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103

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2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Youth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2021)

SSAPID:101-0211-7751-70
ISBN:978-7-5201-8985-9
DOI:
ISSN:
关键词:

广州 青年 社会融入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从总体上勾勒了广州青年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基本现状;分报告则围绕《广州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从广州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学习、身心健康、婚恋、就业、文化消费、社会融入与参与、发展政策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实证调研,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多维学科视角,深入研究、分析当代青年的价值诉求、思想观念与行为特征,探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广州青年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趋势;专题报告则重点分析了穗港澳台青年交流状况、广州青年的婚恋需求与婚恋服务状况。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作 者: 涂敏霞 杨成
编 辑:李淼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D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1]陈庆梅、邓希泉、王语嫣:《青年政治参与何以可能与如何提升?——以“青年议会”研究为基础》,《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1期。

[2]邓蕾:《“重返”文化:青年研究未来发展的进路探寻——国内青少年文化研究前沿报告(2008~2015)》,《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1期。

[3]风笑天:《谁和谁结婚:大城市青年的婚配模式及其理论解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4]傅小兰、张侃主编《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5]共青团中山市委课题组:《青年就业创业特点与青年工作对策:以中山市中职(技工)青年调研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12期。

[6]《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广东省政府网,http://www.gd.gov.cn/gkmlpt/content/3/3185/post_3185688.html#45,2021年1月28日。

[7]刘保中:《时代变迁与就业选择: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意愿的新特征》,《青年探索》2020年第1期。

[8]黎淑秀:《全球青年就业趋势研究——为青年提供优质的就业政策》,《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9]陆士桢、刘庆帅:《新时代青年政治认同状况研究》,《青年探索》2019年第1期。

[10]陆峥、刘梦琴:《青年择偶观现状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16年第5期。

[11]聂伟、风笑天:《996在职青年的超时工作及社会心理后果研究——基于CLDS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20第5期。

[12]牛涛:《当代青年文化消费的历史使命与价值复归》,《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12期(上半月)。

[13]沈杰:《构建中国青年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体系》,《青年发展论坛》2020年第6期。

[14]谭建光、王小玲、苏敏:《青年“勇敢群体”及其特征:以中国青年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视角》,《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4期。

[15]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6期。

[16]徐明:《当代青年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第3期。

[17]于桐月、崔忠洲:《“90后”大学生的年龄焦虑:媒体建构与社会预期的分析与解读》,《青年探索》2020年第1期。

[18]张剑:《从社会稳定的视角解读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第10期。

[1]苏瑞莹、黄旭临:《以“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助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第69~75页。

[2]郁有凯:《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化教育》,《青年探索》2019年第3期,第64~72页。

[3]艾四林、康沛竹:《守正出新,在改进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3期。

[4]夏付斌、孙迪亮:《论培育时代新人的四维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3期,第10~14页。

[5]于桐月、崔忠洲:《“90后”大学生的年龄焦虑:媒体建构与社会预期的分析与解读》,《青年探索》2020年第1期,第69~79页。

[6]陆士桢、刘庆帅:《新时代青年政治认同状况研究》,《青年探索》2019年第1期,第41~50页。

[1]陈宝生:《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指针》,《求是》2020年第17期。

[2]张和平、张青根、尹霞:《家庭资本、校外培训与教育机会公平》,《教育学术月刊》2021年第2期。

[3]王北生、赵云红:《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2期。

[4]于家明:《“90后”青年群体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1期。

[5]柳礼泉、陈方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论析》,《学习论坛》2016年第7期。

[6]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人民教育》2012年第1期。

[7]龙安邦、范蔚:《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及特点》,《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1期。

[8]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1期。

[9]姚永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10]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1]涂敏霞、邱服兵主编《广州市青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蓝皮书)(2009~2010)》,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2]杨秋苑:《广州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研究》,载魏国华、张强主编《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杨秋苑:《广州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研究》,载魏国华、张强主编《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4]杨秋苑:《广州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研究》,载徐柳、张强主编《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5]杨秋苑:《广州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研究》,载徐柳、张强主编《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6]范一鸣:《住房流动、父代资助与青年群体的阶层分化——基于北上广青年群体的实证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8期。

[7]涂敏霞:《广州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第10期。

[8]崔周国:《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9]张远妮、许军、姜虹、张翔、吴志华、覃潇茗、吴伟璇、崔周国:《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评定量表的常模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4第28期。

[10]杨卫华:《城市青年生活压力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1]张剑:《从社会稳定的视角解读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第10期

[12]董伟、王毅杰:《青年社会注意力的形塑机制——以抖音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21年第2期。

[13]傅小兰、张侃等主编《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4]傅小兰、张侃等主编《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15]达夏·金亮:《青少年健康行为现状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伊犁地区为例》,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6]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田媛、范翠英:《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第1期。

[17]韩晓媛、徐震雷、洪炜、牛力华、刘佩佩:《中学生危险行为、自尊及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11期。

[18]叶艳晖、李秋琼:《同伴关系自我效能感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第3期。

[1]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6期。

[2]陆峥、刘梦琴:《青年择偶观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16年第5期。

[3]徐柳、张强主编《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4]魏国华、张强主编《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涂敏霞主编《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共青团中山市委课题组:《青年就业创业特点与青年工作对策:以中山市中职(技工)青年调研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12期。

[2]郭巧丽、杨贝乐、任波、黄亚冰:《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路径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4年第11期。

[3]胡俊岩:《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探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年第8期。

[4]黎淑秀:《全球青年就业趋势研究——为青年提供优质的就业政策》,《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5]李景生、杨静:《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就业促进机制研究》,《人才资源开发》2017年第24期。

[6]李磊:《青年就业状况比较分析——以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为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7]林岳新、杨小松:《青年就业创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山东省团校学报》2014年第4期。

[8]刘保中:《时代变迁与就业选择: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意愿的新特征》,《青年探索》2020年第1期。

[9]刘成斌:《改革开放30年与青年就业观念的变迁》,《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1期。

[10]刘思广:《新时代背景下国内“95后”高校学生就业观探析》,《商贸人才》2020年第3期。

[11]马晓倩:《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产业创新研究》2019年第12期。

[12]潘文庆:《就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13]孙慧:《广州青年就业观研究报告》,载涂敏霞、杨成主编《广州青年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20)》,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

[14]孙慧:《广州青年就业发展研究报告》,载涂敏霞主编《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9)》,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

[15]陶莹、何建晖:《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观问题及对策探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年第13期。

[16]徐龙联:《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年第22期。

[17]张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域下习近平青年择业观探析》,《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18]周泽仪:《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综述》,《劳动保障世界》2020年第3期。

[1]邓蕾:《“重返”文化:青年研究未来发展的进路探寻——国内青少年文化研究前沿报告(2008~2015)》,《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1期,第84~89页。

[2]欧阳友权、江晓军:《“新青年”文化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学习与探索》2019年第4期,第148~152+176页。

[3]王玉玲、范永立、洪建设:《小镇青年消费文化特点研究——以文化产业领域为切入点》,《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6期,第73~78页。

[4]冯铁蕾:《感悟生命 品味休闲——关于当代大学生休闲文化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1期,第161~164+175页。

[5]张永红:《休闲文化观:基于马克思理论视角的解读》,《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73~75+130页。

[6]吴文科:《为文化娱乐三辩》,《人民日报》2010年10月14日。

[7]牛涛:《当代青年文化消费的历史使命与价值复归》,《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21期,第44~47页。

[8]王永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休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学术论坛》2014年第1期,第133~138页。

[1]董海军、杨静:《国家动员与分散参与:90后青年的抗疫实践——以青年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5期,第11~17页。

[2]谭建光、王小玲、苏敏:《青年“勇敢群体”及其特征:以中国青年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视角》,《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4期,第35~42页。

[3]陈庆梅、邓希泉、王语嫣:《青年政治参与何以可能与如何提升?——以“青年议会”研究为基础》,《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1期,第112~119页。

[4]罗敏:《从“离乡”到“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逻辑——基于H省Z市1231名青年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9期,第11~17页。

[5]夏柱智:《“中坚青年”和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兼论青年研究视角的优势》,《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8期,第34~41页。

[1]朱华鹏:《“获得感”语境下中国青年社会保障政策构建》,《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2期,第40~46+26页。

[2]徐明:《当代青年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第3期,第55~61页。

[3]张士斌:《青年社会保障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探索》2010年第5期,第132~137页。

[4]梁宏志、张士斌、张天龙:《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青年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2期,第117~121页。

[5]徐静:《加强灵活就业青年社会保障的政策建议》,《中国产经》2020年第11期,第43~44页。

[6]修耀华:《论中国特殊群体的社会保护政策——青年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探索》2010年第6期,第135~139页。

[7]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郗杰英、刘俊彦、胡献忠、方奕、齐英艳、张华、吴庆、李建国、张晓茹:《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11期,第5~19页。

[8]何芳:《青年职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探析》,《当代青年研究》2019年第5期,第117~122页。

[9]宋程:《青年住房问题研究——基于长三角城市群青年民生调查的分析》,《青年学报》2020年第1期,第27~33页。

[10]聂伟、风笑天:《996在职青年的超时工作及社会心理后果研究——基于CLDS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5期,第76~84+99页。

[1]谢宝剑、胡洁怡:《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青年探索》2019年第1期,第5~14页。

[2]涂敏霞、王健佶、萧琬玲、谢美玲:《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青年探索》2014年第2期,第27~33页。

[3]《政治社会化与两岸青年交流的动力机制建构》,《当代青年研究》2012年第11期,第69~74页。

[4]《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工作跨域协同研究》,《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第5~11页。

[5]林至颖:《香港青年赴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港澳研究》2018年第1期,第55~62页。

简 介:《广州青年发展报告》是关于广州市青年发展情况的年度性报告,每年出版一本。《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23)》由一个总报告、七个分报告、五个专题报告组成。总报告站在党和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描绘广州青年发展的基本状况,指出广州青年既有生存领域的现实问题,也有事业发展的需求,还有个性发展的诉求,呈现出多重特征,提出促进新时代广...

作者: 涂敏霞 杨成 沈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简 介:《广州青年发展报告》是关于广州市青年发展情况的年度性报告,每年出版一本。《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23)》由一个总报告、七个分报告、五个专题报告组成。总报告站在党和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描绘广州青年发展的基本状况,指出广州青年既有生存领域的现实问题,也有事业发展的需求,还有个性发展的诉求,呈现出多重特征,提出促进新时代广...

作者: 涂敏霞 杨成 沈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