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12

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研究图书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y of citizens'political behavior of xinjiang

SSAPID:101-0258-3666-29
ISBN:978-7-5097-3465-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正确理解和把握新疆各族群众政治行为理念的时代特征,离不开对新疆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背景的历史考察,进而发现影响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历史文化条件,从中探索并发掘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政治行为理念中民族性与国家意志的契合点,最终为建设新疆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理念支撑和实践支持。新疆多民族、多宗教的历史文化传统孕育了各族群众多元交融的政治行为理念,培育和增强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核心内涵。在新疆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及贫困问题总是纠缠在一起。在这种特殊的区情下,培育和增强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把公民意识渗透到民族性认定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各族群众政治行为理念的本质内涵,以公民意识统摄民族宗教意识,无疑是具有基础意义的本质要求,对于维护新疆地区稳定、推进政治发展,增强反对分裂斗争的成效意义重大。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丛书
作 者: 雷琳
编 辑:孙以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中国政治

 后记

 前言

 总序

 第一章 公民政治行为与公民政治行为理念

  一 公民政治行为

   1.公民政治行为的内涵

   2.公民政治行为的特点分析

    (1)公民政治行为的受约性

    (2)公民政治行为的目的性

    (3)公民政治行为的渗透性

    (4)公民政治行为的复杂性

    (5)公民政治行为作用的多样性

   3.公民政治行为作用分析

    (1)公民政治行为及其选择是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性环节

    (2)公民政治行为的实践性操作过程推动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

    (3)公民政治行为的成效评估是公民对社会政治统治模式进行合法性评估的感性基础

    (4)公民政治行为的途径设计是推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保障

    (5)公民政治行为的方式选择直接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二 公民政治行为理念

   1.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内涵及结构

    (1)公民政治意识形态

    (2)公民政治价值理念(政治规范、政治道德、政治价值、政治评价)

    (3)公民政治心理

   2.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特点分析

    (1)区域性和群体性

    (2)民族性和文化性

    (3)阶级性

    (4)历史时代性

    (5)延续性和稳定性

    (6)开放性和融合性

   3.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功能分析

    (1)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直接指导公民的具体政治行为

    (2)公民政治行为理念是公民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

    (3)公民政治行为理念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心理基础

  三 政治文化与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联系与区别

   1.公民政治行为理念是在公民政治活动中的行为指导,是政治文化的实际体现

    (1)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形成具有结构上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

    (2)政治文化通过对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改造实现政治社会化

    (3)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调整与变化促使社会政治文化实现变革

   2.公民政治行为理念与政治文化的差异性分析

    (1)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和社会政治文化的研究及传播主、客体上的差异

    (2)公民政治行为理念与社会政治文化在结构模式和传播途径上的差异

    (3)公民政治行为理念与社会政治文化在功能实践中的效能模式具有一定差异

 第二章 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特征研究

  一 多民族、多宗教的历史文化传统孕育了新疆各族群众多元交融的政治行为理念

   1.连通东西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多宗教的历史沿革日渐内化为新疆各族群众政治行为理念的地域特色

   2.国家大一统格局与皇权至上理念强化了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央政权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凝聚了新疆各族群众普遍的政治诉求

   4.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增强了新疆各族群众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与信心

  二 培育和增强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核心内涵

   1.培育和增强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根本要求

   2.培育和增强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正确处理新疆民族宗教问题的关键环节

   3.培育和增强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新疆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重要保证

   4.培育和增强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推进新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础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根本目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本质内涵

   2.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是新疆公民政治理念建设的重要原则

   3.发挥各族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根本取向

 第三章 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制约因素分析

  一 经济发展对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制约影响

   1.新疆经济发展与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良性互动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和发展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持

    (3)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2.新疆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缺失与不足

    (1)新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导致公民的政治认同感较低,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内动力不足

    (2)新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制约法制发展水平,造成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外动力缺失

    (3)新疆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导致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降低,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进程缓慢

    (4)新疆经济发展缺乏大规模的经济利益集团,导致公民政治信念和政治诉求的群集性较差,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较低

  二 政治发展对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制约影响

   1.新疆政治发展成就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制度要因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适应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内在要求

   2.新疆政治发展不足造成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实践壁垒

    (1)新疆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导致公民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

    (2)新疆公民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导致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非理性化”

  三 文化发展对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制约影响

   1.新疆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对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促进作用

    (1)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新疆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新疆科学技术研究事业的巨大进步为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4)新疆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为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2.新疆文化发展的负效应对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消极影响

    (1)民族文化的滞后性、封闭性和自足性制约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

    (2)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利用宗教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影响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

  四 社会发展对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制约影响

   1.新疆社会长足发展对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推动与促进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提供了历史积淀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奠定了社会基础

    (3)民族的迁徙、人口的流动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2.新疆社会发展相对不足对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制约与阻碍

    (1)封建专制主义残余思想的存在,导致新疆公民对政治产生冷漠

    (2)民族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致使新疆公民在政治上产生狭隘的民族心理、民族意识

    (3)宗教管理的具体实践尚存不足,影响了新疆公民对政治的评价和认同

    (4)人们受教育程度不高,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稀疏、交流欠缺,制约了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建设

 第四章 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目标与途径

  一 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意义

   1.各族人民实现民主权益的有效途径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疆的必然选择

   3.促进新疆繁荣发展稳定的现实需要

  二 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目标

   1.确立适应政治发展的公民身份意识

   2.运用公民意识统摄民族与宗教意识

   3.建设民主与法制相统一的规范意识

  三 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途径

   1.发展经济为建设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夯实物质基础

   2.完善制度为建设公民政治行为理念营造体制环境

   3.认同教育为建设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形成思想素质

   4.改进实践为建设公民政治行为理念提供现实保障

 附录 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现状调查与分析

正确理解和把握新疆各族群众政治行为理念的时代特征,离不开对新疆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背景的历史考察,进而发现影响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历史文化条件,从中探索并发掘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政治行为理念中民族性与国家意志的契合点,最终为建设新疆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理念支撑和实践支持。新疆多民族、多宗教的历史文化传统孕育了各族群众多元交融的政治行为理念,培育和增强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核心内涵。在新疆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及贫困问题总是纠缠在一起。在这种特殊的区情下,培育和增强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把公民意识渗透到民族性认定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各族群众政治行为理念的本质内涵,以公民意识统摄民族宗教意识,对于维护新疆地区稳定、增强反对分裂斗争的成效意义重大。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7卷、第23卷、第4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59、1972、198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全集》第3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列宁选集》第1~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6.《毛泽东选集》第1~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7.《邓小平文选》第1~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0卷[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9.《江泽民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孙关宏:《政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杨光斌:《政治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迈克尔·罗斯金:《政治科学》(第9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9.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10.哈罗德·D.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 何时和如何得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1.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政治科学新手册》[M],北京:三联书店,2006。

12.W.菲利普斯·夏夫利:《政治科学研究方法》(第6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3.斯蒂芬·范埃弗拉:《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4.燕继荣:《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5.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6.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8.杰克·普拉诺等:《政治学分析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9.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20.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1.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2.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导言》[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6。

23.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5.古斯塔夫·勒庞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26.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第154页。

27.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8.熊彼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民主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9.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30.弗里德利·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31.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32.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3.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与民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34.蒲岛郁夫:《政治参与》[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7。

35.马丁·李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6.保罗·A·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37.米歇尔·克罗齐耶、埃哈尔·费埃德伯格:《行动者与系统——集体行动的政治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38.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9.帕特南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0.夸克著《合法性与政治》[M],佟心平、王远飞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1.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42.布坎南:《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3.杜鲁门:《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44.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45.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6.施米特:《政治的概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7.詹姆斯·博曼、威廉·雷吉:《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8.安东尼·阿伯拉斯特:《民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49.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0.詹姆斯·R.汤森:《中国政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51.吴楚克:《中国边疆政治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52.闵琦:《中国政治文化——民主政治难产的社会心理原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53.徐大同、高健:《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研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

54.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形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5.张明澍:《中国“政治人”——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56.戚衍:《政治意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57.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8.凌志军、马立诚:《呼喊: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59.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60.《中国政治学年鉴》(2002年)[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61.《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62.俞可平:《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63.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4.程国顺:《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参与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65.吴大英、杨海蛟:《政治意识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66.陈义平:《政治人:模铸与发展——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分析》[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67.蔡定剑:《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68.虞崇胜:《政治文明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69.王振海等:《社区政治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70.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1.徐湘林等:《民族、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72.黄建刚等:《政治民主与群体形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73.时延春:《公民政治素质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74.杨弘、刘彤著《现代政治学分析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5.殷陆君编译《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76.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77.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8.郑楚宣、詹扬扬、吴育珊:《政治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79.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80.王海明:《公正平等人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1.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82.杨德广:《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83.许纪霖:《共和、社群与民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84.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学习纲要》[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85.国家宗教事务局:《爱国主义教程》[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

8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编《2005年新疆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87.阿不都热扎克·铁木尔:《2006~2007年新疆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88.俞可平:《民主与陀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9.王绍光:《民主四讲》[M],北京:三联书店,2008。

90.苗普生、马品彦、厉声:《历史上的新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91.何怀宏:《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92.魏星河:《当代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3.夏文斌:《公平效率与当代社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4.成臻铭:《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传统研究》[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95.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6.曹沛霖:《比较政府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97.虞崇胜:《政治文明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98.俞可平:《权力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常守军:《宗教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之一》[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2.刘月琴:《伊斯兰行为理念理论及实践》(下)[J],《西亚非洲》2006年第9期。

3.徐勇:《草根民主的崛起:价值与限度》[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2000年夏季号。

4.阿比孜·尼亚孜:《当前新疆反分裂斗争与伊斯兰教关系的几个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5.郭正礼:《论新疆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几个重要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6.顾华祥:《论新疆实现稳定与大开发双重目标的若干战略问题》[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2、3期。

7.吴福环:《强化“四个高度认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J],《新疆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8.张运德:《强化“四个认同”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J],《实事求是》2006年第2期。

9.束迪生:《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J],《实事求是》2002年第2期。

10.齐振挺:《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对策和建议》[J],《新疆社科论坛》1999年第4期。

11.马品彦:《党的宗教政策在新疆的实践》[J],《新疆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12.贾友军、赵爽:《新疆民族问题的区域特征与西部大开发》[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3.姚维:《新疆维吾尔族群众宗教心态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4.王继雨:《新时期新疆稳定问题实证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4期。

15.张振华:《正确认识和处理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宗教问题的基本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专刊。

16.汤夺先:《伊斯兰教对地缘政治格局中民族心理的调适功能——以新疆地区为例》[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7.娜拉:《试论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8.杨丽、姚春军:《新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学分析——以喀什地区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9.周平:《边疆多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分析》[J],《思想战线》2006年第5期。

20.周平:《新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建设的演进》[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21.王宏强、鲍慧华:《公民宗教:对现代宗教社会如何确立政治信仰的新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22.王林聪:《略论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对民主实践的双重影响》[J],《西亚非洲》2006年第7期。

23.王林聪:《论伊斯兰教与民主之间不确定的关系》[J],《西亚非洲》2005年第5期。

24.袁明旭:《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沟通》[J],《思想战线》2006年第5期。

25.魏泽民:《全球治理:公民社会与宗教发展》[J],《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4期。

26.杨建平:《影响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的非经济因素》[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50期。

27.〔英〕戴维·赫伯特著《宗教、信仰和公民社会》[J],查立友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1期。

28.经纬、刘绍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稳定》[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7期。

29.梁波:《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J],《求实》2002年第5期。

30.张明军:《建国后我国政治文明发展中的文化制约因素》[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3期。

31.姚万禄:《论法治在西北民族地区发展的条件——从政治意识文明的视角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32.周平:《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过程中的几个政治问题》[J],《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1期。

33.汤唯:《宗教文化的法律定位——兼论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法的变革趋向》[J],《文史哲》2003年第5期。

34.王荣科:《中国社会传统政治心理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35.金太军、洪海军:《论政治行为的动因及其制约因素》[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36.牛余庆:《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3期。

37.吴健:《政治文明与公民参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5期。

38.李建生:《当前新疆各民族群众心态的调查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39.田广研:《公民个人政治及行为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40.李安增:《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J],《齐鲁学刊》2006年第5期。

41.刘世丽、李中:《90年代中国青年政治参与分析》[J],《青年探索》2001年第3期。

42.刘洪玲:《高政治参与率下政治冷漠的原因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8期。

43.周平:《论政治参与》[J],《思想战线》1999年第4期。

44.林猛:《试论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J],《兰州学刊》2003年第4期。

45.李清清:《中国政治文化视野下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J],《沧桑》2006年第4期。

46.李慧勇:《民族地区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47.高振岗、苗光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J],《理论导刊》2006年第4期。

48.王运萍:《从我国公民政治价值观的现状看当前政治启蒙的任务》[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49.王俊付、周健:《浅析当代我国政治发展的政治价值取向》[J],《宁夏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

50.马振清:《社会变革影响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微观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51.陶艳华:《社会主义政治行为道德价值判断的标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52.张华青:《民族素质与政治文化关系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2期。

53.丁志刚、韩作珍:《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转型》[J],《西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54.高丽:《边疆地区政治社会化有效性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55.欲鸣:《把握政治认知的特点》[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1年第4期。

56.涂序堂、彭康清:《浅析当代大学生政治认知的现状》[J],《党史文苑》2006年第3期。

57.吴友发:《论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心理特征及其调适》[J],《孝感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58.梁晓媛、张海燕:《论证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意识文明与行为文明之间的关系》[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59.张新萍:《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动员》[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12期。

60.万绍红:《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J],《兰州学刊》2005年第1期。

61.李运兰:《试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精神》[J],《文教资料》2006年2月号下旬刊。

62.聂哲:《试论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的双重作用》[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第6期。

63.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64.李莉颖、郭涛、赵建雄:《我国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政治文化困境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8期。

65.李素华:《政治认同的辨析》[J],《当代亚太》2005年第12期。

66.田川:《政治文明的内在结构与外在关系分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2期。

67.周红令:《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探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68.韩勇鸿:《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状况及调控对策》[J],《教育理论》2006年第2期。

69.张茂林、王飞:《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心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11期。

70.宋新夫:《试论传统政治心理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二重作用》[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71.李艳丽:《影响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政治心理因素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72.田为民:《政治稳定的社会心理条件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73.张文安:《政治心理的内涵、构成及作用探微》[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74.王卓君:《论个体政治行为层面上政治文化的三大作用力》[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75.陆少青:《论政治行为文明》[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

76.龙群、郭宁:《论宗教对新疆信教群众政治行为的影响》[J],《新疆社会经济》2000年第4期。

77.高金华:《人的政治行为一般特点辨析》[J],《理论与改革》1998年第4期。

78.王子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生态”分析》[J],《福州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79.梁丽萍:《政党行为与公民行为的双重建构:论政治行为文明建设》[J],《中州学刊》2004年第4期。

80.邓薇:《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81.谢维营:《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82.罗求实:《大学生政治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J],《娄底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

83.熊淑媛:《公民、公民意识与政治文明》[J],《理论探索》2005年第5期。

84.俞睿、皋艳:《公民意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驱动力》[J],《求实》2006年第1期。

85.张扬金、蔡陈聪:《公民政治意识的特征及其发展路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86.黄颂:《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意识的若干倾向性特征》[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87.文小勇:《论大众政治意识》[J],《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6期。

88.熊淑媛:《论公民意识对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第8期。

89.朱选华:《培育公民的政治意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3期。

90.王翠华:《浅析政治意识文明》[J],《理论月刊》2003年第12期。

91.黄颂:《社会转型中公民政治意识的嬗变与政治发展的关系》[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5期。

92.柳武氏:《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五大特征》[J],《学术探索》2004年第9期。

93.唐绍洪、刘屹:《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解读——兼论我国政治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5期。

94.马晓红:《对公民政治素质的个案分析与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6期。

95.李敏:《公民政治服从行为浅析》[J],《前沿》2005年第11期。

96.徐志宏、张弘政:《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

97.王妮丽:《浅析政治选举中的不投票行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98.陈玉、王胜章:《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障碍及实现途径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99.石亚洲、沈桂萍:《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政策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第2期。

100.杨建平:《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的基本特征》[J],《兵团党校学报》2005年第6期。

101.周晔:《意见沟通渠道不畅条件下的公民政治参与及其启示——深圳市民李红光“广告参政”事件的政治学分析》[J],《人大研究》2005年第12期。

102.车红丽:《论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政治文明主体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04。

103.谢桂娟:《试析我国公民政治文化的建构》[J],《东疆学刊》2006年第3期。

104.黄磊:《转型期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J],《人大研究》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