    (二)参与式资产建设导向的农民养老保障模式

   三 国家责任本位的农民养老保险试点:苏州模式

   四 集中资源发展农民养老保障:广西“五保村”模式

    (一)“五保村”模式的探索及其特点

    (二)养老保障的“集约式经营”模式

  第四节 建立社区型、多样化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框架

   一 建立社区型、多样化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意义

    (一)养老资源构成范式

    (二)建立社区型、多样化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意义

   二 建立社区型、多样化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思考

    (一)新的制度框架及基本原则

    (二)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遵循集约型模式

   三 农民养老保障的总体发展趋势

   四 具体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第一节 何谓“农民工”

  第二节 农民工群体所受到的社会排斥*

   一 就业限制

   二 权益侵害

   三 社会保障缺失

   四 社会地位低下

  第三节 我国针对农民工问题的社会政策

   一 已经出台的社会政策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二)就业政策开始关注城乡统筹

    (三)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探索

    (四)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的政策措施

   二 现行政策存在的主要缺陷*

    (一)不完整

    (二)不稳定

    (三)不规范

    (四)不适应

    (五)低层次

    (六)效果差

  第四节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基本思路

   一 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目标

   二 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原则

   三 具体政策建议

 结论

  第一节 新农村新在哪里——新的农村现代化发展模式

  第二节 新农村发展的新理念

  第三节 新农村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四节 新农村现代化的挑战

  第五节 探索新农村现代化理论的方法

  第六节 新农村发展模式中的社会保障概念

  第七节 促进新农村社会保障发展需要构建社会政策

 后记

如何对高度分散的小农户实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者认真观察了历史的和现存的对小农户起作用的各类保障制度背后的运行机制,以宽阔的视野、广泛的涉猎,张开寻求答案的探索之网,努力发现和咀嚼农民的伟大创造,力图容纳过往常常被忽视却有实际效果的各种保障形式以及支撑这些保障形式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余逊达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邱泽奇编译,华夏出版社,2004。

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美国地方政府》,井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坂下明彦:《日本农协的组织、机能及其运营》,《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9期。

贝弗里奇:《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华迎放等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陈佳贵、王延中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No.2(2001~200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达尔默·D.霍斯金斯等编《21世纪初的社会保障》,侯宝琴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高鉴国、展敏主编《资产建设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杜乐勋等主编《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段应碧、宋洪远主编《中国农村改革重大政策问题调研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高鉴国:《社区公共资产建设:福利政策与第三部门》,资产建设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

国际劳工局编《社会保障:新共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目标定位问题,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应当调整思路》,《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2005年第7卷。

黄平、占少华:《中国国内迁徙:与发展相联系》,2005。

揭新华:《国内外社会保障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1997。

孔祥智主编《2005中国三农前景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拉罗克等著《21世纪社会保障展望》,唐钧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

游钧主编《2005年:中国就业报告——统筹城乡就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老田文选》,http://www.wyzxwyzx.com/xuezhe/laotian,2004年10月18日。

李培林:《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经验”基础》,《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李卫平编著《中国农村健康保障的选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李小云、左停、叶敬忠主编《2003~2004中国农村情况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李迎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结构转型: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李迎生、刘艳霞:《社会政策与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护》,《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6期。

陆学艺:《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治理》,世纪中国,2005年9月27日。

张本波、苏国、李爽、辛晓柏:《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制度安排》,联合国人口基金支持的项目。

林义:《国际农村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新趋势》,《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1期。

罗兰德·斯哥等编《地球村的社会保障——全球化和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华迎放等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杨善华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迈克尔·C.杰克逊:《系统思考——适于管理者的创造性整体论》,高飞、李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迈克尔·谢若登:《资产与穷人——一项新的美国福利政策》,高鉴国译,商务印书馆,2005。

民政部:《2003年全国农村五保供养调查》。

罗伯特·K.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林聚任等译,三联书店,2001。

《农村养老苏州模式领先全国》,http://www.farmer.gov.cn/Read News. asp?newsid=3097。

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郭国良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

乔治·索罗斯:《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王宇译,商务印书馆,2001。

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沙银华:《日本农村双轨制医疗保险制度:对中国建立农民医疗互助保险的思考》,中国农村卫生体系与政策国际研讨会,2005年8月19~20日。

沙银华:《保险机制与保险组织在农村医疗保障中的应用》,社会保障春季论坛——延安农村医疗保障试点研究,2003。

山田定市、李中华:《农业合作社在经济转型期的根本课题》,《农业经济》2004年第7期。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宋斌文、熊宇红、张强:《农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农村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苏劳社农〔2004〕3号),2004年12月。

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暂行办法》(苏府〔2003〕65号),2003年4月。

汤敏:《关于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全面解决农村温饱问题的建议》,2004。

王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问题及对策》,《卫生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王思斌:《略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

维克托、福克斯:《谁将生存?:健康、经济学和社会选择》,罗汉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卫生部:《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卫生部:《2006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卫生部网站:《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2003。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三联书店,2004。

谢尼亚·舍尔-阿德龙编《建立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挑战》,王发运等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谢小伟:《入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3期。

新华网:《从五大数据折算百姓生活,看以后日子会如何》,2005年7月22日。

莱昂内尔·奥查德:《公共物品、公共企业和公共选择:对政府功能的批评与反批评的理论纷争》,费朝辉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徐勇主编《三农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亚诺什·科奈尔、翁笙和:《转轨中的服务、选择和一致性》,中信出版社,2003。

杨刚:《农村养老资源的制度性建构》,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杨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第三条道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政策研讨会论文,2005年11月3日。

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华夏出版社,2002。

杨团:《反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2005年第1期。

杨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第三条道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政策研讨会,2005年11月。

杨团、张时飞:《江西五保村调查》,载民政部《农村五保供养调查报告集》,2003。

杨团:《中国社会政策基本问题》,《科学决策》2004年第12期。

杨团、刘远立:《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政策研讨会,2005年11月3日。

杨团、张时飞:《当前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困境与出路》,《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张建民、周荣:《明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转——兼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2002年21世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

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郑文娟:《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历程回顾及现实危机》,《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第5期(总第219期)。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杨团、毕天云:《陕西省洛川县旧县镇基本卫生服务统筹试点研究报告》,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洛川试点课题组,中国农村卫生体系与政策国际研讨会,2005年8月19~20日。

施育晓:《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探索:陕西省洛川县旧县镇与对照组问卷评估分析报告》,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洛川试点课题组,中国农村卫生体系与政策国际研讨会,2005年8月19~20日。

《“中国大陆乡村建设”座谈会纪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网站,2003年8月11日。

《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2004年9月7日。

周浩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验、挑战和对策》,《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