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0

民生保障与社会法建设图书

Social Law Liberary

SSAPID:101-0301-8922-10
ISBN:978-7-5097-0958-0
DOI:
ISSN:

[内容简介] 保障民生,完善法治,是这个时代的重要主题。本书记载了法律人特别是社会法学者对这一时代主题的严肃思考与孜孜求索。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社会法是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重要部门,如何通过社会法的完善推进社会建设、保障民生,保护公民的社会权利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将为您展示社会建设、民生保障与法治完善之间的关系,反映社会法的时代使命与理论前沿。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法论坛
作 者: 陈甦
编 辑:刘骁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总序

 后记

 社会法理论的回顾与展望

  社会法的部门法定位研究*

   引言

   一 社会法和社会立法的历史发展

    (一)从传统契约法到现代劳动法——社会法的诞生

    (二)从现代劳动法到社会保障法——社会法的成型

    (三)从社会保障法到社会福利法——社会法的提升

   二 社会立法的内涵与外延

   三 中国社会立法的发展要求

    (一)中国社会立法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社会立法的发展要求

   四 中国社会立法的体系建构

    (一)复合角度:中国社会立法的必由之路

    (二)主体立法

    (三)事业立法

    (四)权益立法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法学的理论贡献

   一 劳动关系契约化理论

   二 劳动者弱者理论

   三 劳动权范畴论

   四 劳动合同立法论

   五 社会保障制度建构论

   六 社会法本体论

   七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论

   八 非典型劳动关系规制论

  中国社会法学三十年

   一 社会法总论

    (一)社会法学的兴起

    (二)社会法学研究热点综述

     1.关于社会法的概念定位

     2.关于社会法的性质特征

     3.关于社会法的体系原则

    (三)社会法学研究的前景展望

   二 社会保障法学

    (一)社会保险法学研究

    (二)社会福利法学研究

    (三)社会救助、社会优抚与补偿法学研究

   三 社会保护法学

    (一)劳动法学研究

     1.有关学术活动开展情况

     2.有关研究成果情况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

    (三)特殊群体保护法学研究

     1.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和残疾人保护法的研究

     2.关于未成年人法的研究

   四 社会促进法学

    (一)慈善事业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科学技术促进法学研究

    (三)其他法学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立法与实践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分析

   二 中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及其内容

    1.公司法

    2.劳动法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环境保护法

    5.公益事业捐赠法

    6.其他立法:合同法、税法等

   三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1.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2.中国企业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3.中国工会积极推动劳动立法,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四 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未来展望

    1.对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状况的评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开始,但远未深入

    2.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离不开外力支持

    3.企业社会责任将发生从被动到主动,从回应型到战略型的转变

  社会法视域下的NGO与善治政府

   一 NGO与社会法旨趣之天然契合

   二 中国NGO:现状、困境及发展路向

   三 社会法视域下的NGO功效发挥

    (一)社会诉求、NGO定位与善治政府

    (二)以“民工维权”和“抗震救灾”为例的进一步说明

  境外社会工作立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发

   一 我国社会工作立法需求

   二 各国社会工作立法模式的归纳

    (一)集中立法模式

    (二)分散立法模式

    (三)附属立法模式

   三 我国社会工作立法应采的立法模式

    (一)应以集中立法模式的《社会工作法》为最终目标

    (二)应分阶段逐步实现社会工作立法的目标

    (三)《社会工作者条例》应采“低度具体”的统一立法形式

    (四)《社会工作者条例》采用行政法规形式符合现行实践条件

 劳动法的改革与实施

  集体协商在劳动关系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

   一 集体协商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一)集体协商制度在我国的沿革

    (二)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体协商对于协调我国劳动关系的作用

    (三)我国集体协商的成功经验

   二 集体协商逐步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意义

    (一)集体协商制度立法概述

     1.集体协商制度立法的概念和意义

     2.部分西方国家进行集体协商制度立法的特征

    (二)集体协商制度立法的合理性分析

    (三)目前我国有关集体合同立法的现状及建议

   三 完善集体协商制度的设想和展望

    (一)集体协商与市场经济的天然联系

    (二)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表明,集体协商制度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把握机遇,工会在集体协商制度中大有可为

  对《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误读的勘正

   一 《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是为了使劳动关系相对公平、平衡,而不是给企业制造困难

   二 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为了适度引导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不等于“终身制”

    1.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并不等于“终身制”、“铁饭碗”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不是没有终止期的,只是没有明确确定的终止时间

    3.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可以依法变更和解除的,不是不论职工表现如何都要用到退休为止的“终身制”、“铁饭碗”

    4.任何一种全日制方式用工的劳动合同都是可以依法解除的,但是不是可以随意解除的

   三 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绝对的强制性规定,实际上是企业的选择结果

   四 劳动合同终止不是都必须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目的是引导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

   五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才有的制度,更不是计划经济的特有制度

   六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企业无须刻意规避,而应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我国劳动法制的特点、问题和建议

   一 目前我国劳动法制的特点

    1.受社会发展背景制约,我国劳动法制呈现过渡时期的特征

    2.我国目前的劳动法制,以法定劳动标准为主体

    3.在立法上,劳动法制有浓厚的地方化特征

   二 我国现行劳动法制存在的问题

    1.劳动标准未能得到严格实施,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2.集体协商的缺失,造成深层次的矛盾无法协调

    3.就业公平和就业效率有待促进和提高

    4.劳动保障立法滞后,未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 若干对策建议

    1.守住劳动标准底线,保障社会最低安全

    2.推进工会市场化和法治化,促进集体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3.促进就业公平,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4.完善劳动保障立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国反就业歧视的对策

   一 “歧视”概念的提出

   二 就业歧视及现阶段中国就业歧视的表现

    (一)性别歧视

    (二)户籍歧视

    (三)年龄、履历、相貌歧视

    (四)身高、党派歧视

   三 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

    (一)延续已久的户籍制度只是造成就业歧视的制度性原因

    (二)性别歧视来自于雇主对妇女的偏见,而偏见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

    (三)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是就业歧视的重要原因

    (四)法律制度缺位导致公平就业权利难以实现

   四 就业歧视之对策

    (一)彻底改变身份限制,逐步废除传统的城乡户籍制度

    (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就业歧视的类型和标准

    (三)采取“暂行特别措施”,加强对特殊就业群体的政策、法律保护

    (四)强化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

     1.出台司法解释,细化就业歧视案件的管辖、诉讼时效、就业歧视种类、认定标准以及责任方式等

     2.设立行政机构法律监督机制

     3.拓宽工会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权限

     4.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制度缺失与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权

   一 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一)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能加强农业和工业的和谐发展

    (二)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能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

    (三)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 “制度缺失”对我国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的影响

    (一)制度缺失对就业机会缺失的影响

    (二)制度缺失对就业报酬的影响

     1.农民工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

     2.农民工的工资多年未上涨或上涨幅度相对不高

     3.最低工资太低

     4.农民工工资经常被拖欠,农民工讨薪比较难

    (三)制度缺失使农民工维权意识薄弱

    (四)制度缺失使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不能保障”

     1.工伤赔偿难以落实

     2.养老保险是一个“难圆的梦”

    (五)制度缺失使农民工子女的平等教育权难以实现

   三 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的政策选择

    (一)改革与完善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消除制度歧视

    (二)加大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力度

    (三)创建平等竞争的就业制度

  劳动报酬请求权的法规范分析

   一 劳动报酬请求权的民法规范

    (一)劳动报酬请求权成立的一般规范

     1.雇员亲自提供劳务或者从事劳务

     2.雇员先提供劳务或者从事劳务

    (二)劳动报酬请求权成立的特别规范

     1.雇员存在劳务给付不能

     2.雇员存在劳务给付瑕疵

     3.劳务合同无效报酬请求

   二 劳动报酬请求权的社会法规范

    (一)雇员无劳务给付情形的劳动报酬请求权

     1.雇主受领迟延和承担营业风险

     2.雇员劳务给付暂时受阻

    (二)工资债权的优先权

   三 劳动报酬请求权的责任法规范

    (一)雇员劳动报酬给付的救济性请求权

    (二)雇主欠薪等违法行为的救济性请求权

  论劳动者休假权保护的法理基础

   一 从节假日规定的历史谈起

   二 劳动休闲与工作伦理

   三 劳动者休假权保护的法理基础

  如何应对当前劳动案件数量急剧上升的挑战

   一 2008年以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急剧上升及其原因分析

   二 建立和完善专业化的调解机构是应对案件数量急剧上升的关键

    (一)调解在解决劳动争议中的特殊重要性

    (二)如何设置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

   三 加快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进程,加强仲裁机构的组织和人员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我国社会补偿、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救济制度的热点问题

   一 社会补偿制度的热点问题

    (一)完善优抚安置制度

     1.由于财政投入、尤其是中央财政投入不足,抚恤金标准比较低

     2.优抚事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3.优抚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二)建立见义勇为补偿制度

    (三)应将优抚安置制度更名为社会补偿制度

   二 社会促进制度的热点问题

    (一)住房制度改革

     1.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2.住房公积金制度

     3.廉租房制度

    (二)教育制度改革

     1.义务教育

     2.高等教育

    (三)应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促进制度

   三 社会救济制度的热点问题

    (一)条例的主要内容

     1.保障范围

     2.保障标准

     3.保障资金的来源

    (二)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覆盖范围有限

     2.保障标准偏低

     3.资金缺口较大

     4.相关制度实施不力造成的贫困问题,低保也无能为力

    (三)保障制度的完善

     1.扩大低保的覆盖范围

     2.适当提高待遇标准

     3.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投入

     4.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

     5.转变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

  我国社会保险立法研究

   一 立法时机的选择

   二 立法模式的选择

    (一)个别立法还是整体立法

    (二)概括性立法还是规范性立法

   三 立法难点的对策

    (一)适用范围的扩展

    (二)退休年龄的确定

    (三)“退保”禁止

  论医事法的性质

   一 医事法不具备传统法律的任何特征

   二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约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 医事法是与民法及行政法并列的一门独立的法律体系

   四 横向、纵向、斜向“三分”的法学理论与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五 传统的法律权益并未涵盖医疗权

   六 医生的医疗权来自于医事共同体的授权

   七 斜向法是什么

   八 结束语

  医疗保险公平性的理性回归与制度完善

   一 我国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有失公平性

    (一)医疗保险改革从理念到实践都出现了偏差

    (二)医疗保险这一社会安全网存在诸多漏洞,难以体现公平

     1.覆盖面小

     2.保障水平总体不足

     3.各级财政对医疗保障的投入不足

     4.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

     5.实行医疗保险所需的法律手段不健全

     6.整体设计不合理

     7.职责紊乱、决策机制与管理体制无序

     8.社区卫生服务滞后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亟待完善

   二 我国医疗保险公平性的理性回归

    (一)关于医疗保险公平性目标的定位思考

     1.医疗保险改革的价值取向应在关注“效率”的同时,更多地追求“公平”

     2.医疗保障的公平性程度主要体现为覆盖面和待遇水平

     3.“全民医保”制度的设计是实现医疗保险公平性的必然选择

    (二)在制度实践方面,政府近年来采取了必要的补救政策

    (三)对医疗保险制度继续完善的设想

     1.制度选择上有明确的价值理念和全局规划

     2.对全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立法

     4.重视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

     5.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题

     6.医疗保险应当以公平为己任,特别要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7.明确划分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各级政府的责任

     8.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探索多元参与的全民医保模式

     9.进一步健全医疗照顾和社会服务体系

     10.积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1.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同时应借鉴国外经验

     12.其他

   结语

  《儿童权利公约》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

   一 法律修订中最重要的立法理念发展:新的儿童观

    1.新儿童观的内涵

    2.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确立

    3.关于“未成年人”概念

    4.关于法律宗旨

    5.保护法还是权利法

   二 法律修订中最重要的结构性调整:重视困难儿童和问题儿童

    1.确立平等和非歧视原则

    2.困难儿童

    3.问题儿童

   三 法律修订面对的最为突出的难点:法律操作性和实施保障

    1.儿童权利主流化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

    2.具体行政部门的职责

    3.部门立法和地方立法的必要性

   四 法律修订后仍然需要解决的问题

    1.取消和恢复监护权问题

    2.讯问儿童时监护人在场的问题

   五 结语

  教育优惠政策与少数民族的平等保障*

   一 问题的提出: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

   二 少数民族义务教育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

    1.义务教育与理性平等

    2.教育优惠政策:促进平等参与、保障文化多元

    3.教育优惠政策的不足与补救之道

   三 高考招生的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

    1.高考招生平等保障的几种模式

    2.参与平等:少数民族学生优先录取模式

    3.少数民族学生优先录取模式的再检讨

   四 结语:教育优惠政策与少数民族的参与平等

  我国灾害救助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 我国灾害救助法律制度完善的背景

    (一)灾害的频发

    (二)法律的缺失

   二 我国灾害救助法律制度完善的理论基础:公民的灾害救助权与国家的救灾主体地位

    (一)灾害救助权是公民的一项法定权利

     1.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法定权利

     2.灾害救助权是社会保障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灾害救助:从法定权利到现实权利的实现

    (二)国家的救灾主体地位

     1.国家是灾害救助的法定管理主体

     2.国家是灾害救助款物的法定提供主体

     3.国家是灾害社会捐助和志愿服务的法定监管主体

   三 我国灾害救助法律制度完善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灾害救助规划

    (二)完善灾害救助款物的管理和分配

     1.灾害救助物资的储备

     2.灾害救助物资的分配

    (三)灾害救助监督制度的完善

   结束语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

   一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权

    (一)社会保障权概念解析

    (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权

    (三)我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权

   二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权的立法保护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权法律保护制度

     1.残疾人就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

     2.残疾人社会救助权利的法律保护制度

     3.残疾人社会保险权的法律保护制度

     4.残疾人社会福利权的法律保护制度

     5.残疾人优待抚恤权的法律保护制度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权法律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制的完善

   四 结论

简 介:2011年我国将开始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前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在围绕着“十二五”规划进行前期的规划准备工作。在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关于解决民生保障问题已经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本书针对辽宁省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现状及相关政策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及在实践中的对策,这对于各地在制定...

作者: 孙洪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