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New Types of Education Suppliers (2017): Basic Education

SSAPID:101-0030-8686-70
ISBN:978-7-5201-2860-5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从民办学校、校外培训、国际学校、公立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和教育科技企业五个方面讨论与分析我国教育新业态。本书所指的“教育新业态”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指那些无论是作为产业还是作为事业类型出现的新型教育供给者,如校外培训机构、教育科技企业;第二层含义指由于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教育供给的新方式、新形态,如在线教育、虚拟学校;第三层含义指由于新供给主体和新供给形态的出现带来的整个行业组织形态的改变。

相关信息

丛书名:教育蓝皮书
作 者: 王蓉
编 辑:杨桂凤;谢蕊芬;胡庆英;佟英磊;隋嘉滨;杨阳;胡亮;张小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主编简介

 皮书数据库

 摘要

 基本子库

 Abstract

 面向未来开拓创新 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探索新路径(代序)

 Ⅰ 总报告

  B.1 总报告

   一 导言

   二 主要的研究发现与政策讨论

    (一)民办学校

    (二)校外培训

    (三)基础教育国际化

    (四)公办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实践

    (五)教育科技企业

   三 教育新业态研究的政策含义:若干热点问题的讨论

    (一)教育的“拉丁美洲化”与教育政策的价值观

    (二)教育技术的影响及其现实的约束

    (三)新时代的教育供需矛盾与教育新业态

 Ⅱ 民办学校篇

  导言

  B.2 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成就与面临的基本问题

   一 民办学校的总体发展态势

    1.国内跨时期比较

     (1)民办高等教育

     (2)民办普通高中教育

     (3)民办中等职业教育

     (4)民办义务教育

     (5)民办学前教育

    2.国际比较*

     (1)私立高等教育

     (2)私立普通高中教育

     (3)私立中等职业教育

     (4)私立普通初中教育

     (5)私立普通小学教育

     (6)私立学前教育

   二 民办学校发展的区域与省际差异

    (一)民办学校发展的区域间差异

     (1)民办高等教育

     (2)民办普通高中教育

     (3)民办中等职业教育

     (4)民办普通初中教育

     (5)民办普通小学教育

     (6)民办学前教育

    (二)民办学校的省际发展差异

   三 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挑战

    (一)如何监管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二)如何创新民办学校的财政扶持体系?

    (三)如何处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关系?

  B.3 分类管理背景下的民办教育财政扶持政策若干思考

   一 发展历程:我国及上海财政扶持民办教育政策调整历程

    (一)我国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的四个阶段

    (二)上海市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历程

   二 新法新政新要求:关于民办教育财政扶持的相关规定

   三 几点思考:当前民办教育财政扶持政策面临的四个问题

    (一)政府财政是否应该扶持民办教育

    (二)对民办教育的财政直接扶持应当到什么程度

     1.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扶持比重多少为宜

     2.非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扶持比重多少为宜

      (1)对民办高校的扶持

      (2)对民办幼儿园和高中的扶持

    (三)对民办教育有哪些扶持方式

    (四)怎样提高扶持的有效性

     1.加强党对民办学校的领导

     2.依法健全管理规范

     3.提高项目安排的自主性

     4.建立健全民办教育征信制度

     5.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系统监管手段

     6.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的分类扶持机制

  B.4 民办基础教育学校在服务于谁?

   一 引言

   二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

   三 民办学校发展的地区差异

   四 民办教育的功能分化

    (一)学前教育阶段

    (二)义务教育阶段

    (三)高中教育阶段

   五 学生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选择

    (一)是否选择民办学校及选择怎样的民办学校

    (二)学生选择民办学校的原因及对就读学校的评价

   六 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

   七 小结

 Ⅲ 校外培训篇

  导言

  B.5 校外培训行业发展现状

   一 研究背景

   二 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

   三 主要发现

    (一)校外培训行业的总体规模

     1.总体规模和地区分布

     2.学科类校外培训的规模和分布

     3.兴趣拓展类校外培训的规模和分布

    (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校外培训的参与率和支出差异

     1.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校外培训参与率

     2.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的培训费用差异

    (三)校外培训带来的学习负担

    (四)校外培训的提供者:个人vs.商业公司

    (五)校外培训的主要授课形式

   四 总结和讨论

  B.6 好未来教育集团案例研究

   一 好未来的基本情况

   二 好未来教育集团发展路径

    (一)课外补习的机构模式

    (二)课外补习的培优定位

   三 好未来扩张的策略选择

    策略一:精准化的营销手段

    策略二:标准化的师资供给

    策略三:中央厨房式的教研

   四 好未来的转型方向

   五 结语

  B.7 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需求动因分析

   一 学科补习的需求动因

    (一)助力升学

    (二)补充学校教育之不足

    (三)寻求优质教育资源

    (四)“抢跑”

    (五)提升学习成绩

    (六)为留学做准备

    (七)同伴效应

   二 兴趣拓展培训的需求动因

    (一)促进全面发展

    (二)助力升学

    (三)增强体质

    (四)促进文化课学习

    (五)解决课后托管问题

    (六)同伴效应

  B.8 政府治理学科补习类校外培训的思路与策略

   一 要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科补习类校外培训”的教育特征

   二 政府治理学科补习类校外培训的思路与策略——基于日、韩经验

 Ⅳ 基础教育国际化篇

  导言

  B.9 中国家庭对留学的需求

   一 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宏观描述

    (一)资本流动带动的人员流动

    (二)出国与回国的投资选择

    (三)中国学生留学需求的宏观特征

   二 中国学生及其家庭出国留学的态度、意愿及特点

    (一)谁要出国留学

    (二)谁选择了高中国际班

    (三)选择出国留学的根源何在

    (四)留学作为一种消费

    (五)出国留学的低龄化与平民化

  B.10 国际化学校的发展概况

   一 国际学校分类和历史沿革

    (一)国际学校分类和发展现状

    (二)国际学校历史沿革

     1.国际学校发展周期

      (1)初步发展期(1980~1989年)

      (2)加速发展期(1990~1999年)

      (3)高速发展期(2000~2009年)

      (4)转型变革期(2010~2019年)

     2.各类国际学校发展周期

      (1)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2)公办学校国际班

      (3)民办国际化学校

   二 国际学校的课程与学生培养

    (一)国际学校主流课程介绍

     (1)IB课程

     (2)英国课程

     (3)AP课程

     (4)加拿大课程*

     (5)澳洲课程

    (二)各课程在中国的现状

     1.国际课程概况

     2.中国国际学校课程分布

      (1)IB课程分布

      (2)A-level课程分布

      (3)AP课程分布

      (4)加拿大课程分布

      (5)澳洲课程分布

    (三)国际学校学生培养

     1.重视素质教育

      (1)STEM教育

      (2)国际数理化生竞赛

      (3)领导力与社会实践活动

      (4)暑期学校

      (5)营地与户外活动

      (6)艺术与体育活动

     2.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

     3.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标准

   三 国际学校学费与家庭教育投入

  B.11 民办国际化学校案例与启示

   一 国际化学校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民办国际化学校是国际化教育的生产者

    (二)民办国际化学校是教育服务的跨国流动

    (三)国际学校选择课程体系的原因分析

   二 民办国际化学校典型案例

    (一)引入国外品牌在中国开设国际学校:天津法拉古特学校

     1.天津法拉古特学校概况

     2.学校的外部关系

     3.学校的课程体系

     4.举办者与办学基因

     5.学校的组织架构

     6.引入国际品牌办学的优势

     7.引入国际品牌办学的挑战

     8.结论及建议

    (二)地产与教育的结合:贵阳中天北京小学与万科梅沙书院

     1.地产办学的历史与现状

     2.中天北京小学概况与组织结构

     3.中天北京小学生源结构与课程设置

     4.中天北京小学的经验启示

     5.万科梅沙书院概况

     6.万科梅沙书院课程体系

     7.深圳梅沙书院的外部关系与内部组织架构

      (1)外部关系

      (2)举办者与办学基因

      (3)学校财务状况

      (4)学校的组织架构

     8.万科梅沙书院的经验启示

    (三)留学服务公司与国企合作办学:成都美中GIA国际学校

     1.成都美中GIA国际学校概况

     2.国际教育中的“匹配者”

     3.美中国际教育集团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

     4.稳健的“两步制”转型

     5.成都美中GIA国际学校的经验总结

    (四)教育家办学: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1.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概况

     2.课程设置

     3.教师招聘与培训

     4.IB课程在中国成功本土化所需具备的要素

   三 民办国际化学校发展与中国教育改革的对话

    (一)谁在办学:教育供给者的基因

    (二)怎样办学:对教育形式的反思

    (三)办什么学:对教育内容的重构

 Ⅴ 公办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实践篇

  导言

  B.12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成就和问题

   一 2010~2018年教育信息化政策

    (一)政策目标

    (二)政策任务

    (三)政策工具

     1.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

      (1)加强统筹协调

      (2)加强组织领导

     2.开展督导和建立制度化、数量化的评估机制

      (1)建立月报制度

      (2)建立年度督导检查制度

     3.推广试点示范

     4.创新体制机制(发挥企业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

      (1)资源建设方面

      (2)人人通

      (3)教学应用工具软件

      (4)促进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发展

      (5)和电信、联通、移动等国有企业的合作

      (6)地方的探索

     5.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多方筹集经费

      (1)中央专项/补助资金

      (2)生均公用经费

      (3)教育费附加

      (4)统筹其他项目

    (四)政策特点

     1.教育信息化政策体系是一个从上至下的政策推进过程

     2.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以硬件建设为核心的工程

     3.两大平台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政府行政部门

     4.在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上缺乏有效措施

   二 教育信息化成就

    (一)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

     1.“宽带网络校校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2.2016年,教学点基本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二)信息化教学应用基本普及

     1.“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广泛开展

     2.网络学习空间应用逐步普及并深入

     3.2017年基本形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框架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提升

    (三)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政策趋势

    (一)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亟待提升

    (二)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发展不均衡

    (三)统筹推进机制仍需健全

    (四)信息化的有效运行维护亟须加以保障

  B.13 政府在弥合教育数字鸿沟中的政策选择

   一 数字鸿沟及其政策意义

   二 政府在信息经济中的角色转变

   三 弥合数字鸿沟的政策选择

   四 中央政府弥合教育的数字鸿沟的政策选择:以美国联邦政府E-Rate项目为例

   五 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B.14 县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入、建设和应用*

   一 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概述

   二 县域教育信息化投入和建设方式

    (一)A省三县的教育信息化投入和建设

     1.融资租赁、政府整体推进——R县

     2.融资租赁、企业深度合作——S县

     3.地方政府主导、逐步推进——T县

    (二)B省四县的教育信息化投入和建设

     1.M县

     2.N县

     3.B省其他两县经验

    (三)小结

   三 县域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支出结构

    (一)A省R县信息化经费来源和使用

     1.专项经费的使用

     2.公用经费的使用

     3.其他资金

    (二)三省四县学校信息化支出

     1.四县学校层面的教育信息化支出水平

     2.四县学校层面的教育信息化支出结构

   四 县域教育信息化的组织和管理

    1.县域教育信息化的组织机构

    2.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3.信息技术的应用

    4.数字学习资源的应用

   五 总结

 Ⅵ 教育科技企业篇

  导言

  B.15 进校服务企业调研报告(2017)*

   一 进校企业的用户画像

    (一)年轻企业+稳健创业者

    (二)进校企业青睐北京

    (三)进校企业整体规模尚小

   二 进校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模式

    (一)主营业务:从硬件供应到软件、服务、内容提供的转变

    (二)采购主体多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B2B是主要商业模式

    (二)渠道商/代理商为主要合作伙伴

   三 合作挑战:采购流程复杂,需求不明确

   四 进校企业发展前景:借鉴经验,打通渠道,持续服务

  B.16 迈向教育的人机共生新时代

   一 引言

   二 认知计算

   三 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发展阶段

    (一)线上学习(Online Learning)

    (二)自适应学习(Adaptive Learning)

    (三)基于认知计算的智能导师系统

   四 结论

  B.17 “信息化时代的校企合作:企业的视角”企业案例报告一

   一 企业使命及产品设计理念:为教育公平服务

   二 发展学校解决方案,真正落实“从买到用”

    (一)从单体产品到混合式学习解决方案

    (二)从买到用:以洋葱数学支持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

     1.合作背景和过程

     2.教学流程重构和学校内部变革

  B.18 “信息化时代的校企合作:企业的视角”企业案例报告二

   一 使命和产品设计理念

   二 平台运营模式和产品特点

    (一)向教师提供免费服务,企业为公办学校赋能

    (二)直击作业痛点,提供平台化服务

    (三)产品特点

     1.提升教学效率,满足普遍需求

     2.整合全球资源,实现内容平台化

     3.关注综合素质,推动教学个性化

   三 探索与体制内外教育机构合作的新模式

  B.19 “信息化时代的校企合作:企业的视角”企业案例报告三

   一 使命和产品设计理念

   二 创业背景和合作模式

    (一)直播课共享北美优质师资,直降外教课成本,提升听说教学质量

    (二)协同教研实现教学分层,兼顾师训以提升教师听说教学能力

   三 进校业务的发展和挑战

  B.20 “信息化时代的校企合作:企业的视角”企业案例报告四

   一 企业综述及创业初衷

   二 产品理念及进校模式

    (一)产品理念和使用场景

    (二)进校模式

   三 进校业务的挑战

  B.21 对教育科技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再认识*

   一 计算机、互联网与学校教育

   二 信息化领域的校企合作类型

   三 教育科技企业与学校的兼容性

    (一)学校运营模式特征

     1.精英型公办学校:再生产精英

     2.非精英型公办学校:提供公共产品

     3.民办学校:满足差异化需求

    (二)合作模式与兼容性

     1.精英型公办学校:联合生产和合作研发

     2.非精英型公办学校:替代和现成品应用

     3.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使命是满足家庭差异化的教育需求

   四 校企合作中的挑战

    (一)痛点分析

     1.企业的痛点

      (1)宏观政策对教育科技企业发展的支持不足

      (2)当前采购流程造成了逆选择,企业在提高质量和发展渠道之间徘徊

      (3)购买流程复杂、账期较长,形成对初创企业的资金压力

      (4)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教师和校长无决策权,不利于优质企业发展业务

      (5)缺乏教育产品或服务质量评价标准

      (6)政府采用采购硬件的方式购买软件,招投标本身存在瑕疵

      (7)政府采购部门不够专业

      (8)到底靠风投还是靠政府财政来支持企业做好产品与服务?

      (9)企业提供单体性产品,而不是完整解决方案

     2.学校的痛点

      (1)日常教研水平不高、能力不强,教研系统边缘化

      (2)考试变化导致教师技能过时或者无法胜任

      (3)学校未明确教师信息化素养指标体系,无法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4)信息化建设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好用的资源

      (5)体制内教育创新未考虑用户需求,缺乏系统性的部署

      (6)财政经费管理办法导致对学校采购的限制,抑制需求

      (7)教育产品服务的使用者和购买者相分离,导致购买的产品无法满足需求

    (二)挑战的逻辑

     1.技术挑战

     2.组织挑战

     3.制度挑战

   五 政府助力教育公共服务创新

    (一)调整教育信息化财政投入的安排

     1.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化财政投入机制

     2.优化政府购买信息化服务方式

      (1)政府采购应该加入试用环节,先试用、后付费

      (2)政府主持需求评价,并适度分散购买决策

      (3)由专业化的部门来主导“互联网+教育”服务的采购

      (4)政府适当优化采购流程

    (二)调整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路径

   六 校企合作的潜在功能及其对政府监管的启示

    1.校企合作实现教与学的数字化

    2.校企合作助力教育治理的数字化

 法律声明

 编委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判断,即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教育领域,这种矛盾体现为人民对高质量、个性化的教育服务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不充足、分布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而思考相应的政策解决方案,必须深入、系统地了解民众当下的教育需求,并了解这些需求在现实中是如何被满足的,包括哪些需求在被哪些教育供给者满足、被哪种教育供给方式满足。围绕上述问题,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就近期的相关研究成果以“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为题编撰蓝皮书,分为五个专题——民办学校、校外培训、基础教育国际化、公办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和教育科技企业——讨论与分析我国教育新业态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专题都不同程度地力图涵盖政策综述、使用最新全国样本所做的数据分析和典型案例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教育新业态”在此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指那些无论是作为产业还是作为事业类型出现的新型教育供给者,如校外培训机构、教育科技企业;第二层含义指由于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教育供给的新方式、新形态——在怎么提供教育服务方面的新方式、新形态,如在线教育、虚拟学校;第三层含义指由于新供给主体和新供给形态的出现带来的整个行业组织形态的改变。本书较为突出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包括:(1)以最新的全国性大样本数据即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为基础所做的针对民办学校、校外培训、在线教育服务与购买的实证分析。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项目由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于2017年11月完成,调查范围覆盖除西藏、新疆和港澳台地区外的29个省份353个县,共涉及40011户127012个家庭成员。(2)配合定量分析,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办国际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公办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以及教育科技企业进行案例研究,以在广度上、深度上较为全面地描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业态的特点与问题。