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0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图书

Sino-American Relation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SSAPID:101-0261-7706-05
ISBN:978-7-80230-912-8
DOI:
ISSN:

[内容简介] 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战略主要目标是阻止苏联扩张,削弱苏联实力;主要手段是军事上的对抗与遏制。冷战结束后,美国明确提出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必须发挥在全世界的“领导作用”,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美国必须确保在21世纪仍将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韩玉贵
编 辑:武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相关链接

 第一章 冷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及中国的原则方针

  第一节 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

   一 冷战后美国的国家利益及全球战略

   二 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一)“世界秩序战略”

    (二)“参与和扩展战略”

    (三)“进攻性现实主义战略”*

  第二节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

   一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依据和定位

    (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依据

     1.把中国看做是美国的威胁,是潜在的对手

     2.认为不能再坚持冷战思维,简单地把中国划为“敌人”或“朋友”

    (二)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定位

   二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一)1989~1992年,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

    (二)1993~1996年,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的对华政策

    (三)1996~2000年,克林顿第二任期对华政策

    (四)2001年1月至“9·11”事件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

    (五)“9·11”事件后,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

  第三节 冷战后影响美国

   一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影响

   二 保守主义政治思潮的影响

    (一)保守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及政策主张

     1.保守主义在美国的发展

     2.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二)美国新保守主义对对华政策的影响

     1.布什政府组成人员不乏鹰派人物,其思维方式和外交理念是以新保守主义理念为指导的

     2.美国新保守主义,特别是极端保守派影响对华政策最根本的是宣扬“中国威胁论”,奉行遏制中国的对华政策

     3.美极端保守派极力鼓吹提升美台关系,严重破坏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4.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反映了共和党所奉行的保守理念和利益取向上存在的矛盾,影响其对华政策

   三 美国国会对对华政策的影响

    (一)美国国会的组织机构和权力职能

    (二)美国国会在对华关系中的角色定位

    (三)美国国会在对华关系中起消极作用的主要原因分析

     1.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

     2.国会与总统争夺外交权力的影响

     3.国会受选民及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

     4.国会内部各派势力消长变化的影响

    (四)国会与政府相互合作,共同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第四节 中国的国家利益、发展战略及

   一 中国的国家利益

    (一)中国的安全利益

    (二)中国的发展利益

   二 中国的发展战略

    (一)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利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机遇期,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中国选择和平发展是对大国兴衰史的总结

     2.中国选择和平发展也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

     3.中国选择和平发展是时代的呼唤

     4.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是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

     5.中国和平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 中国的对美政策

    (一)中美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要寻求更大程度上的合作

    (二)中美关系不是对抗性的,应妥善解决分歧

    (三)中国对美政策的原则及战略方针

 第二章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第一节 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中美三个公报的历史地位

   一 台湾问题的由来

   二 台湾的地缘战略地位

   三 三个公报:奠定中美关系中对台问题的基础

    (一)《上海公报》:美国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二)《建交公报》:美国公开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三)《八·一七公报》:为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规定了明确的方向

  第二节 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

   一 老布什政府调整对台政策

    (一)美台高层互访升级

    (二)支持台湾加入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

    (三)突破《八·一七公报》的限制,售台武器大幅提高

   二 克林顿执政时期对台政策的调整

    (一)调整对台政策,提高美台关系

    (二)贬低《八·一七公报》,提高《与台湾关系法》

    (三)售台武器数量增加,质量提高

    (四)克林顿“三不支持”的表态,美对台政策出现新的变化

   三 布什执政后对台政策的变化

    (一)在“防卫台湾”问题上将“战略模糊”政策变为“战略清晰”政策

    (二)提升台湾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加强与台湾“官方”关系

    (三)加强美台军事交流,提升对台军售

  第三节 台湾问题的发展趋势

   一 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确立

    (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八项主张

    (三)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和《反分裂国家法》

   二 台湾当局对大陆政策的调整

    (一)蒋经国主政时期的大陆政策

    (二)李登辉主政后“台独”势力的发展

    (二)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势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 台湾问题的未来发展

 第三章 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

  第一节 美国对华人权外交政策的缘起

   一 美国人权外交

   二 中美人权问题的由来

   三 冷战期间美国对华人权外交的特点

    (一)从根本上讲,美国对华人权外交是服从于美国国家利益和冷战需要的

    (二)中国不是美国人权外交的重点,美国对华人权外交具有“保留性”

    (三)中美存在的共同战略利益使美对华人权外交具有两重性

  第二节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人权外交的演变

   一 冷战结束对美国对华人权外交的影响

    (一)冷战的结束使美国把中国从幕后推向前台,“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在美国迅速上升

    (二)冷战的结束助长了美国推行人权外交过分乐观的情绪,中美人权问题日益突出

    (三)冷战后美国对华推行人权外交,是以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为借口的

   二 克林顿政府对华人权外交

    (一)克林顿第一任期内对华人权外交

     1.克林顿政府把对华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从而对华展开了强大的人权攻势

     2.克林顿政府利用不同形式,丑化和歪曲中国人权状况,从而借口人权问题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

     3.克林顿政府推出“新的人权战略”,妄图在中国实现“和平演变”

    (二)克林顿的第二任期对华人权外交

   三 布什政府对华人权外交

    (一)布什政府继续利用每年一度的人权报告和国际人权会议对中国的人权状况进行攻击和指责

    (二)布什政府继续利用“西藏问题”攻击中国人权状况

    (三)布什政府还利用“法轮功问题”和“撞机事件”攻击中国人权状况

  第三节 美国对华人权外交透视

   一 美国对华人权外交反映了两国人权观的重大差异

    (一)在人权的概念和范围上中美两国存在重大差异

    (二)在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上中美存在重大差异

    (三)在人权和主权关系上中美两国存在重大差异

   二 美国对华推行人权外交,其目的是为其国家利益服务

    (一)美国推行对华人权外交服务于美国的安全利益

    (二)美国推行对华人权外交服务于美国的经济利益

    (三)美国推行对华人权外交服务于美国的政治利益

   三 美国对华人权外交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一)美国对华人权外交加剧了中美关系的紧张,使中美关系屡次跌入低谷

    (二)美国对华人权外交加剧了中美两国不信任感,使中美关系增加了不确定性

 第四章 中美关系中的经贸问题

  第一节 互利合作: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主流

   一 中美经贸合作的现状与特点

    (一)贸易领域

     1.货物贸易

     2.技术贸易

     3.服务贸易

    (二)投资领域

   二 中美经贸合作的必然性

    (一)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中美加强经贸合作的国际大环境

    (二)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中美经贸合作的促进因素

    (三)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互利性: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四)中美两国政府对双边经贸合作存在共识:中美经贸合作的坚实基础

    (五)中国的崛起:中美经贸合作中美国的战略考虑

    (六)中美两国存在共同的利益:中美经贸合作的重要动因

  第二节 利益摩擦:中美经贸关系

   一 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表现

    (一)农产品领域

    (二)纺织品领域

    (三)知识产权领域

    (四)技术性贸易摩擦

    (五)贸易不平衡问题

    (六)反倾销问题

   二 中美经贸摩擦的态势

    (一)从贸易摩擦的内容看,贸易摩擦所涉及的产品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有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

    (二)从经贸摩擦的解决方式上看,由双边解决转向WTO的多边解决

    (三)从美国对华引发贸易摩擦所采取的手段看,主要是反倾销,但保障措施的实施越来越凸现

    (四)从摩擦的领域看,由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

   三 中美经贸摩擦产生的原因

    (一)中美两国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中美经贸摩擦的重要根源

    (二)中美双方相互依存度呈非对称性:双边经贸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美国政府利用经贸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中美经贸摩擦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美国国内的政治斗争: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诱因

    (五)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中美经贸摩擦的又一重要根源

   四 客观地看待中美经贸摩擦

    (一)中美双边经贸摩擦在世界经济关系中完全是一种正常现象

    (二)中美经贸摩擦为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提供了外在压力

    (三)中美经贸摩擦不会成为双边经贸关系的主流

  第三节 曲折中前进:中美经贸

   一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发展机遇

    (一)世界经济发展前景看好:中美经贸合作的良好宏观环境

     1.世界主要经济体将带动世界经济继续回升

     2.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逐步好转

    (二)美、欧、日贸易摩擦升级:中美加强经贸合作的外部推动力

     1.美欧经贸摩擦不断加剧

     2.日美经贸摩擦不断深入

    (三)中美两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中美加强经贸合作的坚实基础

     1.中国的经济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2.当前美国的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四)中国加入WTO: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新动力

     1.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为两国经贸合作的增强奠定了基础

     2.中美双边贸易和投资将大幅度增长

     3.中美两国贸易争端将在多边框架下解决,这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五)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推动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因素

   二 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

    (一)歧视性政策成为中美经贸关系顺利发展的绊脚石

    (二)政治性因素仍将成为干扰中美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1.美国大选

     2.台湾问题

     3.香港问题

    (三)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调整增加了经贸摩擦的隐患

   三 加强合作,消解摩擦,推动中美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

    (一)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中美经贸关系

    (二)完善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及时化解双边经贸摩擦

    (三)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切实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认真研究和利用美国的利益集团,推动中美经贸摩擦的缓解

    (五)扭转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的非对称性局面,推动中美经贸交往的健康发展

 第五章 中美关系中的日、俄、欧大国因素

  第一节 中美关系中的日本因素

   一 冷战后日本的发展战略

    (一)经济上,从推行“雁行发展战略”到小泉政府的改革

     1.“雁行发展战略”

     2.小泉政府的改革

    (二)政治上,奉行“第三次开国”的发展战略

     1.宣扬“正常国家论”

     2.积极推行“国际贡献论”

    (三)军事上,通过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调整军事战略,谋求军事大国

     1.修改和平宪法

     2.渲染“中国威胁论”,强化日美军事联盟

     3.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二 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日本因素

    (一)美国亚太战略中的日本角色定位

    (二)美国加强与日本合作的战略措施

     1.加强美日军事同盟

     2.支持日本的“政治大国目标”

     3.在美中日三角关系中加强遏制中国

   三 中国应冷静对待中日关系,促进中美关系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

     1.中日关系中的和平友好方面

     2.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

    (二)增信释疑,建立长期稳定的中日关系

     1.扩大中日两国利益共同点

     2.正确对待崛起中的中国和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3.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利益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增进两国的了解和政治互信

    (三)实现中美日三角关系良性互动,促进中美关系发展

  第二节 中美关系中的俄罗斯因素

   一 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一)俄罗斯的政治影响

    (二)俄罗斯的经济影响

    (三)俄罗斯的军事影响

    (四)俄罗斯科技实力的影响

   二 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俄罗斯因素

   三 深化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中美关系

    (一)中俄关系的现状

     1.两国间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2.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扩大

     3.两国在教育、文化以及科技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在不断扩大

    (二)中俄关系中的共同利益

     1.安全利益

     2.经贸利益

     3.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协作

     4.军事领域的合作

     5.科技合作

    (三)中俄关系中的制约因素

     1.中俄关系存在“潜在的矛盾”

     2.中俄关系面临“中国威胁论”的挑战

     3.中俄关系“上热下冷”

     4.经贸关系相对滞后,“政热经冷”

     5.现实国家利益因素

    (四)深化中俄关系,促进中美关系

     1.进一步深化中俄关系

     2.实现中美俄三角关系的良性互动,促进中美关系发展

  第三节 中美关系中的欧盟因素

   一 冷战后欧盟的国际地位

    (一)欧洲联盟的深化及扩大

     1.经货联盟形成,欧元诞生

     2.欧洲经济区最后形成

     3.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取得新突破

     4.欧盟规模的不断扩大

     5.宪法条约签署,欧盟迎来新起点

    (二)欧盟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地位

     1.国际竞争优势明显

     2.欧元国际作用不断增大

     3.参与制定全球经济政策的自主性增强

     4.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范式

    (三)欧盟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地位

     1.英、法等传统大国影响突出

     2.政治自主性增强

     3.世界影响力扩大

   二 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欧盟因素

   三 加强中欧关系,促进中美关系

    (一)中欧关系的现状

     1.中欧之间已基本建立起多层次政治对话机制

     2.中欧经贸关系快速稳步发展

     3.中欧在投资、财政、技术合作及其他一系列援助项目合作中成效显著

    (二)中欧关系的有利因素

     1.关于世界多极化的主张

     2.经贸合作

     3.文化、学术交流

    (三)中欧关系的不利因素

     1.在政治方面

     2.在经济方面

     3.在文化方面

    (四)发展中欧关系,推动中美关系

     1.加强双边对话,推动政治合作,不断深化中欧政治关系

     2.充分利用双方经济的互补性,保持中欧经贸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带动中欧关系的全面发展

     3.加强中欧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

     4.实现中美欧三角关系良性互动,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前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站

美国是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对华政策,中美双方共同处理好双边关系,是对亚太地区及世界安全稳定、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本书对中美关系中诸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经贸关系问题”、“大国因素问题”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1.楚树龙著《冷战后中美关系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苏格著《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3.胡鞍钢、门洪华主编《解读美国大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贾庆国、汤炜编著《棘手的合作》,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5.朱成虎主编《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趋势》,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6.宫力著《中美关系热点透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版。

7.朱听昌主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安全战略》,时事出版社,2002。

8.任晓、沈丁立主编《保守主义理念与美国的外交政策》,上海三联书店,2003。

9.刘连第编著《中美关系的轨迹》,时事出版社,2001。

10.陶文钊主编《中美关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1.席来旺著《举世关注的中美关系》,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

12.冈栋俊、陈友著《美国对话政策5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13.〔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4.李五一等著《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5.江西元著《大国战略与未来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6.张蕴岭主编《伙伴还是对手——调整中的中美日俄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7.张蕴岭主编《21世纪: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8.楚树龙主编《跨世纪的美国》,时事出版社,1997。

19.倪世雄、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一辑,时事出版社,2001。

20.周荣耀主编《“9·11”后的大国战略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1.杨洁勉著《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外交政策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2.王曰庠、黄仁伟、王寅通、周忠菲著《中美关系向何处去——克林顿对华政策趋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23.宫少朋、朱立群、周启朋著《冷战后国际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24.蒋立峰主编《中日关系三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25.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美关系风云五十年》,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26.张丽东、章前明主编《当代国际关系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7.张海涛著《何处是“美利坚帝国”的边界——1946年以来美国对华战略策略史》,人民出版社,2000。

28.周建明、张曙光著《美国安全解读》,新华出版社,2002。

29.〔美〕吉姆·赫尔姆斯、詹姆斯·普里斯特主编《外交与威慑:美国对华战略》,新华出版社,1998。

30.〔美〕哈里·哈丁著《美中关系的现状与前景》,新华出版社,1993。

31.张向晨、孙亮著《WTO后的中美关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32.李小念、唐小波著《WTO与工业品贸易争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3.张汉林等著《WTO与农产品贸易争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4.傅梦孜著《亚太战略场——世界主要力量的发展与角逐》,时事出版社,2002。

35.高民政著《台湾政治纵览》,华文出版社,2000。

36.刘国奋著《台湾的“务实外交”》,鹭江出版社,2000。

37.〔美〕约瑟夫·奈著《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38.〔英〕理查德·克罗卡特著《反美主义与全球秩序》,新华出版社,2004。

39.张世朋编译《全球化与美国霸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0.陈舟著《美国的安全战略与东亚——美国著名国际战略专家访谈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41.〔新加坡〕许通美著,李小刚译《美国与东亚——冲突与合作》,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42.朱宁著《下个世纪谁最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43.刘杰著《机制化生存——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抉择》,时事出版社,2004。

44.李景治主编《世纪之交的中国与世界——国际政治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5.梁守德主编《全球化中的新趋势与新探索》,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46.张蕴岭主编《欧洲巨变与世界格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7.周其著《美国人权外交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8.李云龙著《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新华出版社,1998。

49.洪国启、董国辉著《透视美国人权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50.谢希德、倪世雄著《曲折的历程——中美建交2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51.夏旭东、王书中著《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美关系》,东方出版社,1996。

52.叶江著《解读美欧: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欧关系》,上海三联书店,1999。

53.熊良福著《当代美国对外贸易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54.莱斯特·瑟罗著《二十一世纪的角逐——即将到来的日欧美经济发展》,周晓钟、张蕴岭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55.赵瑾著《全球化与经济摩擦——日美经济摩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

56.刘学成、李继东著《中国和美国——对手还是伙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7.余敏友、左海聪、黄志雄著《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8.刘建飞、林晓光主编《21世纪初期的中美日战略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59.任晓、胡泳浩著《中美日三边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60.傅梦孜主编《中美战略关系新论》,时事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