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2

村庄整治效果和影响的实证研究图书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Impact of Village Renovation

SSAPID:101-0225-3285-58
ISBN:978-7-5097-7169-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探讨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开展村庄整治需要哪些条件;二是村庄整治已经产生了哪些积极效果和问题;三是村庄整治对未来农村发展、农村治理、农民生计保障等方面有哪些影响。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崔红志
编 辑:张丽丽;王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研究参与者的贡献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问题

   三 调研地点和调研方法

    (一)调研地点

    (二)调研方法

   四 主要发现

    (一)在较短时间内,已经形成一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和积极示范效应的新型农村社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二)对村庄整治破解“三化”协调发展中土地矛盾的空间不宜高估

    (三)农民参与具有工具性作用

    (四)村庄整治产生了诸多积极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五)村庄整治对农村发展具有持久影响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一 村庄整治的必要性

   二 村庄整治的基础条件

    (一)农民主观意愿是开展集中居住的基础条件

    (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开展村庄整治的约束条件

    (三)政策、法律制度是开展集中居住的政治条件

   三 村庄整治的效果

    (一)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四 推动村庄整治的机制设计

    (一)资金筹集机制

    (二)农民权益保护机制

    (三)决策参与机制

    (四)收益分享机制

   五 简要的结论与展望

  第三章 村庄整治的背景、理论依据和意义

   一 社区发展理论及国际经验

    (一)社区定义与主要特征

     1.社区定义

     2.社区的主要特征

    (二)社区发展理论

    (三)社区建设与治理的国际经验

     1.社区实行自治

     2.政府给予社区发展一定支持

     3.社区自治和发展依法得到保障

   二 村庄整治的背景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明显缩小

    (二)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三)工农关系不协调现象依然突出

    (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差距十分明显

   三 村庄整治的理论依据

    (一)新型农村社区是产业、人口和社会服务功能聚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二)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多层次实现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三)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村人口多层次流动和聚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四 村庄整治的作用和意义

    (一)村庄整治的作用

     1.促进生产要素城乡一体化配置

     2.推动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

     3.优化城镇体系与发展结构

     4.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与环境

     5.实现农村居民身份与就业岗位的转变

     6.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福利水平

    (二)村庄整治的意义

     1.丰富“三化”协调发展理论

     2.创新“三化协调”发展模式

     3.提供“三化协调”发展经验

     4.找到“三化协调”发展改革突破口

  第四章 村庄整治的潜力

   一 村庄整治的相关概念

    (一)村庄

    (二)村庄整治

    (三)村庄整治潜力

   二 河南省村庄现状分析

    (一)用地现状分析

    (二)村庄用地特点分析

     1.村庄总体分布密集、部分地区分布相对分散

     2.村庄用地规模总体逐年下降

     3.村庄有较大整治潜力

   三 河南省村庄整治潜力预测

    (一)测算方法

    (二)整治潜力测算

     1.基于住建部规定的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的整治潜力测算

     2.基于河南省宅基地用地法规标准的理论整治潜力测算

     3.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三)测算结果分析

    (四)村庄整治潜力分级

    (五)村庄整治重点潜力区划定

  第五章 村庄整治的模式

   一 范围与选址

    (一)村庄整治的范围

    (二)新型社区的选址

   二 推动主体

    (一)政府主导

     1.编制村庄整治规划

     2.制订补偿方案

     3.促进农民承包地的流转

     4.政府得到建设用地结余指标

    (二)村集体主导

    (三)企业主导

   三 实施及完成情况

   四 建设方式和房屋类型

    (一)建设方式

    (二)房屋类型

   五 资金筹集与基础设施配套

    (一)政府财政投入

     1.财政专项资金

     2.整合部门资金

      (1)实行涉农资金市级统筹

      (2)整合范围实行全覆盖

      (3)依据规划进行资金整合

      (4)建立整合目标考核机制

     3.节余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费

    (二)社会资本投入

     1.企业或开发商投资

     2.村集体投入

     3.社会集资

     4.农民投入

   六 补偿及奖励政策

  第六章 村庄整治面临的挑战

   一 规划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一)规划目标偏高、进度偏快

    (二)规划缺乏严肃性和可持续性

    (三)规划的设计缺乏灵活性

    (四)农民在规划中的参与程度较低

   二 资金约束突出

    (一)专项资金整合困难

     1.资金的使用范围存在差异

     2.资金的使用期限不一致

     3.存在着违规风险

    (二)节余建设用地指标流转与现有法律、政策有抵触

    (三)农村金融改革滞后

   三 农民拆旧建新意愿存在着差异性

    (一)家庭经济状况

    (二)旧房价值

   四 农地确权尚未完成

  第七章 村庄整治过程中的现代农业建设问题

   一 引言

   二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村庄整治的战略意义

    (一)缓解争地矛盾,实现“四化同步”、“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和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生产能力

    (三)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 村庄整治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实际效果

    (一)节地效果明显

    (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三)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

   四 村庄整治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耕地数量增加缺乏约束力

     1.政策方面“耕地数量有增加”缺乏约束力

     2.拆旧复垦不到位使得耕地数量保持面临严峻挑战

    (二)复垦耕地质量提升有过程,短期内对粮食生产能力保持有不利影响

    (三)伴随土地规模的流转一些地方出现了非粮化、非农化倾向

    (四)农业生产便利性受到影响

   五 思考与建议

    (一)健全推动机制,尊重群众意愿

    (二)多举措推动拆旧复垦,节约指标差额漂移

    (三)节约指标差额漂移,对放宽增减挂钩的范围应该审慎

    (四)正确认识农业平均收益,强化耕地用途管制

    (五)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减少行政干预

    (六)加大投入力度,同步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八章 村庄整治对农民福利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福利基本状况

    (一)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环境显著改善

    (二)农民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三)农民对新型农村社区满意度较高

    (四)农民可持续生计面临压力

    (五)农民合法财产权利受损

    (六)农民民主权利难以保障

    (七)弱势群体生计堪忧

   三 村庄整治中农民福利的影响因素

    (一)制度性因素

     1.以保障和改善农民福利为出发点的指导思想是农民福利变化方向的决定性因素

     2.投入机制是农民福利变化方向的关键性因素

     3.现行土地制度不利于保护农民财产权利

      (1)农村建设用地管理

      (2)城乡土地收益分配

     4.村庄整治方式直接影响农民福利变化方向

     5.就业制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设计

     6.社区治理方式对农民福利变化的影响

    (二)非制度性因素

     1.经济、社会、文化等阶段的发展水平显著影响农民福利变化方向

     2.个体差异是受访者入住新型社区的信心指数和满意度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四 基本判断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判断

     1.村庄整治使农民福利实现整体性增进,符合多数农民的发展取向

     2.新型农村社区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农民福利制度的基础

    (二)政策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2.拓宽农户融资贷款渠道

     3.充分尊重并发挥农民主动参与性

     4.完善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及产权交易政策

     5.确定村庄整治的优先序

     6.将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第九章 村庄整治与农村弱势群体权益保护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综述

   三 村庄整治中的弱势群体

    (一)老年群体

     1.独立生活空间受挤压

     2.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被强化

     3.活动空间因“上楼”居住而缩小

    (二)低收入群体

     1.贫困程度进一步深化

     2.生活风险进一步加剧

     3.相对贫困程度加大

    (三)“40”、“50”群体

   四 结论与建议

  第十章 村庄整治中值得重视的若干问题

   一 农民补偿的问题

    (一)各地的补偿办法

    (二)农民的认识及潜在的问题

   二 政府、村集体、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一)政府与集体之间的分配关系

    (二)集体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三)开发商与集体及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三 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一)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便利程度有所降低

    (二)农村土地流转后的“非粮化”现象突出

     1.村庄整治加速土地流转

     2.流转耕地的种植结构普遍存在非粮化乃至非农化现象

    (三)旧村复垦难

    (四)复垦耕地质量较低

   四 农民的可持续性生计

    (一)农民扩大再生产及应对生活风险的能力被削弱了

    (二)农民生活成本普遍上升

    (三)弱势群体的福利状况进一步恶化

    (四)养殖户的收入受到了严重冲击

  第十一章 稳步推进村庄整治的路径分析

   一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有序推进村庄整治

    (一)科学规划引领

    (二)合理界定村庄整治范围,不宜简单实行多村合并的全覆盖

    (三)循序渐进,把好事做好

    (四)明确政府的职责及支持的优先序列

   二 深化改革,奠定有利于村庄整治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三 创新体制机制,破解资金瓶颈

    (一)搭建结余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平台

    (二)探索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流转和退出机制

    (三)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探索整合涉农资金的新机制

    (四)创新资金筹措新机制

    (五)分层分类解决农民拆旧建新意愿及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 社区、产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一)村庄整治与产业发展并重,着力夯实产业支撑

    (二)创新农地流转形式

    (三)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

    (四)制定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设施建设标准化方案

   五 避免村庄整治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消极影响

    (一)严格实行耕地的用途管制,创新基本农田保护政策

    (二)提高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

     1.推进农田整治工程建设

     2.新增费的分配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3.对规模化农业和粮食经营主体给予奖补

    (三)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四)设立村庄“腾空地”整理复垦专项资金,将“耕地有增加”落到实处

   六 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式

  附录1 我国典型地区村庄整治的做法与评价

   一 天津市“宅基地换房”

   二 浙江省嘉兴“两分两换”

   三 成都市“拆院并院”

   四 重庆“地票”制度

  附录2 山东省齐河县村庄整治的调查

   一 齐河县村庄整治的特点

    (一)充分利用增减挂钩政策

    (二)建立县级融资平台

    (三)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问题

    (四)实行“两区同建”

   二 齐河县村庄整治案例

    (一)李官村:李官社区

     1.“看得见的补偿”

     2.民主决策全程公开

    (二)柳杭店村:东马郝社区

   三 齐河县村庄整治的启示和借鉴

    (一)“格式化”村庄反映的是朴素的公平观

    (二)确保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可控原则

    (三)系统的规则秩序原则

    (四)少数村民否决原则

    (五)以民意为基础,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

    (六)分阶段科学引导村庄整治

    (七)适度保留村庄的文化与记忆

  附录3 郑州市农业产业化助推新型城镇化的调查

   一 引言

   二 农业产业化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功能

    (一)弱化、分离农民与土地的关联

    (二)为农民提供就业和收入保障

    (三)直接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四)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

   三 农业产业化助推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规模化流转率偏低,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农业产业化助推新型城镇化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未能及时跟进新型城镇化

    (四)农民分享农业产业化利益的联结机制有待完善

     1.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育滞后

     3.垂直一体化的联结方式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五)龙头企业主动参与新型城镇化的意识仍需加强

   四 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助推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建议

    (一)做好规划之间的衔接,为农业产业化助推新型城镇化提供空间

    (二)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农地流转形式

    (三)提升农业产业化助推新型城镇化的能力

    (四)建立与新型城镇化相配套的产业发展园区,夯实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1.配套建设农业产业化园区,实现产城融合

     2.就业优先,统筹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3.完善农户与公司的利益联结机制

    (五)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二部分 村庄个案研究

  案例1 新型农村社区:郏县前王庄村

   一 村庄整治的动因及制度安排

    (一)开展村庄整治的动因

    (二)建设方式

    (三)补偿办法

     1.旧房的补偿

     2.宅基地的补偿

     3.附属物的补偿

     4.修建新房的补助

    (四)基础设施建设

   二 前王庄社区村庄整治的启示和借鉴

    (一)起步较早,循序渐进

    (二)群众有一定程度的参与

    (三)村集体为农民建房提供服务

    (四)村民收入水平较高、集体企业能解决部分就业

    (五)村干部的威信高,干群关系较为融洽

   三 政府与集体、集体与农民在土地问题上的关系

    (一)如何在政府和集体之间分配村庄整治所节余的土地

    (二)是否应该承认农户旧宅基地的权益

  案例2 郏县龙湖新型农村社区:陈寨村

   一 郏县及陈寨村村庄整治概况

   二 陈寨村村庄整治的特点

    (一)改造空心村,让农民回流

    (二)强人带动

    (三)把村庄整治与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四)充分利用孝道协会的作用

   三 村庄整治中的几个问题

    (一)部分农民的生计安全遭受威胁

    (二)干群矛盾激化

     1.村干部对形象工程的要求与农民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冲突

     2.农民在村庄整治中的参与程度低

    (三)村庄整治中的融资困难及村集体欠债

   四 结语

  案例3 舞钢市枣园社区枣林村

   一 基本情况

    (一)枣园社区拆旧建新基本情况

    (二)枣林村拆旧建新情况

   二 枣园村村庄整治的启示和借鉴

    (一)村集体的立场对农民利益保护产生重要影响

    (二)“一事一议”制度设计与拆旧建新存在矛盾

    (三)补偿多少是合理的

    (四)过渡期耕地面积减少

    (五)关注50~70岁农户的现实需求

    (六)荣誉称号对开展工作有一定影响

  案例4 舞钢市张庄新型农村社区

   一 村庄基本情况

   二 村庄整治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情况

    (一)基础设施及房屋建设

    (二)补偿与奖励方案

    (三)新社区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

   三 社区建设顺利推进的主要原因

    (一)定位清晰,有利于集中区农户增收

    (二)搬迁动员和激励措施效果显著

    (三)农户带地转城镇户口

   四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户对拆旧建新项目的态度存在较大反差

    (二)社区内公共财产收益不规范

    (三)新社区风貌问题

    (四)新社区管理问题

  案例5 舞钢市丰台新型农村社区:杨泉村

   一 丰台新型农村社区的基本情况

   二 村庄整治的制度和政策

    (一)建设方式

    (二)补偿政策

    (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四)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

   三 村庄整治中的问题

    (一)农民贷款难

    (二)新型社区建设中的土地问题

    (三)资金问题

    (四)农村土地流转后的“非粮化”现象突出

  案例6 滑县锦和新城:睢庄村

   一 村庄整治的基本情况和制度安排

    (一)项目进展

    (二)建设方案

    (三)补偿标准

    (四)组织管理

   二 主要成果

    (一)农民拆旧建新负担较轻

    (二)公共设施齐全,农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三)农民非农就业收入增加

   三 几个问题

    (一)规划多变,缺乏前瞻性、稳定性

    (二)集中居住有一定强制性

    (三)补偿标准与农民的预期有差距,补贴发放不规范

    (四)干群矛盾激化,社会稳定状况堪忧

    (五)老年群体利益或受侵害

   四 结论与建议

    (一)新区建设应量力而行

    (二)重视农村出现的干群信任危机

    (三)以民意为基础,提升工作透明度

    (四)以法律为依据,增强工作规范性

    (五)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

  案例7 卫辉市焦庄新型社区

   一 村庄整治的过程

   二 村庄整治顺利推进的原因

    (一)新型社区的条件好

    (二)新型社区的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时间较早

    (三)干部和党员带头

    (四)对先拆旧建新的农户给予一定的激励

    (五)村拆旧建新理事会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六)过程公正、结果公平

    (七)新居设计符合农民需求

   三 结论与讨论

    (一)如何看待拆旧建新中的“自愿”

    (二)是否应该对经济困难家庭进行倾斜对待

    (三)农民的财产权利

    (四)村社、农民有能力作为主体实施集中居住项目,但需要政府支撑

    (五)常年全家外出户是否需要保留宅基地

  案例8 卫辉市倪湾新型农村社区

   一 村庄整治的方式

   二 村庄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配规则缺失

    (二)农民缺乏融资渠道

    (三)规划的设计缺乏灵活性

    (四)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便利程度有所降低

    (五)宣传发动的方式仍不完善

   三 完善村庄整治的建议

    (一)循序渐进地推进村庄整治

    (二)理顺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

    (三)营造有利于村庄整治的政策环境

    (四)提高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科学性

  案例9 光山县江湾新型农村社区

   一 村庄概况

    (一)区位人口特征

    (二)集体经济状况

    (三)合作组织发展状况

     1.土地信用合作社

     2、资金互助合作社

     3.农机专业合作社

    (四)村庄公共服务设施

   二 村庄整治基本情况

    (一)村庄整治过程

    (二)村庄整治现状

   三 江湾村村庄整治的主要经验

    (一)领导班子热情高、凝聚力强

    (二)血缘宗亲关系舒缓了部分矛盾

    (三)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村庄建设

    (四)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形成良性互动

   四 未来发展中的问题

    (一)土地复垦面临资金约束

    (二)建设用地节余指标归属问题

  案例10 光山县上官岗新型农村社区

   一 上官岗村基本情况

   二 土地整治情况

    (一)综合整治搬迁政策

     1.搬迁安置方式及补偿标准

     2.土地管理

    (二)整治后土地利用情况

     1.用于置换

     2.用于农业

    (三)整治后村收入使用情况

   三 政策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搬迁补偿问题

    (二)集中居住后相关问题

     1.房屋面积问题

     2.房屋产权问题

    (三)土地问题

     1.增值收益的分配与监督问题

     2.集体土地用于商业地产开发与其土地属性之间存在固有矛盾

     3.耕地流转到集体统一经营

  案例11 息县方老庄新型农村社区

   一 村庄概况

   二 村庄整治与集中居住实施情况

   三 村庄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经济实力较弱,村庄整治进展缓慢

    (二)村庄整治完全依靠项目支持,村庄发展主动权丧失

    (三)政府推动阻力较大

  案例12 息县李楼新型农村社区

   一 李楼村的基本情况

   二 拆旧建新的几个方面

    (一)社区建设资金多为自筹

    (二)集中居住前后农业生产状况基本未变

    (三)农民对社区建设满意度较高,但生活压力增加

    (四)贫困户面临生计问题

   三 对李楼村拆旧建新的思考

    (一)值得借鉴之处

     1.自愿联建

     2.提供老人房

    (二)存在的问题

     1.集中居住时机是否成熟

     2.社区治理对农田环境的保护问题

     3.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案例13 兰考县董堂新型农村社区

   一 新型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一)建设方式

    (二)补偿及新房出售方案

    (三)基础设施建设

    (四)社区管理

    (五)对低保户的特殊政策

   二 新社区建设顺利推进的原因

    (一)较大的资金支持

    (二)划分人群提高各类人群的积极性

    (三)为40岁以上的农户提供非农就业机会

    (四)较长的过渡期能够缓解大量矛盾

    (五)传统地缘关系发挥重要作用

   三 思考

  案例14 睢县龙王店新型农村社区

   一 新型社区建设制度安排

    (一)建设方式

    (二)补偿政策

    (三)基础设施建设

    (四)社区治理

   二 主要发现和思考

    (一)旧宅基地是否能够顺利复垦

    (二)新区占地是否应由农民“埋单”

    (三)旧村农民是否拥有生存发展权

    (四)设想的调地方案是否可行

    (五)庞大的新型社区如何管理

    (六)依靠博物馆保护传统文化

  案例15 睢县周堂乡丁营村村庄整治

   一 行政村基本情况

   二 集中居住开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二)组织情况

    (三)政府项目投资

    (四)农民奖补

   三 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土地问题

    (二)村集体没有收入

    (三)部分农户没有集中居住(建新房)的意愿或需求

   四 农业生产情况

  案例16 夏邑县岐河乡蔡河村村庄整治

   一 行政村概况

   二 集中居住开展情况

    (一)项目进展

    (二)用地与宅地分配

    (三)项目组织

   三 开展集中居住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四 讨论

  案例17 夏邑县太平镇三包祠村村庄整治

   一 行政村概况

   二 集中居住实施情况

    (一)概况

    (二)集中居住区用地

    (三)宅基地标准与新房建设

    (四)建新占地的租金与公共地租金的分摊

    (五)促进拆旧的相关举措

    (六)鼓励节地的措施

    (七)基础设施建设

    (八)补偿

   三 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与不确定因素

   四 农业生产

   五 讨论

 第三部分 农户访谈个案

  引言

  一 搬迁需求

   案例1:愿以宅基地换取住房条件改善

   案例2:为儿女结婚而在新社区买房

   案例3:煤矿区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考

   案例4:农民“上楼”的可行性

   案例5:老年人不愿意到“城里”生活

   案例6:这里住习惯了,不想搬出去

   案例7:少数服从多数的“被搬迁者”

   案例8:拆迁中的困难户与钉子户

   案例9:未来的“五保”户没有建新房的意愿

   案例10:老大爷最大的愿望是吃顿肉

   案例11:有钱人才能住进新社区

   案例12:弱势群体帮扶,任重而道远

   案例13:解决贫困户居住问题的好办法

   案例14:因集中居住而返贫

   案例15:贷款难影响了农民参与村庄整治的积极性

  二 村庄整治的过程和规则

   案例16:农民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参与

   案例17:统规自建与统规统建的矛盾

   案例18:“五户联建”的智慧

   案例19:老房新住

   案例20:旧村里的新社区

   案例21:规划滞后,新建老宅拆迁可惜

   案例22:多交三万元,是配套费还是地皮钱?

   案例23:集中居住概念的偷梁换柱以及土地的强征

   案例24:上访户与政府的“私下交易”

   案例25:不患寡患不均

   案例26:基层干部寻租——小利益破坏大政策

   案例27:强拆失民心,村民敢怒不敢言

   案例28:新社区建设,摸着石头过河

   案例29:“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

   案例30:祥和社区后辛庄旧村体验

   案例31:2.6m的拆迁标准和拆迁“钉子户”

   案例32:建设新型社区就是拆掉旧村,“另起炉灶”吗?

   案例33:旧村不建新房带来居住安全问题

   案例34:村级、乡级、县级主导规划集中居住区的差异

  三 补偿及分配关系

   案例35:规范的补偿机制

   案例36:合理补偿对促进农村集中居住大有裨益

   案例37:对转出土地权属问题的担心

   案例38:复垦土地使用权归属问题值得探讨

   案例39:新社区的房屋能否对外出售?

   案例40:农村女性的宅基地分配权

   案例41:廉租房住户的旧宅财产权

   案例42:新社区的两极评价

  四 农民生活

   案例43:利己利人——集中居住后王老伯的幸福日子

   案例44:“翻天覆地”的巨变

   案例45:集中后的非传统生活

   案例46:四个婆婆讲述的新村建设

   案例47:在没有装修的房子里住了6年

   案例48:新村社区要面子更要里子

   案例49:新村虽好,何以谋生?

   案例50:想回乡创业带动就业,难!

   案例51:无处安身的老人

   案例52:四世同堂——老年人换取住房的唯一通行证

   案例53:老年人的新区体验

   案例54:老年人集中居住后的福利下降了

   案例55:村庄精英:抓住土地整治的“商机”

   案例56:趋于消失的家族群居模式

   案例57:一个小山村的“神话”

  五 农业生产

   案例58:拆旧为什么这么难?

   案例59:斑块老村

   案例60:从河南村民对收割的态度看其对土地的感情和家庭观念

   案例61:集中居住政策好,可惜了良地

   案例62:请给我一张农民的身份证

   案例63:水引不到田边,抛荒3亩

   案例64:村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

   案例65:农业机械合作社不是简单地把机器集中在一块

 前言

[1]郑风田、傅晋华:《村庄整治:现状、问题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9期。

[2]张金明、陈利根:《村庄整治的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农村经济》2009年第10期。

[3]阮荣平:《农村集中居住:发生机制、发展阶段及拆迁补偿》,《中国人口》2012年第22卷第2期。

[4]党国英:《如何看“迁村并居”热潮》,《人民论坛》2010年8月。

[5]刘元胜、崔长彬、唐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11期。

[6]李昌平:《环球时报》2012年4月25日。

[7]马贤磊、孙晓中:《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村庄整治后的福利变化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2卷第2期。

[8]潘国建、姚佳威:《村庄整治得失》,《财经》2010年第22期。

[9]韩俊、秦中春、张云华、王鹏翔:《引导村庄整治存在的问题与政策思考》,《国研报告》2006年11月26日。

[10]胡克梅、杨子蛟:《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思考》,《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11期。

[11]杨继瑞、周晓蓉:《统筹城乡背景的村庄整治及其制度重构:以四川为例》,《改革》2010年8月。

[12]王碧红、苏保忠:《比较分析框架下的“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的治理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13]苏培霞:《“村改居”集体资产改造的路径选择》,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14]付群:《“村改居”背景下社区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第8期。

[15]郑风田、赵淑芳:《“农转居”过程中农村集体资产处置:问题与对策》,《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16]万国华:《宅基地换房中的若干法律问题》,《中国房地产》2009年第3期。

[17]郭振杰、曹世海:《“地票”的法律性质和制度演绎》,《政法论丛》2009年第2期。

[18]王延强、陈利根:《农户集中居住对农地细碎化程度的影响》,《农村经济》2008年第10期。

[19]吴晓燕:《从文化建设到社区认同:村改居社区的治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9期。

[20]叶继红:《村庄整治、文化适应及其影响因素》《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21]丁煌、黄立敏:《从社会资本视角看“村改居”社区治理》,《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年第3期。

[22]张金明、陈利根:《村庄整治的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农村经济》2010年第4期。

[23]白莹、蒋青:《村庄整治方式的意愿调查与分析》,《农村经济》2011年第7期。

[24]鲍海君、吴次芳、贾化民:《土地整理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的设计与应用》,《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25]易小燕、陈印军、杨瑞珍:《农民“被上楼”的权益缺失及其保护措施》,《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22期。

[26]易舟:《公众参与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的研究综述》,《农业科技管理》2012年第3期。

[27]陈佳贵、黄群慧、吕铁、李晓华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0)》,《学术动态》2012年第32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主办。

[28]刘炜、黄忠伟:《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制度构建》,《改革》2004年第4期。

[29]《关于对〈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和〈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工作管理办法〉的说明》。

[30]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31]李恩平:《韩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与发展绩效——一个后发经济体成败案例的考察》,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

[32]魏后凯主编《现代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3]陈成文:《社会弱者论》,时事出版社,2000。

[34]朱力:《社会问题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5]王思斌:《改革中弱势群体的政策支持》,《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36]孙莹:《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弱势群体的保护》,《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10期。

[37]余少祥:《法律语境中弱势群体概念构建分析》,《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

[38]张娟、樊文星:《农村税费改革对弱势群体的影响》,《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1期。

[39]李迎生:《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弱势群体问题:特点及其成因》,《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40]郝朝辉:《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深层思考》,《农村经济》2005年第2期。

[41]胡武贤:《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成变动与评价体系》,《求索》2006年第8期。

[42]郑杭生、李迎生:《走向更加公正的社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报(2002—2003)》,http://ehina.org.en/ehinese/zhuanti/264615.htm#12,2003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