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3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0

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ducation for China's Migrant Children (2016)

SSAPID:101-0051-7969-63
ISBN:978-7-5201-0195-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呈现了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的最新时代特征,回顾了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梳理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地方实践,特别关注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教育财政政策的执行及其问题、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在政策和管理上的盲点、随迁子女异地中考的现实需求及政策执行困境以及当前异地高考的政策比较和出路探寻。书中选取来自不同区域的调查或案例,从不同的视角,呈现流动儿童细分群体教育及生存状况的基本面貌。

相关信息

丛书名:流动儿童蓝皮书
编 辑:陈晴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皮书数据库

 法律声明

 乐施会

 摘要

 北京亿方公益基金会

 子库介绍

 主要编辑者简介

 Contents

 Ⅰ 总报告

  B.1 中国流动儿童教育的发展和政策演变

   一 城市化进程中新的教育边缘化群体

    1.流动儿童的基本统计

    2.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状况

    3.人口流动新特点

   二 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发展演变

    1.“两为主”政策的形成

    2.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3.中央政府承担部分责任,改善和扩大教育公共服务

    4.2014年以来的新变化

   三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地方实践

    1.省会和长三角城市

    2.珠三角城市

    3.上海和北京

     (1)上海市

     (2)北京市

   四 讨论和反思

    1.顺应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内在规律

    2.切实降低入学门槛,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3.加大省级统筹,建立各级政府分担的教育财政机制

    4.发展普惠性民办学校,改善和规范农民工子女学校

    5.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高考

    6.重视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

    7.完善积分入户制度,实质性地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

 Ⅱ 宏观背景篇

  B.2 提高城市化水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一 人力资本和大城市的带动作用

   二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与影响

    (一)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趋势与户籍制度改革的矛盾

    (二)人口向沿海城市集聚的趋势与区域间资源配置政策的矛盾

    (三)都市圈的集聚发展与新城、开发区分散发展的矛盾

    (四)人力资本重要性上升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矛盾

   三 展望以及政策含义

  B.3 当前中国流动人口的新特征与新趋势

   一 人口流动的动因:工业化与城镇化

    (一)产业结构的变动

    (二)城镇化的发展与潜力

   二 人口流动的现状与转变

    (一)经济“新常态”影响下的人口流动

     1.流动人口规模增长进入“高速”转“低速”通道

     2.流动人口未来趋势不确定性加深

    (二)流动人口结构的分化

     1.流动人口年龄结构老化

     2.流动人口素质结构优化

     3.流动人口年龄群体的分化

    (三)人口流动模式的转型

     1.流动人口的家庭结构

     2.高学历流动人口增长

     3.城-城流动人口进入活跃期

   三 流动人口的分布与趋势

    (一)流动人口的分布格局

     1.流动人口继续保持向东南沿海集中的态势

     2.三大流入中心“此消彼长”

     3.流动人口“多元”格局初现

    (二)流动人口分布的新版图

     1.大都市圈的形成与扩张

     2.东南沿海地区呈现连绵化的趋势

     3.中西部城市群将成为新的流动人口增长极

   四 总结

 Ⅲ 专题研究篇

  B.4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供给

   一 中央政府财政政策的发展

    (一)体制背景

    (二)政府财政责任不明确时期

    (三)明确地方政府财政责任时期

    (四)中央政府承担部分责任时期

   二 中央政策的执行与问题

    (一)地方政府执行力度差异

    (二)未解决的主要问题

     1.流入地区县政府的利益、责任与能力不匹配

     2.流动儿童进入民办学校就读的财政支持不足

     3.最底层流动儿童更难获得教育机会

   三 政策建议

    (一)建立以流入地省级政府为主的财政供给体制

    (二)简化和降低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的条件

    (三)完善流动儿童就读民办学校的财政支持机制

  B.5 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现状及建议

   一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的政策演变及管理现状

    (一)从“政府不管”逐步趋向“管理边缘化”

    (二)行政治理的多元与差异并存

    (三)民间集资为主,政府多元方式补给

   二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

    (一)学前教育的低品质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难、入园贵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条件差

     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

     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学校阅读资源严重不足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1.家长的高期待与低素质、低投入

     2.单一化的教养方式

   三 相关建议

    (一)加强各级政府的主导责任

    (二)理顺各级各类管理体制与机制

    (三)提升园所内部管理水平

    (四)引导扶持,扩大普惠资源

    (五)多方协同,探索看护工作

  B.6 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研究

   一 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需求强烈

   二 现行异地中考政策分析

    1.异地中考的探索最早始于2003年,于2012年底和2013年初政策出台最为密集

    2.具体的政策要求以地级市自行确定为主,省级层面大多只规定宏观政策方案

    3.各地异地中考政策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大都设有一定的报考条件

    4.异地中考限定开放本地高中阶段的某类学校

    5.异地中考政策均未与高考制度挂钩

   三 造成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实施困难的原因

    (一)教育资源配置体制不合理

     1.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水平相对偏低影响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

     2.个人分担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成本的机制制约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

     3.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僵化不适应流动人口高中教育的需求

    (二)户籍制度的“门槛”成为异地中考的主要障碍

    (三)高考制度未与异地中考政策形成协同配套

     1.异地中考制度与高考制度不衔接

     2.从分省自主命题到统一命题的回归,在这一过程中曾形成原有的省际间成绩相互认证困难,目前还未完全统一

     3.以升学率为标准的教育评价制度影响了城市高中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

     4.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影响很大

   四 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实施的建议

    (一)加强教育需求情况调研,做好异地中考政策规划

     1.要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科学预测流入地的接纳“容量”,进行前瞻性规划

     3.系统评估异地中考政策的利弊情况

    (二)引入教育券理念,解决教育经费在区域间的支出流动问题

    (三)以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异地中考政策的突破口,向农民工随迁子女全面开放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四)改革户籍制度,剥离附着于户籍上的各种福利与管理功能

    (五)深化高考制度改革,形成中考、高考配套的政策体系

    (六)创新高中阶段办学模式,建立、完善高中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投入机制

     1.探索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推进办学和投入主体多元化

     2.建立健全助学体系,保障家庭困难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高中阶段教育学校

     3.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分级管理、以县(区)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投入体制

  B.7 中国异地高考的政策比较及出路探寻

   一 我国各地异地高考政策比较

    第一类:只开放高职报考

    第二类:异地高考与人才居住证、积分入户挂钩

    第三类:父母居住证+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社保+连续学籍

    第四类:户籍+学籍

    第五类:父母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居所+连续三年高中学籍

    第六类:完整的高中学籍

    第七类:一年高中学籍

   二 影响异地高考开放门槛的因素分析

   三 深入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实行自由高考

 Ⅳ 地区研究篇

  B.8 北京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教育现状

   一 北京市流动儿童基本情况

    1.北京市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2.北京市流动儿童基本情况

   二 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现状

    1.“五证”:不断提高的门槛

    2.毕业:他们为何离开

   三 北京市教育资源和教育财政状况

    1.北京教育缺什么

    2.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

   四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逐年减少

   五 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趋势展望

  B.9 上海市流动儿童教育状况分析

   一 上海市流动儿童基本情况

    (一)上海市来沪人员基本状况

    (二)上海市流动儿童基本状况

   二 上海市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

    (一)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

    (二)学龄前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

    (三)随迁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状况

   三 上海市流动儿童教育财政投入状况

   四 上海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变迁

   五 上海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趋势展望及政策建议

    (一)加强与流出地政府的协同,堵疏结合,共同解决流动子女的教育问题

    (二)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引入市场力量,共同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三)大力做好流动儿童义务后“过渡”教育问题

  B.10 长三角城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问题研究*

   一 大规模生源涌入使城市义务教育系统面临巨大挑战

    (一)随迁子女数量庞大,城市教育财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随迁子女分布集中,城市部分地区和部分学校承载压力过大

   二 长三角城市随迁子女入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优胜劣汰”式的入学门槛阻碍随迁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1.积分指标权重划分方式以“纳优排劣”为目的

     2.潜在性“地方保护”式的教育名额分配模式

     3.“放任自流”的方式未能解决公办校的随迁子女就读问题

    (二)积分制政策难以化解公办校学位不足与民办校发展困难的双重矛盾

    (三)地方财政努力程度难以破解随迁子女入读公办校的现实问题

   三 保障随迁子女公平入学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教育财政分担机制,保证教育经费能够“钱随人走”

    (二)支持并规范民办学校发展,推进随迁子女民办校标准化建设

    (三)制定人本化的公办校入学标准,保证随迁子女享有公平的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B.11 珠三角地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一 基本情况

    (一)珠三角流动人口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占广东省流动人口总量九成以上

    (二)珠三角随迁子女数量快速增长,占广东省随迁子女数量八成以上

    (三)珠三角随迁子女六成以上聚集在深圳、东莞和广州,与广东省人口区域分布的基本格局相吻合

    (四)珠三角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不到五成,东莞、深圳、中山公办学校学位供给压力巨大

    (五)积分入学政策与发展民办学校成为近年来珠三角随迁子女入学的两条政策主线

   二 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资源供求矛盾突出

    (二)某些流入地城市存在隐性的制度排斥

    (三)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三 政策建议

    (一)把建设公办学校全面纳入城市教育发展规划

    (二)形成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分担机制

    (三)强化省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统筹力度

    (四)全面推进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优质教育服务

  B.12 广州市流动儿童中考问题研究

   一 非户籍考生升读公办高中的条件变化

   二 非户籍考生入读公办高中机会的整体变化

   三 非户籍考生入读公办高中机会的排名差异

   四 非户籍生与户籍生升读公办高中机会的差异

   五 广州市异地中考政策的成果与局限

  B.13 成都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情况及政策分析*

   一 成都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演进

   二 成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情况

    (一)成都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人数

    (二)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读学校、就读区域情况

    (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机会公平情况

    (四)成都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基本情况

   三 成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推进思路与做法

    (一)坚持政府统筹推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

    (二)依法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入学保障机制

    (三)逐步呈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随迁子女教育政策价值转向

   四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目前成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超负荷运转,学位承载能力不足,需在充分保障流动儿童合法受教育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调控

    (二)随迁子女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区县财政负担较重,需在进一步明确国家责任的基础上优化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多级分担筹措经费机制

    (三)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性及城市融入问题不容忽视,教育过程公平和质量公平需持续切实推进

 Ⅴ 案例调查篇

  B.14 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初中后”流向哪里?*

   一 数据和方法

   二 主要发现及讨论

    (一)教育情况

     1.有多少学生还在上学?

     2.有多少学生上了高中?其中多少上普高?多少上职高?

     3.有多少学生上了大学?他们都上什么样的大学?

      (1)超过七成就读中职的学生在北京上学

      (2)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大都回到户籍地

      (3)上大学的学生中有近三成在北京,其余零星分布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

     4.关于教育情况小结及讨论

    (二)就业情况

     1.他们就业状态如何?

     2.他们在哪些行业和场所就业?

     3.他们在哪些地区就业?

     4.就业者的收入如何?

     5.“自雇”就业者和无业者在哪些地区?

     6.关于就业情况小结

     7.一个发现

    (三)讨论

     1.导致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初中后教育和就业挑战的原因

  B.15 消失的资本

   1.回流流动学童的教育

   2.研究方法和设计

   3.学习挫败

   4.文化资本的转换失败

   5.社会资本的转换失败

   6.回流学童的成功机会

   7.讨论与总结

  B.16 北京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需求和发展

   写在前面的话:一所农民工随迁

   一 农民工随迁子女和打工子弟幼儿园

   二 北京学前教育的发展背景

   三 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

    1.数量庞大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幼儿园被忽视

    2.“以教育控人”的政策损害了流动儿童的教育权益

    3.农民工子女幼儿园仍大量存在,处境堪忧

   四 改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的政策建议

    1.科学决策,关注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真实需求

    2.将儿童权益放在首位,不能“一刀切”地打压打工子弟幼儿园

    3.协力改善和提升农民工子女幼儿园的质量

    4.建立最低评估指标,保证最低限度的学前教育“兜底”服务

  B.17 辗转城乡之间

   一 雯子:入读职中,陪伴父母

   二 魏岚:为了读书举家回迁

   三 方雨:独自回乡读高中

   四 杨菲:为高考买房迁户

   五 结语

  B.18 义务教育阶段提高流动儿童学业成绩所面临的障碍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发现

    (一)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制度障碍

     1.没有户口

     2.公立学校的入学障碍

     3.打工子弟学校设施、教师和班级规模等问题

    (二)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社会经济障碍

     1.流动儿童家庭状况较差

     2.流动儿童健康状况较差

     3.流动儿童缺乏儿童早期教育

     4.缺乏参与课外课程和实践活动的机会

     5.上学期间成为“童工”

    (三)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文化障碍

     1.家长没有对子女的辅导能力和教育意识

     2.家庭暴力时有发生

    (四)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心理障碍

     1.缺少父母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中,与父母沟通交流少

     2.在公立学校受到的歧视,使其变得敏感和自闭

   三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B.19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二代的梦想与挑战

   一 农民工二代的特点

    1.他们的出生和成长经验与城市不可分离,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在城市完成

    2.他们缺乏农村的生活经验,更熟悉城市的生存法则

    3.“农民工二代”渴望体面的就业和生活

   二 农民工二代面临的挑战

    (一)农民工二代在城市中的教育问题,十年依旧

     1.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被推向市场化

     2.贫困的农民工家庭承受着高投入、低回报的教育供给

     3.大城市农民工子女面临“教育控人”的严峻形势

     4.高考制度的限制影响农民工二代的受教育权利及社会流动

     5.教育期望高与失落感交织

    (二)农民工二代的就业问题

     1.教育及技能的欠缺与就业愿望的矛盾

     2.身份限制依旧影响他们的就业机会及获得平等的工作权益

     3.就业服务与继续受教育的机会缺乏

    (三)难以跨越的“社会融合”鸿沟

     1.与城市居民交往有限,缺乏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

     2.城市户籍与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的双重排斥,缺乏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包容性

     3.急剧的城市化与市场化及制度性的歧视阻碍了农民工二代的社会融入

   讨论

 Ⅵ 附录

  B.20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地域分布*

  B.21 控制人口规模也需保障儿童入学*

  B.22 坐在北京门槛上读书*

   骤然收紧的北京入学政策

   父辈与制度的博弈

   燕郊:一根快绷断的弦

   “候鸟学生”

  B.23 狮岭的孩子*

   一路向好

   “不愁”与“愁”

   两个补充

   孩子去哪儿

 流动儿童蓝皮书编委会

 Abstract

伴随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和农民进城务工,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当前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之一。总报告,梳理了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以及相关政策的最新动态,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教育地方实践的整体概貌。为了让后面的篇章能够在更清晰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宏观背景篇提供了关于当前人口流动结构、模式、空间分布新特征和新趋势的实证数据分析,且从更为宏阔的经济学视角,论述了城市化进程中发挥大城市和都市圈的带动作用,需要顺应区域经济集聚发展和不同地区协调分工的趋势,促进劳动力资源跨地区优化配置,尤其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供给和需求的“空间匹配”。专题篇,特别关注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在当下比较受关注或具有前瞻性的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供给、学前教育、异地中考以及异地高考四个方面的政策实施现状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地区篇,呈现了不同区域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由于对减少人口数量的硬性控制,出现所谓“以教控人”、高筑入学门槛的现象,使流动儿童的入学机会受到很大影响。2014年之后,各地开始实施居住证制度,并设定积分入学、积分入户条件,从实践情况看,主要面向的是高学历、高收入的优势人群,低学历、低收入的农民工阶层尚难以受惠;长三角城市群积分制政策难以化解公办校学位供给不足与民办校发展困难的双重矛盾;近三年,珠三角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不到五成,同样面临民办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困境。而成都、武汉等省会城市由于流动人口以本省人口为主,解决流动儿童教育相对较好,但也面临各自不同的问题和困难。案例篇,主要选取了来自北京、广州、河北、云南等不同区域的调查对象或案例,尝试从微观层面通过不同视角对流动儿童细分群体的教育及生存状况进行研究。流动儿童教育仍存在一些整体性和深层次的政策问题,亟待用改革性和创造性的思路加以解决。建议要顺应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内在规律,切实降低入学门槛,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加大省级统筹,建立各级政府分担的教育财政机制;促进流动儿童异地中考、高考,重视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和初中后教育;完善居住证制度,实质性地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

简 介:本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联合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专家及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撰写,分为总报告、社会组织治理篇、人口问题治理篇、网络社会治理篇、社会矛盾治理篇、基层社会治理篇、违法犯罪治理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2017年北京社会治理各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阐述,对存在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