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4

四川生态建设报告(2015)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ichuan(2015)

SSAPID:101-0032-3605-06
ISBN:978-7-5097-7246-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状态-压力-回应”为主要框架,对报告期内四川省在生态建设领域所开展行动、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通过翔实的数据和严谨地分析,呈现全省生态建设的亮点和着力点,是一项全面展示当前四川生态建设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四川蓝皮书
编 辑:陈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皮书数据库

 《四川生态建设报告(2015)》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Contents

 BⅠ 总报告

  B.1 四川省生态建设基本态势

   一 四川省生态建设基本概况

    1.生态产品提供能力(“状态”类指标)

    2.生态系统调节功能(“状态”类指标)

    3.生态文明功能(“状态”类指标)

    4.自然压力(“压力”类指标)

    5.人为压力(“压力”类指标)

    6.机制与体制变革(“响应”类指标)

    7.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项目(“响应”类指标)

   二 四川省生态建设“状态”“压力”与“响应”分析

    (一)“状态”

     1.生态产品

      (1)饮用水

      (2)森林

      (3)草原

      (4)生物药材等林副产品

      (5)野生动植物

     2.生态系统调节功能

      (1)空气质量

      (2)雪线

      (3)授粉

      (4)水土保持

      (5)疫病控制

      (6)垃圾分解

      (7)洪水调节

     3.生态文明功能

      (1)生态旅游景观价值

      (2)传统生态文化状况

      (3)社会公众自然保护意识

      (4)自然资源利用冲突事件

     4.支持功能

      (1)固碳

      (2)土壤质量

      (3)生物地化循环

    (二)“压力”

     1.自然压力

      (1)地震

      (2)强降雨

      (3)干旱

      (4)雪灾

      (5)沙尘暴

      (6)冰雹

     2.人为压力

      (1)人口变化

      (2)工业布局

      (3)能源建设

      (4)采掘业分布

      (5)交通网络建设

    (三)“响应”

     1.制度建设、政策与法律法规制定

      (1)制度建设

      (2)政策与法律法规制定

     2.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实施

      (1)政府主导的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

      (2)民间自然保护活动

     3.改进现有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进行环境教育

     5.科研与环保模式创新

   三 四川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生态建设机制与体制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有待进一步改革

    (三)社会公众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1.信息披露

     2.参与渠道

     3.公平正义

 BⅡ 保护篇

  B.2 四川自然保护区管理

   一 四川和中国自然保护区概况

   二 保护区管理大事综述

    1.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林业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2.四川省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相关标准印发

    3.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管理现场会在四川召开

    4.四川省自然保护区集体和个人林木政府赎买试点启动

    5.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技术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四川省第一届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测大赛举行

    7.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入“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

   三 四川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进展

   四 四川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威胁和挑战

   五 四川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议

   六 2015年四川自然保护区展望

  B.3 四川大熊猫保护

   一 中国和四川大熊猫概况

   二 大事综述

    1.四川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完成

    2.大熊猫“张想”和“雪雪”放归自然

    3.“大熊猫保护成都共识”在四川发布

    4.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地震灾后重建全面完成

    5.芦山地震灾后大熊猫保护相关规划和规范编制完成

    6.《四川大熊猫保护管理战略研究》和《四川大熊猫文化建设方案》通过审查

    7.四川省首届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在石棉县举行

   三 四川大熊猫保护进展

   四 大熊猫保护的威胁和挑战

   五 大熊猫保护建议

   六 2015年大熊猫保护展望

  B.4 四川社区保护地建设

   一 社区保护地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一)什么是社区保护地

    (二)社区保护地建设是贯彻十八大“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性手段

    (三)社区保护地建设是大面积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必然选择

   二 四川社区保护地建设十大事件

    (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未来社区保护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推荐《关于加快四川省社区保护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收入《四川三农文集》

    (三)王东明书记与王宁副省长对卧龙特区关于“发展三生产业,促进社区保护”的政策建议做出批示

    (四)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禁止或限制开发区内集体林改革提供了良好试点

    (五)“熊猫蜂蜜”入围福特汽车环保奖

    (六)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在四川率先启动

    (七)新技术帮助农家乐开展湿地保护

    (八)海子山湿地补偿机制融入生态文化建设

    (九)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促进社区保护地建设

    (十)“社区保护地中国工作组”成立

   三 社区保护地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及制约因素

    (一)主要成绩

    (二)制约因素

   四 全国与全球发展态势

    (一)其他省份社区保护地发展状况

    (二)国际社区保护地发展态势*

     1.北部非洲社区保护地发展状况

     2.南部非洲社区保护地发展状况

     3.北美洲社区保护地发展状况

     4.中美洲社区保护地发展状况

     5.南美洲社区保护地发展状况

     6.东南亚社区保护地发展状况

     7.南亚社区保护地发展状况

     8.澳大利亚社区保护地发展状况

     9.南太平洋岛国社区保护地发展状况

     10.全球社区保护地建设最新趋势

   五 2015年展望

    (一)多种形式的社区保护地建设不断得到探索

    (二)社区保护地与外界的互动加强,并将推动保护地主管部门的注册与认证工作

 BⅢ 产业篇

  B.5 四川低碳农业发展*

   一 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

    (一)低碳农业是四川省低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二)低碳农业是有四川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1.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四川农业特殊的生产条件

     2.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四川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目标

     3.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四川省生态建设的要求

     4.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四川省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趋势

   二 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基础

    (一)四川不同生态系统固碳现状

     1.耕地生态系统

     2.水生态系统

     3.森林、草地生态系统

     4.湿地生态系统

    (二)四川农业固碳节碳潜力分析

     1.四川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分析

     2.四川秸秆综合利用节碳能力分析*

   三 四川低碳农业发展大事记

   四 四川发展低碳农业面临的挑战*

    (一)缺少区域性碳交易机构和相应的交易机制

    (二)对低碳经济、低碳农业的认识不足

     1.企业自愿购买碳排放指标以冲抵超额排放的意愿不强

     2.少数官员农业低碳化意识淡薄

     3.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发展低碳农业的意识

    (三)适用型低碳农业技术的选择体系尚未建立

    (四)缺少与低碳农业相配套的补偿机制

    (五)环境资源权属不明导致农户注重短期行为

   五 国际国内发展低碳农业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

     1.成立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2.推广农业碳汇项目并鼓励保护性耕作

     3.制定农业土壤管理碳汇度量标准

     4.推进农业土壤碳汇法案的制定

    (二)其他国家*

     1.欧洲各国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战略

     2.日本公布《21世纪新农政2008计划》

     3.俄罗斯颁布《2008~2012年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调节、农村发展规划》

    (三)我国其他省份*

     1.新疆:分区域实施低碳农业项目

     2.黑龙江:绥滨农场依托工业园区发展低碳农业

     3.江苏:泗阳县综合利用秸秆发展低碳农业

      (1)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发展沼气

      (2)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产业和进行生物质发电

     4.福建省:发展低碳农业科技,实现“双增”

     5.浙江省:德清县实施低碳型高效循环农业开发项目

   六 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

    (一)建立成都气候交易所和交易机制

    (二)加强对低碳农业的宣传教育

    (三)研究制定鼓励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

    (四)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

     1.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立法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法律法规

     3.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4.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力度,拓宽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

     5.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调整和优化农业科技人才的结构和布局

    (五)激励涉农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

    (六)加强低碳农业试点,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B.6 四川生态旅游发展

   一 中国和四川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

    (二)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三)四川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四)生态旅游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辩证关系

   二 2014年四川生态旅游发展大事记

   三 2014年四川生态旅游成效综述

    (一)年度生态旅游总体情况

    (二)林业生态旅游情况

    (三)乡村生态旅游情况

    (四)观花观鸟生态旅游发展状况

    (五)森林与自然体验教育贡献情况

    (六)生态旅游节庆开展情况

    (七)生态旅游认证评级情况

   四 四川生态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一)生态旅游的“中国式”误解

    (二)被冠以生态旅游之名的保护区旅游开发面临挑战和压力

    (三)生态旅游的社区权益问题

    (四)生态旅游开发中景观再造与可持续发展冲突

   五 2015年展望

    (一)生态旅游业发展全面迈入“四化”通道

    (二)生态旅游平民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三)生态旅游环境将更加完善

    (四)体验式生态旅游将成为生态旅游新宠

  B.7 四川省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发展

   一 四川“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总体态势分析

    (一)四川“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总体态势分析

     1.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为主,天然气与水电消费比重下降

     2.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总量已接近节能减排目标

     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二)基于环境管理的四川节能减排态势分析

   二 四川省能源及新能源供求情况分析

    (一)四川省发改委对全省能源需求的测算

    (二)四川省的能源供给分析

     1.水能资源居全国首位

     2.天然气资源丰富

     3.煤炭产量较少

     4.石油产量无法满足全省石油需求

     5.新能源种类较多,但绝对量不足

      (1)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

      (2)生物质能在研究、开发利用上名列全国前茅

      (3)风能资源较少,但局部较集中

   三 着力打造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战略性支柱产业

   四 对四川在新能源发展方面的建议

   五 美国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成功带给四川的启示

 BⅣ 专题篇

  B.8 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一 中国和四川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概况

    (一)基本情况

    (二)全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三)四川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1.退耕还林工程

     2.天然林保护工程

     3.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4.湿地保护工程

     5.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

     6.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7.芦山地震生态修复工程

    (四)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与“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辩证关系

     1.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中居统领地位

     2.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落地抓手

     3.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 四川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事记

    (一)发布“生态红线”

    (二)退耕还林工程二期启动

    (三)“亮剑行动”

    (四)人工繁育母体大熊猫子一代首次放归

    (五)污染源监测信息公开平台上线

    (六)全国首个大熊猫森工企业保护科挂牌成立

    (七)林业治山被纳入《森林法》修订内容

    (八)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外培训放归基地建立

    (九)“2014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举行

    (十)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技术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三 四川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主要成就

    (一)四川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效综述

    (二)四川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效分类简述

     1.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2.芦山地震生态修复工程

     3.退耕还林工程

     4.天然林保护工程

     5.绿化造林工程

     6.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7.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

     8.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三)四川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中引进和创造的模式与技术

     1.协议保护模式

     2.社会公益型保护地模式

     3.近自然林业理念和技术

     4.林业治山技术

   四 三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退耕还林工程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

    (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五 2015年展望

    (一)国家和省宏观政策环境更有利于生态工程建设

    (二)生态工程实施部门力度将显著增强

    (三)社会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将进一步活跃

  B.9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促进四川生态建设

   一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的作用与意义

    (一)国际环境公约概况

    (二)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与四川生态建设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二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大事记

    (一)《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行动计划(2015~2030年)》编制完成

    (二)四川首次划定四条生态红线

    (三)雅安震后恢复重建确定以生态优先为原则

    (四)四川参加第12届《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

    (五)四川省发布《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三 履行国际公约在推进四川生态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取得的成绩

     1.初步建立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2.两个“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完成

     3.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领域的科研力量

     4.提高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政策法规体系化建设有待加强

     2.省级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未发挥效用

     3.履约能力有待提高

     4.履约资金渠道有待扩展

     5.公众、企业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四 全国与全球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态势

    (一)中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推进全国生态建设概况

    (二)省级地方政府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推进生态建设现状

     1.地方政策制定、法规与协调机构建设

     2.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监测

     3.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能力建设

     4.迁地保护能力建设

    (三)主要国家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情况

   五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展望

    (一)未来中国和四川的履约任务

     1.未来中国的履约任务

     2.未来四川的履约任务

    (二)四川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研究方向

     1.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监测

     2.开展就地保护工作

     3.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及其响应研究*

     4.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作用

     5.搭建合作平台,共同履约

   六 四川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的对策建议

  B.10 四川民间与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

   一 民间与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一)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

    (二)身体力行,保护生态环境

    (三)建言献策,影响生态建设重大决策

   二 民间与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的现状

    (一)四川参与生态建设的民间与社会力量主要构成

     1.民间和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

     2.四川参与生态建设的力量消长

    (二)各级政府对民间与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的新认识和相关支持政策与项目

     1.中央对民间与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的支持

     2.四川省对民间与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的支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足够信息

     2.缺乏参与机制

     3.缺乏公平法治

   三 2013年大事记

    (一)保护生态、守护自然

    (二)绿色消费、绿色选择

    (三)多方互动,交流合作

    (四)邻避行动,影响决策

    (五)集众之力,创新参与

   五 国内外典范与四川省民间和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的发展走势

    (一)国内外发展典范

     1.贵阳民间参与生态建设

     2.“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定标准引导民间参与

     3.瑞典垃圾分类管理

     4.法国公众参与

    (二)未来发展走势

     1.公民生态意识更加强烈

     2.公民参与更加积极

     3.民间组织更加活跃

     4.监督作用更加明显

     5.法治助推更加有力

   六 促进民间与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的建议

    (一)政府——生态建设执行者和引导者

     1.促进信息公开

     2.完善参与机制

     3.践行公平正义

    (二)民间组织——生态建设践行者和引领者

     1.加强沟通与协调

     2.促进政府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

     3.开展生态建设创新示范行动

    (三)企业——履行绿色责任

     1.促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2.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3.履行企业绿色责任

    (四)民众——生态文明建设原动力

     1.发挥群众路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实施绿色人生规划

     3.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B.11 四川省国家公园建设

   一 国家公园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

    (一)什么是国家公园

    (二)国家公园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二 四川省开展国家公园建设的必要性

    (一)开展国家公园建设有利于与国际保护地管理体系接轨

    (二)开展国家公园建设是四川实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需要

    (三)开展国家公园建设有利于协调自然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开展国家公园建设有利于理顺四川现有保护地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

   三 国外国家公园建设概况*

    (一)建设与发展简史

    (二)国外国家公园建设经验*

   四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概况*

    (一)我国自然保护地发展简况*

    (二)云南省国家公园试点建设*

    (三)台湾地区的国家公园*

   五 四川省国家公园建设的初步摸索

   六 发展建议

    (一)应推动四川国家公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并编制省级层面的总体规划*

    (二)尽快落实四川国家公园建设的牵头单位与责任主体

    (三)加快四川国家公园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四)成立四川国家公园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

 BⅤ 案例篇

  B.12 理县集体林生态补偿机制创新

   一 协议保护项目在理县*

   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了基层的创新动力

   三 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

   四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创新设计

    1.创新基层治理结构

    2.厘清各方职责

    3.建立集体林保护成效量化评估体系

    4.落实补偿金的分配奖惩机制

   五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B.13 社区保护与社会资本的联姻

   一 新瓶颈与新机遇

   二 社会资本的公益理念

   三 项目落地——民营保护地

   四 永远也绕不开的社区经济

  B.14 四川平武县熊猫蜂蜜项目案例

 BⅥ 附录

  B.15 状态-压力-响应(PSR)模型

   一 PSR模型简介

   二 PSR模型的主要内容

    (一)“状态”类指标

    (二)“压力”类指标

    (三)“响应”类指标

 Abstract

 摘要

《四川生态建设报告(2015)》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中心具体负责并整合院内外科研力量编撰而成。本报告以“状态-压力-回应”为主要框架,对报告期内四川省在生态建设领域所开展的行动、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通过翔实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呈现了全省生态建设的亮点和着力点,是一项全面展示当前四川生态建设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重要研究成果。全书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对四川省生态建设的投入与成效、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系统评估;第二部分为“保护篇”,对四川省所开展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大熊猫保护、社区保护地建设的状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预测;第三部分为“产业篇”,对四川省低碳农业、森林旅游产业、节能减排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研究;第四部分为“专题篇”,主要对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四川省国家公园建设、四川省民间与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等专题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第五部分为“案例篇”,主要列举了三个案例,以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视角审视环境问题,着眼于引导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努力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建设四川生态环境的新局面。

陈钰:《古蔺县退耕还林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郭超颖、毕华兴、林靓靓等:《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生态学与系统学基础》,《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第1期。

霍梅俊、李进、王靖贵:《环境对动物健康的影响》,《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第7期。

剧宇宏:《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李晓燕:《低碳农业发展研究——以四川为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李炎丽:《河南省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实现研究》,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李维余:《四川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吕君:《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卢占鹏:《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年第3期。

廖荣华:《论生态文化及其若干关系》,《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4期。

梁伟、史延萍:《对生态系统调节和保护功能的量化分析——以某高速公路生态验收调查为例》,《天津科技》2013年第4期。

毛锋、曾香:《生态补偿的机理与准则》,《生态学报》2006年第11期。

邱殷毅:《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污染减排思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8)》,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王克:《生态文明及其实现途径浅析》,《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第3期。

吴玉虎:《天然草场网围栏建设应因地制宜》,《中国草叶》2005年第2期。

《完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政策》,《中国环境报》2014年4月8日。

徐庆福:《论森林工程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工程》2006年第4期。

于世勇:《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成效的评价指标探讨》,《内蒙古林业科技》2008年第4期。

《一个统领 六个林业 两个跨越——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谈美丽四川建设思路和重大举措》,《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1月8日

赵壮:《黑龙江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张新跃、周俗、唐川江等:《四川省天然草原生产力监测方法研究》,《草业科学》2011年第10期。

安丽丹:《中国大熊猫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估与优先性分析》,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蔡理如、韩明春:《对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若干思考》,《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14期。

陈浩、陈传明:《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林业建设》2007年第6期。

陈爽、扈立家:《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郭美瑜:《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金机制分析》,《决策与信息》2009年第4期。

贺加贝:《自然保护区环境法律制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李铁英:《黑龙江省和谐自然保护区构建的评价》,《林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2期。

李广鹏:《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主体间博弈模型研究》,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刘文敬、白洁、马静等:《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增刊第2期。

林中大:《广东建设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省的探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7年第3期。

孙双双:《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基本问题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田树新:《中国自然保护区法律体系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谭慧娟:《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分布结构及生态经济问题研究》,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沈贵生:《吉林省自然保护区保护优先性及管理有效性分析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四川省政府信息公开,http://govinfo.nlc.gov.cn/search/htmlflash4Radar?docid=2278510。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四川大相岭市级自然保护区、四川芹菜坪市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升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http://www.sc.gov/10462/10883/11066/2014/6/25/10305708.shtml。

汪娟、李希昆:《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的缺失与完善》,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2004。

徐海根:《中国自然保护区经费政策探讨》,《农村生态环境》2001年第1期。

燕然然、蔡晓斌、王学雷等:《长江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湿地科学》2013年第1期。

张志英:《关于水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及管理措施探讨》,《中国水产》2003年第9期。

课题组:《大熊猫文化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天府新论》2010年第6期。

季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冉江洪:《小相岭大熊猫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策略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谭志等:《野外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6期。

王芳等:《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圈养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7年第12期。

严旬:《中国大熊猫保护战略探讨》,《动物学杂志》2005年第5期。

程道品、何平、张合平:《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成凤明、张晓:《生态旅游法制建设探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丁梦:《生态旅游景区认证标准研究》,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李银昌:《低碳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宋丽娜:《近十年来国内生态旅游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唐静:《生态旅游经济异化的生态反思》,《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1期。

吴易明:《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姚海云:《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和管理探析》,《价值工程》2014年第15期。

张玉钧:《生态旅游的发展:存在问题与实现途径》,《风景园林》2012年第5期。

张雁鸿:《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安晓璇、黄文辉、刘思宇等:《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资源与产业》2010年第2期。

陈飞燕:《新能源:综合开发驶上快车道》,《四川日报》2011年12月1日。

《四川重视推进节能环保装备发展》,《中国能源报》2014年9月8日。

《加快建设全国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基地》,《四川日报》2014年8月30日。

《让页岩气开发不再难》,《企业家日报》2014年9月27日。

《“气壮”能源装备产业》,《成都日报》2014年10月8日。

《页岩气开发引各路资本逐鹿天府之国》,《中国矿业报》2014年10月21日。

王宇亮:《我国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设想和措施》,《经济体制改革》2014年第2期。

杨颖:《生物柴油产业国内外现状及我国发展对策》,《粮油加工》2007年第10期。

郑言:《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前景可期》,《中国石化》2009年第2期。

张薇薇:《能源破冰 民营资本的机遇与挑战》,《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4年第4期。

陈永生:《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启动》,《野生动物》2002年第2期。

程占红:《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石》,《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冯海燕:《我国首部世界生态工程专著——〈世界重点生态工程研究〉问世》,《山地学报》2009年第4期。

李红星:《中国林业利益机制问题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刘志强、黄跃清:《谈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科学创业家》2012年第4期。

唐小平:《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现状分析与优化设想》,《生物多样性》2005年第1期。

姚政会、左志良:《谈实施野生植物保护工程的意义》,《世界家苑》2013年第9期。

陶克菲:《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实现——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李干杰》,《环境教育》2007年第10期。

薛达元、武建勇、赵富伟:《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二十年:行动、进展与展望》,《生物多样性》2012年第5期。

徐曼:《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生态补偿法律探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仄林:《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浙江林业》2013年第6期。

张原:《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科学发展》,《学习时报》2011年1月24日。

陈海:《依法行政内涵及我国依法行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查术云:《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制度诉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1期。

管宏友、毕春伟:《环境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资源与产业》2010年第3期。

刘德海:《环境污染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协同演化机制——基于信息传播和权利博弈的视角》,《公共管理学报》2013年第4期。

马怀德:《法治政府特征及建设途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民间环保组织简介》,《广州环境科学》2000年第1期。

秦书生、张泓:《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探析》,《中州学刊》2014年第4期。

夏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众筹:中国可持续发展新模式》,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16325.html。

陈茂国、漆丹:《论农地征用中的几个关键性法律问题》,《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丁国民:《农地征用中必须厘清的三个法律问题》,《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期。

何军:《农村土地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技术与市场》2013年第7期。

王曦:《当代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发展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杨秋海:《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比较分析》,《市场研究》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