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74

轨道交通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新模式图书

New Balance Mode of Public Welfare and Business for Rail Transit

SSAPID:101-0095-5121-21
ISBN:978-7-5201-2489-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研究了轨道交通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机制的理论基础,在给定公益性与经营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外部补贴机制、内部补贴机制和价格机制三个维度的平衡理论框架。研究了轨道交通公益性与经营性的计量及分配模式,基于GDP、受益主体、土地增值三个视角对轨道交通公益性进行了计量,并解析出适合轨道交通公益性与经营性评估和平衡机制的路径。最后通过若干案例和国内外经验的借鉴研究,对国内外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模式进行了总结。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林晓言 罗燊
编 辑:冯咏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序

 第一篇 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机制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公益性分配是发展的现实需求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二章 PPP的发展与相关政策背景

   第一节 我国PPP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 我国PPP的发展历程

     (一)探索阶段(1984~1992年)

     (二)试点阶段(1993~2002年)

     (三)推广阶段(2003~2007年)

     (四)调整阶段(2008~2012年)

     (五)规制阶段(2013年至今)

    二 我国PPP的推广政策

    三 我国PPP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示范项目

      1.示范项目显示出“标杆”与“灯塔”作用

      2.示范领域与区域逐渐扩大

      3.项目落地周期逐步缩短

     (二)全国入库项目[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

      1.入库项目数量与落地项目数量稳步上升

      2.入库项目的地区集中度比较高

      3.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城镇综合开发三个行业合计的入库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占比均过半

   第二节 我国PPP发展的新特点

    一 推行绿色低碳理念,促进结构优化

    二 促进城市之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三 提高民营企业参与度,激发市场活力

    四 达到物有所值效果,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第三节 北京市PPP的发展现状

    一 北京市PPP的发展

     (一)重点推进项目

     (二)建立制度体系

     (三)加大财政支持

     (四)强化能力建设

     (五)围绕“放管服”积极推广PPP

    二 北京市轨道交通PPP模式的发展

     (一)地铁4号线建设开启制度创新模式

     (二)提出复合型PPP模式

     (三)地铁16号线:模式再升级

   第四节 轨道交通项目公益性与经营性的矛盾

  第三章 平衡机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轨道交通公益性与经营性的界定

    一 公益性与经营性的阐述

    二 公益性的辨析

    三 铁路的公益性

   第二节 激励性规制理论

    一 理论起源及发展

    二 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

    三 激励性规制类型划分

     (一)特许投标理论:进入/退出规制

     (二)区域间比较竞争理论

     (三)社会契约制度理论

     (四)价格规制

      1.价格规制方式之一:成本加成定价规制

      2.价格规制方式之二:合理报酬率定价规制

      3.价格规制方式之三:边际成本定价规制

      4.价格规制方式之四:拉姆齐-布瓦特定价规制

      5.价格规制方式之五:联合回报率定价规制

      6.价格规制方式之六:价格上限规制

    四 小结

   第三节 轨道交通外部效益内部化

    一 外部性理论

    二 轨道交通的属性及外部效益分配

    三 高速铁路的外部经济

   第四节 轨道交通公益性的研究视角

    一 轨道交通的经济属性

     (一)间接外部性

     (二)规模经济

    二 轨道交通运输的特点

    三 轨道交通公益性的不同视角

     (一)沿线地区GDP的提高

     (二)为不同受益主体带来的经济效益

     (三)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土地增值效益

    四 小结

  第四章 平衡机制下的广义补贴框架

   第一节 投资者激励机制

    一 未考虑机会主义行为的投资者激励模型

     (一)激励机制模型的建立

      1.模型的假设与解释

      2.模型的建立

     (二)激励机制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二 考虑机会主义行为的投资者激励模型

     (一)机会主义行为下激励机制模型的构建

     (二)机会主义行为下激励机制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三 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机制

   第二节 外部补贴机制设计

    一 轨道交通外部补贴的必要性分析

    二 轨道交通外部补贴机制设计

     (一)基于财政补贴的外部补贴机制设计

     (二)基于税收政策的外部补贴机制设计

   第三节 内部补贴机制设计

    一 “跨域加值”的概念和操作流程

     (一)“跨域加值”的概念

     (二)跨域加值的具体策略

     (三)自偿率门槛制度的建立

     (四)跨域加值的效益评价

      1.提升财务效益

      2.扩大公共建设规模

      3.有效带动地方及产业发展

      4.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五)跨域加值可能产生的问题

      1.共有财源竞争问题

      2.交易成本增加问题

      3.道德危机的产生

    二 台湾公共项目“跨域加值”政策实施经验借鉴

     (一)主动突破边界限制,改革阻碍“跨域”创造价值的体制机制

     (二)灵活运用“自偿率”指标指导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三 内部补贴平衡机制

   第四节 价格机制设计

 第二篇 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机制的计量与设计

  第五章 GDP视角下轨道交通公益性计量

   第一节 灰色预测的原理

    一 一阶累加生成(1-AGO)

    二 对X(0)进行准光滑检验和对X(1)进行准指数规律检验

    三 构建相应的微分方程

    四 建立灰色预测模型

    五 灰色预测模型的检验

     1.适用范围

     2.后验差检验

    六 等维新信息递推

    七 所需数据

   第二节 评价案例:京沪高铁

   第三节 评价案例:武广高铁

   第四节 评价案例:京津城际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受益主体视角下轨道交通公益性与经营性计量

   第一节 受益主体加总法的内涵

    一 社会总福利增进——节能减排的效益

     (一)节能效益

     (二)减排效益

    二 集聚效益——生产率模型

    三 个体福利增进——消费者剩余测算

   第二节 评价案例:京沪高铁

    一 社会总福利增进

    二 集聚效益

    三 个体福利增进

   第三节 评价案例:武广高铁

    一 社会总福利增进

    二 集聚效益

    三 个体福利增进

   第四节 评价案例:京津城际

    一 社会总福利增进

    二 集聚效益

    三 个体福利增进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增值的影响

   第一节 轨道交通与土地增值的本质关系

   第二节 地价函数法及评价案例

    一 轨道交通与沿线地价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二 地价函数法的前提假设

     (一)不同类型城市的地价变动趋势不同

     (二)地价由居住消费价格指数来代替

     (三)铁路干线对途经城市地价的影响波及面积超过城市范围

    三 评估模型的建立

    四 评价案例

     (一)京沪高铁

     (二)北京地铁4号线

     (三)北京地铁7号线

   第三节 京沪高铁沿线土地开发收益

  第八章 基于财政补贴和税费的平衡模式

   第一节 轨道交通财政补贴分配方案

    一 多元投资主体参与运营管理的补贴机制

    二 多元投资主体不参与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情况下的补贴模式

     (一)把合同期内总补贴额作为拍卖标的的补贴模式

     (二)以合同期内运营成本为拍卖标的的补贴模式

   第二节 轨道交通税收政策设计

    一 城市准公共产品政府投资补偿理论

     (一)税收与城市准公共产品补偿

      1.庇古均衡模型

      2.维克赛尔-林达尔均衡

      3.鲍温模型

     (二)产权安排与城市准公共产品补偿

     (三)国内外关于准公共产品投资补偿的实践

      1.发行彩票

      2.其他补偿方式

     (四)基于庇古模型的城市准公共产品受益居民税赋补偿

    二 基于税费的外部效益分配思路

    三 基于税费的外部效益分配模式

     (一)分列税率土地价值税

      1.以房产价值为税基(Tax on Building Values)

      2.以土地价值为税基(Tax on Land Value)

     (二)特别收益评估

     (三)税收增额融资

     (四)物业税制度下增值效益返还措施构想

  第九章 基于开发的平衡模式

   第一节 土地开发利益分配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开发方式及利益分配

    一 溢价回收

     (一)溢价回收的概念与内涵

     (二)溢价回收的模式:税收与土地开发

     (三)溢价回收的边界识别与空间界定

     (四)实现溢价回收的前提条件

      1.实现站区周边产生经济集聚效应

      2.完善周边交通枢纽

      3.创新融资模式

    二 基于开发的平衡方案设计

     (一)土地利用的方案

      1.政府规划

      2.土地整理

      3.土地开发权转移

     (二)联合开发模式的协议分配途径

      1.法人模式

      2.协议模式

      3.“协议+法人”模式

   第三节 轨道交通企业自主开发:自持物业与外包

    一 自持物业

     (一)自持物业完整产权

     (二)自持物业开发权

     (三)小结

    二 外包

     (一)土地所有权外包

     (二)土地开发权外包

   第四节 铁路企业早期多元化经营典型实例

  第十章 基于价格机制的平衡模式

   第一节 轨道交通PPP项目定价的理论分析

    一 激励性规制理论分析

    二 外部性理论分析

    三 理论框架

   第二节 内部补贴价格机制设计

    一 内部补贴价格机制定价模型

    二 结果解释

   第三节 外部补贴价格机制设计

    一 外部补贴价格机制定价模型

    二 结果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篇 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机制的保障与实施

  第十一章 轨道交通PPP制度环境优化

   第一节 参与方利益目标分解

    一 政府目标

    二 私人部门目标

    三 其他参与者目标

   第二节 PPP内部制度优化与外部制度优化

    一 利益目标与制度梳理

    二 外部制度优化

     (一)法律的制定与完善

     (二)治理水平

     (三)监管

     (四)PPP项目治理机制

     (五)政策稳定性

    三 内部制度优化

     (一)政府投资基金

     (二)风险合理分担

     (三)合同的完善

    四 完善PPP项目股东治理机制的思路

     (一)为民营企业提供参与PPP项目合作的条件

     (二)平衡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利益

     (三)加强对项目管理层的约束和激励

    五 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

     (一)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股权制衡

   第三节 内部制度优化与外部制度优化的关联

  第十二章 外部补贴机制实践

   第一节 英国伦敦地铁PPP模式的外部补贴机理

    一 PPP模式在英国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二 英国伦敦地铁的PPP模式——经营性的引入

    三 英国伦敦地铁PPP项目退出规制研究

    四 PPP项目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机制分析

     (一)主要权利和义务的约定

     (二)政府付费机制

     (三)独立仲裁机构的设立

      1.仲裁机构的审核内容

      2.仲裁风险

    五 伦敦地铁PPP项目合同履行情况分析

    六 建议

   第二节 北京地铁4号线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机制

    一 项目进入/退出规制分析

    二 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机制

     (一)主要权利和义务的约定

     (二)票价补偿机制

     (三)客流补偿机制

    三 小结

   第三节 北京城市公交外部补贴机制

    一 北京市公交外部补贴机制的发展进程

    二 北京市公交外部补贴机制改革的新机遇

    三 北京市公交现行外部补贴机制

   第四节 首尔公交外部补贴机制改革

    一 首尔城市公共交通外部补贴机制及其发展历程

    二 政府对首尔公交改革进行外部补贴的背景与动因

     (一)持续增长的社会成本:交通拥挤与环境污染

     (二)地面公交系统运作的恶性循环

     (三)民众生活水平的变化和更高的交通服务需求

     (四)渐进式改革无法改善超大型城市的公共交通状况

    三 首尔地面公交进行外部补贴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一)准公共交通系统(Quasi-public Bus System)的引入

      1.传统巴士运营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缺陷

      2.引入准公共交通系统

      3.准公共交通系统的组织结构

     (二)首尔市政府设立公共交通管理中心

     (三)成立公交改革公民委员会

     (四)成立辅助运营的第三方机构:交通一卡通公司

     (五)相关法律的修订

      1.修订《客运服务法》

      2.限定时间的临时许可证和招标制度

      3.巴士运营贷款

      4.除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之外的改革措施

    四 首尔地面公交外部补贴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

     (一)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1.地面轨道交通运营转向服务公共利益

      2.通过准公共交通系统提高了巴士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地面公交运行速度加快,准点率提升

     (二)地面公共交通的载客量增加,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

     (三)环境得到改善

   第五节 世界典型国家对铁路发展的支持政策

    一 加拿大解决铁路公益性问题的支持政策

     (一)立法概况

     (二)特点

      1.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2.补贴政策

    二 美国解决铁路公益性问题的支持政策

     (一)立法概况

     (二)美国铁路公益性运输的特点

     (三)《铁路客运服务法》的作用

      1.成立美国国家铁路客运公司

      2.联邦政府补贴AMTRAK

      3.地方州政府补贴AMTRAK公司

     (四)对我国铁路公益性问题的启示

      1.立法先行

      2.突出和完善补贴政策

    三 英国铁路改革中的公益性支持政策

     (一)英国铁路改革中的公益性问题

     (二)英国政府对铁路的补贴

      1.补贴构成

      2.补贴原则

     (三)补贴政策对英国铁路的影响

     (四)对我国铁路公益性运输的启示

      1.建立铁路公益性运输补贴机制

      2.我国建立铁路公益性运输补贴机制的建议

    四 德国铁路股份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政策支持

     (一)以法律做保障,确立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二)帮助企业减轻债务负担

     (三)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五 法国高速铁路的运营政策

     (一)法国政府对法国国家铁路公司的直接支持减少

     (二)放松运价管制,票价灵活多样

     (三)多方面税收优惠

     (四)小结与启示

    六 韩国高铁发展的支持政策

     (一)韩国高铁的投融资模式

      1.法律规定韩国高铁拥有多种融资途径

      2.京釜高铁采取政府主导投资模式

      3.吸引民间资本进行站区建设

     (二)韩国高铁的运营模式

      1.制定灵活票价

      2.政府对公共服务订单及低碳运输补贴力度大

      3.Korail享受所得税、增值税等不同优惠政策

      4.Korail自筹资金进行土地开发利用

     (三)小结

    七 欧盟铁路运输政策

     (一)欧盟高度重视铁路运输

     (二)通过立法明确有关铁路运输政策

     (三)欧洲铁路主要融资渠道

      1.公共预算

      2.私人投资

      3.公路运输收费

     (四)小结

  第十三章 内部补贴机制实践

   第一节 日本轨道交通多元化经营模式分析

    一 经营主体多元化

    二 主动创造交通需求

    三 土地综合开发与主兼业经营模式

    四 对北京市的借鉴

     (一)新城建设与轨道交通建设应同步发展

     (二)市郊铁路建设要实现投资运营主体多元化

     (三)推动土地综合开发模式

   第二节 北京公交内部补贴机制的应用

    一 北京市公交运营公司概况

    二 北京公交集团公司的起源与发展

    三 北京公交集团公司的多元化经营

   第三节 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土地一体化开发案例

    一 印度德里地铁

     (一)区域划分与土地管理

     (二)德里地铁一体化开发的资金安排

     (三)一体化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 印度海德拉巴地铁

     (一)资金安排

     (二)房地产开发

    三 台湾捷运交通

     (一)台湾捷运联合开发收益现状

     (二)联合开发合作方式

     (三)联合开发的权益分配

    四 新加坡地铁

     (一)新加坡地铁概况

     (二)新加坡地铁联合开发合作方式

     (三)联合开发的保障机制

     (四)新加坡地铁联合开发的收益分配

     (五)新加坡地铁站体开发模式

      1.综合集成模式

      2.商业集成模式

      3.商务集成模式

      4.居住集成模式

    五 小结

   第四节 高速铁路与土地一体化开发案例

    一 法国里尔-欧洲车站

     (一)法国土地利用相关政策和站区开发模式

     (二)法国里尔-欧洲车站站区土地开发一体化

     (三)社会效益

    二 英国伦敦国王十字车站

     (一)英国城市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制度

     (二)国王十字车站站区的一体化开发

     (三)国王十字车站地区的土地溢价回收方案

    三 东京大都市区的土地溢价回收方案

     (一)筹款安排

     (二)多元化经营措施

     (三)小结

    四 东京大都市区土地溢价回收案例

     (一)东京田园都市线二子玉川站——铁路企业进行的溢价回收

     (二)筑波快线柏叶校园站——住宅开发和铁路投资整合

     (三)横滨MM21线——土地开发商和业主的协议

     (四)JR山手线品川站——原日本国有铁路(JNR)债务清算

    五 日本东京火车站的土地开发

     (一)东京火车站周边用地的开发模式

     (二)东京火车站站区的土地开发

     (三)社会效益

    六 台湾桃园高铁站

     (一)台湾土地利用相关政策

     (二)桃园站区土地一体化开发

    七 小结

  第十四章 价格机制实践

   第一节 香港地铁票价机制

    一 香港地铁介绍

    二 香港地铁的票价机制

    三 香港地铁R+P经济模式

   第二节 北京市公交票价机制改革

    一 北京市公交票价改革背景

     (一)票制票价长期未做调整,已不适应当前情况

     (二)低票价政策下政府的财政补贴压力日益增大

     (三)票制改革前的票价政策已不适应公交网络化运营的要求

     (四)社会各界对调整公交票价、改善服务的呼声日益高涨

     (五)低票价政策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二 北京市公共交通票制票价原方案

     (一)票制票价

     (二)优惠政策

    三 北京公共交通票制票价改革后方案

     (一)票制票价

     (二)优惠政策

     (三)价格动态调整

   第三节 首尔公共交通的票价改革

    一 从一票一乘制改为一票多乘制

    二 引入竞争机制

    三 成立票价结算中心等组织

    四 为票价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五 首尔公共交通票价改革后的成效——满意度的提高

  第十五章 高速公路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案例

   第一节 意大利高速公路

    一 意大利高速公路概况

    二 意大利高速公路开发模式

    三 意大利高速公路的收益分配

    四 意大利高速公路的融资模式

     (一)投资来源主要为项目公司发行债券

     (二)充分考虑各种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

     (三)按银行贷款的要求进行项目融资设计

   第二节 美国高速公路

    一 美国高速公路概况

    二 美国高速公路开发模式

    三 美国高速公路收益情况

   第三节 德国高速公路

    一 德国高速公路概况

    二 德国高速公路开发模式

    三 德国高速公路收益模式

   第四节 小结

 前言

本书重点研究了轨道交通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机制的理论基础,在给定公益性与经营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外部补贴机制、内部补贴机制和价格机制三个维度的平衡理论框架。研究了轨道交通公益性与经营性的计量及分配模式,基于GDP、受益主体、土地增值三个视角对轨道交通公益性进行了计量,并解析出适合轨道交通公益性与经营性评估和平衡机制的路径。最后通过若干案例和国内外经验的借鉴研究,对国内外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模式进行了总结。

[1]〔美〕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美〕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吴良健、王翼龙译,商务印书馆,1995。

[3]〔美〕兰德尔:《资源经济学》,施以正译,商务印书馆,1989。

[4]〔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萧深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

[5]〔日〕土屋仁志:《近代日本铁路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与都市商圈的形成》,《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第3期。

[6]〔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7]〔英〕肯尼思·巴顿:《运输经济学》,冯宗宪译,商务印书馆,2001。

[8]〔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朱志泰译,商务印书馆,1964。

[9]〔英〕约翰·伊特维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10]〔法〕让·拉丰、梯若尔:《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石磊、王永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1]鲍德风、李敬明、王国忠:《运输业外部性对运输价格的影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22期。

[12]曹晟、唐子来:《英国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曼彻斯特的经验》,《国际城市规划》2013年第6期。

[13]陈梦娇、胡昊、周航:《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土地溢价回收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第10期。

[14]陈旭:《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性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5]陈有孝、林晓言:《铁路长大干线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地价函数法研究》,《经济地理》2006年第2期。

[16]程斌:《轨道交通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国铁道科学》2001年第3期。

[17]褚珊:《铁路公益性运输服务的有效供给与补贴机制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8]崔惠民、李文庆:《公用事业产品定价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城市问题》2011年第7期。

[19]党振岭:《建立铁路公益性运输补偿机制的探讨》,《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年第6期。

[20]郭云、谭克虎:《德国铁路股份公司多元化经营及政策支持问题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第3期。

[21]何宁、顾保南:《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作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1998年第4期。

[22]何寿奎:《基于管理效率的公司合作项目伙伴选择与激励机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年第8期。

[23]何寿奎:《社会资金参与公共项目建设模式选择与治理结构》,《商业时代》2012年第22期。

[24]何涛:《基于PPP模式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分担合理化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25]贺鹏:《东京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对北京的启示》,《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年第3期。

[26]侯雪、刘苏、张文新、胡志丁:《高铁影响下的京津城际出行行为研究》,《经济地理》2011年第9期。

[27]胡煜、李红昌:《交通枢纽等级的测度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5期。

[28]贾善铭、覃成林:《高速铁路对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影响》,《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第2期。

[29]姜卫东:《浅谈“轨道交通+土地”开发模式》,《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13期。

[30]赖宗裕、苏伟强:《跨域加值公共建设财务规划方案问题之探讨》,《公共行政学报》2013年第12期。

[31]李红昌、Linda Tjia、胡顺香:《中国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经济集聚与均等化的影响》,《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年第11期。

[32]李红昌、刘钟南、杨永平:《日本铁路考察报告——对我国铁路产业及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的一些建议》,《铁道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33]李静华、李启明:《PPP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经济风险因素分析——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建筑经济》2007年第10期。

[34]李丽红、张舒、黄昌铁:《国外PPP合同研究现状梳理及趋势分析》,《生产力研究》2013年第1期。

[35]梁晓红、谭克虎:《韩国发展高铁的做法及经验》,《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第8期。

[36]林上、冯雷:《日本高速铁路建设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第3期。

[37]林晓言、陈小君、白云峰、韩信美:《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影响定量分析》,《铁道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

[38]林晓言、李红昌、高薇薇:《中国交通运输外部性制度分析及内部化政策》,《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9期。

[39]林晓言、罗燊、朱志航:《区域质量与高速铁路社会效用——关于高速铁路建设时机的研究》,《中国软科学》2015b年第4期。

[40]林晓言、王慧云:《铁路站区土地综合开发模式及利益分配研究》,《铁道经济研究》2015年第1期。

[41]林晓言等:《高速铁路与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a。

[42]刘晓凯、张明:《全球视角下的PPP:内涵、模式、实践与问题》,《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第4期。

[43]刘友梅:《铁路高速与可持续发展》,《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4年第5期。

[44]罗东秋:《城市准公共产品外部效应、受益居民税赋补偿及地方财政转型路径研究》,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5]罗晴:《我国PPP合同体系构建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6]马德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综合运输》2014年第9期。

[47]马祖琦:《公共投资的溢价回收模式及其分配机制》,《城市问题》2011年第3期。

[48]苗启虎、何小竹、费方域:《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性及其盈利模式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第5期。

[49]潘海啸、钟宝华:《轨道交通建设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以上海市为案例》,《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第2期。

[50]潘振锋:《铁路公益性问题的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7期。

[51]裴俊巍、包倩宇:《加拿大PPP:法律、实践与民意》,《中国政府采购》2015年第8期。

[52]裴俊巍、金永祥、甄雅琪:《国际PPP法律政策综述——基于对52国PPP法案的研究》,《中国政府采购》2015年第10期。

[53]亓霞、柯永建、王守清:《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5期。

[54]秦熠:《铁路与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社会变迁(1908~1937)》,《安徽史学》2008年第3期。

[55]覃成林、朱永磊:《区域性交通条件改善与沿线城市人口增长——基于铁路运输提速的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第9期。

[56]任倩:《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因素分析——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实践》,《江西建材》2016年第6期。

[57]沈际勇、王守清、强茂山:《中国BOT/PPP项目的政治风险和主权风险:案例分析》,《华商·投资与融资》2005年第1期。

[58]沈满洪:《庇古税的效应分析》,《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 4期。

[59]宋文杰、朱青、朱月梅等:《高铁对不同规模城市发展的影响》,《经济地理》2015年第10期。

[60]孙健韬:《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1]孙梅花、宋永发、李明阳:《轨道交通项目的外部效益分析及实例》,《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2期。

[62]孙玉变、胡昊:《城市轨道交通开通运营阶段的溢价回收方法研究》,《特区经济》2012年第7期。

[63]“台湾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跨域加值公共建设财务规划方案》,2012。

[64]王斌:《近代铁路技术向中国的转移》,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65]王传伦、高培勇:《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1995。

[66]王灏:《PPP的定义和分类研究》,《都市快轨交通》2004年第5期。

[67]王灏:《加快PPP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推动轨道交通市场化进程》,《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68]王灏:《伦敦地铁PPP模式仲裁机制》,《中国投资》2005年第4期。

[69]王俊豪:《政府规制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4。

[70]王守清:《国际工程市场的主要变化、企业发展路径和风险管理》,《中国勘察设计》2012年第6期。

[71]王守清、刘婷:《PPP项目监管:国内外经验和政策建议》,《地方财政研究》2014年第9期。

[72]王艳伟、黄宜、李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工程管理学报》2016年第1期。

[73]王垚、年猛:《高速铁路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吗?》,《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第2期。

[74]王雨飞、倪鹏飞:《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经济增长溢出与区域空间优化》,《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2期。

[75]王玉芝、范德伟:《滇越铁路与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互动关系评述》,《红河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76]吴昊、李健伟:《铁路多元经营产业转型发展初探》,《铁道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77]吴奇兵、陈峰:《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效应量化计算方法探讨》,《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年第7期。

[78]武树礼:《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引入PPP模式研究——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新视野》2014年第6期。

[79]萧健澄:《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投融资现状及模式探讨》,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0]谢辉、晏克非、谭倩:《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化投融资模式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年第6期。

[81]谢品杰、朱文昊、谭忠富:《中国电价扭曲与电力强度的影响因素》,《技术经济》2015年第10期。

[82]徐飞、宋波:《公私合作制(PPP)项目的政府动态激励与监管机制》,《中国管理科学》2010年第3期。

[83]徐骏:《铁路运营模式与公益性的宪政逻辑》,《江苏论坛》2009年第6期。

[84]许明:《试述南疆铁路的公益性质与管理模式》,《铁道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85]许文辉:《铁路改革非商业性问题研究》,《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年第6期。

[86]杨维凤:《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87]杨永平、黎志刚:《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红河流域的社会变迁》,《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88]叶霞飞、蔡蔚:《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的计算方法》,《同济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89]叶霞飞、蔡蔚:《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还原方法的基础研究》,《铁道学报》2002年第1期。

[90]于涛、陈昭、朱鹏宇:《高铁驱动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特征与机制研究——以京沪高铁为例》,《地理科学》2012年第9期。

[91]张超:《铁路改革中公益性问题的解决途径》,《综合运输》2009年第11期。

[92]张超、谭克虎:《法国政府对高速铁路支持政策研究及启示》,《铁道经济研究》2014年第4期。

[93]张建文、张潞:《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第10期。

[94]张江宇:《铁路的公益性与经营性如何界定》,《综合运输》2004年第2期。

[95]张克中、陶东杰:《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分布效应——来自高铁开通的证据》,《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6期。

[96]张梦龙:《基于公共物品属性视角的铁路改革结构特性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97]张小松、胡志晖、郑荣洲:《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年第6期。

[98]张祖贤、张国伍:《高速铁路的外部经济效益分析》,《综合运输》2015年第8期。

[99]赵坚:《城市交通及其塑造城市形态的功能——以北京为例》,《城市问题》2008年第5期。

[100]赵娟、林晓言:《京津城际铁路区域经济影响评价》,《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年第1期。

[101]赵云、李雪梅:《基于可达性的知识溢出估计模型——高速铁路网络的影响分析》,《软科学》2015年第5期。

[102]甄小燕、臧文义:《我国市郊铁路投融资模式选择》,《综合运输》2015年第4期。

[103]郑德高、杜宝东:《寻求节点交通价值与城市功能价值的平衡——探讨国内外高铁车站与机场等交通枢纽地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第1期。

[104]郑捷奋、刘洪玉:《深圳地铁建设对站点周边住宅价值的影响》,《铁道学报》2005年第5期。

[105]郑思齐、胡晓珂、张博等:《城市轨道交通的溢价回收:从理论到现实》,《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第2期。

[106]周正祥、张秀芳、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9期。

[107]朱从兵:《铁路与社会经济——广西铁路研究(1885~1965)》,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108]左大鹏、左大杰:《北美立法例对解决我国铁路公益性问题的启示》,《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6期。

[1]Abraham,C.,“Le recours au péage est-il économiquement condamnable?”,Working Paper,2008.

[2]Alain Bonnafous,“Programming,Optimal Pricing and Partnership Contract for Infrastructures in PPPs”,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2010,30.

[3]Alfred E.Kahn,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The MIT Press,1988.

[4]Association of Japanese Private Railways,“Major Private Railways:Databook”,Tokyo,http://www.mintetsu.or.jp/activity/databook/,2013.

[5]Baldwin R.E.,Forslid R.,“The Core-Periphery Model and Endogenous Growth:Stabilizing and Destabilizing Integration”,Economica,2000,67(2).

[6]Baron,Myerson,“Regulating a Monopolist with Unknown Costs”,Econometrica,1982,50(4).

[7]Boiteux M.,“Sur la Gestion des Monopoles Publics Astreints à L’Equilibre Budgétaire”,Econometrica,1956,24(1).

[8]Capozza D.R.,Helsley R.W.,“The Fundamentals of Land Prices and Urban Growth”,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89,26(3).

[9]Cervero R.,The Transit Metropolis:A Global Inquiry,Island Press,1998.

[10]Chen C.L.,Hall P.,“The Impacts of High-speed Trains on British Economic Geography:A Study of the UK’s Inter City 125/225 and Its Effects”,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1,19(4).

[11]Chen C.L.,“Reshaping Chinese Space-economy through High-speed Train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2,22.

[12]Chen Z.,Haynes K.E.,“Impact of High Speed Rail on Housing Values:An Observation from the Beijing-Shanghai Line”,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5,43.

[13]Ciccone A.,Peri G.,“Identifying Human-capital Externalities:Theory with Applications”,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6,73(2).

[14]De Palma A.,Lindsey,R.,Proost S.,“Investment and the Use of Tax and Toll Revenues in the Transport Sector”,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2007,19(1).

[15]DfT,“Transport,Wider Economic Benefits,and Impacts on GDP”,London:UK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2006.

[16]Di Masi J.A.,“The Effects of Site Value Taxation in an Urban Area:A General Equilibrium Computational Approach”,National Tax Journal,1987,40(4).

[17]Dicken P.,Lloyd P.E.,“Location in Space: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in Economic Geography”,Lasers and Electro-Optics Society Annual Meeting,1990.

[18]Ding C.,Knaap G.J.,Hopkins L.D.,“Managing Urban Growth with Urban Growth Boundaries:A Theoretical Analysi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9,46(1).

[19]Doherty Matthew,“Funding Public Transport Development through Land Value Capture Programs”,http://ecotransit.org.au/ets/files/land_value_capture_mdoherty2004.pdf.

[20]Graham R.,Crampton,“Economic Development Impacts of Urban Rail Transport”,Paper Prepared for the ERSA 2003 Conference,Jyvaskyla,Finland,27-30 August,2003.

[21]Harold Demsetz,“Why Regulate Utilitie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8,11.

[22]Harris D.C.,A Railway,a City,and the Public Regulation of Private Property:CPR v.City of Vancouver,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2.

[23]H.Hotelling,“The General Welfare in Relation to Problems of Taxation and of Railway and Utility Rates”,Econometrica,1938,6(3).

[24]Jan C.Fransoo,J.Willm Bertrand,“An Aggregate Capacity Estimation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Railroad Passing Constructions”,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A),2000,34.

[25]John Bourn,“Are the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Likely to Work Successfully?”,London:Comptroller and Auditor General,17 June,2004.

[26]John Bourn,“London Underground PPP:Were They Good Deals?”,Comptroller and Auditor,17 June,2004.

[27]JRTT,“Re-evaluation of the Tohoku Shinkansen and Hokuriku Shinkansen”,The Japan Railway Construction,Transport,and Technology Agency,2011.

[28]Kurosaki Fumio,Ogura Michio,“Construction of Tsukuba Express and Urba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Law”,13th World Conference on Transport Research,July 15-18,2013.

[29]Laffont,Tirole,“Using Cost Observation to Regulate Firms”,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Vol.94,No.3.

[30]Louise Butcher,“London Underground after the PPP”,HC Library,Note SN1746,18 January,2012.

[31]Lucas Jr R.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1).

[32]Medda,F.R. and M.Modelewska,“Land Value Capture as a Funding Source for Urban Unvestment:The Warsaw Metro System”,Poland:Ernst & Young Better Government Programme,2011.

[33]Mike Quigley,“A Tale of Two Cities:Reinventing Tax Increment Financing”,April 2007.

[34]Morris,P,K.Henderson,M.Briggs,J.Kulcsar,J.Chapman,“Value Capture:Mechanisms,Practices and Prospects for Stimula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unding Commuter Rail”,Research Report of North Carolin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Unpublish,2011.

[35]Murakami,Jin,“Transit Value Capture:New Town Codevelopment Modelsand Land Market Updates in Tokyo and Hong Kong”,In Value Captureand Land Policies,Edited by Gregory K.Ingram and Yu-Hung Hong,Cambridge,MA: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http://www.lincolninst.edu/pubs/2026_Value-Capture-and-Land-Policies.

[36]M.Care and S.Majumdar,The Handbook of Telecommunications EconomicsVolume 1),North Holland-Elsevier Science,2002.

[37]N.Rosenberg,“Inside the Black Box:Technology & Economics”,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84,25(4).

[38]Okabe S.,“Impact of the Sanyo Shinkansen on Local Communities”,In Straszak A.,Tuch R.,The Shinkansen High-Speed Rail Network of Japan,Oxford:Pergamon Press,1979.

[39]O’sullivan,A.,Urban Economics(5th ed.),McGraw-Hill,New York,2003.

[40]Ponti M.,Zecca E.,“The Role of Budgetary Constraints on Cost Benefits Analysis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and on Environmental Taxation”,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2007.

[41]Ramsey F.P.,“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Taxation”,The Economic Journal,1927,37(145).

[42]Romer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 R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

[43]Ronald H.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1960,3(10).

[44]Rosenthal S.,W.C.Strange,“Evidence on the Nature and Source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c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4,85.

[45]Rothengatter,“Externalities of Transport”,In Polak,J. and Heertie,A.,European Transport Economics,Oxford,UK:Blackwell Publishers,1993.

[46]Roy W.,“évaluation des Programmesd’ Infrastructure:Ordre Optimal de Réalisation Sous Contrainte Financière”,LET Working Paper,2005,http://halshs.archives-ouvertes.fr/docs/00/03/48/80/PDF/document_travail_2.pdf.

[47]Rui Mu,Martin de Jong,Joop Koppenjan,“The Rise and Fall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China:A Path-dependent Approach”,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1,19.

[48]Rybeck R.,“Using Value Capture to Finance Infrastructure and Encourage Compact Development”,Public Works Management & Policy,2004,8(8).

[49]R.Rybeck,W.Rybeck,“Break the Boom and Bust Cycle”,Public Management,2012,94(7).

[50]Samuelson P.A.,“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4,36(4).

[51]Sands B.,“The Development Effects of High-speed Rail S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California”,Sacramento:California High Speed Rail Series,Berke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3.

[52]Schrank W.E.,Keithly W.R.,“The Concept of Subsidies”,Marine Resource Economics,1999,14(2).

[53]Schrank W.E.,“Subsidies for Fisher:A Overview of Concepts”,FAO Fisheries Report,No.638,2001.

[54]Song Jinbo,Song Danrong,Zhang Xueqing,Sun Yan,“Risk Identification for PPP Waste-to-energy Incineration Projects in China”,Energy Policy,2013,61.

[55]Stephen Gibbons,Stephen Machin,“Rail Access and Houseprices:An Evaluation of the Wider Benefits of Transport Improvements”,The 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2003.

[56]Stephen Gibbons,Stephen Machin,“Valuing Rail Access Using Transport Innovations”,Centres Globalisation Programm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2004.

[57]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Press Release Document”,http://Tokyo.www.metro.tokyo.jp/INET/OSHIRASE/2007/10/20ha2200.htm.

[58]Tokyu Corporation,“Fact Sheet Tokyo”,http://www.tokyu.co.jp/ir/english/library/library_06.html,2013.

[59]United Nations,“Municipal Land Management in Asia:A Comparative Study”,http://www.unescap.org/huset/m_land/index.htm.

[60]Viner J.,Cost Curves and Supply Curves,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1932.

[61]Willigers J.,B.Van Wee,“High-speed Rail and Office Location Choices:A Stated Choice Experiment for the Netherlands”,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1,19.

[62]Willigers J.,Floor J.,Wee G.P.Van,“High-speed Railway Developments and the Location Choices of Offices:The Role of Accessibility”,Political Behavior,2004,33(3).

[63]Xu Y.,Yeung John F.Y.,Chan Albert P.C.,Chan Daniel W.M.,Wangshou Qing,Yongjian Ke,“Developing a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PPP Projects in China — A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Approach”,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10,19(7).

[61]Yongjian Ke,Marcus Jefferies,Asheem Shresth,Xiaohua Jin,“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in China:Where to from Here”,Organization Technology &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12/2014,6(3).

[65]Zhiyong Liu,HirakuYamamoto,“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s)in China:Present Conditions,Trends and Future Challenges”,Interdisciplinary Information Sciences,2009,11(2).

[66]“Understanding Your Property Tax Bill,Can you Define the Terms Used on My Tax Bill?”,http://www.revenue.state.il.us/localgovernment/PropertyTax/taxbill.htm,201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