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45

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现状、潜在资源分析与保护对策图书

SSAPID:101-0297-6151-86
ISBN:978-7-5097-8586-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西藏自治区境内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调查。书中重点分析了西藏文物资源形成及其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与外部特质;对西藏自治区境内的重要文物资源进行分析,阐释了其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和地域性特色,对其保护现状与客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深入研究;针对西藏自治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维护、管理与合理利用方面的现状与问题,通过个案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
作 者: 霍巍 杨锋 谌海霞
编 辑:孙以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85 文物考古

 后记

 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编委会

 总序

 第一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西藏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节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概况

   一 早期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萌芽

   二 欧美及日韩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

    1.法国

    2.意大利

    3.英国

    4.美国

    5.日本

    6.韩国

   三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规则的约定

   四 新世纪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发展

  第二节 国内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概况

   一 古物收藏与保护——新中国成立前

   二 文物保护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

   三 文物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变——1980年至20世纪末

   四 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发展——2000年至今

   五 小结

  第三节 西藏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一 近代历史上的藏族文化遗产保护

   二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的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1.文物保护机构的健全

    2.文物调查及相关成果

    3.考古发掘和研究

    4.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建设

    5.政策与法规健全

   三 21世纪以来西藏的文化遗产事业快速发展

    1.国家投巨资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2.文物普查核实文物资源,文物建档工作稳步进行

    3.文物法规逐步加强,安防工作有保障

    4.援藏工作力度大,人才队伍得到加强

 第二章 西藏历史文化资源的形成及其发展演变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与文化资源空间

  第二节 西藏史前时期形成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 石器时代

   二 早期金属器时代

    1.石室墓与石丘墓

    2.石棺墓

    3.大石遗迹

    4.岩画

  第三节 吐蕃时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 古墓葬

   二 佛教建筑

   三 吐蕃碑刻

   四 祭祀遗迹

  第四节 宋、元、明、清时期西藏文物资源的扩增与定型化

   一 城堡建筑

   二 佛教寺院建筑

   三 宫殿建筑

   四 石窟与碑刻

   五 其他类别文物

    1.庄园

    2.碉楼

    3.古桥梁

    4.佛塔

    5.民居

  第五节 近现代西藏历史文化遗产发展的新趋势

   (1)历史文化名城

   (2)历史文化街区

   (3)历史文化线路

   (4)传统工业遗产

   (5)20世纪文化景观

   (6)20世纪工业遗产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

  第一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 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节 西藏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特点

  第四节 西藏文物保护单位的属性与管理特点

 第四章 西藏重点文物潜在资源分析

  第一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选标准试析

   (一)价值性原则

   (二)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

   (三)其他原则

  第二节 西藏重点文物潜在资源分析

   一 古遗址

    (一)史前时期

    (二)历史时期

     1.古碉楼

     2.阿里古格时期的佛教遗址

     3.古墓葬

     4.古代岩画

     5.摩崖石刻

     6.古城址

     7.其他类别文物

  第三节 对西藏潜在重点文物资源的总体评价

 第五章 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状的若干个案分析

  第一节 典型个案之一——藏王陵

   1.道路情况

   2.景点标识

   3.游客服务设施

   4.导览与解说

  第二节 典型个案之二——布达拉宫

   1.科学研究

   2.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3.现有管理机制

   4.开发利用现状

  第三节 典型个案之三——大昭寺

   1.科学研究

   2.管理机制

   3.开发利用现状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西藏重点文物资源的保护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继续深化文物资源的普查工作

   一 对文物资源内涵的认识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变迁转变观念,拓展“文物资源”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 要将文物资源调查的区域进一步扩大:从中心区域扩大到周边地区;从国有文物单位和宗教寺院扩大到民间;从静态的调查方式扩大到动态的“跟踪式”调查方式

   三 建立和完善各地文物资源信息数字化系统,实施标准化管理,形成覆盖西藏自治区全区的文物资源信息网络

  第二节 大力提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力度与成功效率

  第三节 继续加强对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科学管理工作

   一 继续依照文物法建立与完善“四有”工作,进一步夯实文保工作的基础

   二 加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工作,依法、有序、科学地实施文物保护工程

   三 大型维修与日常维护并举,确保重点文保单位平稳、安全、长效地发挥作用

   四 合理利用、有效分流、全面推进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五 加强培养和配备具有现代文化遗产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专业力量

   六 妥善保护与复原遗产风貌,实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环境优美、长治久安

 结语

 插图目录

〔法〕P.A.石泰安:《川甘青藏走廊古部落》,耿昇译,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

〔法〕戴密微:《吐蕃僧诤记》,耿昇译,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

《西藏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西藏百科全书》,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

〔俄〕B.A.李特文斯基主编《中亚文明史》,马小鹤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意〕G.杜齐:《西藏考古》,向红茄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

Knud Larsen,Amund Sinding-Larsen,《拉萨历史城市地图集:传统西藏建筑与城市景观》,李鸽汉译,木雅·曲吉建才藏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藏族简史编写组:《藏族简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

常霞青:《麝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达仓宗巴·班觉桑布:《汉藏史集》,陈庆英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

单霁翔:《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冯蒸:《国外藏学研究概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格勒:《藏族早期历史与文化》,商务印书馆,2010。

国家文物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纪事1949—1999》上册,文物出版社,2002。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西藏自治区分册》,文物出版社,2010。

黄布凡、马德:《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译注》,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

霍巍、李永宪、尼玛:《吉隆县文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

霍巍等编写《错那、隆子、加查、曲松县文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

拉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拉萨市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

李方桂、柯蔚南著《古代西藏碑文研究》,王启龙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李光文、杨松、格勒等:《西藏昌都——历史·传统·现代化》,重庆出版社,2000。

李翎等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5《石雕》卷,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2。

李永宪、霍巍、更堆:《阿里地区文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

李永宪:《西藏原始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林冠群:《唐代吐蕃史论集·自序》,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

罗布主编《辉煌的二十世纪新中国大纪录·西藏卷》,红旗出版社,1999。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皮央·东嘎遗址考古报告》,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索朗旺堆、康乐主编《琼结县文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

索南坚赞著《西藏王统记》,刘立千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

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和规划》,台北:淑馨出版社,1993。

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民族出版社,1992。

王尧:《吐蕃金石录》,文物出版社,1982。

王尧:《吐蕃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编《宝藏》第一册,朝华出版社,2000。

西藏自治区测绘局:《西藏自治区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大学历史系:《昌都卡若》,文物出版社,1985。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古格故城》,文物出版社,1991。

谢继胜:《西夏藏传佛画: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宿白:《藏传佛教寺院考古》,文物出版社,1996。

张云:《丝路文化吐蕃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拉萨曲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藏王陵》,文物出版社,2006。

中国文物地图集编辑委员会:《中国文物地图集·西藏自治区分册》,文物出版社,2010。

〔法〕R.A.石泰安著《西藏的文明》,耿昇译,王尧校,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印,1985。

〔瑞士〕阿米·海勒:《公元8~10世纪东藏的佛教造像及摩崖石刻》,杨莉译,刊于《国外藏学研究译文》第十五辑,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

〔匈〕西瑟尔·卡尔梅:《七世纪至十一世纪西藏服装》,胡文和译,《西藏研究》1985年第3期。

〔英〕H.E.理查德森:《吐蕃摩崖石刻研究札记》,石应平译,《西藏考古》第一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意〕G.Tucci,The Tombs of Tibetan Kings,Rome,1950,中译本刊于中央民族学院藏族研究所编《藏族研究译文集》,译为《藏王墓考》,1983。

Richardson,H.,“Early Burial Grounds in Tibet and Tibetan Decorative Art of the 8th and 9 Centuries”,in Central Asian Journal,1963,Vol.8,No.2,pp.73-91.

安志敏等:《藏北申扎、双湖的旧石器和细石器》,《考古》1979年第6期。

巴桑旺堆:《新见吐蕃摩崖石刻》,《西藏研究》1982年第2期。

参见西藏自治区文物普查队《西藏纳木错扎西岛洞穴岩壁画调查简报》,《考古》1994年第7期。

曹昌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中国名城》2009年第6期。

曹勇:《布达拉宫壁画的保护研究》,《文物》1996年第3期。

陈建彬:《关于西藏摩崖造像的几个问题》,《南方民族考古》第四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陈建彬:《西藏摩崖造像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4期。

陈映婕、张虎生:《文化空间、价值取向与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2008年第3期。

陈长海:《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建议案》,《科技信息》2011年第29期。

陈娅玲、孟来果:《西藏旅游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研究——基于布达拉宫的容量分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丹扎:《林芝都普遗址首次发掘石棺葬》,《西藏研究》1990年第4期。

单霁翔:《谈文化遗产保护新的发展趋势》,《城市规划通讯学术动态》2010年第3期。

傅大雄:《西藏昌果沟遗址新石器时代农作物遗存的发现、鉴定与研究》,《考古》2001年第3期。

噶托·仁增次旺:《吐蕃王室后裔在阿里麦贡塘之世系源流明镜》,载《藏文五种史料》,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

根旺:《“丹玛”史地杂考》,《西藏研究》1998年第3期。

国家文物局编《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选参考标准》(内部资料),2010年7月。

国家文物局编印:《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项目专家复核意见》(内部资料),2010。

何强:《“拉萨朵仁”吐蕃祭坛与墓葬的调查与分析》,《文物》1995年第1期。

何强:《西藏贡嘎县昌果沟新石器时代遗存调查报告》,《西藏考古》第一辑。

何强:《西藏吉堆吐蕃墓地的调查与分析》,《文物》1993年第2期。

黄明玉:《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及记录建档》,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黄显铭:《文成公主入藏路线初探》,《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第1期。

黄显铭:《文成公主入藏路线再探》,《西藏研究》1984年第1期。

霍巍、新巴·扎西达娃:《西藏洛扎吐蕃摩崖石刻与吐蕃墓地的调查与初步研究》,《文物》2010年第7期。

霍巍:《吉隆贡塘王城及卓玛拉康遗址的调查与阿里贡塘王国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载《藏学研究论丛》第5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

霍巍:《近十年西藏考古的发现与研究》,《文物》2000年第3期。

霍巍:《全球现代化背景下的西藏文物保护战略与策略的思考》,《中国藏学》2011年第3期。

霍巍:《神幻之影——拉萨大昭寺吐蕃木雕的艺术风格与源流》,《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霍巍:《试论吐蕃时期原始巫术中的“天灵盖厌胜习俗”——青藏高原新出土考古材料的再解读》,《中国藏学》2007年第1期。

霍巍:《试论吐蕃王陵——琼结藏王墓地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西藏考古》第1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霍巍:《试论西藏及西南出土的双圆饼形剑首青铜短剑》,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庆祝张忠培先生七十岁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4。

霍巍:《试析西藏东部新发现的两处早期石刻造像》,《敦煌研究》2003年第5期。

霍巍:《西藏考古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民族研究动态》1994年第2期。

霍巍:《西藏石窟解码:崖壁上的千年佛光》,《西藏人文地理》2012年第3期。

霍巍:《西藏文物考古事业的奠基之举与历史性转折——西藏全区文物普查工作的回顾与展望》,《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霍巍:《西藏西部佛教石窟壁画中供养人像服饰的初步研究》,《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李永宪、霍巍:《西藏岩画艺术》,载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西藏岩画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李永宪:《西藏仲巴县城北石器遗存及相关问题的初步分析》,《考古》1979年第6期。

刘满佳:《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上、下),《今日民族》2008年第2、第5期。

刘宣:《全球化时代西藏传统文明的传承与传播》,《对外大传播》2007年第6期。

刘泽纯等:《西藏高原多格则与扎布地点的旧石器——兼论西藏高原古环境对石器文化分布的影响》,《考古》1986年第4期。

卢天玲、甘露:《神圣与世俗:旅游背景下佛教寺院建筑功能及其空间转化与管理》,《人文地理》2009年第1期。

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维修史上的壮举》,载西藏布达拉宫维修工程施工办公室等编著《西藏布达拉宫修缮报告》,文物出版社,1994。

罗珍:《西藏文物保护的一些思考》,《西藏日报》2004年5月30日,第002版。

马振华:《西藏文物保护走向法制化》,《光明日报》2003年7月29日。

欧熙文:《古藏王墓——兼谈西藏的丧葬制度》,《西藏历史研究》1978年第4期。

恰白·次旦平措:《简析新发现的吐蕃摩崖石文》,《中国藏学》1988年第1期。

钱方等:《藏北高原各听石器初步观察》,《人类学学报》第7卷第1期,1988。

荣新江:《〈历代法宝记〉中的末曼尼和弥师诃》,收入其论文集《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三联书店,2001。

石应平、武树含:《拉萨大昭寺游客满意度调查与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13期。

四川大学考古系:《青藏高原史前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会议手册与提要》(内部资料),2011。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系、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西藏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调查简报》,《考古》2001年第6期。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系、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西藏札达县皮央·东嘎古墓群试掘简报》,《考古》2001年第6期。

宿白:《拉萨布达拉宫主要殿堂和库藏的部分明代文书——西藏寺院调查记之七》,《文物》1993年第8期。

索朗旺堆、侯石柱:《西藏朗县列山墓地的调查和试掘》,《文物》1985年第9期。

索朗旺堆:《西藏考古新发现综述》,《南方民族考古》第四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索南航旦:《西藏文物保护药正确把握好三个关系》,《人民政协报》2006年10月27日,第C02版。

汤惠生:《青藏高原的岩画与本教》,《中国藏学》1996年第2期。

童恩正:《西藏考古综述》,《文物》1985年第9期。

王景慧:《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状况与规划展望》,《建设科技》2007年第11期。

王明星、强巴次仁、严晓勤:《西藏自治区文物考古机构及主要工作》,《考古》2001年第6期。

王仁湘、赵慧民、刘建国、郭幼安:《西藏琼结吐蕃王陵的勘测与研究》,《考古学报》2002年第4期。

王望生:《布达拉宫》,《文博》1985年第6期。

王尧:《青海玉树地区贝考石窟吐蕃碑文释读》,《唐研究》第十卷。

王毅:《藏王墓——西藏文物见闻记(六)》,《文物》1961年第4~5期。

王运良:《中国文物保护单位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文冰:《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选工作启动》,《国际人才交流》2008年第4期。

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赤德松赞墓碑清理简报》,《文物》1985年第9期。

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萨迦县夏布曲河流域古墓葬调查试掘简报》,《南方民族考古》第四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西藏仁布县让君村古墓葬试掘简报》,《南方民族考古》第四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西藏日土县古代岩画调查简报》,《文物》1987年第2期。

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西藏贡觉香贝石棺墓葬》,《考古与文物》1989年第6期。

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西藏吉隆发现唐显庆三年大唐天竺使出铭》,《考古》1994年第7期。

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西藏拉孜、定日两县古墓群调查清理简报》,《南方民族考古》第四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西藏墨竹工卡县同给村古墓群的调查与试掘》,《南方民族考古》第四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西藏山南拉加里宫殿勘察报告》,《文物》1993年第2期。

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西藏山南隆子县石棺墓的调查与清理》,《考古》1994年第7期。

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西藏小恩达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1期。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拉萨文物志》(内部资料),1985。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四川联合大学考古专业:《西藏阿里东嘎、皮央石窟考古调查报告》,《文物》1997年第9期。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编《西藏自治区文物志》(未刊稿),资料数据截止到2010年。

席津生等:《西藏人口的变化和现状分析》,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等编《当代中国西藏人口》,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

熊文彬:《西藏方兴未艾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中国藏学》2009年第1期。

熊正德、郭荣凤:《国家文化软实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9期。

喻达瓦:《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加快推进西藏文化遗产事业新局面》,《西藏艺术研究》2010年第1期。

于水山:《西藏建筑及装饰的发展概说》,《建筑学报》1998年第6期。

张宝玺:《青海境内丝绸之路及唐蕃故道上的石窟》,《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1996。

张森水:《西藏定日新发现的旧石器》,载《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1966—1968)——第四纪地质》,科学出版社,1976。

张松:《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史回眸》,《中国名城》2009年第3期。

张仲立:《大昭寺》,《文博》1986年第3期。

郑育林:《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发展与启示》,《文博》2010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工作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西藏贡嘎县昌果沟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9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工作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西藏拉萨市曲贡村石室墓发掘简报》,《考古》1991年第10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工作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西藏拉萨市曲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考古》1991年第10期。

庄孔韶:《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与实践的思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