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6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0

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图书

SSAPID:101-0110-7160-26
ISBN:978-7-5097-0865-1
DOI:
ISSN:
关键词:

七七事变

[内容简介]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它也开启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大幕。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在近代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的伟大抗争,也是一次胜利的抗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由此,七七卢沟桥事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成为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对其的研究与探讨也就为学者长期关注。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编 辑:徐思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3 亚洲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名单

 总序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的和战抉择

  一 如意算盘:以进为退,局部解决

  二 突发奇想:借力消力,以战促和

  三 性格使然:“与其坐待而亡,何如死中逃生”

 中国为抗日寻求外国军事援助与合作的经历

  一 德国顾问与德国军火输华

  二 苏联对中国的军事援助

  三 中美结盟与美国租借物资援华

  四 简短的结论

 中国抗战与盟国的太平洋战争

  一

  二

  三

 论七七事变时期日本的“不扩大方针”

  一 日本的战争边缘政策

  二 日本的“不扩大方针”

  三 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策

  四 “不扩大方针”的尾声

 论中国七七抗战的国际影响*

  一

  二

  三

 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再研讨

  一 “七七”、“九一八”两种起点说的由来和争辩

  二 “‘九一八’抗战”的概念能否成立

  三 局部的抗日战役战斗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动吗?

  四 七七卢沟桥抗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五 承认卢沟桥抗战为抗日战争起点和国民政府发动抗战,“立场”就错了吗?

  六 毛泽东主张九一八事变为抗日战争起点吗

  七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了吗?

  八 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九 抗日战争起点讨论中一些问题需要澄清

 论满铁“综合调查”与日本战争国策

  前言

  一 “中国抗战力调查”无力回天

  二 “战时通货膨胀调查”逼进死巷

  三 “战时经济调查”半途而废

  结语

 论东北少数民族抗战特点

  一

  二

  三

 “慰安妇”问题的过去与近况*

  一 “慰安妇”问题的由来

  二 日本政府的立场

  三 国际社会关注“慰安妇”问题

  四 美国国会的“慰安妇”提案

  五 安倍被迫道歉

  六 各国舆论齐声批判

 侵华日军用化学细菌武器杀害中国人民述略

  一 日军“遗毒”,中国之难

   (一)逃避战争责任的不公正判决

   (二)日军毒弹毒剂害人由来已久

   (三)遗弃毒弹的隐患仍危险重重

  二 细菌武器:活人试验——细菌战

   (一)在中国建立的细菌战部队

   (二)活人解剖与人体实验

   (三)野外大面积区域撒播细菌试验与细菌战

  三 美国庇护,秘密交易

 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化学战

  一 进行化学武器试验

  二 对抗日武装实施化学战

  三 战后遗弃化学武器及伤害

 九一八事变以后自由知识分子对日本侵略的态度

  一 知己知彼:《独立评论》对中日情势的认知

  二 能和则和:《独立评论》的对日策略

  三 当战则战:《独立评论》的抗日方针

 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政治空间的嬗变及其再构建

  一 九一八事变前中国民族国家统一进程中的日本因素

  二 “先安内政策”的推行与中国社会政治空间的嬗变

   (一)宁粤合流的形成

   (二)抗日民族主义热潮与国民政府的尴尬

   (三)反蒋派的“新式武器”与“抗日反蒋”势力的形成

   (四)蒋介石继续“围剿”红军,必欲先除“内患”而后快

  三 从“先安内”到“先联内”,中华全民族抗战格局的形成

   (一)怀柔反蒋派,促进“国(民党)国(民党)合作”

   (二)多条渠道秘密接触,酝酿国共合作

   (三)争取国际同情和援助,促进国际合作

   (四)西安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四 简短的结语

 角色、行为与民族主义:南京伪自治委员会与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关系初探

  一 南京市“自治委员会”的成立

  二 “自治委员会”的机构与运作

  三 自治委员会蚕食安全区委员会权力

  四 国际委员会眼中的“自治委员会”

  五 民众心目中的比较

  结束语

 大时代里的一段小历史

 抗战初期刘少奇力对华北局势和中共在华北中心工作的思考

  一

  二

  三

 抗战期间驻南京部分日本军民的觉醒与反战活动

  一 将南京的“二月兰”变成日本的“紫金花”

  二 与日本当局决裂的女军医佐乡渥洋子

  三 1944年8月5日:驻南京多名日军士兵集体叛逃

  四 秘密加入中共南京情报组织的西里龙夫、中西功

 “华北事变”期间的日本对华政策

  一 从“卢沟桥事件”到“华北事变”(7月8~11日)

  二 “华北事变”的军事解决(7月19日前后)

  三 “和平”谈判的失败与华北殖民统治的开始(8月)

  四 走向“中国事变”

 王世杰与战后对日和约问题的交涉*

  一

  二

  三

  四

 评《读卖新闻》对日本战争责任的检证

  一

  二

   (一)将从1928年制造炸死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开始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战争时期纵向分为8个阶段,对每个阶段应承担的战争责任进行分析。以下是该书的基本分析。

    (1)关于九一八事变。

    (2)关于中日战争。

    (3)关于日德意三国同盟。

    (4)关于日美开战。

    (5)关于战争的继续。

    (6)关于“玉碎”和“特攻”。

    (7)关于“本土决战”。

    (8)关于最后时刻争取和平的努力。

   (二)从社会角色的横的方面,对不同层面的责任者进行了分析。

    (1)关于天皇的责任。

    (2)东条英机最大的责任是缺乏国际感觉而开战。

    (3)允许军部独断专行的近卫文麿。

    (4)广田、松冈、杉山、永野、小矶等指导层一系列的判断错误。

    (5)军队官僚的责任。

   (三)对导致产生战争责任的日本社会制度与思想层面问题的探讨。

    (1)军部与政府误读国际形势的责任。

    (2)不负责任的幕僚的责任。

    (3)追随军队与政府的议会的责任。

    (4)放弃报道使命,影响舆论的媒体的责任。

    (5)轻视生命、人权的精神至上主义。

  三

  四

  五

  六

 为团结抗战奔走呼吁

  一 呼吁全民抗战 力阻韩复榘撤兵

  二 访问毛泽东 树立抗战必胜信心

  三 巡视游击区 促进团结抗敌

  四 筹建“民盟” 创办《光明报》

  五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研究述评

  一 有关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的学术史考察

  二 战后初期国民政府关于抗战财产损失的调查及结果

  三 关于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的价值计算问题

  余论:关于进一步开展抗战时期中国财产损失研究的几点想法

 论日本与纳粹德国在“强制劳动”罪行上的异同点

  一 在实施时间上的异同点

  二 在奴役“强制劳工”人数上的异同点

  三 在劳务掠夺政策演变上的异同点

  四 在劳务掠夺决策与执行体系上的异同点

 山东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中的民众动员

  一

  二

  三

 史迪威事件中的蒋介石与宋子文

  一 蒋介石与史迪威矛盾的发生、发展

  二 蒋介石指示宋子文等向美国提出史迪威问题

  三 《备忘录》风波

  四 计划攻缅,蒋、史矛盾再度激化

  五 蒋、史冲突转化为蒋、宋冲突

  六 史迪威的“除蒋”计划与美方掌握中国军权的图谋

  七 蒋介石、罗斯福的冲突与史迪威的被召回

  八 是非讨论

 日本殖民统治对近代台湾社会经济进程的影响

  一 对“殖民统治有益论”的批驳

  二 日据时代台湾社会经济之演变

  三 台湾总督府推行民族差别的歧视性政策

  四 对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社会经济进程的评价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站

 编后记

本书是有关七七卢沟桥事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最新文章的汇集,作者均为长期从事抗战问题研究的专家,如杨奎松、章百家、胡德坤、杨天石等,不少文章对这一老话题提供了新见解,对人们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简 介: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移民带来的中原文化对东北移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全书运用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厘清东北移民过程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东北移民文化的形成、主要内容、主要特征及价值、时代精神及当代走向等进行了研究,力图全面展现移民对东北文化的影响,把握东北移民文化的...

作者: 范立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