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2

上海传媒发展报告(201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Media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2019)

SSAPID:101-0157-0970-52
ISBN:978-7-5201-5083-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时代新配置新传播”为主题,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技术驱动下信息传播的新型模式,指出其在信息的输出方式、传播速度、生产模式、分发机制等领域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传媒发展进入智媒时代。书中追踪传媒发展中的热点焦点现象,发现问题并探讨可能的对策路径。全书由总报告、专题篇、转型篇、案例篇、综合篇等几大部分构成。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上海蓝皮书
作 者: 强荧 焦雨虹
编 辑:张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2 信息与知识传播

何树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战略意义》,光明网,http://guancha.gmw.cn/2018-11/08/content_31930150.htm,2018年11月8日。

张海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上海发展有哪些溢出效应?》,上观新闻,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88173,2018年5月4日。

付志刚、王传军、赵中:《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进口博览会:开放的中国 共赢的世界》,光明网,http://news.gmw.cn/2018-11/13/content_31956305.htm,2018年11月13日。

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四版),华夏出版社,2000。

邓丽萍:《谁来主导媒介议题?——探讨八卦杂志与主流报纸之间的议题传散》,中国传播协会年会论文,2003。

王瑛:《从钓鱼岛争端报道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以〈环球时报〉和腾讯新闻为例》,《媒体时代》2013年第2期。

李沛敏:《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突发性事件传播中的议程设置互动》,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汪春萍:《转基因食品事件中报网间议程设置研究——以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大豆事件为例》,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史安斌、王沛楠:《议程设置理论与研究50年:溯源·演进·前景》,《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10期。

刘莲莲、常松:《议题互动、舆论生成与舆论偏向——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建》,《学术界》2017年第3期。

郑保卫、马悦舒:《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互补”——以“五道杠少年”事件报道为例》,《新闻与写作》2011年第7期。

贾哲敏:《网络政治传播中的议题建构与互动——基于4个时政型事件的框架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麦克斯韦尔-麦考姆斯、郭镇之、邓理峰:《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新闻大学》2007年第3期。

Berelson B.,“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1952,46(3).

Hellsten I.,Vasileiadou E.,“The Creation of the Climategate Hype in Blogs and Newspapers:Mixed Methods Approach,” Internet Research,2015,4(4).

Flavián,Carlos,Gurrea R.,“Reading Newspapers on the Internet:The Influence of Web Sites Attributes,” Internet Research,2008,18(1).

Miller J.M.,“Examining the Mediators of Agenda Setting:A New Experimental Paradigm Reveals the Role of Emotions,” Political Psychology,2007,28(6).

殷妙仲、高鉴国:《社会社区工作——中外视野中的交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徐蒙、祝仁涛:《新媒体视域下UGC模式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以网络直播为例》,《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钟绪君、王燕荣:《浅析网络直播火爆的原因》,《东南传播》2016年第9期。

严小芳:《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新闻界》2016年第15期。

王春枝:《参与式文化的狂欢:网络直播热潮透析》,《电视研究》2017年第1期。

闵卓:《网络直播热的冷思考》,《青年记者》2016年第12期。

李翠翠、张淑华:《规训与惩罚:网络直播中的色情乱象及管理机制分析》,《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3期。

刘洋、李琴:《从社会学视角分析网络直播失范行为》,《青年记者》2017年第8期。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中信出版集团,2015。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周春林:《网络直播盛行之下的受众分析》,《视听》2016年第12期。

杨桃莲:《私人领域的凸现与当今媒介文化的“私人化”》,《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5期。

张洁:《构建打击网络淫秽色情犯罪的电子证据体系》,《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毕研韬:《各国对网络色情的控制手段》,《信息网络安全》2007年第8期。

武静:《中国网络淫秽色情的法律规制》,《太原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