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8

建投投资评论(2019年第一期 总第9期 )图书

JIC Investment Review

SSAPID:101-0123-8252-37
ISBN:978-7-5201-4383-7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建投投资评论》为读者提供关于投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术性交流平台,其内容主要阐述投资领域的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客观评价当前国内外投资领域的发展状况,分析其中需要改善和优化之处,引发与投资相关的行业人士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为广大关注投资的人士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不断推进投资领域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建投研究丛书·论文系列
作 者: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研究院
编 辑:王玉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编辑说明

 《建投投资评论》约稿

 致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举措与实践效果

  一 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及政策

   (一)国有企业改革目标

   (二)国有企业改革政策

  二 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成就

   (一)分类改革扎实推进

   (二)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

   (四)国有企业提质增效

   (五)重组整合提速

   (六)公司治理机制不断优化

   (七)国企党建得到全面加强

   (八)国资监管职能进一步转变

  三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不足

   (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尚未到位

   (二)负债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制度障碍

   (四)僵尸企业的界定标准未定

   (五)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完善

   (六)国资监管体制不健全

  四 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路径

   (一)以混合经济为突破口,持续推动分类改革

   (二)降低负债率,加强风险防范

   (三)继续推进战略性重组,加快内部整合

   (四)持续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六)全面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七)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趋势与前景

  一 混合所有制的概念界定

  二 本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论争与辨析

   (一)“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之争

   (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利弊分析

   (三)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目标还是手段

  三 本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的进展与面临的困难

   (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的进展

   (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四 本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研究

   (一)产权改革

   (二)完善公司治理

   (三)市场机制

   (四)员工持股

   (五)并购重组

  五 研究评述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思路

  一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

  二 放权让利阶段(1979~1992年)

  三 制度创新阶段(1992~2002年)

  四 战略调控阶段(2002~2015年)

  五 分类改革阶段(2015~2020年)

  六 进一步推动商业类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架构

   (二)进一步完善市场经营体制

   (三)加快商业类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七 进一步推动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事业型经营管理体制

   (二)建立注重社会评价的考核体系

   (三)加快完善公益类国有企业的监督法规

 新时代国有资本运营改革发展初探

  一 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运营的现状

   (一)国有企业现状

   (二)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必要性

  二 国外经验借鉴

   (一)新加坡的淡马锡运营模式

   (二)日本国有资本运营模式

   (三)英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 资本市场改革对国有资本运营的影响

   (一)国有资本运营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的推动

   (二)资本市场在国有资本运营发展中的作用

   (三)资本市场助力国企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 资本市场助力国企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战略配置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科技

   (二)重视法律制度的保障

   (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四)摆正党组织与国有资本运营的关系

 混改能给国有企业带来什么?

  一 文献综述

  二 模型

   (一)混改对国企政策性负担的作用

   (二)区域视角检验混改的作用

   (三)行业视角检验混改的作用

   (四)政策性负担对国企绩效的作用

  三 变量和数据

   (一)变量界定

   (二)数据选取

   (三)数据描述性统计

  四 实证分析

   (一)混改对国企政策性负担的影响

    1.整体样本回归

    2.区域差异检验

    3.行业差异检验

   (二)政策性负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五 总结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研究

  一 国有企业负债现状

  二 国有企业高负债的形成原因

   (一)体制因素

   (二)经济政策因素

   (三)软预算约束问题

   (四)内部人控制因素

  三 国有企业高负债的危害

   (一)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

   (三)加剧金融风险的发生

   (四)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 建立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的必要性

  五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自我约束机制

   (一)做好企业的财务规划,合理设定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指标

   (二)建立资产负债动态监控体系,加强资产负债日常管控

   (三)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产质量,做好成本管控工作

   (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六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外部约束机制

   (一)构建国企负债约束的多维监管体系

   (二)变国有企业债务软预算约束为硬约束

   (三)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建立国有企业补充资本金的长效机制

 国有企业创新型激励机制探析

  一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激励机制导向不明确

   (二)激励体系不完善

   (三)管理层业绩考核指标单一

   (四)激励目标模糊

  二 国际企业激励机制的发展进程和经验借鉴

   (一)国际上主要的公司股权激励的含义与种类

    (1)股票期权(stock option)

    (2)限制性股票(restricted stock)

    (3)虚拟股权(phantom equity)

    (4)其他股权激励方式

  三 激励机制创新的模式分析

   (一)事业合伙人制度

    1.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基本含义

    2.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四种模式

    3.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权利与退出

    4.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局限性

   (二)虚拟股权制度

    1.虚拟股权制度的基本含义

    2.虚拟股权制度的具体方案实施步骤

     (1)步骤1:确定虚拟股权激励的对象及其资格条件

     (2)步骤2:确定虚拟股权激励对象当期股权持有数量

     (3)步骤3:确定虚拟股权持有者的股权数量变动原则

     (4)步骤4:确定虚拟股权的性质转化原则

     (5)步骤5:确定虚拟股权的分红办法和分红数额

     (6)步骤6:确定虚拟股权的每股现金价值

     (7)步骤7:确定每个虚拟股权持有者的具体分红办法和当年分红现金数额

     (8)步骤8:在公司内部公布实施虚拟股权激励计划的决议

     (9)步骤9: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设立

     (10)步骤10:退出条件及处理

   (三)项目跟投制度

    1.项目跟投制度的基本含义

    2.项目跟投制度的优势和局限性

    3.项目跟投制度的利润分配和退出机制

    4.项目跟投制度的适用范围

  二 主要结论和启示

   (一)完善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客观环境

   (二)强化相关信息披露以增加股权激励的透明度

   (三)积极发挥机构投资者在股权激励中的作用

   (四)防范股权激励可能带来的内幕交易、业绩操纵

   (五)实行股权激励宜稳扎稳打

 中央企业跨境融资政策运用研究*

  一 跨境融资政策的发展历程

  二 最新跨境融资政策解读

   (一)适用主体增加

   (二)跨境融资规模扩大:从“投注差”到“全口径跨境融资额度”

   (三)外债额度的计算

   (四)过渡期:新旧规定的适用方式

  三 中央企业跨境融资的内在推动力

  四 中央企业跨境融资的模式

   (一)内保直贷模式

   (二)海外直贷模式

   (三)内保外贷模式

   (四)境外发行债券

    1.红筹结构发行

    2.境外子公司发债

    3.境内公司直接境外发债

    4.备用信用证支持的债券发行

   (五)国际股票融资

   (六)可交换债融资

   (七)过桥融资

  五 中央企业跨境融资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一)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与措施

    1.外汇掉期

    2.交叉货币利率互换

   (二)企业境外发债流程知识的缺乏

   (三)“一带一路”建设跨境融资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与措施

 促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一 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势在必行

  二 明确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的工作重点

   (一)加快建立政府授权投资制度

   (二)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三 规范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券融资行为

   (一)明确融资平台公司发债的负面清单

   (二)切实剥离政府信用开展市场化融资

  四 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专门立法

   (一)融资平台公司立法的意义和目的

   (二)融资平台公司立法的主要内容

 中国国有工业的创新驱动:可能、意义与改革方向

  一 后发展情境下的创新型企业成长:一个综合的解释性框架

  二 作为产业领袖的国有企业:三个典型企业案例

   (一)济二:睥睨世界数控冲压装备工业的“纯国企”*

   (二)京东方:从破产军工厂到半导体显示工业龙头的涅槃*

   (三)格力:改写世界家电工业史的“国有股”*

  三 案例企业的共性及其背后

   1.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业化历程对今天的国有工业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有效战略控制的关键是在内部人控制的前提下确立高质量战略,而与产权形式无关

   3.自主开发不仅是学习外国技术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发展自主管理能力的关键

   4.软预算约束未必存在,即便存在也应视情形具体分析利弊

  四 国有工业创新驱动的意义与政策选项

   1.正确处理政府与国企的关系,激励“懂行”的内部人以高质量战略领导企业

   2.围绕自主开发展开创新政策设计,推动国有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中国建投研究丛书》书目

 《建投投资评论》

《建投投资评论》为读者提供关于投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术性交流平台,其内容主要阐述投资领域的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客观评价当前国内外投资领域的发展状况,分析其中需要改善和优化之处,引发与投资相关的行业人士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为广大关注投资的人士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不断推进投资领域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1]郑志刚:《国企公司治理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逻辑和路径》,《证券市场导报》2015年第6期。

[2]华强森等:《筚路蓝缕、攻坚克难——聚焦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麦肯锡公司研究报告》2017年4月。

[3]王玉柱:《数字经济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国际展望》2018年4月。

[4]林毅夫、李志赟:《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3年10月。

[5]《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中国信通院,2017。

[6]潘泽清:《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模式和实施方式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7年第25期。

[1]Megginson W. L.,Netter J. M. From state to market:A survey of empirical studies on privatization[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1,39(2):331-378.

[2]刘小玄等:《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中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

[3]闫强明等:《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1999~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家》2016年第9期。

[4]Dewenter Kathryn L.,Paul H. Maltesta.State-owned and Privately Owned Firm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ofitability,Leverage,and Labor Intensity[J]. The American Economist,2001,59(8):78-96.

[5]李利英、刘小玄:《改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3期。

[6]Dinc,I. Serdar,Nandini Gupta. The Decision to Privatize:Finance and Politics[J].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011,(1):202-231.

[7]胡一帆等:《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绩效研究》,《经济研究》2006年第7期。

[8]Martin Stepher,David Parker. The impact of privatization-ownership and corporate in the UK[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7,104(6):207-235.

[9]刘培林、林毅夫:《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经济研究》2001年第9期。

[10]刘明兴等:《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

[11]Jan U. Auerbach,Costas Azariadis. Property Rights,Governance,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5,85(2):105-124.

[12]赵放、刘雅君:《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政策效果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13]刘春、孙亮:《政策性负担、市场化改革与国企部分民营化后的业绩滑坡》,《财经研究》2013年第1期。

[14]钱雪松:《企业内部资本配置效率问题研究——基于融资歧视和内部人控制的一般均衡视角》,《会计研究》2013年第10期。

[15]陈林、唐杨柳:《国有企业部分民营化能否减轻其政策性负担》,《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第7期。

[16]白重恩等:《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1]孙璐:《内部人控制的成因及对策》,《当代会计》2017年第4期。

[2]陈璐:《浅析企业负债经营的利弊及改进措施》,《财会学习》2018年第21期。

[3]梁志兵:《控制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背景、原因、措施》,《财政科学》2018年第4期。

[4]李锦:《国企高负债率的形成与破解》,《现代国企研究》2018年6月。

[5]田方:《关于国有施工企业构建资产负债约束机制的思考》,《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年第18期。

[1]辛宇、吕长江:《激励、福利还是奖励:薪酬管制背景下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定位困境——基于泸州老窖的案例分析》,《会计研究》2012年第6期。

[2]王浩:《虚拟股权激励计划》,《企业管理》2012年第7期,

[3]苗新燕:《上市公司的虚拟股权激励》,《人力资源》2005年第11期。

[4]宗文龙、王玉涛、魏紫:《股权激励能留住高管吗?——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13年第9期。

[5]李小荣、张瑞君:《股权激励影响风险承担:代理成本还是风险规避?》,《会计研究》2014年第1期。

[6]周庆华:《企业虚拟股权模式激励制度的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10期。

[7]刘辉:《尴尬的虚拟股权激励》,《董事会》2015年第7期。

[8]赵毅:《非上市中小型国有企业虚拟股权激励问题探析》,《经营管理者》2016年第21期。

[9]王聪涵:《从华为看虚拟股权制度在中国的发展》,《管理观察》2016年第24期。

[10]程榕:《虚拟股权激励研究——以华为公司为例》,《财务与管理》2017年第3期。

[1]陈剑锋:《浅谈国有企业跨境融资》,《中国经贸》2018年第4期。

[2]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革和规范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政策的通知》(汇发〔2016〕16号),2016,http://www.fdi.gov.cn/1800000121_23_73152_0_7.html。

[3]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2014,http://www.safe.gov.cn/safe/2014/0519/5643.html。

[4]黄国滨:《海尔境外发行80亿港元可交换债》,《中国外汇》2018年第2期。

[5]李志鹏:《如意集团购SMCP集团后再推上市》,《中国外汇》2018年第2期。

[6]宁薛平:《丝绸之路经济带企业跨境融资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第4期。

[7]彭兴韵、王伯英:《跨境资本流动与宏观审慎管理》,《中国金融》2016年第15期。

[8]祁雄:《境内企业跨境融资面临的主要难题及解决策略》,《对外经贸实务》2017年第5期。

[9]瞿月龙:《对全口径跨境融资政策的解读》,2018,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A46VTJ10519C4LI.html。

[10]涂永红:《跨境融资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金融》2016年第15期。

[11]王寿群、杨鹏霖:《全口径跨境融资再优化》,《中国外汇》2017年第4期。

[12]王晓璐、王宇鹏:《中央企业跨境融资政策运用分析与实践》,《金融时报》2018年7月28日。

[13]西部银川担保有限公司:《中国企业境外发行债券全解读》,2017,http://www. managershare.com/post/314735。

[14]信泽金:“跨境融资交易结构解析”,“企业境外投资监管新规背景下的跨境投资、海外并购、外汇结算和境外资本市场最新投资机会解析”专题培训,上海,2017。

[15]张光平:《人民币国际化和产品创新》(第5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16]张惟栋、王雨航:《全口径跨境融资业务问答》,《中国外汇》2017年第5期。

[17]张昕:《中弘股份收购A&K》,《中国外汇》2018年第2期。

[18]郑薇:《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实践》,《中国金融》2016年第15期。

[19]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7〕9号),http://www.tjjr.gov.cn/jrzt/jrzczcydt/xdrz/201705041016155666Eh.shtml。

[20]周建树:《新政策下境内企业跨境融资的模式分析》,《经济视野》2017年12月第2卷。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2015年8月。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2016年7月。

[3]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2010年6月。

[4]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2014年9月。

[5]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3〕10号),2013年4月。

[6]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2017年4月。

[7]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发展局联合课题组:《投融资体制改革与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研究》(内部报告),2012年6月。

[8]吴亚平:《投融资体制改革:何去何从》,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9]吴亚平:《地方投融资平台不可忽视》,《财经》2015年第17期。

[10]全国城投公司协作联络会、江苏现代资产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等:《中国城投行业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11]全国城投公司协作联络会、江苏现代资产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等:《中国城投行业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12]张衡、但慧芳:《多省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原载:《长江商报》,引自:网易财经,2017年6月19日。

[13]陈桂莲、申苹:《促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原载:《金融时报》,引自:金融界JRJ.com,2018年4月23日。

[1]林海芬、苏敬勤:《引进型管理创新适配机理探索性案例研究》,《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年第4期。

[2]李本贵:《浅议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收征收管理体系》,《税务研究》1994年第5期。

[3]林毅夫、刘明兴、章奇:《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

[4]路风:《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

[5]路风:《论产品开发平台》,《管理世界》2018年第8期。

[6]路风、封凯栋:《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热拉尔·罗兰:《私有制和公有制经济理论》,载热拉尔·罗兰主编《私有化:成功与失败》,张宏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8]孙喜:《国有企业能够搞好——济南二机床改革发展的经验和启示》,《经济导刊》2017年第5期。

[9]孙喜、路风:《从技术自立到创新——一个关于技术学习的概念框架》,《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7期。

[10]王祖耀、孙秀春、李勤、刘延军:《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基金情况调查》,《中国计划管理》1991年第12期。

[11]谢伟:《管理学习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第10期。

[12]张汉:《在变动中寻求国家、市场与社会的结构性契合与协同》,《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3期。

[13]张宇、张晨:《“国有企业垄断论”的谬误》,《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2期。

[14]朱江洪:《朱江洪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企业管理出版社,2017。

[15]邹贵友:《国有企业负债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上海会计》1997年第3期。

[16]A.Amsden,Asia’s Next Giant:South Korea and Late Industrializ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17]A.Chandler,“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2(3),p.79-100.

[18]W.Cohen and D.Levinthal,“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1),p.128-152.

[19]M.Khan and S.Blankenburg,“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dustrial policy in Asia and Latin America”,in Cimoli,M.,G.Dosi,R. and J.Stiglitz(eds.),Industrial Policy and developmen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apabilities accumul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p.336-77.

[20]W.Lazonick,“Innovative enterprise and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Enterprise and Society,2002(1),p.3-47.

[21]W.Lazonick,“The innovative firm”,in Fagerberg,J.;Mowery,D. and R.Nelson(eds),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nov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p.29-55.

[22]W.Lazonick,“The Chandlerian corporation and the theory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19(2010),p.317-349.

[23]R.Nelson,“Why do firms differ,and how does it matter”,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2(1991),p.70.

[24]M.O’Sullivan,Contest for corporate control: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5]N.Rosenberg,Exploring the black box,(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26]R.Rousseva,“Aspirations for learning-a missing link between technological learning,strategy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latecomer companies”,The DIME Final Conference,2011.

[27]H.Simon,“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al evolution”,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4(1993),p.131-142.

[28]S.Zahra and G.George,“Absorptive capacity:a 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 and extens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p.18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