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84

清代仓储的制度困境与救灾实践图书

Institutional Dilemma of Granary and Its Disaster Relief Practice in the Qing Dynasty

SSAPID:101-0239-8697-86
ISBN:978-7-5201-0823-2
DOI:
ISSN:
关键词:

江南 救灾 仓储

[内容简介] 本书重在阐述清代仓储从传统到现代的复杂演变历程,以苏州长元吴丰备义仓为点、江南积谷仓为面、全国仓储为体,全方位、多层次展示清代仓储的日常实践、制度困境及其救灾逻辑,论述清代仓储从“以仓养仓”到“仓外养仓”的转变路径,进而探析传统官僚管理的内在矛盾,探索近代救荒事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及治理经验。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作 者: 吴四伍
编 辑:宋超;;李期耀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出版前言

 索引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稿约

 后记

 导言:灾荒、仓储与历史节奏

  一 缘起

   历史的节奏感

   事件、制度与日常生活

   以仓养仓、仓外养仓与救灾逻辑

  二 仓储研究的问题意识及既有成果

   民国时期仓储研究的问题与成果

   1949年以来仓储研究的问题意识及成果

    1.社会积累或经济杠杆

    2.社会控制与区域实践

    3.朝廷政策与国家能力

  三 仓储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仓储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仓储研究的新视角

    1.日常与灾害

    2.成本与安全

    3.技术与制度

  四 本书的架构和资料

   基本架构

   资料研读与使用说明

 第一章 以仓养仓:清代仓储的制度困境

  第一节 成本压力:管理低效或任务艰难

   有治人无治法

   谷耗分析与日常管理

  第二节 经营利润:采买不敷、平粜盈余与借贷频率

   常平仓谷采买不敷

   常平仓谷借粜盈余

   社仓、义仓的经营利润

    1.社仓出借率

    2.山西义仓经营状况

    3.直隶义仓的经营绩效

  第三节 区域仓储经营与管理

   赈济稀少

   买补艰难

   亏空巨大

  第四节 内在困境与角色错位

   流通应对损耗

   官员主导市场

   有限活力与画地为牢

 第二章 仓外养仓:仓储的近代转型与江南实践

  第一节 制度危机与自发实践

   仓储衰落与内在危机

   整体改革与自发实践

  第二节 天灾人祸与仓政更替

   倡建江南丰备义仓

    1.新的义仓建设浪潮

    2.丰备义仓的创新

   江南积谷与政策推动

    1.江南士绅的自发建设

    2.丁日昌与按亩派捐

    3.应宝时与扦量盘谷

    4.吴元炳与积谷拨运

  第三节 群体发展及类型分析

   按亩派捐与嘉定仓储

    1.士绅管理

    2.发典生息与按亩派捐

    3.日常开支

    4.谷耗困境及其应对

    5.江南仓储的谷耗改革

   积钱置房与上海积谷

    1.积钱生息

    2.置房收租

    3.借贷和平粜

   轮班管理与宁郡义仓

   发典生息与南汇积谷

  第四节 仓储规模与社会赈济

  第五节 历史传统与地方因素

   抗灾传统与地方资源

   建仓传统与仓类更替

  第六节 区域实践与全国推广

 第三章 长元吴丰备义仓的多元经营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 多元经营与仓外养仓

   经营类别与利润比重

    1.置田收租

    2.发典生息

    3.投资房产与证券

   仓外养仓与以仓养仓

  第二节 赈济兼施与教养结合

   减价平粜

    1.义仓承办与委托米铺

    2.设局平粜与绅士管理

    3.江南赈济与义仓影响

    4.连环平粜与成本消耗

   赈恤机户和留养饥民

    1.赈恤机户与社区赈济

    2.留养饥民

   协办地方慈善、设立贫民习艺所

    1.拨田男女普济堂

    2.协济省城粥厂

    3.赈恤火灾

    4.设立贫民习艺所

  第三节 丰备义仓与江南社会

   官民仓储共处

    1.代为管理

    2.独立经营

   赞助公共事业

    1.挑浚城河与修建文庙

    2.借款苏经、苏纶两厂

    3.借股铁路与股息助学

    4.筹建专祠与拨款物产会

    5.守护义仓独立

 第四章 长元吴丰备义仓的日常管理与技术变革

  第一节 管理流程与费用开支

   建仓技术及费用开销

    1.建筑技术

    2.费用开销

   买谷艰难与晒谷艰辛

    1.买谷

    2.晒谷

   日常管理与成本开支

    1.日常管理

    2.成本开支

   谷物消耗与储藏绩效

  第二节 管理分工与激励机制

   管理体系的层次结构

    1.义仓委员的增减与薪酬

    2.司事的聘请与薪酬

    3.杂役人员的人数与薪酬

   仓储管理的具体分工

    1.绅董的宏观决策

    2.委员的协调合作

    3.司事等的精细操作

   薪酬回馈与社会资本

    1.潘氏两叔侄的辛苦经营

    2.江南绅士的集团优势

  第三节 管理实践与权力制衡

   官绅合办与士绅策略

   官绅合力与捐田请奖

   官绅拉锯与款目清算

    1.催还仓款

    2.书吏定费

  第四节 核心理念与技术变革

   义仓兴废与社会变动

   积谷理念与仓储改革

   技术变革与收支平衡

 结论

  传统仓储运行困境及其近代转变

   “以仓养仓”与“仓外养仓”

   官员主管与士绅主导

   区域实践与制度路径

  对以往仓储研究的两点修正

   传统官僚机器运作效率低下

   官绅合作与责任下移

  日常、技术与救灾逻辑

 序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书目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改版弁言

本书重在阐述清代仓储从传统到现代的复杂演变历程,以苏州长元吴丰备义仓为点、江南积谷仓为面、全国仓储为体,全方位、多层次展示清代仓储的日常实践、制度困境及其救灾逻辑,论述清代仓储从“以仓养仓”到“仓外养仓”的转变路径,进而探析传统官僚管理的内在矛盾,探索近代救荒事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及治理经验。

《筹划湖北通省积谷办法并酌拟劝惩章程》,光绪二十五年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端方档全宗》,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丰备义仓民国二十二年度各种款项收入支出造具四柱清册》,上海市图书馆藏。

《佛山义仓总录》,道光年间刻本,佛山市博物馆藏。

《宫中财政朱批奏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海盐谷仓案牍》,民国初年铅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河南省清查仓库完竣分别严定处分克期追补章程条款》,道光二十九年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华娄义仓征信录》,光绪年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江苏全省视察报告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军机处录副奏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昆明官绅士庶捐建义仓录》,咸丰三年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民国时期各地仓储建设档案全宗》,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南汇图团义仓积谷第九次简明征信录》,1915年铅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南汇图团义仓积谷第拾次简明征信录》,1928年铅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南汇团区饷捐改征积谷档案》,1914年铅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宁郡义仓第一次征信录》,光绪三十四年铅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清河县丰济仓收支统计一览表》,1913年油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上海县积谷钱款借贷各乡贫农籽种征信录》,光绪二十六年铅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上海县)积谷息款借给平粜征信录》,光绪二十八年铅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上海县积谷征信录(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一日起,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底止)》,铅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上海县积谷征信录(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初一日至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底止)》,铅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上海县积谷征信录(辛亥革命年十月朔至中华民国元年底止)》,铅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上海县积谷征信录》,1913年铅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上海县积谷征信录》,1916年铅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上海县积谷征信录》,1918年铅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苏州商会档案》,苏州市档案馆藏。

《桐城建筑纪略》,道光二十六年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湘潭积谷局志》,1923年铅印本,湘潭市图书馆藏。

《彰邑积谷案规章程合刊》,光绪二十五年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浙江仓库清查节要》,道光年间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浙江全省视察报告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浙江省寿昌县仓谷征信录》,1924年铅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程震黉编《整顿丰济仓一览表》,1921年油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程震黉编《淮阴丰济仓收支四柱清册(1914~1922年)》,民国年间油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方观承编《畿辅义仓图》,乾隆十八年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林达泉纂《江阴积谷征信录》,同治十二年刻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刘郇膏撰《娄邑丰备义仓章程》,光绪年间刻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鹿泽长编《义仓全案》,道光十八年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潘遵祁编《长元吴丰备义仓全案》,光绪三年刻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潘祖谦编《长元吴丰备义仓全案三编》,宣统三年刻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潘灏芬编《长元吴丰备义仓全案四编》,1914年刻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吴大根编《长元吴丰备义仓续编》,光绪二十五年刻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张伟仁主编《明清档案》,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6。

杨恒福辑《嘉定县仓案汇编》,光绪八年刻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中华书局,199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佛山市博物馆编《佛山市文物志》,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苏州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中国地方志丛刊(安徽省)》,第1期,第85~96种,成文出版社,1985。

《中国地方志丛刊(安徽省)》,第2期,第223~249种,成文出版社,1985。

《中国地方志丛刊(安徽省)》,第3期,第607~734种,成文出版社,1985。

《中国地方志丛刊(江苏省)》,第1期,第1~46种,成文出版社,1985。

《中国地方志丛刊(江苏省)》,第2期,第128~177种,成文出版社,1985。

《中国地方志丛刊(江苏省)》,第3期,第393~473种,成文出版社,1985。

《中国地方志丛刊(浙江省)》,第1期,第47~84种,成文出版社,1985。

《中国地方志丛刊(浙江省)》,第2期,第178~222种,成文出版社,1985。

《中国地方志丛刊(浙江省)》,第3期,第474~606种,成文出版社,1985。

《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省)》,共63辑,85种,上海书店,1993。

《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省)》,共68辑,108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省)》,共10辑,23种,上海书店,1991。

《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省)》,共68辑,122种,上海书店,1993。

《中国地方志集成 中国乡镇志》,共30辑,上海书店,1992。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二十五年刻本,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1985。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四库全书本。

《钦定授时通考》,四库全书本。

《清朝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1937。

《清朝续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1937。

《清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

陈宏谋:《培远堂偶存稿》,1931年重刻本。

陈忠倚等:《皇朝经世文三编》,文海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丁日昌:《抚吴公牍》,光绪三年刻本。

方观承:《方恪敏公奏议》,咸丰元年刻本。

冯桂芬:《显志堂稿》,光绪二年刻本。

葛士濬:《皇朝经世文续编》,文海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国民政府广西省政府编《第一届合作讲习会农仓常识》,民国时期印本。

贺长龄等:《皇朝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92年影印本。

何良栋等:《皇朝经世文四编》,文海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蒋良骐:《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

林则徐:《林则徐全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庐山暑期训练团编印《中国仓储问题》,1937,上海市图书馆藏。

马端临:《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1937。

内政部统计处编印《仓储统计》,1938。

潘遵祁:《西圃集》,光绪十二年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潘遵祁:《西圃续集》,光绪十二年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潘遵祁纂修《大阜潘氏支谱》,民国年间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祁彪佳:《救荒全书》,远山堂稿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饶玉成等:《皇朝经世文续编》,文海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盛康等:《皇朝经世文续编》,文海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苏属地方自治筹办处编《江苏自治公报》,宣统二年刻本。

陶澍:《陶云汀先生奏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98册。

陶澍:《陶文毅公全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02册。

王先谦:《东华录》,光绪十年上海广百宋斋校印本。

王兆新:《农仓金融之季节变动与储押物》,江苏省农民银行农村经济调查室,1937。

吴大根:《澹人自怡草》,1944年黄纸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杨国宪编《合作社经管积谷手册》,国民政府云南省合作事业管理处,1947。

曾省、李隆术编《仓库害虫及其防治》,正中书局,1944。

中国农民银行总管理处编《中国农民银行办理农业仓库手册》,1948。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84。

柏华:《明清州县官群体》,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陈春声:《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的米价分析》,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1937年初版,三联书店1961年重版。

冯柳堂:《中国历代民食政策史》,商务印书馆,1934。

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编《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伍跃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

高王凌:《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靳祖训:《中国古代粮食贮藏的设施与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康沛竹:《灾荒与晚清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李超民:《常平仓:美国制度中的中国思想》,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李文海:《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1919~1949)》,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李文海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李文海、夏明方主编《中国荒政全书》第1辑,北京古籍出版社,2003。

李文海、夏明方主编《中国荒政全书》第2辑,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

李文海、夏明方主编《天有凶年: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三联书店,2007。

李文海、周源:《灾荒与饥馑:1840~1919》,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李文治、江太新:《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李向军:《清代荒政研究》,农业出版社,1995。

李晓:《宋朝购买制度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郎擎霄:《中国民食史》,商务印书馆,1929。

马敏、朱英:《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巴蜀书社,1993。

孟昭华编著《中国灾荒史记》,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施金和等编著《江苏农业气象气候灾害历史纪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王子英等注释《中国历代食货志汇编简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魏丕信:《十八世纪的中国官僚制度与荒政》,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魏秀梅:《陶澍在江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

闻亦博:《中国粮政史》,正中书局,1942。

巫宝山主编《中国经济思想史资料选集》(先秦部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5。

吴志华:《中国粮食物流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

小田:《江南场景:社会史的跨学科对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徐茂明:《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年)》,商务印书馆,2004。

徐渊若:《农业仓库论》,商务印书馆,1935。

于佑虞:《中国仓储制度考》,正中书局,1948。

余扶危、贺官保编《隋唐东都含嘉仓》,文物出版社,1982。

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张弓:《唐代仓廪制度初探》,中华书局,1985。

张文:《宋朝社会救济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周琼:《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朱浒:《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晚清义赈与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星斌夫『中国社会福祉政策史の研究―清代の賑済倉を中心に』国書刊行会、1985。

星斌夫『中国の社会福祉の歴史』山川出版社、1988。

Helen Dunstan,State or Merchant:Political Economy and Political Process in 1740s China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06).

Kung-Chuan Hsiao,Rural China:Imperial Control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60).

Pierre-étienne Will and R.Bin Wong,Nourish the People:the State Civilian Granary System in China,1650-1850 (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1991).

艾冲:《隋唐永丰仓考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白丽萍:《清代两湖平原的社仓与农村社会》,《武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白丽萍:《论清代社仓制度的演变》,《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白丽萍:《清代长江中游地区义仓的设置、运营及其与社仓的关系》,《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4期

白丽萍:《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宗族、乡绅与社仓》,《求索》2011年第2期。

白丽萍:《康熙帝与社仓建设:以直隶为中心的考察》,《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杜建录:《西夏仓库制度研究》,《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2期。

蔡华:《北宋义仓制度述论》,《甘肃理论学刊》1993年第5期。

蔡万进:《云梦秦简中所见秦的粮仓管理制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9年第12期。

沧清:《略谈隋唐时期的官仓制度》,《考古》1984年第4期。

曹铁圈:《隋唐时期洛阳及其周围地区仓储初探》,《中州学刊》1996年第5期。

常建华:《中国古代人日、天穿、填仓诸节新说》,《民俗研究》1999年第2期。

陈春声:《清代广东常平仓谷来源考》,《广东史志》1988年第3期。

陈春声:《论清代广东的常平仓》,《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3期。

陈春声:《清代广东社仓的组织与功能》,《学术研究》1990年第1期。

陈春声:《论清末广东义仓的兴起——清代广东粮食仓储研究之三》,《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

陈峰:《简论清代仓场官吏的舞弊活动及其危害》,《西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陈关龙:《论明代的备荒仓储制度》,《求索》1991年第5期。

陈桦:《雍正帝与社仓》,《清史研究通讯》1986年第4期。

陈明光:《唐朝的两税三分制与常平义仓制度》,《中国农史》1988年第4期。

陈明光:《隋唐义仓制度研究》,《上海保险》1992年第6期。

陈日光:《历史上的通州粮食市场及管理》,《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6年第8期。

陈日光:《历史上的通州粮食市场》,《北京工商》1996年第4期。

陈日光:《古代的通州粮仓》,《中国流通经济》1998年第2期。

陈守实:《我国历史上的义仓制度》,《解放日报》1961年7月7日。

崔赟:《明代的备荒仓储》,《北方论丛》2004年第5期。

邓海伦:《乾隆十三年再检讨——常平仓政策改革和国家利益权衡》,《清史研究》2007年第2期。

杜葆仁:《京师仓当与西汉的京师仓》,《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3期。

杜葆仁:《我国粮仓的起源和发展》,《农业考古》1984年第2期。

杜玲:《雍正时期社仓的设立:皇帝、官僚与民间》,《北方论丛》2006年第6期。

段自成:《明中后期社仓探析》,《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2期。

方孝廉:《洛阳附近的古代粮仓》,《中原文物》1984年第1期。

冯玉新:《清代河西仓廪制度初探》,《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冯佐哲:《元、明、清时期的京通粮仓》,《史苑》1982年第1期。

高惠冰:《清代前期的佛山义仓》,《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宫长为:《秦代的粮仓管理——读〈睡虎地秦墓竹简〉》,《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顾颖:《明代预备仓积粮问题初探》,《史学集刊》1993年第1期。

谷霁光:《隋唐社仓制度与国家财政》,《天津益世报史学》,第14期,1935年。

郭文佳:《常平仓与宋代灾荒救助》,《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哈恩忠:《雍正朝设立社仓史料(上、中、下)》,《历史档案》2004年第2、3、4期。

河南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洛阳隋唐含嘉仓的发掘》,《文物》1972年第3期。

洪璞:《试论明代苏州地方仓廪的社会调控功能》,《中国农史》1997年第4期。

侯寿昌:《清代仓储制度》,《平准学刊》第4辑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胡波:《试析清代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常平仓储粮规模的时代变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胡忆红:《晚清民间慈善组织湘潭县积谷局研究》,《求索》2011年第7期。

胡忆红:《晚清湘潭县的官绅关系与义仓建设》,《学海》2012年第6期。

呼林贵:《西汉京师粮仓储粮技术浅探》,《农业考古》1984年第2期。

呼林贵:《古代仓名考》,《农业考古》1985年第1期。

黄伯轩:《常平仓之起源及其性质》,《经济论衡》,第2卷第2期,1944年。

黄鸿山:《元代常平义仓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黄鸿山:《元代义仓设立的时间与积谷方法考辨》,《文化学刊》2007年第6期。

黄鸿山、王卫平:《清代社仓的兴废及其原因——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学海》2004年第1期。

江太新:《清代粮价变动及清政府的平抑粮价》,《平准学刊》第5辑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京洛:《洛阳隋唐含嘉仓粮食的加固处理》,《文物》1972年第3期。

康沛竹:《清代仓储制度的衰败与饥荒》,《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3期。

李超民:《中国古代常平仓思想:美国1930年代的一场争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李超民:《稳定农业生产,借鉴、建立现代常平仓制度》,《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3期。

李超民:《中国古代常平仓思想对美国新政农业立法的影响》,《复旦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李超民:《〈1938年农业调整法〉与常平仓:美国当代农业繁荣的保障》,《财经研究》2000年第12期。

李超民:《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以美国〈1933年农业调整法〉为例》,《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李孔怀:《秦代的粮仓管理制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李映发:《清代州县储粮》,《中国农史》1997年第1期。

梁方仲:《明代预备仓》,《益世报》1937年3月21日。

梁庚尧:《南宋的社仓》,载陈国栋、罗彤华主编《经济脉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梁启政:《高句丽粮食仓储考》,《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梁勇:《清代州县财政与仓政关系之演变——以四川为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4期。

林朴初:《仓的研究》,《新生命》,第3卷第9号,1930年。

林化:《清代仓储制度概述》,《清史研究通讯》1987年第3期。

刘秉仁:《隋唐时代的仓储与关中民食的调节》,《大公报·史地周刊》,第102期,1936年。

刘翠溶、费景汉:《清代仓储制度功能初探》,《经济论文期刊》第7卷,1979。

刘翠溶:《清代仓储制度稳定功能之检讨》,《经济论文期刊》第8卷,1980。

刘秋根:《唐宋常平仓的经营与青苗法的推行》,《河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吕小鲜编《嘉庆十四年通州粮仓吏胥舞弊案》,《历史档案》1990年第1期。

吕小鲜编选《道光朝北京粮仓吏役舞弊史料(上、下)》,《历史档案》1994年第2、3期。

陆离:《唐五代敦煌的司仓参军、仓曹与仓司——兼论唐五代敦煌地区的仓廪制度》,《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卢鹰:《秦仓政研究》,《人文杂志》1989年第2期。

马彪:《敖仓与楚汉战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马鸿瑞:《我国古代之仓储制度》,《贵州经济建设》,第2卷第3、4期,1947年。

马丽、方修琦:《清代常平仓粮食储额的空间格局》,《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第3期。

马幸子:《养民的地方实践——国家视角下的清代备荒仓储》,《清史研究》2015年第2期。

马秀娟等:《论直隶总督方观承与辖区义仓建设》,《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7期。

穆崟臣:《试论乾隆朝社仓的管理与运行制度》,《满族研究》2008年第4期。

倪根金:《明代广东社仓、义仓考》,《广东史志》2002年第2期。

倪玉平:《试论清朝的常平仓》,《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牛敬忠:《清代常平仓、社仓的社会功能》,《内蒙古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牛敬忠:《清代常平仓、社仓制度初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潘孝伟:《唐代义仓研究》,《中国农史》1984年第4期。

潘孝伟:《唐代义仓制度补议》,《中国农史》1998年第3期。

曲直生:《民国以来粮仓制度》,《中农月刊》,第5卷第2期,1944年。

全汉昇:《美洲白银与中国物价革命的关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集刊》第28本,1947。

全汉昇:《乾隆十三年的米贵问题》,《中国经济史论丛》,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1972。

全汉昇:《清雍正年间(1723~1735)的米价》,《中国经济史论丛》,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1972。

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与仓储》,《江汉论坛》2003年第2期。

任吉东:《沿袭与嫁接:近代乡村社仓组织与管理——以直隶省获鹿县为例》,《南方论丛》2008年第3期。

阮应祺:《高州县旧城“陈仓米”的初步调査》,《农业考古》1984年第1期。

邵鸿:《西汉仓制考》,《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

邵正坤:《论汉代国家的仓储管理制度》,《史学集刊》2003年第4期。

邵正坤:《汉代国有粮仓建置考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邵正坤:《汉代仓储职官考述》,《兰州学刊》2007年第4期。

沈文辅:《论古今中外之常平仓政策》,《东方杂志》,第41卷第6号,1945年。

施由民:《清代江西的仓储述论》,《农业考古》1998年第3期。

唐林生:《清代的常平仓制度》,《衡阳师专学报》1989年第3期。

王日根、陈瑶:《晚清湘潭民仓与地方政治的变迁——基于〈湘潭积谷局志〉的分析》,《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5期。

王树槐:《清末民初江苏省的灾害》,《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0期,1981。

王树槐:《清末民初江苏省的财政》,《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1期,1982。

王水乔:《清代云南的仓储制度》,《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王颋:《元代粮仓考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

王万盈:《北朝仓廪系统探研》,《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1期。

王卫平、黄鸿山:《清代慈善组织中的国家与社会——以苏州育婴堂、普济堂、广仁堂和丰备义仓为中心》,《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4期。

王文东:《宋朝青苗法与唐宋常平仓制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

王晓辉:《清代热河地区的宫仓》,《古今农业》2008年第4期。

王信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义仓建设》,《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王业键、黄莹玉:《清中叶东南沿海的粮食作物分布、粮食供需及粮价分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集刊》第70本,2000。

王永谦:《清代粮仓建造技术与管理制度》,《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2期,1989。

王永谦:《潞河漕运与京通仓储》,《平准学刊》第5辑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王璋:《乾隆朝山西义仓初探》,《历史档案》2012年第3期。

汪火根:《明代社仓的社会功能初探》,《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汪火根:《明代仓政与基层社会控制——以预备仓和社仓为例》,《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

韦占彬:《明代边军仓储管理论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吴宝晓:《光绪初年直隶兴办义仓活动》,《历史档案》2009年第2期。

吴定安:《朱子社仓之法及其影响》,《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12期。

吴洪琳:《论清代陕西社仓的区域性特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1期。

吴洪琳:《清代陕西社仓的经营管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吴滔:《建国以来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综述》,《中国农史》1992年第4期。

吴滔:《明代苏松地区仓储制度初探》,《中国农史》1996年第3期。

吴滔:《论清前期苏松地区的仓储制度》,《中国农史》1997年第2期。

吴滔:《明清苏松仓储的经济、社会职能探析》,《古今农业》1998年第3期。

吴滔:《宗族与义仓:清代宜兴荆溪社区赈济实态》,《清史研究》2001年第2期。

吴媛媛:《清代徽州仓储体系研究》,《农业考古》2012年第3期。

吴云瑞:《宋代农荒豫防策——仓制(上、下)》,《中央日报》1946、1947年。

吴忠起:《秦汉仓储思想综述》,《物流技术》1994年第2期。

吴忠起:《魏晋南北朝仓储思想综述》,《物流技术》1994年第4期。

吴忠起:《隋唐仓储思想综述》,《物流技术》1994年第6期。

吴忠起:《宋元仓储思想综述》,《物流技术》1995年第1期。

吴忠起:《明清仓储思想综述》,《物流技术》1995年第5期。

冼剑民:《清代佛山义仓》,《中国农史》1992年第2期。

萧高洪:《仓印与古代粮仓的管理》,《农业考古》1992年第1期。

许秀文:《论宋代义仓》,《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

许秀文:《浅议南宋社仓制度》,《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

徐建青:《从仓储看中国封建社会的积累及其对社会再生产的作用》,《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3期。

徐益棠:《唐代之仓储制度及其它》,《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8卷,1948年。

薛瑞泽:《先秦至北朝河洛地区的漕运与仓储》,《洛阳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薛正昌:《敖仓与楚汉战争》,《固原师专学报》1985年第1期。

杨亚非:《论明代苏松地区的“济农仓”》,《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一良:《隋唐时代之义仓》,《食货》,第2卷6期,1935年。

杨鹏程:《古代湖南仓储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杨政等:《丰图义仓调查记》,《考古与文物》1995年第6期。

姚建平:《清代两湖地区社仓的管理及其与常平仓的关系》,《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4期。

于德源:《清代的京、通二仓》,《中国农史》1996年第1期。

于登斌:《历代常平仓制之研究》,《中农月刊》,第5卷第2期,1944年。

于光度:《北京的官仓》,《北京文物与考古》,1983。

于树德:《我国古代之农荒预防策——常平仓、义仓和社仓》,《东方杂志》,第18卷第14号,1921年。

余扶危、叶万松:《我国古代地下储粮之研究(上、下)》,《农业考古》1982年第2、3期。

章权才:《义仓是公共性实物积累吗》,《学术月刊》1965年第11期。

张大鹏:《朱子社仓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保障功能》,《中国农史》1990年第3期。

张惠珠:《清代常平仓发展初探》,《国史馆馆刊》复刊第20期,1996。

张惠珠:《清代四川常平仓的兴衰》,《国史馆馆刊》复刊第25期,1998。

张锴生:《汉代粮仓初探》,《中原文物》1986年第1期。

张鸣:《官仓和民仓》,《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年第14期。

张全明:《社仓制与青苗法比较刍议》,《史学月刊》1994年第1期。

张品端:《朱子社仓法的社会保障功能》,《福建论坛》1995年第6期。

张维慎:《阎敬铭与丰图义仓》,《文博》1998年第3期。

张文会:《从谷价粮荒问题谈到历史上的均输平粜政策及三仓制度》,《新东方》,第1期,1940年。

张先昌:《义仓设置时间考辨》,《史学月刊》1992年第4期。

张岩:《试论清代的常平仓制度》,《清史研究》1993年第4期。

张岩:《论清代常平仓与相关类仓之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4期。

张颖华:《论清代前期湖南的仓储制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张玉兴:《试论隋唐义仓在救荒中的弊端》,《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4期。

赵思渊:《道光朝苏州荒政之演变:丰备义仓的成立及其与赋税问题的关系》,《清史研究》2013年第2期。

赵文润:《唐代义仓的赋税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赵新安:《雍正朝的社仓建设》,《史学集刊》1999年第3期。

禚振西、杜葆仁:《论秦汉时期的仓》,《考古文物》1982年第6期。

郑利民:《湖南仓储制及其在赈灾中的作用和弊端》,《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郑自军:《民国前期湖南减灾防灾研究》,《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衷海燕:《清代江西的家族、乡绅与义仓——新城县广仁庄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

钟永宁:《清前期湖南的常平仓与湘米输出》,《求索》1990年第1期。

钟永宁:《明代预备仓述论》,《学术研究》1993年第1期。

钟永宁:《明代江南济农仓初探——明代仓储制度研究之二》,《学术研究》1995年第2期。

周方高:《唐宋义仓制度比较研究》,《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第5期。

朱春阳:《元代义仓初探》,《东南文化》2007年第5期。

朱浒:《二十世纪清代灾荒史研究述评》,《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

朱浒:《清代备荒仓储的政策演变与结构转换》,《史学月刊》2014年第4期。

朱睿根:《隋唐时期的义仓及其演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第2期。

邹逸麟:《从含嘉仓的发掘谈隋唐时期的漕运和粮仓》,《文物》1974年第2期。

船越泰次「唐代後期の常平倉」『星博士退官記念中國史論文集』、1978。

村松祐次「清代の義倉」『一橋大學研究年報.人文科学研究』11、1969。

家室茂雄「清代社仓制度研究序说」『明代史研究』17、1989。

欠端実「隋代の義倉にっひて」『東方學』52、1976。

喬炳南「北宋時代の義倉制度」『帝塚山大學論集』12、1976。

喬炳南「南宋時代の義倉制と社倉制」『帝塚山大學論集』13、1976。

森正夫「十五世纪江南デルタの济农仓をめぐる资料について」『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硏究論集·史学』、1994。

山名弘史「清末江蘇省の義倉——蘇州の豊備義倉の場合」『東洋学報』58(1·2)、1976。

寺地遵「義役·社倉·乡约」『広島東洋史学報』1、1996。

松田吉郎「清代後期広東広州府の倉庫と善堂」『東洋学報』69(1·2)、1988。

伍躍「倉库をめぐる差役について」『東アジア研究』2、1996。(查无此文)

小山商弘「唐代の經濟的保障——義倉·常平·和糴をめぐって」『福岡大學研究所報』18、1973。

营原功、佐藤俊一「乾隆初期の顺天府の义仓にっひて」『星博士退官紀念中國史論文集』、1978。

齋藤実郎「前漢の常平倉きめぐろ諸問題」『鎌田先生還暦記念歴史学論叢』、1969。

築山治三郎「隋唐の社會政策——義倉·常平倉き中心として」『京都產業大學論集』3、1974。

Carol Hua Shiue,“Grain Trade and Stora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60,no.2,2000.

Carol H.Shiue,“Transport Costs and the Geography of Arbitrage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2,no.5,2002.

Derk Bodde,“Henry A.Wallace and the Ever-Normal Granary,” The Far Eastern Quarterly,vol.5,no.4,1946.

Lillian M.Li,“Introduction:Food,Famine,and the Chinese State,”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41,no.4,1982.

Lillian M.Li,“Life and Death in a Chinese Famine:Infanticide as a Demographic Consequence of the 1935 Yellow River Flood,”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vol.33,no.3,1991.

Lillian M.Li,“Guarding Beijing's Food Security in the Qing Dynasty:State,Market,and Police,”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58,no.4,1999.

Lillian M.Li,“Integration and Disintegration in North China's Grain Markets,1738-1911,”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60,no.3,2000.

James Lee,“Food Supply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Southwest China,1250-1850,”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41,no.4,1982.

Joseph S.Davis,“The Economics of the Ever-Normal Granary,” 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vol.20,no.1,1938.

Paul R.Greenough,“Comments from a South Asian Perspective:Food,Famine,and the Chinese State,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41,no.4,1982.

Peter C.Perdue,“Official Goals and Local Interests:Water Control in the Dongting Lake Regio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Periods,”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41,no.4,1982.

R.Bin Wong,“Food Riot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41,no.4,1982.

R.Bin Wong and Peter C.Perdue,“Bureaucratie et famine en Chine au 18 siecle by Pierre-Etienne Will,”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43,no.1,1983.

白丽萍:《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仓与乡村社会》,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7。

邓玉娜:《“禁曲六疏”的启示:论清代河南粮食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6。

段伟:《秦汉社会防灾减灾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5。

黄鸿山:《长元吴丰备义仓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04。

李汾阳:《清代仓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文化大学,2001。

李国林:《民国时期上海慈善组织研究(1912~1937)》,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4。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

李军:《灾害危机与唐代政治》,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4。

李岚:《中国近代救荒思想研究——以〈申报〉为中心》,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4。

李亚光:《周代荒政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4。

刘仰东:《灾荒与中国社会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1995。

罗守全:《中国粮食流通政策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聂荣:《农业风险及其规避机制的研究》,博士后出站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苏新留:《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3。

孙语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06。

汪汉忠:《灾害、社会与现代化:以苏北民国时期为中心的考察》,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04。

王亚利:《魏晋南北朝灾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4。

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吴媛媛:《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7。

吴滔:《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3。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4。

张小丹:《以义仓为代表的建宁府仓储研究(1835~1938)》,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