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8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0

农村经济改革与乡村城镇化发展图书

SSAPID:101-0038-2886-71
ISBN:978-7-5097-5245-6
DOI:
ISSN:

[内容简介] 该书为辽宁社科院主编的学者文库中的一本。作者张可时,为辽宁社科院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她多年从事农村经济和城乡关系研究,系中国从事城郊经济研究较早的带头人及《中国城郊经济学》奠基人之一,在城乡关系研究和城郊经济学科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辽宁较早地提出了确定市带县的适度规模和理论,有的成果丰富了城乡关系理论。本论文集以“农村经济改革与乡村城镇化”为主题,分7个专题,收录了作者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发表的40篇文章。既有理论论述,更多部分是其当年的调研报告。多数文章尽管已经发表30年左右,但由于调研主题在当时较为超前及我国农业经济改革与城镇化发展较为长期缓慢的特点,文章中提出的不少改革建议对现今的社会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辽宁社会科学院学者文库
作 者: 张可时
编 辑:李舒亚;陈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作者简介

 辽宁社会科学院学者文库编委会

 序言

 总序

 第一篇 农业生产与经济体制改革

  试论农业生产专业化问题*

   一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客观必然性

   二 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的重要意义

   三 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的途径

    1.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首先应抓好农业生产布局和区域专业化工作

    2.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要依据不同的经济基础,采取不同的专业化形式

   四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庭院经济发展与立体农业*

   一 庭院经济的兴起及理论依据

   二 庭院经济经营的类型和发展的趋势

   三 庭院经济是立体农业的一种较好模式

   四 庭院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不放松粮食生产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一 处理好发展粮食和发展多种经营关系的战略意义

   二 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要从省情出发,兼顾国家大局,确定合理的递增率

   三 一手抓粮食,一手抓多种经营的有效措施

    1.抓粮食,要确保粮食总产量有稳定的增长,除了要有足够数量的粮田面积外,但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多下功夫

    2.抓多种经营,要放眼2.19亿亩的全省土地面积,开拓山林、草原、滩涂、水面各种自然资源,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3.发挥辽宁省经济、自然优势,逐步建立专业化经济区

  农村经济综合发展问题初探*

   一 农村经济综合发展的必然性

   二 农村经济综合发展的内容和特点

  县级经济体制的综合改革*

   一 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意义

    (一)进行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为开辟中国式的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道路创造了新的经验

    (二)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可使城乡两级改革有机地衔接起来,促成城乡两块经济协调发展

    (三)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对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四)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对于加速辽中南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二 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改革财政体制,实行财政包干

    (二)改革流通体制,疏理流通渠道

    (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四)改革干部、人事、劳动制度,扩大企业自主权

    (五)改革教育、科技、文化体制,实行责任制、聘任制和承包制

    (六)发展横向联合,大力发展和建设小城镇

   三 如何深化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改革

    (一)提高对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认识

    (二)解决试点县当前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

    (三)改革财政管理体制

    (四)改革流通体制

    (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完善双层经营体系*

   一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和双层经营的现状及特点

    1.集体组织形式

    2.合作经济组织形式

    3.个体经济

    4.私营经济

   二 农村合作经济和经营方式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作上有失误

    2.家庭经营层次生产力低下,有待发挥潜力

    3.农村服务体系不健全

    4.农业生产出现短期经营行为

    5.家庭经营的土地规模过小,不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双层经营发展趋势

    (一)当前农村深化改革的主要课题

     1.确立并健全农用土地制度

     2.进一步完善地区性农村合作制,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3.强化家庭经营层次,挖掘家庭经济的更大潜力

     4.从全局出发,尽快解决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新问题

     5.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农村经济组织和经营方式的基本框架设想

  关于扩大土地经营规模问题的探讨*

   一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

    1.外国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经验

    2.我国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必要性和出发点

   二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三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急需的几项工作

    1.完善承包制,以建立双层经营体制为中心,适时调整土地经营规模

    2.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在广大农区发展第二、三产业,特别是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3.坚持土地集约经营、抓科技农业,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更多的实际工作

    4.加强智力投资,办好农村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科学水平

    5.调整和完善土地承包政策,制定关于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法规

 第二篇 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辽宁农业需要有一个大发展*

   一

    (一)“三中”全会前辽宁省农业生产的成就

    (二)“三中”全会以来的农业生产发展情况

   二

   三

    1.逐步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物资技术装备水平

    2.逐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3.规划农业生产布局,贯彻因地种植、适当集中的方针,继续抓好全省的商品粮基地和各种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的建设

    4.农业要走出一条投资少、经济效益高的路子,把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同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

  建立生态农业是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

   一

   二

    1.从全国的生态经济问题,看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2.从辽宁的生态经济问题,看发展生态农业的迫切性

     (1)辽宁工业“三废”污染严重。

     (2)辽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害灾频繁。

   三

    1.提高对发展生态农业的思想认识,加强生态经济理论的研究工作

    2.实行有效措施,加速建立生态农业

    3.控制人口是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农业最关键、最重要的决策

  关于辽宁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浅见*

   1.农业总产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增长2倍,要保持平均每年增长5.6%的发展速度

   2.全省粮食总产量在现有的基础上,要增加到350亿斤,需要平均每年递增2%以上

   3.全省农业人口人均增长,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1980年农村每人平均从集体收入为123元(不包括家庭副业收入),到2000年,如果增长2倍,可达到369元,每年平均增长5.6%

   1.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辽宁农业大发展的根本基础

   2.辽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充裕的劳动力,是实现农业大发展的战略目标的重要条件

   3.辽宁工业发达,工业支援农业,能为农业大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

   4.农业教育事业和科研推广工作的迅速发展,对于实现战略目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辽宁粮食生产的历史经验及发展道路的选择*

   一 四十年,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

    1.1949~1956年“一五”时期,是迅速恢复发展阶段

    2.1957~1962年“二五”时期,粮食生产下降阶段

    3.1963~1965年经济调整恢复阶段

    4.1966~1978年“三五”“四五”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粮食生产发展比较缓慢阶段

    5.1979~1990年三中全会以后,“六五”和“七五”时期是粮食生产大波动的曲折发展阶段

   二 找差距,获得持续发展的启示

    1.必须控制人口增长,解决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的严峻问题

    2.必须认真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要不断地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增强粮食长期增产的后劲

    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逐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4.要重视智力投资,提高粮食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

    5.必须按经济规律指导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生产政策,时刻牢记鼓励和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三 靠科技,开拓增产丰收的新路

    1.建立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实现作物品种优良化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用灌溉、防洪排水技术

    3.增施肥料,广辟肥源,建立化肥和有机肥结合施用制度,实行科学施肥,提高地力

    4.广泛开发利用农业新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体系

    5.充分发挥辽宁重工业基地作用,带动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

    6.建立农业病、虫、杂草等防治和测报体系,加强植保工作

    7.继续改革农业教育,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农业教育体系

 第三篇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沈阳市农业经济结构问题研究*

   一 沈阳农业经济的结构现状和特点

    1.农业生产结构

    2.农副产品的商品结构

    3.收益分配结构

    4.区域结构

    5.组织结构

   二 沈阳市郊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1.调整的原则和条件

    2.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关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几个理论问题*

   一 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和指标体系问题

   二 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标准问题

   三 农村产业结构层次及影响因素

  按“贸工农”型调整辽中南沿海地区农村的产业结构*

   一 辽南沿海农村建立“贸工农”型产业结构是经济开放的客观需要

    1.沿海农村经济的重要地位

    2.对外开放沿海农村经济面临的新矛盾

    3.建立“贸工农”型生产结构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 辽南沿海农村建立“贸工农”型生产结构的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水陆空交通十分方便

    3.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4.农村经济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5.有良好的外引条件和广阔的内联腹地

   三 按照“贸工农”的要求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1.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2.按“贸工农”要求调整乡镇企业和农村工业

    3.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四 建立“贸工农”型生产结构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建立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总体发展战略

    2.改革不适应“贸工农”发展的农业政策和体制

    3.改革外贸体制,扩大农村对外贸易的经营权

    4.培养一批适应对外开放的人才

  发挥营口市经济优势,调整产业结构*

   一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促进工农业现代化成长

   二 发挥本地经济优势,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对外开放之路

  辽宁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及其战略思考*

   一 辽宁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二 辽宁农村第三产业落后的原因

    1.自然经济的习惯势力和心理观念阻碍第三产业发展

    2.指导思想和理论偏差限制第三产业发展

    3.农村高度集中的单一体制束缚第三产业发展

    4.二元经济社会模式控制第三产业发展

   三 发展辽宁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1.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

   四 发展辽宁农村第三产业的战略思考

    1.指导思想

    2.战略目标

    3.战略重点及其发展的设想

     (1)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2)文化教育事业

     (3)旅游业

     (4)商饮服务业

     (5)为生产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正确处理三次产业的关系是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 三次产业的划分及相互关系

    1.三次产业的划分和科学内涵

    2.三次产业相互关系

   二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和特点

    1.三次产业结构变动一般规律

    2.我国和辽宁产业结构变动状况

    3.我国“九五”期间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特点

   三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方针与措施

    1.加强农业——强化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2.调整提高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四篇 工农业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工农业协调发展与辽宁经济增长*

   一 辽宁省工农业发展比例关系的演变过程

    1.计划经济体制下工农业发展比例长期失调

    2.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工农业发展比例关系得到调整,但问题犹存

   二 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原因分析

    1.国民经济发展长期向工业、城市倾斜,农业长期处于资金净流出状态,基础被挖空

    2.农村经济长期单一化,劳动力基本上束缚在土地上

    3.农民收入提高缓慢,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拉大

   三 工农业发展失衡的严重后果——农业波动已成为经济波动的自发机制

   四 协调工农业发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依靠科技进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最根本的推动力*

   一 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推动力

    1.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发展

    2.科技在发达国家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3.科技进步在我国和辽宁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 加速农业增长方式转变需解决的问题

    1.提高农业增长中的科技含量

    2.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3.保护耕地,提高现有耕地产出率

    4.提高劳动生产率

    5.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6.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7.加强政府的调控能力

   三 完善有利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运行机制

    1.建立完善农业资金增长机制

    2.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和市场竞争机制

    3.加强并完善对农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机制

    4.完善农村经济政策,创造有利于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的外部环境

    5.逐步建立农业科研、教育与技术推广三结合的服务体系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应采取的对策*

   一 要正确认识知识经济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

   二 把增强教育事业的自身实力放在首位

    1.发展智能教育首先提高师资的智能素质,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

    2.实施启蒙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持续教育工程

    3.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办学体制、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

   三 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创新体制的建设

    1.改革科技体制,把科研机构推向经济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建立有效机制,由政府或技术力量强的综合性科研机构,组织多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攻关,完成有关经济建设的重大科研项目

    3.放宽政策,继续鼓励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四 从战略高度采取有力措施,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辽宁发展高新技术必须采取更为开放的方式

    2.采取以信息技术为主线,重新调整高新技术的发展战略

    3.辽宁必须更充分地发挥企业作为高新技术和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

    4.高新技术发展还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培养、保护人力资本,保护知识产权

    5.把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先导

   五 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提高人民的文化、科技水平

  建立高新技术集成机制与培养辽宁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 建立高新技术集成机制的障碍

   二 发展高新技术与建立高新技术集成机制

    1.建立政府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上的集成机制

    2.实现组织机构的集成机制

    3.实现人力资本的集成机制

    4.实现资金投入方面的集成机制

    5.建立现代化集成管理

    6.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需要加强集成

    7.加强技术发展综合因素集成机制

   三 培育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几点建议

    1.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发展高新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篇 城郊农村经济研究

  关于沈阳郊区蔬菜生产供应问题的调查*

   一 加强菜田基本建设,为蔬菜稳产高产创造条件

   二 扩大蔬菜保护地生产,千方百计增加淡季市场供应

    1.蔬菜生产过程本身要求实行保护地生产

    2.保护地生产能缩短或消除蔬菜生产的季节性

    3.保护地生产综合利用的先进经验

    4.正确处理外调菜与保护地生产发展的关系

    5.政府要解决保护地生产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援助问题

    6.加强蔬菜贮藏、加工和种好豆薯类

   三 逐步改革蔬菜的购销方式,调动蔬菜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城郊农业经济结构与发展趋势*

   一 城郊农业经济形成的客观必然性

    1.城市市场对农副产品的需求,特别是对鲜活副食品的需求,是城郊型农业经济形成的最基本的客观条件

    2.交通运输便利,是城郊型农业经济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城市市场强大的购买力,对城郊型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城市市场的持续性,促进了城郊农业的不断发展

   二 “城郊型”特色的农业结构

    1.城市对农副产品的需求

    2.适应城郊农村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

    3.充分利用城郊农村自然、经济资源条件

   三 城郊种植业

    1.在近郊发展以蔬菜生产为主的种植业

    2.在中远郊发展以饲料生产为主的城郊粮食生产

   四 城郊养殖业

    1.在指导思想上

    2.在战略目标上城郊养殖业的发展战略,应当与整个城郊农业经济的发展战略相一致。那就是要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为前提和目标

    3.在战略决策上城郊养殖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发挥不同的优势,不能一个模式,也不能一刀切,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和生产布局

   五 城郊林果业

    1.城郊林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2.城郊林业发展战略

    3.城郊果树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4.城郊果树生产发展的方向

   六 城郊观赏农业

   七 城郊农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1.城郊农业将向着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综合发展

    2.城郊农业已开始向着立体式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3.城郊农业要经历由梯度发展到最后消失的长期过程

  城郊旅游业应尽快大发展*

   一 城郊旅游业发展的客观条件

   二 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作用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加资金积累

    3.吸收大批劳动力,扩大劳动就业

   三 城郊旅游业要有一个大发展

  关于沈阳市郊县淡水渔业生产的调查*

   一 渔业资源和发展状况

   二 淡水鱼流通和消费中的主要问题

   三 以养殖为主,大力发展商品鱼生产

  辽中南经济区城郊经济的特点和发展道路*

   一 城郊经济的特征

    1.集聚性

    2.多样性

    3.中心性

    4.商品性

    5.高效性

   二 城郊经济的优势

    1.大中城市密集,城郊农村连片,乡村城市化进程快

    2.城市工业发达,科技文教先进,对郊区农村经济辐射能力强大

    3.城镇多,非农业人口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4.地处沿海,有历史悠久的外贸窗口,便于经济开放,使城郊“贸工农”型经济走在前面

    5.发达的交通运输网,有利于城乡协作,资源开发,加速城郊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三 城郊经济的作用

    1.基地作用

    2.腹地作用

    3.屏障作用

    4.先导作用

   四 城郊经济的发展道路

    1.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

    2.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城市经济改革与城郊经济发展*

   一 城市经济改革推动了城郊农村经济的发展

    1.经济网络形成,活跃了城郊农村经济

    2.城市经济改革促进了城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二 城市改革后城郊经济显现的新问题

   三 城郊经济继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城郊农村经济概论*

   一 城郊农村经济的形成及发展

   二 城郊农村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三 城郊农村经济的地位及作用

   四 城郊农村经济的发展前景及战略

  辽宁城郊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一 辽宁城郊经济的特点和重要地位

    1.大中城市密集,城郊幅员连片,乡村城市化进程快

    2.城市工业发达,科技、教育先进,对郊区经济辐射能力强

    3.城镇和非农业人口多,具有较高的需求市场,为城郊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4.有地处沿海、历史悠久的外贸窗口,便于经济开放,使城郊“贸工农”型经济走在前面

    5.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有利于城乡协作和资源开发,加速城郊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 辽宁城郊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

   三 辽宁城郊经济实现战略目标的措施

    1.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副食品生产

    2.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业劳动力进一步向非农产业转移

    3.勇于更新观念,加快乡镇企业向外向型经济转化

    4.加强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迅速提高人的素质

    5.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

 第六篇 小城镇建设发展与乡村城镇化

  一座新型小城镇的崛起*

   一 茨榆坨镇的形成和特点

    1.大批劳动力从种植业分离出来,离土不离乡,促进了多种经营和其他行业的迅速发展

    2.大批劳动力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并没有影响农业生产,反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对国家作出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贡献

    3.茨榆坨经济的大发展给全乡镇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二 从茨榆坨镇的兴起获得的启示

    1.发展商品生产和提高生产力,是小城镇兴起和继续繁荣的基础

    2.小城镇的发展,要善于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立足于发挥自身的优势,才有生命力

    3.小城镇为农民离土不离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实现中国式的乡村城镇化道路、缩小“三大差别”中,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对虎石台卫星城建设问题的探讨*

   一 虎石台的经济发展状况

   二 虎石台镇的地位和作用

    1.虎石台是沈阳市极重要的能源基地

    2.虎石台是沈阳市工业发展的后备基地

    3.为沈阳市截流人口

   三 虎石台卫星城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论沈阳市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一 小城镇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

   二 汲取经验教训,加强小城镇建设

   三 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战略设想

  海城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

   一 小城镇兴起与发展概况

    (一)小城镇发展的历史

    (二)小城镇网络群体的形成

    (三)小城镇发展的规模

     1.人口密度

     2.非农人口数量和比例

     3.乡镇企业总收入和总产值

     4.农村经济总收入

     5.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

    (四)小城镇的类型与特点

     1.工业型

     2.矿业型

     3.商埠型

     4.旅游型。

     5.综合型

   二 小城镇建设的措施与经验

    (一)更新观念,确立小城镇建设的先导地位

    (二)科学规划,推动和强化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三)制定政策,加快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1.特殊户籍政策和免税政策

     2.权力下放

    (四)内筹外引,多渠道集资,扩大小城镇建设资金

    (五)多元开发,小城镇建设发展多姿多彩

     1.发展镇村企业,促进镇村建设

     2.培育各类市场,带动新型集镇形成

     3.深化住房改革,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六)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村镇建设全面展开

    (七)加强管理,优化环境,保证小城镇建设的健康稳步发展

   三 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成效

    (一)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作用和成效

     1.带动了全市城乡经济的兴旺发达

     2.推进了海城市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3.加速了海城农村城市化进程

     4.推动了海城农村工业化进程

     5.推进了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

    (二)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主要小城镇的建设发展

    (一)腾鳌镇

     1.自然概况

     2.腾鳌经济特区建设成就令人瞩目

     3.镇区建设日新月异

    (二)牛庄镇

     1.自然概况

     2.昔日牛庄,商誉传天下

     3.今日牛庄,古镇焕异彩

    (三)南台镇

     1.自然概况

     2.小城镇建设

     3.特区规划和建设

    (四)西柳镇

     1.自然概况和经济社会发展

     2.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绩

  辽宁农村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一 发展建设农村小城镇的意义

    1.发展建设农村小城镇是辽宁加速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2.发展建设农村小城镇是辽宁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步骤

    3.为了全面实现《辽宁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九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将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需要加速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和经济发展

   二 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状况与特点

    1.小城镇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建设综合实力增强

    2.小城镇及辖区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3.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4.小城镇投资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多元化投资体制已见雏形

    5.小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三 小城城发展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1.资金不足仍然是困扰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2.小城镇建设用地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非农用地混乱,浪费现象严重

    3.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仍很薄弱,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欠账较多,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于经济发展

    4.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滞后,对日益增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容纳

    5.在小城镇推行的户籍管理体制改革进展不力,仍然限制着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影响城市化的进程

    6.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尚未确立,未能解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7.小城镇发展建设的行政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机构不健全,也影响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四 加速农村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建议

    1.更新观念,增强城市化意识

    2.以市场为导向,确立小城镇建设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3.积极改革并尽快落实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推动城镇化进程

    4.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建立新的土地管理制度和有偿使用的集体土地内部流转制度

    5.小城镇建设发展要与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同步进行

    6.以小城镇为载体,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7.加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思想道德文明素质

    8.进一步抓好抓实试点,探索路子,树立样板,推动辽宁省、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第七篇 乡村城镇化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市领导县体制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模式*

   一 市领导县体制的依据和条件

    (一)市领导县的理论依据

     1.市领导县是我国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途径

     2.新的城乡关系的建立

    (二)市领导县是建设经济区的必要条件

   二 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作用和措施

    (一)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作用

     1.围绕以城带乡,进行全面规划,有利于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

     2.在城乡建设中,发挥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势,互相支援,互相协作,融为一体,共同发展

     3.扩大城乡物资交流,繁荣城乡市场,全面发展商品经济,有利于流通体制的改革

     4.建立了以城市为中心,以小城镇为纽带,以广大农村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5.有利于精简机构,克服多头领导、互相牵制的弊端,提高工作效率

    (二)实行市领导县的主要措施

     1.广泛地开展城乡横向经济联合

     2.引进人才、技术、资金、设备,发展城乡经济

     3.开展城市经济向农村扩散,特别是使城市工业适度地扩散到县乡村

     4.加速发展和建设小城镇

     5.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各项政策配套落实

   三 完善市领导县体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市领导县的适度规模和范围问题

    (二)确定城乡一盘棋的领导思想问题

    (三)进一步贯彻执行改革和开放的方针问题

  城镇化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 城市化已开始跨入基本实现阶段

    1.城镇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2.城市建设开始向现代化、国际化目标前进

    3.小城镇建设走上了提高内涵质量的轨道

    4.城镇网络体系已经形成

   二 加速城市化面临的新问题

    1.辽宁城市化内涵质量仍然较低

    2.辽宁工业发展与加速城市化仍不协调

    3.土地资源浪费,耕地减少严重

    4.政府对乡村人口流动和转移的政策调控不力

    5.小城镇发展仍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建设质量低的问题

   三 2002年加速城市化进程展望

    1.城镇发展建设将普遍展开,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向注重质的提高

    2.各项制度改革将有新的突破

    3.在财政体制上按照“一级政府、二级财政、一级国库”的原则建立镇级财政

    4.省示范镇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

   四 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1.加速调整城镇的科学规划和规划的修编工作

    2.建立有效经营的城乡土地资产要素市场

    3.采取有力措施使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企业向城镇集聚

    4.强力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

    5.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居民文化道德和科学知识水平

  辽宁城市化和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新思路*

   一 辽宁城市化特征

    1.不同时期城市化特征

    2.不同区域的城市化特征

    3.农村小城镇发展现状和特点

   二 辽宁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高起点的科学规划

    2.城镇建设滞后于城市化和非农化发展

    3.有关政策和管理体制不配套、不健全

    4.现行考察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指标与实际的偏差较大

   三 加速城市化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新思路

    1.坚持制定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城乡一体的城市化蓝图

    2.加速农村城市化不在于小城镇数量的增多,关键是提高其质量

    3.建立健全推进城市化的运行机制

    4.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城乡一体化的各种配套体系

  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速城市化进程*

   一 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辽宁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基础及其特征

    (二)20世纪90年代辽宁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1.20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力迅猛发展为加速城市化进程创造了前提条件

     2.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乡村城市化进程

     3.加速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使辽宁城市化发展跨入了新的阶段

   二 城市化的重大作用剖析

    (一)辽宁城市化为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小城镇对加速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三 加速城市化的理论思考

    (一)正确理解城市化及其内在本质规律

    (二)城市化发展中动力机制和演变规律

     1.城市化必须以农业经济发展为基础

     2.资本扩张引起工业革命是城市化初期的动力源

     3.第三产业终将成为加速城市化发展的最大动力源

    (三)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规律

     1.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可分割的相关规律性

     2.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具有密切的相关规律性

    (四)城市化的梯度发展规律

   四 辽宁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战略选择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市化内涵质量较低

     2.辽宁工业发展与加速城市化仍不协调

     3.土地资源浪费和耕地减少严重

     4.对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转移的调控不力

     5.小城镇发展数量多、规模小,建设质量低

    (二)21世纪的战略选择

     1.以新的视角加速城市化进程

     2.加速辽宁城市化近期的对策和建议

本论文集以“农村经济改革与乡村城镇化”为主题,分7个专题,收录了作者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发表的40篇文章。既有理论论述,更多部分是其当年的调研报告。多数文章尽管已经发表30年左右,但由于调研主题在当时较为超前及我国农业经济改革与城镇化发展较为长期缓慢的特点,文章中提出的不少改革建议对现今的社会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简 介: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推进福建省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路、模式选择、空间布局、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力求对推进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作者: 陈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