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教育社会学研究:学科?学理?学术图书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Desciplin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SSAPID:101-0117-7002-82
ISBN:978-7-5097-6016-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科研究,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和方法以及发展历史做了专门的系统研究;第二部分是学理研究,对在教育社会学界尚未弄清的或争论着的理论问题、知识问题和主题研究问题进行梳理和说明;第三个部分是应用研究,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民族教育分别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和现状,不仅具有学术研究的意义,也具有学术推广的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大社会学·教授自选集系列
作 者: 钱民辉
编 辑:杨桂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前言

 学科编

  教育社会学百年进程*

   一 早期教育社会学思想发展的两条脉络

   二 教育社会学制度化及其发展阶段

   三 “二战”后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四 教育危机时代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及其趋势

    1.趋向政策科学

    2.跨学科趋势

    3.比较研究

    4.研究领域扩大

    5.世界范围的传播

   五 教育社会学的最新发展倾向与趋势

  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思考*

   一 教育社会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二 教育社会学应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

   三 关于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的问题

   四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历史与最新发展趋势

  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及理论建构*

   一 现代性: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与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

   二 后现代性:对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反思与重构

   三 全球性: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扩展

  “关系说”何以贯穿教育社会学的三大领域*

   一 学理与致用:“关系说”是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二 静态与动态:结构与变迁中体现“关系说”

   三 宏观与微观:不同视域关注“关系说”

   四 结语与界说

  “走向田野”也是中国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向*

   一 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概况

   二 教育的“田野调查”体现了社会学的风格

   三 田野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四 “田野调查”的结果与建议

    1.中国人口素质和受教育水平

    2.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最新动向及评述*

   一 对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再认识

   二 教育社会学学理研究的旨趣与动向

   三 教育社会学的实践旨趣与人文关怀

 学理编

  对教育变革命题的再检讨*

  教育变革动因研究:一种社会学的取向*

   一

   二

   三

    (一)个体层次

    (二)组织层次

    (三)文化层次

    (四)社会层次

     1.平衡范式

     2.冲突范式

   四

  范式与教育变迁研究*

   一 平衡范式

   二 冲突范式

   三 两大“范式”的相应理论及说明

   四 代结论:对教育变迁研究范式多重化的思考

  论美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实质*

   一 教育在做什么

   二 学校文化的功能

   三 反学校文化

   四 仪式与教育的神话

    (一)关于制度化价值的神话

    (二)关于价值测量的神话

    (三)关于永恒进步的神话

   五 小结

  孔德的社会学视野与方法对教育研究的启发*

   一 人类知识的进步法则与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 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看教育体系的结构与变迁

    (一)社会静力学与教育体系的结构分析

    (二)社会动力学与教育体系的变迁分析

   三 孔德的社会学方法论与教育研究

  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与教育研究*

   一 涂尔干的生平与学术经历

   二 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

   三 涂尔干的教育研究

  当代欧美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与趋势*

   一 当代人类学研究的主题及趋势

   二 “现代性”是当代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核心主题

   三 反思现代性与教育政治人类学的解析

   四 教育的全球性与民族身份的重构

  从“文化自觉”到“教育自觉”*

   一 费孝通先生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研究

   二 教育研究应当具有人类学的精神

   三 费孝通是中国社会从事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第一人

   四 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的主要体现

    (一)教育理念上的人文主义

    (二)教育研究要“走出去”与“从实求知”

    (三)“开风气,育人才”的学科建设思想

    (四)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从国内走向国际的多元一体教育理念

  民族教育三疑三议

   一 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教育?

   二 民族教育是多元一体化教育?

   三 双语教育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从教育社会学潜在课程的视角看民族教育与现代性之关系*

   一 教育社会学关于现代性与潜在课程的研究

   二 学业失败现象:从标签效应到伯恩斯坦的话语分析

   三 失学辍学:从多因素分析到文化资本理论的解析

   四 “去本土化”:教育抵制理论的悖论

   五 文化认同:从本土-现代性交织语境到新身份建构

  略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一 意识形态的多元文化教育

    (一)国家主义精英意识形态

    (二)地方主义精英意识形态

    (三)个人主义精英意识形态

   二 意识生态的多元文化教育

    (一)多元文化对话教育

    (二)多元文化通达教育

    (三)多元文化融汇教育

   三 意识心态的多元文化教育

    (一)关于认同问题

    (二)关于偏见问题

    (三)关于自卑的问题

   四 结论:“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之说明

  意识三态观是民族教育研究的新视野*

   一 作为一种研究视野

   二 作为一种行动视野

   三 作为一种范式

   四 结论

  从意识三态观重新审视现代性与民族教育之关系*

   一 如何走出现代性与民族性对立的迷思

   二 意识三态观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观

   三 再谈重新审视现代性与民族教育之关系

   四 结语

 学术编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三次浪潮及未来走向*

   一 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我国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

   二 第一次教育改革浪潮:观念的审视与更新

   三 第二次教育改革浪潮:深层次的反思与触动

   四 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加快进程与适度发展

   五 中国教育改革的未来走向

  教育处在危机中,变革势在必行*

   一 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危害及潜在的负面影响

   二 应试教育的三大支柱

   三 教育处在危机中,变革势在必行

   四 结语

  高等教育扩张的机遇、风险与挑战*

   一 高等教育扩张带来的机遇

   二 高等教育扩张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三 结语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何总是处在两难之中*

   一 历史文献检讨及历程回顾

   二 体制改革为何总是处在两难之中

    (一)集权与放权

    (二)计划与市场

    (三)行政化与去行政化

    (四)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

   三 只有解决两难困境,才能再谈改革

   四 结语

  人口流动与阶层分化*

   一 功能论视角:人口流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二 冲突论视角:影响人口流动的制约因素

   三 互动论视角:如何实现人口流动

   四 讨论

  发挥中等收入群体“社会稳定器”功能*

   一 功能论视角: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对社会稳定的意义

   二 冲突论视角: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减少社会两极分化

   三 互动论视角:由群体意识走向集体意识

   四 结论与建议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

   一 从社会分层的观点看中国的社会现实

   二 阶层间的封闭是文化屏障在起作用吗?

   三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

  社会转型: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一 经济结构转型的挑战

    (一)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所带来的冲击

    (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冲击

    (三)从“冲击-反应”模式看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 劳动力供求形势的挑战

    (一)劳动力过剩经济下的冲击

    (二)劳动力供求市场化对职业教育的冲击

   三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挑战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趋势

    (二)技术进步的冲击

   四 当前我国职教学制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现行职教学制的吊诡:僵化与见风使舵

    (二)层次结构上,中专层次定性混乱,初、中、高三级职教比例失调

    (三)就业结构与职业教育结构不协调

    (四)一种改革的思路

  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问题构成及对策分析*

   一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少数民族职业教育

   二 少数民族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职业教育改革滞后的矛盾

    (二)关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问题

    (三)外出务工低龄化、群体化和长期化带来的问题

    (四)少数民族教育结构优化以及被边缘化的职业教育

   三 应对的策略与途径

  内蒙古部分地区的教育投入与回报问题研究*

   一 “投入”与“回报”的问题

   二 对上述问题的初步分析

   三 提出一种可参考的建议

  女性教育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 我国女性教育资源现状

    1.女性人口的文化构成

    2.教育资源的性别差异

    3.教育资源的城乡差异

   二 女性教育资源与中国区域人口现状

   三 女性教育资源与区域人口、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 女性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从社会学视角看工会工作*

   一 个人层面的工会工作

   二 群体层面的工会工作

   三 组织层面的工会工作

   四 社会层面的工会工作

   五 文化层面的工会工作

   六 结论

本书分为三编:学科编、学理编、学术编。学科编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和方法以及发展历史做了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学理篇对教育社会学界尚未弄清或存有争论的理论问题、知识问题和主题研究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说明;学术编是应用研究,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民族教育分别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对其历史分期和研究特点做了系统的研究;对教育问题和教育改革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解释和探讨,研究结果对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