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7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0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2013)图书

ANALYSIS AND FORECAST ON CHINA'S RURAL ECONOMY (2012-2013)

SSAPID:101-0239-1711-76
ISBN:978-7-5097-4454-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共同撰写的系列研究报告,自1992年以来每年出版一卷,本年度为第21本。本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2012年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对2013年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及主要指标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二是围绕某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多维、深入与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相关信息

丛书名:农村绿皮书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编 辑: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4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Abstract

 中国皮书网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摘要

 本书作者

 G.1 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一 主要农产品生产

   (一)粮食

    1.三大粮食作物增产情况

    2.粮食种植面积与单产水平情况

    3.不同地区粮食增产情况

    4.不同季节粮食增产情况

    5.粮食增产的政策因素

   (二)油料、棉花、糖料

   (三)畜产品

   (四)水产品

   (五)农业气象灾害

  二 农产品进出口

  三 农产品生产价格与食品消费价格

   (一)农产品生产价格

   (二)食品消费价格

   (三)农产品生产价格与食品消费价格波动比较

   (四)农产品生产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四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五 农民收入

  六 农业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G.2 2013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展望与预测*

  一 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整体展望

   1.国际经济形势与农产品进出口

   2.国内宏观经济与农产品供求形势和农民增收

   3.国家农业政策与农业经济运行

  二 农业农村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1.主要农作物产量

   2.主要畜禽产品产量

   3.农产品生产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

   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5.农民收入

   6.第一产业增加值

  三 农村保供增收的主要对策思路

   1.进一步改善农产品供求关系

   2.加大鲜活农产品产销组织创新

   3.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

   4.进一步缩小农民收入差距

 G.3 农业、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

  一 农村产业对国内生产的贡献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城乡分解(生产法)

   (二)经济增长的来源(生产法)

  二 农村投资与消费及其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农村投资

   (二)农村消费

   (三)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分解及其增长来源

  三 城乡居民的生活差距

  四 农业农村发展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变

 G.4 农业投入与产出

  一 农业投入及其特点

   (一)政策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1.中央财政“三农”投入持续快速增加

    2.国家继续实施农业“四项补贴”政策

    3.国家继续实施产粮(油)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

    4.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

    5.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6.农村金融服务改善

   (二)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大

    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2.培养农业现代化人才

    3.培育新型农民,提高科技素质

   (三)生产条件有所改善

    1.测土配方项目加快推进

    2.农业灌溉条件继续改善

    3.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四)农村和农业就业人员继续减少

   (五)种植业播种面积有增有减

   (六)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

   (七)主要作物生产投入费用增长

    1.粮食

    2.小麦

    3.早稻

    4.晚籼稻

    5.粳稻

    6.玉米

    7.大豆

  二 农业产出及其特点

   (一)农业产值继续稳定增长

   (二)粮食连续9年增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1.产量增长情况

    2.产量增长特点

    3.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4.粮食劳动生产率提高

   (三)棉花、油料、糖料等重要经济作物继续实现同时增产

   (四)畜牧业平稳发展

   (五)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

    1.农业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4.8%

    2.林业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1.2%

    3.饲养动物及其产品生产者价格下跌0.3%

    4.渔业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6.2%

 G.5 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一 粮食生产“9连增”的阶段特点

   (一)1999~2003年:粮食产量大幅度减产

   (二)2004~2007年:粮食生产恢复性持续增产

   (三)2008~2012年:粮食生产连创纪录的持续增产

  二 粮食生产“9连增”的区域特点

   (一)全国只有5省(区)实现“9连增”,6省(区)的粮食产量下降

   (二)粮食主产区增产作用明显,非主产区产量增长缓慢

  三 不同粮食作物的增产特点

   (一)稻谷、小麦为恢复性增产

   (二)玉米产量大幅度增加

   (三)其他粮食作物出现减产

  四 粮食连年增产是物质要素投入大幅增加的结果

   (一)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

   (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较大幅度增加

    1.粮食播种面积稳步增加,高产作物比重上升

    2.农业生产物质投入较大幅度增加

   (三)多种因素合力促进粮食增产

  五 我国粮食生产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六 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建议

 G.6 农产品市场供求与价格

  一 概述

  二 农产品市场供求的基本形势

   (一)经济增长带来的农产品消费总量扩张与消费结构提升

   (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食物及农产品消费的增长

   (三)市场与政策共同引领的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率的提升

  三 当前农产品市场的主要问题

   (一)小麦对玉米的替代

   (二)政策对市场的干预

  四 农产品市场预测

   (一)宏观经济的情景设定

   (二)预测结果

   (三)简要小结

  五 2013年展望与政策建议

 G.7 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及其特点

  一 农产品进出口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一)农产品进出口基本情况

   (二)农产品进出口主要特点

    1.农产品贸易额继续增长并创新高

    2.农产品贸易逆差值大幅扩大

    3.粮食进口量大幅度增长

    4.贸易价格与数量指数变化不一致

    5.农产品出口增长乏力

  二 影响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全球经济弱势复苏影响世界贸易增长

    1.世界经济呈现弱势和不稳定复苏

    2.世界经济不景气制约了贸易增长

   (二)多种原因导致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扩大

    1.经济发展凸显国内农业资源不足

    2.国际价格较低有利于农产品进口

    3.发达国家加强贸易主义保护措施

    4.农产品供给增长仍慢于需求增长

    5.国内农产品消费增长速度过快

   (三)国家政策出台多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

  三 重要农产品贸易的变化

   (一)主要粮食品种仍然保持较高自给率

   (二)棉花、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较大

   (三)蔬菜、水果出口贸易保持较高水平

   (四)多种因素制约农业竞争力

    1.人均土地和水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农业仍以小规模经营为主

  四 政策评价和形势展望

   (一)政策评价

    1.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2.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二)形势展望

 G.8 农村居民收入与生活*

  一 农村居民收入

   (一)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7%

    1.工资性收入增长16.3%

    2.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9.7%

    3.财产性收入增长9.0%

    4.转移性收入增长21.9%

    5.纯收入构成有所变化

    6.现金纯收入比重提升

   (二)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1.基尼系数有所缩小

    2.低收入户收入增长最快

    3.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较快

  二 农村居民消费

   (一)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0.4%

    1.恩格尔系数首次降至40%以下

    2.衣着、居住和医疗保健支出较快增长

    3.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支出增速加快

    4.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增速大幅回落

    5.消费支出结构与上年基本相同

   (二)生活质量继续改善情况

    1.营养性食品消费稳定增加

    2.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

    3.新型耐用消费品需求较旺

   (三)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情况

    1.现金消费支出比重提高

    2.低收入组农户消费支出增幅较高

    3.西部地区省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较快

 G.9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一 各区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结构变化

   1.各区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普遍增长,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增速均高于上年,东北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

   2.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继续上升,东部和中部地区所占比重下降

   3.西部地区农业增速快,中部地区牧业增长迅速

   4.受价格因素影响,农业产值占各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均有所上升,牧业产值比重下降

  二 各区域农业生产与结构变化

   1.各地区粮食产量普遍增长,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增速高

   2.西部和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比重提高,东部和中部地区所占比重下降

   3.新疆西北棉区棉花增产,黄淮海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减产*

   4.四大地区油料全面增产,中部地区增加最多,东北地区增长最快

  三 各区域畜牧业生产与结构变化

   1.各地区畜牧业生产呈稳定发展态势,猪牛羊禽肉产量比上年增速明显提高,中部地区增速最高

   2.各地区猪牛羊禽肉产量全面增加,猪肉和禽肉增长的带动力量大

   3.禽肉产量占各地区猪牛羊禽肉产量的比重继续上升,猪肉比重有升有降,牛羊肉产量占猪牛羊禽肉产量的比重全面下降

  四 各区域农民收入与结构变化

   1.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增长,但增速均低于上年

   2.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特点

   3.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东部地区的绝对差距继续扩大,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五 各区域农村居民消费与结构变化

   1.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普遍增长,但增速均明显低于上年

   2.各地区农户食品、家庭设备及用品、居住消费支出比重普遍下降,衣着、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比例普遍提高

   3.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绝对差距继续扩大,中部、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相对差距缩小,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相对差距扩大

 G.10 农村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 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一)生态资源状况

    1.耕地资源状况

    2.森林资源状况

    3.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4.草原资源状况

    5.土地荒漠化状况

    6.农业用水量状况

   (二)农村环境状况

    1.化肥施用量继续增加

    2.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严重

  二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进展

   (一)耕地资源管理政策进展

    1.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管理并重

    2.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3.节水增粮行动

   (二)林业生态建设进展

    1.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继续实施

    2.积极试点提高森林质量的管理机制

    3.集体林的家庭承包经营权基本落实

   (三)草原生态保护建设

    1.草原生态加快恢复

    2.草原管理制度和法律逐步完善

    3.退牧还草取得成效

   (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成效

   (五)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

   (七)农业污染防治

    1.明确提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目标

    2.农药质量安全不容乐观

    3.饲料质量管理加强

   (八)深入推进生态示范创建

  三 农村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展望

   (一)以提高生态系统质量为核心的生态资源管理

   (二)从国家环境安全的高度重视农业环境污染

   (三)生态创建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

 G.11 农垦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2012年农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

    1.农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第二产业比重逐步提高

    2.职工收入稳定增长,垦区民生持续改善

    3.农垦企业利润略有下降

    4.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二)农业生产

    1.粮食生产实现“9连增”

    2.棉花、油料、糖类等主要作物全面增产

    3.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

    4.热作行业健康发展,天然橡胶产量再创新高

   (三)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1.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2.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壮大,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日益增强

    3.第三产业较快发展

    4.对外贸易与农垦“走出去”稳步推进

   (四)改革与民生

    1.农业经济体制创新迈出新步伐

    2.办社会职能改革实现新突破

    3.垦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4.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政策实现广覆盖

    5.农垦扶贫开发扎实推进

  二 农垦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农垦现代农业建设优势

    1.农业基础设施和产出能力持续增强

    2.科技研发推广能力和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3.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优势在垦区进一步得到体现

   (二)农垦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农垦的影响越加深远

    2.农垦自身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尖锐

    3.示范带动作用面临新的挑战

   (三)农垦经济发展的机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部署为农垦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2.农垦现代农业建设面临新的机遇

  三 2013年农垦经济发展展望

 G.12 中国生态建设进展的评价

  一 中国生态建设提出的背景

   (一)生态压力加大

    1.森林生态系统

    2.草原生态系统

    3.荒漠生态系统

    4.湿地生态系统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三)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

  二 中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进展

   (一)生态保护理念不断完善:以自然保护为例

    1.尚未发现的物种的保护

    2.典型生态系统保护

    3.生物多样性保护

   (二)生态系统利用方式不断改进:以湿地为例

   (三)生态建设范围不断拓展:以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为例

    1.造林的进展

    2.公益林建设的进展

   (四)生态建设项目不断增大:以荒漠生态系统建设为例

   (五)生态建设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以草地生态系统建设为例

    1.草畜平衡制度

    2.退牧还草制度

    3.生态移民制度

    4.生态补偿制度

  三 中国生态建设的展望

   (一)生态建设的意义

   (二)生态建设的策略

   (三)生态建设的任务

 G.13 森林生态建设的进展与展望

  一 森林生态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一)森林生态建设的背景

   (二)森林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 森林生态建设的发展阶段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以森林利用为中心

   (二)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以森林利用为主、兼顾生态建设

   (三)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林业生态建设为主,兼顾森林利用

  三 森林生态建设工程、政策与制度变革

   (一)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进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退耕还林工程

    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4.“三北”地区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

   (二)森林生态建设的政策与制度变革

  四 森林生态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一)森林生态建设的效果

    1.森林资源数量增加、质量提高

    2.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二)森林生态建设的经验

  五 新时期森林生态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一)森林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1.森林生态建设投入不足,资金使用也不尽合理

    2.森林生态建设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强

    3.现有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较低且是静态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范围较窄

   (二)森林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全面实施总体战略布局,开展分区造林

    2.继续加大重点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力度

    3.构建国民经济绿色核算体系

    4.促进市场经济在森林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5.多渠道增加森林生态建设投入

    6.合理使用林权,推进区域林业改革

    7.优化林分结构,改进森林经营模式

    8.完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

 G.14 草原生态建设的进展与展望

  一 草原生态建设提出的背景

   (一)草原资源状况

   (二)草原利用和生态状况面临的问题

    1.草原退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比例趋于增加

    2.草原超载过牧开始趋于下降

   (三)草原功能定位的调整

  二 草原生态建设的思路、政策和工程的进展

   (一)草原牧区发展思路的调整

    1.从重视牲畜生产转向重视草原保护

    2.从注重草原的经济功能转向重视生态功能

   (二)草原建设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1.落实草原承包制

    2.实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

    3.推行禁牧休牧以及舍饲圈养

    4.实施退耕还草

    5.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6.推广草原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草畜平衡点

   (三)草原保护建设项目的进展

    1.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

    2.草原围栏项目

    3.退牧还草工程

    4.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5.游牧民定居工程

    6.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

  三 草原生态建设的成效及评价

   1.草原生态工程项目成效显著,项目区内生态状况趋于好转

   2.草原生产力开始增长

   3.草原利用状况有所改善

   4.草原围栏建设规模扩大

   5.草原家庭承包制进一步落实,禁牧休牧制度广泛推行

   6.草原退化治理力度加强

  四 草原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制度

   2.进一步做好基本草原划定和草原功能区划

   3.进一步增加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

   4.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5.进一步提高草原政策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6.进一步增加牧民对草原政策的参与性

 G.15 湿地生态建设的进展与展望

  一 湿地生态建设的背景

   (一)湿地保护与恢复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二)湿地保护与恢复是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

   (三)湿地保护与恢复已经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湿地生态系统持续退化,加强湿地生态建设具有紧迫性

  二 湿地生态建设的进展

   (一)以野生动物尤其是水禽为主的零星湿地保护:1992年以前

   (二)湿地生态建设的起步和发展:1992年以后

    1.湿地履约相关机构设立和湿地保护与国际接轨的起步:1992~1999年

    2.湿地保护与管理体系的初步形成和国际合作的深入开展:2000~2005年

    3.以工程和项目带动湿地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2006~至今

  三 湿地生态建设的成就

   (一)湿地生态建设的主要成就

    1.建立了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推进了湿地保护立法,健全了湿地保护制度

    2.形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和多种湿地恢复与合理利用模式

    3.提高了湿地管理的科技支撑水平

    4.履约机制不断完善,国际合作顺利开展

    5.持续开展的社会宣教活动,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

   (二)湿地生态建设的效果

    1.湿地保护和恢复的面积增加

    2.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的速度减缓

    3.局部湿地生态功能增强

    4.湿地可持续利用的经济效益可观

   (三)湿地生态建设的经验

    1.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2.生态保护优先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

    3.规划、区划与工程项目带动相结合

    4.大力开展国际合作

  四 湿地生态建设的展望

   (一)目标

   (二)挑战

    1.从外部看,我国湿地保护和恢复面临的挑战

    2.从湿地生态建设本身看,我国湿地保护面临的挑战

   (三)对策

 G.16 荒漠生态建设的进展与展望

  一 荒漠、荒漠生态系统及其在我国生态安全中的地位

   (一)荒漠

   (二)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三)我国荒漠的形成及分布

   (四)荒漠在我国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 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及荒漠生态建设提出的背景

   (一)我国荒漠生态环境的演变

   (二)荒漠生态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

  三 荒漠生态建设发展的阶段

   (一)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中期的荒漠生态建设

   (二)70年代末~20世纪末的荒漠生态建设

   (三)21世纪的荒漠生态建设

  四 荒漠生态建设的行动、项目与成就

   (一)荒漠生态建设的行动

    1.与荒漠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2.荒漠区自然保护区建设

   (二)荒漠生态建设的工程和项目

    1.荒漠化监测项目

    2.“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

    3.天然林保护工程

    4.公益林保护工程

    5.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6.西部地区退牧还草工程

    7.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8.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9.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

   (三)荒漠生态建设的成就

    1.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不合理人为活动得到约束,荒漠生态建设初步走上了依法防治的轨道

    2.荒漠生态持续退化的局面从世纪之交起得到初步遏制,荒漠生态环境出现整体好转的趋势

  五 生态文明理念下荒漠生态建设的挑战与展望

   (一)荒漠生态建设的形势仍不容乐观

   (二)影响未来荒漠生态环境趋势的主要因素

   (三)有利于荒漠生态建设的因素

    1.有利于荒漠生态建设的政策保障因素

    2.有利于荒漠生态建设的经济支持因素

    3.有利于荒漠生态建设的气候因素

   (四)荒漠生态建设前景展望

 G.17 耕地生态建设的进展与展望

  一 耕地生态建设的提出

   (一)提高耕地粮食产出水平

   (二)增加和稳定耕地数量

   (三)改善耕地质量

   (四)防治耕地退化

  二 耕地生态建设发展的阶段

   (一)开荒增肥提高农业产量

    1.垦荒种地

    2.“大跃进”期间的农田基本建设

    3.“农业学大寨”期间的农田基本建设

   (二)农业结构调整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三)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三 耕地生态建设的行动和成效

   (一)行动

    1.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制度建设

    2.耕地数量管理的政策和做法

    3.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

    5.盐碱土改造

    6.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成效

    1.耕地生产力趋于提高

    2.耕地数量趋于稳定

    3.耕地质量趋于改善

  四 生态文明理念下耕地生态建设的挑战与展望

   (一)挑战

    1.耕地的农业利用和非农占用之间的冲突

    2.耕地生态功能和价值的实现

    3.耕地土壤环境问题

   (二)展望

 法律声明

 前言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共同撰写的系列研究报告,自1992年以来每年出版一卷,本年度为第21本。本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当年(2012年)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对下一年(2013年)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及主要指标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二是围绕某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多维、深入与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简 介:本书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治理取得的成效,明确了当前生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机遇;从生态保护修复、林业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河道生态治理等方面客观分析了各系统的治理历程,深入探讨了当前各系统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体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沙漠生态治理技术及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价;阐述了黄河流域、京津...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简 介:本书围绕《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中陆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总目标和具体指标,从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土地荒漠化、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5个维度,利用我国各省份和世界国别数据,定量刻画出近几十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特征,并进行国别对比分析。进而,评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中采取的可持续管理政策和举措,以期为...

作者: 孙若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