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特色文化产业案例集图书

Chines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ndustry Case Set

SSAPID:101-0287-0621-69
ISBN:978-7-5097-7243-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受文化部、财政部委托编写而成。书中深入研究了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和特点,将其细分为特色文化产业规划、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工艺品业、特色演艺业、特色节庆业、特色旅游业、特色城镇化建设等七个板块,精选了22个案例。这些案例都是近年来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成功实践,较为全面地反映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全景图。

相关信息

丛书名:文化部文化产业案例选编
作 者:文化部文化产业司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第一篇 特色文化产业规划案例

  推动区域特色文化发展的国家实践

   引言

   一 “藏彝走廊”学术概念演变成为文化产业走廊

    (一)藏羌彝文化走廊学理概念的形成

     1.民族理论的学术支撑

     2.学术成果的社会溢出效应

    (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工作的部署

     1.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工作部署和规划编制

     2.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学理内涵与工作定义的关系

   二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决定了区域发展的思路和办法

    (一)特殊的战略地位和丰厚的民族文化

     1.区域战略地位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

     2.文化旅游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二)不利因素和条件

     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三 国家文化战略部署的形成过程

    (一)分布式、多层次、可实施的战略目标

     1.四川省率先探索

     2.国家部委的工作部署与规划编制

    (二)多方位、全域性、协同化国家战略价值的判断

     1.国家文化战略价值

     2.区域发展的价值

    (三)多样性、差异化、复合型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融合发展的未来选择

     1.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

     2.线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3.城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4.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5.演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6.文化旅游市场融合发展

     7.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

 第二篇 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案例

  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与闽都文化的复兴

   引言

   一 三坊七巷发展历程:兴—衰—复兴

    (一)三坊七巷之兴

    (二)三坊七巷之衰

    (三)三坊七巷之复兴

   二 三坊七巷之文化内涵

    (一)三坊七巷的空间建筑文化

    (二)三坊七巷的名人文化

    (三)三坊七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三坊七巷的地名文化

   三 三坊七巷的文化转型策略

    (一)尊历史、敬名人、重文化,政府主导盘活文化资源

    (二)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创意相结合,具有创新精神的街区转型

    (三)用老字号和台湾风味做好“舌尖”上的服务

    (四)文韵、商韵、俗韵,韵韵味浓

   四 三坊七巷发展中的缺憾与未来之路

    (一)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可通过影像进行营销

    (二)让本地人爱上她,让外地人想着她,抓住口碑营销

    (三)商业性开发要服从于文化利益为先的原则

  从雕刻之乡到艺术之都

   引言

   一 雕刻文化,源远流长,园区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 依托优势,打造园区,为雕塑产业注入新活力

    (一)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把雕塑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

    (二)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理清雕塑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思路

    (三)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实现园区和城镇建设统筹考虑,共建共享

    (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径

    (五)集中优势元素,以文化附加效应提升园区品牌影响力

    (六)培育龙头企业,园区内雕塑产业规模得以快速扩张升级

   三 审时度势,破解难题,谋求雕塑园区建设新发展

    (一)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破解传承与发展的两难困境

    (三)如何破解人才瓶颈

   四 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建设的启示

    (一)园区建设是增强区域文化竞争力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

    (二)创新管理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园区建设的新路径

 第三篇 特色工艺品案例

  苏绣产业化之困境

   引言

   一 从绣庄发放到集中生产再到个体经营:苏绣生产模式的演变

   二 镇湖刺绣业发展遭遇瓶颈

    (一)品牌尚未形成

    (二)外来低价刺绣冲击本地市场

    (三)收入低,后继乏人

   三 苏绣产业化及其困境

    (一)手工艺品能不能产业化

    (二)苏绣产业化进程中的得与失

     1.搭建制作、加工、销售产业平台

     2.成立合作社

     3.强化人才培养,推进苏绣技术创新

    (三)苏绣产业化过程中的应对措施

     1.重新调整利益格局

     2.提供充足的人力、财力支持

     3.积极应对城镇化大潮的冲击

   四 对苏绣产业化的思考

    (一)明确绣品定位,走高端路线

    (二)外引内联,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三)加强宣传营销,打文化牌

    (四)大力培养后备人才

  小小石佛寺 大大玉市场

   引言

   一 村村一片琢玉声

   二 “玉不琢不成器”

    (一)确立“一手抓玉产业,一手抓玉文化”的发展思路

    (二)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升级

    (三)解决资源、人才问题,确保产业稳定发展

    (四)扩充民营经济

    (五)优化环境,吸引投资

    (六)打造产业集群链

   三 取得成绩与存在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1.产业规模快速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2.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市场功能日益健全

     3.产业内涵不断丰富,文化品位大幅提升

    (二)存在问题

     1.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缺乏龙头企业

     2.市场营销理念落后

     3.人才培训体系滞后

     4.玉雕艺术品市场监控机制不健全

   四 几点建议

    (一)拉长产业链条,组建产业龙头

    (二)完善市场调查和预测服务

    (三)建立玉文化人才培训服务体系

    (四)健全市场调控机制,构建健康公平繁荣的玉文化市场

   五 几点启示

    (一)合理规划、完善政策是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人才是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三)创新是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四)实施行之有效的促销方式是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品牌建设是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黑色”到“彩色”

   引言

   一 从“挖煤矿”到“掘文矿”

   二 从“小窗花”到“大产业”

    (一)创新牵动,“小窗花”蕴涵“大世界”

    (二)参与促动,“小剪纸”创出“大品牌”

    (三)节庆鼓动,“小推介”造出“大影响”

    (四)政府推动,“小作品”写出“大文章”

    (五)集团拉动,“小作坊”带出“大市场”

    (六)龙头带动,“小产品”成就“大产业”

   三 产业大发展中的隐忧

    (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二)优秀剪纸艺术人才缺乏

    (三)部分产品的文化内涵淡薄

   四 从“黑色”到“彩色”的启示

    (一)文化经济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二)从文化资源到文化经济需要一个外力与内力共同发力的过程

    (三)特色文化产业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发展要着力解决产业链、组织形式等问题

    (四)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适度介入

  东阳木雕

   引言

   一 困境中挣扎的东阳木雕产业

    (一)现代装饰理念与材料对传统木雕装饰文化与产业的巨大冲击

    (二)现代元素、审美观念对木雕行业传统题材、风格的冲击

    (三)信息化、集成化、高度自动化现代生产方式对木雕行业落后产能的冲击

    (四)新型产业结构对分散化、个体化木雕产业结构的冲击

    (五)科学经营管理模式对木雕行业落后管理、营销模式的冲击

    (六)新兴行业对木雕业传统手工艺人培养的冲击

   二 东阳木雕从困境挣扎到再展新辉之路

    (一)政府与企业齐心协力建立基地、打造平台

     1.政府引导、政策支持

     2.吸引东阳在外资本回家

     3.建立科学产业结构,严格质量监管和奖励措施

    (二)行业企业齐心协力创建品牌

     1.建立科学营销策略,全力打造民族品牌

     2.丰富木雕制作工艺,为木雕工艺引入科技元素

     3.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展现新的设计生命力

     4.人才培养,科学管理

   三 东阳木雕文化可持续科学发展之道

    (一)巩固木雕文化成功转型成果

    (二)木雕人才断层、后继乏人

    (三)企业品牌建设意识淡薄,品牌传播力度不够

  江之源 石之乡

   引言

   一 深度挖掘,松花奇石获新生

   二 倾力打造,松花石产业成为富民强区新产业

    (一)构建平台,打造产业的集聚性和示范性

    (二)出台政策,发挥产业的导向性和带动性

    (三)健全机构,保障市场秩序的规范化、科学化

    (四)宣传推介,提升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

    (五)产业要发展,人才是支撑

    (六)精心规划,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

   三 凝神聚力,寻求松花石产业破茧化蝶新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策略

   四 吉林松花石产业对我国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启示

    (一)要重资源利用但不能轻资源保护

    (二)要重产业但不能轻文化

    (三)要学习经验但不要盲目模仿

 第四篇 演艺产业案例

  《印象·刘三姐》:演艺产业文化创新“样本”

   引言

   一 《印象·刘三姐》案例背景

   二 《印象·刘三姐》基本情况

    (一)舞台搭在天地间

    (二)艰辛创业过程

    (三)票房收入的神话

    (四)良好的连锁效应

   三 《印象·刘三姐》案例分析

    (一)产品创新: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独特文化创意

    (二)融资渠道创新:成功的市场项目融资模式

    (三)市场营销创新:三个世界知名品牌的绝佳组合

    (四)演出模式创新:全球山水实景演出的开山之作

    (五)技术创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四 《印象·刘三姐》的结论

  九寨沟演艺市场的困境与出路

   引言

   一 演艺市场概况

    (一)九寨沟演艺市场发展沿革

    (二)九寨沟演艺团体建设情况

    (三)九寨沟演艺行业管理情况

   二 九寨沟演艺市场运营的主要做法

    (一)严把演艺市场准入关

    (二)完善淘汰机制

    (三)建立合理的演出及经纪报酬机制

    (四)做大做强市场主体

    (五)挖掘民间演艺潜力,丰富演艺市场

    (六)优化和整合九寨沟演艺元素

     1.找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

     2.找准独特的民族经典元素

    (七)建立票务中心,规范演艺市场交易行为

   三 九寨沟演艺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淡季呈现“散、乱、差”问题

    (二)行业诚信自律机制作用不足,票务管理混乱

    (三) 供需季节性矛盾突出,结构不合理

    (四)休闲娱乐项目发展不足,业态格局失衡

   四 九寨沟演艺市场的提升路径

    (一)加强管理

     1.严格审验,提高演艺市场的准入门槛

     2.制定标准,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3.立法先行,促进演艺市场管理法制化

     4.对症下药,发挥演艺市场票务定价、结算中心核心作用

     5.虚功实做,成立演艺市场经营主体的行业协会

    (二)经营策略

     1.打造精品演艺节目,培育演艺市场独当一面的能力

     2.进一步加强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差异化设计,提升节目质量

     3.有的放矢,争取省上授权并制定演艺市场淡季最低限价

     4.公开公平,确定合理的佣金比例

     5.扩大宣传,依赖广告商运作,走出去、引进来

     6.做大做强,实现演艺市场经营主体的规模化和品牌化运作

    (三)业态创新

     1.演艺市场需要精品也需要新品,观众审美需求的更新促使产品创新

     2.促进产业融合,增强业态创新驱动力

    (四)重视空间布局

     1.注重游客的感知距离

     2.结合旅游线路布局

  “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优势文化产业”之路

   引言

   一 “张家界演艺现象”出现的背景分析

   二 张家界演艺产业的基本情况

   三 “张家界演艺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挖掘独特的资源优势

    (二)开发特定情境下的旅游文化产品

    (三)探索有效的市场运作模式

    (四)政府更高层次的制度与政策支持

    (五)抓住演艺产业发展机遇

   四 结论

  农村民间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引言

   一 “宝丰文化现象”的由来

    (一)宝丰民间文化:曲艺与魔术

    (二)宝丰文化现象

   二 “宝丰文化现象”产生的根源

    (一)树立市场意识,积极寻求创新

     1.曲目创新

     2.演出团体组织结构创新

     3.积极的市场营销策略

     4.以演出产业为中心,带动其他产业及当地经济发展

    (二)政府的大力扶持

     1.资金资助

     2.积极引导

     3.多渠道融资,积极打造文化产业园

   四 “宝丰文化现象”的问题

    (一)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

    (二)民间文化“变质”

    (三)艺术形式“一头大”,演出市场结构不合理

   五 “宝丰文化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云南映象》:从艺术到商业的突围

   引言

   一 《云南映象》产生背景:资金的困惑

   二 《云南映象》简介:一部“情景式再现”的原生态歌舞集

   三 《云南映象》商业化运作之路分析

    (一)产品开发方面

     1.打造原创产品

     2.实施产品差异化:针对不同市场推出不同产品

     3.开发延伸产品

    (二)市场开拓方面

     1.用自身明星效应开拓市场

     2.融入现代视听元素

    (三)团队建设方面

     1.“畅销”与“长销”的探索

     2.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

    (四)捍卫与维护自主品牌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五篇 特色节庆案例

  杂技搭台 杂技唱戏

   引言

   一 杂技节的概况及创办

   二 杂技节的发展

    第一阶段(1987~1991年)

    第二阶段(1993~1999年)

    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

   三 杂技搭台 杂技唱戏

    (一)始终坚持世界杂技大赛场的定位

    (二)始终坚持“大众节日”的亲民路径

    (三)始终坚持“闯市场”之产业路径

  从政府包办到政府引导

   引言

   一 从民间习俗到官办活动

   二 从政府包办到市场运作

    第一阶段——节会初创摸索时期(1982~1991年)

    第二阶段——节会创新求变时期(1992~2001年)

    第三阶段——市场主导时期(2002年至今)

   三 从政府包办到政府引导

    (一)重视节会组织机构建设

    (二)重视节会活动的战略管理

    (三)重视宣传推广和品牌营销

    (四)重视节会的群众基础

    (五)重视统筹协调发展

   四 问题与对策

    (一)凸显文化特色

    (二)立足福民惠民

    (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新组织运作

  秦淮灯会的喜与忧

   引言

   一 民间习俗的秦淮灯会

   二 政府主导下的秦淮灯会

   三 秦淮灯会的特点及效果评价

   四 秦淮灯会的隐忧

   四 对策与建议

  文化与经济: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两只翅膀

   引言

   一 经济唱戏牵出风筝银线

   二 从表演节会到节庆品牌

   三 从节庆活动到节庆经济

   四 从风筝节会到风筝文化

   五 问题与对策

 第六篇 特色旅游案例

  千年平遥古城 焕发文化新生

   引言

   一 平遥古城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就与窘境

    (一)平遥古城——传统城市文化的典范

    (二)平遥古城——旅游开发取得的成就

    (三)平遥古城——保护与利用的两难窘境

   二 政策先行,政府积极扶持奠定保护与利用双赢的基础

    (一)制定“新旧分离”政策,突破人口超载问题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景区服务质量

    (三)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三 创意提升,政府主导体验模式成为保护与利用双赢重点

    (一)文化旅游与社区生活方式相融合

    (二)利用节庆活动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三)建设特色博物馆,创新文化体验、营造文化氛围

    (四)创意演艺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类型

    (五)促进科技对文化旅游的渗透

    (六)注重联动,融入大旅游圈互动推广

   四 平遥古城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一)景区管理缺位,政府需组织专业队伍进行专项管理

     1.交通管理混乱,黑车宰客现象频发

     2.“黑导”钻门票空子,景区门票收入损失较大

     3.食品卫生监管缺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4.旅游产品缺乏管理,粗制滥造影响景区形象

    (二)人口政策陈旧过时,政府需制定宏观政策开展调控管理

    (三)经济收益欠佳,政府需杜绝公务接待改善财政困难

  布达拉宫引领下的西藏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引言

   一 布达拉宫——西藏文化旅游的神圣目标

    (一)布达拉宫独特的文化价值

     1.独特的建造背景

     2.精妙的建筑结构和空间布局

     3.丰富的宗教文化和民族艺术

    (二)布达拉宫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两次重大维修

     2.设置布达拉宫管理处

     3.颁布《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保护管理办法》

     4.缓解旺季供需矛盾

     5.其他日常保护措施

   二 西藏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三 从布达拉宫探析西藏文化旅游发展路径

    (一)做好总体旅游规划和重点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投入和支持

    (二)重视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开发,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和优势拳头旅游产品

    (三)有效实践旅游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经营相结合,实现旅游产品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化

    (四)掌控旅游区域承载能力,保护生态与文化环境,提升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力

 第七篇 特色城镇化建设案例

  多元聚合实现腾冲文化旅游腾飞

   引言

   一 腾冲文化背景和旅游业发展基础

   二 腾冲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三 腾冲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引进外来企业提升改造旅游景点

    (二)聚合多元文化内容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

    (三)开发文化产品增加旅游附加值

    (四)利用翡翠等特色产业的主题节庆会展吸引专项旅游

    (五)保护民间文化、乡村文化,发掘新兴旅游景区景点

   四 腾冲文化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旅游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

    (二)景区景点物价体系不规范

    (三)文化产品开发热点不足

  综合、互动与多元

   引言

   一 背景:从“目的地”沦为“中转站”的危机

   二 突破:打破瓶颈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一)机制创新: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和市场

     1.整合文化资源

     2.统一设计旅游路线

     3.成立结算中心

    (二)提升内涵:从“卖景点”到“卖文化”

     1.培育文化品牌

     2.丰富文化业态

     3.创造文化体验

    (三)联片互动:建立内部文化旅游产业的统筹机制

     1.建设特色旅游小镇

     2.布局区域文化片区

    (四)区域竞合: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三 经验与启示

  乌镇:政府与市场合力发展的现代古镇

   引言

   一 概况:乌镇的前世今生

    (一)地理位置优越的水乡古镇

    (二)文化底蕴深厚的水乡古镇

   二 蜕变:从衰落古镇到现代古镇

    (一)乌镇旧貌

    (二)乌镇“新颜”

   三 做法:乌镇的保护与开发之道

    (一)规划、法规先行

    (二)系统的保护理念

    (三)充分挖掘文化资源

    (四)清晰的功能定位

    (五)现代化的市场运作与宣传

   四 争议:关于保护与开发

    (一)关于利益的争议

    (二)关于“空心化”古镇的争议

  发挥商户力量 创建精致街区

   引言

   一 民园西里概况

   二 民园西里保护利用模式探析

    (一)整修:历史风貌建筑的“微整形”

    (二)定位:“找一群有意思的人,做一件有意思的事”

    (三)招商:只选“对”的

    (四)运营:看不见指挥的乐队

   三 民园西里的成绩与不足

 前言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