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82

东北亚比较法研究新视点图书

On the Comparative Law in North-East Asia

SSAPID:101-0067-0361-99
ISBN:978-7-5097-1594-9
DOI:
ISSN:

[内容简介] 随着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地区,与之相关的法律方面的冲突与沟通也逐渐明显。以东北亚地域为依托的法律研究与调整就成为必要。本书“东北亚比较法学研究”的提出,填补了学界空白,也为该地区法律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参考。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等五国的学者就东北亚各国法学研究中共同关注的前沿热点问题,包括东北亚国家的传统法律文化、妇女地位、少数民族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法学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刘淑波 赫然
编 辑:孟卿;徐辉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后记

 导论:东北亚比较法学研究的课题与展望

 序

 比较法理论研究

  论东北亚比较法的研究方法

   一 对宏观比较与微观比较的运用

   二 对文化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

   三 对规范比较与功能比较的运用

   四 对静态比较与动态比较的运用

  人权的道德基础构建与文化资源的利用

   引言

   一 批判的多元文化主义

   二 人权的道德基础构建

   三 文化资源的利用

   结语

  社会法与国家法的关系

   一 引言

    1.关于习惯与国家法的关系——从“活的法”论到“社会的法”论

    2.习惯与法的关系

    3.关于习惯这个词

   二 从“活的法”论到“社会的法”论

    1.埃利希的“活的法”论

    2.日本的“活的法”论批判和“社会的法”论的展开

    3.埃利希的“活的法”论范围与“社会的法”论的展开

   三 社会法与国家法间相互关系的交错

    1.对残存的古老规范的再评价

    2.以社会内部小集团的自主规范替代国家法

    3.新的规范意识的养成和表现

    4.有关ADR(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的诸问题

    5.软法(Soft Law)

   四 在国家法相对化中的“社会的法”与“国家的法”的关系

    1.现代市民社会论与“活的法”论——社会构想的必要性

    2.关于软法等新的法现象

    3.社会的法与现代团体及传统规范

  全球化与国际法治

   一 一个形式法治概念

   二 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的差异

   三 全球层次的国际法治:以WTO为例

   四 区域层次的国际法治:以欧盟为例

  法文化的研究方法与比较法文化学

   一 “作为文化的法”与两个研究——“关于法的文化”、“法所显现的文化”

    1.“酒文化”与法

    2.“家文化”与法

    3.“天皇的文化”与法

   二 作为法文化学、比较法文化学的方法论上的概念的法文化的“多元性”、“多层性”,以及法文化学的学术与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1.作为法文化学、比较法文化学的方法论上的概念的法文化的“多元性”、“多层性”

    2.法文化学的学术与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21世纪有关东亚宽容之论法的课题

   一 前言

   二 问题之所在

   三 有关矛盾纷争理解程序的议论

  从法政策制定过程看现代中国的社会性别意识

   一 序言

   二 妇联组织的概况

    1.组织结构

    2.人事以及经费

    3.主要活动

    4.小结

   三 对法政策制定过程的参与

   四 结语

  东西方合理性与组织论比较

   一 序

   二 西方的合理性

   三 东方的合理性

   四 对东西方组织论的比较

   五 结论

 东北亚比较法研究

  蒙古比较法研究的发展前景

  韩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探析

   一 韩国法学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开化时期的法学教育

     1.法学教育制度

     2.法学教育学校

    (二)日本强占时期的法学教育

     1.武断政策期的法学教育

     2.文化统治时期的法学教育

     3.皇国臣民地化政策期的法学教育

    (三)当代的法学教育

     1.“8·15解放”和法学教育

     2.“6·25”南北分段以后的法学教育

     3.60年代以后的法学教育

   二 韩国改革法学教育的原因

    (一)大学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

     2.教育内容

     3.教育成果

    (二)司法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人员无专业要求

     2.正式考试资格的取得

     3.司法考试合格率

    (三)司法研修制度存在的问题

     1.教育过程

     2.研修考试

   三 韩国法学教育的改革

    (一)设立法科专门大学院的必要性

     1.培养专家型法律人才的需要

     2.培养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法律人才的需要

     3.提高法律服务质量的需要

    (二)法科专门大学院的设立方案

   四 对中国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关系的思考

  中日韩妇女参政权立法之比较

   一 妇女参政权的界定

    1.参政权的界定

    2.妇女参政权的界定

   二 中、日、韩妇女参政的发展及现状

    1.中国妇女参政的发展及现状

    2.日本妇女参政的发展及现状

    3.韩国妇女参政发展及现状

   三 中、日、韩妇女参政权的立法比较研究

    1.中国妇女参政权的立法

    2.日本妇女参政权的立法

    3.韩国妇女参政权的立法

   四 日、韩妇女参政的立法对中国法律完善的启示

    1.加强立法,实现妇女参政权的多层次法律保障

    2.制定妇女参政特别法

    3.相关法律、法规等的修改和制定

    4.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妇女的参政意识

  中日国家赔偿制度比较研究

   一 中日国家赔偿制度概述

   二 中日国家赔偿制度的比较

    (一)赔偿原则的比较

    (二)赔偿范围的比较

     1.公共官员违法行为的赔偿责任

     2.公共设施建设或管理不当的赔偿责任

   三 中国国家赔偿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

     1.物质赔偿与非财产赔偿并重原则

     2.逐步提高精神损害数额原则

     3.法官自由裁量原则

    (二)关于赔偿原则的多元化问题

    (三)关于赔偿标准是否统一问题

    (四)关于国家赔偿制度实施的程序问题

  从日本的经验谈中国商法之制定

   一 序言

   二 商法的意义——什么是商法?

    1.形式意义上的商法——作为法典的商法

    2.实质意义上的商法——学问意义的商法

   三 商法的内容——日本商法是如何规定的

    1.总则=企业组织法

    2.商行为

    3.海商法

   四 结论——《商法通则》是中国商法制定之最佳选择

    1.民商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民商不可能合一

    2.借鉴别国经验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商法通则》是最佳的选择

   五 结语

  东北亚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制度的设立可能性

   一 序言

   二 东北亚的地政学概念

   三 东北亚比较法研究的特殊性

   四 设立东北亚知识产权共同法的可能性

    1.序言

    2.知识产权的国际化

    3.东北亚知识产权法的统一

    4.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方法

  中韩日三国关于大学发明的法的取舍

   一 序言

   二 中国的大学发明法律制度

    (一)中国政府的知识产权政策

    (二)大学在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中的重要性

     1.大学知识产权的产生

     2.清华大学事例

     3.中国的职务发明法制

     4.大学职务发明的法律制度

   三 日本的大学发明法律制度

    (一)日本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及政策

    (二)日本的职务发明法制

    (三)大学教授的发明

     1.历史经过

     2.大学环境的变化

    (四)结语

   四 韩国的大学发明法制

    (一)大学的变化

    (二)相关法律的完善

    (三)大学教授的发明现状和职务发明取舍现状

     1.大学教授的发明现状

     2.职务发明取舍现状

     3.今后的课题

   五 结论

  外国投资的法律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俄罗斯联邦法律的比较分析

  日、俄、中三国环境刑法比较

   一 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比较

    (一)三国立法模式概览

     1.日本

     2.俄罗斯

     3.中国

    (二)对比分析及结论

   二 环境犯罪的客观形态比较

    (一)三国环境犯罪的客观形态概览

     1.日本

     2.俄罗斯

     3.中国

    (二)对比分析及结论

   三 环境犯罪的刑罚比较

    (一)三国环境犯罪的刑罚种类比较

     1.三国环境犯罪的刑罚类型概览

     2.对比分析及结论

    (二)三国环境犯罪的刑罚轻重比较

     1.三国环境犯罪的刑罚轻重情况概览

     2.对比分析及结论

  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日本动产抵押公示制度之探讨

   一 中国大陆关于动产抵押公示制度之立法

    (一)登记对抗主义的公示效力不强

    (二)未规定登记对抗力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二 台湾地区关于动产抵押公示制度之立法

   三 日本关于动产抵押公示制度之立法

   四 中国内地对台湾地区、日本动产抵押公示制度之借鉴

    (一)明确动产抵押登记对抗力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二)增设辅助公示方法

  日本反垄断立法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 日本反垄断立法演变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二 日本反垄断法的特色制度及其发展

    (一)公正交易委员会

    (二)课征金制度

    (三)刑事调查强制措施

    (四)宽恕制度

    (五)放松管制与反垄断法发展

   三 日本与我国反垄断立法之不同与特色

    (一)日本与我国反垄断立法之特点分析

     1.关于立法的原则性与体系性问题

     2.尊重现实国情与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相结合

     3.关于《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

     4.关于《反垄断法》的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体制问题

     5.关于法律责任的承担问题

    (二)日本反垄断立法的阶段性与实效性

    (三)日本反垄断立法的本土化倾向

     1.良好的制度安排

     2.成文法与判例的有机结合

     3.广泛的适用除外规定

   四 日本反垄断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状况分析

    (二)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改进

     1.《反垄断法》体系的完备化

     2.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统一性与独立性

     3.行政性垄断规制的具体化

     4.法律责任范围和种类的扩大化

     5.行政救济制度的实效化

  中日劳务派遣制度比较研究

   一 中日劳务派遣立法背景比较

    (一)中日劳务派遣立法背景概述

     1.我国劳务派遣立法背景概览

     2.日本劳务派遣立法背景概览

    (二)中日劳务派遣立法背景之比较

   二 中日劳务派遣立法模式比较

    (一)中国劳务派遣立法模式之争

    (二)中国劳务派遣立法模式之选择

   三 中日劳务派遣具体制度比较

    (一)劳务派遣机构设立与规范

    (二)劳务派遣业务与范围

    (三)雇主责任的明确与分配

  中韩汽车产业制度比较研究

   一 由“上汽”、“双龙”事件引发的思考

   二 韩国汽车产业制度对汽车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依靠汽车产业政策奠定国产汽车企业发展基础

     1.入世前的各种扶持和保护政策为国产汽车发展奠定基础

     2.入世后韩国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政策干预

    (二)依靠政府引导和控制国内消费,依靠法律保护本国企业利益

     1.依靠政府引导和控制国内消费

     2.依靠法律保护本国企业利益

    (三)依靠汽车产业政策提升国产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三 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对汽车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的严格限制市场准入政策

    (二)我国的汽车产业扶持政策

   四 韩国汽车产业制度对我国的汽车产业制度改革的借鉴作用

    (一)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积极扶持自主品牌发展

    (二)制定引进外资政策,保护本国企业利益

    (三)调整产业结构,积极鼓励研发创新

    (四)政府鼓励购买自主品牌汽车促进自主汽车企业发展

    (五)完善国际合作之法律构架保护本国汽车企业利益

   五 结论与启示

  日本海洋立法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日本在海洋问题上的法制动向与背景概要

   二 大陆架外部界限制度与日本综合海洋政策本部的主要工作

    (一)大陆架外部界限制度概况

     1.大陆架外部界限制度

     2.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工作成就与国家大陆架外部界限主张案

    (二)日本综合海洋政策本部的主要工作

     1.建议提交大陆架外部界限主张案

     2.提交应对海盗行为的建议

   三 日本的海洋立法动向对我国的启示

  中韩两国传统法的衔接及其在韩国的展开

   一 序言

   二 中国的传统法思想概观

    (一)法家的法思想

    (二)儒家的法思想

   三 朝鲜王朝的法典编纂与中国法思想的移植

    (一)朝鲜的开创和法典编纂的议题

    (二)以儒家法思想为基础的法的制定过程

   四 朝鲜时代法典的修改与法的发展

    (一)法典编纂与修改

    (二)朝鲜王朝后期的法修改

   五 结语

    (一)初期,朝鲜时代的法以新罗、高丽的制度为基础,并大量参考了中国的法

    (二)法的普遍性是无法排除的

  历史进程中的俄罗斯民法

   引言

   一 社会主义民法典对俄罗斯帝国民法典的继承

    (一)俄罗斯帝国民法典(草案)

     1.历史背景

     2.俄罗斯帝国民法典(草案)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

    (二)1922年民法典

     1.1922年民法典历史背景

     2.1922年民法典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

    (三)1961年民事立法纲要和1964年民法典

     1.历史背景

     2.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

   二 20世纪90年代民法典的历史回归

    (一)1991年民事立法纲要和1994~1995年民法典*的历史背景

    (二)1991年民事立法纲要和1994~1995年民法典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

   三 俄罗斯民事立法特点的考量

    (一)重视民法及民法理论的研究

     1.与同时代先进的民法思想同步进展

     2.对民法理论研究的坚持

     3.民法具有相对独立性

     4.最高领导集体重视法典化

    (二)坚持法典化和法典之间继承

    (三)俄罗斯民法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俄罗斯联邦的非法移民问题

  假释制度的比较法分析

  比较法视野下的新加坡和俄罗斯反贪污受贿

  行政行为概念的比较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行政行为概念的发展

   三 我国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概念

   四 对我国行政行为概念的反思

   五 行政行为概念的重构

  日本“计划造船”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 日本的“计划造船”政策

    (一)日本“计划造船”政策下法律制度建设

    (二)日本“计划造船”下产业政策走向

   二 我国造船业发展现状

   三 “计划造船”政策对我国造船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制度的完善

   一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内涵

    (一)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目的

     1.收集整理证据

     2.固定争点

     3.促使案件审前和解

    (二)立法现状

     1.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2.相关的司法解释

   二 日本和韩国民事诉讼审前制度

    (一)日本民事诉讼审前制度

    (二)韩国民事诉讼审前制度

   三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庭审法官负责审前准备工作,忽视了当事人的作用

     2.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制度不完善

     3.未规定答辩失权制度

    (二)完善措施

     1.建立审前法官制度,合理配置审前各方的权利义务

     2.完善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制度

     3.建立答辩失权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背景下的中日工会法比较研究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一)企业社会责任

    (二)工会

   二 中日工会法比较

    (一)工会产生背景比较

    (二)中日工会法内容比较

   三 相关建议

    (一)发掘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层含义,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二)借鉴日本工会法积极之处,不断完善我国工会法

    (三)发挥工会应有的功能,努力维护劳动者权益

  从结婚条件的对比看中俄婚姻法律文化的差异

   一 中俄婚姻家庭法中关于结婚实质条件的对比分析

    (一)结婚必备条件方面的对比分析

     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达到法定婚龄

     3.符合一夫一妻制

    (二)结婚的禁止条件方面的对比分析

     1.禁止一定的范围内的血亲结婚

     2.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禁止结婚

   二 中俄结婚条件中程序条件的异同

    (一)婚姻缔结的机关不同

    (二)婚姻缔结的时间

   三 中俄婚姻法律文化的差异

    (一)我国婚姻法的法律文化基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俄罗斯家庭法的文化基础是西方宗教文化

    (二)我国婚姻法律文化是一种“身份式”法文化,俄罗斯婚姻法律文化是一种“契约式”法文化

    (三)我国婚姻法律文化倾向于建构一种“自由机制”,俄罗斯婚姻法律文化倾向于建构一种“理性机制”

  中日两国创业板市场法律监管制度比较研究

   一 中日两国创业板市场的设立方式和运行模式比较

    (一)日本创业板市场的设立方式和运行模式

    (二)我国创业板市场的设立方式和运行模式

   二 中日两国创业板市场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之比较和启示

    (一)MOTHERS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

    (二)加斯达克市场的上市标准

    (三)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

    (四)对比日本和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标准得到的启示

     1.相对日本来讲,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上市标准更加严格

     2.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行制度目前采取的核准制度有向注册制度转变的必要

     3.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适用相关上市标准

   三 中日两国创业板市场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之比较和启示

    (一)日本创业板市场和我国创业板市场对信息披露义务的主要规定

    (二)发行人违背信息披露义务时的责任不同

    (三)承销商违背信息披露义务时的归责原则不同

 东北地区本土研究

  论宗教在满族传统法文化中的作用

   一 宗教与法文化的关系

    (一)宗教与法文化的概念

     1.宗教的概念

     2.法文化的概念

    (二)宗教与法文化的关系原理

     1.宗教对法文化形成的源流性

     2.宗教教义与法文化内容的价值同构性

     3.宗教仪式与法文化外在形式的契合性

   二 满族人信仰的萨满教

   三 宗教在满族传统法文化中的作用

    (一)宗教对满族传统法文化的正当性解释

    (二)宗教对满族传统法文化的价值渗透

     1.满族宗教中的程序价值

     2.满族宗教中的公平价值

     3.满族宗教中的义务性特征

     4.满族宗教中的开放性特征

  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中的权利观念创新

   一 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过程中权利观念创新的重大意义

   二 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过程中权利观念创新的基本内容

    (一)树立理性的权利观

    (二)明确以人为本的权利观

    (三)澄明发展的权利观

   三 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过程中权利观念创新的具体要求

  入关前满族法文化建立的信仰基础

   一 法文化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法文化的概念

    (二)法文化的研究方法

   二 少数民族与法文化

   三 满族法文化的信仰基础

  从模式化的八旗制度看满族法律程序意识

   一 八旗制度的形成及其模式化的特点

    (一)八旗制度模式化的特点源于满族传统生产生活中的模式化行为方式

    (二)八旗的模式化特点体现在军事、生产、行政等各个方面规范性的既定规则之中

    (三)模式化的包容性特征和利于扩充的功能,对八旗制度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 八旗制度中萌生出法律程序意识的不自觉性

    (一)律他性

    (二)过程性

    (三)象征性

   三 八旗制度中法律程序意识的不完备性

   四 八旗制度中法律程序意识的非普适性——满汉有别

    (一)保障满族贵族统治地位

    (二)保护旗地旗产经济利益

    (三)维护满人司法特权

  区域法治建设中行政法的功效

   一 相关概念的解读

    (一)“区域”的语义分析

    (二)“区域法治”的含义

    (三)“行政法”的含义

   二 区域法治的类型划分

    (一)以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为区分标准,我们关注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法治

    (二)以城市与乡村为划分标准,我们关注相对落后的农村区域法治进步

    (三)以经济发展早晚快慢为标准,我们关注落后区域法治的发展

    (四)以台港澳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内地之差异为视角,我们关注特别行政区法治

   三 东北地区区域法治化进程中的行政法功效

    (一)行政法有利于推动东北地区区域立法协调

    (二)国有企业改革所牵涉的很多问题都需要行政法来规范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也需要行政法加以调整

    (四)促进就业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需要行政法的规定

近年来,随着东北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地区,与之相关的法律方面的冲突与沟通也日趋明显,依托东北亚地区的法律研究与调整就成为必要。本书将“东北亚比较法研究”作为一个完整的学术概念提出,填补了学界空白,也为该地区法律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了参考。书中收录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等五国的学者就东北亚各国法学研究中共同关注的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东北亚国家的传统法律文化、妇女地位、知识产权保护、法学教育等问题,为今后更为深入地交流与探讨这一区域的比较法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姜信泽:《行政学伦理》,首尔:博英社,2003。

[2]权纯满、金兰都:《主人——代理人模型》,《合理性选择与新制度主义》,首尔:大永文化社,1999。

[3]金明彦、闵惠敬:《心理契约》,《韩国心理学会志:产业及组织》,1999年第12(1)期,第155~180页。

[4]金完镇等:《功利主义、改革主义、自由主义》,首尔:首尔大学出版部,1996。

[5]金钟述:《后现代主义对行政学的理解》,载《政府学研究》1999年第5(1)期,第253~266页。

[6]kimtairyul:《新公共服务论》,载《新行政理论》,首尔:大永文化社,2002。

[7]金沆奎:《行政哲学》,首尔:大永文化社,2004。

[8]金炯仁:《美国的土著性平等主义和个人主义》,载《美国史研究》2001年第14期,第127~154页。

[9]琴章泰:《韩国儒学研究》,首尔:首尔大学出版部,1999。

[10]朴兴基:《中庸的合理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中庸之德与合理性》,首尔:清溪出版社,2004。

[11]白完基:《关于合理性的昭告》,载《韩国政治学会报》1983年第17期,第395~414页。

[12]SeoSunBok.:《新公共管理论》,《新行政理论》,首尔:大永文化社,2002。

[13]申荣相:《组织管理-人间化与民主化》,首尔:大永文化社,2003。

[14]元淑渊:《后现代主义组织研究:认识论定向性和对案的可能性》,载《韩国行政学报》2002年第36(2)期,第1~18页。

[15]柳金禄:《公共选择论及韩国行政的含义》,载《韩国社会与行政》1995年第6期,第121~139页。

[16]尹元铉:《朱子哲学中的合理性议题》,载《东洋哲学》1999年第11期,第175~197页。

[17]尹平重:《通过福柯与哈贝马斯》,首尔:教辅文库,1993。

[18]李明奭:《合理选择论的新制度主义》,《合理性选择与新制度主义》,首尔:大永文化社,1999。

[19]李相翊:《儒家社会哲学研究》,首尔:深山,2001。

[20]李承焕:《儒家思想的社会哲学性再照明》,首尔:高丽大学出版部,1998。

[21]李钟烈、李宰昊:“Governance论:以概念和功能为中心”,《新行政理论》,首尔:大永出版社,2002。

[22]李正典:《对经济合理性的批判》,载《哲学思想》2005年第20期,第45~78页。

[23]任道彬:《新公共管理论与韦伯官僚制理论的比较》,载《行政论丛》2000年第38(1)期,第51~72页。

[24]郑用德:《美国行政(学)的〈无国家性〉对韩国行政(学)发展的影响》,载《行政论丛》1996年第34(1)期,第33~50页。

[25]郑用德:《美国的行政部改革》,《21世纪美国的治理》,首尔:首尔大学出版部,2004。

[26]郑夏荣:《韩、中〈公〉(公共性)文化比较——从组织论的观点》,载《行政论丛》2005年第43(1)期,第33~70页。

[27]郑夏荣:《东西洋组织观(论)的比较》,载《政府学研究》2005年第11(2)期,第224~260页。

[28]郑夏荣:《来自组织的信赖:以东亚信赖的概念与对人信赖为中心》,载《行政论丛》2006年第44(1)期,第55~90页。

[29]赵锡俊:《韩国行政与组织文化》,首尔:大永文化社,2004。

[30]赵兢镐:《东亚集体主义的儒学思想背景》,载《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12(1)期,第6~39页。

[31]Joe HyeIn:《基于韩国的国家/市民社会传统下的脱官僚制论》,载《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9期,第3~37页。

[32]Choe SugMan:《作为社会伦理的合理主义和儒教的比较》,载《东洋社会思想》1998年第1期,133~159页。

[33]河连燮:《制度分析:理论与争点》,首尔:茶山出版社,2003。

[34]咸成得:《美国政治和行政》,首尔:NANAM出版社,1999。

[35]咸在凤:《脱近代与儒教》,首尔:NANAM出版社,1998。

[36]David John Farmer:《行政学的语言:官僚制,modernity与Postmodernity》,姜信泽译,首尔:博英社,1999。

[37]卢梭:《社会契约论/常识/人权论》,李佳炯译,首尔:乙酉文化社,1994。

[38]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1)》,朴成桓译,首尔:文学与知性社,1997。

[39]米歇尔·福柯:《狂气的历史》,kimbuyong译,首尔:InKanSaLang,1999。

[40]米歇尔·福柯:《监狱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吴生根译,首尔:NANAM出版社,2003。

[41]Alexisde Tocqueville:《美国的民主主义(1)(2)》,林孝先、Park JiDong译,首尔:HanJi社,1997。

[42]乔治·里泽,金钟德:《麦当劳及麦当劳化:乌托邦抑或恐怖社区?》,首尔:SeeYuSee,1999。

[43]罗尔斯:《正义论》,黄璟植译,首尔:理学社,2003。

[44]乔恩·埃尔斯托:《合理性选择: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金圣哲、崔文基译,首尔:新友社,1993。

[45]Rosenau Pauline Marie:《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解》,安承国译,首尔:InKanSaLang,1998。

[46]F.W.Taylor:《科学管理的原则》,朴镇雨译,首尔:博英社,1994。

[47]赫伯特·西蒙:《管理行动论》,Lee Si Won译,首尔:JinZen,2005。

[48]霍布斯:《利维坦》,李廷植译,首尔:徽文出版社,1985。

[49]霍布斯:《世界的文化与组织》,车载浩、NaEnHo译,首尔:学知社,1995。

[50]ユルゲン、ハ-バ-マス:《公共性の構造轉換》,細谷貞雄、山田正行譯,東京:未來社,2000。

[51]マックス、ヴェ-バ-:《プロテスタンティズムの?理と資本主義の精神》,大塚久雄譯,東京:岩波文庫,1993。

[52]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

[53]张德胜等:《论中庸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疏通理性之外》,载《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2期,第33~47页。

[54]Gibson Burrell and Gareth Morgan. Sociological Paradigms and Organizational Analysis,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1979.

[55]《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礼记》。

[56]《朱子语类:朱子学大系第6卷》,东京:明德出版社,1981

[57]《朱子语类(1~13册):原文/译文》,首尔:松树,2001。

[58]《退溪全书:卷7(圣学十图)》首尔:退溪学研究院,1989。

[1]姜海顺:《韩国法学教育的转折》,载《东疆学刊》2009年第1期。

[2]〔韩〕朴吉俊:《韩国法学教育史》,载《法学研究》,韩国延世大学,2006。

[3]〔韩〕权五乘:《法学教育改革的课题和促进》,载《法学研究》,韩国延世大学,2006。

[4]〔韩〕金基昌:《确保法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载《首尔大学法学》第47卷。

[5]〔韩〕金钟哲:《对法科专门大学院运营方案的见解》,载《首尔大学法学》第47卷。

[6]〔韩〕安京焕:《21世纪法学教育的目标》,载《首尔大学法学》第47卷。

[7]刘田玉:《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影响及其改进》,载《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5期。

[1]蒋碧昆:《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宪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

[3]谢鹏程:《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薛宁兰:《中国妇女参政的现状与法律保障》,载《研究与探索》2008年第9期。

[5]师艳荣:《当代日本妇女参政的推动因素》,载《前沿》2008年第8期。

[6]张妍:《现代韩国女性的社会地位》,载《东北亚论坛》2001年第4期。

[7]姜海顺:《韩国妇女立法综述》,载《延边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8]张妍:《现代韩国女性的社会地位》,载《东北亚论坛》2001年第4期。

[9]李瑞:《昭和宪法与新民法的实施对战后日本妇女的影响》,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0]胡澎:《今年日本妇女的政治参与浅析》,载《日本学刊》2003年第3期。

[11]师艳荣:《当代日本妇女参政的推动因素》,载《前沿》2008年第8期。

[12]周晓军:《改革开放与我国妇女人权的发展》,载《宁夏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

[1]侯怀霞:《商法学(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2]王保树:《商法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赵旭东:《商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赵中孚:《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王利明:《论中国商法立法模式的理论构建》,载《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社报》2005年第2期。

[1]高圣平:《动产担保交易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梁冰:《动产担保与登记》,群言出版社,2007。

[3]高圣平:《动产抵押制度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

[4]渠涛编译《最新日本民法》,法律出版社,2006。

[5]〔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王卫军、房兆融译,法律出版社,2001。

[6]王利明:《试论动产抵押》,载《法学》2007年第1期。

[1]时建中:《反垄断法——法典释评与学理探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张穹:《反垄断法理论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3]史际春:《反垄断法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4]史建三等:《中国并购法报告》,法律出版社,2008。

[5]吴宏伟、金善明:《论反垄断法的社会公共目标》,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6]张杰军:《反垄断、创新与经济发展》,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7]〔日〕林秀弥:《日本禁止垄断法的最新发展》,王先林、陈贺明译,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8]王文元:《论日本的独禁法》,载《天中学刊》2008年第6期。

[9]郭娅丽:《日本课征金制度的重大变革及争议焦点》,载《日本研究》2007年第1期。

[1]周长征:《劳务派遣的发展与法律规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常凯、李坤刚:《必须严格规制劳动者派遣》,载《中国劳动》2006年第3期。

[3]李佑婷:《日本人才派遣发展业之考察》,www.ctnbank.com.tw/ctb_4_5/upload/113_06.pdf。

[4]李天国:《对日本劳务派遣法制定过程的考察》,载《中国劳动》2002年第10期。

[5]杨康昕:《聚焦国外派遣业》,载《人力资源》2006年第15期。

[6]侯力、于山梅:《日本派遣业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载《现代日本经济》2006年第6期。

[7]〔英〕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文军等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郑尚元:《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9]王全兴:《劳动派遣是“鸡刀”还是“牛刀”——我国劳动派遣的现实本质及其矫正》,载《当代法学》2006年第6期。

[10]侯玲玲、曹燕:《劳动派遣关系的法律规制研究》,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6期。

[11]黄昆:《合理选择劳务派遣规制事项》,载《中国劳动》2006年第3期。

[12]张玲、朱冬:《论劳动力派遣中的雇主责任》,载《法学家》2007年第4期。

[1]刘家磊:《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比较及启示》,载《经济纵横》2008年第10期。

[2]熊琼:《日韩汽车国产化政策比较》,载《现代日本经济》2007年第3期。

[3]李智娜:《韩国产业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载《商业时代》2007年第6期。

[4]王林昌:《WTO与韩国汽车业的发展》,人民网,2001年10月23日。

[5]《韩国本年度新车出口已突破200万辆》,韩国在线,2005年10月25日。http://www.hanguo.net.cn。

[6]《韩国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协会常任理事国》,韩国在线,2005年6月7日。

[7]柯晓岸:《走近韩国汽车产业》,载《中国科技财富》2005年第4期。

[8]王翔:《韩国轿车产业自主创新之路》,载《科研管理》2000年第3期。

[9]徐宝康:《韩国车创品牌不光靠政府,核心技术是关键》,载《环球时报》2005年10月27日。

[10]邵志勤:《战后韩国汽车产业政策研究》,载《当代亚太》2007年第6期。

[11]《韩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中国商品网,2007年7月30日。http://ccn.mofcom.gov.cn。

[12]王晶:《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及对中国的启示》,载《上海汽车》2003年第12期。

[13]宋佐东、陶桂华:《韩国入关后对汽车产业的扶植及其启示》,载《山东交通科技》2000年第4期。

[1]杜小军:《日本战后海运政策研究》,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3。

[2]徐华:《日韩造船业的危机对策》,载《中国船检》2009年第1期。

[3]杨书臣:《日本的投资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

[4]王骁:《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思考》,载《华商》2008年第14期。

[5]卢炯星:《宏观经济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6]杨紫烜:《经济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李昌麒:《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8]王晓晔:《经济法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9]徐佳宾:《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载《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2期。

[1]廖中洪:《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2]谭兵、王志胜、邓和军:《外国民事诉讼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

[3]江伟:《民事诉讼法(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蔡娜:《对民事审前程序若干问题的研究》,载《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3期。

[5]汤维建、陈巍:《〈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创新与不足》,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3期。

[6]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朴名姬:《浅析韩国辩论准备程序及对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借鉴意义》,http://www.cnki.net。

[1]宋伟杰:《从劳动法制谈企业社会责任》,载《科学决策》2005年第7期。

[2]朱爱武:《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与中国工会的应对策略》,载《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3]田虹、吕有晨:《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载《现代日本经济》2006年第1期。

[4]安远超:《日本的劳动法律与工会参与》,载《工会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期。

[5]钟敏:《日本工会的启示:维权需要切实有效的手段》,载《中国教工》2004年第10期。

[6]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7]关怀:《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7。

[8]王益英:《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初智巍:《俄罗斯婚姻家庭现状及其社会学原因》,载《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6期。

[2]冯秋燕:《中俄婚姻缔结法律制度之比较》,载《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2期。

[3]王歌雅:《中俄婚姻制度比较研究》,载《河北法学》2004年第5期。

[4]李炜:《婚姻的嬗变——俄罗斯人口下降的社会学原因》,载《俄罗斯研究》2002年第2期。

[5]王歌雅:《域外法影响下的中国婚姻法改革》,中国知网,www.cnki.net。

[6]孙光妍、于逸生:《苏联法影响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之回顾》,中国知网www.cnki.net。

[7]薛宁兰、张毅辉:《婚姻家庭法学研究状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周旺生:《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1]邱海洋、张翔:《创业板证券市场与〈公司法〉的修改》,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2]王晓春:《流动性与我国证券市场交易及其机制的选择》,载《财经科学》2000年7月。

[3]陈峥嵘:《诚信、规范、创新是中小企业板块健康成长的三大基石》,载《海通证券研究》2004年第4期。

[4]王晓津、佘坚:《海外创业板市场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深交所研究报告,2008年5月。

[1]〔美〕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2]师蒂:《神话与法制》,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

[3]〔美〕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三联书店,1990。

[4]江必新:《法文化的建构及法制教育工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

[5]〔法〕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6]江帆:《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吕光天:《北方民族原始社会形态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

[8]苏鲁格、宋长江:《中国全史——中国元代宗教史》,人民出版社。

[9]王宁:《中国文化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李燕光、关节主编《满族通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

[11]宋和平译注《萨满神歌注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12]富育光:《萨满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13]富育光:《满族萨满教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4]《满洲实录》卷1,台北华文书局,1969。

[15]鲁连坤讲述、富育光译注《乌布西奔妈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16]李民寏:《建州闻见录》,辽宁大学历史系,1978。

[17]《满文老档》,中华书局出版社,1990。

[1]富育光、孟慧英:《满族萨满教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何勤华:《西方法学流派撮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3]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吕萍:《满族萨满神话解读》,载《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

[5]宋和平:《满族萨满神歌内容浅析》,载《满族研究》1995年第2期。

[6]张文显:《马克思主义法理学》,高等教义出版社,2003。

[7]郭淑云:《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